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相互作用》10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相互作用——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相互作用——力

[解析] (1)对 O 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OA、OB、 OC 分别表示 FTOA、FTOB、FTOC 的大小,由于三个共 点力处于平衡,所以 FTOA、FTOB 的合力大小等于 FTOC, 且 FTOC<FTOA+FTOB,即|FTOA-FTOB|<FTOC<FTOA+ FTOB,故 B、C、D 能完成实验。
[解析] (1)本实验中“等效替代”的含义是两弹簧测力计共同 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故 D 正确。
(2)题图乙中的 F 是合力的理论值,而 F′是合力的实际值,两 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F′。
(3)拉橡皮条的细绳细些且长度适当,以便确定力的方向,选项 A 正确;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 木板面平行,选项 B 正确;记录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时,标记同一 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这样可减小记录方向时产生的误差,选项 C 正确;拉力 F1 和 F2 的夹角不一定为 90°,大小适当即可,选项 D 错误。
3.两个分力的夹角太小或太大,F1、F2 数值太小,应用平行四 边形定则作图时,会造成偶然误差。
注意事项 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否则应
校正零位(无法校正的要记录下零误差)。还需用钩码检查是 否存在示值误差,若存在,应加以校正。 2.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拉动时弹簧不 可与外壳相碰或摩擦。 3.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一定要拉到同一位置。 4.在具体实验时,两分力间夹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以 60°~ 120°之间为宜。 5.读数时应正视、平视刻度。 6.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出它的 测量范围。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PPT课件
第六页,共五十三页。
思维辨析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4)人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 的支持力.( ) (5)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不分先后.( ) (6)受力分析时,只分析物体受到的力.( ) 提示:(1)× (2)√ (3)√ (4)× (5)√ (6)√
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核心深化】 1.表达式:F=-F′,负号表示作用力 F 与反作用力 F′的方向 相反.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同”“三异”
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
等大
大小总是相等

共线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同时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同性质
同一性质的力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__相__等__,方向__相__反__,作用在___同__一__条__直_线__上___.
第五页,共五十三页。
三、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 1.分析思路:一是根据物体___运__动__状_态__的__变__化____来分析和判断 其受力情况;二是根据各种力的特点,从____相_互__作__用___的角度 来分析物体的受力. 2.常遇到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1)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作用在____同__一__个____物体上,一对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__两__个__物体上; (2)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不一定是___同__一__种__类___的力,而一对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相互作用力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相互作用力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1.重力与弹力...................................................................................................................... . - 1 -

2.摩擦力........................................................................................................................ - 10 -

3.牛顿第三定律............................................................................................................. - 17 -

4.力的合成和分解......................................................................................................... - 25 -

5.共点力的平衡............................................................................................................. - 33 - 1.重力与弹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教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是矢量,会做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分类方法,弄清力的作用效果。

4.知道重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及位置的确定方法。

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重点难点】

1.力的概念,图示及力的作用效果和分类。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物质性:一个力联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受力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是施加力的物体。即产生的

作用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③同时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④矢量性:力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因此即使力的大小相同,产生的效果也可能不同,所以说一个力一定要指明其方向。

例1: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 、物体竖直上抛时受到上冲力的作用

C 、一个力的发生必定涉及两个物体

D 、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例2: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疼,而甲未感觉疼,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对甲未施加力

B 、“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C 、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 、足球离开脚后,施力物体不再是脚。

例3: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打乙一拳,乙感到疼,而甲未感觉疼,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对甲未施加力

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讲义教案汇总

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讲义教案汇总

力的相互作用

一、基础知识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

(2)力是矢量,其作用效果由大小、方向及作用点三个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位移。

2.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科学上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各个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叫力的图示。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关心力的方向,而不太关心力的大小和作用点。这时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3. 重力,重心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于物体的重心。

(2)测量重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需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 弹力,胡克定律

(1)弹力的产生:物体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2)常见弹力的方向:

(3)弹力的大小——胡可定律:

内容: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5.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仍保持相对静止)。

有关。

方向: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6.滑动摩擦力

定义:两个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1)滑动摩擦力:F=μF N;(2)动摩擦因数μ取决于接触面材料及粗糙程度,F N为正压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 全章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 全章教案

师: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力的单位是什么呢?

师: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1)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来测量.

3.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师: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可以用力的图示的方法.

师:要想画力的图示,需要了解哪几个问题?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师: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力的图示的练习.

(多媒体投影例题)

[参考例题]

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选定标度.

师: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

生:根据物体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平衡,拉力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绳子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的位置,我们可以改变薄木板的悬挂点,用两条直线的交点来确定薄木板的重心.

师:很好,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大家分组进行实验,同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物体想办法测出他们的重心,例如我们的直尺、三角板、物理课本、橡皮等等.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薄物体的重心)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56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注:由于这一部分是属于了解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科技论文的能力,是学生提高自己水平的很好机会,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不能把一切都进行讲解,而是应该把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作好准备.师:请同学们把自己阅读的内容总结一下.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教案2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教案2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教案2

第一节重力差不多相互作用

任务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明白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明白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明白物体重心的含义;

4.了解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

自主学习: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作用成效:使物体产生,改变物体的。

2.力的概念(1)力是。(2)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力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物体。(3)力的单位:,简称,符号是.(4)测量工具:(回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3.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图示法:用表示力。表示力的作用点,表示力的大小,表示力的方向。(2)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法相比较)。二.重力

1.定义:.施力物体:

2.大小:(1)能够用进行测量.(2)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所处的和有关。3.方向:4.重心:

叫做物体的重心.(1)的物体重心是在其几何中心.(2)物体的重心随物体质量分布变化而变化,重心在物体上。

三.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

1.自然界的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和.2.差不多特点:

活动探究:

1.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选定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在画绳中力的图示时,绳的长度不代表力的大小,长绳可能比短绳中的力小。

探究1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那个拉力

2.关于重心: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和分解》相互作用——力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的合成和分解》相互作用——力PPT课件

02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 知识清单
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__合__力____的过程。 2.两个力的合成
(1)遵循法则--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定__则______ (2)方法: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__邻__边____作平行四 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合__力__的__大__小__和__方___向___ 。3.两个以上的力的合成方法: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 ,再求出这个合力与第_三__个__力_____的合力,直到所把有的力 __________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
按实际效果分解的几个实例
【例5】如图所示,把竖直向下的90 N的力 分解为两个力,一个力在水平方向上且大小 为120 N,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 D ) A.30 N B.90 N C.120 N D.150 N
11
用图解法分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
用图解法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
考点精讲 1.用图解法分析力的合成
两个共点力F1和F2不共线,若F1的大小和方向不变,F2的
方向不变而大小增加.用图解法分析合力F的变化情况
:(1)如图甲所示: (2)如图乙所示:若F1和F2的夹
若F1和F2
角为钝角, F可能一直变大;也可
的夹角为
能先变小后变大,
Baidu Nhomakorabea
锐角, F一 定不断变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PPT教学课件

四、练习
2.(2021天津和平耀华中学高一上期中)一本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 到的重力为G,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为F1,它对桌面的压力为F2,关于这三个力 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F1 和F2 是一对平衡力 B. G 和 F2 是一对平衡力 C. F1和 F2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 G 和 F1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把物体所受的力集中画在同一个作用点上。
注意:受力分析必须明确是在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而不是研究对象施 加给其他物体的力。
二、知识讲解——受力分析 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力的特点 作用对象 力的性质 产生与消失 大小与方向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 用的物体上
趣味实验
二、知识讲解——牛顿第三定律
我们可以把这个实验简化成质点模型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二者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还有他们各自与地面的摩擦力,摩擦力大的一方能够胜出

Ff 10 m1 F1
F2 m2 Ff 20
μ10
μ20
生活中车之所能够前进,是因为摩擦力的存在,驱动轮给地面一个向后的 力,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如果架起驱动轮,或是在光滑的平面上 ,这个摩擦力消失,车就不能再前进了。
四、练习
3.如图所示,物块 a 质量分别为 2m、m,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 平推力 F 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则B (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

第三章 《相互作用》

一、三种性质力

1、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 ,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到两极g 值,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值。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

(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

(4)物体的重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2、 弹力、胡克定律:

(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是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

(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弹力方向:

面面接触: 点面接触:点点接触:

(4)胡克定律:

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F=kx (x 长度改变量:'='-x x x x x 现长原长00,)

3、 摩擦力

(1)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摩擦力是接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存在。(含盖了产生弹力的条件)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接触面相切。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从而找到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

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教材分析

2.弹力 3.摩擦力 受力分析 4.力的合成 5.力的分解 复习评估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2课时
四、教学建议
2.教学建议
(1)对力的概念,做好与初中的衔接,学生会将施力和受力混淆。 为此,在教学力的概念时,应当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 力的本质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本章的重点:是三种常见力的性质和力的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于复杂的静 摩擦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3)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要注意数学的基础,学生虽 然在初中学过锐角三角函数,但应用到高中物理还有点困难, 所以在计算时要适当放慢速度,做出力的分解图,找到对应的 角度是关键。 (4)受力分析是分析力学的物体的基础,学生总会出现 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达 到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深度 和难度,以及习题课的节数。
四、教学建议
2.教学建议
(5)本章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内容很多,①探究弹力 大小与形变的关系。②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规律。③探究 求合力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课时和学生的基础情况选一二个进行 探究。 (6)本章蕴含着较多典型的物理思想方法,例如显示微小形变 的“放大”思想、重心概念、力的合成和分解中的“等效”思想、 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判断静摩擦力的“假设法”、实验中的 “控制变量法”等等。教师利用这些素材,加强物理思想方法的 教学.

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讲义教案汇总

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讲义教案汇总

力的相互作用一、基础知识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

(2)力是矢量,其作用效果由大小、方向及作用点三个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位移。

2.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科学上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各个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叫力的图示。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关心力的方向,而不太关心力的大小和作用点。这时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3. 重力,重心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于物体的重心。

(2)测量重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需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 弹力,胡克定律

(1)弹力的产生:物体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2)常见弹力的方向:

(3)弹力的大小——胡可定律:

内容: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5. 静摩擦力

定义:两个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仍

大小:(1)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满足 0≤F≤F max;(2)最大静摩擦力F max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有关。

方向: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6.滑动摩擦力

定义:两个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复习教案 原创

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第三章 相互作用复习教案 原创

相互作用复习

目标:

知道重力弹力,摩擦力,能正确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能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

能熟练运用正交分解法解题。

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教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计算。

利用平行四边形解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力:

1. 力的概念:

思考:足球运动员在罚球点踢点球时一脚劲射,足球快速飞出,而运动员仍在原地,试分析:

(1)足球为什么会飞出?

(2)足球对运动员有作用力吗?

(3)足球运动员为什么没有向后飞出?

2.重力的方向:大小:

重心的位置: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练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B.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C.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地理纬度及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无关

D.两质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重力有可能不同

3.弹力的产生条件:

方向:

画出下列静止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4.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方向: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讨论:汽车突然启动,平放在汽车上的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力。(1货物滑动,2。没滑动)

练习:重量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由此可知: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 ;木箱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如果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如果再用32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如果再用38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如果再用20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如果撤去水平推力,这时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直到木箱停下来。

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专项 共点力平衡 教案

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一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专项 共点力平衡 教案

重难点共点力平衡

突破1受力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

1.受力分析的定义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的示意图,这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3.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研究外力对物体系统的作用时,一般选用整体法.因为不用考虑系统内力,所以这种方法更简便.总之,能用整体法解决的问题不用隔离法.

(2)隔离法: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需要选用隔离法,一般情况下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

(3)实际问题通常需要交叉应用隔离、整体思维法.

专项1 隔离法的应用

[典例1](全国卷Ⅲ)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

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

Ⅰ、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Ⅰ、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则()

反馈练习:如图,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

跨过位于O′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OO′段水平,长度

为L;绳子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

物体上升L,则钩码的质量为()

A.

2

2M B.

3

2M C.2M D.3M

专项2 整体法的应用

反馈练习.如图所示,人重600 N,木板重400 N,人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为0.2,绳与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均不计,现在

人用水平拉力拉绳,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

A.人拉绳的力是200 N

B.人拉绳的力是100 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力的合成和分解》相互作用——力课件 物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力的合成和分解》相互作用——力课件 物理

[解析] 把两根钢索的拉力看成沿钢索方向的 两个分力,以它们为邻边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其对角线就表示它们的合力.由对称性可知, 合力方向一定沿塔柱竖直向下;根据这个平行四边形是一个菱 形的特点,如图所示,连接 AB,交 OC 于 D,则 AB 与 OC 互 相垂直平分,即 AB 垂直 OC,且 AD=DB、OD=12OC;考虑 直角三角形 AOD,其角∠AOD=53°,而 OD=O2C,则有:F =2F1cos 53°=2×5×104×0.6 N=6×104 N,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 6×104 N 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 由合力和分力的定义可知,A 正确;合力和它的分力是 等效替代关系,而不是物体同时受到合力和分力,它们不能同 时存在,B 错误,C 正确;力能否合成与力的性质无关,D 错 误.
[答案] AC
关键能力 2 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2019·工农校级期末)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
与它们的合力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B.合力一定小于每一个分力 C.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夹角在 0°~180°之间变化时,夹角 越大合力越小 D.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夹角在 0°~180°之间变化时,夹角 越大合力越大
两分力成某一 合力大小的范围是:|F1-F2|≤F≤ 角度 θ F1+F2.夹角 θ 越大,合力就越小
合力可以大于等于两分力中的任何一个力,也可以小于两分力 中的任何一个力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1节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1节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示意图基础之上的。也是动力学内容的开篇之作。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学习本节的后续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节从力的概念入手来研究物体受到的重力,力的概念很抽象,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教材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以现实生活的例子作为依托,列举了生活中学生能够感知的例子,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和力的表示法,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定义的。可见,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重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教材从力的三要素的角度来介绍重力的有关知识,重力概念理解的难点是对重心的理解。

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相互作用的初步知识,了解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学习了力示意图等基础知识。重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最熟悉的,学生应该较易接受,但学生对重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重心等知识仍需进一步加强。

设计思路

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物理学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fx1]

期中复习课(一)

第一章 力

一、 知识网络

⎪⎪⎪⎪⎪⎪⎪⎪⎪⎪⎪⎪⎪⎪⎪⎪⎪⎩

⎪⎪⎪⎪⎪⎪⎪⎪⎪⎪⎪⎪⎪⎪⎪⎪⎪⎨⎧⎩⎨⎧⎪⎪⎪⎩⎪⎪⎪⎨⎧⎩⎨⎧⎪⎪⎪⎪⎪⎪⎪⎩⎪⎪⎪⎪⎪⎪⎪⎨⎧⎩⎨⎧⎪⎪⎪⎪⎪⎪⎩⎪⎪⎪⎪⎪⎪⎨⎧⎩⎨⎧⎪⎪⎪⎪⎩⎪⎪⎪⎪⎨⎧⎪⎪⎩⎪⎪⎨⎧→⎩⎨⎧→⎩⎨⎧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受力分析

力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弹力、重心=重力:力学中的三种力拉力、压力等动力、阻力按效果分电磁力重力非接触力有相对运动(或趋势)有正压力接触面粗糙直接接触产生条件摩擦力接触面上产生形变直接接触产生条件弹力接触力按性质分力的分类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效果、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mg G 二、物理方法

1、 具体——抽象思维方法:力的概念、力的图示。

2、 等效替代法:合力与分力、重心。

二、 例题

【例1】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木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2μ有可能是 ( )

A. 1μ=0 2μ=0

B. 1μ=0 2μ≠0

C. 1μ≠0 2μ=0

D. 1μ≠0 2μ≠0

【解析】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受力平衡,则地面与B 之间必有摩擦力,2μ≠0.选项A 、C 错,又因为A 、B 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A 、B 之间没有摩擦力,则A 、B 之间是否光滑对系统的平衡没有影响,1μ为零不为零都可以.答案B 、D.

【例2】如图所示,有黑白两条毛巾交替折叠地放在地面上,白毛巾的中部用线与墙壁连接着,黑毛巾的中部用线拉住,设线均呈水平,欲将黑白毛巾分离开来,若每条毛巾的质量均为m ,毛巾之间及其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将黑毛巾匀速拉出需加的水平拉力为 ( )

A .2μmg

B .4μmg

C .5μmg

D .2

5μmg 分析:本题考查滑动摩擦力的求法和平衡条件的应用。求解物体所受摩擦力时,要注意物体有几个面与其他物体接触,有几个接触面就有可能受到几个摩擦力,黑毛巾有三个面与白毛巾接触,有一个面与地面接触,自上而下这四个面受到的正压力为

21mg 、mg 、2

3mg 、2mg .所以 F =4321f f f f +++=21μmg +μmg +2

3μmg +2μmg =5μmg 答案:C

【例3】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

A.g m k l 1μ+

B.g m m k l )(21++

μ C.g m k l 2μ+

D. g m m m m k l )(2

121++μ 【分析】本题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做法是考虑m 1做匀速运动时的受力平衡。设x 表示弹簧的伸长量,立刻可得出kx =μm 1g .所以1、2之间的距离应为

l +x =g m k l 1μ

+.即选项A 正确

若不去求解,只由四个选项也可以进行判断。设木块2的质量m 2→0,则外力相当于直接加在弹簧右端,要使m 1匀速运动,则弹簧必然伸长,因此1、2间的距离应大于l .所以选项C 和D 都是错误的(m 2→0时,距离→l )。再设想m 1→0时,则弹簧将保持原长,可见选项B 也是错误的。因此已知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正确的,所以只能是A 。如果不知道有没有正确的选项,那只应按正常的办法求解。

【例4】受重力为40N 的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若用斜向上的推力F =50N 托住物体,使物体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N ;要使物体能匀速下滑,推力F 的大小应变为____N

(sin53°=0.8,cos53°=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