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xx市人民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般包括: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7.输血传播的疾病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 (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
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理制度1.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2.范围:适用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的处理。
3.定义: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接受输血的患者出现了原来身体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者是生命体征的改变(通常为体温、呼吸、心率和血压)。
4.权责:责任科室:输血科及临床各科室。
5.参考文献:法律法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号,自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6.不良反应及处理6.1一旦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报告值班医生,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6.2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首先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
临床医生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6.3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6.3.1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6.3.2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6.3.3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 B O、R 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 B O、R 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6.3.4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6.3.5留取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6.3.6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迅速补充血容量;应用速效利尿剂;应用多巴胺;碱化尿液;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必要时施行换血疗法;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D I C的防治。
7.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7.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7.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7.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培养;7.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反馈单

输
血
科
处
理
程
序
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
2.配血使用方法: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
其他
3.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输血前受血者与献血者血标本、输血后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血标本,重测ABO和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病
症
与
体
征
发热□发绀□呼吸困难□两肺布满湿罗音□
黄疸□腰背痛□酱油色尿□咯大量血性泡沫样痰□
寒战□荨麻疹□颈静脉怒张□
休克□皮肤充血□伤口渗血不止□
其他
处
理
程
序
临床处理程序
1.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
2.采患者血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和血袋一起)送输血科检测□
3.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
(黑龙江省肿瘤医院)
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
20年月日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历号
临床诊断
输血史
有□无□
不良反应
有□无□
妊娠史
孕产
输入血液品种
输入量
输血时患者是否处于全麻状态
是□否□
献血者与受血者的关系
一级亲属□二级亲属□无亲属关系□
输
血
不
良
反
应
的
相
关
情
况
发生时间
输血期间□输血后(h/d)转归:治愈□死亡□
4.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质
5.取血袋剩余血直接涂片或离心后涂片检查,找污染细菌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三篇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三篇篇一: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般包括: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7.输血传播的疾病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
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

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
姓名:
住院号:
血型:
性别:
床号:
Rh(D)过敏性:
年龄:
妊娠史:有/无
临床诊断:
科别:
输血史:有/无,本次住院后□1-2次输血□3-4次输血□≧5次输血
输入血液品种:
输入量:
输入血型:
Rh(D):
血袋编号:
输血时间:年月日时分至年月日时分(以血液输入至输血完成为准)
输血时的状态:□手术麻醉状态□手术清醒状态□一般状态(病房)□抢救中
输血前体温:°C
输血前用药:□异丙嗪□地塞米松□其他
大量输血:□有□无
输血反应发生时间:□输血过程中;□输血后30min;□输血后小时□>5天
输血反应的症状与体征:
1.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
2.采患者血及血袋中剩余血(最好和血袋一起)送输血室检测。
3.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
患者血型实验室的检测:
输血室输前Hb、Rh(D);输后Hb、患者游离Hb、血袋血型、不规则抗体(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Rh(D)床处理程序。
不规则抗体(血袋):
血袋微生物培养。
尿检结果(Hb):
其他。
疑似输血反应情况:□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非心源肺水肿□输血感染疾病□其他。
输血室意见:
输血科主任:年月日
为了进一步明确输血反应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是否得当,输血室应在常规处理后跟踪、回访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登记报告制度1、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后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反馈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
2、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
但在一时原因尚未查清时,不能等待诊断,耽误病情,临床医生应视病情变化,暂停输血,保留静脉通路,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3、临床科室在进行输血治疗时,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详细记录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会诊,并应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时送回输血科。
在紧急情况下先处理患者并电话通知输血科,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报单是输血反应的凭据,未送此单者输血科视为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4、怀疑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单;2)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新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3) 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0C,220C,370C条件下同时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4)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发现病人有特殊抗体如需继续输血,协同血液中心寻找适合的配合血源。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试行)一、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___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般包括: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7.输血传播的疾病二、为了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每个血袋输注后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填写《输血过程记录单》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如没有输血不良反应主管医生填写无并签字)进入病例。
如有输血反应,医生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含处臵情况)。
2、对于患者的迟发性的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会同输血科协同处理。
3、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报告报至医务处。
4、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三、为了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
1、输血结束后,责任护士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将血袋刺针孔处折叠,并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臵于塑料袋中保存,及时送至输血科。
2、护士应及时、认真、完整填写血袋回收登记表。
3、输血科人员与科室送达人员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存。
4、输血科定期核查血袋发出和回收数目,二者数目必须一致。
5、血袋在输血科保留___小时后,输血科人员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交专职人员进行回收处理。
第二篇:关于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及血袋回收工作通知(1)___做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及血袋回收工作__通知各临床用血科室:为进一步落实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规范输血流程,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依据___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三甲”有关条款的要求,现就我院输血严重危害控制及血袋回收等存在问题进行介绍并要求如下,请遵照执行。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文(2篇)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范文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及血袋回收工作____各临床用血科室:为进一步落实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规范输血流程,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三甲”有关条款的要求,现就我院输血严重危害控制及血袋回收等存在问题进行介绍并要求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输血严重危害控制今年上半年,全院输血数量为____袋,收集到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为____袋次,远远低于反应率____%左右的普遍共识。
经调查,在我院输血后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大多数为过敏、发热反应,临床医师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就可以解决(后症状消失),缺乏向输血科回报的意识;同时,部分临床医师在输血前输注抗过敏药物,导致部分输血不良反应被掩盖。
为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每个血袋输注后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填写《输血护理单》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如没有输血不良反应则由主管医生填写“无”并签字)进入病历。
如有输血反应,医生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含处置情况)送血库。
2.对于患者发生可疑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会同输血科协同处理。
3.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报告汇报医务科、质控科。
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不回报者,由质控科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
4.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二、血袋回收目前,血袋回收主要存在部分无回收(____%无回收)及回收不及时的情况,为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保全证据及医疗废物管理,应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
1.输血结束后,责任护士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并在血袋刺针孔处折叠,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置于塑料袋中保存。
填写血袋回收交接表,将血袋小标签粘贴于交接表上,于每天8:00、17:30连同血袋送至输血科。
2.输血科人员与临床科室送达人员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攸县第三人民医院
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一、输血不拉反应记录(由医生填写)
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2、住院号科室床号
3、ABO血型RHD 血型
4、既往输血史
5、本次输血时间年月日时分
6、本次输血反应情况:
7、发生反应时间:年月日时分
8、反应治疗措施:
9、输血反应前后体温变化:输血前输血后
10、填报时间:医生签名:
注:本报告由医生填写,及时送回输血科!
二、输血科处理反馈意见
1、复查供血者及患者血型结果:供血者受者
2、重复交叉配血实验:方法结果
3、血液外观有无凝血块溶血现象等,结果
填报时间年月日时分填报人:三、血站处理反馈意见
填报时间年月日时分填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