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

合集下载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中国建筑标准化协会制定的
一项标准,用于指导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相关工作。

该规
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要求:规定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
依据、设计内容等。

其中包括了建筑用电负荷计算、电气
设备的选择与配置、电气线路布置等方面的要求。

2. 供电系统设计:包括了供电方式的选择、主变电站的选
址与布置、配电房的设计、主干线路和分支线路的设计等。

同时还规定了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等要求。

3. 照明设计:规定了民用建筑照明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
照明负荷计算、照明设备的选择与配置、照明线路的布置等。

同时还对照明控制系统、照明保护与维护等方面进行
了详细的规定。

4. 弱电系统设计:包括了通信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安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弱电系统的设计要求。

其中涉
及到了设备的选择与配置、线路布置、系统集成与联动等
方面的内容。

5. 特殊场所电气设计:针对特殊场所如医院、学校、商场、酒店等,规定了电气设计的特殊要求。

例如,医院的电气
设计需要考虑到手术室、病房、诊疗室等不同区域的电气
设备配置与线路布置。

6. 安全与保护设计:规定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与
保护要求,包括接地系统的设计、过电压保护、漏电保护、雷电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一项详细而精确的标准,旨在确保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完整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完整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5 住宅(小区)电气设计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城镇普通及康居住宅的电气设计,住宅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普通住宅套型按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分为一、二、三、四类。

康居住宅分为:基本型(1A)、提高型(2A)、先进型(3A)。

住宅电气设计应与国家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住宅电气设计一般包括:供配电系统;电力、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系统;家庭智能控制器;线路敷设及防雷、接地等。

负荷等级住宅楼的负荷等级应遵守本规范第3 章表3.2.2 常用用电负荷分级表的规定,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应符合消防电源的供电要求。

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调系统的高级住宅、19 层及以上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一级负荷要求设计。

10层至18层的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要求设计。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住宅小区的10kV供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

2 住宅小区的220/380V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3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宜留有发展的备用回路。

4 住宅小区内重要的集中负荷宜由变电所设专线供电。

5 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应采用TT、TN-S、TN-C-S接地方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6 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应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

剩余电流动作值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不大于250A 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宜为300mA。

2)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为250~400A 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宜为500mA。

3)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大于400A 时,宜在总配电柜的出线回路上分别装设若干组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其剩余电流动作值按本款1)、2)项设定。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和工业建筑电气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和工业建筑电气

设计标准是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分别从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个方面,探讨电气设计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1.1 电气设备选型标准在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中,电气设备的选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选用适当的配电箱、开关插座等设备。

还需考虑设备的品牌、质量和性能,以确保其安全可靠、耐用稳定。

1.2 电气布置和布线标准电气布置和布线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环节。

根据建筑的结构和功能,需要合理布置配电箱、开关插座等设备,保证电气线路的合理、安全、美观。

还需要注意布线的材料选择、线路布置方式等细节,确保布线符合国家标准并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实际需求。

1.3 接地标准民用建筑的接地设计是电气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接地设计不仅能够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还能够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雷击、电涌等影响。

需要根据国家标准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和布置接地装置。

1.4 照明设计标准照明是民用建筑的重要配套设施,良好的照明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还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在照明设计中,需要考虑灯具的选型、布置、亮度、色温等因素,确保照明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并能够满足建筑物的实际需求。

1.5 安全用电标准在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中,安全用电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用电不仅仅是设备的选型和安装,还需要注意电气线路的保护、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细节。

在电气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等设备,确保安全用电符合国家标准并能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工业建筑电气设计标准2.1 电气设备选型标准工业建筑的电气设计与民用建筑不同,其用电量大、负荷复杂,因此在电气设备的选型上需要更加注重设备的功率、品牌、质量和可靠性。

还需要考虑设备的防水防尘等特殊要求,以保证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2024版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024版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024版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 总则1.1 编制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电力行业标准- 国家建筑设计规范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及附属设施的电气设计。

1.3 规范内容- 电气系统设计- 电气设备选型- 电气安装施工- 电气验收与维护2. 术语和定义2.1 术语- 建筑电气:指建筑物的电力、照明、动力、控制系统及其附属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 电气设备:指在建筑电气系统中应用的各类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设备、控制设备、照明设备等。

- 电气线路:指连接电气设备的导体,包括电缆、电线、母线等。

2.2 定义- 建筑电气设计:指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规模、使用要求等,进行电气系统方案设计、电气设备选型、电气线路布置等工作。

- 建筑电气安装:指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3. 电气系统设计3.1 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确保电气系统运行安全,防止火灾、触电等事故发生。

- 经济合理: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投资。

- 节能环保: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电气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 智能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电气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3.2 设计内容- 电力系统设计:包括电源选择、电压等级、配电方式、短路电流计算等。

- 照明系统设计:包括照度标准、光源选择、照明布局、节能措施等。

- 动力系统设计:包括电机选型、启动方式、保护措施等。

- 控制系统设计:包括自动控制原理、控制方式、设备选型等。

- 安全防护设计:包括接地、防雷、防护等级等。

4. 电气设备选型4.1 设备选型原则- 满足功能要求:设备应具备所需的功能,满足使用需求。

- 可靠性:选择知名品牌、质量稳定的设备。

- 经济性:在满足功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考虑设备价格。

- 节能环保:优先选择节能、环保型设备。

- 智能化:选择具备智能化功能的设备,提高电气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对《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进行了修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结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和特点,修订后的本规范在技术内容上做了相应的调整。

取消了室外架空线路、电力设备防雷和声、像节目制作三章,增加了安全技术防范、综合布线、电磁兼容、电子信息设备机房和住宅(小区)电气设计五章,对其他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也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本规范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邮政编码:110003)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ABB(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东伟雄集团浙江湖州久立耐火电缆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主编:王金元副主编:洪元颐、温伯银编委:王可崇、王东林、尹秀伟、孙兰、成彦、刘迪先、李雪佩、李炳华李朝栋、汪猛、杨德才、陈汉民、陈建飚、陈众励、施沪生、张文才目 录1 总则.........................................................................................................................................................10 2 术语.........................................................................................................................................................11 3 供配电系统. (15)3.1 一般规定 (15)3.2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15)3.3 电源及10、35kV 供电系统 (18)3.4 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20)3.5 负荷计算 (21)3.6 无功补偿...........................................................................................................................................23 4 配变电所. (25)4.1 一般规定...........................................................................................................................................25 4.2 所址选择. (25)4.3 配电变压器选择 (26)4.4 主结线及电器选择...........................................................................................................................27 4.5 配变电所型式和布置.. (29)4.6 10kV 及35kV 配电装置 (31)4.7 低压配电装置...................................................................................................................................34 4.8 电力电容器装置...............................................................................................................................35 4.9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36 5 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38 5.1 一般规定.........................................................................................................................................38 5.2 继电保护.. (38)5.3 电气测量 (44)5.4 二次回路 (47)5.5 控制方式、所用电源及操作电源.................................................................................................50 6 自备应急电源 (52)6.1 自备应急低压柴油发电机组 (52)6.2 自备应急高压柴油发电机组 (60)6.3 自备燃气轮发电机组 (60)6.4 不间断电源·····································································································································61 w w w .w w w .51z b z .c o7.2 低压配电系统 (63)7.3 特低电压(ELV )配电...................................................................................................................65 7.4 导体选择.. (66)7.5 低压电器的选择 (73)7.6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75 8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 (82)8.1 一般规定 (82)8.2 瓷(塑料)线夹、鼓形绝缘子和针式绝缘子布线 (82)8.3 直敷布线 (84)8.4 金属导管布线 (84)8.5 可挠金属电线保护套管布线 (85)8.6 金属线槽布线 (86)8.7 刚性塑料导管(槽)布线.............................................................................................................87 8.8 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布线. (88)8.9 电力电缆布线 (89)8.10 预制分支电缆布线.......................................................................................................................94 8.11 矿物绝缘(MI )电缆布线.. (94)8.12 电缆桥架(梯架、托盘)布线 (95)8.13 封闭式母线布线...........................................................................................................................97 8.14 电气竖井内布线...........................................................................................................................97 9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99 9.1 一般规定.........................................................................................................................................99 9.2 电动机............................................................................................................................................99 9.3 传动运输系统. (105)9.4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107)9.5 自动门和电动卷帘门 (109)9.6 舞台用电设备 (110)9.7 医用放射线设备 (113)9.8 体育馆(场)设备·······················································································································116 10 电气照明··············································································································································118 10.1 一般规定·····································································································································118 10.2 照明质量·····································································································································118 w w w .w w w .51z b z .c o10.5 照度水平.....................................................................................................................................122 10.6 绿色照明与节能.........................................................................................................................124 10.7 照明供电.....................................................................................................................................124 10.8 各类公共建筑照明设计要求.....................................................................................................126 10.9 建筑景观照明.............................................................................................................................132 11 民用建筑物防雷..................................................................................................................................139 11.1 一般规定.....................................................................................................................................139 11.2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139 11.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40 11.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43 11.5 其他防雷保护措施.....................................................................................................................145 11.6 接闪器.........................................................................................................................................146 11.7 引下线.........................................................................................................................................148 11.8 接地装置.....................................................................................................................................149 11.9 防雷击电磁脉冲.........................................................................................................................150 12 接地及安全..........................................................................................................................................155 12.1 一般规定.....................................................................................................................................155 12.2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155 12.3 低压配电系统的防触电保护.....................................................................................................157 12.4 保护接地范围.............................................................................................................................160 12.5 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161 12.6 接地装置.....................................................................................................................................163 12.7 通用电力设备及电气设施接地.................................................................................................166 12.8 特殊装置或场所的安全保护.. (172)13 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 (182)3.1 一般规定······································································································································182 13.2 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与保护范围的确定····················································································182 13.3 系统设计····································································································································184 13.4 消防联动控制····························································································································186 13.5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190 13.6 火灾应急广播····························································································································195 13.7 消防专用电话····························································································································196 w w w .w w w .51z b z .c o13.10 导体选择及敷设......................................................................................................................203 13.11 消防值班室与消防控制室......................................................................................................205 13.12 接地..........................................................................................................................................206 14 安全技术防范......................................................................................................................................207 14.1 一般规定.....................................................................................................................................207 14.2 入侵报警系统.............................................................................................................................208 14.3 视频监控系统.............................................................................................................................211 14.4 出入口控制系统.........................................................................................................................216 14.5 巡更管理系统.............................................................................................................................217 14.6 停车场管理系统.........................................................................................................................217 14.7 管线敷设.....................................................................................................................................218 14.8 系统控制中心(机房).............................................................................................................219 15 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221 15.1 一般规定.....................................................................................................................................221 15.2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原则.............................................................................................................221 15.3 接收天线.....................................................................................................................................225 15.4 前端..............................................................................................................................................22 15.5 传输与分配网络.........................................................................................................................227 15.6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站址的选择.............................................................................................232 15.7 线路敷设.....................................................................................................................................234 15.8 供电、防雷与接地.....................................................................................................................235 16 广播、扩声与会议系统......................................................................................................................237 16.1 一般规定.....................................................................................................................................237 16.2 广播网络. (237)16.3 扩声网络·····································································································································239 16.4 会议系统·····································································································································242 16.5 设备的选择·································································································································243 16.6 设备的布置·································································································································245 16.7 线路敷设·····································································································································247 16.8 控制室········································································································································248 16.9 电源与接地·································································································································249 17 呼应信号及信息显示··························································································································251 w w w .w w w .51z b z .c o17.2 呼应信号的系统组成及设计原则.............................................................................................251 17.3 信息显示装置设计原则.............................................................................................................252 17.4 信息显示装置的控制.................................................................................................................253 17.5 设备选择、线路敷设及机房.....................................................................................................253 17.6 供电、防雷及接地.....................................................................................................................254 17.7 时钟系统.....................................................................................................................................254 1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256 18.1 一般规定.....................................................................................................................................256 18.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构成.........................................................................................................256 18.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262 18.4 制冷系统的监控.........................................................................................................................264 18.5 热交换系统的监控.....................................................................................................................266 18.6 新风机组的监控.........................................................................................................................267 18.7 定风量空调机组的监控.............................................................................................................268 18.8 变风量空调机组的监控.............................................................................................................269 18.9 给、排水系统的监控.................................................................................................................270 18.10 室内照明系统的监控...............................................................................................................271 18.11 室外泛光照明及庭院照明的监控...........................................................................................271 18.12 柴油发电机组的监控...............................................................................................................272 18.13 供配电系统的监控...................................................................................................................272 18.14 电梯运行监控...........................................................................................................................273 18.15 管理中心机房设计...................................................................................................................274 19 计算机网络系统..................................................................................................................................277 19.1 一般规定.....................................................................................................................................277 19.2 设计要素. (277)19.3 网络结构与传输介质的选择·····································································································279 19.4 网络连接部件的配置·················································································································280 19.5 系统软件与网络安全·················································································································281 19.6 广域网连接·································································································································282 19.7 办公建筑·····································································································································284 19.8 公共建筑·····································································································································284 19.9 酒店建筑·····································································································································285 19.10 园区网·······································································································································285 w w w .w w w .51z b z .c o。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二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二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二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二册是指《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的
第二部分,是关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具体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
是为了确保民用建筑的电气系统安全可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满
足用户需求而制定的。

首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二册涵盖了建筑物内部电气系统
的设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电气线路布置、配电柜选型、照明设计、插座布局、接地设计、保护接地设计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
确保建筑物内部电气系统的合理布局和安全可靠的运行。

其次,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二册还包括了电气设备的选用和
安装要求。

这些要求涉及到各种电气设备的选型标准、安装位置、
安全间距、接线方法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和
安全性。

此外,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二册还对建筑物电气系统的验收
标准和使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了电气系统的竣工
验收标准、电气设备的定期检测维护、电气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
规定,以确保建筑物电气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二册是对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内部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建筑物电气系统的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道客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道客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道客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是指在建设民用建筑时,根据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标准,在电气设计方面需要遵守的要求和规范。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民用建筑的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同时优化能源利用,保护环境,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和舒适性。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布置、电气线路的设计和指示、电气保护和安全措施、照明设计、建筑自动化,以及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等。

首先,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布置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包括配电柜、开关控制设备、电缆、电池组等。

同时,要合理布置这些电气设备,保证其运行的便捷性和美观性,方便维修和检修。

其次,电气线路的设计和指示也是重要的一环。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负荷需求,设计师需要确定电气线路的容量和布线方案。

同时,要按照安全距离和防雷保护要求进行线路布置,确保电气线路的安全可靠。

此外,还需要标明线路名称、负荷类型和容量、电流值、电压等参数,方便日后使用和维护。

为确保电气安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还规定了相应的保护和安全措施。

例如,要设置漏电保护器,及时切断漏电电流,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

另外,还要设置过载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保护电气设备不受过载和短路电流的损害。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接地系统,确保电气设备正常接地,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

照明设计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重点之一。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区域和用途,合理布置照明设备,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

同时,要注重节能和环保,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并合理控制照明功率和照度,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建筑自动化方面,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还要求具备集中控制、监测和管理功能,以提高建筑物电气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例如,可以利用无线遥控技术,实现对照明、窗帘、空调等设备的远程控制。

此外,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的监测和调控。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第一部分: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气系统是民用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建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了建筑内部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本手册将从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常见问题等方面介绍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相关数据,希望对电气工程师和相关专业人士有所帮助。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1. 电气系统概述电气系统是指为了向民用建筑内部的设备和设施提供电力而设计的系统。

它包括供电系统、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插座系统、接地系统等部分。

2. 电气负荷电气负荷是指建筑内所有设备和设施消耗的电力总量。

在设计电气系统时,需要合理评估建筑的电气负荷,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 电气设计标准电气设计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例如《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34)等电气设计标准。

第三部分:设计原则1. 安全性电气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安全性要求,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运行,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2. 可靠性电气系统的设计应当保证设备和设施的稳定运行,降低因电气故障引起的停电情况,提高供电可靠性。

3. 灵活性电气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内部布局的灵活性,为后续的建筑改造和设备更新留有足够的余地。

第四部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电气线路设计在电气线路设计中,需要考虑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合理规划线路布置、截面积和保护措施,以减少电压降和线路损耗。

2. 照明系统设计照明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光线的明暗度、色温和节能性,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以提高建筑内部的舒适度和节能性。

3. 接地系统设计接地系统是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电气设备的漏电流迅速导入大地,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第五部分:电气设计常用公式与计算方法1. 负荷计算公式电气负荷的计算公式为:负荷 = 功率 / 电压。

2. 电缆截面积计算电缆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为:截面积 = (电缆负荷 / 电流密度)* 安全系数。

3. 接地模型计算接地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类型和土壤电阻率,计算出合适的接地电阻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O
4)确定变配电所位置、数量、容量、变压器台数
方案设计阶段(三)
3、对照明、防雷、接地、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形式进行说明 照明光源的选择 照明控制方式 照明配线的选用 防雷等级的选择 防雷接地与强、弱电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形式的选择 配电室处采用总等电位联结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物自动化现场总线采用Lonworks局部操作网络
系统;若是委托规模很小的单项,一般只有本子项的动力及
照明配电系统图及控制原理系统图等。
强电部分(二)
2. 电气动力平面图 动力用电设备在设计图面上标注,从动力配电箱至每一个用电设 备的线路设计 电线、电缆的规格的选型,敷设方式、敷设位置的确定。 结合动力配电箱系统图绘制,进行本部分的用电负荷计算,并在图面 上标注。 动力配电箱箱体选型、配电系统图绘制,各电器元件选择。
2)确定弱电机房位置及面积 3)确定弱电主要敷设路由
5、防雷及接地系统的设计
确定防雷等级,校审时提供防雷计算书。
初步设计阶段(四)
6、向其他专业提供技术设计条件 1)建筑专业 提供设备机房(如变配电室、控制室、弱电机房等);强弱电管井 及位置及面积;变配电所及剪力墙上洞口的定位及尺寸;提出强弱电 桥架路由由建筑专业协调进行初步管线综合。 2)结构专业 提出设备机房的荷载 3)设备专业
提出各机房对通风、采暖、上下水的要求;
提出强弱电桥架路由与设备管道进行初步综合
电气施工图设计阶段
电气施工图设计阶段(一)
1、电气总平面图 1)绘制电力干线总平面图,表达出变配电位置、容量,线路规格、走向、回路编号、 敷设方式、人(手)孔位置 2)绘制庭院照明总平面图 2、变配电系统 1)确定负荷等级 2)负荷计算:对初设计算书进行修正、细化及完善 3)确定变配电方案,电源数量及回路数,电源引自何处;高低压 配电系统及 运行方式;重要设备的供电方式;标注各回路编号及导线 规格型号。
建筑电气设计步骤(二)
初步设计阶段
1、目录 2、电气专业初步设计说明 3、图例表 4、竖向配电系统图
5、低压配电系统图
6、配电干线图及照明灯具平面布置图 7、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说明及系统图 8、消防布点平面图 9、各弱电分项系统图
建筑电气设计步骤(三)
施工图设计阶段
1、首页 2、目录
3、电气专业设计说明
强电部分(四)
4. 配电干线的设计
变电所至配电箱、总配电箱至分配电箱之间的线路。电线、电缆 规格的选型,敷设方式、敷设位置的确定。
5. 接地系统设计
只要有电气设备的地方,都要有合适的接地系统。 防雷接地装置的设计。视改建筑物的情况来决定。根据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来判定该建筑物属于哪一类 防雷建筑物,设计相应的避雷装置。
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一)
本阶段应在方案的设计内容基础上与业主沟通后展开各系统的技术设计; 向设备专业了解设备配置情况,跟建筑、结构专业提出电气设计技术要求。 1、确定变配电系统形式
1)确定负荷等级
2)负荷计算:根据设备专业提供的设备资料,分类进行负荷计算,并 算出总负荷;此计算书应在初设校审阶段一并提交,并同时归档。
电气施工图设计阶段(七)
7、防雷及接地系统 1)按照防雷等级绘制相应的防雷平面图
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根据建筑物的 规模确定防雷等级。不同的等级采用不同的防护方式。
2)绘制接地平面图,利用自然接地装置时,可不出此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随图说明防雷等级、敷设要求、接地电阻要求等
8、绘制等电位联结平面图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
如何做好建筑电气设计
O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O 最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如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干上1、2年。
O 熟悉电气设计规范、熟悉图形符号。 O 向经验丰富的老设计师请教。
O 熟悉电气制图软件。
O 多习作,画出的图请老师审阅,提出意见。 O 对已实施的设计,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
常用的电动机、水位的控制原理图设计。
强电部分(三)
3. 电气照明平面图 从照明配电箱至每一个照明灯具的线路设计,包括: 每一个照明区间的照度计算、供电回路及灯具的组 合、照明开关及灯具的选型,电线、电缆规格的选 型、敷设方式、敷设位置的确定。 照明配电箱箱体选型、配电系统图绘制,各电器元 件选择。
1)确定照明种类、灯具形式、照度标准
2 ) 确定应急照明 电源形式 3)确定照明线路型号的选择及敷设方式 4)绘制照明灯具平面图,可以不连线
初步设计阶段(三)
3、消防系统的设计 1)依据《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确定该项目的保护等级 2)绘制消防系统图 3)绘制消防布点平面图 4、弱电系统的设计
1)确定各弱电系统的构成型式,绘制各弱电原理图
任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 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 3200 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结设备的总数 不宜超过 2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 10%的余量; 任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 动型)所控制的各类 模块总数不应超过 1600 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结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 1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 10%的余量 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 手动 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 32 点;总线穿越防火 分区时,应在穿越处 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
B 类系统可由控制中心监控设备、家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家用火灾探测器、 火灾声警 报器等设备组成; C 类系统可由家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家用火灾探测器、火灾声警报器等设备 组成;
D 类系统可由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火灾声警报器等设备组成。
电气施工图设计阶段(五)
2)画出消防系统图 包括各系统回路数、探测器数量、与强电相关的配电箱编号
4)确定变配电站的位置、数量、面积、设备布置,
变配电站要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供电线路长度,减少损耗。每个住宅楼内需设置 一个配电室。
电气施工图设计阶段(二)
3、低压配电系统 1)绘制竖向系统图 标注各配电箱编号、对象名称、安装容量、标出各回路编号
系统的接线有树干式和放射式。住宅用电为三级负荷,一般采用树干式。 重要设备采用放射式。
4、图例 5、电气总平面图 6、变配电系统图 7、低压配电系统 8、照明系统 9、消防系统
10、弱电系统
11、防雷及接地系统 12、绘制等电位联结平面图
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一)
1、确定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规模、功能定位及使用要求确定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 2、确定变配电及容量选择 1)确定负荷等级
根据工程项目内容确定负荷的用电等级,高层住宅用《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50045—95(2005版),多层住宅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O O O O 十九层及以上的住宅为一类高层,负荷等级为一级。 十~十八层的住宅为二类高层住宅,负荷等级为二级。 九层以下住宅为多层,负荷等级为三级。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附录A:民用建筑中各类建筑物的主要用电负 荷分级中有详见注解。
6.建筑物外部线路设计。整体性工程才有。
弱电部分
1. 有线电视系统 2. 电话系统 3. 综合布线系统 4.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5. 保安对讲系统 6. 门禁系统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建筑电气设计步骤
1.方案设计阶段 2.初步设计阶段
3.施工图设计阶段
建筑电气设计步骤(一)
方案设计阶段 1、确定设计内容 2、确定变配电及容量选择 3、对照明、防雷、接地、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形式进行说明
3)对于项目提供出供电方案,并将方案报给业主,协助业主配合供电 部门最终确定供电方案
4)根据确定的供电方案,提出电源数量及回路数要求,向业主了解电 源引自何处,确定高低压系统结线型式及运行型式,确定重要设备的供电方 式,明确是否设置备用电源 5)确定变配站的数量、位置和面积
初步设计阶段(二)
6)绘制竖向系统图,标注各配电箱编号、对象名称 7)确定配电干线主要敷设路由;确定各主要配电间、电气管井及 面积 8)画出配电干线平面图并标出主要配电箱位置及编号 2、照明系统的设计
O 多实践,你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建筑电气图纸的组成
传统建筑电气设计只包括供电和照明,而今天一般将其设计的内容形容 为强电和弱电。 强电设计——即动力设计和照明设计部分

弱电设计——即电话、电视、自控系统设计,消防联动设计。
强电部分(一)
1. 供配电系统设计 根据项目设计合同,若是整体性项目,拥有整体性的供 配电系统的设计,一般有10KV配电、变电所的220/380V配电
电气施工图设计阶段(八)
9、向其他专业提供技术设计条件 1)建筑专业 提供设备机房(如变配电室、控制室、弱电机房等);强弱电管井 及位置及面积;变配电所及剪力墙上洞口的定位及尺寸;提出强弱电 桥架路由由建筑专业协调进行初步管线综合。 2)结构专业
提出设备机房的荷载
3)设备专业 提出各机房对通风、采暖、上下水的要求;提出强弱电桥架路由 与设备管道进行初步综
方案设计阶段(二)
2)负荷估算:主要采用单位容量法或单位指标法进行计算 3)供电方式选择
根据负荷性质和负荷容量,提出外供电源的回路数、容量、电压等级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负荷等级,确定不同的供电方式。 O 一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 不应同时受到损坏。常用的供电方式为两路独立的高压电源(从不同的城区变电 站引来)或一路高压电源外加柴油发电机。 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常用的供电方式为一路高压供电带两 个变压器。 三级负荷可按约定供电,没有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