《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共7篇)(推荐阅读)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共7篇)(推荐阅读)第一篇: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共7篇)篇一: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索发现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会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感悟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设景引入教师出示一张照片,引出问题:要给照片加上边框,应该怎么1.复习周长的含义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说说一说周长的含义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谁上来比划一下照片的周长?让小朋友更加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师:你把封闭图形的特点解释的真清楚,小朋友们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一边指一边说好吗?生:齐说。
2.设景引入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的方法复习了周长的含义,其实周长也是有长短的,你能判断这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哪个更长一些吗?生:红色的长;蓝色的长;一样长?? 师: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你能想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证明的的判断是正确的,(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相互合作)二.自主学习,探究方法方法(一):比一比生:我用比一比的方法,把两个长方形叠在一起看谁长谁的周长就长。
师:是吗?我们一起来叠一叠,小朋友发现什么问题了吗?生:比较长方形的周长不能只比较它的长,还得比较它的宽。
生:比较长之后再比较宽呀!师:你来解释一下。
生:如果比较长的话蓝色长方形长一些,比较宽的话,红色长方形宽一些。
再把长剪下来贴在宽的上面。
师:你的想法是可以的,但是这样的话就破坏了整个图形。
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方法(二):先量后算 1.讨论怎么量生:我用量一量的方法。
师:怎么量?生:我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量几次?生:量两次。
师:长方形有四条边为什么只两两次?应该量四次。
生: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量出一条长,对边的长也就知道了,量出一条宽对边的宽就知道了。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画板、长方形卡片、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习题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卡片,让学生观察,问学生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学生如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 新知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特点:有两对边长相等的直线段,且相对的两条边平行。
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可以通过两对相等的边长相加得出长方形的周长,即周长=2×(长边长+短边长)。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并标明边长,进行示范。
3. 讲解与练习(1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再画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习题,让学生自己解答。
教师巡视教室,帮助学生解答问题。
4. 练习和拓展(15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同时,教师提供一些扩展题,要求有些学生进行挑战。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将课堂练习和扩展题完成后,留在家里继续做作业。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知呈现、讲解与练习、练习和拓展等环节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做习题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布置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神秘花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园的形状,发现花园是一个长方形。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计算这个花园的周长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讲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关爱环境,提倡绿色生活。
4.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5.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长方形的周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北师大版的教材来说,这个概念的引入和讲解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本案例旨在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将以“神秘花园”的故事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长方形周长的概念。首先,我会让学生观察花园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花园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的特点。然后,我会提出问题:“我们怎样计算这个花园的周长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地引导他们思考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最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地计算出花园的周长。通过这个案例,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三班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通过观看,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熟悉,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2、使同学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把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育和提高同学的推断、推理力量。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预备老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样子?”“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二、诱发投影:例1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课件展现: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
老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同学动脑筋想方法〕26+14+26+14=80〔米〕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三、释疑1、老师引导同学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
老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同学比划四周一些长方形的周长。
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现:长方形对边相等。
老师:“依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
”同学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长方形的周长=长X2+宽X24、展现: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
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现: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
老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同学进一步观看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老师依据实际状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让同学观看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觉第三种方法最简便。
最终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5、让同学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6、老师出示例2〔投影〕,同学解答。
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中,小组合作环节充分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长方形国王为什么烦恼?”“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探究的精神。
3.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三)小组合作
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反思与评价,使学生在反思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吗?”“这个形状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形状是长方形,它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物、教具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各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8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建立了周长的概念以后,着重研究两类规则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问题。
学生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周长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也建立了相应的概念,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非常重要的认知基础,本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生长点也就在此处。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流程一、激趣设疑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们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猴哥宣布比赛路线。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
”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程比乌龟的长!”师: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多媒体课件)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预设:生1:有,可以量一量。
生2:算一算他们的周长……师:他们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师: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乌龟的路线有什么特点?(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怎么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卡片,小组合作,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你们小组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更好?(注意在讨论之前要先选好记录员、测量员和监督员和汇报员。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教学设计长方形的周长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153页及练习四十第6-8题。
教学目的:1.认识长方体中的长方形面,能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
2.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3.紧密围绕生活实际,通过动手实践,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电脑演示课件一段,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及包装箱、包装带、剪好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卡片,围好的长方形铝丝框架一幅。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至两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
一把剪刀,一段线,尺子,剪好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卡片,一块泡沫塑料,一盒火棍,一张相片,一段及时贴切纸。
教学设想:1.新课的引人,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长方体的盒子、实物等人手,紧密围绕生活实践,指出在立体图形上存在平面,通过把立体图形的剪裁,得到长方形的平面图形,揭示出"体中有面,面中有体"。
2.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为主导思想,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学会求长方形的周长,并以此提供给他们施展技能的机会,让他们挖掘说理的论据,体现论辨的才能,展示自己的创新精神。
3.关于长方形周长概念的教学,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推导方法,得出长方形周长的意义,进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理解层次的差异,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由学生自主选择。
4.在注重实践操作的同时,辅以多媒体电脑课件的演示,再现知识的认知过程,以加深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5.练习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全体师生的全员参与精神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从立体图形导人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平面图形的周长。
看!今天老师带些什么东西噢!有牙膏盒、肥皂盒、粉笔盒、积木块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外观。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长方形的周长》教案(通用14篇)《长方形的周长》教案篇1今年送完一届毕业生后,我又从三班级教起。
同学人数19人,比上学期六班级的44人少了一半有余,自己感觉"轻车熟路'。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才熟悉到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
在和同学共同探讨熟悉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同学开头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同学们开头分组探究,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很高,也很投入。
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纷纷举起。
我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8+4+8+4=24(厘米)!'"8+4+8+4=24(厘米)!'没有消失我的预设效果。
我只好进一步鼓舞说:"谁有更好的方法?'"8+8+4+4=24(厘米)!' 课代表王凡站起来发言。
我心里有点绝望,可是还鼓舞说:"不错!谁还有更好的方法!' 没有同学再举手了。
我说:"汇报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我测量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两条长加两条宽。
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几乎每个同学都如是说。
看来同学自己不会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
我只好硬往公式上引:我说:"长方形两条,那么8+8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82。
宽用乘法算式表示为42。
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我出示了四个长方形让同学计算周长。
全班19人,用我的公式方法计算的仅有2人!其他同学全是用加法做的。
这堂课上我完全陷入了深思:以往自己是怎样教的?似乎是先告知同学公式,再引导同学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现在提倡同学自主探讨学问,假如硬让他们死记公式是背离新课改要求的。
或许让同学先记公式再学计算周长,就学习成果而言可能会高点,可是长此以往,同学学到的是死学问,他们的思维永久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教材分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的思路上给学生充分提供了多角度的数学活动(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分析、观察和交流,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对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了重要铺垫。
学情分析1、本节课是在掌握长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来探究其周长的。
估计学生对四条边相加的方法求周长和长乘2加宽乘2的方法求周长易于探究和掌握,而对(长+宽)×2的方法求周长不一定能探究出来,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学生探究时,师应注重引导和指导,注重学生对其方法的理解,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才会灵活运用。
2、作业和练习时,学生在运用公式时易犯的错误就是忘乘2,因此,教学时注重指导,加强学生理解,引起学生注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精选6篇)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尺子、长方形纸片、照片、长方形框。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一件玩具衣服5元,一条玩具裤子3元,买两件衣服两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思考,得出三种方法:①5+5+3+3=16(元)②5×2+3×2=16(元)③(5+3)×2=16(元)强调第三种算法,5+3就是一套衣服,有两套,所以要乘2。
二、谈话导入。
1、我拍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老师特别喜欢,想给它加个框保存起来。
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不知道该锯多长的木条才能刚好做个框,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2、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木条的长度,其实就是求长方形照片的周长。
3、师:在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比如给礼盒加一圈花边,要算花边的长度,用彩带布置教室,要算彩带的长度,这些都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的知识来解决。
4、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三、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向学生介绍在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
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通过改变长方形的摆放位置,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与长短有关。
2、让学生轮流向同桌摸出手上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另一个同学判断对错。
(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1、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
《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第一篇:《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48页“长方形周长”。
课前思考“长方形的周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有些教师特别重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掌握,使学生最终能正确计算各种长方形的周长,却忽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实际含义,是否能灵活地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因此,教学“长方形周长”一课,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周长实际意义的理解,充分展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思考和探索过程,淡化周长算法的总结、归纳和记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基于以上思考,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课堂写真片段一:灵机一动,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铃声响了,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彩纸,开始了“长方形周长”的学习。
有了前面对周长的充分认识,学生经过认真测量和计算,不一会儿就得到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在集体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常见的几种计算方法都一一出现,并在讨论中逐步达成一致。
这时一个学生在下面小声儿嘀咕了一句:“为什么要先用长加宽,然后再乘2呢?”见他还有疑问,我便对其他学生说:“谁能帮助他再解释一下(长+宽)×2这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我的目的是既能帮助这个学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检查一下其他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
可是没想到一连叫了两名学生,都没有完全解释清楚,其他学生见状小手儿也开始往回缩,没举手的学生脸上也都露出疑惑的神情。
看来虽然有一些学生探索出了这种计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课前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也没有准备相应的学具,怎么办?头脑中思考着,目光掠过讲台上一盒彩色粉笔,突然头脑中闪出了个想法。
我从粉笔盒里取出两支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在黑板上边画边说:“这是一个长方形(如下左图),现在我们把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拆开,重新组合(如中1/4图)”,然后我又在重新组合的图示下面分别标注上“(长+宽)”,最后写出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宽)×2。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形的周长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长方形的周长9篇长方形的周长 1教学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循序渐进地理解“周长”通过实践操作,概括推导出周长的公式联系生活,能够正确地计算。
重点难点:“周长”的认识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前准备:小黑板、投影片、铁丝围成的图形(不规则四边形、长方形)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认识“周长”看下面两句话,能说说它所表达的意思吗? a 、为了锻炼身体,同学们每天早上绕操场跑一圈 b 、花坛的四周是用篱笆围起来的。
①学生说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在操场上跑一圈,篱笆把花坛围起来了)②“一圈”什么意思?怎样才叫“围起来”?③上课前,老师叫大家干嘛了?(沿操场跑一圈)现在谁能把跑的路线画出来?(一学生上来画,其余的画在草稿上)④是这样吗?(是的)那么在你的生活中看到过这样“一周”的情况吗?(生举例)⑤从你们的回答中可以听出,你们已经懂得了一周的意思。
在数学中我们把着一周叫“周长”(板书:周长)二、举例论证,熟悉“周长” A、出示一些图形,问:这些图形有周长吗?如果有,请你指画出来好吗?B、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不是)请你画一个。
(学生上来画画验证)C、为什么这些图形没有周长呢?(学生解释)D、是的,这个没有封闭,找不到周长,现在谁能说说究竟什么是周长?E、小结周长的概念三、实践操作,推导公式 1、拿出准备好的图形,请学生想办法知道它的周长。
(小组实践操作、汇报) 2、出示不规则的铁丝四边形,请学生想办法知道它的周长。
(学生思考后操作。
拉直了量,量四条边再加起来。
) 3、出示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小组讨论)反馈:只要量出长和宽。
说为什么。
4、同学们,通过对上面三个图形周长的测量,你有什么想法? 5、现在我们已经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是7分米,宽是5分米。
怎么样算出它的周长。
反馈:7+7+5+5=24 7*2+5*2=24 (7+5)*2=24 6、比较,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7、好,那么我们就把第三种方法作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通用公式吧!谁能用文字表达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四、联系生活,运用新知有个木工师傅要做一个镜框,做之前他量好了长12分米,宽8分米,想叫你们帮忙计算一下周长,行吗?(学生计算,反馈)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长方形的周长 2今年送完一届毕业生后,我又从三年级教起。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0篇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P42-43.【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测量、思考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多种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算法优化。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堂作业纸,配套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和框架各一组。
【教学流程预设】一、揭题解题:1、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引导复习析题:(1)、什么是周长?(2)、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二、展开学习:1、设疑激趣:华华想给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张小卡片分别围上花边。
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一些?(作业纸长方形卡片长6cm,宽4cm,正方形边长5cm。
)(板贴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各一张,各边长度放大5倍。
)(1)、这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什么?(周长)(2)、请先选好起点,再用手比划或用笔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3)、观察、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2、探索新知:(1)、怎样才能准确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比较)(2)、你认为两个图形分别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3)、学生准确测量相关边长,标明数据后集体核对。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5篇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5篇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5篇编写和使用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能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四边形,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的数感。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
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我创设了同学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优秀5篇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图形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龟兔再跑》,出示。
上次龟兔赛跑是谁赢了啊?兔子一直很不服气,但是兔子相信,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力。
一天他们各自在草原上找到了一块空地,相约再比试一次。
比赛场地是这样的。
出示。
二、自主学习(一)出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比赛公平吗?学生估计并说明原因。
(二)自学指导:(A)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反馈交流。
2.小组讨论。
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5 3 = 16(米)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 3 × 2 =16(米)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3)× 2 = 16(米)3.优化出简便的一种算法。
(B)1.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小组讨论。
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4 4 4 4=16(米)方法二:边长乘4。
4×4=16(米)3.优化算法。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5篇]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5篇]《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概念,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一张,磁性小棒20根,10根作为长方形的长,10根作为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纸一张。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社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出示课本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熟悉这个生活情景吗(篮球场)?今天我们先要研究一道和篮球场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情境图,便于他们联系篮球场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展开新课。
1、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生自读题并理解题意。
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找得真仔细,谁来指一指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在哪儿,并告诉同学们哪条边是28米,哪条边是15米?(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师: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画一个长方形来代表篮球场(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周长》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48页“长方形周长”。
课前思考
“长方形的周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有些教师特别重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掌握,使学生最终能正确计算各种长方形的周长,却忽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实际含义,是否能灵活地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因此,教学“长方形周长”一课,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周长实际意义的理解,充分展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思考和探索过程,淡化周长算法的总结、归纳和记忆,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基于以上思考,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课堂写真
片段一:灵机一动,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铃声响了,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彩纸,开始了“长方形周长”的学习。
有了前面对周长的充分认识,学生经过认真测量和计算,不一会儿就得到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在集体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常见的几种计算方法都一一出现,并在讨论中逐步达成一致。
这时一个学生在下面小声儿嘀咕了一句:“为什么要先用长加宽,然后再乘2呢?”见他还有疑问,我便对其他学生说:“谁能帮助他再解释一下(长+宽)×2这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我的目的是既能帮助这个学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检查一下其他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
可是没想到一连叫了两名学生,都没有完全解释清楚,其他学生见状小手儿也开始往回缩,没举手的学生脸上也都露出疑惑的神情。
看来虽然有一些学生探索出了这种计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课前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也没有准备相应的学具,怎么办?头脑中思考着,目光掠过讲台上一盒彩色粉笔,突然头脑中闪出了个想法。
我从粉笔盒里取出两支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在黑板上边画边说:“这是一个长方形(如下左图),现在我们把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拆开,重新组合(如中
图)”,然后我又在重新组合的图示下面分别标注上“(长+宽)”,最后写出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宽)×2。
随着我的演示和解说,我发现学生的小脸儿逐渐有了变化,皱着的眉头慢慢地舒展开来。
我知道,他们已经在我的引导和提示下明白了这种计算方法的道理。
果然,这次我再让学生来讲,举起的小手儿多起来,表情里多了几分自信。
我特意叫起了刚才在下面小声嘀咕的那个学生,他站起来说:“这回我懂了,就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包含一个长和一个宽,所以算出长加宽的和之后还要乘2。
”看着他脸上洋溢着的成功喜悦,我的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教学中一个偶然的“灵机一动”,竟然有效地突破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片段二:拓展延伸,激发深入探索的热情
在学生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通过基础练习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周长之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两个人合作,把手中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在一起,算出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教室里一片忙碌,学生们兴趣盎然,完成后纷纷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见周长的计算不成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小组内再把三个、四个同样的长方形,根据第一次的方法,拼一拼、算一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他们不时地争吵着,“多算了一条边的长度!”“减下去就得了,为什么还要重新算?”“咱们这样横着拼所得到的周长总是一个比一个多13厘米!”“一定有原因!”……
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发现了拼摆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周长不同,而且还发现了其中的变化规律。
我欣慰地笑了,课堂上还有什么比这一幕更精彩呢!不经意间的一个设计,却唤醒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看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探讨得已经很透彻了,那么怎样自然地将其过渡到探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还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呢?这时,我发现有个学生正在折图形,于是说:“大家能不能用这个长方形,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
学生皱起了眉头,都没有做声,但手里却在不停地折着。
不一会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高声叫道:“我折出来了,老师你看!”
“你怎么知道这是个最大的正方形?”我反问道。
“当然了,它的最短边是6厘米,所以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6厘米的。
”
“好吧,那就请你快速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
接下来的活动与长方形周长的探讨类似:得到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分别两人、四人合作,继续拼摆并求出所拼新图形的周长。
下课铃声响了,学生就像没听到,继续热火朝天地研究着……
课后解读
1.直观展现长方形周长,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有了前面“什么是周长”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周长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再来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不困难。
在课堂上,学生很快就测量并计算出长方形彩纸的周长,并将自己的计算方法向其他学生进行汇报和展示,在相互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学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但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周长的每一种计算方法呢?特别是(长+宽)×2这种方法,虽然形式上最简洁,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最抽象、最不好理解的。
教学中,如果不是一个学生的“无心之语”,也就不会有后面“灵机一动”的直观呈现,和随之带来的精彩瞬间。
回想起来,将长方形的四条边进行拆分,之后重新组合,并以线段图的方式展示出来,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思维上的差异性,以这种方式展示出来更便于学生观察、比较,更直观形象,有效突破了学生在长方形周长理解上的难点。
2.变换方式拓展应用,深入理解周长含义
学生探索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可以通过一些基础性的练习来巩固对方法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过多的重复性练习也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同时收获也不大。
因此,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安排了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用多个长方形拼出新的长方形,如何求出周长”的现实问题。
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探索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积极投入到研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在动手拼摆、计算周长、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不断有新的发现,感受着其中蕴含的规律,
对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周长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而接下来对正方形周长的引入,既承接了前面对长方形的学习,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有效地调动起来,始终保持着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状态。
案例研讨
如何通过有效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实际含义,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研究的重点。
实际教学中,教师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不仅更进一步理解了周长的意义,很好地掌握了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在逐步深入的探索活动中不断挑战着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
首先,从“片段一”当中我们看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并没有十分“出彩”的地方,但是却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里,教师的教学机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堂上,教师敏锐地发现并及时地捕捉到了学生在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的“瓶颈”,并且巧妙地借助直观呈现的方式,在最关键之处轻轻地“点上一下”,学生便豁然开朗,难点也随之突破。
这看似“偶然”的一幕,却恰恰反映出教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接着,看到“片段二”,让人禁不住感慨,学生们在求知的路上是多么容易“满足”!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可以展开探索活动的学习内容和时间空间,把他们带到知识殿堂的门口,他们就会自主地走进去寻找“宝藏”,一路被数学本身内在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在探索发现的道路上流连忘返。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却往往不喜欢安排这样的拓展练习,认为这样的活动占用课堂时间过多,看似“节约”了课堂时间,却剥夺了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新知识、获取形成新本领的权利和机会。
这节课的尝试与探索为“长方形的周长”这样一个很“常规”的学习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绽放出了与众不同的光彩。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每个人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节几十分的数学课结束了,可是学生对长方形周长有关知识和方法的思考却并没有停止,依然保持着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虽言已尽,而意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