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集合》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 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 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教学过程:【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大家回忆一下教材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定义的?[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

【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

[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问题4】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 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

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5】“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 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高中数学人教版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能够进行集合的基本运算;
3.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
难点:集合的应用题目解答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集合”的说法,你们知道集合是什么吗?集合有哪些表示方法?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总体,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用大括号{}表示。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几个例子,让学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差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让学生做一些与集合相关的练习题,巩固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2. 引导学生讨论集合的应用题目,如排列组合等。

四、小结与展示(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集合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介绍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2. 掌握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能够用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3. 熟练运用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2. 集合的常见表示方法。

3. 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针对不同情况使用集合的运算方法进行解题。

2. 理解集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内容:一、集合的概念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子集。

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4. 集合的运算律和运算规则。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表示集合。

2. 描述法表示集合。

3. Venn图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三、集合的运算1. 集合的交集运算。

2. 集合的并集运算。

3. 集合的差集运算。

4. 集合的补集运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集合的概念,并探讨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

二、讲解与示范1. 介绍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 示范几个例题,让学生掌握集合的交集、并集、差集等运算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1. 学生个别练习。

2.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四、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运用。

五、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归纳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做一个小结。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集合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点评: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

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

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篇一: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部分教案1-6课时】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理解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的语言和作用。

(4)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数集.(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点的过程, 进而了解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及表示法【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的呈现:见教学目标(二)学生问题的反馈与评价1.方程组的解集如何表示?2.描述法中,代表元素能否省略?(三)预习任务1.怎样理解集合的概念?元素的概念如何?怎样用符号表示它们?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有哪两种关系?怎样用相应的记号表示?3.集合中元素有那些特性?4.理解常用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默写以上常用数集的记号.5.表示具体集合时,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哪两种?6.哪种集合常用描述法?那种集合常用列举法表示?(四)预习检测1. 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 d )(a)在集合n中,1是最小的数. (b)方程2-4x+4=0的解集是{2,2}.(c) 若-a∈n,则a∈n(d) a={x|x2=x},则-1? a2.①对于集合a={1,3,5},3、7是否是a中的元素?②{我国的小河流}是否表示一个集合?③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是否表示同一个集合?3. 已知a={a-3,2a-1,a2+1},其中a?r,若-3?a,则a=_______.;(五)典型例题(师生展示,教师指导)61.集合m={a|?n,且a?z},这种表示方法是了_____,用另一种方法表示为______5-a答案:【描述法,{-1,2,4}】2.已知集合a={2,3,a2+2a-3},b={a+3,2},若5?a,5?b,求实数a的值.答案:a2+2a-3=5,a+3≠5,得a=23.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所有的15的正约数的集合;(2)方程x2-5x+6=0的所有根的集合;?x+y=1(3)方程组?的解集. ?x-y=-1(六)问题探究,师生合作集合{x|y=x2},{y|y=x2},{(x,y)|y=x2},{y=x2|x?r}的元素各为什么?(七)课堂练习1.用符号“∈”、“?”填空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两个集合:(1)不等式4x-53的解集;(2)直线上x+y=5点的集合;(3)a={(x,y)|x+y=5,x?n,y?n};(4)一次函数y=x+3与y=-2x+6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七)回到目标(九)课堂总结1.集合概念;2.集合性质;3.集合的表示法;4.特殊数集.【教学后记】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类比数的关系,理解两个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3)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4)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关系【教学难点】空集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的呈现:见教学目标(二)学生问题的反馈与评价1.空集与非空集合之间是何关系?2.{1,2,3}与{2,3,4}之间是什么关系?3.a={a|a??}表示什么?(三)预习任务1.两个集合之间可能有那些关系?2.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的定义如何?记号怎样?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3.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的定义如何?记号怎样?4.集合a与集合b相等的定义如何?记号怎样?5.空集的义如何?记号怎样?6.{a}?a与a∈a有什么区别?7.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即设a是一个集合,则有(1)_______?A;(2)______?A.【a,?】(四)预习检测1.①设a={x|x2-1=0}, b={-1,1},则a与b 的关系是_______.答案:A?B或B?A或a=b②设a={1,2,3}, b={2,3,4}则ab;b a.答案:a?b,b?a,a?b③a={正方形},b={四边形},则两集合a、b中元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答案:a?b.2. 已知m={2,a,b}n={2a,2,b2},且m=n,则a=______,b=___或a=______,b=_____.≠(五)典型例题(师生展示,教师指导)例1.写出集合{a,b}、{a,b,c}的子集,并猜想出含有n个元素的子集及真子集的个数.例2.(1)已知集合m={(x,y)|x+y0,xy0},p={(x,y)|x0,y0},那么m和p得关系是____.(2)写出满足{1,2}?m?≠{1,2,3,4,5}的集合m.例3.已知a={x|x3},b={x|xa},若b?a,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若a?≠b,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五)问题探究,师生合作1.?,?;?,?≠,=,≠,?各自适用的范围是什么?2.?_____{?}.(六)课堂练习1.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若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设a={x|x=4k+1,k?z},b={x|x=2k+1,k?z},用符号表示a、b的关系为__________.3.写出满足{1,2}?≠ m ?{1,2,3,4,5}的集合m.(七)回到目标(八)课堂总结1.子集,真子集,相等,空集的关系,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研究子集时,要注意空集与自身.【教学后记】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总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3)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概念,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 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3.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掌握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集合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讨论与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数学表达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集合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集合运算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运算的演示。

•黑板及粉笔,用于板书重点概念和例题。

•练习题册或教学软件,用于学生课堂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集合、水果种类的集合等)引出集合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集合?”引导学生初步思考。

2.讲授新课●讲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并举例说明。

●介绍集合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性质。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集合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册中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集合概念和运算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复习本节课知识点和完成相关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13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高一数学教案优秀13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

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

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

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能够熟练区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能用符号表示。

掌握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感受集合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经历集合表示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对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的理解。

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集合。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学校的班级、图书馆的书籍、超市的商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对象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

2、讲解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

这些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例如,“所有小于 10 的自然数”就构成一个集合,其中 0、1、2、3、4、5、6、7、8、9 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强调集合是一个整体,而元素是构成集合的个体。

3、讲解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

例如,“身高较高的同学”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较高”没有明确的标准,无法确定一个同学是否属于这个集合。

(2)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例如,集合{1, 2, 2}是不正确的,应该写成{1, 2}。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排列顺序是无关紧要的。

例如,集合{1, 2, 3}和{3, 2, 1}表示的是同一个集合。

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三个特性。

4、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及表示方法(1)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属于: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 A,记作 a ∈ A。

不属于: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 A,记作 a ∉ A。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

集合教案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集合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集合的概念。

2. 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1. 学会正确应用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

2. 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法: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比如,将课堂中的学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个集合,让学生分析男生和女生各自拥有的特点,并形成集合的概念。

2. 提问:集合的定义是什么?集合有哪些特点?第二步: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30分钟)1. 定义并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并集、交集、差集和补集。

2. 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并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集合的运算过程。

3. 练习: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一些集合的运算问题,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答案。

第三步:拓展运用(30分钟)1. 在生活中继续寻找集合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进行讨论和总结,最后由每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进行总结。

2. 提问:学会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法则之后,你觉得对你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1. 定义:集合是由一些个体组成的整体。

2. 特点:没有重复元素,没有次序。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的教案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的教案

高中必修一数学集合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
2. 掌握集合的运算法则,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 能够应用集合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空集、子集、相等集合;
2. 集合的表示法:枚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补集;
4. 集合的运算法则;
5. 集合的应用:Venn图、韦恩图。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出集合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集合的认识和兴趣;
2. 授课: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讲解集合的运算法则;
3. 练习:带领学生做一些集合的运算练习,加深他们对概念和运算的理解;
4.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应用题目来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工具:
1. 教材:高中必修一数学教科书;
2. 黑板和彩色粉笔;
3. PPT课件。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针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进行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2. 提问和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是高中数学生活的开始。

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的时候有基本的数学功底,对知识有一定的积累。

但本节课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这节课同学们要掌握许多新的名词,以及之前没后见过的数学符号,本节课要提高同学们对高中数学生活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掌握集合的概念,感知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2.能够清楚的知道集合中常用的表示符号。

3.了解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准确的表示方法。

五、学法指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所学教师引入问题: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接碰到过一些集合,大家能够说一说吗?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二)引入新知同学们,我们班所有同学站起来。

同学们做动作。

老师提问:老师口令的对象是谁,是全班的同学还是某些同学?老师总结:这些是一个集合,他们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

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个概念:集合。

多媒体出示课件:1)20以内的所有的偶数;2)我国都有哪些省份;3)所有的三角形;同学们讨论,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概括这些例子的共同特征: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老师强调全体我们称为集合,整体中的部分就是集合的元素。

老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

表示.(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发现,让同学们对集合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

知道正确的区分集合和元素两个概念。

)(三)根据资料,探索集合中元素的特点(1)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注意个别同学的指导,解答学生疑难.让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5小于18的偶数;(2)我国的直辖市。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教案

1.1.1集合的含义通过本节学习应到达如下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关系的意义.。

.(2)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3)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4)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确实定性、互异性).(5)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集合概念的形成。

学习难点:理解集合的元素确实定性和互异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1、例〔3〕到例〔8〕和例〔1〕〔2〕是否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能否构成集合,如果能,他们的元素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请你举出一些有关集合的例子。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

3、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4、集合的元素一定是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一个元素。

5、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6、如果a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属于A ,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 ,记作,读作〞〞。

7、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二〕合作探讨1、以下元素全体是否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世界上最高的山〔2〕世界上的高山。

(3) 2的近似值(4)爱好唱歌的人〔5〕本届奥运会我国取得优秀成绩的运发动。

〔6〕本届奥运会我国参加的所有运动工程。

2、结合具体例子,请你说明你对集合中元素具有的互异性和确定性的理解。

3、如果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 b与集合A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见元素与集合间有什么关系?4、请你指出以下集合中的元素。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集合的概念(一)有关概念:1、集合的概念(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4、集合分类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Φ,}0{,0等符号的含义注:应区分Φ,}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集合的表示(5)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6)集合的表示方法①列举法如:{a,b,c }注意: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列举时与元素的次序无关比较集合{a,b,c }和{b, a,c }引出集合相等的定义 定义:集合相等②描述法 格式:{x|p(x)}的形式 如:{x| x ﹤-3,x R ∈}观察下列集合的代表元素Ⅰ、{x|y=x 2} Ⅱ、{y |y=x 2} Ⅲ、{(x, y) |y=x 2}③Venn 图示法 如:“book 中的字母” 构成一个集合(7)集合的分类:按元素个数可分为3、例题例1.⑴求不等式2x-3>5的解集 ⑵求方程组{10=+=-y x y x 解集⑶求方程012=++x x 的所有实数解的集合 ⑷写出012=-x 的解集例2.已知集合A={2,22+-+a a a },若4A ∈,求a 的值 例3. 已知M={2,a,b }N={2a,2,2b }且M=N ,求a,b 的值例4.已知集合A={x|R a x ax ∈=++,0122},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并求出这个元素。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1.1.1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教学过程】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导 入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新 课 新 课引例:(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2) 正数的全体;(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1. 集合的概念.(1)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2)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3) 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 a,b,c,…表示.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 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 A,读作“a属于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读作“a不属于A”.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 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2) 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4. 集合的分类.(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N;或 N*;(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 N+(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Z;(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Q;(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R.注意:(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 或 ,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 ,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 , , …不再适用.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1) 小于 10 的自然数的全体;(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3) 英文的 26 个大写字母;(4) 非常接近 1 的实数.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4) 如果a Q,b Q,则 a+b Q.2.选择题⑴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B){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C)“我校高一年级全体数学学得好的同学”不能组成一个集合,因为其元素不确定⑵已知2是集合M={ }中的元素,则实数为( )(A) 2 (B)0或3 (C) 3 (D)0,2,3均可例2 用符号“ ”或“ ”填空:(1) 1 N,0 N,-4 N,0.3 N;(2) 1 Z,0 Z,-4 Z,0.3 Z;(3) 1 Q,0 Q,-4 Q,0.3 Q;(4) 1 R,0 R,-4 R,0.3 R.练习2 用符号“ ”或“ ”填空:(1) -3 N;(2) 3.14 Q;(3) 13 Z ; (4) -12 R ;(5) 2 R ; (6) 0 Z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按照指定的方法表示一些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即运用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难点】集合特征性质的概念,以及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 入1. 集合、元素、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是什么?2. 用符号“ ”与“ ”填空白:(1) 0 N ; (2) -2 Q ; (3)-2 R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如何将集合表示出来.新 课 新 课 新 课1. 列举法.当集合元素不多时,我们常常把集合的元素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例如,由1,2,3,4,5,6这6个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4,5,6}.又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有些集合元素较多,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列几个元素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如:小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 {0,1,2,3,…,99}.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所有大于3且小于1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 (2) 方程 x 2-5 x +6=0的解集. 解 (1) {5,7,9};(2) {2,3}.练习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 大于3小于9的自然数全体; (2) 绝对值等于1的实数全体; (3) 一年中不满31天的月份全体;(4) 大于3.5且小于12.8的整数的全体.2. 性质描述法.给定 x 的取值集合 I,如果属于集合 A 的任意元素 x 都具有性质 p(x),而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 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 A 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描述为 {x I |p(x)} ,它表示集合 A是由集合 I 中具有性质 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性质描述法.使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时要注意:(1) 特征性质明确;(2) 若元素范围为 R,“x R”可以省略不写.例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大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2)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 平面 内到两定点 A,B 距离相等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解 (1){ x |x >3};(2){ x |x 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3) l={ P ,|PA|=|PB|,A,B 为 内两定点}.练习2 用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目前你所在班级所有同学构成的集合;(2) 正奇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 绝对值等于3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4) 不等式4 x-5<3的解构成的集合;(5)所有的正方形构成的集合.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1,4,7,10,13}②{-2,-4,-6,-8,-10}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x∈N|x是15的约数}②{(x,y)|x∈{1,2},y∈{1,2}}?③④⑤ ?⑥①注意区别 a 与 {a}.a 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而{a}表示一个集合.例如,某个代表团只有一个人,这个人本身和这个人构成的代表团是完全不同的;②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前后顺序.集合{1,2}与{2,1}表示同一个集合吗?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课题:§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此外,集合理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2)牢记常用的数集及其专用的记号。

(3)理解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 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深入理解集合的含义。

(2)学生自己归纳本节所学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对待不同问题,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优秀4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集合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

新生自我介绍:介绍家庭、原毕业学校、班级。

2.问题。

在介绍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像家庭、学校、班级、男生、女生等概念,这些概念与学生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学生活动1.介绍自己;2.列举生活中的集合实例;3.分析、概括各集合实例的共同特征。

三、数学建构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不同的、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

构成集合的每一个个体都叫做集合的一个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

3.集合的表示方法:另集合一般可用大写的拉丁字母简记为集合A、集合B.4.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5.有限集,无限集与空集。

6.有关集合知识的历史简介。

四、数学运用1.例题。

例1 表示出下列集合:(1)中国的直辖市;(2)中国国旗上的颜色。

小结:集合的确定性和无序性例2 准确表示出下列集合:(1)方程x2―2x-3=0的解集;(2)不等式2-x0的解集;(3)不等式组的解集;(4)不等式组2x-1-33x+10的解集。

解:略。

小结:(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⑴,无限集⑴与⑴,空集⑴例3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列举法表示:(1){(x,y)| x+y = 3,x N,y N }(2){(x,y)| y = x2-1,|x |2,x Z }(3){y| x+y = 3,x N,y N }(4){ x R | x3-2x2+x=0}小结:常用数集的记法与作用。

例4 完成下列各题:(1)若集合A={ x|ax+1=0}=,求实数a的值;(2)若-3{ a-3,2a-1,a2-4},求实数a.小结: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集合数学必修一教案5篇

集合数学必修一教案5篇

集合数学必修一教案5篇面对数学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更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修养,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技巧。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集合数学必修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集合数学必修一教案篇1重点难点教学: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过程:1. 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映射的定义;2. 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 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81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__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__A83叫值域(range)。

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①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4. 区间及写法:设a、b是两个实数,且a(1) 满足不等式axb8080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2) 满足不等式axb8787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像法集合数学必修一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3)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2.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通过对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研究.(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教法建议(1)关于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集合数学必修一教案篇3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

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

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教案标题:必修一数学集合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术语;2. 掌握集合运算的方法和性质;3. 能够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集合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集合是由一些特定元素组成的整体,如{1, 2, 3}就是一个集合,其中的元素为1、2、3。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集合的表示法: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罗列法、描述法和集合图示法。

b.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定义,以及相应的符号表示和运算法则。

c. 集合的性质:讲解集合的包含关系、等价关系和互斥关系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说明。

3. 讲解案例(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到两个关于集合的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包括集合的运算步骤和解答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集合运算的应用。

4.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从教材中选择一个集合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鼓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汇报。

5. 深化练习(15分钟)给学生分发一些集合运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在场辅导解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集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回顾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对集合的概念、运算及性质有清晰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必修一》相关章节;2. 小组活动所需的讨论材料;3. 练习题相关资料。

教学评估:1. 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和解题过程,评估其在集合运算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批改,并给予必要的反馈和建议,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为了延伸学生对集合的应用认识,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调研活动。

学生可以调查某个群体(如学校的学生、家庭的人数等)的情况,然后用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学生需要收集数据并运用集合运算来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调研结果汇报中,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讨论。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2.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会用运算符号表示集合的交、并、补、差等。

3.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掌握证明方法。

4.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

教学难点:集合的证明方法、集合的运算和运算符号。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集合的概念和特征:元素、空集、全集、子集等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文氏图、列举法、描述法等。

3.集合的运算:交、并、补、差等运算及其记号。

4.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包含关系、真子集、幂集等定理。

5.集合的证明方法:包含证明、反证法等。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练习-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讲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通过一些实例说明集合的元素和特征的含义。

之后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集合运算的认识。

讲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重点讲解真子集和幂集的概念和性质,并给出证明示例作为练习。

最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综合演练习题,温故知新。

针对难点,采用举例讲解和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带领学生进行试验,一步一步掌握证明方法。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在上课前,老师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目的和基本内容,预习必修一中的集合部分,对基本概念进行认识。

2. 讲授1、引入通过类比生活中的集合来引导学生对概念和特征的整体认识。

2、概念讲授介绍集合、元素、空集、全集、子集等概念,并通过实例分别掌握其含义。

3、表示方法介绍文氏图、列举法、描述法等表示方法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4、集合运算介绍集合的交、并、补、差等运算及其运算符号,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5、包含关系和相关定理介绍集合的包含关系、真子集、幂集等概念和性质,并给出证明示例进行练习。

带领学生理解集合的学习目的和实际应用。

6、归纳总结通过练习和讨论,引导学生从总结入手,形成正确的集合概念,打下学习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二)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例1.(课本例1)思考2,引入描述法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例2.(课本例2)说明:(课本P5最后一段)思考3:(课本P6思考)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x,y)|y= x2+3x+2}与{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

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三)课堂练习(课本P6练习)三、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四、作业布置书面作业:习题1.1,第1- 4题课题:§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了解空集的含义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教学过程:五、引入课题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1)0 N;(2)2Q;(3)-1.5 R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布课题)六、新课教学(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A={1,2,3},B={1,2,3,4}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 )A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 A B 用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 B B A ⊇⊆或(二)A B B A ⊆⊆且,则B A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B A =即 ⎩⎨⎧⊆⊆⇔=A B B A B A 练习结论: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三) 真子集的概念若集合B A ⊆,存在元素A x B x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举例(由学生举例,共同辨析)(四) 空集的概念(实例引入空集概念)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 ),记作:∅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五) 结论:○1A A ⊆ ○2B A ⊆,且C B ⊆,则C A ⊆ (六) 例题(1)写出集合{a ,b}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化简集合A={x|x-3>2},B={x|x ≥5},并表示A 、B 的关系;(七) 课堂练习(八)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B A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九) 作业布置1、 书面作业:习题1.1 第5题2、 提高作业:○1 已知集合}5|{<<=x a x A ,x x B |{=≥}2,且满足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 设集合}{}{}{矩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C ,B A , }{正方形=D ,试用Venn 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题:§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课 型:新授课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教学过程:七、引入课题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思考(P 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八、新课教学1.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即: A ∪B={x|x ∈A ,或x ∈B}Venn 图表示:(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 9-10例4、例5)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交集的Venn 图表示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P 9-10例6、例7)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集3. 补集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补集的Venn 图表示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例题(P 12例8、例9)4. 求集合的并、交、 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A ∩B ⊆A ,A ∩B ⊆B ,A ∩A=A ,A ∩∅=∅,A ∩B=B ∩A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C U A )∪A=U ,(C U A )∩A=∅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若x ∈(A ∩B ),则x ∈A 且x ∈B若x ∈(A ∪B ),则x ∈A ,或x ∈B6. 课堂练习(1)设A={奇数}、B={偶数},则A ∩Z=A ,B ∩Z=B ,A ∩B=∅(2)设A={奇数}、B={偶数},则A ∪Z=Z ,B ∪Z=Z ,A ∪B=Z___;__________C B A _____,__________C B A }25x 0x |x {C }3x 1|x {B }2x 4|x {A )4(__________B A }Z 21m |m {B }Z 2n |n {A )3(==≥≤=≤≤-=≤≤-==∈+=∈= 那么,或,,集合,则,集合 九、归纳小结(略)十、作业布置3、 书面作业:P 13习题1.1,第6-12题A4、提高内容:(1)已知X={x|x2+px+q=0,p2-4q>0},A={1,3,5,7,9},B={1,4,7,10},且X=∅,试求p、q;=AX,BX(2)集合A={x|x2+px-2=0},B={x|x2-x+q=0},若A B={-2,0,1},求p、q;(3)A={2,3,a2+4a+2},B={0,7,a2+4a-2,2-a},且A B ={3,7},求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