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说课稿

合集下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教案)2023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望洞庭》(教案)2023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和《望洞庭》两首古诗;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义;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的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望天门山》:介绍诗人背景,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全诗。

2. 《望洞庭》:介绍诗人背景,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

2. 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的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朗读示范;黑板,用于板书。

2. 学具:学生需准备笔和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和自己的感悟。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门山和洞庭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新授: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解读诗意,分析诗中的重点字词。

3.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两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强调学习古诗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诗人:李白- 诗意:描述天门山的壮丽景色- 重点字词: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日边来- 《望洞庭》- 诗人:刘禹锡- 诗意:描绘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重点字词: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作业设计1. 背诵作业: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作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描述其意境的短文。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领略自然之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白及《望天门山》的创作背景。

2. 词语解析:解释“天门山”、“楚江”等词语的含义。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意,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4. 诗歌意境体会: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蕴含的豪放与壮阔。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 学具: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天门山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兴趣。

2. 新授: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逐句解析诗意。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4. 诵读: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教师指导纠正。

5. 总结: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诗歌望天门山- 诗人:李白- 重点词语:天门山、楚江、断、开、流- 诗句解析:山断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作业设计- 必做题:背诵《望天门山》。

- 选做题:续写或绘画《望天门山》的情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望天门山》的内容,感受了古典诗歌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一些抽象词语的把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同时,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重点细节:诗句解析与诗歌意境体会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诗句解析与诗歌意境体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望天门山》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1、正确规范书写“断、楚、至、孤、帆”五个生字,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理解“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开、回”感受长江的汹涌澎湃及天门山的高大雄伟,通过理解“相对出、日边来”感受诗人的喜悦心情。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的理解:本单元主题为“祖国的壮丽山河”,着重培养学生借助关键字词理解一句或者一段话的意思,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古诗三首》是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美景。

在本组以“祖国壮丽山河”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开篇入题的作用。

四是基于对三年级学生学情的认识:(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表现)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能入情入境的朗读古诗,也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

据此我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为读为主线,读中解意;层层深读,步步引入。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文言共生,体会诗情。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望天门山》的朗读与背诵。

2. 古诗《望天门山》的作者李白及其写作背景的了解。

3. 古诗《望天门山》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4. 古诗《望天门山》的意境描绘与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教学难点:古诗《望天门山》的意境描绘与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入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

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望天门山》,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与节奏,要求学生背诵古诗。

3. 作者与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李白及其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引导学生描绘古诗的意境。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古诗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2. 诗句解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 作者与背景介绍: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

4.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意境描绘与情感体验。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统编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说课稿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教材分析: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四为技能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

“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歌描绘了诗人望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诗歌结构:诗歌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

3. 诗歌意境:诗人通过对天门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天门山》,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诗句,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背诵: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望天门山》,巩固学习成果。

5. 欣赏:教师通过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天门山》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甫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4. 诗歌意境:大自然的雄伟壮观,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 解释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3. 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写一篇关于《望天门山》的欣赏文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察图片、朗读古诗、讲解诗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望天门山》,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古诗《望天门山》的朗读与背诵。

2. 古诗《望天门山》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解释。

3. 古诗《望天门山》的诗意讲解。

4. 作者李白及其写作背景的介绍。

5. 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并解释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古诗的诗意。

2. 教学难点:对古诗中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的理解与解释;对古诗诗意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门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天门山的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天门山》,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3. 讲解诗意:教师通过讲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诗意。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共同寻找答案。

5. 总结:教师总结古诗的诗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6. 背诵:学生集体背诵《望天门山》。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课题:望天门山2. 作者:李白3. 重点词语:天门山、楚江、开、断、流、回、出、来4. 诗意讲解:天门山的美景、楚江的壮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作业设计1. 背诵《望天门山》。

2. 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3. 写一篇关于《望天门山》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投影仪
-白板
-教学PPT
-纸质教材《望天门山》
-打印机(用于打印相关资料)
课程平台:
-校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如学校自建的OLE平台)
-电子教材和阅读软件
信息化资源:
-与《望天门山》相关的视频资料
-古诗朗读音频文件
-字典或在线词典工具
-古诗学习网站或在线课程
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望天门山》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古诗,掌握了基本的诗词朗读节奏和韵律感。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汉字认读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诗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意象。通过对这些已有知识的运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新课的内容,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深化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这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改进:
1.在导入新课时,虽然通过图片和视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对于古诗的认知仍较为模糊。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提前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接触和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望天门山》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望天门山》的重要性和意义。
-拟人:如“碧水东流至此回”,拟人化江水似乎有意识地绕道而行。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了解其历史背景,认识作者李白及其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描绘等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学会欣赏并表达古诗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 古诗文本:《望天门山》全文及译文。

- 作者背景:李白生平简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文化链接:唐代文学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自然与人文: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历史典故及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 难点:古诗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图片资料。

-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门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导入新课。

2. 新课:介绍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意。

3.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4. 朗读:全班齐读,个别学生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和语气。

5. 总结:回顾课程要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板书设计- 课题:《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关键词: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 主要内容:描绘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作业设计- 必做题:背诵《望天门山》,默写全文。

- 选做题:收集李白的其它诗作,比较其风格特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在互动环节,学生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尊重。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古汉语词汇的理解还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词汇的讲解和练习。

此外,课后作业的设置应更加注重个性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阅读一些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如杜甫的《春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分析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和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七、重点题型整理
---
七、重点题型整理
1. 题型:分析《望天门山》中的意象。
答案:《望天门山》中的意象主要包括“天门山”、“断”、“开”、“碧”、“出”等。这些意象通过诗人的描绘,展现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和磅礴气势。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望天门山》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望天门山》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望天门山》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望天门山》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并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 讲授法:首先,我将向学生介绍《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背景知识,包括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等。通过讲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朗读与模仿: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我将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尝试模仿诗人的表达方式。通过朗读和模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并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古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生字词。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对于古诗,学生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因为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能够理解并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朗读和模仿来学习古诗,他们喜欢参与互动性的活动,如朗诵和表演。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上册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上册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三首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含义,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阅读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背诵《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2. 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学习古诗的基本阅读方法。

4. 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三首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含义。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古诗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入课题。

2. 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4. 背诵古诗:学生齐声背诵《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分享自己的感受。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古典文学的价值。

7. 课后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并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望天门山》2. 诗句解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诗意4.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2.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使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望天门山》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望天门山》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望天门山》说课稿说教材:《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在经过安微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

诗中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感悟李白此时内心的喜悦,同时懂得其他诗人也会借助山河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

说学情:学生对诗人李白并不陌生,之前就学过他的诗篇《望庐山瀑布》,了解到他这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的诗篇,在理解古诗上,借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来理解诗意。

由于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均衡,全班学生,大多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而有三四个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对欠点,但我我注重感情朗读,注重语言表达,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结合画面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以图为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图文结合理解诗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互助作用,用吟唱代替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说教学方法:以读促讲范读范写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吟唱说教学过程:1、从生活情景入手:欣赏我们出游时所看到的美丽画面(多姿多彩,雄伟壮观的瀑布),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诗来描绘画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诗——《望天门山》。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部(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天门山》这首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望天门山》的背景知识介绍。

2. 古诗《望天门山》的全文阅读、理解、背诵。

3. 古诗《望天门山》中的生字、新词的学习。

4. 古诗《望天门山》的韵律、意境的体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望天门山》中的生字、新词的学习,对古诗韵律、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图片和播放朗读音频。

2. 学具:学生自备《望天门山》的教材,用于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诗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逐句解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习生字、新词: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5. 背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能够流利地背诵古诗。

6. 体会:通过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天门山》2. 诗人:李白3. 诗意: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生字、新词:天门、中断、开、流、回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 抄写《望天门山》中的生字、新词。

3. 根据诗意,画出《望天门山》的画面。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境体验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望天门山》,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壮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领略大自然的壮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境体验等方式,深入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情境体验: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天门山的美景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望天门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2. 板书内容:诗句、作者、背景、意境、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 写一篇关于《望天门山》的感想,字数不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老师:今天我解读教材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中的《望天门山》。

从古至今,中国最灿烂的文化莫过文字,从古朴典雅的陶器到书生文文的字画,从悠悠含蓄的古诗到引人入胜的现代小说,这些都离不开文字的修饰推敲。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古诗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份量。

对于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的我们,诗,这种文学艺术似乎在被人们淡忘。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诗总有一种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不知从何解读这精辟的词句,不知该如何地去把握文本教授的尺度,那么,我就以《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来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一,文本解读:《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天门山时看到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而诗兴大发,即兴所作,这首诗主要写所见,融情于景,抒发赞美之情,头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描写山川的气势。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行船的感受。

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神气壮丽的天门山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乐观豪迈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现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教学重点:能熟读诗句,理解诗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三,教法设计:新课标中指出“古诗教学中要注重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理解内容。

”根据这一标准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抓住了诗歌的两条主线,一条是静态的诗歌美,一条是静态的诗歌美,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吟唱诗歌,创设意境之美。

这首诗重在写景,融情于景。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在古代,诗人写诗常常配以动听的旋律之后唱出来,谓为吟唱。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把这首诗配以旋律唱出来,我想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创设一种优美的意境。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了解其历史背景,认识生字词,并能用适当的词语描述诗歌中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欣赏自然之美的高尚情操。

教学内容-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望天门山》的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 词语解释:解释生字词,如“天门山”、“楚江”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诗的意境,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诗歌欣赏:通过朗读、音乐、图片等手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认识生字词,能够用适当的词语描述诗歌中的景象。

- 难点:诗句的深入理解和诗歌意境的欣赏。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诗歌朗诵音频。

-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望天门山》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词语解释: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诗的意境。

5. 诗歌欣赏:通过朗读、音乐、图片等手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背诵诗歌、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短文。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背景: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 意境欣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作业设计- 必做题:背诵《望天门山》。

- 选做题: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短文,描述自己的一次户外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
教材分析:
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

“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
造氛围,激发学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

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

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

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