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遗传学意义。
2、掌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的变化,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1、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培养学生构建模型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用简约的科学术语概括、总结和表达生物现象的能力。
3、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猜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现象的探索、质疑精神,养成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模型建构法等。
【教学用具】学生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或其他可以表示染色体的材料、大白纸【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复习回顾: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引入:人的个体生命的起始点是?精子和卵细胞会不会是通过有丝分裂而来回顾旧知思考、回答的?请推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同学们的推测与科学家是否一样呢?我们来了解一下魏斯曼的理论上的预测。
预见需要证实,在19世纪80年代被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16页的相关信息,一、减数分裂的概念:绘图介绍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讨论: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是不是任意减半的呢?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到底哪种情况是符合事实的呢?教师讲述: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这叫联会。
联会后,染色体进一步螺旋化变粗、变短,逐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每对同源染色体则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
高中生物必修课2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课2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包括细胞理论、遗传规律、生物进化等;
2. 掌握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规律和基因的表达;
4. 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
1. 生物进化的概念和原理;
2. 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或黑板白板;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生物学教材和教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二、教学内容讲解(30分钟)
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细胞理论;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遗传规律和基因的表达。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一个关于细胞结构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强化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和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相关问题。
同时,实验操作和讨论环节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探索,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板书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板书
课题: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和特点。
3. 认识细胞的生物膜、细胞器和细胞质等结构。
4. 理解细胞的生物化学基础。
5.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细胞内各种结构的相互关系。
3. 细胞的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教学PPT和其他教学工具。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案。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细胞的形态,引出细胞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二、探究细胞的基本结构(15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样品,讨论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2. 介绍细胞的分类,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3. 讲解细胞膜、核、细胞质等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给学生准备显微镜和显微镜片,让学生亲自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实验,探究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四、总结(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并解答学生疑问。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细胞的相关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准备下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下节课将引入细胞的代谢和调控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细胞的生物化学基础。
备课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
备课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名称: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1课时主题: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定义、阶段和过程。
2. 能力目标:掌握有丝分裂的基本步骤和特点,能够描述分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的兴趣,激发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胞有丝分裂的定义和过程。
难点: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的具体变化和特点。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实物或图片展示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有丝分裂的图片或视频,引出细胞有丝分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 细胞有丝分裂的定义:细胞有丝分裂是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包括前期准备期、分裂期和纺锤期。
2. 分析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三、展示:展示有丝分裂过程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四、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有丝分裂对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作用。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细胞有丝分裂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通过实际观察或实验,深化对细胞有丝分裂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和特点。
在引导学生讨论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深化对细胞有丝分裂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教案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概念;2. 掌握人体维持稳态的机制和重要器官;3. 能够分析人体内环境失去稳态时可能出现的疾病。
教学内容:1.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概念2. 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3. 重要器官的功能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你觉得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什么意思?”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概念,并解释为什么维持稳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分析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主要包括负反馈环路和神经调节两种方式。
3. 讲解重要器官(肺、肝、肾等)的功能,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三、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体内环境失去稳态时可能出现的疾病,并探讨如何通过调节饮食、运动等方式来维持稳态。
2. 案例分析:老师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和可能的解决方式。
四、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讨论,强调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对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反馈(5分钟)通过提问或小结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和补充不足。
六、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的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注: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老师应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遗传因子的发现学案一、豌豆杂交实验取黄色纯种与绿色纯种豌豆进行杂交,将F1代进行自交,统计F1、F2代表现型及比例,结果如下表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像一个个____________,既(“会”/“不会”)相互融合,也(“会”/“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显性性状,此实验中(“黄色”/“绿色”)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因子决定,用字母(“Y”/“y”)来表示(“黄色”/“绿色”)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因子决定,用字母(“Y”/“y”)来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单独”/“成对”)存在的,如亲本纯种黄色豌豆体细胞遗传因子组成应写成__________,纯种绿色豌豆体细胞遗传因子组成应写成__________,F1细胞中遗传因子应该是__________,所以F1是(“纯合子”/“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配子中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两个”/“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
F1配子的结合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杂交实验中F1产生配子及杂交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反思:你认为你的实验达到预期结果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对小组内、全班、孟德尔实验统计出来的结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黄色豌豆与绿色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P 基因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配子:________ ________F1 基因型:____________(表现型):(__________)F1基因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__)配子:_____ _____ _____ _____F2 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
高中生物必修2的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2的说课稿高中生物必修2的说课稿高中生物必修2的说课稿【1】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内容。
这一节课内容较多且难度大,大量的专业名词和实验推导过程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本节内容我分为两个学时,第一个学时重在介绍概念和杂交试验过程,第二课时推论和讨论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的第一课时内容。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基础,也是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这节知识的重要基础,又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2的重点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
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接着介绍了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然后介绍了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最后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与原教材比较,有了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对实验过程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框架。
其次,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完全是根据孟德尔的推理得出的。
最后,在讲述孟德尔探究方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要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分析。
1.2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1.3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2学情分析后代的许多特性与亲代相似,是随处可见的现象,在此基础上。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2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教学目标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4.复习显微镜的相关操作和知识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显微镜的相关操作和知识点。
2.教学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时安排1四、教材分析本节有承上启下,统领本模块的作用。
是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铺垫,具有初步认识的作用。
是细胞结构的学习基础。
同时显微镜操作的知识是高考的其中一小考点。
五、学生情况分析本教学设计针对A类学校的学生。
学生在初一的时候有学习到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对细胞的基本结构也有所了解。
可以在复习回顾的基础上带出新的知识点。
六、教学策略将采取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讲述法进行教学。
资源的使用:ppt课件、显微镜七、教学过程导入:从问题探讨,引出细胞的多样性。
呈现不同的细胞形态图,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探讨各种细胞的同有结构,引出细胞的统一性。
比较出异同: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展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用表格的形式。
典型原核生物的介绍(蓝藻、细菌)。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达到情感目标。
最后通过显微镜复习显微镜的各部件、回顾其操作方法、分析讲解显微镜考试常见的知识点。
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八、配套练习1、2008年初,广州市流花湖水域大面积爆发蓝藻,严重危害了湖中水生生物,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蓝藻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相比,蓝藻细胞没有( D )A.细胞膜B.细胞质C.DNA D.核膜2、关于细胞学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C )A. 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是相对独立的B.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C.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D. 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3、观察细胞中DNA的分布实验时,在低倍镜下视野明亮,物象清晰,但换高倍镜后,物象模糊不清,此时应( B )A.移动装片B.调节反光镜C.调节粗准焦螺旋D.调节细准焦螺旋4.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班别: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高一生物备课组一.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规律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二.学习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三.学习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假说演绎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1)豌豆是____________植物,而且是____________受粉,保证了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实验结果可靠。
(2)豌豆品种之间形状差别显著。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____________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____________。
2.补充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P 高茎_________矮茎↓__ ________↓__F2 ________ ________比例:________ :________3.孟德尔假设的主要内容是:(1)性状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每个因子都是独立存在并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____________,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____________,用小写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的。
体細胞中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___________,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叫做___________。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_______,分别进入_________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_的。
4. 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____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_________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一课时)一、课标解读本课内容的知识点有: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课标的要求是:描述孟德尔关于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实验程序,说出孟德尔收集、整理和解读数据的方法,简述孟德尔发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依据、假设及推测。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1.知识方面(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体验“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基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3.能力方面运用数学统计方法、遗传学原理和遗传图解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孟德尔所发现的两大遗传基本定律之一。
教材将孟德尔的遗传基本定律安排在“遗传的细胞基础”和“遗传的分子基础”之前。
在生物学发展史,孟德尔的两大定律的发现都在这两块知识之前。
编者如此安排的目的是显然的,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使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紧密相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品质,同时引领学生进行“科学发现”-由功能到结构的发现。
本节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第一节一样,是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
在呈现方式上,同样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
本节教材采用两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重点是介绍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自由组合的解释。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校的学生属于F组生源,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较弱,但对生物这门与实验操作密切相连的学科还是有一定兴趣,也能接受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有关分离定律的内容,知道孟德尔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科学实验过程,也饶有兴趣地体验了模仿性状分离比的实验,因此本人在该课时的教学设计中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为铺垫,对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采取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学习、合作讨论,使其感受科学家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一、课标解读本章是《遗传和进化》(必修2)的开篇,集中描述了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规律的研究。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按照孟德尔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的。
其顺序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归纳总结分离定律(总结规律)。
这就是新教材中本节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便于学生沿着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领悟孟德尔的科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打破了以往教材的教学顺序,学生没有减数分裂的基础,而且没有引入基因的概念,对于教师教学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
本节教材的特色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过程为主线,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层层深入地展开。
因而教材内在地逻辑性很强,教师能否解读新课标,把握本节教材这一结构特点,是在教学中能否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孟德尔生平介绍和实验材料——豌豆介绍;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发现问题);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分离定律是学生学习的三大遗传定律中第一个定律,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微观数量化的定律,它既是学生在学习了《基因的表达》之后的后续内容,又是学习《家系分析》《生物的变异-基因重组》《人类遗传病与优生》及《生物的进化-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基础。
所以,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遗传学中的相关概念,也能为学好其它相关内容作好理论和方法上的准备,是遗传学等知识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本节蕴含了很多有关遗传的概念和科学术语,篇书者认为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而一带而过,但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些关键概念遗忘率很高,所以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适当补充关键概念对学生本节学习乃至遗传学的后续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课本淡化了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的文字书写,笔者认为在逐层深入讲述中补充杂交实验过程的规范文字书写,扎实学生遗传学根基也是必要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相对性状、显隐性性状分离概念、说出假说演绎法内容步骤理解分离定律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概括说出实验过程和内容,并且尝试自主设计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研究的学习,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2)树立创新的思想意识,追求新知。
重难点1.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分离定律的内容。
2.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看P2的问题探讨[学生]阅读后各抒己见,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白色;还有的认为是红白夹杂的花斑的……[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回答和参与给予肯定。
先了解孟德尔简历:[教师]出示孟德尔的照片,介绍生平。
孟德尔是奥国人,自小喜爱自然科学,曾经由于家境贫寒进修道院做修道士,1851年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
回到修道院后,他先后用豌豆、菜豆、玉米、草莓等作试验,其中最为著名和成功的就是豌豆杂交试验。
后来他运用统计学的知识以及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创新,创作了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一)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教师]大屏幕出示豌豆花剖面[学生]阅读、讨论后回答:采用杂交的研究方法,豌豆作为试验材料,它在自然条件下是自花传粉,而且是严格闭花传粉的植物,因此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同时它又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作杂交试验比较可靠,又容易分析。
大屏幕现实问题①豌豆的特点②符号③概念。
学生自学归纳问题并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并讨论显隐性概念、相对性状概念性状分离概念,教师总结: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 孟德尔选择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的植株做杂交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分析。
这也是孟德尔选择豌豆做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学生回答:否。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集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3.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新陈代谢、分裂、运输等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活动:1. 观察鸡蛋的细胞结构2. 实验观察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3. 班级讨论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教学评估:1.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小测验3. 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思维导图第二课: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内容:1.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2. DNA的复制和转录3.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目标: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3. 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活动:1. 观察DNA的结构模型2. 实验观察DNA的复制过程3. 小组讨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教学评估:1. DNA结构和功能的笔记2. DNA复制和转录的实验报告3. 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异的小组讨论报告第三课:遗传与进化教学内容: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遗传的分子基础与性状表现3.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目标:1. 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2. 能够解释遗传的分子基础和性状表现3. 理解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教学活动:1. 探究孟德尔的遗传实验2. 分析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3. 班级讨论进化的证据教学评估: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实验报告2. 性状表现的遗传模式小测验3. 进化证据的班级讨论总结第四课:植物生长发育教学内容: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植物的结构特点2. 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班级讨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情况教学评估:1. 实地考察植物结构的报告2.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实验记录3. 植物适应环境的小组讨论总结第五课: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1. 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体节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理解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不同动物的体结构2. 实验观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3. 观察动物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教学评估:1. 动物体结构的观察报告2. 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实验记录3. 动物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观察报告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2的教案全集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遗传因子的发现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章内容包括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总结;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它从个体水平出发,沿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孟德尔实验到定律的形成,引领着学生沿着孟德尔从对现象和数据分析到假说—演绎—验证,层层展开,逐层突破,使学生领会各种遗传概念术语和遗传定律研究的基本步骤及科学思维方法。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1.知识(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阐明基因分离规律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2)探讨孟德尔成功的原因(3)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3.能力(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遗传学原理和遗传图解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模仿性状分离比的实验、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二、教材分析人教版教科书把这部分内容编排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开编。
这部分内容为学习本模块其他知识,如伴性遗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等提供了原始的材料,对学生深刻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教科书按照孟德尔实验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层层展开,引领学习者从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展示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实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
人教版教科书在问题的呈现形式上,对孟德尔的实验过程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用“为什么子一代是高茎?难道矮茎性状消失了吗?”“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前人的科学实验。
人教版教科书将相关内容,如“遗传规律在生产上的应用”,在编排上移到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的章节中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放到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学习。
使教学内容紧扣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显得比其他版本简洁。
同时为了体现同一模块各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旁栏设有“知识链接”栏目。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①出生率:指某一个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新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
率。代表了这个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②死亡率:指某一个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 率―― +→ 种群密度 ←—―― 死亡 率
(3)研究的意义: 决定 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解析 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 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 只知道出生率不能判断种群的年龄结构, A项错误;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剩 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的增长型,B项正确; 农业生产上利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③所示的衰退型,C项正确; 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各 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②所示的稳定型,D项正确。
种群密度变 种群特征 出生率与死亡率
化趋势 幼年个体数 _大__于__成年、 出生率 > 死亡率 _增__大__ 老年个体数
类型 增长 型
各年龄段个体数比 出生率 ≈ 死亡率 _稳__定__
例_相__当__
稳定 型
幼年个体数 小于成 出生率 < 死亡率 _减__小__
年、老年个体数
衰退 型
(4)意义:可预测种群 数量 的变化趋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个体在一定区域内能进 行基因的自由交流,A错误;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如果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 小,这样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可用样方法,C正确;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如果种群数量大, 但种群生活的面积或空间也大,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D正确。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必修二
高中生物教案设计必修二年级:高中必修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能够描述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的组成和功能;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质内的器官结构和功能;4.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实验法: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细胞的兴趣;2. 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实验: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了解细胞的形态和结构;4. 讨论:让学生讨论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强化学生对细胞的理解;2. 讲解:详细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3. 实验:进行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观察实验,加深学生对细胞内部器官的认识;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重要性和功能。
评估方式: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分析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2. 提问:随堂提问学生对细胞的理解,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口头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扩展阅读:1. 《细胞生物学导论》;2.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3. 《细胞生物学实验手册》。
师生互动环节: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3. 实验操作: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注:本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本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全本第一课:生态系统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 什么是生态系统?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生态环境、生态圈。
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1.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关系等。
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位、生态位规律、生态平衡等。
示例活动:1. 观察身边的生态系统,分析其组成和相互关系。
2.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扩展阅读:《生态学》第二课:生物进化目标: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和机制。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生物进化?2.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1. 化石证据2. 生物地理分布证据3. 生物形态和胚胎发育证据三、生物进化的机制:1. 突变2. 遗传漂变3. 基因重组示例活动:1. 观察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推测可能的进化过程。
2. 分析一个进化速度较快的物种的进化机制。
扩展阅读:《进化生物学》第三课:遗传与变异目标: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掌握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
一、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1. 什么是基因?2. 遗传物质的传递:DNA、RNA、蛋白质3.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二、基因型和表现型:1.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现型?2. 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示例活动:1. 通过某一性状在家庭中的传递,分析遗传规律。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
扩展阅读:《遗传学原理》第四课:生物技术目标: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基因工程及其伦理道德问题。
一、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1. 农业生物技术2. 医学生物技术3. 环境生物技术二、基因工程及其伦理道德问题:1. 什么是基因工程?2.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3. 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问题示例活动:1. 分析一个基因工程应用案例,讨论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2. 设计一个基因工程实验,展示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设计思路以问题探讨为线索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现象。
利用豌豆做实验材料成功的原因引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通过分析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了解杂交实验经历了“提出问题——构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二、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教材伊始,通过“问题探讨”栏目,既让学生了解“融合遗传”的内涵,为理解孟德尔的“颗粒遗传”埋下伏笔。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介绍实验前,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及孟德尔所选用的豌豆适于作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特征。
这为讲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并获得成功作了必要的铺垫。
教材的主导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节教学内容逻辑结构严密,层层深入地展开。
其依次展开的顺序是: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设)→总结出分离定律。
这种内容的内在逻辑性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相一致的,能让学生亲自踏着孟德尔的足迹,亲自经历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学情分析1、由于初中不同学校对生物课的要求和开设情况不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遗传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总体基础薄弱。
鉴于此,课堂上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回顾、描述,会占用一些教学时间。
2、遗传现象随处可见,对于杂交实验中后代出现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条件分析学生的初中生物学素养基本为零。
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每班都有电子白板,但是已无法使用,平时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基本上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基因的分离定律情境式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遗传学的开篇之作。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对解释的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等,其中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验证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所在。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方面的现象有着来源于生活经验的认识,但仅仅停留在认识的表面,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机理尚不了解。
虽然,学生在初中和生物必修一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但是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现象的解释,却无从下手。
鉴于此,开创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3、设计思路说明本节的内容特点是以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为主线,涉及科学史教育、科学探究的方法论教育,内容相对抽象。
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创设的具体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调动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在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以下课堂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4、教学目标(1)准确判断所给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2)概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3)准确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4)运用数学统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5)认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成功离不开其敢于质疑、坚持、创新等品质。
5、教学过程5.1利用对“遗传”的早期解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展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人类遗传现象的早期解释的言论:柏拉图认为,子女更像父亲还是更像母亲,取决于受孕时,哪一方的感情投入更浓烈些。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雄性提供“蓝图”,母体提供物质。
教师:那么到底什么是遗传呢?孟德尔通过不断实验,发现遗传学的两大定律,分别是“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这节课将共同探讨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学生展开议论,提出自己对遗传的见解。
5.2运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科学史创造情境,进行道德情感熏陶教师请各个小组代表以PPT或视频等形式汇报课前搜集到的孟德尔生平的资料,并出示相应图片,以一首打油诗总结孟德尔的生平事迹:①8年坚持源自于对科学的热爱;②一株株豌豆暗藏遗传的秘密;③“假说——演绎”方法严谨且巧妙;④数学统计一步步揭示遗传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1课时)
课标解读
一、学科地位及主要内容
本章节是本册书的开篇,它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140 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
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从孟德尔对豌豆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使自然科学中诞生了一门崭新的学科——遗传学。
本章内容的学习就是引导大家沿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过程来探索遗传的奥秘。
本章的重点内容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难点内容有:对分离现象、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分离定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时间,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1、分离规律是遗传的基本规律。
掌握好分离规律可以为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等知识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通过学习分离规律还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认识。
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又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这其中包括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科学价值观教育的极好素材。
因此,在介绍基因的分离规律时重点有三:(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的假设和对假设的验证过程,以及现代遗传学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规律的内容、实质及其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3)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基本规律,是建立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这个分析、推论(假设)、求证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极好素材。
为要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难点可能会有三:
(1)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的介绍并不难,难在通过介绍这个实验,讲清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过程。
(2)通过介绍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以及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讲清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观察、假设、求证的过程,以便对学生进行分析能力的训练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3)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其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平行关系也可能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广州市D类学校设计的。
该类学校的学生理科基础知识薄弱,缺少知识梳理的方法,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点讲透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策略
1、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和推理来学习本节内容。
可以结合教材中提出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
2、遵循“学习-实践-创新”的思路,简介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孟德尔的成功离不开坚实的知识基础、持之以恒的实验探究以及科学创新的实验方法,也就是说孟德尔的科学发现不是偶然的。
3、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教学全过程。
4、将模拟实验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机结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5、适时地进行技能训练和课堂联系,夯实基础,注重能力。
教学过程(第1课时)
配套练习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过程:纯种豌豆和豌豆作亲本杂交,再让F
1得F
2。
②特点:F
1
为
F
2
发生了,高茎:矮茎= :
2、对分裂现象的解释
⑴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
对的基因,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
⑵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产生的配子所含的基因分别是和。
⑶F
1的基因组合为,基因对基因有显性作用,F
1
的表现型
为。
⑷F
1
通过分裂产生配子时,D和d随分离而分离,产生两种配子D:d=1:1。
⑸两种雌配子与两种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F
2
便有三种基因组合
、、它们之间的比例接近,在性状表现上则接近高:矮= : 。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D )
A.狗的长毛与黑毛
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4、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 C )
A. 甜是显性性状
B.相互混杂
C.非甜是显性性状
D.相互选择
5、杂合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高茎植株约占后代总数的( )
A.1/4 B.1/2 C.3/4 D.100%
参考答案
1、①高茎矮茎自交
②全部高茎
性状分离 3:1
2、(1)DD dd
(2)D d
(3)Dd D d 高茎
(4)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
(5)DD Dd dd 1:2:1 3:1
3、D
4、C
5、B
教学反思
1.本课题采取了把知识还原到科学发现的历史过程中去的教学思路,意在给学生提供一个关于科学知识的、新的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在讲授科学发展史的过程中顾此失彼,忽略科学知识的教学——忽略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学。
2.这样安排教学过程是要通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获得关于遗传学实验的比较完整的整体概念,还要使学生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知识和原理。
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