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 课件 复习资料 讲义 第三、四章 林业的经营
第三章林业的经营§3.1 林业经营理论概述§3.2 林业经营与所有制§3.3 林业经营形式§3.4 社会林业§3.1 林业经营概述●一林业经营的概念和原则•林业经营是一种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
•其全部内涵应该是:1)繁衍林种、树种以及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动植物等生物物种;2)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充分地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3)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一切森林资源;4)不断满足社会对林产品及国地保安、卫生保健、疗养旅游等日益增长的需要,使生态与经济向良性循环发展◆林业经营的基本原则:1)必须着眼于林区范围内的一切资源,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
2)必须走商品化道路,做到宏观与微观效益并重。
3)必须以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为前提,然后才是开发利用,确保永续经营。
●二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一) 森林多功能论德国是“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祖先(17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开始)“木材培育”→“森林建设” →“法正林”→“森林效益永续经营理论”→“森林多效益问题”为现代林业经营奠定了基础。
50年代德国又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1)以木材生产为首带动其他效益发展的船迹理论:2)和谐化理论(又称“协同论”)1975年德国公布了《联邦保护和发展森林法》,正式确立了木材生产、自然保护和游憩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二)林业分工论70年代,美国林业经济学家M.克劳林.R塞乔博士等。
80年代,研究向微观和宏观双方向发展。
1)“微观”研究:集约林业——工业人工林2)“宏观”研究:研究世界林业、所带来的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工业人工林:提供大量的木材,环境方面的产出,但它很难提供游憩方面的产出。
但不同国家的森林经营模式有很大差异。
如:美国把森林按用途划分为生产林和非生产林,进行分类经营管理。
◆(三)新林业理论(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J.福兰克林教授,1985年。
林业经济管理学(1)
(三) 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
在直线制基础上增加职能管理人员,作为管理方面的参谋 ,只能对下级机构的工作提出建议和进行指导,如图所示:
总经理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职能科室
职能组
车间 班组
车间 班组
车间 班组
职能组
精选课件
例二 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图
精选课件
续(评论)
❖ 从直线职能制本身而言,这种结构克服了职能制多头指挥 的弊端,它具有权力集中,又可以发挥各专业人员优势的 优点,在企业规模不大,外部市场环境比较单一的状况下 适宜选择此种组织形式。但是其本身所存在的分工过细、 协调不力、效率低下、不利于协作和配合、横向信息沟通 缺乏等缺点已经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的内在要求 存在了较大的差距。据国家经贸委企业研究中心和中国企 业管理协会研究部1998年对500家工业企业所做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68.3%的企业仍未从企业的规模、产品、工艺、 市场等客观情况出发,依然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形式。
总经理
维修部 生产部 财务部 人事部
燃煤供 锅炉部 汽轮机 发电机 送配电
应部
部
部
部
精选课件
36
例: GE航空集团
精选课件
(五)矩阵型结构
a. 基本内容和模式: 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阵式组织结构,
一套纵向的职能管理系统,另一套为完成某项任务而 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 等性,它打破了传统的统一指挥原则,有多重指挥线 。
基
集权与分权
本
定
义
就是趋向将较多和较大的决策权授予
组织中下层,组织高层只保留少数较
重要的决策权。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名词解释:1.林业:林业是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及时提供木材和其他多种林产品的生产事业,又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公益事业,既包括物质生产,又包括非物质生产。
2.林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是研究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指对林业经济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3.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是要求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和生态平衡。
4. 林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5.林价:林价是指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包括木材价值、林木产品价值和生态效益价值。
林地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
6.林业经营:林业经营指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营活动,森林资源师林业经营的基础。
7.林分:林分指内部特征他体移植并且与邻近地段林木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木。
8.社会林业:社会林业是公众林业,是社会普通成员直接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得利益的林业。
9.森林成熟:森林成熟是指一片林相相对一致的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时的状态,这是的森林年龄成为森林成熟龄。
10.林业企业:林业企业是指为适应市场需要,在森林资源再生产基础上,依法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培育、抱回、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及相关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11.林木资产:林木资产是林业经营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活立木价值,是营林生产的产品和在产品,不同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12.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总称,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13.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就是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沙画、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的停止耕种,因地制宜,造林种草,恢复植被。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绪论:林业的定义P1:(1)林业是直接经营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2)林业不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其他林产品并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使其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的特点P2:1、生长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2、生产活动的风险性; 3、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果的多样性;4、经营的社会性。
林业经济管理:是指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特点P3:①综合性②实践性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①总体研究法②比较研究法③动态研究法④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森林经营的社会性:森林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生长周期的长期性和生长的自然性、效益的多样性、经营的风险性和社会性成为林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P16:应当理解为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生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
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
第二章:森林资源P25: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
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
森林分为以下五类P57: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的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少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特点:资产的增值性、形态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分布的地域性、林木资产的不可移动性、管理的艰巨性第三章:林权的概念P73:是林业政策的核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doc
1.林业:直接经营(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林业不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产品并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使其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森林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内一切被人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以多年生木木植物为主体、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
3.林业经济管理: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4.市场机制: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
是指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5.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伟商品的数量6.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之下,消费者能够买也愿意买7.林业经营:一种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8.林业经营形式:在一定的所有制条件下,通过林业生产、再生产过程诸环节,体现劳动者与生产要素组合的方式、规模及责权利关系9.林业经济效益:反映人们在经营林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对产出、所费对所得的相互关系的比较,它表现为营林生产、森林采伐运输、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学等一系列林业经济活动合乎目的的程度,包括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效果和经济利益10.林业生态效益:指人们在营林过程中,通过投入一定量的劳动而使森林生态系统的诸多因素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的某种影响,从而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产生的效益。
它反映人们营林劳动耗费同耗费这些劳动对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所起的作用的比较关系11.林价(森林资源价格):狭义——森林活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
广义一一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包括:森林中的立木价值,森林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产品的价值,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12.森林立木经济评价:指在立木资源调杏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正确的统计计算方法,对立木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评定13.林地资源经济评价:评定林地资源的生产力高低,并根据其生产力和预期林地收益(林地利用的经济效果)评估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14.林业特点: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15.森林资源特点:森林资源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森林资源具可再生性;森林资源分布广泛;森林资源具稳定性;森林资源生产力较强;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显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16.林地资源经济属性:生产性;有限性;地域性与不可替代性;开发品可选择性;经营的排他性;数量的多样性17.森林资源资产评价的方法:市场价格倒算法(扣除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净现值法;年金资本化法;序列需工数法;重量成本法18.我国主要林业经营形式:自留山经营;承包经营与租凭经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企业; 企业集团19.企业管理原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和规范,它是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企业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经验共性的抽象,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性。
(完整word版)《林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林业经济学》复习要点绪论1、林业的概念指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2、林业的特点及其经济上的要求生产周期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1)林业生产内容多样复杂物质资料生产:工业原料、建筑用材消费资料生产:纸、食用菌、干果、(2)林业生产资金周转速度多样(3)林业必须实行多种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4)发展林业必须注重中长远计划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林业生物性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林业劳动和林业机器设备的季节性不平衡问题,即往往出现林业劳动力、设备的闲置,这为林业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区域性、风险性和难预测性(1) 区域性要求加强区域林业的研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2) 风险性要求林业经济政策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否则就难以调动劳动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3) 难预测性要求一方面要加强科学研究和预测工作,另一方面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
培育初始森林活动的经济依赖性该特点在经济上要求:制定林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林业的经济背景。
(温饱、交通)必须支持和帮助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积累资金,具备一定的经营实力)对于边远地区林业的发展,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第一章世界和中国林业1、林业现代化概念及内容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林业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林业,使落后的传统林业转化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林业。
林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林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林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改革经营管理体制、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2.世界林业发展的四个和三个阶段(一)“四阶段论”1.毁林开荒、盲目破坏森林(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前时期)2.掠夺式采伐原始森林,片面发展林木采伐业(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时期)3.保护森林、节约木材、重视森林更新4.从财力和物质技术上加强营林,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从林业的定义可知,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部门,该部门既包括直接的物质性生产和间接的物质性生产,又包括非物质性生产部门。
具体而言,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物质生产(育);2、采伐、采集性的物质生产(采);3、工业性物质生产(用);4、间接性物质生产(生态效益);5、非物质性的生产(社会效益);6、为科学、教育服务,建立教学及科研基地。
其中第一产业包括1.2.4部分,主要为生物性物质生产、采伐、采集性物质生产、间接性的物质生产;第二产业为3部分,主要是木材及各种林产品的加工、经济动植物的利用加工;第三产业涉及5.6部分。
林业的特点: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用的多样性;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林业经济管理:指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两个基本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第一章我国林业发展历史及趋势林业三大体系: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林业三大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1995年开始,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006年:“防治荒漠化国际年”1997年开始,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林业建设的重要经验:1、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前提2、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3、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4、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5、坚持把实施重点工程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6、坚持把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7、坚持把国际合作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五大生态危机:资源、能源、污染、粮食、人口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可持续林业应该理解为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五大转变并论述主要内容(P20)1、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世界林业未来发展特点:1、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2、林业功能将转变;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4、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6、林业日益社会化第二章中国林业经济发展概论中国森林资源变化呈现的特点:1、森林面积持续增长;2、森林蓄积稳步增加;3、森林质量有所改善;4、林种结构渐趋合理;5、非公有制林业成效凸显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多,西北部少林业重点工程及其主要内容:(P52)1、天然林保护工程:a、长江上游、化合中下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b、东北、内蒙古等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退耕还林工程:a、退耕还林;b、封山绿化;c、以粮代赈;d、个体承包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a、造林营林;b、退耕地造林;c、草地治理;d、水利措施4、“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a、“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b、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c、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d、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e、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f、平原二期绿化工程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内容(P56)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第三章中国林业制度制度、机制、体制的关系:(参考)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林业选修课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学》复习提纲1、林业管理体制: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监督和调节的整个体系,是推动林业经济活动进行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和保证管理机构、管理机制发挥作用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统2、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基于自然的,可持续的旅游和娱乐。
林权:权利主体对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3、产业政策:改变产业间资源配置及在一定的具体产业内干预产业组织形式的政府政策的总称。
4、林业生产布局:林业生产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5、森林认证: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简称,又叫木材认证,它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
(它是一个书面证书产生的过程,这个书面证书是由一个独立第三方来证明生产木材的森林的所在地和经营状况。
)6、森林资源:林木、竹子和林地,以及林区范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总称。
7、林产品市场::林产品商品交换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
8:据最新森林资源清查,中国目前森林覆盖率为20.36%。
9:《森林法》规定的森林中五大林种是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10:林业“三阶段论”是指原始林业、传统林业和现代林业。
11、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经济的进步;经济的稳定;经济的公正;经济的自由。
12、林业“三定”是指: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13、林业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它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产物。
14、从狭义范畴,社会林业分为乡村社会林业;城市社会林业;特殊区社会林业。
15、我国主要林业经营形式包括:租赁经营;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
16、世界林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
17、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包括:林地费用价;林地市价;林地期望价。
18、世界的主要林业经营理论包括:森林多功能理论;林业分工论;新林业理论。
19、我国林业重大工程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1.什么是林业?林业的特点有哪些?答:林业是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林业的主要特点是:(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
第一章1.什么是林业发展战略?试阐述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措施。
答:林业发展战略是从林业生产的宏观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林业战略目标,总体地研究林业发展过程全局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
()2.什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林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和生态平衡。
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三个方面,是一种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
其主要内容包括:(1)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
(2)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3)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性。
(4)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林业政策和科技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2.如何理解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和公共性?答:森林资源有多种用途。
但当选择一种用途后,则必须放弃其他用途。
由于一项资源在用于某一方面用途时,就不能同时用于其他方面,这就决定了在某一方面的所得正是因为放弃了用于其他方面的机会而产生的。
因此,被放弃的其他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应作为被选方案及其得到收益的机会成本。
或者说,所放弃方案可能产生的收益应当从被选方案所获得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这就是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森林资源的公共性又称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森林资源的非排他性是指“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由谁来得到它”,或者说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人,或者排他的成本太高以致排他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陕西省考研林学复习资料森林资源与林业经济学重点整理
陕西省考研林学复习资料森林资源与林业经济学重点整理林学是关于森林资源管理、林业经济和保护的学科,它在保证生态环境平衡的同时,还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林学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本文将对陕西省考研林学中的森林资源与林业经济学进行重点整理和梳理。
一、森林资源的定义与分类森林资源是指以森林为负载的自然资源系统,包括森林的生物、非生物以及自然与人文要素。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森林资源可分为木材资源、非木材林产品、生态服务功能等。
其中,木材资源是指以木材为主要利用对象的森林资源,非木材林产品则包括树皮、竹材、果实等其他森林产品。
二、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森林资源调查是对森林资源进行系统搜集、记录和分析的过程,旨在获取准确的质量和数量信息。
评价则是根据调查数据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评判,以确定其可持续利用性和保护价值。
1.森林资源调查内容森林资源调查主要包括森林地类、林种组成、林分密度、胸径分布、林下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的调查。
2.森林资源评价方法森林资源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多木经济法、土地期权法和目标管理法等。
这些方法综合考虑了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林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林业经济学是研究林业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是林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
学习林业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林业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为合理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提供依据。
1.供需关系与价格形成供需关系是林业经济中的基本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上林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价格形成是指供需关系通过市场机制决定林产品价格的过程。
2.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边际成本是指再增加一单位投入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
林业经济学中,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用于分析资源配置中的效率问题。
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证当前林产品供应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导言: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它涉及到森林规划、森林经济、森林生态和森林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森林经理学的主要内容,供学生们复习使用。
一、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是森林经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森林资源规划和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
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估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分析,了解森林面积、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等情况,并对森林资源进行定量评估。
森林资源规划是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森林利用计划,合理配置资源。
森林资源保护是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保护森林资源不受病虫害、火灾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二、森林经济学森林经济学是研究森林资源的经济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森林经济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森林资源的价值。
森林经济学涉及到森林木材、非木材产品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森林木材是森林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林木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非木材产品是指森林中除木材外的其他产品,如野生动植物、草药等,它们在经济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产业,通过开发森林资源进行旅游活动,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又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研究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森林生态学关注的是森林的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
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是指森林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过程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相互作用等,它们影响着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例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等。
林业经济管理学
林业经济管理学名词:1、林业经济管理:指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2、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防护林: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林岸,护路林。
4、用材林: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林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5、经济林: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6、薪炭林: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7、活立林:指未被采伐的、活的林木组成的树林’8、成熟林:指林木已达到完全成熟,可以采伐利用的林分。
(另有近熟林、过熟林)9、林分: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
10、特种用途林:指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1、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是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2、林权的主体;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
13、林权的客体:指林权所指向的具体物,包括森林、林地、林木。
14、森林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以多年生乔木为主体,包括以森林资源环境为条件的林地及其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及其生态服务,具有一定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狭义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的总称。
(郁闭度在0.2以上)15、林木资产:是场圃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活立木的价值,是营林生产的产品和在产品,是既不同于固定资产又有别于流动资产的一种特殊资产。
16、林业技术:指在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劳动手段、劳动方法、技能、生物技术、工艺技术、管理技术、生产资源的组合和利用方式等的总称。
17、林业产业:指是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组织生产和提供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的行业。
林业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名词解释:回公共物品与外部性:“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任何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的物品。
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屮间性物品:不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存在消费的排他性的俱乐部物品;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不存在消费的排他性的可拥挤物品: 存在消费的竞争性但排他性不完全的可拥挤俱乐部物品。
外部性:经济行为主体的个休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表现为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木不一致。
共同特性:都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影响资源配置;13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木,即同样的资源用在一•个用途之后所失去的其用在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通俗的讲,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木的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以前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只考虑看的见的成木的传统。
在做出选择的时候, 人们不仅仅应该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损失,更应该考虑一些潜在的看不见的机会成本。
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考虑机会成本。
-•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做出是否继续上研究生的经济决策。
鉴于目前人类木身还没有分身术,我们去继续深造上研究生就不能去工作,上研究生的机会成木即是同样的时间内我们参加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而相反, 我们工作的机会成本即是我们上研究生所能拥有的美好未来。
(3资源配置:市场和计划是两种现存的基本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依靠的是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
历史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机制作为配置稀缺资源的方式确实给批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探索经验表明,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体制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今天强大的小国!在市场经济小,个人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独立口主的进行经济决策,而非计划经济中的由政府垄断了经济决策权。
市场经济屮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为自己的极大利益或极大效用而不择手段,」E是这种激励作用才使得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指使着人们在追求自己福利最人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最人化。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学》课堂笔记——陈占全绪论林业定义:林业是直接经营(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林业不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产品并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使其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特点: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经济资源:指能够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一切自然的、人类的以及已生产出来的资源。
如:土地、矿藏、资本设备、劳动力等!稀缺性规律:经济资源总是有限的。
同时人们的消费欲望是无限的。
“稀缺性”规律是一切经济问题产生的根源。
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要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以追求尽可能大的满足。
选择:以上所谓的选择就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产品和服务,以更好的满足人类欲望.选择就是要解决以下问题:1)生产什么产品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产品?3)为谁生产产品?经济学定义:是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分配,即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学科。
人类社会基本经济问题:1)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问题如何选择分配和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的欲望。
2)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的问题如何确立有效的原则和机制使资源配置得最优,以尽可能地避免闲置和浪费。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过程或活动,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管理的内涵: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原材料、人员、资本、土地、厂房、设备、顾客和信息);4)管理的职能是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6)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林业生产过程分析:林业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森林为主要盈利经营对象。
林业经济管理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2013-05-131、林业定义:有计划地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以实现森林多种效益持续利用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2、林业的特点:①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②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③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④森林经营的多样性(公益性)。
3、林业“三定”工作:推行以“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
4、全民义务植树的含义:我国特有的一种全民性的法定的、无报酬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植树活动。
5、林业“三防”内容:防森林病虫害、防火灾、防滥砍乱伐及乱捕滥猎。
6、林业六大重点工程: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⑥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7、“五大转变”:①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②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
③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
④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
⑤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8、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必须努力保护好天然林、野生植物资源、湿地和古树名木;努力营造好主要流域、沙地边缘、沿海地带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堤岸防护林;努力绿化好宜林荒山、地埂田头、城乡周围和道渠两旁;努力建设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花卉等商品林基地;努力发展好森林公园、城市森林和其他游憩性森林,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
同时,要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
9、福建林业建设五大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生态多样性工程;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一体化;森林火害防治工程。
五大基地: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丰产竹林基地;珍贵树种名特优经济林基地;种苗和花卉基地;森林食品和药材基地。
林业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林业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林业经济资源学林业经济资源学是研究林木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其利用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林业资源的分类与特征:林业资源主要包括天然森林资源、人工林资源、天然草原资源和灌木资源等。
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树种构成、物理结构、树龄组成等特征。
2. 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林业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为社会提供木材、竹、木浆、果实、树脂、草药等重要的产品,同时还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保护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3. 林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与管理是林业经济资源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林业经济生产学林业经济生产学是研究林业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林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林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经济林的种植、管理、抚育、疏伐、采伐、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研究这些环节的经济学规律,可以为提高林业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2. 林业产品的销售与市场营销:林业产品的销售与市场营销是林业经济生产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林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竞争状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可以为林业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林业产品的加工与开发:林业产品的加工与开发是提高林业产品价值的重要途径。
研究林业产品的加工加值和开发利用,可以为提高林业产品附加值,拓展产品市场提供理论支撑。
三、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是研究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林业企业的组织与管理:林业企业的组织管理决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研究林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员配置、绩效考核等内容,可以为提高林业企业经营效益提供理论支撑。
2. 林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林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林业经济学复习概要
绪论:林业的主要特点:1、生产周期的层次性和复杂性;2、森林资源中的生物性产品的自然再生产的连续性和经济再生产的间歇性紧紧交织在一起。
3、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4、初期培育森林的经济信赖性;5、为社会提供林产品和生态服务的特殊行业。
林业经济学的定义:是应用相关经济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的特点,系统地研究林业生产经营一般规律、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林业内部及与外部以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主要特点:林业经济学理论的交叉性、实证性、复杂性第二章:森林资源经济评价森林资源____是包括林区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在内的一个生物生态系统。
即陆地生态系统内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群落,包括林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微生物等群体。
森林资源的经济属性:再生性、稀缺性、森林资源消耗的不可替代性、分布的不均衡性、增值性森林资源群体的特征:内涵的综合性、结构的层次性、存在的定位性、功效受体的分散性森林资源演替的特征:自然力的主导性、生长发育的长期性、产品转化的巨差性、产业的双重经济性森林资源管理的弹性:经营时间弹性、储存空间弹性、功能交叉的弹性、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林地资源的经济学属性:1、林地具有生产力。
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这两个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林地资源的利用水平和经济效果。
随着科技进步,林地生产力可以不断提高。
进行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就是评定其生产力高低,并根据其生产力和预期林地收益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2、林地资源的有限性。
其有限性是一切非再生资源的共同特征。
但只要经济得当科学合理利用其空间数量不会消耗减少,其供给也不受经济力量的影响。
3、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
林地是不可移动与不可缺少的资源。
4、开发利用的可选择性。
一是同样的用途可选择不同区位的地块,二是同一块林地具有用于多种用途的选择。
5、林地的使用成本是机会成本。
6、林地的使用效益是综合效益。
林地资源用其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为社会提供经济效益与公益效益。
林业经济学考试重点这里第三章
3 林业生产1、轮伐期•是一个林木生产经营周期,是指在同一块林地上培育的森林被连续采伐两次所间隔的时间。
•或者:表示林木经过正常的生长发育到可以采伐利用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区别于农业经济学和其他资源经济学的根本所在。
2、林业产出的主要三大目标和FAUSTMANN模型测算最优轮伐期目标:数量收获最大化,林木价值最大化,林地价值最大化FAUSTMANN模型测算最优轮伐期:•FAUSTMANN模型(考虑地租,及土地的机会成本问题)•立木市场价=F=采伐价格×蓄积•立木市场价贴现=林木净现值:P=立木市场价值贴现—造林成本—管理费用贴现•管理费用贴现(每年有投入):(1)1(1)nniP Ai i⎡⎤+-=⎢⎥+⎣⎦•LEV(林地期望值)=林木净现值×(1) (1)1nnii+⎡⎤+-⎣⎦结论:1.当利率上升时,轮伐期缩短。
2.当劳动成本上升时,轮伐期延长。
3.当立木的价格上升时轮伐期缩短。
计算题第(1)列和第(2)列是龄级和每公顷的立木蓄积生长情况,假设造成林成本300元/公顷,每年管理费用50元/公顷,立木价格为P=200元/立方米,3、生态补偿的三大条件——提供生态价值必须有机会成本——增加的外部生态价值必须大于为此而付出的机会成本——增加的净价值(生态价值减去机会成本)必须大于交易费用•执行生态价值补偿的根本目的:实现外部价值的内部化,其效果是双赢(供求双方共同受益)。
4、环境性林业资源的供求特征1.需求特征(1)需求的层次性享受发展生存这三种环境性林业资源的需求,无论是资源种类和数量都是有差别的。
(2)需求的不排它性(3)需求的集团性2.供给特征(1)与商品林业资源相比,供给的主体特殊生长着的林木以及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的群体,是良好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2)作用周期特殊森林郁闭→森林采伐或者自然死亡(3)评价考核标准不一样总面积,郁闭度,单位面积生物量,空间分层结构(4)采伐的意义和年限上的差别生长是目的,采伐是为了进一步生长,多数量生长(5)供给途径特殊通过外部影响而进入服务领域,使受益者间接取得效益。
林业经济管理学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林业是直接经营(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林业不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产品并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视其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多选)林业的特点: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3.(多选)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自然产品的无知生产系统、农业物质产品部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人类生活环境的保障系统、全球生态平衡的维持系统4.(多选)林业的主要问题:生态形势严峻、发展后劲不足、市场发育滞后、所有制结构单一5.(多选)林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抓好重点工程,推动生态建设●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加强政策扶持,保障林业长期稳定发展●强化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6.(多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政治保障体系:分类指导政策、完善利益分配制度、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有利的投资金融和税收制度、产业政策7.(简答)我国林业的发展态势:●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向●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8.(多选)世界林业发展特点: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林业功能将转变、林业的经济政策性加强、林业国际化趋势加强、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林业日益社会化9.(名词解释)森林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一切被人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内在的生物群落。
10.(名词解释、简答)森林资源的特征:森林资源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森林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森林资源分布广泛、森林资源具有稳定性、森林资源生产能力较强、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显著【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直接效益)、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间接效益)、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间接效益)】11.(单选)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总量不足,人均资源占有率低;林分质量低,并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资源分布不均;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资源萎缩;开发利用过度,后备资源危机加重12.(多选)林地资源的经济属性:林地资源的生产性、林地资源的有限性、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开发利用的可选择性、生产经营的排他性、使用效益的多样性13.(名词解释)立木经济评价的实质是确定力木价格——林价,森林资源价格(简称林价)是一个经济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林业经济管理绪论和第一章
林业经济管理学
7
1.2我国林业建设的成就、经验与问 题
• 1.2.1主要成就 • ①林业生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 ②林业产业体系不断壮大 • ③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 ④林业支撑和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 ⑤林业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林业经济管理学习重点
绪论 1. 林业的定义和特点 1.1林业的定义:是直接经营(培育、保护和
利用)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林业不 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产品并 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 生态功能,使其为社会提学
1
1. 林业的定义和特点
• 1.2 林业的特点: • ①林业生产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 ②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 ③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 ④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
• ⑴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 • ⑵林业功能将转换 • ⑶林业的政策性加强 • ⑷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 • ⑸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 • ⑥林业日益社会化林业
林业经济管理学
16
林业经济管理学
2
2. 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 ⑴研究对象:从宏观也从微观,着 重在林业企业经济经营管理问题的 研究。
• ⑵学科特点:①综合性②实践性
林业经济管理学
3
3. 林业经济管理研究方法:
• ①总体研究的方法 • ②比较研究的方法 • ③动态研究的方法 • ④定性定量研究的方法
林业经济管理学
林业经济管理学
9
1.2我国林业建设的成就、经验与问题
• 1.2.3林业的主要问题 • ⑴生态形势严峻 • ⑵发展后劲不足 • ⑶市场发育滞后 • ⑷所有制结构单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从林业的定义可知,林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部门,该部门既包括直接的物质性生产和间接的物质性生产,又包括非物质性生产部门。
具体而言,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物质生产(育);2、采伐、采集性的物质生产(采);3、工业性物质生产(用);4、间接性物质生产(生态效益);5、非物质性的生产(社会效益);6、为科学、教育服务,建立教学及科研基地。
其中第一产业包括1.2.4部分,主要为生物性物质生产、采伐、采集性物质生产、间接性的物质生产;第二产业为3部分,主要是木材及各种林产品的加工、经济动植物的利用加工;第三产业涉及5.6部分。
林业的特点: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用的多样性;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公益性);林业经济管理:指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两个基本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第一章我国林业发展历史及趋势林业三大体系: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林业三大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1995年开始,每年的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2006年:“防治荒漠化国际年”1997年开始,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林业建设的重要经验:1、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前提2、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3、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4、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5、坚持把实施重点工程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6、坚持把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7、坚持把国际合作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五大生态危机:资源、能源、污染、粮食、人口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可持续林业应该理解为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五大转变并论述主要内容(P20)1、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世界林业未来发展特点:1、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2、林业功能将转变;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4、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6、林业日益社会化第二章中国林业经济发展概论中国森林资源变化呈现的特点:1、森林面积持续增长;2、森林蓄积稳步增加;3、森林质量有所改善;4、林种结构渐趋合理;5、非公有制林业成效凸显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多,西北部少林业重点工程及其主要内容:(P52)1、天然林保护工程:a、长江上游、化合中下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b、东北、内蒙古等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退耕还林工程:a、退耕还林;b、封山绿化;c、以粮代赈;d、个体承包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a、造林营林;b、退耕地造林;c、草地治理;d、水利措施4、“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a、“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b、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c、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d、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e、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f、平原二期绿化工程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内容(P56)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第三章中国林业制度制度、机制、体制的关系:(参考)从广义上讲,制度、体制和机制都属于制度范畴,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部得以确立并实施的行为规则,这套行为规则抑制着个人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使人的行为变得可预见。
制度按照性质和范围总体可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与具体规章制度三个基本层次。
根本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
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具体组织机构,如外交、金融、税收、政党、军事、司法、教育、科技、保障制度等。
具体规章制度是各种社会组织和具体工作部门规定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规则,如公务员考试制度、学位管理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等。
体制,通常指体制制度,是制度形之于外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事务的规范体系。
例如国家领导体制、经济体制、军事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
制度决定体制内容并由体制表现出来,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要受制度的制约。
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
例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
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基本制度、具体规章制度和体制可以互相转化。
机制,通常指制度机制,机制是从属于制度的。
机制通过制度系统内部组成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制度机制运行规则都是人为设定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如竞争机制、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等。
总之,靠制度制约体制与机制,同时,体制与机制又对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制度的构成:国家制定的正式规则、社会认为的非正式规则、实施机制林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在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受益权将在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按照法律或合同的规定进行分配。
广义的林权不仅包括森林、林木、林地的内容,还包括林地的内容,即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者依法处分)的权利。
狭义的林权则不具有林地的内容,即森林、林木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对森林、林木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者依法处分)的权利。
林权的主体: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森林的所有权主体:国家或者集体;林木的所有权的主体:国家、集体、个人;林地所有权的主体:国家或集体林权的客体:林权所指向的具体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林权客体的法律特征及主要内容(P74):1、林木、林地属于生产资料;2、森林、林木、林地是可分物;3、森林、林木、林地属于限制流转物;林权的特点及主要内容(P75):1、林权客体的关联性;2、林权的特殊约束性;3、林权的外部性;4、林权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5、林权计量的困难性四荒:荒山、荒滩、荒沟、荒丘第四章森林资源及其价值评价森林资源种类:森林生物资源、森林土地资源、怎林环境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得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林地。
森林资源的分类:1、按其起源分类:天然林资源、人工林资源、人工天然林资源、天然次生林资源2、按其物质结构层次: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区野生植物资源、林区野生动物资源、林区微生物资源、森林环境资源3、按经营目的分类: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狭义的林价:指林地上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广义的林价:指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包括:a、森林主产品---木材的价值;b、森林的非木产品---由于森林群落的存在而产生的各种动、植物及微生物产品价值;c、森林种生态防护功能和社会效益的价值。
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评价的理论依据:1、森林资源协同发展理论;2、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3、森林资源的公共性理论(说明) P1044、森林资源的外部性理论(说明) P104第五章林业经营林业经营的特点:1、从林业生产角度看林业经营的特点a、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力作用的独立性b、林业经营成果和相应效益的多样性c、林业经营的公益性(社会性)2、从林业经济管理角度看林业经营的特点a、天然林与人工林并存b、人工培育森林生产时间长,资金周转慢c、森林资源可能再生d、可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然力e、林业经营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f、林业是具有三种产业属性的产业体系主要林业经营理论:1、森林永续利用理论2、森林多功能理论3、林业分工论4、近自然理论5、新林业理论6、生态林业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提出的生态林业经营方针可概括为:“地域分工、分类经营、总体协调、效益最佳”。
根据这一方针,从宏观调控的家督出发,生态林业应把森林资源划分为:a、环境资源林;b、工业人工林;c、山地综合林7、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主要林业经营形式:1、自留山经营:山权仍归集体所有,林木和林产品归个人所有。
2、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承包经营指国有林场和乡村林场选择的统分结合、联产承包的经营形式;租赁经营是指出租方把一部分林业生产资料租赁给承租方的经营形式,租期可长可短,一般为一个轮伐期或生产周期,期满按山价或林价的一定比例支付租金给出租方。
3、股份合作制:将森林资源资产以价值形态折价作股,用股票形式分给应得利益的享有者,而作为森林或林木存在的实物形态,仍保持其生存环境的完整性,采取承包办法实现规模经营。
(特点)山权不变,林权工有,实行资源、资金、技术的优化组合,流动性强,形式多样4、林业股份制企业:是全部注册资本由全体股东共同筹集,并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的林业企业5、企业集团:是一种以打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规模巨大、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组织或企业群体组织。
企业法律形式:1、个人企业:个人出资兴办,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享有全部所有,负无限责任。
(自然人企业)2、合伙制企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经营的企业。
合伙人享有企业所得,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自然人企业)3、合作制企业,也叫股份合作制企业:本企业或经济实体内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为特征的企业制度。
(法人企业)4、无限责任公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股东所组成,股东对公司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人合公司(法人企业)5、有限责任公司,也叫有限公司或私人公司: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公司以全部财产承担责任的公司。
(法人企业)6、股份有限公司,也叫股份公司、公开公司或公众公司:注册资本以等额的形式,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全部财产承担有限责任。
(法人企业)连带责任→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无限责任→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无限连带责任→对外负无限责任对内负连带责任第六章林业企业管理基础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的统称。
公司: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从事生产或服务性业务的经济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