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__西双版纳教案新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2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特点及优势;
2、了解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并根据资料或地图分析旅游资源多样的成因;
3、借鉴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西双版纳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

(2)区域环境对产业活动的影响。

2、难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2、学在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位置及优势
探究1:西双版纳的位置与其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哪些优势?
3、游在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成因
探究2:西双版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4、兴在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探究3:西双版纳当地政府为什么要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业?
探究4:导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下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5、借在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5:针对扬州旅游下滑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家乡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支支招。

6、课堂小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2.具体了解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资源,如温泉、傣族文化等;3.了解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一)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距离较近的城市是昆明;2.自然地理环境: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植被类型。

(二) 西双版纳的人文地理环境1.傣族文化:西双版纳是傣族人的聚居地,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傣族歌舞、民俗节日等;2.特色美食:西双版纳拥有很多特色美食,如米线、竹筒饭等;3.历史古迹:西双版纳有很多历史古迹,如勐满古城遗址、佛光寺等。

(三) 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1.热带雨林公园: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公园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温泉:西双版纳拥有很多温泉,如曼听温泉、勐海温泉等;3.水上运动:西双版纳有很多适合水上活动的地方,如摩梭人的情人月游船等。

(四) 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生态保护:西双版纳是中国著名的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可持续发展:西双版纳实行旅游绿色发展模式,保护自然生态,积极发展特色旅游,推动经济发展。

三、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互动: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双版纳;2.视频教学: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西双版纳的特别之处;3.班级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教学流程(一)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对西双版纳产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

(二) 讲解西双版纳的基本情况(30分钟)讲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植被、文化等基本情况。

(三) 分组讨论(2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3.分析西双版纳的案例,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以西双版纳为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旅游业作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投影片,热带动物的影像。

2.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成果的投影资料。

学生
收集西双版纳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或实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认识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探究旅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8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8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双版纳独特的资源环境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特色文化的热爱之情;明白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重点】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与资源优势。

【教学难点】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上网收集多姿多彩的热带雨林植物和动物,制作成投影片。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 (是我国特色旅游区)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3分钟)1.西双版纳位于省境内,它地处山脉最南端,南部和、接壤.还以与泰国、越南等国水路相通。

2.西双版纳是除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高大挺拔的、巨大的、残忍的、气势磅礴的“”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3.西双版纳以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自主完成。

合作展示(14分钟)一、丰富的旅游资源1.位置:出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据图总结。

2.气候:出示:“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指导学生讨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情况如何?(提示: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分析)提问、简单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0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0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是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形成、发展及作用。

”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交流、探讨,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发决策的生活、生产经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能运用地图分析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及优势。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技能和方法方面:1、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2、使学生能够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影响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对区域环境、经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3、依托本案例的学习与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初步领会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政策、社会条件等,注意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

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理解一个地区发展与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

四、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们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每一年都会有大批国内外游人到访,今天我们将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

八年级地理下册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西双版纳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西双版纳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应能运用地图分析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及资源优势,通过阅读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降水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解。

二、自主预习学习要点l:丰富的旅游资源学习要点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三、课堂训练1.丽丽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气候湿热,风光秀美,独特的傣族文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

”据此你知道丽丽的家乡可能位于( ) A.云南西双版纳 B.四川峨眉山 C.湖南张家界 D.湖北神农架2.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三大特色是( )A.气候宜人、湖光山色、民族风情 B.迷人沙滩、热带雨林、名胜建筑C.历史古迹、边境风光、河流探险 D.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边境风光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填注:云南省、西双版纳和贵州省。

(2)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国家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3)写出字母A、B所代表的铁路干线名称:A_____,B_____。

(4)在图中标出流经西双版纳地区的河流名称。

(5)西双版纳有很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王国”之称,在图上标注其位置,并标出北回归线的位置。

4.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是 ( )A.农业种植 B.工业制造 C.旅游业 D.商业5.关于西双版纳旅游业今后发展对策,正确的是 ( )A.加强人工景点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B.加强现有景点的规划和改造,实现整体协调发展C.在自然保护区开辟游憩场所,更多地满足游客需求D.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开发特色饮食项目读“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完成3~4题:6.你认为关于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②能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③能改善城市面貌,减少城市污染④能推动商业、房地产业的发展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从图中可以看出旅游收入所占的比重有些年份下降,你认为遏制其旅游业下滑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对现有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改造B.明确景点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C.严惩不法商贩,规范旅游商业秩序D.在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建设人工景点四、拓展提升家住成都的大学生李阳决定暑假参加中国旅行社的昆明、西双版纳4飞6日游。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设计理念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把目标定位在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显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指导学生西双版纳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尝试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想和健全人格,实现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教法分析教师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景观图,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可持续发展观的渗透教育.学法分析新教材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体现此教学思想,本课主要设计以下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读书,读图,尝试独立地从课文和网络中获取地理信息.课堂上启发学生与教师互动,思考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完成课题.3,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动手指导学生从网络,报刊中获取知识,并倡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加深体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运用景观图片等资料,说出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结合案例资料分析说明傣族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阅读有关地图和统计资料,分析归纳西双版纳旅游业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和交流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丰富的旅游资源.教学难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教具教师:多媒体学生: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制作的演示文稿.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图片和傣族民族音乐.[引言]这些优美的画面和旋律把我们带入美丽而神秘的西双版纳,今天我们常州地方旅行社,设想为我们常州市民开辟西双版纳新的旅游路线,那么,他们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版纳,该如何进行呢我们就跟随他们一起来到版纳看看他们是怎样开展工作的.[讲授新课]首先,他们请西双版纳旅游局为他们介绍版纳的旅游资源.请准备的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需要西双版纳地方旅行社的合作,请他们为此设计旅行线路和安排.同样,邀请他们进行展示.两组学生代表各自展示小组设计成果.请考察团评价.教师也参与评价.接着,西双版纳政府为了欢迎考察团,他们为此对本地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介绍并展示近几年版纳经济的发展.同样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和交流.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最后,请考察团发表自己的看法,述说自己在考察时发现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对刚才学生的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展出路.问题:西双版纳旅游业出现下滑的趋势,请我们现在的各方人士为此献计献策.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高招,提出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绿色旅游,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总结升华]在学完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后,思考:⑴请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疑问的提出,然后进行解决.⑵请学生谈谈西双版纳吸引自己的地方⑶从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中,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对我们常州旅游业的发展有何启示.◆教学反思纵观上面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它与我们大多数教师目前采用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有显著不同.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本节课堂教学设计围绕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发展.一开始,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本区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等等,而是首先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基础上列举出他们知道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由此获得更多真实的,感性的材料,丰富关于西双版纳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依据展示信息深入讨论旅游经济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为常州旅游发展出谋划策.2,教学组织形式不只是大班集体讲授,还有全班集体研讨,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研究等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有大班集体讲授,如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归纳旅游业发展对常州的借鉴并交流观点时为个人探究与全班集体研讨相结合;在收集,分析地理资料研究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时为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学以致用解决地理问题时为个人独立研究.多种组织形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获得了地理知识,发展了地理技能,锻炼了地理思维能力.3,教学材料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有一定的开放性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材料除人教版教材提供的材料外,还有教师共同课前收集的真实材料,以及学生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从网上搜集的资料,因此,教学材料显现出相当的开放性.这些生动鲜活,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分析讨论材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及经验,把握地理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4,教学活动不只是局限于课堂,而是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在本课最后,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拓展活动,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到了课外.这些拓展活动紧紧围绕本课主题――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而设计.这些活动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制作地理海报,地理公告板,地理展览,地理宣传小册子.发表地理小演讲,参与家乡旅游业的建设等等,不同的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机会.。

人教版(旧)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

人教版(旧)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是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及旅游业的形成、发展及作用”。

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交流、探讨,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发决策的生活、生产经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优势。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1、以导游的形式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

2、通过读图,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以及西双版纳能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使学生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资源,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难点:从位置入手分析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旅游资源的原因,这一部分和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之间的密切相关。

四、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在学生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几个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点差异的基础上。

对我国自然地理状况已经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地理区域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位置和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能学会评价自然区域特点。

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学生们为之向往,从满高涨的学习热情,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教法与学法通过阅读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和地形图,使学生掌握西双版纳的位置、地形、河流等知识;利用翔实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八年级地理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地理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人教新课标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资源优势。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

2.过程与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学习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学习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同学们知道图片上表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什么节日呢?这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哪一个省份?好的,下面就来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二.自学自测:1.丰富的旅游资源(1)优越的地理位置①海陆位置: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省境内,简称,它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

②相对位置:西双版纳的南部和、(国家)接壤。

还以河与、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③纬度位置:A.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位于北回归线的哪一侧?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B.结合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说说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有什么特点?(2)旖旎的自然风光①结合课本60页活动题1,看看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有何特征?②西双版纳是除省之外,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有高大挺拔的,巨大的,残忍的,气势磅礴的“”。

③西双版纳还有上千种动物,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人们形象地把这里称为“”。

(3)独特的民族风情①、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教学设计与反思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教学设计与反思
Ⅲ 能力迁移;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板书设计()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⒈从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⒉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⒊从创新能力方面进行评价
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生评与师评相结合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我对新课程教学的一个尝试,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教学中力图体现、贯彻新课标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等,由学生自主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节出现的问题是,个别组的学习参与不够;有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等,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等改变这种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⒈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⒉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能力目标:
⒈分析西双版纳的案例,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⒉以西双版纳为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环保、节约资源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价值观。
Ⅲ总结和拓展
Ⅰ学生欣赏乐曲
Ⅱ阅读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探究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⒈分组抢答
⒉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或思考答案,然后说出来
⒊学生阅读该区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分布图,说出本区境内的主要景区和开发的旅游精品线路。
⒋分析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变化
⒌角色扮演
⒍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学情分析
⒈八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已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但还是感性认知为主。因此于教学中要适当培养提高他们的理性认知能力。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 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 人教新课标
【总结本节主要内容】




1.判断对错(对者打“√”号;错者打“×”号)
(1)欢乐的春节是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2)竹楼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住宅样式。()
(3)美丽多姿的孔雀舞是云南西双版纳傣家人喜欢的舞蹈形式。()
(4)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是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的结果。()
(5)我国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地区是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相对位置—云南省境内,与缅甸、老挝等国为邻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我国西南部,东临太平洋,西南临印度洋
2、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但年较差大,全年气温高
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后反思
(6)这里大部分的人信仰什么宗教?
2、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播放幻灯片并讲解:
(1)西双版纳的森林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2)森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3)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嬉戏,穿的真诚的祝福。(4)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彩图7.14),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傣家人喜欢竹筒大米饭等。(5)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 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学生: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学生: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学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讲授新课]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学生: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教师激励评价学生后及时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

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学生: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

教师及时评价鼓励)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投影:“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7.13)读图7.13,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

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

因而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

过渡: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这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投影:“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彩图”(图7.11)和“可爱的雨林动物彩图”(图7.12),并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两个问题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1)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

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

(2)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

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过渡: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提问: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学生:泼水节)教师:回答得很对!这是傣族的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请阅读材料《欢乐的泼水节》并观看投影。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

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祝福。

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

”欢乐的“圣水”把傣家人一年的烦恼和忧伤冲洗得干干净净。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敬爱的周总理参加云南傣族泼水节时的情景录像以加深印象。

提问: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投影:“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7.14)读图7.14,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形状很像孔明帽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

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

西双版纳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并观察《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图7.15),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通达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与邻国的相关位置及与邻国的交通通达性,可使西双版纳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

投影:《1991~2001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7.16)引导学生观察后,想一想本图说明了什么?评价点拨:学生分析本图回答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本图说明了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旅游促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本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提问: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已学知识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首先得惠于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得惠于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

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

第三,西双版纳以旅游业促发展,不仅带动了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得到它们的支持和配合。

西双版纳地区正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条件,所以它的旅游业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角色扮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来谈谈西双版纳是如何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本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过渡:旅游业的发展,曾促进了西双版纳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却呈下滑趋势。

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阅读分析:引导学生阅读下面材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近几年,由于周边的州县也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旅游接待也没有国际化,直接削弱了西双版纳在国内、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实力。

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的驱动,在某些景点或旅游沿线的购物点诱骗游客购物,影响了西双版纳在旅游市场的声誉。

部分旅游景点建在自然保护区内,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

部分景点的参观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近几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下滑趋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3)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提问:面对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趋势,人们该怎么办呢?角色分配:下面我们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企业家组、学者组、商人组、学生组),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展开讨论。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与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我们了解了西双版纳地区的位置、资源优势和原始热带雨林的成因和景观特征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习俗,知道了西双版纳为什么会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地区,为什么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会出现下滑趋势,西双版纳将如何重振旅游雄风。

活动与探究假如你是一位旅游社的业务员,你的任务是向人们宣传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优势。

请你拟写一份宣传提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