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三部分 策略一 选择题增分策略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
第3讲水体运动规律网络构建名师点拨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掌握“三重点、三图示、一应用〞:“三重点〞:水循环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河流补给及其水文特征;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
“三图示〞:水循环示意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洋流分布及其变式图。
“一应用〞:应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某些地理现象。
(2021 ·海南地理)科学研究说明,地球上水量是根本稳定;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水量也是相对平衡。
据此完成1~2题。
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2.海洋水矿物质含量( )A.根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解析第1题,通过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陆地矿物质被搬运到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水循环环节是径流。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随着陆地矿物质不断被河流、地下径流等途径搬运到海洋,海洋水矿物质含量会逐渐增加。
(2021·全国文综丙卷)以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分水岭,由透水与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立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3题,森林植被具有修养水源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原因,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题型二 综合题规范答题6种满分模板学案
题型二综合题规范答题6种满分模板模板1 特征描述类命题人话命题特点1.考查方式: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通过对图表或材料的分析、提取加工,论证回答地理事物分布特征、过程特征、变化特征等。
2.设问形式:“简要回答……特征”“描述……过程”“归纳……分布特征”“说明……变化趋势”等。
3.难度分值:难度中等。
分值6~8分。
阅卷人说失分盲区1.不能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2.不能够正确把握限制性词语,回答不全面。
3.回答问题没有条理,要点不清晰。
典题示例【典例1】(2017·北京文综,3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8分)(2)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10分)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
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
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3)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
(12分)【现场答案】【阅卷点评】第(1)题,该答案答出了地形类型和地势的高低起伏,缺少对地形的分段描述和地势的准确方位描述,可得4分。
第(2)题,水文特征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流速等方面回答,整体思路较好,但对气候判断不准确(该处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应该有结冰期,可得8分。
第(3)题,工业分布特点定位不太准确,应该是国土的西北部。
原因中注重了文字信息的提取,但忽视了文字中“用于出口”即市场因素和图示中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因素,可得6分。
答案(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北部为山地,面积小,多流水的侵蚀地貌;南部为平原,面积大,多流水的堆积地貌;地势是北高南低;冰川地貌广布。
(2)甲河段位于上游山区,乙河段位于下游平原区,与甲河段相比,乙河段有更多的支流汇入,径流量大;乙河段位于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水能不丰富;乙地人类活动频繁,植被覆盖率低,导致含沙量大;乙河段流速慢,冰期长;乙地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甲地有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因此乙地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考前增分策略 第二部分 1选择题解题技巧
编辑课件
(1)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 因素是( )
A.原料、劳动力 B.原料、市场 C.技术、市场 D.交通、能源 (2)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 A.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 B.地域文化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 C.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系 D.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8.隐含信息 这类试题的关键信息往往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如果没 有把握住题干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必定导致答案错误。因此, 解答这类试题要特别慎重,而且要注意检查。
编辑课件
9.前后矛盾(正误同项) 有些选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 确的,也正因为如此,其迷惑度明显增加,也很容易导致考生误 入陷阱,应特别注意检查。
编辑课件
解析:第(1)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人口比重持 续上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第(2)题,我国 城市化的发展方向:适当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控制 100 万人 口以上城市的人口数量),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答案:(1)A (2)D
编辑课件
2.排除法 排除法是考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解题方法。一般有两种 情况: (1)排错法 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 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或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即选项 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在题干设定的情境下不符合题干意 思。
编辑课件
解析: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阅读题目中的文字信息,“由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可以得出影响葡萄酒产 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原料;由“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 消费量快速增长”可以得出市场也是影响该产业布局的主要区 位因素。第(2)题,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葡萄酒产业以农业为基 础,可排除 A;市场需求量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排除 B;工业 产品间有“上下游”联系,即生产工序上的联系,也就是一类企 业的产品可作为另一类企业的原料,而图中仅仅是废弃物再重新 利用,因此不是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排除 C。
二轮地理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二题型技
(2)D
(3)D
[形式,是考查考生阅读、 理解材料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载体。解 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灵活运用表格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所反 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解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仔细阅读表格,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
表名表达了图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 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第二,抓住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
[培优演练]
题组四 统计表格判读及应用
4.(2015· 北京东城区模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
米。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表。读表回答 (1)~(2)题。 常住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城市人口比
(万 )
2000年 2010年 1 846 2 181
(‰)
17.57 15.99
(‰)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8.0
2.5
8.6
7.5
9.1
5.8
9.3
2.2
9.8
5.4
10.3
5.1
(1)关于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007年铁路营业里程为4万千米
B.2009年铁路营业里程同比增长最快 C.2011年铁路营业里程同比增长最慢 D.2013年高铁营业里程约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10% (2)下列关于目前我国高铁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修建高铁成本较低,可缓解城市交通运输压力 B.体现了交通运输向高速化、大型化和网络化发展的趋势 )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
高三地理 二轮复习 第3部分 应试提分指导 专题1 掌握选择题五种解题技巧课件
答案: D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一 掌握选择题五种解题技巧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西 宽约90 km)和周边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回答 3~4题。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一 掌握选择题五种解题技巧
3.影响湖泊东西岸风向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答案: (1)D (2)B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一 掌握选择题五种解题技巧
随着图形的不断翻新,考生经常是无从入手,甚至被引入 歧途。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当转换视角,把原图转换成平常 学习中较常见、较熟悉的图形,使原有的关键信息得到充分显 现,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一 掌握选择题五种解题技巧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
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解析: 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国家即
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找到第一条高铁开
始运营的点,作竖直的辅助线,与城镇化
率最高的曲线相交,然后从交点作水平辅
助线,来读出当时该国的城镇化率约为
66%( 如 右 图 ) , 则 乡 村 人 口 比 重 约 为
34%,故B选项正确。
答案: B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一 掌握选择题五种解题技巧
2.北京时间2015年12月22日7:03,北半球迎来冬至。此
刻,日期为2015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
A.小于1/3
B.1/3
C.大于1/2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或较抽象的读图题,图解法 是最好的解题方法。图解法能将一些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用 简单的示意图显示出来,帮助我们在答题时理清思路,避免过 失性丢分。尤其在解答地理时空分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试题 时,能大大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答题中正确画出辅助思 考的图形,问题便迎刃而解。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考前增分策略(突破选择题的四类方法1)
和温度、等压面上下的气压差异等;在一些几何图示中确定分析方
向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方法一 图解法
破解攻略·技法指导 即学即用·方法练通
答案
解析
[ 例 2] 如 图 所 示 为 我 国 某 地 本题组主要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 (36°34′N)一房屋的大门,大门朝南,能力,解题难度较大。添加辅助 大门上方 1米处有一雨棚。 据此回答 线可增强图像的直观性,提高解 (1)~(2)题。 题效率。如图A,作出冬至日正 午太阳光线,使其通过雨棚边缘 从大门顶部射入,该地冬至日正 内容 午太阳高度为30°,可计算雨棚 的宽度为1.732米。 C (1) 既能很好地遮雨 , 又能保证冬至日 正午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大门,则 该雨棚的宽度宜设计为( ) A.1米 B.1.414米 C.1.732米 D.2米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方法一 图解法
破解攻略·技法指导 即学即用·方法练通
答案
解析
如图 B, 作某日正午太阳光线, 使 (2)按以上要求装好雨棚,全年正午 雨棚的影子正好落在门口,通过 有太阳光线射入室内的时间为( B ) 计算可知α= 60 °,即此时正午 太阳高度为 60°,正午太阳高度 A.半年 B.近8个月 内容 大于 60 °时,正午太阳光线将无 C.10个多月 D.全年 法射入室内,小于 60°则可以射 入室内。 即太阳直射 6°34′N 以 南的时段( 约为 8 个月)正午太阳光 能射入室内。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方法一 图解法
破解攻略·技法指导 即学即用·方法练通
3.图形转化巧突破 有些选择题中所给的图像比较抽象或者不太常见,仅靠读图想象不
容易透彻理解图中信息,这时需要认真析图,将其转化为直观的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二 题型二 综合题型4 对策措施型综合题
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健全灾
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
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
强度大且危害大
地质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
灾害
建立灾情的监测预警系统;
川、滇山地滑坡、泥石流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法律体
频发
系;植树造林,生态退耕;
修建水库
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
城市
理厂;及时清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染
化
噪声大的工厂布局应远离城市
问题
合理布局城市交通,加快城市交通建设,
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就业困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住房建设;
难、住房紧张、治安环境差
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治安管理
2.工农业生产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问题
表现
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传统
【典题试做】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 主要制约因素。 (2)图中绿洲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为防止其生态环境恶化,可 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资 源不足,盆地的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故绿洲主要分布在盆 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和河流沿岸;本区由于生态环境脆弱,环境 承载力低,环境人口容量小,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第(2)题, 治理措施应根据原因提出,特别是人为原因。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的措施可以从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 构、兴修水利工程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地区环境承载 力低,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 (2)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改进灌溉方式,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协调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分配;兴修水利 工程,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合理开采地下水;种植耐旱、耐碱 的农作物;保护现有植被,建立绿洲防护林体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二 题型二 综合题型3 原因分析型综合题
【题型解读】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 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 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 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 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低,环保意 久之,河床高出
矿交通建设中不注
科技、军事、宗教
识、节水意 两岸的地面,便
意环保等
等方面来分析
识差
形成“地上河”
1.气候成因分析
地理 要素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①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
气温较低。纬度低,气温的年变化较小,纬度高,气温的年变化较大。②寒
变化减小,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湖泊下游地区河流的流
量变化减小
凌汛 纬度、流向、流域气候
①由低纬向高纬流;②有结冰期(气温在0℃以下),结冰时间 高纬早、低纬晚,融冰时间低纬早、高纬晚
水能 流量、落差
流域内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且水位落差大的河流水能丰富
自然因素(河流的通航里
①气候:降水量大,流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冬季气温在
地理 原因
分析要素
荒漠化
实例 水资源短缺 黄河“地上河”
一般从纬度位置、 气候干旱,风力强
黄河下游流经平
海陆位置、地形、 劲;河流欠发育, 水量有限, 原地区,水流速
自然 地势、气候、水文、流水作用微弱;植 空 间 分 布 不 度 减 慢 , 河 水 携
原因 植被、土壤、矿产、被少,土壤发育差;均 , 时 间 分 带 的 泥 沙 大 量 沉
时间长,冰层厚,活动空间小,鱼类成活率低;鄂毕河流经沼泽, 营养物质被沼泽植物吸收,很难到达河口,不利于河口浮游生物 生长;北冰洋纬度高,冰层厚,营养物质和饵料也较为贫乏,不 利于鱼类成活。 答案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 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 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 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 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 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 较为贫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策略 专题十三 题型一 选择题解题技法学案
专题十三题型技法指导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技法一、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1.认真审读题意,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全面分析并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
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
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
(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2.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通过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
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3.看清编码,准确选择在填涂答案时,注意上下题及A、B、C、D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
二、选择题的5个常用解题法方法一图解法1.方法概述将解题的思考过程用简单图示表现出来的方法,就是图解法。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考前增分策略(共100张ppt)
-11-
解答策略 (1)“肯定”。即找出叙述选项中最有把握的(一个或两个)正确或 错误的选项。 (2)“排除”。即把错误选项排除掉。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 与题干意思不符或含有错误选项的组合。 (3)“比较”。若还有两个及以上的选项,可将其进行比较,找出共 同点和不同点。 (4)“确定”。通过分析、判断,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4-
2.思:“搜肠刮肚”——仔细斟酌,认真筛选 筛选是指依据题干的要求,从题肢与题干的关系上对备选项进行 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一般 来说,可以有这样三次筛选。 (1)第一次筛选,即“排错项”,在审清题肢的基础上,排除有知识性 错误、观点错误的题肢。 (2)第二次筛选,即“排异项”,常针对有多项条件限制的题型,虽然 题肢观点或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限制性条件无关。 (3)第三次筛选,即“选最符合题意项”,当一个小题出现两项或两 项以上与题干有关联的题肢时,这时我们就要坚持“以干求肢”的解 题原则,以题干的限制性条件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 “挂钩”的选项,即“最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其余相关但不相符的题 肢。
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7-
分析解答 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我国台 湾岛部分地区。图中区域东部地区等温线分布较密且呈环状由四 周向中心递减,说明气温变化较明显,应位于台湾山脉;受地形的影 响,西部等温线较稀疏,温度变化幅度小,说明地势较为平坦。所以 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图中②③ ④三地靠近或位于台湾山脉,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 而①地地处沿海平原,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量在四地中 最低。第(3)题,根据“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④地位 于热带,排除D项;据等温线判断,③地海拔较高,山地植被的垂直变 化导致该地不再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排除C项;从气温判断①地 可能分布有樟树,但该地位于沿海平原,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强 度大,故不可能有樟树的集中分布,排除A项。根据等温线判断,② 地符合亚热带的热量条件,地形坡度大(等温线密集),人类活动强度 小,故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 答案 (1)C (2)A (3)B
备战高考 高中地理 二轮专项分层特训 试卷习题 题型一 选择题解题技法增分专练
第三篇解题技巧提升练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技法增分专练技法一排除法【技法点拨】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
解题时要把每个选项与题干条件逐一对照,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把一些较易判定、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缩小选择的范围,再从剩余的选项中找出正确的选项。
此外,对于同学们感觉不太熟悉的题目,不太熟悉的选项,运用排除法可提高正确率。
【技法应用】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青岛市一模]作物水分亏缺量是作物蒸散量与其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的差值,其值越大,说明作物生长所受的水分胁迫越大,所需的灌溉量越大。
水稻生育期主要在夏季,冬小麦生育期主要在冬春季。
下图示意黄淮海平原作物水分亏缺量的流域差异。
据此完成1~3题。
1.黄淮海平原各流域生育期内均不需要灌溉的农作物是()A.玉米B.水稻C.小麦D.花生2.水稻水分亏缺量在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该农作物生育期内()A.海河流域蒸发量大于淮河流域B.海河流域蒸发量小于淮河流域C.海河流域降水量大于淮河流域D.海河流域降水量小于淮河流域3.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淮海平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增加作物熟制B.大幅提高垦殖指数C.提高作物单产D.扩大小麦种植面积[2022·重庆市模拟]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
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
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铁路两用大桥通车。
下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据此完成4~6题。
4.根据材料判断,亚速海海流的流向最可能是()A.顺时针方向B.逆时针方向C.夏季顺时针方向,冬季逆时针方向D.夏季逆时针方向,冬季顺时针方向5.近年来,亚速海的盐度发生了变化,关于其盐度变化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小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补给水源增多B.变小经济发展排放的废水增多,稀释了海水C.变大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盐度增加D.变大生产活动中大量引水,海平面下降,黑海海水倒灌6.二战期间修建的刻赤海峡大桥,由于自然原因损毁,最可能是()A.因发生地震灾害而损毁B.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摧毁C.海水挟浮冰撞毁桥墩D.因泥沙淤积航道而废弃7.下列现象在12月可能出现的是()A.新加坡昼长夜短B.新加坡昼短夜长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8.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图示城市依次为()A.①北京②广州③武汉④哈尔滨B.①北京②武汉③哈尔滨④广州C.①广州②武汉③哈尔滨④北京D.①广州②北京③哈尔滨④武汉9.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城市的养老服务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B.b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C.c城市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D.d城市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就业比例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
高三地理备考总结课件新高考新思维新方法新策略
以地理科学问题为背 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建
景,按照学术研究的 构与解决,间接渗透着学科思想与
一般路径而呈现的真 学术意识的引导,着力体现创新性
实情境
的考查要求。
举例1:生活情境--考查应用性与综合性
(2021 河北卷)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 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 收眼底。图4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7~8题。
答14~16题。
14、试判断断层南北两侧地层运动情况 A、北断层上升 B、两侧地层差异性上升 C、南断层下降 D、两侧断层差异性下降
15、下列关于地层错动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T1形成前变化显著 B、T1形成后变化不显著 C、T2形成后变化不显著 D、T2形成前变化不显著
16、试计算T2形成时断层两侧上下错位运动多少米 A、2 B、3 C、4 D、5
的评价结果差异明显(图)。因高分辨率数据与制定国标所依据数据的分辨率更
接近,故其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据此完成14~15题。
14、两种方案评价结果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分辨率下的
A、地面坡度数据差异明显
B、土地分类数据差异明显
C、植被覆盖度数据差异明显
D、降水强度数据差异明显
15、改善低分辨率方案评价结果“失真”的可能途径是
家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 与国家安全
1--2题察隅猕猴桃
3--4题我国东部山区农家乐 5--6题中欧贸易中的航运网络
17题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 18题京津冀地区PM2.5
1--2题题五指山的黎族小山村 5--6题德国电动汽车企业 3--4题海南先民航海
19题柴达木盆地锂矿 7--9题晋北山区采煤矿区
高三地理二轮短期增分策略
有时间就有奇迹(幻灯片展示标题)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之所以定这样的发言题目是因为截止此时,我们距高考还有63天的时间、扣去每天吃饭睡觉的10小时,只剩882小时,但这882小时足够我们创造奇迹!当然奇迹的创造不是靠嘴说出来的,靠的是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答题模式。
一、不作无谓之叹(幻灯片展示马云经典语录并请学生齐声朗读)时至今日,同学会感觉特别累,甚至是身心俱疲,马云有这么一句话很经典:“真的累吗?累就对了!苦才是人生,累才是工作(学习同理),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
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
”(切换)所以,请同学们坚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相互打打气,对于高考你现在感觉的是痛苦,(切换)可是等你收获奇迹之时,回头换个角度再看那是满满的幸福。
二、科学的复习方法经过了以掌握基础知识为重点的第一轮复习之后,我们已经迎来了约两三个月的二轮复习。
该轮复习所花的时间虽然远不及一轮复习,但如果复习策略得当,方法合适的话,同学们往往会感觉到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1、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二轮复习以理解重点,突破难点为主,故需要加强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
复习时要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将相互存在联系的知识放到一起来进行专题复习。
我的建议自己制作这样的思维导图(切换)。
大家现在可以跟我一起制作关于“气压带、风带的思维导图”(切换)复习中,只有将这些与气压带风带有关知识点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知晓某一现象的发生,立即能找出同时可能还会有哪些现象发生,这样才算得上真正地搞懂了这一问题,解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切换)2.正确处理好区域地理和高中必修、选修地理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标准削弱了对记忆性知识的要求程度,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而区域地理则侧重于对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等基础信息的概述,比较注重记忆;但不能“背”地图,对于地图的记忆我的原则是把“大区域划分成小区域,把陌生区域用熟悉的参照点变成熟悉的区域”。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
策略一选择题增分策略[专题限时训练] 单独成册(2017·全国3月大联考)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盛产300多种鱼类,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奇观。
读图,回答1~3题。
1.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是( )A.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B.黄河下游出现凌汛C.新疆牧民在天山山腰放牧D.洛杉矶温和多雨2.洞里萨河“河水倒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A.提高洞里萨河的含沙量B.减轻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C.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D.调节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3.不属于洞里萨湖鱼种繁多原因的是( )A.水域广阔,饵料丰富B.湄公河鱼类进入C.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D.面积季节变化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洞里萨河正常时自北向南流,洞里萨河同湄公河在金边交汇,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时,说明湄公河水位明显增高,发生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顺时针流动;黄河下游出现凌汛的季节一般在初冬和初春;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新疆牧民夏季在天山山腰放牧,冬季在山麓地区放牧。
第2题,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说明湄公河水位上涨,一部分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因而增加洞里萨河的含沙量,导致河床淤积严重,增加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洪涝危险,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第3题,洞里萨湖水域面积广阔,且纬度低,水温常年适合鱼类生存;河流带来有机质等原料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存;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相连,有利于湄公河及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种类多;洞里萨湖面积季节变化大不是鱼种繁多的原因。
答案:1.C 2.D 3.D(2017·百所名校冲刺卷)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
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I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 )A.现代气候气温最低B.Ⅱ类气候气温最高C.I类气候气温最高D.Ⅱ类气候气温最低5.图示M地区山脉( )A.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等温线向南部凸出C.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D.西坡雪线较东坡高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最小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第4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内陆退缩,反之海岸线向海洋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训练) 单独成册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盛产300多种鱼类,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奇观。
读图,回答1~3题。
1.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是( )A.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B.黄河下游出现凌汛C.新疆牧民在天山山腰放牧D.洛杉矶温和多雨2.洞里萨河“河水倒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A.提高洞里萨河的含沙量B.减轻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C.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D.调节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3.不属于洞里萨湖鱼种繁多原因的是( )A.水域广阔,饵料丰富B.湄公河鱼类进入C.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D.面积季节变化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洞里萨河正常时自北向南流,洞里萨河同湄公河在金边交汇,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时,说明湄公河水位明显增高,发生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顺时针流动;黄河下游出现凌汛的季节一般在初冬和初春;洛杉矶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新疆牧民夏季在天山山腰放牧,冬季在山麓地区放牧。
第2题,当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说明湄公河水位上涨,一部分河水经洞里萨河流入洞里萨湖,因而增加洞里萨河的含沙量,导致河床淤积严重,增加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洪涝危险,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第3题,洞里萨湖水域面积广阔,且纬度低,水温常年适合鱼类生存;河流带来有机质等原料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存;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相连,有利于湄公河及海洋洄游性鱼类进入,种类多;洞里萨湖面积季节变化大不是鱼种繁多的原因。
答案:1.C 2.D 3.D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
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I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 )A.现代气候气温最低B.Ⅱ类气候气温最高C.I类气候气温最高D.Ⅱ类气候气温最低5.图示M地区山脉( )A.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等温线向南部凸出C.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D.西坡雪线较东坡高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最小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解析:第4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内陆退缩,反之海岸线向海洋延伸。
结合图示可知,I类气候的气温较低,Ⅱ类气候的气温较高,现代气候的气温位于两者之间。
第5题,图示M地区山脉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Ⅱ类气候气温最高,气温越高同一温度等温线分布纬度越高,Ⅱ类气候对应等温线是c,分布纬度最高,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山脉气温较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应向北凸出;该地位于50°S以南,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西坡是迎风坡,降水多,物种丰富,雪线低,C正确。
第6题,从图中看,丁地I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相距最近,海岸线变化范围最小,湿地面积最小,D正确。
答案:4.B 5.C 6.D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段地质构造为背斜B.b段构造地貌为向斜谷C.③④岩层分布处的最大高差约200米D.图中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8.从地形和岩层新老关系看,下列四图中与④岩层分布处最接近的是( )A.中国陕西红砂岩大峡谷B.中国狼牙山石灰岩峰林C.新西兰峡湾国家公园D.新西兰瑙鲁赫伊火山解析:第7题,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a、b所属的地质构造,a段中间是①岩层,两侧是②岩层,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b段中间是③岩层,两侧是②岩层,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③岩层分布处有一河流经过,所以其海拔高度范围为300~350米,④岩层分布处为400~450米,所以两者之间的高差范围为50~150米,最大高差不超过150米;据图中的指向标及等高线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D项正确。
第8题,从等高线看,④岩层分布处应为山地,且岩层最新,应为内力作用所形成的,D项正确。
其他三个都为外力作用所形成的。
答案:7.D 8.D沙捞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州,其森林、石油资源丰富,但经济较落后。
读沙捞越地区简图,完成9~10题。
9.与拉让河相比,巴兰河( )A.航运发达B.流速快C.径流量大D.受咸潮影响大10.巴兰河河口无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高,泥沙含量少B.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C.风高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D.地形平坦,支流汇入少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巴兰河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流速快,受咸潮影响小,航运条件较拉让河差;巴兰河较拉让河短,流域面积小、支流汇入少,径流量小。
第10题,该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丰富;图示地区纬度低,海面风浪小,海水侵蚀作用较小;由于该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雨林茂盛,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泥沙含量少,且流速快,所以在河口处无冲积岛形成。
答案:9.B 10.A下图中甲、乙为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11~12题。
11.比较两种生产模式( )A.甲—产品附加值更高B.乙—农产品种类更多C.甲—受市场影响更大D.乙—生产规模更大12.图中两种生产模式均可( )①实现笫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②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③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④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11题,对比两图可以看出,甲农产品种类更多;乙产品附加值更高,生产规模更大,受市场影响更大。
第12题,图示中没有第三产业,也没有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11.D 12.D下图中甲地葡萄品质优良,是秘鲁国酒——皮斯科酒的生产原料。
近年来,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据此完成13~15题。
13.最佳葡萄酒厂选址是( )A.原料丰富的甲地B.水质优良的乙地C.交通便利的丙地D.市场广阔的丁地14.葡萄生产规模扩大受到很多专家反对,反对者的理由最可能是( )A.加剧水土流失B.冷藏储存费用高C.导致下游地区荒漠化D.距离市场远15.有关图中等值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海拔500米以上B.乙处山顶有永久性积雪C.丙处河流冬季水量丰富D.丁处河流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解析:第13题,葡萄酒酿造原料葡萄为时鲜水果,不便于长距离运输,且原料葡萄的体积重量远大于产品葡萄酒,原料在工业成本中占得比重较大,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原料地。
第14题,由图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发展葡萄生产水源不足,大规模发展葡萄种植,势必会大量引用河水,致使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因缺水而导致土地荒漠化。
第15题,由图中等高线可以看出,甲处海拔高度 200~500 米之间,乙处山地海拔高度在 2 000~3 000米之间,夏季山顶气温应该在0℃以上,不会有永久性积雪存在;丙、丁两处河流下游为时令河,说明两河水源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气温高,水量丰富。
答案:13.A 14.C 15.D下面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a图)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b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材料中某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17.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解析:第16题,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量增加。
第17题,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使区域降水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加,气候趋于干热;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都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较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答案:16.D 17.A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
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18~20题。
18.该区域浅层地热能( )A.集中分布在断层线两侧B.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C.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D.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19.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市场需求不足B.资源不易再生C.基础设施薄弱D.埋藏深,开采难20.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浅层地热能,可能导致( )A.地下水位下降B.开采区地表水污染C.全球气候变暖D.地下水生生物减少解析: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中西部多,东部少,并不是从断层线向两侧递减;绿港地区地温梯度值在每百米6.5℃~6.7℃之间,最丰富;图中浅层地热能并不以县城为中心向外递减分布;图示区域为华北平原,地形起伏对地热能影响小。
第19题,浅层地热能资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与地球梯度增温,属于可再生资源,埋藏也相对较浅;该区域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缺少配套设施,从而导致未能被大规模开发利用。
第20题,浅层地热能以水为载体,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会大量抽取地下水,因此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污染等;开采浅层地热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浅层地热能涉及的地下水水体中生物量很少。
答案:18.B 19.C 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