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合集下载
《土壤的性质》课件
颗粒适中、保水性适中、肥力适中
详细描述
壤土是一种理想的土壤类型,其颗粒大小适中,既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又能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同时肥 力适中,适合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06
土壤的保护与改良
土壤退化的原因
01
02
03
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地质结构、水 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可能导 致土壤退化。
人为因素
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 利用、污染等人为因素是 导致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 。
氧化条件下,这些元素易被固定。
04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受气候、水分、植被等多种因素影 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差异。
土壤盐分
01 02 03 04
土壤盐分是指土壤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和,通常以离子状态存在。
土壤盐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活动以及植物生长都有重要影响。
土壤盐分受气候、地形、母质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 类型之间存在差异。
况、盐分等。
04
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种类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它们 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与土壤肥力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转化养分等过程,对土壤肥力产生重要影 响。
微生物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
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侵蚀
风蚀、水蚀等侵蚀作用导 致土壤流失,破坏土壤结 构。
土壤改良的方法
物理改良
通过增加有机肥、客土改 良、深耕松土等物理措施 改善土壤结构。
化学改良
通过施用化学肥料、调节 土壤酸碱度等措施改善土 壤养分状况。
生物改良
利用微生物、蚯蚓等生物 活动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养 分状况。
详细描述
壤土是一种理想的土壤类型,其颗粒大小适中,既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又能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同时肥 力适中,适合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06
土壤的保护与改良
土壤退化的原因
01
02
03
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地质结构、水 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可能导 致土壤退化。
人为因素
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 利用、污染等人为因素是 导致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 。
氧化条件下,这些元素易被固定。
04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受气候、水分、植被等多种因素影 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差异。
土壤盐分
01 02 03 04
土壤盐分是指土壤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和,通常以离子状态存在。
土壤盐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活动以及植物生长都有重要影响。
土壤盐分受气候、地形、母质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 类型之间存在差异。
况、盐分等。
04
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种类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它们 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与土壤肥力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转化养分等过程,对土壤肥力产生重要影 响。
微生物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
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侵蚀
风蚀、水蚀等侵蚀作用导 致土壤流失,破坏土壤结 构。
土壤改良的方法
物理改良
通过增加有机肥、客土改 良、深耕松土等物理措施 改善土壤结构。
化学改良
通过施用化学肥料、调节 土壤酸碱度等措施改善土 壤养分状况。
生物改良
利用微生物、蚯蚓等生物 活动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养 分状况。
《农学土壤学》PPT课件
土壤液相:指土壤中的水分及其水溶物。
土壤气相:指土壤中有无数的空隙充满空气,典型土壤约 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
图4-1 土壤固、液、气相结构图
1.土壤矿物质
按成因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分为两类:原生矿物和 次生矿物. • 原生矿物: 各种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受到程度不同的物 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 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改变。(物理风化是一种 机械崩解)1-0.001mm。
薄片层状结构
伊 利 石 ( 水 云 母 ) [(OH)4Ky(Al4•Fe4•Mg4•Mg6)(Si8y•Aly)O20],风化程度较低温带干旱地区的土壤中含量较多, 粒径<2μm,膨胀性小,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代换量,并富含钾 (K2O4%-7%)。 蒙脱石[Al4Si8O20(OH)4],温带干旱地区土壤中含量较高。 粒径<1μm膨胀性大,阳离子代换量极高(80-100毫克当量 /100克土)。吸水性强,但植物难以吸收,不利于植物生长。 高岭石[Al4Si4O10(OH)8],风化程度较高,主要见于湿热的 热带地区土壤中,在花岗岩残积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中含量也 较高,粒径0.1- 5.0μm膨胀性小,阳离子代换量亦低,透水 性良好,但供肥、保肥能力低。
土 壤 剖 面 图
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层次:
最上层为覆盖层(A0),由地面上的枯枝落叶所构成。 有机物含量大,具有最大的生物活性。 第二层为淋溶层(A),是土壤中生物最活跃的一层, 土壤有机质大部分在这一层,金属离子和粘上颗 粒在此层中被淋浴得最显著。 第三层为淀积层(B),它受纳来自上一层淋溶出来的 有机物、盐类和粘土颗粒类物质。无机物和水分 含量大。 第四层C层也叫母质层,是由风化的成土母岩构成。
土壤矿物的特点:
精品课程土壤学AI课件共86页PPT资料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改变
11
普通角闪石
Ca(Mg,Fe)3Si4O12
角闪石呈细长柱状,深 绿至黑色,玻璃光泽,完全 解理,硬度5.0~6.0,主要分 布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片 麻岩和片岩中。在岩石中呈 针状或纤维状。伴生矿物为 正长石、斜长石和辉石。
角闪石易风化,风化产 物为粘土矿物。
光泽
矿物表面对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称光泽,按其表现可分为:
金属光泽—如黄铁矿 半金属光泽—如赤铁矿 非金属光泽-如石棉、白云母、高岭石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改变
3
硬度
矿物抵抗摩擦或刻划的能力。
常用二个矿物相对刻划的方法即得出其相对硬度。
断口,如磷石。
无解理一矿物碎块中除晶面外,找不到其他光滑的面,如石英。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改变
5
断口
矿物受击后,产生不规则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在解理不发达以及非结晶矿物受击后,容易 发生断口。形状有:贝壳状、参差状、平坦状。
同一矿物,解理与断口表现出互为消长的关 系,如极完全解理的云母,则不易见到断口。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
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 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改变
12
辉石 Ca(Mg,Fe)Si2O6
呈短柱状、致密块 状,棕至暗黑色,条痕 灰色,中等解理,硬度 5.5。辉长岩和玄武岩 中,在岩石中多呈晶粒 状。伴生矿物为角闪石、 斜长石、辉石等。
辉石较角闪石难风 化,风化物为粘土矿物, 富含Fe。
土壤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由岩石每形成1cm厚的土壤约需300年之久。
17
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矿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来的各种碎屑、矿物质颗粒、
固相
无机盐组成,占固相的 90%-98%。
有机质: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残体及其腐败
的物质组成,占固相的 2%-10%。还有 各种土壤生物。 土壤包括 液相:土壤水(土壤溶液):由地上水、地下水进入土壤中
22
一、 矿物质土粒的分级
2.各级土粒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砂粒: a.粒径>0.05mm,通透性能好,但毛管水上升 高度低。 b.单位体积的比表面积小,土粒间成对物质间的吸 持力弱,故土壤松散,易于耕耙,保水力差,易 干旱,胀缩性小,无可塑性等。 c.无吸附Ca、Mg、K、NH4+等离子的能力。
(二)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地、不断地供应和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料、空气 和热量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6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可分为: 自然肥力:单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土壤肥力。
自然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土壤肥力。
随着生物量增加,各种营养元素、能量也逐渐聚集在 母质表层,从而逐渐使母质中积累和保存了植物生长 发育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并具备肥力因素,从而 使母质发展为土壤。
15
成土过程
冰
坡
积
积
物
物
湖 积 物
海 积 物
洪 积 物
风 积 物
各种类型母质
各种泥土
各类土壤 16
(二)农业土壤的形成
1. 农业土壤的含义
26
二、土壤矿物质
(二)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指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由原 生矿物进一步分化后再重新形成的矿物。
17
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矿物质:由岩石风化而来的各种碎屑、矿物质颗粒、
固相
无机盐组成,占固相的 90%-98%。
有机质: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残体及其腐败
的物质组成,占固相的 2%-10%。还有 各种土壤生物。 土壤包括 液相:土壤水(土壤溶液):由地上水、地下水进入土壤中
22
一、 矿物质土粒的分级
2.各级土粒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砂粒: a.粒径>0.05mm,通透性能好,但毛管水上升 高度低。 b.单位体积的比表面积小,土粒间成对物质间的吸 持力弱,故土壤松散,易于耕耙,保水力差,易 干旱,胀缩性小,无可塑性等。 c.无吸附Ca、Mg、K、NH4+等离子的能力。
(二)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地、不断地供应和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料、空气 和热量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6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可分为: 自然肥力:单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土壤肥力。
自然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土壤肥力。
随着生物量增加,各种营养元素、能量也逐渐聚集在 母质表层,从而逐渐使母质中积累和保存了植物生长 发育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并具备肥力因素,从而 使母质发展为土壤。
15
成土过程
冰
坡
积
积
物
物
湖 积 物
海 积 物
洪 积 物
风 积 物
各种类型母质
各种泥土
各类土壤 16
(二)农业土壤的形成
1. 农业土壤的含义
26
二、土壤矿物质
(二)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指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由原 生矿物进一步分化后再重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培训课件ppt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土壤保护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土壤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 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宣传教育
加强土壤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形 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壤保护的良好氛围。
实地考察
组织学员实地考察土壤保护项目,了解项目实施情况,观察土壤质量变化,增强 感性认识。
实践操作
指导学员进行土壤保护实践操作,如土地修复、土壤改良等,培养学员的实际操 作能力。
经验交流与总结
经验交流
邀请专家和学员分享土壤保护的经验 和心得,促进相互学习与交流。
总结归纳
对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土 壤保护的关键要素和方法,帮助学员 系统掌握相关知识。
土壤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的概念与意义
节水灌溉是指在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采 取适当的灌溉方式和措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减少灌 溉水的浪费。
节水灌溉技术类型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滴灌、渗灌等,不同的灌溉方式 适用于不同的土壤和作物条件。
节水灌溉管理与效益评估
节水灌溉的管理涉及到水源管理、灌溉系统维护等多个方 面,合理的管理能够提高灌溉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03
土壤管理与保护
土壤资源管理
土壤资源分类
根据土壤类型、肥力、质地等因 素,将土壤资源进行分类,以便
于管理和利用。
土壤资源评价
对土壤资源的肥力、环境质量、生 产潜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为农业生 产提供科学依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土壤保护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土壤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 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
宣传教育
加强土壤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形 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土壤保护的良好氛围。
实地考察
组织学员实地考察土壤保护项目,了解项目实施情况,观察土壤质量变化,增强 感性认识。
实践操作
指导学员进行土壤保护实践操作,如土地修复、土壤改良等,培养学员的实际操 作能力。
经验交流与总结
经验交流
邀请专家和学员分享土壤保护的经验 和心得,促进相互学习与交流。
总结归纳
对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土 壤保护的关键要素和方法,帮助学员 系统掌握相关知识。
土壤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的概念与意义
节水灌溉是指在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采 取适当的灌溉方式和措施,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减少灌 溉水的浪费。
节水灌溉技术类型
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滴灌、渗灌等,不同的灌溉方式 适用于不同的土壤和作物条件。
节水灌溉管理与效益评估
节水灌溉的管理涉及到水源管理、灌溉系统维护等多个方 面,合理的管理能够提高灌溉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03
土壤管理与保护
土壤资源管理
土壤资源分类
根据土壤类型、肥力、质地等因 素,将土壤资源进行分类,以便
于管理和利用。
土壤资源评价
对土壤资源的肥力、环境质量、生 产潜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为农业生 产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 课件(26张PPT)
土 壤
山 区
土壤垂直分化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自 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 同构成一个整体。
自然地理要素和土壤的关系
成土母质
生物
稳定
地貌
土壤
气候
活跃
1.成土母质 概念:岩石的风化产物能逐渐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发 育的物质基础。 对土壤的影响: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例如 如发育在颗粒较细的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 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等等 2.生物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 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 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 重,不易耕作。
(3)剖面结构 ①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枯枝落叶层 部分分解的 有机碎屑层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 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 黑色。
黑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 力高,土质疏松。
东北地区
黄土
土壤空隙大,土层深厚, 不利于保水保肥,较为贫瘠。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红壤
土质比较粘重,有机质 少。
江南丘陵地区
紫色土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 和各种微量元素。
四川盆地
青色土(水稻土)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较肥 沃,多呈青灰色。
南方地区
(2)质地 ①概念:土壤矿物质颗粒(石砾、沙粒、粉粒、黏粒等)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 为土壤质地。
《土壤地理学》课件
强调土壤保护、减少土壤侵 蚀和退化的重要性,如植被 恢复和合理农耕方法。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探索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策略,如土壤生和轮作技 术。
结束语
1 土壤的价值与意义
强调土壤对农业、生态 系统及人类生存的重要 价值。
2 土壤地理学的未来
发展方向
3 掌握土壤地理学的
重要性
展望土壤地理学领域的 最新发展、技术和挑战。
鼓励听众深入学习和应 用土壤地理学知识,关 注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的pH值与养分
介绍土壤的酸碱性对养分 吸收的影响,并解释土壤 中养分的含量及其意义。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探索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重 要性,如铁、锌和硒,对 生物体的健康发挥着关键 作用。
土壤的污染与修复
详解土壤受到的污染及修 复方法,保护环境与人类 健康。
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展示各种土壤生物,如细菌、 真菌和蠕虫,对土壤的丰富贡 献。
土壤生物对土壤的作用
探索土壤生物在土壤营养循环 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土壤生态系统的构成与 稳定性
认识土壤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 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生态平衡。
土壤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对环境的影响
深入探究土壤对水循环和气 候调节的关键作用。
土壤保护与治理
了解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类方法,包 括红壤、黄壤、黑土和盐碱土。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结构与质地
揭示土壤的结构特征以及质 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土壤的颗粒分布与 形态
探索土壤颗粒的组成和形态 特征,了解土壤颗粒对土壤 性质的影响。
土壤的水分与通气 性质
解释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 通气性,对土壤生态系统至 关重要。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探索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策略,如土壤生和轮作技 术。
结束语
1 土壤的价值与意义
强调土壤对农业、生态 系统及人类生存的重要 价值。
2 土壤地理学的未来
发展方向
3 掌握土壤地理学的
重要性
展望土壤地理学领域的 最新发展、技术和挑战。
鼓励听众深入学习和应 用土壤地理学知识,关 注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土壤的化学性质
土壤的pH值与养分
介绍土壤的酸碱性对养分 吸收的影响,并解释土壤 中养分的含量及其意义。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探索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重 要性,如铁、锌和硒,对 生物体的健康发挥着关键 作用。
土壤的污染与修复
详解土壤受到的污染及修 复方法,保护环境与人类 健康。
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展示各种土壤生物,如细菌、 真菌和蠕虫,对土壤的丰富贡 献。
土壤生物对土壤的作用
探索土壤生物在土壤营养循环 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土壤生态系统的构成与 稳定性
认识土壤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 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生态平衡。
土壤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对环境的影响
深入探究土壤对水循环和气 候调节的关键作用。
土壤保护与治理
了解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分类方法,包 括红壤、黄壤、黑土和盐碱土。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结构与质地
揭示土壤的结构特征以及质 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土壤的颗粒分布与 形态
探索土壤颗粒的组成和形态 特征,了解土壤颗粒对土壤 性质的影响。
土壤的水分与通气 性质
解释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 通气性,对土壤生态系统至 关重要。
土壤学-国家级课程课件
土壤质地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01
02
03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粉、粘 粒的含量和比例,它对土壤的通 透性、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 具有重要影响。
砂质土壤松散,通透性好,但保 水能力差,养分易流失;粘质土 壤粘重,通透性差,但保水能力 强,养分不易流失。
选择适宜的土壤质地种植相应的 植物,有利于提高植物的生长效 果和产量。
况进行合理施肥。
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酸碱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 素之一,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 应性不同。
调节土壤酸碱度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 要措施,可以通过施用酸性或碱性肥 料来调节土壤酸碱度,以满足不同植 物的需求。
在酸性土壤中,植物容易遭受铝毒害 和磷、钾元素的固定;在碱性土壤中 ,植物容易遭受钠毒害和硼、钼等元 素的缺乏。
生长。
土壤温度和热量对土壤中化学 反应的速率和微生物活动具有 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养分
的转化和有效性。
03
土壤分类与分布
土壤分类的方法与标准
土壤分类的定义
土壤分类是根据土壤的属性、形成过程和发生特点,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土壤归为同一类,将具有不同特征的土壤归为 不同类。
土壤分类的方法
土壤分类的方法包括发生学分类、系统分类和景观分类等。其中,发生学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系统 分类主要依据土壤的属性,景观分类则主要依据土壤的景观特征。
土壤学主要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土壤形成、演 变、分类等,同时还包括对土壤资源 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土壤学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总结词
土壤学是农业、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 ,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
土壤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砂土
粘土
水 透水快,蓄水难
透水慢,蓄水力强
肥 养分缺乏,保肥力差,供肥快 养分丰富,保肥力强,供肥慢
气 透气性强
透气性差
② 合成土壤腐殖质,使土壤具胶体性能;
③ 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
④ 促进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增加矿质 养分的有效度。
.
32
菌根共生促进养分与水分吸收
.
33
土壤孔隙
.
34
总孔隙度的范围
砂土 30-45% 壤土 40-50% 粘土 45-60% 泥炭土 〉80%
.
35
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
粒径(mm)
石砾
>1
砂粒
1~0.05
粉粒
0.05~0.001
粘粒
﹤0.001
物理性砂粒
1~0.01
简制
物理性粘粒
﹤0.01
.
38
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 型 ,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沙土
.
壤土
39
如何快速判断土壤的质地
.
40
%70砖红壤田间持水量的
.
41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
※ 毛管孔隙:毛管水占据的孔隙。 ※ 非毛管孔隙:毛管水不能占据的孔隙。 常为空气占据,故又称通气孔隙。
毛管孔隙与非毛管孔隙占据的比例决定 了土壤的水气比例。
.
36
第四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
.
37
三、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
机械组成 :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 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
粒级名称
土壤学的基本知识
.
1
《土壤学名词》中将土壤定义为:土壤 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 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 的未固结层。
土壤学精品PPT课件
3、土壤资源破坏严重
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占用
率增加,污染严重。
4、土地资源和生态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 西北地区:土壤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
沙龙滚滚,谁人能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状况
Hale Waihona Puke 十年九荒的盐碱窝碱土景观
盐土景观
★ 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衰退
★ 东南沿海地区: 耕地大规模非法占用和土壤污染
土壤 对土壤的新定义
(定义: 形成--组成--功能)
简明定义: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 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 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V%水和空气=50%
土壤组成
V%矿物质和有机质= 50%
土➢ 壤
┌旱地
➢
│
➢
┌ 农业土壤┤
➢
│
│
➢
│
└水田土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认真做好笔记; (2)作好预习和复习; (3)结合课程内容,查阅参考资料; (4)认真参加实验和教学实习。
你想过www吗? www:
what is this soil? where is this soil? why is this soil? Soil sciene tell you 3w!
如果没有土,世界将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土, 明天将会怎么样?
How to use the
soil?
第一节 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环境 中的作用
➢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
土壤的重要性
一、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占用
率增加,污染严重。
4、土地资源和生态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 西北地区:土壤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
沙龙滚滚,谁人能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状况
Hale Waihona Puke 十年九荒的盐碱窝碱土景观
盐土景观
★ 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衰退
★ 东南沿海地区: 耕地大规模非法占用和土壤污染
土壤 对土壤的新定义
(定义: 形成--组成--功能)
简明定义: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 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 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V%水和空气=50%
土壤组成
V%矿物质和有机质= 50%
土➢ 壤
┌旱地
➢
│
➢
┌ 农业土壤┤
➢
│
│
➢
│
└水田土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1)认真做好笔记; (2)作好预习和复习; (3)结合课程内容,查阅参考资料; (4)认真参加实验和教学实习。
你想过www吗? www:
what is this soil? where is this soil? why is this soil? Soil sciene tell you 3w!
如果没有土,世界将会怎么样? 如果没有土, 明天将会怎么样?
How to use the
soil?
第一节 土壤在农林业生产和自然环境 中的作用
➢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
土壤的重要性
一、土壤是农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厚33公里。
生物圈:地球环境中的活的有机物质部分。在大气圈
10公里的高度,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表层约 3公里深处都有生物生存。
土壤圈:土壤表层连续或间断分布的土
壤部分。
土壤圈
土壤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关系
三 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 基础
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溶质的流动起调节作用 3、对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戒
人类居住过的繁荣地区,而今却是大沙漠或
荒芜人烟之地。
我国土壤资源现状
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3位 耕地面积:14.9亿亩,居世界第4位 人均耕地面积:1.4亩,居世界第113位 林地人均面积:1.8亩,居世界第118位 草地人均面积:3.9亩,居世界第83位
醒目数字:
(一)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具有独特的形成规律
具有时间尺度 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
(二)土壤物质组成
固相:有机物、矿物质
液相:土壤溶液 气相:CO2
、 O2、 N2和其他气体
土壤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土壤微生物、土
壤动物、腐殖质
固体的土粒
矿物质:占固体95%
空气和水、充裕的作物、森林、草 地;形形色色的动物;美丽的风景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马克思说:土壤是世代相传的人类 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 地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
生产的基地
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
日照(light) 宇宙因子
热量
(heat)
1 2 3 4 5 6
5、too humid 6、chemically imbalanced
综观人类历史,许多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多在有肥沃土地的河流沿岸首先兴起, 如黄河、长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等。
在土壤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时,生态体系瓦解,
环境恶化,也会使文化衰落,城市毁灭。世 界上不少古代文化遗址,当年曾是肥田沃土,
二重因子
空气 (air) 养分 (nutrients)
生 长 因 子
土壤因子
水分 (water)
支撑 (mechanical support)
1、养分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雨水的涵养作用 4、生物的支撑作用 5、环境作用
全球氮磷的储备和分布
环境单位 大气 陆地 生物 土壤 水域 生物 沉淀物 水体 地壳 N(109t) 3.8×106 12.29×102 8.99×102 0.97 4×106 2×104 14×106 P(106t) ---2×103 16×104 138 106 12×104 3×106
有机质:占固体5% 土壤
粒间的孔隙 气体: O2、N2 水分:土壤溶液 各种生物:昆虫、蠕虫、原生 动物,藻类及微生物等。
中等质地土壤的组成(体积比)
organic 5% pore space 50% mineral 45% organic mineral pore space
中等质地土壤组成(体积比)
地球上可利用淡水资源分布
1.59%
0.03% 0.34%
2.95%
湖泊水 大气水 江河水 土壤水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以 及土壤利用管理三者之间的关 系
植物生产
土壤利用管理
动物生产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 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在地球绿地表面,人类或生物生存的环境 称为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五大要素: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的固定性
位置的固定
类型的固定 数量的固定
土壤资源时间分布的连续性
形成过程的连续性
人类利用的连续性
第二节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一、土壤的概念 土壤: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
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可以划分为: 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或耕作土壤。
土壤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续包围地球的最外圈层,
上界约在1000公里高空,下界可深入地下几百米。但 空气主要密集于近地面几公里的高度。
水圈:地球中或接近地球表层的所有水体。包括地表
和地壳内的水,但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和湖泊。
岩石圈:地球表层的坚硬外壳---地壳。陆地地壳平
肥料
有机物
土壤 无机物
土壤是地球绿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多
孔结构的介质。具有很强的吸水和持水 能力。
地球上的淡水总储藏
量0.39亿km2 其中可利用水占 10.5%(0.041亿km2), 冰雪+深层水 89.5%(0.349亿km2)
10.50% 冰雪+深层水 可利用水 89.50%
XX学院 XX 专业
《土 壤 学》
【全套课件】 授课人:XX XX
绪 论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 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soil in the humankind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土壤的主要功能
健康的土壤给我们人类提供洁净的
毒作用 4、具有储备和循环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 能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一)土壤资源的数量是有限性
全世界耕地的状况(FAO,1980) 5% 28% 14%
1、too shadow 2、permanently frozen 3、prime land 4、too dry
10%
24%
19%
我国土壤资源存在的重要问题
人均耕地数量少,且逐年下降
土壤质量下降,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
、盐碱化、养分含量下降、三废污染 可开垦荒地资源后备不足
土壤资源的可变性
再生资源:有条件,用养结合才能地力
常新。
有限性:环境条件的改变和人为因素的
影响都会引起现有土壤资源的改变,有 些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耕地面积每年减少700~1000万亩 中低产耕地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二
森林砍伐速度每年2010万亩
土壤侵蚀面积近150万平方公里 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 沙化面积2000万亩。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拯 救土壤,拯救人类,已成为人们的 共识。在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大 会上,提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
生物圈:地球环境中的活的有机物质部分。在大气圈
10公里的高度,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表层约 3公里深处都有生物生存。
土壤圈:土壤表层连续或间断分布的土
壤部分。
土壤圈
土壤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关系
三 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 基础
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溶质的流动起调节作用 3、对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戒
人类居住过的繁荣地区,而今却是大沙漠或
荒芜人烟之地。
我国土壤资源现状
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3位 耕地面积:14.9亿亩,居世界第4位 人均耕地面积:1.4亩,居世界第113位 林地人均面积:1.8亩,居世界第118位 草地人均面积:3.9亩,居世界第83位
醒目数字:
(一)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具有独特的形成规律
具有时间尺度 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
(二)土壤物质组成
固相:有机物、矿物质
液相:土壤溶液 气相:CO2
、 O2、 N2和其他气体
土壤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有机质:动植物残体、土壤微生物、土
壤动物、腐殖质
固体的土粒
矿物质:占固体95%
空气和水、充裕的作物、森林、草 地;形形色色的动物;美丽的风景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马克思说:土壤是世代相传的人类 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一、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 地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
生产的基地
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
日照(light) 宇宙因子
热量
(heat)
1 2 3 4 5 6
5、too humid 6、chemically imbalanced
综观人类历史,许多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多在有肥沃土地的河流沿岸首先兴起, 如黄河、长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等。
在土壤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时,生态体系瓦解,
环境恶化,也会使文化衰落,城市毁灭。世 界上不少古代文化遗址,当年曾是肥田沃土,
二重因子
空气 (air) 养分 (nutrients)
生 长 因 子
土壤因子
水分 (water)
支撑 (mechanical support)
1、养分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雨水的涵养作用 4、生物的支撑作用 5、环境作用
全球氮磷的储备和分布
环境单位 大气 陆地 生物 土壤 水域 生物 沉淀物 水体 地壳 N(109t) 3.8×106 12.29×102 8.99×102 0.97 4×106 2×104 14×106 P(106t) ---2×103 16×104 138 106 12×104 3×106
有机质:占固体5% 土壤
粒间的孔隙 气体: O2、N2 水分:土壤溶液 各种生物:昆虫、蠕虫、原生 动物,藻类及微生物等。
中等质地土壤的组成(体积比)
organic 5% pore space 50% mineral 45% organic mineral pore space
中等质地土壤组成(体积比)
地球上可利用淡水资源分布
1.59%
0.03% 0.34%
2.95%
湖泊水 大气水 江河水 土壤水
(二)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以 及土壤利用管理三者之间的关 系
植物生产
土壤利用管理
动物生产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 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在地球绿地表面,人类或生物生存的环境 称为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的五大要素: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的固定性
位置的固定
类型的固定 数量的固定
土壤资源时间分布的连续性
形成过程的连续性
人类利用的连续性
第二节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一、土壤的概念 土壤: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
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可以划分为: 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或耕作土壤。
土壤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续包围地球的最外圈层,
上界约在1000公里高空,下界可深入地下几百米。但 空气主要密集于近地面几公里的高度。
水圈:地球中或接近地球表层的所有水体。包括地表
和地壳内的水,但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和湖泊。
岩石圈:地球表层的坚硬外壳---地壳。陆地地壳平
肥料
有机物
土壤 无机物
土壤是地球绿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多
孔结构的介质。具有很强的吸水和持水 能力。
地球上的淡水总储藏
量0.39亿km2 其中可利用水占 10.5%(0.041亿km2), 冰雪+深层水 89.5%(0.349亿km2)
10.50% 冰雪+深层水 可利用水 89.50%
XX学院 XX 专业
《土 壤 学》
【全套课件】 授课人:XX XX
绪 论
第一节 土壤在人类农业和自然环境中 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soil in the humankind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土壤的主要功能
健康的土壤给我们人类提供洁净的
毒作用 4、具有储备和循环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 能
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一)土壤资源的数量是有限性
全世界耕地的状况(FAO,1980) 5% 28% 14%
1、too shadow 2、permanently frozen 3、prime land 4、too dry
10%
24%
19%
我国土壤资源存在的重要问题
人均耕地数量少,且逐年下降
土壤质量下降,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
、盐碱化、养分含量下降、三废污染 可开垦荒地资源后备不足
土壤资源的可变性
再生资源:有条件,用养结合才能地力
常新。
有限性:环境条件的改变和人为因素的
影响都会引起现有土壤资源的改变,有 些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耕地面积每年减少700~1000万亩 中低产耕地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二
森林砍伐速度每年2010万亩
土壤侵蚀面积近150万平方公里 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 沙化面积2000万亩。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拯 救土壤,拯救人类,已成为人们的 共识。在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大 会上,提出21世纪是环境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