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精编作业1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②火车、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日趋重要。 (2)不平衡:交通工具的更新在 城市 比较显著。
2.人力牵引 (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 50 年代
以后,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主要的代步工具。 3.机械牵引 (1)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 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 上海轮船招商局 是 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2)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
考查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例2] 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
长幼之别,无学习破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 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 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 千里。”这项发明是 ( )
A.火车
C.电报
B.电话
D.电影
[解析]
C.汽车
D.电话
[解析]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言交通工具
的发车之准时,可以排除D项;“别肠转如轮„„眼见双轮 驰”言交通工具之外形,可以排除B、C两项。
[答案]
A
用分析排除法解答选择题 分析排除法,就是通过反复阅读,分析所给选项从中确 定出正确答案,这主要是针对有些题目的选项本身表述就有 问题,与题意要求明显有错误,或者选项的表述与题目无关, 通过阅读分析可以直接排除。
2.现代化邮政的建立和电话、电报等新式高效通信工
具的广泛使用,是近代百年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大变化的集 中表现。
3.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商
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历史】高中历史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过关训练 +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过关训练: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了解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
2.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课标回顾1.由机械牵引的与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
1906年,天津创办了交通系统,1924年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与是更为先进的工具。
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时期。
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
2.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包括了全国各主要和中心城市。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为。
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中国人自办的开端。
无线电报自年创设。
1882年,传入中国。
1949年11月,成立,开创了和合一的新时代。
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超5亿户,居世界第位。
基础自评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国时期,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是()A.黄包车 B.自行车 C.汽车 D.电车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开展B.辛亥革命的影响C.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发展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4.中国近代航空事业起步于()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5.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
当时环游地球实际上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轮船③汽车④飞机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中国试办邮政是在()A.1866年 B.1887年C.1896年 D.1949年7.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上帝干了些什么?”一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 ( 十二 )( 建议用时: 25 分钟 )[ 合格基础练 ]1.近代北京风气守旧,19 世纪末黄包车引入之初,人们不肯接受。
据记录:“当时人都不肯雇用,妇女尤以坐黄包车为羞愧。
”但不久人们发现黄包车轻巧、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的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添。
黄包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
这说明()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就速度快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趋发达便利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点D.公众生活受政治形势影响巨大C [ 此题考察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19世纪末黄包车引入”说明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就慢,也说明近代北京的交通发展水平仍是比较低的,故A、 B 两项错误;从“当时人都不肯雇用,妇女尤以坐黄包车为羞愧”到“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添”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点,故 C 项正确;资料未表现公众生活受政治形势影响巨大,故D项错误。
] 2.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同等合约的签署、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批举借欠债、丧迷途权相一直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资猜中现象表示()A.外国侵略阻挡了近代交通发展B.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C.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D.近代中国的交通发展迟缓C [ 此题考察近代交通的发展。
资料表现出近代中国轮船、铁路和公路都是陪伴着外国侵略产生的,说明晚清中国交通发展丧失独立性,故C项正确;外国侵略同时促使了中国交通近代化,故 A 项错误;从资料看不出西方控制了中国近代运输,故B项错误;从资料看不出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快慢,故 D 项错误。
]3.1872 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知示,内容包含“凡马车及轿子一定于路上左边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来往,唯不准于路旁邻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
这说明()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拟订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交通规则表现中西合璧的特点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渐确定D [ 依据题干资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资料的要旨是在说明近代交通文明已经在上海逐渐确定,应选 D 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1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他们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组任务,如探究性问题、历史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果。
2.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科技进步对生活的改变,增强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认同感。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强调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历史责任感。
3.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科技创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对社会影响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3.鼓励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促进个人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品质。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1.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被称为“轩辕氏”,从汉字的象形特征上看,这赞扬了他()A.对农业生产的贡献B.对道德规范的贡献C.对中华民族形成的贡献 D.对交通的贡献解析:选D.本题属于对历史常识的考查。
根据题干限定词“从汉字的象形特征上看”,不难发现“轩辕"二字都带“车”,可以推断是赞扬他对交通的贡献。
2.《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
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解析:选C.题干材料表明自行车的引进成为时髦男女追求时尚的一种反映,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说明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根除,它的范围还很小,故C项表述错误.3.1912年到1926年,中国境内铁路共通车3 723公里,年平均通车里程不足250公里,只有东北铁路进展迅速,建成1 600多公里.制约这一时期铁路发展的因素有()①欧洲列强减少对华资本输出②国内政局长期动荡③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④北洋政府不重视实业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选C。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名师精编作业
(十五)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这是在描写()A.电话B.汽车C.电报D.火车解析: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于19世纪中期传入中国,与题干中诗所述特点相符。
答案:D2.民族资本家张謇为激励自己的爱国热情,发誓一定要亲自乘坐一次在中国政府自己修筑的铁路上奔驰的火车。
他的愿望最早可实现于()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解析: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最早是在19世纪80年代初修建的唐胥铁路。
答案:B3.“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A.兰新铁路B.宝成铁路C.京九铁路D.青藏铁路解析:从歌词中“雪域高原”“边疆”等信息可以判断“天路”是指“青藏铁路”,它建成于2006年。
答案:D4.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解析:①项出现的时间是1882年,②项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③项2003年首次在上海出现,④项20世纪初在上海出现,所以正确顺序为B。
答案:B5.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A.福州船政局的军舰B.轮船招商局的轮船C.洋人发明的火车D.中国人自行制造的飞机解析:由“19世纪70年代”“沿江”等信息,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故选B。
军舰是军事专用,不可能用于商业运营,普通人更不可能乘坐,排除A。
火车、飞机在中国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是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时间上不符,排除C、D。
答案:B6.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了一辆奔驰牌轿车。
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
高中历史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后作业 人民版必修2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右图是1865年4月制成的轮船“黄鹄”号(复原图)。
它的诞生标志着( )A.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兴起B.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C.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诞生D.近代轮船开始传入我国解析:1865年4月,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B2.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近代民族工业渐趋兴起B.收回利权运动蓬勃开展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我国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等信息不符。
答案:B3.观察右图,该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
该照片反映出(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B.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C.民众崇尚新式交通工具D.代步工具发生显著变化解析:20世纪初,人们骑在没有链条的木制自行车上拍照留念,反映了时人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
答案:C4.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 9 6984544 9110 0 0 0 0192 6 146000 0 034591943764172 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从无到有,都是中国交通事业近代化的结果,但汽车和公共汽车数量的增加不能说明我国近代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答案:A5.1924年1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同步强化训练专题四: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人力车是日本人在1869年创制,1871年引进上海。
《申报》1874年7月报道:“东洋来之顺利小车,沪上依式置造者已多,租界共约有一千有零。
”该报道表明,上海( )A.开启了交通近代化B.积极仿制日本机器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D.代步工具发生变化答案 D 据题干材料中的人力车盛行,可知人力车成为上海的重要交通工具,故D项正确。
人力车不是以机器为动力的,不能体现上海开启交通近代化,A项错误;从材料“沪上依式置造者已多”,可知上海仿造的是人力车不是仿制日本机器,B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崇洋媚外之风盛行,C 项错误。
2.1876年,有文章记载上海当时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若用时,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当时流行的竹枝词也记载道:“路车两制亦开行,包用包修费独昂。
来往飞人尽慕,趋时骑坐意洋洋。
”这表明( )A.自行车尚属于新奇奢侈之物B.上海新式交通工具大量使用C.交通进步呈现中西合璧特色D.机动车引进方便了民众出行答案 A 根据材料中“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包用包修费独昂。
来往飞人尽慕,趋时骑坐意洋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上海出现了自行车这种新式交通工具,且费用昂贵,故A项正确。
3.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
”这说明当时( )A.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B.西方科技传播快速C.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D.交通管理急需解决答案:C。
材料强调的是城市设施建设的问题而不是城市社会问题,故A错误;西方科技传播快速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据材料“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得出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管理问题,故D错误。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作业及答案
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铁路在中国开始出现于( )A.明末B.晚清C.民国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了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此时属于晚清时期。
答案:B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解析: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轿车虽然方便、先进,但由于解决不了落后的尊卑观念受到最高统治者慈禧的冷遇,说明落后的封建观念阻挡了先进文明的传入。
答案:D3.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出任中华民国铁路督办,开始了修建10万千米铁路的计划。
1912年9月27日,中国《时报画报》刊出了右图漫画。
该历史漫画( )A.表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B.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C.印证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D.反映了中国人要实现自修铁路的梦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开始了修建10万千米铁路的计划”,说明修建铁路的计划制定了,但是并没有实现,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对社会变迁的期盼。
答案:B4.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
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
”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 )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状况,特别要注意“1937年”这个时间限制,当时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还没有铁路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训练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选择题
1.下图是1865年4月制成的轮船“黄鹄”号(复原图)。
它的诞生标志着()。
A.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兴起B.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发端
C.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诞生D.近代轮船开始传入我国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A.近代民族工业渐趋兴起B.收回利权运动蓬勃开展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3.观察下图,该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但该车没有链条,估计无法运动。
该照片反映出()。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B.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C.民众崇尚新式交通工具D.代步工具发生显著变化
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1924年12月,北京开通有轨电车。
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D.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
6.据《花图新报》载:“中国自设之电(报)线……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
”这一记载说明中国()。
A.最早出现有线电报是在福州B.最早的电报线出于商业目的
C.最初架设电报线依赖于外国D.最初发展无线电报得不偿失
7.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5亿户,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各占一半。
这一现象直接说明()。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C.当今中国人口众多D.电话事业分属两家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在此之前,中国轮船航运业全部由外商轮船公司经营。
该局设立后,于1877年用220万两银盘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
以下是轮船招商局初期发展和经营情况:
请完成:
(1)轮船招商局在上表所涉时期内的经营状况怎样?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 答案:B1865年4月,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2. 答案:B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我国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等信息不符。
3. 答案:C20世纪初,人们骑在没有链条的木制自行车上拍照留念,反映了时人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
4.答案:A汽车等交通工具从有到无、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从无到有,都是中国交通事业近代化的结果,但汽车和公共汽车数量的增加不能说明我国近代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5. 答案:B“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等信息,说明交通工具近代化冲击了男女有别的传统观念,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没有关系。
6.答案:C“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等信息,说明我国有线电报的最初发展依赖于西方列强,故C项符合题意。
7. 答案:B A项不符合题干中“直接说明”的限制条件,C项符合社会现实但与题干材料的含义不符,D项是对局部现象的概括,但缺乏总体上的准确认识。
8. 参考答案:(1)一直在发展;轮船吨位增多;经营收入日增;私人资本不断增加;官款膨胀快于私人资本;利息负担加重等。
(2)引进了先进交通工具,促进了近代航运业的发展;刺激了私人资本投入,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侵略。
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中轮船招商局的资本、借款等统计数据的发展趋势,从运载量、私人资本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中“盘购了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财产”等信息,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等角度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