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对人类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仁爱、 礼仪等价值观,对于人类社会的 道德建设、人际关系和国际交往
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02
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
儒家思想
总结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主张以德治民、以德治国。
详细描述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形成了完 整的哲学体系。儒家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孝顺、忠诚、礼制等道德规范,认为 治国应以德为主,强调君子的品德修养对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
03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学
书法艺术
9字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 形式,通过书写汉字来表达 情感和意境。
9字
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载体 ,更是艺术品,体现了作者 的情感、气质和修养。
9字 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 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 种书体,各具特色。
9字
书法艺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 于书写碑文、匾额、对联等 ,在现代则更多地被欣赏和 收藏。
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绘画。
中国绘画的技法丰富多样,包括工笔 、写意、没骨等多种画法,每种技法 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美感。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 题材,注重笔墨和气韵,强调意境和 神韵。
中国绘画在古代是士人表达情感和志 向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承 的重要载体。
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 的底蕴、广泛的传播和深远的影响, 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注 重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历史发展
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 远古时期,如夏商周时期 ,形成了早期的文化基础

2013 中国文化概论 第十七章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2013 中国文化概论 第十七章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从人格取向看,儒家在“内圣”之外又讲“外
王”。
外王:指治国平天下的事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修身旨
在达到内圣之境,治国平天下则属广义的外王。
儒家将“仁”与“知”规定为理想人格的双重品
格,由此而确认了仁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
深层内涵:“仁”表现为一种完美的德性,“知”

“知人”压倒“知物”。
孔子:“君子不器”(《论语· 为政》),表现出对



认知理性或技术理性的轻视。 “见闻之知”:基于感性见闻的事实认知, “德性之知”:分辨善恶相联系的道德评价。 理学家认为,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它对人 格的完善没有什么意义;惟有德性之知,才构成 人格的真正本质。 从这一前提出发,理学家对道德理性之外的事实 认知往往采取贬抑的态度:“大端惟在复心体之 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

(重义轻利) 则)。道义原则。
义:宜也,应当,引申为一般的道德规范(当然之
利:利益、功效。功利原则。
理:理性 欲:感性
一、“义以为上”的道义原则
“君子义以为上”:义作为当然之则,内在价值,
具有至上的性质。 “义者,天理之所宜”: “理”具有普遍必然的 品格,义与天理沟通,体现了“理”的要求。
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 值传统
二、对个体生命与个性自由的关注(道家思想) 强调自我:个体的、剔除了各种社会化规定的自
我,是道家思想的基本前提。 认知自我: “自知者明”,唤起“我”的自觉。 保身全身:个体之为贵并不在完美的德性,而在 于生命。 崇尚个性:摆脱了各种外在的束缚,使个体的自 性得到了自由的伸张。 弱化群体认同:排斥了兼善天下的社会理想,导 向自我中心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ppt课件
秋节、重阳节(敬老)、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正旦、 元旦、元日)为代表。 【中国戏剧】 昆曲、湘剧、粤剧、徽剧、汉剧、京剧、皮影戏、越剧、川剧、黄梅戏; 昆曲脸谱、湘剧脸谱、川剧脸谱、京戏脸谱。
【琴】 笙、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 阳春白 雪》)




文 化
八 礼


1
2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神是能够反映民族特征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是具有民族 特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赴后继, 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灵魂的建 设、精神世界的建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所 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迁 善等道德规范,几千年来就铸就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灵魂,形 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 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正、刻苦耐劳和精忠爱国的优良 素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 是与传统文化的长期孕育分不开的。
4
5
看完上段视频你有 什么想法?
6
中国传统文化关பைடு நூலகம்词
【传统纵览】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 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 月亮...
【皇宫官府】 宫廷文化、帝王学。 【棋】 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传统节日】 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祭祖)、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 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纳了佛教、道教、墨家、法家等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 态。
特点
崇尚道德
•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品格塑造 ,强调“仁爱”、“诚信”、“礼义廉耻”等 价值观念。
注重和谐
•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 倡导“和合”精神。
礼制”、“道德”等,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等。
道家思想
02
•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代表人
物包括老子、庄子等。
墨家思想
03
•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等,代表人物包括墨
子、鲁班等。
民间习俗
传统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传统文 化内涵。
1
•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代表作品包括故宫、颐 和园等,体现了封建王朝的政治、文化、建
筑技艺。
园林建筑
2
• 中国园林建筑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 园林为代表,如苏州园林、颐和园等。
宗教建筑
3
• 中国宗教建筑包括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 ,如峨眉山、乐山大佛等。
伦理道德
儒家思想
01
•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主张“仁爱”、“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 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0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先贤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和宗教等各 方面的集合体,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17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17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主要内容价值原则凝聚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最基本的看法。

价值观由一系列价值原则组成,是对现实世界的评价和对理想的憧憬。

价值观在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互相相关的价值原则,构成了文化的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

一、天人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天”即广义的自然,“人”指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

天人关系构成一种价值关系,天人之辩是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逻辑起点。

(一)人文取向与人道原则儒家认为,自然是一种前文明的状态,人应当通过自然的人文化,达到文明的境界。

儒家从群体关联与个体存在两个方面,对人文价值作了双重确认。

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人不能倒退到自然状态,而具有至上的价值。

作为一种高于自然的人文存在,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仁”。

“仁”的基本规定是“爱人”,是一种朴素的人道原则。

儒家进而提出“仁政”,要求以德行仁,反对以暴力来压服人。

儒家的“仁”以教悌为本,受到宗法血缘关系的制约。

墨家也认为人超越了自然状态中的动物,要求化自然为人文。

墨家提出“兼爱”的原则,以求文明社会的稳定。

“兼爱”超越了宗法关系,体现了更普遍的人道原则。

佛教认为天与人均虚幻不实,把彼岸世界视为真实的存在。

不过佛教强调人道胜于天道。

佛教提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其中也渗入了人道观念,与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有相通之处。

宋明理学,进一步阐发了人道原则,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儒墨佛的融合,使人道原则获得了更丰富、更具体的内涵。

(二)“无以人灭天”道家把自然作为关注的重点。

道家认为,自然本身便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无须经过人化的过程。

道家对人化的过程和结果往往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

他们认为,自然作为一种完美的状态有其内在的价值,人化的过程总是破坏这种理想状态。

道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了更多的批评,他们认为文明■《中国文化概论》教师用书社会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祸乱和灾难。

因此道家主张摒弃一切人文的创造,回到一种天人玄同的自然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PPT课件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历史形成的一种 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 形态的总体表征。
(1)“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 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具有突出普遍 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等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以人为本,道德至上
1、以人为本 管子: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 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子· 霸言》
管子: “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就是遵循 了以人民为根本的原则;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 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必然危亡。”
2、道德至上
——“察举制”:汉代选拔官员的“察举制”把 “孝廉” 作为最重要的标准。 即“举孝廉”。 “孝”就是孝顺,“廉”就是廉洁自律。孝和廉都 是人最重要的两种品质。 ——科举制:科举制源于隋唐,越到后来越把考试 的内容偏重于学子的道德品质。到了宋代,《四 书》开始代替《五经》成为考试的核心内容。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其主要内容是探讨君子如何修身,如何 治国,强调道德至上。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什么是中国? 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一) 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文化?
1、“中”
一是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即首都。
《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缓四 方”。
(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 二是专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
(五)求是务实,注重实用
1、“以农为本”的理念 老子: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十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PPT课件

十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PPT课件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第三节 义利与理欲:价值观的深层展开
义利之辩: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
一、“义以为上”的道义原则
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儒家主张,义以为上, 同时,也肯定利的合理性。
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因此, 儒家以道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 是明显地有着负面导向作用的。
道家以为,以仁德规定人格总不免走向外在 的矫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甚至形成人格的二重化。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法家强调君主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法、术、势。
第二节 群已关系的定位
一、“修已以安人” 儒家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上,主张修己以安人,即自
己要加强修养,在此基础上,要成就他人,成人要 成为自我完善的一个部分。 群体原则体现于人和人的关系,就是“和”的要求。 二、对个体生命与个性自由的关注 道家对个体生命和自由给予更多的关注。将自我认同 提到了突出地位,老子指出:自知者明。 三、群体原则的强化 墨家:群体原则 尚同 上行下效 弱化个体 法家:暴力 君权至上 对个体的贬抑 佛教:淡化了个体的社会责任,但又主张普渡众生。 新儒学:提出了“无我”的原则 。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价值观总是奠基于人的历史需要,体现了人 的理想,蕴含着一般的评价标准,展示为一 定的价值取向,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 作为稳定的思维定势、倾向、态度,影响着 广义的文化演进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通过天人、 群已、义利、理欲等有关系的规定,逐渐展 示了自己的价值观念。
二、功利的取向
墨家重义的外在价值,认为义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 带来功利的效果。义,利也。

[文学]大二汉语言专业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七章

[文学]大二汉语言专业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纷繁复杂的情况,其中包含在天人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在群己关系上各家定位的异同、在义利与理欲取舍问题上的争辩、在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追求上的不同选择等重大问题,提高分辨和识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对“天人关系”、群己定位、义利与理欲等重大问题上应持的正确观点。

难点:对理欲之辩的价值意蕴的理解。

【讲授提纲】价值观在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价值观是由一系列价值原则组成的。

价值原则凝聚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最基本的看法。

正是相互关联的价值原则,构成了文化的价值系统。

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导,不同的价值观念相拒而又交融,相反而又互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价值系统。

第一节天人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一、人文取向与人道原则(一)儒家人是否应当超越自然的状态?作为价值观的天人之辨,首先必须对此做出回答。

儒家是最早对这一问题做出自觉反省的学派之一。

按照儒家的看法,自然是一种前文明的状态,人应当通过自然的人文化,以达到文明的境界。

作为一种高于自然的人文存在,文明社会应当以什么为基本的价值原则?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仁”的观念,“仁”具有多重涵义,而从价值观上看,其基本的规定则是“爱人”。

这种人道原则体现了儒家基本的价值取向。

孟子由仁学引申出“仁政”,要求以德行仁。

即使是在具有神学色彩的董仲舒儒学体系中,同样可以看到内在的人道观念。

(二)墨家在天人关系上,墨家的看法与儒家固然存在着不同差异,但也有相近的一面。

和儒家一样,墨家对自然的态与人文的形态作了区分,认为人与处于自然中的动物不同,人通过自己的谋生活动,超越了自然状态中的动物,而建立起文明的社会生活。

这里内在地蕴含着化自然为人文的要求。

如何使文明社会的秩序得到稳定?墨家提出了“兼爱”的原则。

“兼爱”所体现的,同样是一种人道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识和文化传承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国际影响
01
02
03
04
传统文化在国 际上的传播和
影响
传统文化对世 界文化的贡献
和影响
传统文化在国 际文化交流中 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在国 际上的保护和
传承
4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 承
文化遗产保护
01 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演讲人
目录
壹传
统 文 化 的 历 史
贰传
统 文 化 的 种 类
叁传
统 文 化 的 价 值
肆 与传
传统 承文
化 的 保 护
1
传统文化的历史
起源与发展
起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经 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 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02
小说:四大名著、《红 楼梦》、《西游记》等
03
戏剧:京剧、豫剧、越 剧等
04
书法:楷书、行书、草 书等
05
绘画:山水画、花鸟画、 人物画等
06
音乐:古琴、二胡、笛 子等
民俗习惯
01 02 03 04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团圆等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 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02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加 强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
03 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传承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重要途径。
04 传承文化遗产的措施:加强文化遗产传承机构建设,加强文 化遗产传承宣传教育,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精美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精美 ppt课件
6、中古古代科技地位强烈对比的启示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 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 举措,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我们取得了一 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我们要继续推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使 之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秀 出 风 采 ! 6班 、 6班 , 永争前 三! 团 结 拼 搏, 超越自 我。
东方之冠
由上海世博会会标、吉祥物海宝、中国馆,我们能看 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联想到什么?
从1851年英国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到上海世博会,已 成功举办了 。
世博会不仅是一场世界人民的科技盛会,也是一套世 界文明的文化大餐。从中我们能领略到世界顶尖的科技成 就,能感受到悠久醇厚的文化底蕴,能联想到人类从未停 止的交融步伐。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是世界文明演 进的里程碑。
农学 物理学 地理学
建筑
1.四大发明
发明和发展(或 项目 改进)
传播
意义
西汉前期,已经有 4世纪初, 造纸术的发明与
了纸。甘肃天水 造纸术传到 改进,是书写材
放马滩出土的绘 朝鲜,后来 料的一次伟大革
有地图的纸,是目 又传到越南 命。造纸术有利
造 前世界上所知最 和日本。8 于我国文化事业
纸 早的纸。公元105 世纪,造纸术 的发展,也促进
的确立,有利于促进其科技发展;②中国受固有的农耕经济的阻
碍,而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开发新能源与
科技创新的驱动力;③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
交流,而西方相对开放,思想自由,便于广泛吸纳世界优秀成果;④
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说课讲解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说课讲解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系统
二、“无以人灭天” 道家认为自然本身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无需经过 人化的过程。强调无以人灭天,有一定的价值。 三、力命之辩与人的自由 力命之辩作为天人之辩的展开,核心是人的自由 问题。 化自然为人文的基本条件是主体自身的努力。 儒家人化多指天性为德性,道德的实践的过程。 但又与天命纠缠在一起,受到天命的限制,对主 体自由与外在天命的双重否定。 道家强调主体在世的原则是“无为”、“安命”、 “逍遥”。 墨家提出非命论,认为人应该抗争。
法家赋予功利原则以更极端的形式,认为追求功利,是 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利益为纽带的。
三、理欲之辩的价值意蕴 义与利的关系进而展开为理性要 求与感性需要的关系,即所谓的 理欲关系。 墨家崇尚功利的原则,而把 “利”,往往还原为感性要求的 满足:“衣食者,人之生利 也。”“利,所得而喜也。”
❖ 道家以为,以仁德规定人格总不免走向外在 的矫饰,甚至形成人格的二重化。
力做得更好!谢谢
从人格取向上看,儒家在内圣之外又讲“外王”,即 治国平天下的事功。
儒家将仁与知规定为理想人格的双重品格,由此而确 认了仁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
二、“逍遥”的境界
❖ 相对于儒家的善,道家更多地强调理想人格 要有真的品格,其人格典范被称之为真人。
❖ 道家以为,人格的真首先表现为合于自然, 达到逍遥之境。
第四节 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人格的完善,是儒家基本的价值追求;儒家的价值理 想,最终落实于人格理想。
儒家注重的是人格的内圣的规定。内圣首先表现为善 的德性,而善又以广义的仁道精神为其内容。
仁首先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关心、真诚相待;此外, “克己”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仁的要求。
儒家认为,仁和知总是联系在一起,无知则不仁。

传统文化ppt课件

传统文化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2
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儒家文化
总结词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强调人的德行和礼仪,重视家庭、社会和国家 的和谐与稳定。
详细描述
儒家文化主张"仁爱"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纽带,推崇宽恕、尊重和互助的 道德行为。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儒家文化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主张 以德治国、以德育人。
03
传统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对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和 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作 用。
社会稳定
传统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功 能,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 和和谐。
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新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推 动文化多样性和创新发展 。
对个人的价值
身份认同
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发展影视、演艺、旅游等文化产业,满足人们 的精神需求。
跨文化交流
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将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融,促进文化多 样性的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增强了民族认同 感和凝聚力,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精神寄托
法家文化
总结词
法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分支,以韩非子为代表 ,主张以法治国、强化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
详细描述
法家文化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主张 以法治国、强化权威、严明赏罚。法家文化还提出了"变法革 新"的思想,主张顺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进行制度改革和 法律更新。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位于北京,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 的建筑技艺著称。
颐和园
位于北京,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闻名于世。
拙政园
位于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园林布 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原则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 好传统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易行。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 经典,强调万物圆融无碍的
思想。
04
05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 经典,注重止观双修和实相
论。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01
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涉 及哲学、艺术、文学等 领域。
02
佛教的慈悲、平等、中 道等思想对于现代社会 具有积极意义。
03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完整版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 佛教文化及其影响 •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0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文 学艺术、礼仪制度、生活方式及其物化形式等等。
介绍韩非子的生平和主要著作,阐述其在法家学派中的地位和影 响。
法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概述法家学派的起源、形成过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详细阐述韩非子的法、术、势等法家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当时的 政治、社会背景下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法家赋予功利原则以更极端的形式,认为追求功利,是 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利益为纽带的。

三、理欲之辩的价值意蕴 义与利的关系进而展开为理性要 求与感性需要的关系,即所谓的 理欲关系。 墨家崇尚功利的原则,而把 “利”,往往还原为感性要求的 满足:“衣食者,人之生利 也。”“利,所得而喜也。”
起。 儒家的仁以孝悌为本,更多地受到宗法血缘关系的制
约;墨家则主张“兼爱”,它超越了宗法关系。 佛教在论证成佛的根据上,强调人道胜于天道,通过
人的自觉活动成佛,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宋明更深:天地之性人为贵。
二、“无以人灭天” 道家认为自然本身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无需经过 人化的过程。强调无以人灭天,有一定的价值。 三、力命之辩与人的自由 力命之辩作为天人之辩的展开,核心是人的自由 问题。 化自然为人文的基本条件是主体自身的努力。 儒家人化多指天性为德性,道德的实践的过程。 但又与天命纠缠在一起,受到天命的限制,对主 体自由与外在天命的双重否定。 道家强调主体在世的原则是“无为”、“安命”、 “逍遥”。 墨家提出非命论,认为人应该抗争。
❖ 道家以为,以仁德规定人格总不免走向外在 的矫饰,甚至形成人格的二重化。
❖ 从儒家的价值取向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重人 伦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 道轻器。
第一节 天人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注重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天即广 义的自然,人即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天人关系 是一种价值关系,天人之辩是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 逻辑起点。
一、人文取向与人道原则 原始儒学的核心观念是“仁”,即爱人。 儒家对主权职能的理解,往往与天命的观念纠缠在一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 价值观总是奠基于人的历史需要,体现了人 的理想,蕴含着一般的评价标准,展示为一 定的价值取向,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 作为稳定的思维定势、倾向、态度,影响着 广义的文化演进过程。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无妄卦象传》说:“先王以对时育万物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无论是道德修养
、日常生活,还是社会的政治制度,治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则,都要效法天道,顺天而行,以天道 为宇宙间最高法则。

《易传》并非一味强调人道顺应天道,效法 天道,他还看到人与自然的区别,人道有其自 身的特点, 可以积极作用于天道。
《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 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三种典型的学说: 一是老子的顺任自然说 二是《易传》的天人协调说 三是荀子的改造自然说。
一、老子的顺任自然说: 老子认为天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先 天地而生”的道。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 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荀子》认为只有“应之以时”,也就 是以顺应自然规律为前提,才能实现自 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实现“圣王之制” 。
《天论》中说“天行有常”,“繁启蕃长
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自然界的 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万物发生成长在 春秋,蓄积收藏在秋冬。

不同之处: 老子不提倡人为的去相天之不足,他认为人应完 全效法天道,“天地不仁”,圣人亦应不仁。把人道 等同于天道。 《易传》讲的“相天之不足”与荀子讲的“制天 命而用之”都肯定了人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但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也就是“相”与“制”作用于自然的程度不同

总结
先秦时期天人关系的认识和主张的共同处: (一)认为天有自然之天的含义 老子:以“道”作为世界的本原,并用道 取代了人们心目中的天,消除了天在人们心 目中的神秘性,还天以自然。 《易传》:中所说的“天”也多指外在自然 ,还是有道德有情感的“天” 荀子:天就是客观存在,与人没有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PPT课件
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内涵的联系
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医学产生的影响
❖ 中医学把阴阳思想应用 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 的阴阳学说,促进了中
❖ 中医学的五行学说,是 中国古代哲学五行范畴 与中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旨在说明人体结构的各
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 个部分,以及人体与外
发展,中医学的阴阳学 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 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

些于上的民道立家家人那则道范

弊专也清自热人虽的所些和路畴

端注可醒化肠,然核达自运,“

。化以与,,己没心到觉动引道

民修冷我但欲有价的遵变申”


视容不儒念不来““儒

野纳断家的息,天仁家

。和奋文熏、儒地”非 接起化陶厚家之视常 受的虽之仁德“视

质展经,物人”生“

文态艰逐这志。生仁

化势难渐种士两不”

的与险形价在千已,

宽善阻成值自多”将

广于而了观强年的


成正静好却达儒值自守化为的道

俗和,静有而家观由规的人原家

所制在而“达“念境则规应始最

导约某民我人己来界和律遵意为

致儒种自无”欲看。规,守义推

的家程正为的立,从律以的是崇

一过度”而古而道道的及规指的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非常
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儒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家“道法自然、逍遥其物”、佛家 “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三种思想,三种思想融合会通、和而不 同,总结为“和谐、仁爱、自然”六个字。而中国传统文化的 “和谐”、“仁爱”、“自然”的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传 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 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中国传统文化既 影响了国人的过去、现在,也必将影响国人的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ppt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ppt
创新和发展
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和发展,结合时代特 征和需求,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增强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
05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应用与实践
在教育中的应用
习俗
不同地区的习俗各异,如春节期间北方习惯吃饺子,而南方则更喜欢年糕。端午节时,南 方赛龙舟、吃粽子,而北方则较少见。
建筑风格
中国的建筑风格因地域不同而千差万别。例如,南方的房屋多以高脚楼为主,注重通风和 防潮;而北方的四合院则注重保暖和封闭性。
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
01
地理环境
各地的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等对地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
VS
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哲学思想、 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多个方 面。其中,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 强调以人为本、仁爱和谐;道家思想则注 重自然与人的和谐,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宇 宙的奥秘;佛教文化则强调修身养性、慈 悲为怀,追求解脱生死。
历史与起源
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商 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多次文化交流 与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中国传统文化也对韩国文化产生了影响,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已经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和 认同,例如中医、武术、书法等。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儒家思 想、道家思想等对世界各地哲学、社会政治和宗教的发展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儒家的价值取向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重人
伦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
道轻器。
2021
1
第一节 天人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注重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天即广 义的自然,人即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天人关系 是一种价值关系,天人之辩是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 逻辑起点。
一、人文取向与人道原则
法家赋予功利原则以更极端的形式,认为追求功利,是 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的关2021系是以利益为纽带的。 5
三、理欲之辩的价值意蕴
义与利的关系进而展开为理性要
求与感性需要的关系,即所谓的
理欲关系。
墨家崇尚功利的原则,而把
“利”,往往还原为感性要求的
满足:“衣食者,人之生利
也。”“利,所得而喜也。”
2021
❖ 道家以为,以仁德规定人格总不免走向外在 的矫饰,甚至形成人格的二重化。
2021
8
原始儒学的核心观念是“仁”,即爱人。
儒家对主权职能的理解,往往与天命的观念纠缠在一 起。
儒家的仁以孝悌为本,更多地受到宗法血缘关系的制 约;墨家则主张“兼爱”,它超越了宗法关系。
佛教在论证成佛的根据上,强调人道胜于天道,通过 人的自觉活动成佛,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
宋明更深:天地之性人为202贵1 。
体自由与外在天命的双重否定。
道家强调主体在世的原则是“无为”、“安命”、
“逍遥”。
墨家提出非命论,认为人应该抗争。
2021
3
法家强调君主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法、术、势。
第二节 群已关系的定位
一、“修已以安人”
儒家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上,主张修己以安人,即自 己要加强修养,在此基础上,要成就他人,成人要 成为自我完善的一个部分。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 价值观总是奠基于人的历史需要,体现了人 的理想,蕴含着一般的评价标准,展示为一 定的价值取向,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 作为稳定的思维定势、倾向、态度,影响着 广义的文化演进过程。
❖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通过天人、 群已、义利、理欲等有关系的规定,逐渐展 示了自己的价值观念。
群体原则体现于人和人的关系,就是“和”的要求。
二、对个体生命与个性自由的关注
道家对个体生命和自由给予更多的关注。将自我认同 提到了突出地位,老子指出:自知者明。
三、群体原则的强化
墨家:群体原则 尚同 上行下效 弱化个体
法家:暴力 君权至上 对个体的贬抑
佛教:淡化了个体的社会责任,但又主张普渡众生。
新儒学:提出了“无我”的202原1 则 。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无以人灭天”
道家认为自然本身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无需经过
人化的过程。强调无以人灭天,有一定的价值。
三、力命之辩与人的自由
力命之辩作为天人之辩的展开,核心是人的自由
问题。
化自然为人文的基本条件是主体自身的努力。
儒家人化多指天性为德性,道德的实践的过程。
但又与天命纠缠在一起,受到天命的限制,对主
4
第三节 义利与理欲:价值观的深层展开
义利之辩: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
一、“义以为上”的道义原则
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儒家主张,义以为上, 同时,也肯定利的合理性。
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因此, 儒家以道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 是明显地有着负面导向作用的。
二、功利的取向
墨家重义的外在价值,认为义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 带来功利的效果。义,利也。
6
第四节 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人格的完善,是儒家基本的价值追求;儒家的价值理 想,最终落实于人格理想。
儒家注重的是人格的内圣的规定。内圣首先表现为善 的德性,而善又以广义的仁道精神为其内容。
仁首先表现为对人的尊重、关心、真诚相待;此外, “克己”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仁的要求。
儒家认为,仁和知总是联系在一起,无知则不仁。
从人格取向上看,儒家在内圣之外又讲“外王”,即 治国平天下的事功。
儒家将仁与知规定为理想人格的双重品格,由此而确
认了仁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统一。
2021
7
二、“逍遥”的境界
❖ 相对于儒家的善,道家更多地强调理想人格 要有真的品格,其人格典范被称之为真人。
❖ 道家以为,人格的真首先表现为合于自然, 达到逍遥之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