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3首《望天门山》(优选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07张PPT)

朗读《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 雨》,概括你的朗读感受。
《望天门山》:__壮__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__柔__美
赏西湖之“晴”
水光潋滟晴方好 明媚
波光闪动的样子 想象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的阳光洒 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
赏西湖之“雨”
山色空蒙雨亦奇 淡雅
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想象
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 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 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交代事件背景
[宋]苏 轼
交代天气变化情况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zhān),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 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 至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上句中“断”“开”二字运用极其传神, 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下句反 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 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从中间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劈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思考:天门山本来就是隔江相对,诗人却把它 想象成是从中间劈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象神奇,化静为动,借山势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到这个地方激起回旋
山势阻挡,江水撞击山石,激起回旋,汹 涌澎湃。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
三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

太白,何许人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
李白早年漫游四方,曾为翰林待诏,后被 赐金还乡。“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 山游”
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 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
诗歌朗诵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 东流 至此回 两岸 青山 相对出 孤帆 一片 日边来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学古诗思路
1.知诗人 3.解诗题 5.入诗境
2.读诗文 4.明诗意 6.悟诗情
猜猜,他是谁?
看见明月,我们想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看见庐山,我们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 看见黄河,我们想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 他自诩是宰相之才,一生却闲游四方,心里想的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他是谁?你知道他多少故事?你喜欢他吗?
《高力士脱靴》
李白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他的才华,他的浪漫和执著 让我们赞叹千年
———结语
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 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铁杵磨针》
阅读积累
李白虽然经常参加宫廷宴会,但他蔑视权贵, 并不把皇帝和皇帝身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在宫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脚,对坐 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脱掉靴子。”
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 当时,高力士权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 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他还从来没有受 过这样的侮辱,这件事使他很愤怒,
天
词语解释: 楚江:即长江。因为
门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来自中所以叫楚江。
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望天门山《 古诗三首》PPT优秀课件

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 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课后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 2.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7.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 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 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 、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 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 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二、背一背,写一写。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 两岸青山( 相对出 ), ( 孤帆 )一片日边来。
课后作业
1.本课生字词写2遍,词语解释写2遍。 2.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7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方法回顾
我们是怎么学习《望天门山》的?
要读好停顿。
可以借助注释、插图,联系 生活的方法来理解诗句。
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 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 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
自读提示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镜未磨遥
yín
pán
tínɡ
银盘庭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课后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 2.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7.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 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 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 、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 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 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二、背一背,写一写。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 两岸青山( 相对出 ), ( 孤帆 )一片日边来。
课后作业
1.本课生字词写2遍,词语解释写2遍。 2.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7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方法回顾
我们是怎么学习《望天门山》的?
要读好停顿。
可以借助注释、插图,联系 生活的方法来理解诗句。
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 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 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
自读提示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镜未磨遥
yín
pán
tínɡ
银盘庭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讲古诗-17课《望天门山》 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演示课件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3、本诗第一句中的“
”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想山和象西梁丰山。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向北回旋着流去。
高一高个的 “天开门”山字被写长出江了从借中山间势劈突开出。水的汹涌。
所作,人称
一天个门“ 中开断”楚字江写开出,了借山势突出水的汹涌。
“ 诗仙 ”,他还写了大量的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2因、为请长借江助中诗游中地表带示属色楚彩国的,词所语以加叫以楚想江象。,
3景、色本由诗远第及一近句再中由的近“及远地展开。 ”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新知讲解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楚江:即长江。因 为长江中游地带属 楚国,所以叫楚江 。 中断:指东西两山 之间被水隔开。 诗的大意: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 江从中间劈开。
新知讲解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至此:意为东流 的江水在这转向 北流。 回:改变方向。
3、本诗第一句中的“
”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一个“回”字写出了借水势“衬出望山的天奇险门。 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天门中断楚江开,
(2)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
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立意清晰。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3、本诗第一句中的“
”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想山和象西梁丰山。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向北回旋着流去。
高一高个的 “天开门”山字被写长出江了从借中山间势劈突开出。水的汹涌。
所作,人称
一天个门“ 中开断”楚字江写开出,了借山势突出水的汹涌。
“ 诗仙 ”,他还写了大量的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2因、为请长借江助中诗游中地表带示属色楚彩国的,词所语以加叫以楚想江象。,
3景、色本由诗远第及一近句再中由的近“及远地展开。 ”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新知讲解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楚江:即长江。因 为长江中游地带属 楚国,所以叫楚江 。 中断:指东西两山 之间被水隔开。 诗的大意: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 江从中间劈开。
新知讲解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至此:意为东流 的江水在这转向 北流。 回:改变方向。
3、本诗第一句中的“
”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一个“回”字写出了借水势“衬出望山的天奇险门。 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天门中断楚江开,
(2)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2、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
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立意清晰。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68页)精品课件

楚江
西湖
洞庭湖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 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
17 古诗三首
祖国山河 壮丽秀美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重点)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 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 山河的思想感情。(难点)
(1)晴天时的明朗之美; (2)雨中的空蒙之美; (3)西湖在任何情况下都美丽动人。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看谁
说的最好。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 光艳丽,风景看起来非常秀丽;雨天时,在雨幕 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 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 妆浓抹都是那么的十分适宜,美丽多娇。
这句诗中,作者使用了 比喻 修辞手法。
将 洞庭湖的水色比作 白银盘
将 湖中的君山 比作
Hale Waihona Puke 青螺这种比喻更加突出了月光下的洞庭湖, 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景色优美!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看谁
说的最好。
秋天的夜里,洞庭湖的水光与月光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远远 望去,洞庭湖山水在皓月银辉照耀之下,一片翠绿, 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就如同银白色的 盘子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通过读这三首古诗,你发现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 同之处?
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祖国的山水景色,都透露 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情感。
关于大好河山的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西湖
洞庭湖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 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
17 古诗三首
祖国山河 壮丽秀美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重点)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 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 山河的思想感情。(难点)
(1)晴天时的明朗之美; (2)雨中的空蒙之美; (3)西湖在任何情况下都美丽动人。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看谁
说的最好。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 光艳丽,风景看起来非常秀丽;雨天时,在雨幕 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 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 妆浓抹都是那么的十分适宜,美丽多娇。
这句诗中,作者使用了 比喻 修辞手法。
将 洞庭湖的水色比作 白银盘
将 湖中的君山 比作
Hale Waihona Puke 青螺这种比喻更加突出了月光下的洞庭湖, 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景色优美!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看谁
说的最好。
秋天的夜里,洞庭湖的水光与月光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远远 望去,洞庭湖山水在皓月银辉照耀之下,一片翠绿, 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就如同银白色的 盘子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通过读这三首古诗,你发现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 同之处?
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祖国的山水景色,都透露 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情感。
关于大好河山的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共21张PPT)

天门山
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的 长江两岸,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 山隔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 门山。
朗读古诗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duàn chǔ
天门中断楚江开,
zhì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fān
孤帆一片日边来。
导学单
1.诗中写了几种景物?读一读古诗,圈出诗中的景物。 2.诗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分享给小组的伙伴。 3.组长分工,小组成员一人一句大致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积极展学
望天门山 天门山 长江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积极展学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左边为一把 刀把缠缠绕绕 的全都剪断, 右边是一把锋 利的斧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中间断开
到这里 回旋
两岸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奔涌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想象画面
借水衬山
峻峭 险峻
天门中断楚江开,
汹涌 奔腾
奇险
浩荡
碧水东流至此回。
动态之美,以动
浑阔 茫远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写静。
惊喜、愉悦、激动……
吟诵古诗
望天门山 [唐]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拓展积累
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件 (30张 )

李白一生,四处漫游,游览了祖国无数 的名山大川,热爱自然,寄情万物,是他 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气质。在他二十五岁的 时候,他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 壮志,游历天下。有一天,他来到了长江, 乘舟而下,他看到了——天门山,有感而 发,写下了《望天门山》。
了解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 祖籍陇西郡成纪县,出生于蜀郡 绵州昌隆县,一说生于西域碎叶 (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 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 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 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学习生字
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 全都剪断了,右边是一 把锋利的斧头
断
猜猜这是什么字
诗句赏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课
“断”体现了天门山的( 高)且(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一紧、扣导题入目新课,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 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 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 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 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断”体现了天门山的高且险。
巍峨壮丽的长城
一、导入新
神来之笔的天门山
一导入新课
婀娜多姿的西湖
一、导入新课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一、导入新课
关于祖国壮美河山的诗句
一、导入新课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课件)

你认为哪些字词用பைடு நூலகம்生动、形象?
想象画面,理解句意
“断〞是斩断的意思。“开〞是冲开、撞开的意 思。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 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 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想象画面,理解句意
望天门山① [唐]李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②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17 古诗三首
回忆你在生活中或书本中,游历过祖国的哪些大好河山?
葡萄沟
鹳雀楼
黄山 天门山
庐山 洞庭湖
西湖 日月潭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初读古诗 老师范读,读出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解句意
湖面的波光。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未经打磨的铜镜。
抓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 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解句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翠〞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翠柳
翡翠
“翠〞指的是绿色。
解句意
解句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说说你眼前见到了哪些景物,这里藏着一个比喻句, 找一找,再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作者把潭面比喻成未磨的镜子,这样的比喻突 出了洞庭湖的柔和美、朦胧美。
解句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相和〞的“两〞是指谁与谁? “两相和〞的“两〞指的是湖光与秋月。
想象画面,理解句意
“断〞是斩断的意思。“开〞是冲开、撞开的意 思。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 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 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想象画面,理解句意
望天门山① [唐]李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②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17 古诗三首
回忆你在生活中或书本中,游历过祖国的哪些大好河山?
葡萄沟
鹳雀楼
黄山 天门山
庐山 洞庭湖
西湖 日月潭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初读古诗 老师范读,读出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解句意
湖面的波光。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未经打磨的铜镜。
抓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 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解句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翠〞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翠柳
翡翠
“翠〞指的是绿色。
解句意
解句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说说你眼前见到了哪些景物,这里藏着一个比喻句, 找一找,再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作者把潭面比喻成未磨的镜子,这样的比喻突 出了洞庭湖的柔和美、朦胧美。
解句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相和〞的“两〞是指谁与谁? “两相和〞的“两〞指的是湖光与秋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间断开
游地带属楚地,所以叫
天门中断楚江开, 楚江。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旋、回转,改变方向。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 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精读领悟
第二句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回”字,把江水翻滚抛掷、变化无穷的状 态表现出来了,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观察图片,说一说诗句的含义。
我会写
朗读要求
自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认准读音 读出节奏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聪明的你找找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孤帆
红日
诗意讲解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即长江。古代长江中下
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 写,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表达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 山的歌颂,以及乐观豪迈的情怀。
拓展积累
你知道哪些关于李白的诗歌呢?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水又是什么样子的?
高大雄伟 陡峭险峻
碧绿清澈
诗意讲解
根据注释,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单独、一个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乘风破浪, 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全诗释义
名字来历 天门山
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 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 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 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 相对,形同天设的门户,所 以叫天门山。
创作背景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 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 地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 江两岸的风景,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 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 古的诗——《望天门山》。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壹
学习诗中的五 个生字,了解 诗中描写的内 容。
貮
有感情地朗诵 古诗,背诵并 默写《望天门 山》。
叁
通过朗读感悟, 感受诗中描写的 景物,体会诗人 热爱祖国山河的 感情。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 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诗风豪 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 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布置作业
壹 背诵古诗。
贰
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 到的景色画下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断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我来背诵古诗
领悟诗情
自己再读读诗句,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作者从“望”字着眼,前两句先描写山川气势,乘舟顺 流而下,当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在阳光的映衬下, 景色优美怡人,令作者无比惊喜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