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教学心得《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心得《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数感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1、建立数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标志。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学会“数学地”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在学生中往往出现一张床的长2厘米、一个鸡蛋的重2吨、学校操场的面积1平方米等笑话。

《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目的就在于克服数学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倾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感能让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认识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怀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

例如,一位学生家里收到8袋花生,如果出售可以换到多少人民币,就要估计每袋有多少千克,每千克是多少元。

又如,一位学生去文具店买练习本、铅笔、墨水等学习用品,就要考虑购买每种文具的数量、单价,应带多少钱等。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这这个过程可以逐步地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二、培养儿童数感的策略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

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具有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谈谈自己的看法关于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谈谈自己的看法新课标中有6个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其中数感就放在首要位置,因此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中特别强调重视的问题。

那么,在数学中应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使数感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呢?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由此可知,数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集中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

在数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

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实实在在的数感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面积参与,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紧张的情绪轻松化,“若隐若现” 的数感真实化。

因此,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

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们说球员打球有球感,歌手唱歌有乐感,朗诵要有“语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

这种理解可以援助人们用灵敏的方法做出数学推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

良好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量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们应在数学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走进生活,形成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开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觉和探究,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形成数感。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带着学生去操场走走、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10米、50米、100米的长度;教学重量单位时,让学生到超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

在课堂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带来弹簧秤和各种物品,称称它们的重量,把这些物品放在手中掂一掂,体会它们的重量,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特长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与思考作为一个小学数学老师,我深感数的认识与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任务。

数感是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学生学习和计算不只是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经过几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深深感受到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下面想谈谈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一、在数的认识中,诱发数感。

能把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建立起联系,是理解数的标志,也是建立数感的表现。

因此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儿童展示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如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学具来摆表示这个数,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用数字卡片表示,使物与数一一对应。

甚至将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教室门前有几棵树,有几盆花,使学生对10以内的数与身边实物的数量结合起来,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

然后认读数字,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老师说的数,想想还能不能用其他方式表示?通过以上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认识10以内的数,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诱发数感。

又如: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两位数,学生必须留意并细心观察、记录在校内、校外的事物的数量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学生发现的结果是令人惊喜的,如:家的门牌号码是25号;从家里走到学校要花15分钟;今天是11日,昨天是10日,明天是12日;今天的气温是16~26摄氏度;玩具步枪型号是WT60;手机号码有11个数字等,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量,也表示一个序数,还可以表示一个范围和编号。

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体会

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体会

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体会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体会《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由此可见数感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然而,数感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数感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这一阶段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关键期。

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让数感这一美丽的花朵盛开在学生的心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在生活中建立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课标中指出:“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的概念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上,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

把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建立起联系,是理解数的标志,也是建立数感的表现。

我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首先课件出示“小白兔生日宴会图”:1个蛋糕、2瓶牛奶、3个苹果……让学生观察非常熟悉的一个生活情境图,要求学生用含有数的话语来表达所观察到的。

学生凭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说出:“我看到1块蛋糕。

”“我看到2瓶饮料摆在1张桌子上。

”……至此我话锋一转:“小朋友真聪明,能从图中发现这么多数。

那么现在请小朋友在自己身上找找,看看谁能找到数?”学生的兴致更高了:我发现自己有1张嘴;我有2 只眼睛;我有10个手指头……紧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生日、年龄、班级、楼层号、门牌号、妈妈买的桔子数……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充满了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

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枯燥的数生活化,激起学生对数的兴趣,为建立数感奠定了生活基础。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同学的数感?"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施行中常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

今天,朴新我得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数感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同学的数学素养。

作为公民素养之一的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凹凸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

同学学会数学地思索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

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而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同学数感,目的就在于使同学学会数学地思索,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所以数感的建立是提升同学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例如:一名初中毕业生,学习了那么多的数学知识,但不会估计一个教室大约有多大。

不能在必须要的时候用数学的方式解释某些现象,这能说同学的数学素养高吗?同时,数感的建立也是培养同学革新精神与施行能力的必须要。

同学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

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索和解决问题,这无疑会有助于同学革新精神和施行能力的培养。

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同学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数学是人们熟悉社会、熟悉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工具。

培养同学的数感就是让同学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

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

如:一个餐馆一天约有200人就餐,如果这些人都用一次性筷子。

估计一下一年要用多少双这样的筷子?这大约必须要多少棵一般的树?又如:一个人如果在刷牙时不关水龙头,那么刷一次牙要浪费7杯水,请你估计一下全校的同学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也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同学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数学地理解和熟悉事物。

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同学去探究、去发现。

数学(心得)之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

数学(心得)之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

数学论文之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几点体会摘要: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

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有意识地观察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因而,培养小学生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也是崭新的任务。

其有效的方法有:通过体验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通过表达与交流进一步形成数感;通过比较估算加深对数的理解,使数感得到发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把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提出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强化数感。

关键词:数感培养体会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从中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

什么是数感?简单地说,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数感,包括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起联系的桥梁。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与要求,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这些构成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和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任务。

同时,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建立联系 培养数感——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一书有感

建立联系 培养数感——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一书有感

建立联系培养数感——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一书有感韩东【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初读这段话,我并不是特别明白其中的道理,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当我读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英]朱莉娅·安吉莱瑞著;徐文彬译)一书后,终于对数感有了感悟,它是一个人对数字和运算的一种灵活运用的倾向和能力。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2页(P56-57)【关键词】数量关系具体情境运算结果现实生活安吉朱莉娅人教版教材课程标准正规算法特定情境【作者】韩东【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黎苑小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5《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初读这段话,我并不是特别明白其中的道理,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当我读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英]朱莉娅·安吉莱瑞著;徐文彬译)一书后,终于对数感有了感悟,它是一个人对数字和运算的一种灵活运用的倾向和能力。

作者指出:“我们把孩子们具有的这种对数字之间关联的意识以及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称为其对数字的‘感觉’或‘数感’。

孩子们具有‘数感’的典型特征是他们能对所遇到的数字模式和计算过程做出归纳,并能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相联系。

”一、在数字事实基础上建立联系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建立了很多数字事实,其中的一些数字事实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尤为重要。

如果学生能把已知的数字事实与新运算联系起来,以此推断出新的知识,将会促进学生对数字系统逻辑本质的理解。

比如,在得出3+5=8的结果后,他们自然就会把这个已知事实与“30+50、300+500”联系起来。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书笔记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书笔记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书笔记所谓数感,实际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它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数感有着主体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启蒙数感,在体验中建立数感,在操作中形成数感,在比较中发展数感,在交流中优化数感,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现代社会是数字化的社会,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在数学学习中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对数感的认识数感是人们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

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我们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需要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

如“瞧,这套房子的面积真大啊,有150平方米吧”,“今天的天气太热了,大概有35度吧”,“你的身高肯定有1米8”,像这种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数感就是会“数学地”思考。

数学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

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

如—个学生去文具店买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就要考虑购买每种文具的数量、单价,应带多少钱等。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地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数感,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教学中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数学地思考”,这才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说,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数感”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1一、在生**验中建立数感。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如: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生日几月几日、家中几口人、家庭的电话号码、你新认识了几个小朋友,一本书有多少页,……这都是生活中的数。

所以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只有亲身体验的感觉是最直接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心目中(包括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会读写数,懂计算,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为了改变这么一种片面的看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入学第一节数学课上,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认座位”的游戏:认识自己是“第几行第几个”(其实这是一年级下册《位置》的内容)。

然后老师说位置,请该位置的同学***;也请同学出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位置和姓名,……各种形式的活动,既让学生大胆自我介绍,培养了交往能力,又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这个游戏让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的,下课了,都围着老师,吱吱喳喳地说开了:“老师,数学课真有趣,我很喜欢上数学课。

”“老师,我回家要告诉妈妈我坐第五行第3个。

”“老师,我知道了原来数学课不只是计数(算)的。

”……到了教师节,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送给我一张贺卡,他担心我不知道他是谁,在卡片上的署名还特别写着:“第二行第5个的蒋金”。

真想不到这些小家伙这么快就能学以致用了。

其实,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都有着学前教育的基础,而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人和事都特别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进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引着学生、助着学生走向教材,回归生活,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简练、明了、清晰的数学语言去进行表达和交流,这样,在生活中体现了数的含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数感。

教学感悟: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感悟: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新课标高度重视小学生数感的培养,并把“数感”摆在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第一位。

因为数感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使用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来为我们解决各种问题而提供设定有用的策略。

一、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来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进行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小数,并说一说这些小数。

例如:超市里各种物品的标价,如一瓶牛奶4.80元,一包糖15.23元,一件衬衫95.88元;体温计上的度数,如36.5°C,37.1°C等等。

二、在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中培养数感在进行长度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你能找出现实物体中大约是1厘米、1分米、1米吗?让学生借助尺子自主合作探索出课堂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1分米、1米的物体并写下来。

三、在表达与交流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用尺子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和宽,并交流该如何记录,得出“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的结论。

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在教授外币兑换实践课时,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指导,各国使用货币不同,中国使用货币叫什么?“人民币。

”学生齐声回答。

美国使用什么货币?“美元。

”学生齐声回答。

1元人民币等于1美元吗?学生能从情境图中得到“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0.1563美元”。

那么1万元人民币又可以换到多少美元呢?学生分析得到:“1元人民币×10000就是1万元人民币,所以用0.1563美元×10000就能计算出兑换到多少美元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可以促使他们获得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真实世界,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并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XXXXXX《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知道在研究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研究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诱发数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和各种各样的数字打交道,并有意识地把一些现象与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

例如:“瞧!你家的客厅真大啊,有30平方米吧”,“今天的天气太热了,有37度了”,“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概有500米”等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不用进行具体的运算,但为何会把这些现象与相关的数字联系起来呢?这实际上是数感在起作用,当人们把一些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

每个人都有这种数感,它其实就像人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乐感”、“方向感”一样,是一种对于事物或现象、属性方面的敏感性,而数感就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当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人们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要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去感知、去体验。

1、在估数过程中训练数感数学举动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

通过操纵举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常识,从中建立数感。

《标准》中指出:对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教师组织估数举动,使学生观察、体会数的情境,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对数量作出较准确的判断,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感。

首先要让学生履历估数的过程。

教师事前准备好一袋100颗的花生让学生看,猜约有多少颗?学生的答案纷歧,相差很大,体现了学生对数量的原有感知水平。

数感培养读书笔记

数感培养读书笔记

数感培养读书笔记
数感培养是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对数字、数学符号、数量、大小关系等的基本理解。

通过阅读有关数感培养的书籍,我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启示。

首先,我认识到数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数字和数学的概念。

这需要我们从孩子很小的年龄就开始引导他们去感知数字和数量,例如通过比较大小、分类、排序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其次,我了解到数感的培养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问题。

通过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购物时计算价格、在旅行时计算距离等都是很好的数感培养方式。

此外,我还学到了如何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通过拼图游戏、数学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和数学思维。

最后,我认为数感培养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数感发展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例如,对于一些数感较弱的学生,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一些数感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探索更深入的数学问题。

总之,通过阅读有关数感培养的书籍,我深刻认识到数感培养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他们一定能
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寻找数字关联中发展数感_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_一书的读后感

在寻找数字关联中发展数感_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_一书的读后感

模式。例如,从4+3=7出发,可以推出7-3=4,7-4=3,5+3=8, 体反思。
14+3=17,40+30=70,等等。
例1 计算:⑴25+26,⑵39+17,⑶12+35,(4)27+37。
从这两个目的来看,笔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
第1题根据“已知事实”25+25=50,可以迅速推算出结
但不能淡化,而且必须加强。

越来越大。”
★ 今年初,笔者曾经请一些朋友帮助在三年级上期末 数
向学生做这样的调查:⑴你能直接说出54÷3的结果吗?⑵ 学
专 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⑶还能想出其他口算的方法吗?下 题
︱ 面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冯至新老师提供的调 ︱ ︱ 查结果(冯老师从两个班随机抽出20名学生,进行逐个访 计
算方法(竖式笔算),会阻碍他们心算策略的发展。当下,
我们的计算教学,恰恰是在学生形成口算策略之前就开
始强化竖式笔算,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也不足为怪。
三、寻找数字与计算之间的关系与发展数感
数字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不同的可能表达形式与不
同运算相联系的意义,所有这些在孩子们建立起数字与计
算之间的联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数字与计算之
谈式的调查):

①12人不会口算,占60%;他们中的大多数表示能竖 教 学
式笔算。

②8人会口算,占40%。他们全部是在脑子里再现竖 鸣 ︵
式的的算法。

︶ ③3人在老师的启发下还想到一种口算方法 (3人互 ★
不相同),占15%。
在笔者后续跟进的调查中,证实上述调查结果不是
个别现象,而是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从这个调查结果是

算法1:转换成计算100×7+10×7+8×7。

读《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有感范文

读《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有感范文

读《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有感范文
读《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有感范文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但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对帮助学生理解较大的数目是很有好处的。

学生在学了大数目数字的读写后,对较大的数字大小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数感不要单纯的去讲这个数字有多大或有
多小,而是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数字的氛围,让他们自由的选择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体会数字的大小。

在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在测查中遇到按实际情况填空这样的题时学生就会很少出错了。

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条件。

我们不要忽视了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信息,也许它们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探究的材料.
- 1 -。

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书笔记_1000字

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书笔记_1000字

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有感_1000字终于读完了这本书,确实很实用。

尤其是中间关于加法和减法的内容,与我目前的教学很贴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端正了很多教育理念。

我记得书中讲到了“数字事实”这个内容。

书中说到:在实际活动中建立了众多的数字事实,其中的一些数字事实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数感尤为重要。

能否迅速回忆出构成10的数字组合(称为形成10的数字纽带或者补10)是以后计算的关键。

在计算过程中,这些数字组合是孩子们经常要参考的重要的“基准”。

在学习计算的初始阶段,他们能否自信地回忆这些数字事实要比任何正式的笔算形式都重要。

回想一下,确实10的数字组合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都来自于它。

学生们对于它的学习,不仅是在算法上为以后打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计算思路上的迁移与应用。

如学9加几、8加几、以及7、6、5、4、3、2、1加几在算法上都有“凑十法”这种简捷的算法,它的基础就在10的数字组合上。

几个几合成十,学生如果很快能想到,那么在算以上题目中也会很快的重组优化最终顺利得出结果,这一阶段的学习能力高低与10的数字组合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一阶段的学习又为现在学的100以内加减法产生深刻的影响。

数学就是这样一环一环联系起来的,中间任何一环发生疏忽,都会造成影响。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总是课前安排3分钟的口算练习,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笔算的正确率与速度,而这种长期的练习能够起到循序渐进的作用,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复习,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的知识,做到算法与算理的相结合。

打好口算的基础,提高了口算的能力。

同时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喜爱有趣、新颖的事物,性格活泼好动、以直观感受为主,我在课前的3分钟里也尝试了各种形式的口算训练。

如当小老师来集体订正,开火车的方式口算,男生女生互相考一考等,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活动中有了切实的收获。

在20以内的加减法中,我针对书上的加法减法表,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读后感1000字:
2018年8月18日晚上,在舒适的广闻阁,以一位末学和新人的身份,在谢老师的引荐下,有幸列席旁听,分享教海清流读书会的第三次线下活动,我怀着好奇认真聆听了瑞安小学数学界的学姐学长们的读书品鉴和分享交流,受益良多。

作为即将要踏入瑞安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我,即遇这么个良好的成长平台。

感恩之余,也提笔写下自己的思考作为成长的起点。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对数感的定义界定为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和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的数量关系。

这本书对数感的解释是孩子们对数字之间的关联的意识以及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

数感的界定因人而异,但本质上都是大同小异的。

通过举例理解数感。

看到6这个数字,首先会想到它代表了6个物体的数量,再其次想到6在自然数中的顺序位置,更进一步的是本书中还提到了6可以表示1和5的和,也可以表示成2与3的积。

最初不理解为什么要强调6的分解,但读到书中的一句话: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不如让学生对某个数字进行分解的效果好。

这提醒到数学不仅仅是一些基本的数学事实的记忆,而且要构建数与数之间的
关联,并提高其敏感性。

有老师读这本书时,说数感是数出来的。

之前接触找规律的题型时,像2,4,6...,一直将它当做是稍有难度的提高题,而不是通过数数产生数感的基础题。

对于这种题,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数出来,也可以让其本身去举相类似的题进行数一数,而非是绞尽脑汁想出这道题的答案获得成就感后就忘掉了。

经常数并数熟了之后,就会感受到2的二倍数是多少,5的三倍数是多少,提升了对数字的敏感度,同时加强了数字之间的关联。

而这将起到的作用是在计算一道题时,比如63×29,你看63不是63,而是21×3,29有可能是30-1。

这就涉及了计算策略。

当然这在更复杂的题目更能体现出来,比如判断1010101是质数还是合数,或者是更难的代数式的计算。

到后面的计算的学习的支撑基本上是公式的应用和数感。

如果公式是解题框架的话,数感就是方向盘。

有老师认为数字和算法等就像蜘蛛网中的联系节点,越复杂,数感就越好,你就可以到达这张蜘蛛网中任意一点。

当然要积极愉悦到达蜘蛛网中的任意一点,能给予最大的动力就是发展数感中能够联系现实,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作者:黄芙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