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美术的异同

合集下载

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点

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点

比较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点
同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自身有很多特点:
1.首先便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画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又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2.在构图方法上不受教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既可以移动的远近法),使的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3.中国画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交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的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4.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西方绘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

为了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十分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概括的讲,如果中国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总之,西方绘画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画的重表现与写意,形成鲜明对比。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浅谈中西方艺术异同

浅谈中西方艺术异同

浅谈中西方艺术的差异,希望对你的疑问有帮助。

差异一:文化差异导致的艺术差异,中华文化含蓄,内敛;西方文化直接、奔放。

所以你会发现,中国风景画多,讲究意境。

西方人物画多,而且裸体画早已有之,中国艺术可不敢这么大胆。

差异二:社会发展环境差异导致的艺术差异。

中华社会环境总体稳定,儒家思想主导社会,所以艺术表现繁荣的多,表达志向的多,例如清明上河图,兰亭序,豪放派诗人等等;西方动乱较多,科学发展较早,所以西方艺术揭露社会黑暗的多,倾向用艺术探究事物本质。

例如,蒙娜丽莎,向日葵,维纳斯,都盯着一个物体不放。

差异三:艺术的表达方式有差异。

中国的艺术以文字、绘画表达的多,中国讲究的是“传神”、“神似”;西方的艺术以绘画、雕塑表达的多,西方讲究的是“真理”、“神秘”从西方艺术发展史的过程来看,科学的剖析、逐步的深入是其发展的一个特点,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都是不能脱离同时期的社会与文化。

西方的科学实际上是希望将事物拆开来看的,探究它的内部构成。

是一种不断深入、层层打开的过程。

这种事物构成的观念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在中国文化中,是以阴阳五行作为事物构成的整体,五行是一个整体的循环的系统,缺一不可,是以一个整体、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去看待它的。

所以,在中国人眼中,万事万物都有生命。

发展到艺术上来,便将自我之外的事物也看做是有思想精神的主体,所以,画任何事物景物也都要先发现事物的精神,即“传神说”,除此之外还要加入写意在其中,写意不仅写的是对象当中存在的内容,更要写出艺术家所赋予的一种内容,最后使得所表现的事物韵律化,从而体现一种生命体的状态。

最终达到画面中随处可见一种生命的律动。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具备生命独有特点的艺术作品。

中西方艺术发展有几千年的过程中,它们各自发展出了自己不尽相同的方向,其根本正是在于受到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也显示出中西方文化所具备的不同视角,论者认为这也正是这篇文稿的意义所在,但是,作为庞大的史论体系,它牵扯到的历史、人文、甚至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相关内容,简单几千字的阐述并不能窥探其皮毛,但作为美术史论研究者,如果不能对整个史论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根本谈不上以点窥面。

中西方艺术异同

中西方艺术异同

中西方艺术异同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表达形式,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西方艺术虽然来源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主题、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等方面探讨中西方艺术的异同。

一、主题的异同1.1 中式艺术的主题中式艺术注重表达自然和人文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与人的和谐共生,因此山水画、花鸟画等作品常常刻画出自然的优美和恢宏。

另外,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主题的作品也是中式艺术的独特之处。

1.2 西方艺术的主题西方艺术更注重表达人类内心世界和社会现象。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思想的独立性,因此人物形象、社会批判和个人情感成为西方艺术的主要主题。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以及现代主义艺术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等。

二、表现形式的异同2.1 中式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式艺术作品常常采用线条勾勒和水墨渲染的表现方式。

通过简洁的线条勾勒和柔美的墨色来表现主题的美感。

在绘画中,空白的运用也是中式艺术的一大特色。

2.2 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西方艺术注重色彩、光影和透视的表现手法。

油画、雕塑和立体动画等形式都是西方艺术中常见的表现方式。

此外,西方艺术家也善于运用创新的材料和技术来表达创作的灵感。

三、审美观念的异同3.1 中式艺术的审美观念中式艺术追求的是一种朴素、含蓄的审美情趣。

它更注重观者明心见性的感悟和情感的升华。

通过“以形写意”的方式,传递出意境深远、富有禅意的审美体验。

3.2 西方艺术的审美观念西方艺术强调对艺术对象的客观审美评判。

它注重创新、突破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在现代艺术中,一些抽象、超现实主义和概念艺术等形式都体现了西方艺术家追求创新和颠覆传统的态度。

四、其中的相似之处虽然中西方艺术有许多异同之处,但也有相似之处。

无论是中式还是西方的艺术,都是通过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方式来寻求审美的享受。

艺术作品中的创意、技巧和感染力等都是艺术的核心要素,无论是中式还是西方的艺术,都在追求这些共同的艺术价值。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方美术题材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将从题材的差异、表现手法的不同和艺术
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题材差异
中西方美术在题材方面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在古代中国,以人物、风景、花鸟等自然
景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为题材,这些题材既有其特定的实际意义,又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意蕴。

而在西方美术中,虽然也有关注自然和人物,但更多
地关注肉体、情感、信仰和精神上的表达,例如宗教题材、肖像画、静物画等。

二、表现手法不同
中西方美术在表现手法上存在较大区别。

中国古代绘画崇尚写实,重视笔墨的表现,
尤其注重状物的表现。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描绘,追求光影效果和
说服力。

在构图上,中国古代绘画偏向静态,追求象征和意蕴的表达,而西方绘画则更倾
向于动态,追求空间感和物体的立体感。

三、艺术特色不同
中西方美术在艺术特色上也存在许多不同。

中国古代美术深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
影响,追求的是“神韵合一”的境界,注重审美的精神内涵,倾向于以“神”为主,形神
兼备。

而西方美术则更注重外在的视觉效果,重视真实感和表现力,强调“形”上的表现。

总之,中西方美术的题材、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彼此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差异都给我们
带来了不同的美学享受和思考,也为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艺术交流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20世纪东西方美术的异同比较——以齐白石与毕加索为例

20世纪东西方美术的异同比较——以齐白石与毕加索为例

向对 一种新 画风 的探 索。于是 , 他 画 出 了一幅具 有里程 碑意义 的著名 杰作— —《 亚 维农 少女》 ( 图2 ) 。这 幅不 可思议 的 巨幅油
自 画像的 心理呈现在艺术中的表现
画不仅标 志着 毕加 索个 人艺术 历程 中的重大 转折 , 而且 是西方
现代 艺术史上 的一次 革命性 突破 , 它 引发 了立体 主义运 动的诞 生。在这 里, 毕加 索破 坏 了许 多东西 , 但我们发现这 种破 坏却井 井有条。 无论 是形象还是背 景都 被分解为 带角 的几何块面。这 些非 同寻 常的块 面使 画面具有 了某种 完整性 与连续 性。这种画
阐释 :
1 . 记 录形 象 和 身 份
对于 画家来说 , 画 肖像 画的 主要原 因有两点 :
方 面期望在 贵族 皇权 中有所发 展 , 另 一方面是
记录 身份和 形象 。然 而, 当时 艺术 家 画的 自画像 就是 真真切 切地描 绘个 人 的形 象 , 从 而标 榜 自己 显 赫的社会 地位和 自我价 值 。 由此看 来 , 记 录形
术家在绘 画 中记录形象和身 份大都是为 了重新塑 造 自我形 象, 表达 对艺术 的理解 , 证实 自身价值 和 艺术 品位。 2 . 自恋情结
结 语
通过 以上 简要 的引述 与分析 , 我们 可 以得 出 2 0 世纪 东西方
美术 的不 同点。但是在 讨论这 个 问题 时我们 必须有 一个 前提 , 那就是 东西方 审美取 向的不 同。 中国的古典 哲学思 想“ 天人合
识 到 自身和 艺术 的亲 密关系 , 如达 ・ 芬奇 、 波提 切 利、 贝尔蒂尼 等, 他们认识 到 自己从事 的不是 简单 的手工制造 , 而是有 很高 的艺术价 值和 文化 内涵

东西方美术的异同

东西方美术的异同

班级环艺140 1姓名刘奇欣东西方美术的异同因为中西美术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哲学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中西美学的差异,所以中西美术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也即世界美术中东西方两大体系,由两大体系又衍生出不同的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产生出美术视野的多元性,美术创作活动的多元性,中西美术本身的自律性是自在自为的,是在人类艺术地认识世界、审美地体验世界的无限推移中深化着、丰富着、发展着、开拓着的。

当代社会正走向“全球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能强烈感受得到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资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美术的全球化,不是走向美术之“大同”,而是地域文化在包容人类文化互融过程体现出本土文化特色,一部世界美术史就是由不同地域美术为前提的不断追逐并充分体现人类艺术互融与演进的过程,全球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弥艺术差异和异质,个性与共性互融共存。

艺术的地域差异中体现出“共性”,全球化浪潮中艺术往往遭遇本土化过程。

中西美术的差异与共性:一、表现性意象和再现性具象东方艺术是重表现的;西方艺术是重再现的。

然而近世纪东方艺术由古典的、表现的转向现代的、再现的。

西方艺术则由古典的、再现的转向现代的、表现的。

这种东、西方艺术逆向发展的趋向,汇聚于全球化潮流中,预示着反方向回归。

认识上隐约出现了艺术的“十字形”交叉线。

如同属肖像性绘画作品:梁楷的《泼墨仙人》与17世纪荷兰通派维米尔的《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前者是通过夸张、变形和狂放的笔意来表现的,后者是通过精确的写实手法,如达·芬奇所说的“绘画要象镜子般映照自然”。

自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等,从那时起,西方美术很长一个时期都力图运用理性的数学方式实现对事物的模仿。

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萨》这幅画里,再现性是与审美客体生命本质精微体现相联系的东西。

西方美术募仿的视觉可靠性还体现在透视问题,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作为科学的透视学和解剖学的兴起奠定了西方绘画再现法的基础,从拉斐尔的《圣母的婚礼》;列宾的《伏尔加纤夫》等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透视学在西方绘画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

东西方绘画艺术差别人类主要的审美方式是东西方两种,当然还有重要的非洲艺术和南美印第安艺术、澳洲土著艺术以及中西亚艺术。

西方人至今仍然忽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西方人自负的认为有了白种人的艺术就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中国人独特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式恰恰是西方人从未尝试过的。

其中美妙西方人至今不甚明了。

那么东西方艺术(我这里主要指的是美术)有那些明显的区别呢?1:艺术思维有区别。

西方艺术主要反映客观现实。

东方艺术主要通过对现实主观再现表达某种意境。

西方社会从19世纪开始对艺术的表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尝试,至今几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很富有逻辑,他的艺术史这种最可以不逻辑的学科也充分显示了其思维的一贯性。

这点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我发现中国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思想内核偏偏是西方人从来没有触及和能真正领悟的。

西方人从19世纪末仿佛突然开了窍,对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哲学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反思,这种反思是严谨的。

其主要的催化剂之一是摄影技术的诞生。

在摄影术诞生以前以西方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主要精力放在对客观事物的精确再现上,经过上千年的努力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其实对事物的平面再现本身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艺术,这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可以量化的技术,就算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经过量化的训练也可以掌握素描以及色彩的基本表现方法。

我宁愿把这种技术归纳为科学而不是“艺术”。

但西方艺术家们通过这种方式展现的卓越技巧仍然可以算作艺术。

但可笑的是摄影术的诞生彻底打乱了艺术家的思维---还有必要画画蛮?有了摄影我们画什么?艺术家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于是艺术家们开窍了,重新思考并定义绘画的定义以及表现的方式。

于是种种流派,种种观念,种种思潮不断涌现,其实无非是想给画家们一个存在的理由。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接下来的历史中,西方对艺术的思考和艺术的发展还是相当严谨的。

这几乎是一个拨丝抽茧的过程。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拟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

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的视线有洞而表达的,是故事的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的,则是事件的事实过程。

例如五代的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在同样的主题内容中更清晰的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的构造语言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看的时间流程相和谐;"晚餐〞则是故事的典型瞬间与环境的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是让空间服从时间的逻辑,主要人物的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屡次出现,一个是让时间服从空间的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的演变过程。

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真实境界。

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的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

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

无形可实的空白是中国画独特的构成手段。

2·光影中国画的造型语言是笔墨,西洋画的造型语言是光影色彩,是笔触。

中国画根本上是由线条和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

而墨团和墨点只不过是线的扩大和缩小。

所以中国画是线的艺术。

它的形式美感,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的音乐节奏的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

西洋画尤其油画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的形式美感,是由光色产生的韵律。

西洋画的空间构造、形象塑造是借光影色彩和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的、浑圆立体、可以触摸的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的明暗和光影。

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看见的只有一些暗的体和亮的体,由远而近的面和由近而远的面,我的眼睛从来看不到线,也看不到细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吴婉莹手机:
东西方美术的异同
——浅谈大相径庭的中西方美术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因此,中西方人们生活的大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地域文化也就不一样,中西方艺术家的创作作品也就迥然不同。

先从纯艺术——绘画说起吧。

东方绘画者,以中国为始祖矣。

而中国绘画受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释家、道家)的影响,特别是“中庸”、“中和”思想——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含而不露”的人文精神;因此,隐涵、博义是其特点。

而西方绘画者,以意大利为母地。

意大利吸收埃及与中央亚细亚古代文明之素养,启发于希腊、罗马两时代,分布于全欧洲。

多反映宗教、神明、人文主义、理性。

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古希腊艺术的灵感源泉。

在绘画内容上,受文化影响,本质上就已经不一样了,但两者内容上都是反映了当地的文化。

实际地从内容上举个例子。

向来中国人们喜爱的“吉祥画”——《三羊开泰》:癸未年已至,又是一个羊年。

羊通“祥”,又与“阳”谐音,故羊儿历来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

三只羊在—起寓意“三阳开泰”,取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之意。

《大吉大利》的画面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大雄鸡在结满硕果的荔枝树下带着“家人”——妻子和一群蹒跚学步的孩子。

鸡是“吉”的谐音字;荔是“利” 的谐音字。

鸡与荔枝,合起来就是“吉利”的意思。

中国古代文人大多视绘画为余事,同书法一样用来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情感得到宣泄,心灵得到净化。

如米芾的画作,水墨点点,视为戏作,是作者随意、自然、不蹈故常的心态写照。

也有的画家视绘画为生命,淡泊名利,画山画水画花鸟,歌颂梅兰竹菊高洁,为艺术而终生求索,同样受到人们的敬重。

然而西方绘画上,较于东方绘画这样一比,“裸文化”特点尤其突出,自西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盛行,西方人们认为人是最美的,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是人,艺术所追求的是美;希腊人认为:人体是最美的,因为没有一种线条、轮廓比人体的线条、轮廊更生动、柔和、富于变化和富有韵律美了;也没有一种体积、形态比人体的体积和形态起伏更匀称、有力、更有弹性和更有节奏感了;更没有一种色彩比人体的皮肤色更鲜嫩、滋润、透明、更有光泽和更具生命的感觉了。

如安格尔的《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

人体艺术中的每一
组筋肉、每一种姿态都可成为生命美的样式,成为生命力的高度概括。

而放在受封建统治之下早期的中国,“裸露“是被大众所不可接受的。

直到现在,中国人的传统礼教仍然根深蒂固。

在绘画工具上,西方绘画可以用很多中道具来画画,几乎是任何东西。

主要是有铅笔,碳笔,粉笔,水彩,水粉,油画颜料。

而传统中国画以毛笔、水墨、矿物质颜料等为工具(原料)。

中国画的一般都是画在宣纸上(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或绢帛,当然也有壁画。

西方可以画在纸上或者布上,或者木板上(因造纸术未传入西方时西方人大多用羊皮纸)。

在绘画表现上,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

第一,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例如齐白石的虾,虾跃纸上,空无一物,却让人感到虾真的就像在水里游一样,有“虚实相生”的效果。

西方绘画中少见留白。

第二,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苏东坡也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布局为散点透视。

西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

第三,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六朝三杰中的陆探微便是以书法入画的鼻祖。

第四,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即“诗情画意”。

而西画则不然。

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重光色效果。

第五,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而且这个章点在哪十分讲究。

最简单理解,中国画是在“写”、表现精神、偏抽象.;西方绘画是在“仿”、描摹、仿造事物,偏具象。

后期毕加索(西班牙画家,立体派创始人)、凡高(荷兰画家,后印象派的代表)等人对中国画的意境都是十分崇拜!而近代画家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吴冠中等人,致力于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从一种新的视角,调动中国画笔墨技巧,发展一种新的中国画的品种。

(林风眠为传统水墨与西方色彩的交融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他常用水粉厚抹、色中掺墨、墨色压底的方法,既有中国水墨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西方色彩的平铺和堆积,达到了一种抽象而又真实的画面效果,充满了诗意。

所以要说中西方美术的共同点的话,两者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艺术并没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别,只有形态的不同。

中西美术没有孰高孰低的问题,因为艺术是人类共有的,双方都在互相借鉴发展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