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费县民俗与鼓吹乐研究——喜事
山东农村鼓吹兴盛原因探1
山东农村鼓吹兴盛原因探析吕胜梅鼓吹是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流行于山东省(尤以鲁西南为兴盛)。
有三个主要流派:(1)西南路,以荷泽、济宁西部为中心,乐队组合灵活多样,适应能力强。
代表曲目有《百鸟朝凤》、《大笛绞》、《抬花轿》等。
(2)中路,以邹、滕、峄县为中心,风格稳健、含蓄,铜杆唢呐为其特有乐器。
代表曲目有《集贤宾》、《十样景》等。
(3)北路,指鲁北三区:德州、聊城、惠民地区的鼓吹,风格刚健、粗犷。
代表曲目有《普天乐》、《海琴歌》、《一枝花》等。
鼓吹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器,乐队组成以唢呐为主,多在迎亲、迎神、送殡等场合演奏,其中既有激情豪爽的喜曲,又有悲痛欲绝的哀调,还有悠扬深沉的长歌。
近几年来,在山东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那就是办丧事时鼓吹演奏这一古已有之的现象又重新抬头,而且发展迅速,非常普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笔者对这一现象关注已久,并于1999年8月对山东省的一个村庄西北麓村进行了调查,从而对这一现象的基本情况、产生原因以及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今朝兴盛赛往昔西北麓村重新兴起“鼓吹热”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近三四年来发展势头越来越大,如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据调查,该村1997年有9位村民逝世,6户家属雇了鼓吹;1998年逝世的10位中有9户鼓吹送葬;截至8月20号,1999年上半年共有6位老人逝世,办丧时每家都雇了鼓吹,场面浩浩荡荡,极为壮观。
雇鼓吹的程序大致相同:在去逝的当天,丧主即请“跑堂”(帮助丧主处理内外一切事务,包括购买所需蔬菜、布匹,招呼客人,登记各家所送礼份等,多半是请村中专司此职的人担任,也可由丧主另请他人)联系鼓吹。
鼓吹作为一种固定的帮派,组织,近几年迅速致富,其首领多半配有手机,跑堂的人由于经常与这些组织联系,非常熟悉,所以不用多久,就可以雇到出名的帮派。
一般来说,雇用费用为300元,由孝子支付,如果吹手(当地人对从事鼓吹这一职业的人的专称)表演出色,能够赢得大家的喝采,则另有赏钱,赏钱一般由死者的女儿女婿、外甥等承担,数额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这要视丧主的家庭经济情况而定。
鲁西南鼓吹乐之礼俗用乐研究
鲁西南鼓吹乐之礼俗用乐研究作者:尚璇来源:《音乐生活》2021年第04期鲁西南鼓吹乐是山东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昔日的宫廷军队礼仪乐“下移”到民间的婚丧嫁娶、祭典、祭庙会等活动之中,成为民间礼俗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对鲁西南鼓吹乐用乐的调查研究,对鲁西南鼓吹乐乐队组成、演奏形式、演奏曲目以及鲁西南鼓吹乐在民间婚丧礼俗中的作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鲁西南鼓吹乐最早见于东汉末年武祀祠内的画像刻石,武祀祠内有六块石碑生动地呈现了鼓吹乐舞的场面,五老洼第16石中的鼓吹乐演奏已经出现了排箫、笛、角鼓等基本乐器。
济宁地区嘉祥县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儒家思想有着浑厚的文化底蕴,鲁西南鼓吹乐中渗透着“仁、义、礼、孝”等理念,是当地人遵循的礼俗准则,明清以后开始广泛地流向民间,扎根于庶民百姓,自此鼓吹乐由国家下移到民间。
[1]济宁地区嘉祥县也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深的地方之一,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音乐”的内容离不开“礼俗”,以“音乐”服务于“仁、义、礼、孝”,济宁地区的嘉祥县至今仍沿袭着浓厚的民间礼俗,即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典、庙会等演奏鼓吹乐,因此鼓吹乐的仪式功能具有仪式化、程式化、民俗化、区域化等特征。
(一)鲁西南鼓吹乐是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唢呐一词最早见于明代的散曲《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它可以分为大、中、小(海笛),制作上有木杆、锡杆、铜杆三种。
打击乐器有小镲、点子、云锣、梆子,常用于卡戏的伴奏,打击乐器的作用是掌握节奏,制造气氛,增加色彩的功能,有时加入人声表演。
鼓吹乐班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一般来说,五六人即可组成一个乐班,规模大的要七八人以上。
乐曲的组合形式又因曲而异,在演奏常用乐曲和民歌时用一支唢呐主奏,以笙、笛和击节乐器伴奏;在演奏古老曲牌时需用两支大唢呐主奏,小镲、云鼓、铜锣伴奏;在演奏大弦子戏、柳子戏曲牌时,用小唢呐、竹笛主奏,小镲、笙伴奏;在演奏卡子戏时乐队规模较大,除用唢呐外,还需要用戏剧锣鼓,笙、弦、笛等丝竹乐器。
山东临沂风俗之节日、婚嫁
• 六月六我们家乡是吃的节日,不管是庄 户人家还是工厂都要杀大山羊吃羊肉。
• • 七月十五 又称“中元节”,是祭祖的日
子,又谓“鬼节”。家家包水饺,备香、 纸、带上瓜果、水饺等供品,上坟祭祖。
• 临沂最特别而普遍的小吃是 糁。
糁
•
临沂地区的风味小吃。因其香辣可
•
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为
•
•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五月端午”。家家户户门窗 和屋檐上插艾蒿。小孩手足系五色线,并将艾枝夹在耳朵 上,有的将艾叶等驱虫物缝成“香荷包”戴在胸前,又 “五月端午戴艾”之说,意在驱蛇、蝎、蜈蚣、壁虎、蟾 蜍之五毒。节日早饭吃粽子,一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爱 国诗人屈原,一说是盛夏到来吃上粽子凉快。故有“吃了 端午粽,才把棉袄扔”之谚,也有“吃了端午粽,一年不 生病”之说。
• 下午,男子衣冠整齐地上坟,傍晚接灶后,门 口放拦门棍,以防邪魔鬼祟强入院内。入夜,秉 烛焚香,灯火通明,彻夜不眠,称“守岁”。午 夜子时过后,长辈带领子孙发“纸马”、放鞭炮、 祭天地、祀祖宗,保佑老少平安。女主人在灶王 爷神像前撒纸钱祭祭奠,口诵:“清晨起来把门 开,明灯蜡烛点
物流天下 大美临沂
一、传统节日习俗
•
春节俗说“过年”,是民间最重大的传统
节日。腊月初八过后,开始忙年,家家户户粉
饰墙壁,扫屋清尘,整理庭院,除旧布新,洗
涤理发,做新衣,办年货。做豆腐,谐“都福”
音。蒸发团(发糕),做团圆饼,含义“合家
团圆,步步登高”。购置器用必添晚筷,寓意
增添人口,家丁兴旺。
•
众人所喜爱,早晨喝糁系临沂传统食俗。
• “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 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 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
临沂本地年俗及寓意
临沂本地年俗及寓意一、春节——年味浓浓,团圆幸福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临沂地区最重要的年俗之一。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在这个时候,人们会张灯结彩,贴春联,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把一年的旧物清理干净,以示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在春节期间,家人们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团圆的幸福。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一年一度的团聚饭,团圆饭上有着丰富的菜肴,寓意着来年的生活会更加丰盛。
此外,大年夜,家人们还会进行守岁活动,临沂地区习俗有走亲访友,送礼品,以表示新一年的祝福和吉祥。
在临沂地区的春节期间,还有着一些特有的年俗,如燃炮仗,舞狮表演等,这些都是代表着祥和团圆等好兆头。
这些年俗无疑让春节更加有了喜庆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除此之外,春节期间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如太平鼓、秧歌、花灯等,这些表演都代表着对来年丰收的盼望,寓意着祥和美好的未来。
在这里,人们唱歌跳舞,共同庆祝春节的到来,让人们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二、元宵节——花灯璀璨,万家团圆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在临沂地区,元宵节是一个团圆、喜庆的节日,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年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花灯、品元宵,共同欢度这个辞旧迎新的节日。
在临沂地区,元宵节的年俗独具特色,花灯表演、舞狮表演、猜灯谜等各种活动都是人们喜爱的节目。
花灯表演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各种精美的花灯在夜晚璀璨夺目,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美好的神秘感。
此外,舞狮表演也是元宵节的一大亮点,人们会在节日期间聚集在一起,观赏舞狮表演,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在元宵节当天,人们还会在家中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会品尝元宵和汤圆,象征着团圆幸福。
此外,元宵节还有着猜灯谜的习俗,人们会在灯谜会上猜谜语,共同分享欢乐,增进情感。
这些年俗赋予了元宵节更加丰富的寓意和意义,让这个传统节日更加有了属于自己的浓厚年味。
临沂文化
临沂十大民俗临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鲁南古城秀、琅琊圣贤多”,蒙山沂水孕育了“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算圣”刘洪、大书法家颜真卿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文韬武略,彪炳千秋。
与此同时,临沂还是革命老区,曾涌现出“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批英雄群体。
汉晋文化、兵学文化、孝文化等民族文化秉承相传,《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在临沂出土,破解了千年之迷。
临沂不仅有着丰厚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制品、印花布、泥制玩具、民间剪纸、香荷包、草柳编、地方戏曲——柳琴戏、民歌、民舞等民间艺术流传至今。
柳琴戏已被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张亮丽名片,全力彰显老区临沂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
1、柳琴戏:沂蒙地区的戏曲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以柳琴戏最为著名。
建国之初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柳琴演员,如李春生、唱青衣花旦的张金兰等。
柳琴戏旧称拉魂腔,唱词通俗生动、善于铺陈,尤其长于叙事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柳琴戏的唱腔音乐,源于临沂流行的姑娘腔、花鼓调,并受到柳子戏的影响,其唱腔以多彩的花腔、独特的拖腔为主。
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表演朴实、生活化。
特别是小丑的表演,诙谐又不流于庸俗。
2、沂蒙剪纸:沂蒙剪纸是具有双重价值的工艺品,各乡镇较大的集市都有剪纸出售。
千姿百态,争相斗妍的枕头花、鞋花、帽花以及供恋人们选购的鞋垫花,应有尽有。
每当新春佳节,城镇乡村家家户户不仅贴有春联,在门楣下还垂挂着一排排五彩缤纷的门笺。
它迎风飘舞,火爆兴旺,和春联、门画交相辉映,与冰天雪地、色彩单调的自然环境形成强烈对比,给节日的新春增添了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
3、印花布:沂蒙印花布的印花工艺,分蓝印和彩印,以蓝印流传最为广泛。
蓝印花布是用防染方法印制而成的。
印花板过去采用油纸刻制,现大多改为塑料板。
印染时,把豆浆、石灰、蛋清等混合成为涂料,透过印板刷在布上,晒干后再用靛蓝进行煮染即成。
靛蓝是从蓝草植物中提取的,物理性能稳定,色泽素雅,经久耐看。
临沂有哪些民俗文化
临沂有哪些民俗文化临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老城,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可以帮你更加了解这个城市,那么临沂有哪些民俗文化呢?一起来看看。
六月六过半年六月六在临沂俗称“过半年”。
旧时民间有做“半年”的习俗。
且当时正处于麦收后,人们把丰收归结到祖宗福荫、上天保佑,催生出许多敬神、祭祖、孝亲等喜庆活动。
辞灶临沂人过小年,主要是供奉灶王爷。
灶王爷画像都是当地流行的板画。
贴在灶台的一旁,上边都是清一色的“一家之主”。
画的上半部分是富态慈祥的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下半部分是节气表,上边写了二十四节气。
晚上家里要包水饺,连同糖果、水果、点心,摆放在灶台上,并烧香祈祷。
初一大拜年这是春节期间最热闹的一天,人们忙着大拜年。
这里有年五更不关大门的习俗。
家家户户都在大门口放上一根棍子,叫“拦门棍”,其用意一个是说阻挡着妖魔鬼怪不进家,另一个是挡着自己家里的金银财宝临沂灯会流不出去。
“拦门棍”一般是除夕傍晚放上,到正月初七拿走。
大年初一大家见面时,互相使用最多的话是“过年好”或者是“恭喜发财”。
这里还有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
正月十五赏灯临沂建有三官庙,用来供奉三官,以保当地百姓平安幸福。
费县玉皇庙会在元宵节要举行“送驾”仪式,送驾队伍由八杆彩旗引导,锣鼓、高跷、旱船尾随其后,进庙后,焚香献供,载歌载舞,最后将立春时做的春公鸡纷纷撤下,尽兴而归。
现在临沂城乡年年都办灯会,持续半月余。
灯会期间,白天为市,展销盛会,夜间燃灯。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选取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
2024年度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学课件1
《沂蒙山小调》的音乐风格体现了山东地区特有的音乐元素,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等。
音乐风格
歌词中运用了山东方言,使得歌曲更具地方特色,也更容易引起当地听众的共鸣。
方言运用
歌曲所描绘的沂蒙山地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反映了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文化背景
14
2024/3/23
歌曲结构
旋律以级进和跳进相结合,音域宽广,起伏较大。同时,装饰音和滑音的运用使得旋律更具地方特色。
旋律特点
12
2024/3/23
歌词描绘了沂蒙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淳朴情感,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和赞美。
通过歌词中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情感表达
歌词内容
13
乐器选择
20
2024/3/23
在合奏排练中,可采用分声部练习、分段合奏和整体排练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各个声部熟悉自己的旋律和节奏,然后逐渐进行声部间的配合练习,最后进行整体排练。
在排练过程中,要注意各声部之间的音量平衡和音色协调;同时,要关注乐曲的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确保合奏效果达到最佳。
排练方法
节拍
节拍是指音乐中强拍和弱拍的周期性规律。在《沂蒙山小调》中,学生需要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等节拍的强弱规律,并能够运用节拍器或拍手等方式辅助练习。
9
2024/3/23
音乐术语是指在音乐中用来描述速度、力度、表情等方面的专门用语。在《沂蒙山小调》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音乐术语,如渐强、渐弱、保持音等。
第三阶段(13-20学…
深入了解歌曲内涵和表达技巧,进行歌曲处理和情感表达训练。
第四阶段(21-36学…
山东临沂结婚风俗流程_概述及解释说明
山东临沂结婚风俗流程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结婚是人生中重要的大事,结婚风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临沂地区有着独特的表达形式和历史渊源。
通过了解临沂结婚风俗流程,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传统及家庭价值观念。
1.2 结婚风俗的重要性结婚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承载着家族之间的情感联结和社会交往方式。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的同时,结婚风俗也扮演着传承与保留文化遗产的角色。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临沂地区结婚风俗流程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演变与影响,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通过对结婚风俗的研究,希望能够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家族价值观念的理解和尊重。
2. 临沂结婚风俗流程概述:在临沂,结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也是人们生命中的重要仪式。
结婚风俗流程包括婚前准备、喜宴安排和礼仪流程三个主要部分。
2.1 婚前准备:在临沂,结婚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家庭介绍、商定聘礼和彩礼、确定结婚日期以及选择婚礼举办地点等。
双方家长会代表家庭洽谈相关事项,并商议好各种细节,以确保整个结婚过程顺利进行。
2.2 喜宴安排:临沂人在办理喜事时非常讲究,在举办喜宴时尤为重视。
喜宴通常会在酒店或大型宴会厅举行,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喜悦。
菜肴种类繁多,款式各异,体现了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
2.3 礼仪流程:临沂的结婚礼仪通常包括迎亲、交换戒指、敬茶等环节。
迎亲是新郎一家前往新娘家接新娘回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交换戒指则象征着两人心心相印、一生相随。
敬茶则是新人向双方长辈行大礼的方式,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以上就是临沂结婚风俗流程概述部分内容,展示了当地结婚习俗的基本特点和流程安排。
在临沂结婚风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传统价值观念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婚姻被看作是家族之间的联姻,代表了两个家庭的亲和力和合作关系。
结婚并非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家族、社会关系网的联系与延续。
山东临沂的家乡风俗
山东临沂的家乡风俗家乡风俗家乡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这里的风俗习惯有着独特的魅力,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家乡风俗。
传统婚礼习俗:在家乡传统的婚礼习俗中,大多采用“三朝拜”仪式,意味着新娘要先向天神、地祇、先人拜祭,然后向堂属、宗亲、兄弟姐妹和亲友拜礼。
新郎和伴郎则要到新娘的家中迎亲,为新娘敲鼓助婚,并与新娘家人商量“娶妻聘礼”的问题。
民间传统节日:家乡的传统节日也十分丰富多彩,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和民俗游戏,比如打马球、放灯笼、猜灯谜等。
此外,家乡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例如藤椅节,屈原文化旅游节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家乡的浓厚文化氛围。
独特的民俗文化:家乡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而其中最独特的莫过于特色手工艺。
“囊”,“编麦秸”,“编草鞋”,“编秋千椅”等都是家乡的传统手工艺,这些手工艺术品不仅造型新颖,而且质地坚韧,深得人们的喜爱。
此外,家乡还有着独特的音乐舞蹈,如“江山美人”、女儿情”等,不同的舞蹈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学。
丰富的饮食文化:家乡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如“鸡肉天池”,“官汁扒黄金峰”,“水晶面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代表。
此外,还有成群结队的牧羊人和精明的商贩,让许多特色小吃在家乡大放异彩,如烤饼、卤煮、鸡舌、邗沟糕等。
多彩的民俗活动:还有很多类似“擂响鼓旗、踩高桩、爬灯竿、挑战桥梁”等传统民俗活动,义不容辞地将家乡的文化、风俗、习惯等传到世界上,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到家乡的风土人情。
在家乡,民俗活动繁多、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相信这些独特的风俗特色,一定会带给你非常不同的旅游体验。
略谈费县民谣的民俗风情
辨
Hale Waihona Puke 藏文物 2 0 0 0多种 , 乾 隆皇帝下江南时留下
的诗文和米芾、 秦观等 历史名人留下的墨宝. 被誉为 “ 圣人化行之
来缝 一缝缝到牛腚 来缝衣裳, 上。” “ 敲敲金锣 , 跨跨金桥, 王母奶奶摘仙桃 , 摘一百, 摘一 干, 王母奶奶下西山, 西山上雷暴雨 , 霹雳闪电二十五, 扯彩
2 0 1 年建县, 故得名费 县。 春秋时期孔子的著
名弟子“ 笃圣” 闵子、 唐 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 明代监察御史王雅量、 大学士张四知等的祖
系列小动物的童谣好似一幅情景画. 给我们描述了一
个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 , 方言土语的运用, 更体现了费县本 土特色, 非常生化活。 小小的民谣, 也反应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 映现 出亲人之间的血缘亲情关系。 在社会关系中, 姥姥、 奶奶是亲 近的血缘关系的代表。因此, 有关儿童与姥姥的童谣具有一 定的数量 , 而且具有代表性。 “ 小老鼠, 爬缸沿, 姥姥不吃大锅饭, 刷刷小锅炒鸡蛋。 鸡
氏 × 一 0 c o 烈 o z 0 l ( z ¨ J l ∞ 。 缸
让我们产生了一种责任 . 那就是收集整理好我们的民谣 , 让
我们的后代能够从这些民谣中感受到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 和历史。 能够从流传下来的民谣中感受到我们先辈生活时代 的风土人情, 从我们先辈流传下来的民谣中去体会一下生存
的, 摒弃传统的服务观念。对读者要有良好的服务礼节和态 度, 以笑脸相迎 、 和蔼可亲、 百问不厌的面貌。 真诚地对待每
一
4 、 信息服务主动化。随着网络环境的日趋完善. 各资料
室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各种服务, 如提供科研信
费县白事行礼
费县白事行礼鲁地作为礼仪之邦,殡葬礼仪亦是亘古流传,只是如今简便了许多。
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对此或许知道个大概,而城里人大都是陌生的。
但对于老家在农村的年轻人来说有知晓的必要。
本人依所见所闻将费县周边农村殡葬礼仪中的行礼作一简要介绍。
这里说的农村殡葬礼仪中的行礼主要指男客之行为。
丧事中,行礼的场合主要有辞灵(出殡前一天晚上夜半前,至亲男客参加)、出殡日中午就餐前(所有吊丧男客参加)、路祭时(信主——主要亲戚参加)。
上述几种场合行礼,做法大体相同。
行礼包括作揖和叩头两部分,二者结合在一起使用。
由于其结合方式、作揖叩头次数多少等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多种行礼方式,不同身份的客人必须使用相应的恰当的方式行礼。
作揖又分深揖和浅揖两种。
深揖,动作为:站立——低头弯腰——双臂下垂——至膝盖处双手合拢,左手包右手抱拳——缓缓直身,双手抱拳上移——抱拳高至眼眉止——释拳,双臂下垂,站立。
深揖一般是给长辈所用。
浅揖,动作为:站立——低头弯腰——从膝盖以上起,双手抱拳——直身,抱拳至胸前止。
浅揖是给同辈或小辈所用。
叩头,动作为:站立——先右脚后撤,屈膝下跪——后左脚后撤,屈膝下跪——上身挺直,双臂下垂——上身前倾弯下,叩头低至将要触地,双手前移伏地——抬头,上身挺直,双臂下垂——或左脚前移站起,右脚跟上站立;或再叩头,依行礼套路确定。
行礼的程序:当听到执事人(有的地方称作“执客[kei]”)念到客人村名和姓名时(像坐席前的行礼,有时不排行礼次序,也就不点名。
或大呼隆一起行礼,或诸亲依次逐一行礼;而像路祭,必须按先老亲后少亲等次序依次逐一行礼),客人缓步走至祭桌前芦席中央位置停下,执事人喊“客至“,客人便转身向右首跪棚(也称陪棚)的长辈作一揖、跪下叩一头(是平辈的只作一揖);再转向左首跪棚的长辈作揖叩头(平辈作揖)。
若两侧跪棚的孝子孝孙为行礼客人的晚辈,客人便无此礼节,可直接进入主体。
主体礼的行法在下面分别详细解说。
主体礼毕,执事人喊“回礼”,孝子叩头。
沂蒙小调f调陶笛手法讲解
沂蒙小调f调陶笛手法讲解
沂蒙小调f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陶笛曲调,它源于中国山东省的沂蒙地区。
这种曲调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喜爱和传承。
在演奏沂蒙小调f调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陶笛的指法和吹奏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陶笛手法:
1. 吹气:吹气是陶笛最基本的演奏技巧,也是最容易掌握的。
在吹气的过程中,需要用嘴唇和舌头控制气流的大小和方向,以产生不同的音效。
2. 唇振:唇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手法,需要演奏者熟练掌握。
通过唇部的振动来产生音效,可以制造出类似于小提琴等弦乐器的音效。
3. 颤音:颤音是一种常用的陶笛手法,可以让音符更加丰富和生动。
颤音的产生需要通过手指的快速震动来实现。
4. 滑音:滑音是一种连贯性强的手法,可以让旋律更加流畅和自然。
通过手指在不同音符之间的滑动来实现。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陶笛手法,演奏者可以根据曲目的需要自由运用。
在演奏沂蒙小调f调时,需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音调的准确性,同时也要注意陶笛的呼吸控制和音色的表现。
只有在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之后,才能将沂蒙小调f调演奏得更加完美。
- 1 -。
费县民俗
第一节生活习俗饮食习俗费县民间日常饮食多一日三餐,秋收后到来年开春前,天短,劳动量较小,也有一日两餐的;部分老人习惯一日两餐。
农忙季节,许多农村都习惯往地头送饭,或带干粮在地头进食,民间俗称“垫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富者“一日三餐面里转”,鸡、鱼、肉、蛋随意调剂;贫者“糠菜半年粮”,或者三餐改两餐。
逢年过节也难得吃上一顿饱饭。
就是吃上一顿饺子,也是少放油多放盐,于是富人讥笑说:“穷人吃顿面,三天离不开水缸沿”,指吃盐多喝水多。
居民口味习惯咸、辣、酸、甜,农家多以咸菜、辣椒下饭,菜多是渣豆腐,故有“待要解馋,椒子和盐”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饮食逐步改善。
农民一般以杂粮为主,早饭多是“糊涂、煎饼、渣豆腐”;中午吃煎饼,晚上一般吃面食。
主要食品为煎饼、馒头、油饼、豆腐卷子、水饺、窝窝头等,稀饭一般是高粱、玉米、小麦糊涂、小米汤、面条、面叶等。
20世纪80年代前,费县人以高粱、玉米、地瓜等粗粮为主,少数富裕之家粗细兼食。
主食习惯把玉米、高粱、地瓜干等磨面制作饼子、窝窝(窝头)、煎饼等,以地瓜干面或地瓜干面掺玉米面的煎饼为主。
细粮为小麦磨制的面粉,多做成馒头、烧饼、水饺、面条等。
佐餐菜夏秋季节以米豆、茄子、豆角等时令蔬菜为主,冬春季多食白菜、萝卜,常年有萝卜咸菜、辣疙瘩咸菜、辣椒酱等小菜。
口味以咸为主,酸、辣为辅,少食甜。
煎饼卷、渣豆腐、大葱,就咸菜、辣椒,喝糊涂、地瓜菜汤,是民间最常见的吃法,清淡、营养又有滋有味。
粮食歉收年份,贫苦人家常以胡萝卜、南瓜、糠菜、麸皮等代替粮食充饥,称“瓜菜代”。
逢年过节、婚娶丧祭、待客迎亲时方做面食或肉食。
1986年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常年可依个人口味吃细粮。
2000年后,鸡、鱼等肉食成为普通的饮食。
早餐多以面条、稀饭、油条、鸡蛋为主。
2010年,人们越来越多地看重粗粮的营养价值,注重粗细搭配。
费县居民还有爱“喝汤”和“喝糊涂”的习俗,每餐必喝,否则食后不舒坦,“汤”分面汤、米汤及面菜加豆钱、粉条等制作的“咸糊涂”,食之味甘、咸而可口。
临沂民俗、非遗、手工艺竟然这么丰富多彩?
临沂民俗、非遗、手工艺竟然这么丰富多彩?鲁南五大调鲁南五大调鲁南五大调是一种民间曲调,多由一个人演唱,其伴奏乐器也十分罕见,是以民间管弦乐器和瓷碟、瓷碗、瓷酒盅、竹筷等物品,打击出节拍伴奏。
鲁南五大调活跃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以郯城镇、马头镇为中心,余韵遍及整个鲁东南。
五大调包括《淮调》、《大调》、《玲玲调》、《满江红》和《大寄生草》等五个曲牌。
现在保存下来的共有130首。
《满江红·四盼》于1957年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表演会演,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
少年学习鲁南五大调鲁南五大调是一种民间曲调,多由一个人演唱,其伴奏乐器也十分罕见,是以民间管弦乐器和瓷碟、瓷碗、瓷酒盅、竹筷等物品,打击出节拍伴奏。
鲁南五大调活跃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以郯城镇、马头镇为中心,余韵遍及整个鲁东南。
五大调包括《淮调》、《大调》、《玲玲调》、《满江红》和《大寄生草》等五个曲牌。
现在保存下来的共有130首。
《满江红·四盼》于1957年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表演会演,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
责任编辑:田万媛龙灯扛阁“龙灯扛阁”表演“龙灯扛阁”发源并流传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村一带,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民间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广场舞蹈。
“龙灯扛阁”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过去都用于祀神和求雨。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龙灯扛阁”参加了欢迎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庆祝胜利的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喜庆节日里传统的文化娱乐项目。
龙灯扛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种比赛活动,享誉海内外。
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灯扛阁”表演“龙灯扛阁”发源并流传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三官庙村一带,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民间龙舞和扛阁结合在一起表演的广场舞蹈。
“龙灯扛阁”一般在春节期间表演,过去都用于祀神和求雨。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龙灯扛阁”参加了欢迎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庆祝胜利的活动。
临沂方言与婚丧嫁娶
临沂方言与婚丧嫁娶作者:张梦飞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5期摘要:婚礼是人生大礼,被称为红喜事,丧礼视为白喜事。
婚嫁与丧葬同为喜事,婚礼尚红,丧礼尚白。
红白映衬,除了色调不同,红喜事与白喜事都要红火隆重。
关键词:红喜事:白喜事沂蒙地处鲁南丘陵,土地算不上肥沃,但是地势平缓,是远古时期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绵长。
婚姻在古代被认为是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头等大事。
婚姻,亦称婚嫁,就是结婚嫁娶的意思,是人类维护社会秩序,传递香火,延续人类文明的一种仪式礼节。
沂蒙地区,民风淳朴,从结婚风俗习惯中显见临沂方言的魅力。
一、喜庆婚嫁,红喜事婚嫁包括男方娶和女方嫁的两方,婚嫁的风俗习惯体现了沂蒙文化的特点,显示了临沂方言的特殊。
婚嫁前后包括多种仪式,我们今天就以婚前的传启和发嫁送亲为例,感受沂蒙老乡的美好风俗。
在婚姻筹备阶段,结婚男方叫做“娶媳子”,女方叫“出门子”。
男女双方定亲之后会举行“传启”,传启分两次,第一次是小启,只是宴请男女双方近亲吃饭。
第二次的大启,就是正式向女方下聘礼,聘礼的和聘金很有讲究,具体的根据当地风俗习惯会有些许差别,这就是当地俗称的“四色礼”,有的地区是“六色礼”。
结婚的前一日,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下“催妆”。
结婚前一天下午,准新娘要上坟,辞别祖上,叫做“暖嫁”。
沂蒙地区陪送姑娘也有讲究,必须未出嫁未生育的女孩子,家具、铺盖、衣服生活用品,无所不包,新娘家要蒸馒头,做发糕,寓意步步高升。
所有的用品要喜庆,多选用红色,寓意红红火火,要用红色的铺盖,毛毯双被,一应俱全,喜被里面藏着艾草,四角要缀上彩果子、红枣、栗子、铜钱等穿成的串子,寓意夫妻恩爱,早生贵子。
结婚当天,新娘早早梳妆打扮好,等候着新郎的到来。
新郎进入家门,与新娘一起三叩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双方父母也是需要掏红包的。
新娘上车后,娘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一盆清水泼在地上,意思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期盼女儿在婆家安安稳稳过日子。
费县风俗 作文
费县风俗作文
在我们临沂,过年的时候有很多风俗习惯,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守岁等。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临沂的一些风俗习惯。
贴春联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墙上、窗户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和福字。
我家也不例外,今年我们家也不例外。
门上贴着“福”字,表达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墙上贴着“福”字,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窗户上贴着“福”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放鞭炮
春节期间,我们家最喜欢放鞭炮了。
在大年三十晚上,爸爸会把鞭炮放到屋外的空地上去。
当爸爸把鞭炮点燃时,我们就会躲到远处,捂着耳朵看着鞭炮爆炸,这时爸爸总会说:“真刺激呀!”我也不甘示弱,赶紧跑过去拿起一个大鞭炮来点燃,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开来,绚丽多彩。
这时我们总会欢呼起来。
守岁
— 1 —
守岁也是我们临沂人最喜欢的一个习俗了。
大年三十晚上
12点钟一到,全家人就会坐在一起包饺子。
等到了12点钟一到,我就会跑到外面去看烟花,只见一道道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开来,美丽极了!
— 2 —。
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报告
山东农村结婚习俗调查报告山东省农村婚礼习俗山东一带的婚嫁,大体上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议婚、订婚、送日子、铺房、迎娶、拜堂合卺。
在这几个步骤中,迎娶最为热闹,也最为有特色。
婚礼日早晨,吹鼓手最先来到主家大门口鼓吹一通,然后进洞房再吹。
稍事休息后,迎亲的花轿就要起程。
一般迎亲的花轿有两乘,新郎坐的叫“官轿",给新娘准备的叫“花轿”。
去迎亲的时候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坐在里面,执事的大扇上也要写上“小登科”字样。
一切就绪,三声炮响“三吹三打”后,新郎才能进入女家门内。
新郎先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
新娘梳妆打扮完毕,吹鼓手高奏喜乐。
新娘由其兄弟用椅抬出闺房,送入轿中,意为脚不沾娘家的土。
博山一带,新娘是“抱”上轿的。
结婚那天,新娘的兄弟背着新娘跑,伴娘在后护卫,新郎则带人追赶,经过一阵象征性争夺后,才把新娘请上轿子。
新娘上轿后,许多地方都有泼水的风俗,谓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待新郎、新娘在轿中坐稳后,轿头便喊号起轿,两顶轿子同时抬起,姑娘便随着娶亲的队伍出嫁了。
2泰安曲阜博山:奇特的夜婚习俗我们知道,在婚嫁礼俗中,婚礼一般是在白天举行的,但在泰安、曲阜、博山等地,举行婚礼的时间却是在子夜,这就是所谓的“夜婚”在泰安,青年男女结婚时,男家要在结婚这天上午去女家抬嫁妆,而且只能用人抬,不能用车拉。
到了下午,男家将吹鼓手请到家中,开始吹吹打打,然后新郎由两名男青年陪同,并有4人或者6人打着灯笼,在吹鼓手吹奏的乐曲伴奏下,挨门挨户送谢帖(实际上是古代成人仪式的残留,用这种方式表明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娶妻生子了),拱揖。
送完谢帖后,吹鼓手到新房吹奏喜庆乐曲,招引群众说笑热闹,谓之“闹房”。
闹完房后,才去女家迎亲。
迎亲时男家抬两乘轿前往,一乘轿内抬着新郎,另一乘轿内则抬着一只公鸡。
而此时新娘则在娘家按风俗进行“上头”、“开脸”、“哭嫁”等一系列仪式,直到夫家迎娶者来到时“上轿”。
在博山,新娘是被“抢”上车或轿的:新郎带着一帮人赶到女家后,新娘的兄弟背着新娘跑,伴娘在后面护卫,新郎则带人追赶。
费县春节社火活动策划方案
费县春节社火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费县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县级市,素有“小丹青、桃花源”之称。
费县有悠久的历史和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在春节期间举办社火活动已成为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二、活动目标1.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费县特色社火文化,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2. 提升费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3. 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春节文化生活,增加活动参与者的互动性。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1. 活动时间:春节期间,具体时间根据当年农历时间而定;2. 活动地点:费县市区的主要街道和广场。
四、活动内容1. 社火巡游:在费县市区的主要街道上举办社火巡游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观看和参与。
巡游的内容包括各种社火表演,如龙灯、舞狮、杂技、踩高跷等,每个表演队伍都要经过精心编排和排练,展示其独特的技艺和魅力。
2. 社火表演比赛:在费县市区的广场上举办社火表演比赛,邀请周边地区的表演队伍参加比赛,评选出最佳的表演队伍并颁发奖项。
3. 彩灯展览:在费县市区的各个公园和广场上举办彩灯展览,展示各种形态的彩灯,吸引游客和市民观赏。
4. 民俗游园会:在费县市区的某个公园举办民俗游园会,安排各种传统节目和游戏,如踩高跷比赛、耍把式、舞龙灯比赛、民间歌舞表演等,让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5. 民间艺术展示:在费县市区的文化中心或剧场举办民间艺术展示活动,邀请各地的传统艺术表演团体参加,展示各种艺术形式,如豫剧、评剧、山东大鼓等。
6. 文化讲座:在费县市区的一些文化场所或学校举办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讲解费县的历史和文化,增加市民和游客对费县的认知和了解。
五、活动推广1. 市场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广告,宣传费县春节社火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 社交媒体推广: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费县春节社火活动的宣传信息和互动游戏,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3. 市场合作:与旅行社、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合作,推出春节旅游套餐,吸引更多游客来费县参加活动。
临沂的婚嫁习俗
临沂的婚嫁习俗中国民族众多,因此中国各地婚礼习俗也很不同。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临沂的婚嫁习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临沂的婚嫁习俗临沂结婚习俗一、订婚青年男女经过相互了解,彼此同意,便举行订婚仪式。
届时女青年在亲人陪同下到男青年家,男方置办酒席热情接待,并邀请介绍人或亲朋好友作陪。
男方须赠送订婚礼物给女方,多是现金和衣物,有的还送金银首饰如项链、耳环、戒指等,礼物多少一般由男女两方事先商定。
在农村,青年男女订婚后至结婚前,一般还要“送书子”、“送日子”、“下催妆”等。
山东临沂结婚习俗二、送书子又称“过红子”。
过去,儿女婚姻由父母包办,双方父母通过给儿女订婚确定儿女之间的婚约。
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之说。
男女双方确定联姻后,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交换分别写有男女姓名、年龄及家长和媒人姓名等的“书子”,作为联姻依据。
男方还要送给女方定亲礼物。
除衣服、钱、首饰和扎腿带子、袜子外,另有盐两包,大米两包,针1 对,葱1 对。
送盐、米等意为“缘份到了”,送针意为“联姻”,送葱意为“从约”(从破“四旧”以后,送书子一般只送现金和衣服,并不再交换“书子”)。
女方回书子时有帽子1 个,腰带1 条、衣服1 身、手巾1 对,袜子和鞋各1 双,烟袋包子1 对(现多是烟两盒)。
山东临沂结婚习俗三、送日子男方根据男女两人的生辰八字等请“先生”查定结婚日期后,派人到女方家告知,俗称“送日子”。
过去,送日子时一般有“四色礼”:馒头(或鸡)、肉、大白鲢鱼、粉皮。
现在多送衣服和现金。
送日子以后,双方将结婚日期各自通知亲友,亲友们在其结婚前来送礼物。
送给男方的称“送礼”,送给女方的称“送填箱”。
山东临沂结婚习俗四、下催妆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下催妆”,意为催促女方要按时发嫁。
下催妆礼一般有红、蓝袄1 对,化妆品1 套,公、母鸡1 对,鱼1 对,肉1 刀。
催妆礼一般随嫁妆返回男方家,故有“催妆礼吃不起”之说。
婚嫁仪式中鲁西南鼓吹乐的保护与传承
婚嫁仪式中鲁西南鼓吹乐的保护与传承鼓吹乐是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器乐合奏形式,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种之一。
鲁西南鼓吹乐的特有乐器是铜杆唢呐,因而它也是山东鼓吹乐中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主要依托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而生存。
本文分析考察鲁西南鼓吹乐在婚嫁仪式中的功能变迁,展现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演变轨迹,从而,为保护鲁西南鼓吹乐提出有效建议。
标签:鲁西南鼓吹乐;功能变迁;历史传承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婚嫁仪式中的鲁西南鼓吹乐无论在曲目上还是调式上都有了新的变化。
以前的吹打乐队也在人数、乐器、曲目上做出了改变,增添了许多潮流元素,比如改编一些流行曲目,甚至有些鼓吹乐队班社中加入了一些流行的管弦乐器。
虽然鲁西南鼓吹乐屡屡创新,但作为其生存土壤的婚嫁仪式并未发生太多变化,依然遵循着固有的传统。
一、婚嫁仪式中鲁西南鼓吹乐的现状现代的婚礼一般都比较简单,删去了许多繁文缛节,而只对必要礼数有所保留,过去两天的仪式也浓缩为一天。
现代婚礼前,主事人家一般不直接找鼓吹班社,而是聘用服务周全、对婚礼设计独特的婚庆公司。
以往传统婚嫁仪式中的重头戏被婚庆公司抢去不少风头,但是,在整个婚嫁仪式过程中,鼓吹乐也是少不了的。
在婚礼进行的那一天,一大清早,主事人家会在房顶上安一个大功率喇叭,开始放《百鸟朝凤》和一些流行歌曲。
已不再是以往的鼓吹乐班社的即兴表演。
到了8点左右开始迎亲时,鼓吹乐班社才开着汽车赶来。
迎亲,讲究的人家会在道路的两旁摆放许多双响炮和烟花,随着接亲的轿车徐徐开出村外,鼓吹乐班社在车子后面与烟花齐鸣。
到了村外便不再吹奏,全部都上车踏上迎亲的路途,一般吹奏《抬花轿》。
披红,鼓吹乐班社在披红的村子外面和新郎一块下车,跟随新郎去亲戚的门口披红,吹奏《五字开门》。
接亲,到新娘家接亲的一路上,鼓吹乐班社不是主角,而是婚庆公司的礼炮,一般有两门礼炮在一辆汽车上装载着,开在最前面,边走边放,颇为壮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 的 乐器 全 都 按放 好 了 闹场 开 始 了 这 是 晚上 最 重 要 的 时段 了 全 村 的 人都 来 看甚 至 还 有外 村 的 节 目开 始 一 般
是 有 女 演 员先 唱 几首 流 行 的歌 曲 来开 场 。 后 来节 目越 来 越 丰 富了 有戏 曲 男女 对 唱 笑话 相 声还 有 小 品 反 串 和
迎 娶 准 备 。 晚 上 新 郎 给 近 处 的 亲 友长 辈 行 礼 。 迎 亲 这天 按 既 定 时 辰 男 方 排列 仪 仗 。 上事 鼓 乐 班 演 出场 地 就 在喜 主 家 的院 子 里 一 般 会
曲 牌 为主 约 一小 时 后就 开 始 了早 餐 。 帮忙 的 人 开始 准 备 新 人 的嫁 妆 轿 内放 一 只大 红公 鸡 回 时女 方 压 回一 只 母 鸡。 穿衣 裳 姐姐 穿衣 裳 就 是新 人 的 结 婚 礼服 是 在 她
一
是 指唢 呐
俗 称 叭喇 匠 子 。费 县 婚俗 的 顺 序 送婚帖 贺喜
媒、定亲
迎 亲 回 门等 过 程
费 县 鼓 吹 乐 与人 民 生活 风 俗 有 着密 不 可分 的 关 系 。近
几 年来 .我 对 费县 的 鼓 吹 乐做 过 大量 的 收 集整 理 和研 究 工 作 同时 也 对 当地 的 经 济文 化 演 奏风 格 习俗 以 殛其 他
◎地 方 乐
沂蒙山区县民俗与鼓吹乐研究
文 \ 宋 广亮
喜事
摘 要:本乏从费县的民俗和鼓吹乐自个万 对膏县的喜事用乐的发展状况进行 比较分析,发
现 由 于历 史和 时 代 的特 征 ,正 在 遵 渐走 向 变异 和 消亡 。抢 救 化道 产 是 后 人 义 不 客辞 的责 任 。
舞蹈 等 等 。节 目前后 很 少 有报 幕 虽 然他 们 不 象专 业 的 那 么好 但 能看 的 出 观众 们 非 常喜 欢 都能 逗 着 他们 哈 哈 的 乐 。 民众 就 是 来 凑个 热 闹 约 3个 小 时 的暖 轿 时 段 完 后
下 午 到 x 村 x 家 爱女 出 嫁 到 x村 风 雨莫 误 x喜 主拜 上 于
方 的 亲 朋好 友 来 为 出嫁 的 新 人庆 贺 的 客人 酒 席一 般 就 在 他 们 自己 的农 家 小 院 了进 行 。鼓 乐 班 的 演出 当 然也 就 缺 少 不 了来 捧场 的 观 众 了 。男 方 帖喜 联 、 挂喜 幛 铺床 做 好
程 有配 乐 曲牌 子 《 二 陪 送 》大 小 调 《 红 》 等 装 柜 十 桃 完 后 在 女 方 的第 一 天 也 就 结 束 了 是 日 .第 二天 清 早 。 出嫁 新人 开 始 了 出嫁 前 的 准备 工 作 .新 娘 早起 梳 妆 打扮 叭 喇班 依 然 以 《 样 景》 等 几 个 十
班 头 把 红 子 系在 叭 喇碗 上 乐 班答 谢 喜 主奏 乐 开始 《 样 十 景 》 这 是 一首 地 道 的 山 东 民 间乐 曲 全 曲 风趣 幽默 旋 。
大 门 口有 一个 大 花轿 。 ( 着社 会 的 发展 与进 步 2 0年 随 00 以后 慢慢 开 始 用轿 车 来代 替 大 花轿 )还 有 早就 摆 好 了送 嫁 妆 长 长 的 队 伍 曲牌 《十样 景》 歌 曲 为主 乐 曲节 奏 欢快 旋 律 高 亢
糖 和 一个 红 包
叭喇 班 吹 奏 闹 场 第
曲也是 为了 吸 引外 面 的观 众 一 曲未 完 早就 等 候 在 大 门 外的 人 全围 了 上 来 把 院 子圄 的 满 满的 乐 手们 旱 已 准 备
民 间艺 术 作 了 一定 的 实 地考 察 掌握 了比 较丰 富 的 考察 研
关键词 :民俗
鼓吹乐
叭喇E子
喜 事 在 当 地 称 为 ” 事 红 然少 不 了鼓 乐班 了 乐班 叭喇
在 男 女 婚 嫁 的 大喜 日子 当 当地 不称 唢呐 鼓 大 致 要经 过 说
《 大 调 桃 红 》 等 五 晚宴 :演 奏 和 晚 宴 的场 地 是 台 用 的 。 f 主 家 小 院 里 喜 的这 张 桌 子 ) 暖 轿 ( 当地 人 有 的 称 呼 闹场 有 的 称 呼 唱 戏 ) 晚 饭 后 喜 主 放 上 了几 盒 烟
究资料 特对 红事 做 以 下 阐 述 在 女 方 要 出 嫁 的前 一 个月 左 右 的 时间 先 收到 喜 主 的请 帖 ( 当 地 喜 主 一 般 指 的 是 出嫁 者 的 父 母亲 ) 才算 在 是 定 贴 。 当地 一般 以双 日 为吉 日 这个 吉 日 当 地人 习 惯 性 的 找 阴 阳先 生 给 定 夺 比 如 f 照 旧历 每 月 的初 六 按 初 十等 ) 喜 帖 中写 道 《 定贵 乐 班六 名 于 x 年 x 月 x 日 兹
x年 x月 日 x定 立 》 。 軎 日 当天 叭 喇班 来 到 早 已准 备 已 久的 喜 主 家 中为 即
村 民 们依 依 不 舍 的 散 去 乐 班 终于 有 了一 会 休 息 时 间
装 柜 品 是 指 女 儿 要 出 嫁 时 父 母 绘 她 陪 送 的 嫁 妆 礼 嫂 子 哥哥 还 有 姑姑 等 亲戚 来 装柜 被子 放 让 女 方 的姐姐
将 出 嫁 的新 人 吹 奏 庆贺 新 人 出嫁 的 前后 几 日会 非 常 的热 闹 喜 主 家一 般 提 前 2— 3天 就开 始 准 备迎 接 来 自四 面八
在 柜子 里 面 如 各种 各 样 的 衣服 鞋 子 用 品 。这 段 时 间很 长也 很 重 要 约 有
各 种 生 活
个 多小 时 装柜 全 过
有 一 两 张 桌 子 放 在 院 中 最 明 显 的 位 置 这 就 是 舞 台 中 间 了 。第 一 项 仪 式是 喜 主 向 叭 喇 班 头献 红 子 喜 烟 ( 红
于
是 指 红布
喜 事 的标 志 ) 表示 红 事仪 式 的 开始 。 鼓 乐
嫂 子等 人 的 帮 助 下把 新 娘 服 穿上 蒙 上 头 红 。在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