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完成

合集下载

《五柳先生传》初二语文课程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初二语文课程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初二语文课程说课稿《五柳先生传》初二语文课程说课稿在初中阶段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体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学习的难度加深、灵活性加大,不能单凭死记、死学,要讲究记忆的方法,注意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而且各学科的特点不同,学法也有区别,我们在新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反思和调整,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法,做到事半功倍。

xx给您带来的这篇《五柳先生传》初二语文课程说课稿,欢迎阅读~本文的教学目标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3、背诵全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

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本文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文章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

使学生对本文结构有大致了解,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博厚中学吴芬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初读,达到读准的目标,并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②在品读中了解人物志趣、性格,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并通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③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①疏通文意,背诵课文;②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

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说教学流程第一环节,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忆陶渊明,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并思考: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读课文。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并让学生找出文中生字,然后正音,力求达到读准的目标。

然后学生带着这一方法齐读。

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语文教师王丽岩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

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

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学习,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1. 我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 我能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 我能学会本文的写人方法,运用本文语言特色。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习案中安排了文体及作者简介等文学常识和重点实词的检测内容,探究案中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两个探究学习的活动,训练案设置了仿写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四、说教学流程第一环节,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给各组小组长3分钟检查预习情况;出现问题的小组组长汇报情况,组际解决问题后,教师检测,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精选3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精选3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精选3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语文第三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五柳先生传》这篇__的篇幅精短,内涵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

__的教学目标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3、背诵全文__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

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__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__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

使学生对__结构有大致了解,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

(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关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篇一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

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

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理论依据: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课前准备:已经预习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柳先生传说课稿篇二一、说教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五柳先生说课稿

五柳先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说明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

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自传。

文章篇幅精短,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展现出一位高洁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常识,而且思维活跃,已经学习了《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但在文言文学习上有畏难心理,难以深入文本,认知和感悟能力有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评价略读,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一研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爱好,生活状况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八(下)22《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八(下)22《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

3、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4、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4教学难点:教学目标4及对陶渊明读书方式“不求甚解”的领会。

教学方法:讨论、朗读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预习)一、导入: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中,东晋时期的历史上,只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书法家王羲之,另一个人物是诗人陶渊明。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有这样一句话;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

由此可见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这天我们来学习《归去来辞》的姊妹篇《五柳先生传》。

二、学生熟读课文,初悟文章。

1、学生出声反复读文章,三遍以上。

2、教师范读,正音,规范朗读停顿节奏。

学生齐读,看诵读状况。

3、学生有感情再读,教师了解学生领会状况。

三、解决字词问题,进一步领会资料。

1、把握实词的音形义。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重点以及记忆方法。

3、翻译全文。

四、结合文体知识、作者介绍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1、介绍文体知识:本文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大屏幕)传记文,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它的资料是真实的。

之后教师举例介绍传记文章的特点。

2、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常识知识以及东晋时代的社会状况:学生先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之后教师提炼要点:资源:(大屏幕)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五柳先生传》曲陌中学 李雷强

《五柳先生传》曲陌中学  李雷强

课堂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 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 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 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 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 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 人的道理。
作业: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曲陌中学 李雷强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五柳先生传》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与“杰出人物”有 关,教学时应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 质,并赋予他们时代的特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实词,确切理解其含义。了解五柳先生的 性格志 趣精神风貌及生活态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古代文人大都有酌酒赋诗的兴致。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你如何看待当代人的饮酒现象?
过量饮酒 酗酒闹事 酒后驾驶
第三大志趣——著文章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 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 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 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
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 努力挖掘教材资源,力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 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参与。重 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贯彻尝试教育理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配乐朗读,提高朗读水平,获得美的享受。随机检 查,获得教学反馈,答案直观明确。展示问题,引 导学生尝试,推动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为基础,引导学生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等方面进 行分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贯彻尝试教育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挖掘、学习“五柳先生”性格中的积极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参赛教师:李晓玉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五柳先生传》。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形成结合具体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了解人物传记的一般结构;2、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一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二是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说教学难点: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文章具体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范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听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桃花源记》导入新课,引出陶渊明,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介绍陶渊明,引出其“五柳先生”这一别号的来
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作者介绍。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田园诗,故有“田园诗人”之称。

其诗多描写自然风光,表达对田园的热爱,揭露官场的黑暗。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生字:
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
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
2、听录音学生朗读。

目的是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

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3、指名读课文、正音。

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翻译课文,教师总结重点字词。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品析课文。

1、文题中哪个字点明了本文的文体,这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

历史人物传记一般包括两部分:传文和赞语
传文——叙述人物生平事迹;
赞语——对其进行评价;
2、文章开篇点明了五柳先生是什么身份?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隐士身份。

3、那五柳先生这一称号从何而来?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五柳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5、他的生活状况怎样?在这样的状况中他是什么状态?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晏如也:安然自在。

安贫乐道。

6、五柳先生有哪些志趣?在追求这些志趣时,他有哪些特殊的表现,从中能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a.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

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既不求名,也不追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直性格的反映。

现在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注重深刻理解。

我们在学习中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理解。


b.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c.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率真自然、
豁达乐观
7、赞语中引用了谁的话,突出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这句话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这句话对于全文来说还具有什么作用?
黔娄之妻的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性格特点;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8、赞语中还评价五柳先生是什么时期的人,结合这一时期人民的特点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这一时期的人民生活恬淡自足,暗寓五柳先生有如上古淳朴社会之中的人,顺乎自然、不慕荣利,也侧面反映了五柳先生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厌弃态度。

9、文眼是指提示或提挈文章主旨的关键词。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突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不”,突出了他与世俗格格不入,有高洁的志趣和对人格的坚守,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10、课堂小结:学生合作总结文章主旨及写作特色。

文章主旨: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写作特色:1、语言朴素,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2、多用否定句;
六、说板书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传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
志趣:读书、饮酒、写文章与世俗格格不入
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七、作业:背诵默写课文,写一则心得体会;
八、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

学生在我的指引下,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