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最新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说课稿)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
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
富多彩,突出江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的特点,层次丰富
而有立体感。
这是课后第3题哦!
指导朗读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主要作品:《赤壁》《山行》《秋 夕》《江南春》《泊秦淮》等。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重点)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重点)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
从前两句可以看出主人什么性格?
朴实勤快、爱好洁净、 兴趣高雅、热爱生活。
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 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 “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 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等、结构相同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
思。许多诗里都有这样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理解词语
【书】 【湖阴先生】 【苔】 【畦】 【排闼】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四、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两首诗词:
背诵、默写、说体会。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课件出示《书湖阴先生壁》。
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
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注释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古诗三首》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7《古诗三首》

精读引领课——《古诗三首》+《横江词(其四)》《山房春事(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江南春》。

2.掌握抓住景物特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古诗内容的方法。

3.想象古诗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江南春》。

2.抓住景物特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古诗内容。

教学难点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古诗内容。

2.想象古诗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有声有色,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三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描绘的情境。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三首》,思考三首诗中分别描绘的景物及其特点。

2.指导学习《浪淘沙》。

(1)品读第一、二句诗。

思考: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九曲黄河、浪淘风簸……)朗读提示:读出黄河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力量美。

(2)品读第三、四句诗。

思考:品味“上”字。

这个字用得好吗?可否改为“到、过、去”?假设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到了牵牛织女的家,想象一下会看到怎样的画面?朗读提示:最后一句要由豪迈转为轻柔,读出牛郎织女家的宁静美好。

(3)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

(4)小结学法: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知景物的特点。

3.指导学习《江南春》。

(1)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2)品读探究,体会情感。

说说前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想象画面,感受明媚和生机)读读后两句诗,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南朝:公元420 年至589 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

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

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 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说课稿1.阅读法: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注释法: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生词和诗句的意思。

3.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写法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意境。

5.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主动性。

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

通过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新课导入在新课导入环节,采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引入,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在初读课文环节,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究。

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研究《浪淘沙》在研究《浪淘沙》环节,学生分小组,按积累的研究古诗的方法和步骤探究研究。

学生自主研究、组内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相关典故资料。

在理解关键词句,想象美景,体会感情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音视频、图片,引导学生入境,交流感受诗人的情感。

最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背诵。

四、研究《江南春》在研究《江南春》环节,教师指名读古诗,听范读,划分节奏,学生练节奏朗读。

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意,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教师补充相关知识,指导学生汇报诗意理解。

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背诵。

其中,XXX指的是绿树红花相互掩映的美景。

2.修正和改写:2.1 水村山郭:这是一座依山傍水的村镇。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3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3 古诗词三首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3.读出节奏。

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并板书: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

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4】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4.女生男生赛读。

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教师指导: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12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12张PPT)
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笔记,涵盖了《浪淘沙》(其一)、《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古诗的全方位解读。首先呈现了各诗的原文,并配有作者的生平简介,如刘禹锡被誉为‘诗豪’,杜牧则以写景抒情见长,王安石则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兼文学家。接着,对每首诗进行了逐句的诗意解释,如《浪淘沙》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江南春》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秀美景色,《书湖阴先生壁》则‘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夸张手法,‘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虚指用法等。最后,总结了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如《浪淘沙》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江南春》表达了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书湖阴先生壁》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5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51张PPT)

九曲黄河万里沙,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 的银河相通。
浪淘风簸自天涯。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
如今直上银河去,
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 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
同到牵牛织女家。
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 月初七的夜晚相会一次。
黄河的基本走向
理解了注释,你能说说诗意吗?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簸 ⺮+其+皮

涯 涯 天涯 崖 悬崖
互动课堂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 黄河 万里沙,浪淘 风簸 自天涯。
如今 直上 银河去,同到 牵牛 织女家。
注释
浪淘沙:唐代曲名。
浪淘沙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说一说: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诗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 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 折,“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 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课后第二题)
结构梳理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缓开的的万脚河仞步流山一, ,同穿 波到越 涛黄峡 滚谷 滚河, 向劈 东 边去亲临其境吧! 流,惊涛骇浪,巨浪滔天
如千万匹骏马奔腾,多么 惊心动魄的气势!多么雄 伟壮丽的奇观!
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前两句诗,读出 黄河的曲折悠长、波涛汹涌。
九曲 黄河 万里沙, 浪淘 风簸 自天涯。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浪淘沙说课稿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浪淘沙说课稿新人教版

《浪淘沙》说课稿一、说教材《浪淘沙》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着引用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二、说学情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

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包含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

3.如情入景地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教学重难点体会黄河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四、说教学方法1.设计理念本设计旨在抓住诗文的韵味和情味,引导学生走进乞巧,感受乞巧节的盛况,品味人们对幸福的向往。

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想象,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同时合理运用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拓展诗歌的文化内涵,增加课堂情趣,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1)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创设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说课稿)

《江南春》说课稿一、说教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诗人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同时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

这首七言绝句共四行诗句,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景有情。

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一丛丛的绿树,映衬着簇簇红花。

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这是多么睛朗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啊!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喜悦之情。

在前两句“扬”的基础上,第三、四句一变为“抑”,诗人的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濛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的帝王都好“佛”,为此大兴寺院,弄得农田锐增,百姓不堪重负。

虽然大批寺院耸峙,蔚为壮观,也不失为江南一景,但每一座寺院要耗费农民多少血汗!诗人显然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反对态度,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默写《江南春》。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课)17.古诗三首-课件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课)17.古诗三首-课件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唐朝 中晚时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 任监察御史。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一 度奉诏回京,却又因《游玄都观》一诗触 怒当朝权贵,因而再度被贬,后历任和州 刺史。起起落落的人生并没有使作者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浪淘沙》就是他这种不屈命运的写照。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唐韩愈)
走近作者
杜 牧 : ( 公 元 803- 约 852
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 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 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 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河流域的人类 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 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 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看着壮阔无比的母亲河,你 能想起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 《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 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17 古诗三首
生字过关
簸 [bǒ]
颠簸
涯 [yá] 天涯
绕 [rào] 围绕
簸荡 生涯 环绕
走近黄河

部编《17、古诗三首 望洞庭》说课稿(附教案)

部编《17、古诗三首 望洞庭》说课稿(附教案)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望洞庭》。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

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古诗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洁,一片和谐。

湖面无风,如月下铜镜铺展于大地。

“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

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

全诗构想新奇,化大为小,色调淡雅。

二、学情分析经过前期的学习与积累,学生不论是在知识储备上还是认知能力上,均有了一定的程度的提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从单元选编的课文中感受其景色之美。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义句意,体会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有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法:创设春天的情景,感受春天的美好,通过诗词比赛,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含赏析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含赏析答案)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抓住诗人所描绘景物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美。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朗读诗歌,预习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卖花声”。

《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情感。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二句要读出壮阔的气势,语调要激昂舒畅。

三、四句要读出憧憬的语气和豪迈的气概。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本节课的主题为“古诗三首”,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学期的第17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并且在学习中发现古代的诗歌文化,感受到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天净沙·秋思”、“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用意,领悟作者的感悟。

2.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了解古人的感悟和修养。

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1.《天净沙·秋思》1.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呈现秋天的景色,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2.教师通过解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意思,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词语、句式和表达方式。

3.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天净沙·秋思”这首诗,老师做诗的带读引导学生朗读。

4.师生共同对这首诗做出感悟,体悟其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登鹳雀楼》1.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了解“鹳雀楼”的真实图片和位置,激发学生探究鹳雀楼的兴趣。

2.老师讲解“登鹳雀楼”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出处和背景,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情感。

3.读诗并指导学生分析诗的性质、作者的心情以及诗歌的结构,学习诗歌鉴赏和创作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静夜思》1.师生共同探讨“静夜思”是写什么的,让学生看懂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2.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格律和押韵,学习古诗的技巧。

3.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静夜思》这首诗,提高学生的欣赏古诗的能力。

4.引导学生在教室或家中寻找适合的场所写下自己的“静夜思”。

四、教学反思通过古诗三首的教学,学生能够在欣赏和体验中理解掌握这些古代文化的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掌握古代汉语和中国文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含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等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含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等等)

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江南春》。

2.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出示黄河的视频)师:看见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2.朗读古诗。

(指名读、齐读,同桌对读)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4.简介作者刘禹锡。

(课件出示)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习第1、2句。

(1)(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诗句。

(2)师: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机解疑释惑,总结。

)明确: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3)师: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4)师:说说诗歌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要求读出黄河雄伟壮丽的气势。

)2.学习第3、4句。

(1)(出示3、4句诗)齐读。

展开想象,思考: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同桌交流)(2)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而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男、女生分组读诗句)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4.尝试背诵。

(指名背,全班背)四、小结这首诗中,诗人用淘金者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样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的生活恬静而美好,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如今他们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概。

五、拓展延伸,保护黄河1.诗人向我们展示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黄河。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这首诗作者的视线由内而外,先写湖阴先 生家的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 高雅;后写院外的山水对主人的深情,暗用典 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应是 主人情怀高洁,引得山水主动与之相亲。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 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 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同时代的另一位 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现 今存诗500首。他的诗或感怀时事、忧虑朝政, 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或抒写对 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借题发挥讽刺 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识。
注释:
绿映红:依山傍水的村镇。 水村山郭: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酒旗风: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南朝: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样 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 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教材背景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十七课《古诗三首》。

三首古诗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和岑参创作的诗歌,通过朱自清老师所作的注释和解读,深入浅出地为学生呈现了这三首优美的古诗的内涵和思想,启迪学生对于文学的欣赏与理解,同时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素养。

本课紧紧围绕着“古诗三首”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流传于千古的名篇进行剖析学习,既能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文艺作品,感受到古人留下的精彩文化,也能培养学生对自然、对人生、对情感的认识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了解这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和特点等,掌握古诗的鉴赏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文化情感,培养学生的美学情趣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内容1.诗歌语言的特点2.杜甫《登高》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三篇古诗,了解古诗的鉴赏能力。

2.难点如何理解古诗中的较为复杂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让学生熟悉古诗。

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三首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化情感。

3.写作法:让学生尝试仿写古诗,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4.互动法: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六、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三篇古诗歌,注释和解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视频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教学过程设计Step 1 教师介绍1.引入: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对古诗的印象,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看法和理解。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并背诵《离骚》、《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掌握并背诵《离骚》、《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教学准备•课本: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录音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文字展示《离骚》、《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题目,引起学生兴趣。

步骤二:朗读古诗•教师朗读三首古诗,然后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节奏朗读古诗。

步骤三:分析古诗•老师向学生介绍《离骚》、《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并依次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中蕴含的哲理和审美价值。

步骤四: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首古诗,自行分配朗读角色,并准备朗读表演。

•学生们在小组中一起练习朗读,引导他们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步骤五:集体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在全班面前表演所选古诗的朗读,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评和评价。

5.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背诵整首古诗,并在班级中进行韵律比赛。

•鼓励学生自行搜索其他古诗,分享并朗读给全班同学。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和课本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了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朗读和分组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准确表达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小组朗读和集体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古诗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古诗的哲理和审美价值,培养他们对古诗的喜爱和兴趣。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说课稿

17《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

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

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

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

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

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

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三、说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烟雨迷蒙中,众多寺庙和亭台楼阁静寂 伫立,一种幽远的古意萦绕在诗人心头。
春景美
借古讽今
晴天明媚 雨天朦胧 今日盛景 怀古伤情
南朝 大兴建设寺庙,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晚唐 国势衰落,效仿南朝,大建佛寺
楼台、烟雨 伤感、担忧
诗人在担忧什么呢? 南朝广建佛寺保佑江山稳固 唐朝效仿此法巩固国家统治
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朝 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晚年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代表作品有《陋 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
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多音字
qū 弯曲

qǔ 歌曲
bǒ(用作动词时) 颠簸

bò(用作名词时)簸箕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要注意右半部分 “丿”的穿插,“厂” 里是两个“土”,注 意不要写成“士”。
簸( 簸箕 ) 菠( 菠萝 )
淘( 淘气 ) 掏( 掏出 )
崖( 山崖 ) 涯( 天涯 )
二、诗的后两句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 黄河的
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 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江南春
第二课时
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古 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 进这个世外桃源吧!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 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夸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你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黄河的雄伟壮观?
九曲黄河
姿态
浪淘风簸
气势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你从“上”联想到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春》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诗人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同时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

这首七言绝句共四行诗句,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景有情。

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一丛丛的绿树,映衬着簇簇红花。

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这是多么睛朗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啊!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喜悦之情。

在前两句“扬”的基础上,第三、四句一变为“抑”,诗人的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濛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的帝王都好“佛”,为此大兴寺院,弄得农田锐增,百姓不堪重负。

虽然大批寺院耸峙,蔚为壮观,也不失为江南一景,但每一座寺院要耗费农民多少血汗!诗人显然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反对态度,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默写《江南春》。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对如何学懂古诗已有一定基础,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感兴趣,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感到累、烦。

苏霍姆林斯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说教法
漫画大师丰子恺有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一位先生把一块块泥放进模子里,印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泥娃娃。

这就是我们传统教育——千人一面,抹杀个性。

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干这种“做泥人”的蠢事了。

那么,在遵循教学共同规律的同时,应让语文教学展示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教材的特点,运用尝试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老师从旁组织、指导、点拨、激励、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

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学法
1.课前认真预习,记下疑难问题,课前查询诗人简况和写作背景材料。

2.学生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

每个学生教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所以在理解诗意这一环节彻底
放开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合作探究理解意境,读中感悟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一)师用言语表扬激励,树立信心。

(绝大多数人的失败是由于缺乏自信。


(二)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感悟诗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爱学、渴望学习的境界。

先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并给予奖品表扬激励,设小组奖、个人奖。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情趣盎然,紧接着把学生带进新课,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接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每一上新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后让学生尝试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所说的和所提的,老师归纳总结出有价值的内容和问题,以便在学习古诗中深入渗透探究解决问题。

(二)知诗人,介绍写作背景
让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对诗人进行简介及介绍写作背景。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又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了准备,同时帮助其获取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品质。

(三)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知——重现——理解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感知得具体,才能理解得深刻。

因此,我先从整体入手,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

让学生认真听,仔细观察图像后,说说对这首诗的总体感觉。

再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景物。

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由于学生理解特点及机能的差异,所受家庭教育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因此采用的学习方法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适于自己的方法,决不强求一律,厚此薄彼。

)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

然后抽读,齐读。

《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教学更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

(四)明诗意,入境悟情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的基础上,我将随机指导学生通过看图、想像、朗读,使他们与诗人产生共鸣。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行理解诗意。

体会作者的感情,比如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借助工具书,找自己要好的伙伴进行探讨研究等等,尊重学生群体中常态分布的“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在唐风古雨中尽情沐浴,潜能在读情画意间从容释放。

小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意识,以往的小组活动成员大多是由教师分配指定的,学习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通过实践证明,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使他们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使课堂焕发出了活力。

2.汇报自学成果,进一步解诗明意。

学生个性生理要素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心理潜能在学习之初不可
能充分发挥。

让学生随时表现这些潜在的能力,能促进其潜能的开发。

因此,我主张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权利(如前面的诗歌朗诵赛、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等等,现在的自学后的汇报都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

得到了别人的肯定,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3.提疑、释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因而,在教学中,我交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课前,问学生预习时发现了什么问题;课中,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课后,问学生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

学生所提的问题往往直接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它独具的音乐美、节奏美。

成功的朗读就是用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

这就要求朗读
者立足于诗的总体,把诗人倾注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像,融会贯通起来。

所以我在这里先让同学们回想诗人杜牧和写诗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让诗人的情来激起自己的情。

我先出示大屏幕投影——江南春天美景,再配上一段优美的乐曲《春江花月夜》,接着让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全诗,把诗人喜爱美好春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评价,师读生评价。

学生经过反复品尝、吟诵,完全陶醉在诗的意境中,深深地受到感染,这时会产生一种兴奋的情绪。

然后,因势利导,激发其写作动机,引导学生进行练笔,使其想象得以再现。

5.展开想象,化诗为文。

想像和联想是诗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古诗中的许多句子都充满着神奇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

一首诗往往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而学生此时已充分理解了诗意,能用口头语言表达。

所以我要求学生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把诗歌的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把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

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笔机会。

6.欣赏、积累知识。

说说自己喜欢的词或句,为什么?
(五)扩展延伸,旨在打破课堂的界限,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展示欣赏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课后把收集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六)小结下课
六、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法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

本篇板书我依据作者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展现文章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调理结构,强化理解,这样做是依据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件性原则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