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
信用减值损失老准则
信用减值损失老准则
信用减值损失是指公司资产价值因为债务人未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减少的损失。
在老准则下,公司通常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根据账面价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差异来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公司在资产减值前未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在老准则下,公司需要根据已发生的事实和可靠的证据来评估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公司需要计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并将可收回金额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另外,在老准则下,公司还需要定期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财务报表能够及时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公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进行减值测试,同时也存在主观性较大的问题。
总的来说,在老准则下,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和资产减值测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导致公司未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因此,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
质量和透明度,新准则的实施对于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和资产减值测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以确保财务报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信用减值损失银行标准
信用减值损失银行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信用减值损失是银行业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银行在放贷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当银行认为某笔贷款可能无法全额收回时,就需要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预留一定的资金用来应对可能的损失,这就是信用减值。
在银行标准中,有具体规定了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标准和方法。
银行需要根据风险特征对贷款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类别确定相应的准备金比例。
通常情况下,信用评级较高的客户,准备金比例较低,而信用评级较低的客户则需要较高的准备金比例。
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风险程度合理确定准备金,从而降低可能的损失。
在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时,银行需要根据贷款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银行会根据贷款的逾期情况、担保品价值变化、借款人财务状况等因素来确定信用减值金额。
一般来说,银行会定期对贷款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根据情况对信用减值金额进行调整。
在处理信用减值损失时,银行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
银行还需要对信用减值损失进行定期审计,确保计提金额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银行还需要积极与借款人进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信用减值损失是银行业务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银行需要根据风险特征和贷款情况合理确定计提金额,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保障资金安全。
只有做到这些,银行才能有效控制风险,确保经营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字数:423】第二篇示例:信用减值损失是指银行在贷款、债券等信贷资产账面价值超过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出现的减值损失。
随着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和经济环境的不稳定,银行信用减值损失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规范银行信用减值损失的管理,保障金融稳定,保护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利益,银行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信用减值损失银行标准。
一、信用减值准备金制度银行在贷款或债券等信贷资产可能发生信用减值的风险,为了弥补这部分风险引起的损失,银行需要建立信用减值准备金,用以提前做好准备。
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
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摘要:一、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的概念二、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三、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1.减值损失的确认2.减值损失的计量3.减值损失的披露四、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应用及影响正文: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是指在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对于资产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一种规范。
这一准则的实施,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促使企业及时、充分地反映其信用风险。
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美国发生了储贷危机。
为了提高银行业的透明度,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54号——信用减值损失》,规定企业应对其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确认和计量减值损失。
此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发布了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IAS 39),全球范围内的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逐渐形成。
我国在2006年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其中包含了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
2017年,为了与IASB 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保持一致,我国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修订)》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进一步完善了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
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1.减值损失的确认: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末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当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可回收金额时,应确认减值损失。
2.减值损失的计量:减值损失的计量应当根据资产的性质和特征,采用合适的方法,如直接转销法、摊销法等。
3.减值损失的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与信用减值损失相关的信息,包括减值损失的金额、原因、资产的性质和特征等。
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应用及影响: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的实施,使我国企业在面对信用风险时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其财务状况。
关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的议案
关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的议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的风险逐渐加大。
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们提议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和债权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
二、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的定义和影响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导致的损失。
信用减值损失则是指因债务人违约或信用状况恶化而导致的债权减值。
这两种损失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有助于防范财务风险,保持企业的稳健发展。
三、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的必要性1. 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同时,对于存在信用风险的债权,企业也应当根据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评估信用减值风险。
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通过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和债权的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3. 有助于风险防范:及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可以提醒企业关注潜在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四、具体方案和实施计划1.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减值测试:由公司财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减值测试团队,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和债权进行减值测试。
2. 确定减值测试范围:根据会计准则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和债权范围,并收集相关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3. 评估减值风险: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评估资产和债权的减值风险,并确定相应的减值准备金额。
4. 报批和披露:将减值测试结果和相应的财务处理方案报请公司管理层审批,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的披露。
5. 持续监测和调整:定期对资产和债权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减值准备金额,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信用减值损失
账龄分析法,损失率比例详见附 表1
合同资产
应收票据 商业承兑汇 票
单项认定
单独测试发生减值的长期应收款
集团内关联方 集团外
单独测试未减值的长期应收款,按客 户群体预期信用损失情况进行分组
银行承兑汇票
集团内关联方 集团外
单独测试未减值的商业承兑汇票,按 客户群体预期信用损失情况进行分组
单独测试计提坏账准备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计提坏账准备 按照损失率0.3%计提坏账
不计提坏账准备 不计提坏账准备
按照损失率2%计提坏账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单独测试计提坏账准备
03 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标准
账龄段
1年以内 1-2年 2-3年 3-4年 4-5年 5年以上
损失率
2% 10% 15% 30% 50% 80%
04 信用减值损失账务处理
-单项计提(超账龄比例)
04 信用减值损失账务处理
2020年6月底A公司应收B公司账款为100万,其中30万是2018年发 生的应收账款,30万是2019年发生的应收账款,40万是2020年新增 的应收账款。
6月份A公司应提减值准备=40*0.02+(30*0.15-30*0.1)+( 30*0.1-30*0.02)=4.7万元
种类
组合名称
依据
计提方法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单项单项金额不重大,但根据金额 重大的应收款项(单笔超过5000万 元);管理层估计存在较大收回风
险的款项
单项金额重大或单独测试发生减值的 应收款项
单独测试计提坏账准备
集团内关联方 账龄组合
不计提坏账准备
单独测试未减值的应收款项,按客户 群体预期信用损失情况进行分组
资产减值和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在会计分录上就是: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在分录类型上属于资产和费用同增的情况。
你要卖东西就会产生收入,收入只要有账期就会有坏账,所以坏账是与收入相伴而生的,坏账准备的另一面就 是信用减值损失,所以信用减值损失就是与收入相伴而生的,因为减值导致收入减少,所以说减值损失是一种费用 。
固定资产的变现路径是: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资产处置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是通过累计折旧和减值一步步燃烧自己的价值,最后被卖掉或者报废清理变成资产处置损益和营 业外收支,最后走到生命的尽头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为企业生产出了商品,通过销售商品为企业带来了收入,所以固定资产减值是与企业生产销售环 节中必然会出现的一部分,是为了最终取得收入而必然发生的开支,这些开支会导致收入减少,所以说固定资产减 值损失也是一种费用图片。
务处理呢。
信用减值损失是应收账款预期发生的坏账所带来的坏账损失,既然是预期,就代表这损失还没发生,所以信用 减值损失是在我们计提的时候要用的,跟我们前面讲过的坏账准备是一对,所以坏账准备对应的就是信用减值损失 ,计提坏账准备的同时也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
接下来经营损失中的第二个损失叫资产处置损失,其归属于资产处置损益科目,也就是卖资产的时候到底是净 赚还是净亏。净赚的话资产处置损益科目为正数,相当于收入增加,记贷方;净亏的话净赚的话资产处置损益科目 为负数,相当于亏损,损失增加记借方。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标准
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标准信用减值损失是指投资人在持有某些金融资产时,由于其持有的金融资产出现不良的违约风险,导致预期收益流失或投资成本增加的损失。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必须对其金融资产进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
本文将重点介绍信用减值损失计提的标准和程序。
企业在对其金融资产进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其金融资产的违约风险程度和持有期限等因素进行分类计提。
具体标准如下:(一)个别计提标准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对其单个金融资产的违约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个别计提。
具体要求如下:1.当一个或多个单独的金融资产出现可能的信用减值损失时,企业应当立即计提损失,以反映其实际价值的减少。
2.评估单个金融资产是否可能出现信用减值损失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违约可能性、违约金额以及回收成本。
3.在对单个金融资产可能出现信用减值损失的评估过程中,应当考虑其在当期和以后的现金流量量。
如果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中出现了相似的风险特征,那么企业应当将其这些资产按照评级等级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分类进行组合计提。
具体要求如下:1.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信用评估机构或采用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模型,将其持有的金融资产按照评级等级进行分类。
2.然后企业应当根据各类资产的分类信息及其违约风险的组合程度等因素,对其进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
3.企业在对组合进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时,应当认真评估其整体违约概率,并据此计提损失。
在对金融资产进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时,业务流程取决于企业提供的业务类型和信用分析方法等。
但是,无论业务类型和方法如何,大的程序流程总体类似,大致步骤如下:(一)评估资产违约风险企业应当根据其自身的资产质量要求,评估其持有的金融资产的违约风险水平。
这包括评估该资产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违约可能产生的损失、实际收回资产的可能性和成本等因素。
(二)分类计提减值损失根据评估的结果,企业应当将典型的贷款、债券和其他证券等类别按照其违约风险水平进行分类,分别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信用减值损失会计准则
信用减值损失是指公司在预见到某一个财务资产可能无法收回其账面面值或其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之后,按照一定的方法计量出的对该财务资产的减值。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信用减值损失应当按照以下基本原则计提和处理:
1. 认定标准。
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利率变化、信用风险评级、拖欠账款时间等多种因素,判断是否有必要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2. 计提时机。
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末,对所有可能发生信用减值的财务资产进行评估,如果发现存在信用减值可能,则应立即计提。
3. 计提方法。
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应当根据财务资产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
主要的计算方法包括单项计提法、组合计提法、预计信用减值计提法等。
4. 收回或转移时的处理。
如果财务资产的信用状况有所改善,或者企业将财务资产转移至其他机构,相应的信用减值损失应当进行调整。
同时,在拟定年度财务报表时,企业应当对信用减值损失进行全面的披露和说明,明确计提依据和计算过程。
总之,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和处理需要企业遵循准确的会计方法和原则,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公正,确保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记账实操信用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
其拓展知识:信用减值损失指的是因信用风险、贷款损失和市场风险等因素导致贷款的缺口无法收回而导致的 损失,是企业计提贷款损失的基础。一般而言,在发生信用减值损失时,企业需要在贷方增加一项"信用减值损失",以及 在贷款缺口中扣掉一份"信用减值损失",以确定贷款损失是否发生
或是否恢复。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如果该预期信用损失大于该工具当前减值准备的账面金 额,企业应当将其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借记"信用减值损失"科目,根据金融工具的种类,贷记"坏账准备”等科目。
计提坏账准备:
借:信用减值损失一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发生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等
记账实操-信用减借贷方
信用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科目,与资产减值损失反映的情况一致,只是针对的事项不同。应收款项减值对应的是 信用减值损失,存货、固定资产减值对应的是资产减值损失。该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信用减值损失是企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无法收回,而遭受的损失。
收回已确认坏账并转销应收款项
撤销坏账
借:应收账款等
贷:坏账准备
收回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等
三、信用减值损失借方表示增加还是减少?
信用减值损失借方表示增加,主要是指由于信用风险和贷款流失而引起的损失,贷防的增加表示要从贷款缺口中增 加更多的贷款或支付贷款损失,但是贷款缺口只能表示损失,不能弥补损失,因此存在一个信用减值损失的发生。此外, 企业在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时,也会根据企业的信用风险、贷款风险、市场风险等多方因素,计提合理性有效的减值损失 ,这也是贷方增加的原因之一。
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摘要: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是企业会计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资产减值损失发生在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上,而信用减值损失则指的是企业认为债务人无法按时按约还款导致债权价值下降。
本文将详细介绍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的概念、会计处理和相关因素。
一、资产减值损失的概念和会计处理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特定的会计期间内,由于出现了长期资产的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相符合的情况而引发的损失。
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等。
当长期资产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需要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
会计处理资产减值损失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资产减值测试:企业需要对长期资产进行全面的减值测试,判断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减值迹象包括外部因素(如市场环境变化)和内部因素(如资产的物理损坏或技术陈旧等)。
2. 计算减值金额:如果资产减值测试结果显示资产存在减值迹象,企业需要计算减值金额。
减值金额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预计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之差。
3. 计提减值损失:根据计算得出的减值金额,企业需要在资产减值准备中计提相应的减值损失。
4. 会计确认:计提减值损失后,企业需要将减值损失确认为损益,同时通过减记资产账户来反映资产减值的影响。
资产减值损失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减值法和逐步减值法。
直接减值法是将减值金额直接计提为损益,而逐步减值法则是通过逐年摊销减值损失。
二、信用减值损失的概念和会计处理信用减值损失是指企业持有的债权价值下降的情况。
当企业认为债务人存在无法按时按约还款的可能性时,需要进行信用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信用减值损失。
信用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信用减值测试:企业需要对其持有的债权进行信用减值测试,判断债务人是否存在无法按时按约还款的风险。
信用减值测试需要考虑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以及与债权相关的外部经济环境等因素。
资产减值损失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损失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资产减值损失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建立和完善资产减值损失识别、计量、提取与信息披露的制度,以确保企业能够准确评估资产价值,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所有拥有可产生经济利益、受控制并可进行准确计量的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三、定义和范围1. 资产减值:指因资产预期的经济效益被大幅度削弱、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或无法按预期收回其账面价值,导致企业资产持有人权益减少的情况。
2. 资产减值准备:指企业为弥补资产减值所造成的信用损失而提取的一笔特定准备。
3. 资产减值损失: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于资产减值导致资产持有人权益的减少。
四、制度要求1. 资产减值识别a. 根据会计准则,审慎而全面地评估潜在的资产减值风险,防范潜在损失。
b. 对于有明确减值迹象的资产,应进行减值测试,确保其账面价值不高于可收回金额。
c. 定期开展资产减值检查,识别并评估所有可能出现减值的风险因素。
2. 资产减值计量a. 将资产的减值金额计量为资产减值损失,并按照减值迹象的出现频次和准确度进行合理估计。
b. 根据实际情况,审慎选择适用的计量方法和技术,确保计量结果符合准则要求。
3. 资产减值提取a. 在盈余充足的情况下,应提取足够的资产减值准备,以保障企业稳定经营和承受风险的能力。
b. 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应遵循规定的计量规则和会计准则。
4. 资产减值信息披露a. 按照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披露资产减值的相关信息,确保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b. 资产减值信息披露应准确、全面,以避免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五、责任与监督1. 企业高层应制定和修订资产减值损失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情况。
2. 部门负责人应严格执行制度要求,组织下属人员履行资产减值识别、计量、提取与信息披露的职责。
3. 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资产减值损失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信用减值损失银行标准
信用减值损失银行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信用减值损失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因贷款、投资及其他资产的信用质量下降而导致的损失。
银行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要求对信用减值损失进行计提,以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准确。
在银行的经营活动中,信用减值损失是无法避免的。
由于贷款、投资等业务的风险性质,存在借款人或债务人无法如期履约的可能性,一旦出现不良情况,银行需要通过计提信用减值准备金来弥补损失。
贷款资产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之一,信用减值损失对银行的影响非常显著。
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几种不同的模型来计提信用减值准备金,主要包括经历性损失模型、前瞻性损失模型和混合模型。
在这些模型中,前瞻性损失模型被认为是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型,因为它能够更好地反映未来可能的风险和损失。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银行需要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信用减值损失进行评估,并作出相应的准备金计提。
这需要银行根据贷款、投资等资产的特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市场环境、行业风险等。
如果发现可能发生不良情况,银行需要立即计提足够的信用减值准备金。
信用减值损失对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如果银行不及时对信用减值进行计提,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不真实和失真,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信用减值损失还会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增加银行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为了有效管理信用减值损失,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信用评级模型、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等。
银行还需要定期对信用减值准备金进行审计和检查,确保准备金水平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
信用减值损失是银行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银行需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信用减值进行计提,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准确。
只有这样,银行才能有效应对信用减值风险,保障公司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第二篇示例:信用减值损失是指银行在贷款、债券等信用工具中发生的实际或潜在的信用损失,通常由于借款人违约、迟延支付或资产质量下降导致。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预期信用损失减值模型研究与运用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预期信用损失减值模型研究与运用2017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了修改,并对其进行了规定。
其中,新金融工具准则中提到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式,对由金融工具、租赁和收入标准构成的相似组合的减值损失进行了规范。
(一)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asset impairment loss;Assets Devaluation)是指因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造成的损失。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
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当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资产减值包括所有资产的减值。
但是由于资产的性质不同,所适用的具体准则也不尽相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及其应用指南,对金融资产的减值损失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二)信用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是指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这项金融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产生的损失。
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均值,该方法不同于与过去根据实际已发生减值损失确认减值准备。
在预期信用损失法下,减值准备的计提不以减值的实际发生为前提,而是以未来可能的违约事件造成的损失的期望值来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应当确认的减值准备。
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租赁应收款、合同资产、部分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
(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新准则的预期信用损失框架下,机构的历史风险表现以及对于未来经济环境和风险的判断,都会被纳入模型作为综合考量要素。
通过信用风险损失的提前确认,新准则有效缓解了已发生损失模型在金融危机中暴露的损失确认“太少太迟”问题,使得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更为平缓,更加符合资产质量的实际变化情况。
新准则下的预期信用损失(Expected Credit Loss,下称“ECL”)模型以历史数据及宏观经济因子为基础,其公式为:ECL=PD×LGD×EAD其中,ECL代表预期信用损失,是企业对某个信用事件中会遭受的损失的估计;PD为违约概率,LGD为违约损失率,EAD为满足准则要求的违约风险敞口。
信用减值损失的会计政策
信用减值损失的会计政策
信用减值损失是指一家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可能无法收回应收账款和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情况下,根据会计准则需要计提的减值损失。
信用减值损失的会计政策通常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国家规定的准则制定。
下面是常见的会计政策:
1. 预计信用减值模型(Expected Credit Loss Model):根据预计的信用减值损失来计提坏账准备。
该模型要求公司根据历史损失经验、当前和预期的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信用减值损失,并根据这些估计计提坏账准备。
2. 后退损失模型(Incurred Loss Model):根据已经发生的信用减值损失来计提坏账准备。
该模型要求公司在发生损失时才计提减值损失,即在已经出现违约或不良迹象后计提。
这种模型通常更加保守,可能导致过早地计提减值损失。
3. 减值损失测量方法:根据不同的减值损失模型,公司可能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个别法、组合法或个别及组合法。
个别法是根据单项资产进行减值测量,组合法是对具有相似风险特征的资产组合进行测量,而个别及组合法则结合了以上两种方法。
4. 重要参数和假设:公司在计量减值损失时,需要做出一系列重要参数和假设
的判断,如违约率、违约损失率、违约早期警示指标等。
这些参数和假设对计提减值损失的金额和时点产生重要影响,需要进行慎重估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信用减值损失的会计政策。
具体的会计政策可能会因公司的具体情况、国家的准则要求等而有所不同。
信用减值损失科目代码
信贷减值损失帐户代码信贷减值损失是损益表。
亏损增加额记为借方,减少额记为贷方。
与资产减值损失反映的情况一致,但对应项目不同。
应收账款减值相当于信用减值损失,存货和固定资产减值相当于资产减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应用指南》第4条-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规定了以下会计科目:23.“ 6702信贷减值损失”。
该帐户用于计算由于该准则要求的各种金融工具的减值准备而导致的预期信用损失。
根据上述规定,信用减值损失账户的科目代码为6702。
因此,信用减值损失属于损益账户。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第11条第6款规定了金融工具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具体规定如下:1.提取和转回减值准备。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组合)的预期信用损失。
如果预期信用损失大于该工具(或组合)当前减值准备的账面价值,则该企业将该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并扣除“信贷减值损失”标题,并贷记“贷款损失准备”。
企业可以计提准备金,坏账准备,合同资产减值准备,应收租赁款减值准备,估计负债(用于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或“其他综合收益”。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债权资产),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预期信用损失小于工具(或组合)的预期信用损失,则计入当期减值准备的账面价值。
(例如,当根据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根据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的整个期间),应将该差额确认为减值收益,并进行相反的会计处理。
2.冲销有信用损失的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发生实际信用损失,并且确定相关金融资产无法收回并被批准冲销,则应当从“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中扣除,并贷记“贷款”等相应的资产科目,“应收账款”,“合同资产”等,根据批准的核销金额。
如果冲销金额大于损失准备金,则应根据差额从“信贷减值损失”标题中扣除。
因此,企业应当按照上述规定计算和提取信用减值损失,冲回信用减值损失,并冲销具有信用损失的金融资产。
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分录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分录【导语】金融资产是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之一,而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是保障金融市场健康、稳健的重要手段。
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强,不仅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和资产质量监管至关重要,也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概念解析】1.1 第一阶段: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第一阶段,金融机构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金融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主要依据当期和未来经济环境情况、客户还款能力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从而及时地反映信用损失。
1.2 第二阶段:实际信用损失发生当金融资产出现实际信用损失发生时,金融机构需要将其计提的减值金额转移到第二阶段,并针对发生的实际信用损失进行核销,及时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账面价值。
1.3 第三阶段:信用风险重大恶化第三阶段是对金融资产进行远期的信用损失预期,金融机构需根据资产未来的信用风险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前准备相应的减值准备。
【二、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分录】2.1 第一阶段: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的分录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金融机构在第一阶段需要根据预期信用损失进行计提减值,分录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准备账户贷:坏账准备2.2 第二阶段:实际信用损失发生时的分录当金融资产发生实际信用损失时,需要进行实际损失的核销,分录如下:借:坏账准备贷:金融资产账户2.3 第三阶段:信用风险重大恶化时的分录在第三阶段,金融机构需要根据远期的信用损失预期进行计提减值,分录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准备账户贷:利润表或资产减值准备账户【三、对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深入理解】3.1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能够反映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敏感度和管理能力,有效提升了金融机构对信用风险的认知,从而更好地规避和控制风险。
3.2 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三阶段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运行。
金融工具修订后几个有意思的小问题
金融工具修订后几个有意思的小问题金融工具修订后几个有意思的小问题这两年来财政部会计司针对一般企业财务报告格式分别在2017年12月、2018年6月和2019年4月发布了3次修订,针对金融工具等相关准则,这两年也陆续发布的应用指南。
一路学习下列,发现有以下几个有意思的小问题。
1、应收款项融资为啥只核算双重目的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2018年6月财政部把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并,2019年4月又让他们分家,不知道为啥反复折腾应收票据。
2019年4月的修订除了把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分开之外,在资产负债表中还增加了一个与应收票据相关的报表项目,“应收款项融资”,这个账户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等。
”从措辞上看,只限定双重目的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看来企业持有的业务模式为双重目的的其他应收款只能计入其他流动资产了,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歧视其他应收款?2、应收票据贴息损益要计入投资收益了?2019年4月发布的格式修订中在利润表投资收益项下新增“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以“反映企业因转让等情形导致终止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该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损失,以“-”号填列。
”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是典型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照这个规定,今后处置这些资产的损益应计入投资收益了。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明确“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即减去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等科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贷记本科目或“短期借款”科目。
”一直以来,企业因转让(包括贴现、背书、无追索权的保理等方式)而终止确认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都是计入财务费用。
这是因为企业转让这些金融资产的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不是处置投资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目录一、定义: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 (1)二、资产减值损失准则 (2)三、资产减值损失损失确定 (2)四、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 (2)五、资产减值损失核算 (3)六、资产减值损失计算公式 (3)七、结算方法 (3)八、会计处理 (3)九、商誉减值(了解一下) (3)一、定义: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1、信用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是损益类科目,损失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1.1信用减值损失分录:计提坏账准备:借:信用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贷:坏账准备发生坏账时: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等收回已确认坏账并转销应收款项撤销坏账借:应收账款等贷:坏账准备收回账款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等应收款项减值有两种核算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款项的减值的核算只能采用备抵法,不能采用直接转销法。
采用直接转销法时,日常核算中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不予考虑,只有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直接冲销应收款项,即借记“信用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
备抵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建立坏账准备,待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已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款项。
2、资产减值损失定义:资产减值损失(asset impairment loss;Assets Devaluation)是指因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
《资产减值》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
资产减值损失在会计核算中属于损益类科目3、区别: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反映的情况一致,只是对应的事项不同。
对于应收账款一类的对应使用信用减值损失,对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一类的对应使用资产减值损失。
二、资产减值损失准则它主要涉及企业非流动资产,具体包括:1.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2.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产3.固定资产4.生产性生物资产5.无形资产6.商誉7.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
考虑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资产发生减值后,一方面价值回升的可能性较小,通常是永久性减值;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确认资产重估增值和操纵利润,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
三、资产减值损失损失确定1、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2、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
3、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但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记入当期损益。
四、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处理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资产减值损失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
四、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 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五、资产减值损失核算企业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应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并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中按资产减值损失的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应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六、资产减值损失计算公式资产减值损失=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可收回金额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余额-已提坏账准备。
例子:2010年初A公司应收B公司账款为100w,2月份B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财务状况不佳计,A 公司提坏账准备10w,3月份B公司财务状况不见好转继续下滑,A预计此项账款的可收回金额为70w。
3月份A公司应提减值准备=账面余额-已提坏账准备-可收回金额=100w-10w-70w=20w3月份会计分录:借: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B公司坏账准备200,000.00贷: 坏账准备200,000.00七、结算方法1、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增值税不能抵扣,2009年以后可以抵扣了,要直接计入成本。
2、因为不能抵扣,所以要转出3、资产减值损失,如果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帐面价值,那么该项资产就不能确认,或者不能再以原帐面价值予已确认,否则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也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其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
因此企业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帐面价值时,表明资产发生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帐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较高者确定八、会计处理发生时,借方,资产减值损失,贷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生物性资产减值准备等等。
期末,余额转本年利润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需要等到处置时才能转出。
固定资产可以抵扣进项税九、商誉减值(了解一下)1、商誉的计算问题。
遇到的一般都是非同一控制下形成的控股合并,商誉即是实际付出的合并成本大于应该享有的被投资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的部分。
如果是全资子公司的,商誉就是全部是母公司应该在合并报表中确认的;如果不是全资子公司的,那么合并报表中的商誉是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享有的商誉。
2、商誉减值测试的实质。
之前已经进行了讲解,商誉是资产负债表必须要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相比于其他的资产来说,商誉比较特殊。
因为除了商誉和摊销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以外的几个资产都是出现了减值迹象以后才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则是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都要进行减值测试。
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其实就是集团公司对于旗下的子公司的净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所以这里的资产组其实就是整个子公司。
对于商誉来说由于不能分摊到具体那个资产组,那么处理是类似于不能合理分摊的总部资产。
处理不同的是商誉的和整个子公司作为整体以后,如果发生减值的,减值首先要递减商誉,如果是非全资子公司的,减值应该递减全部的商誉(包含少数股东权益部分的商誉),然后如果一项资产存在可收回金额的,那么减值的分摊额度是有限制的,分摊减值后的账面价值不能够低于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那么这个减值的额度就是该项资产的分摊减值的限额。
3、关于商誉减值的处理方法:(1)首先要对于不含有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资产组发生减值了,那么商誉是肯定发生减值了,那么把商誉整体确认减值,把计算出来的减值确认为资产组的减值。
如果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没有发生减值的,为了进一步判断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那么需要进入第二步。
(2)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发生减值的应该先抵减商誉的价值;如果抵减完毕之后有差额的,应该确认为资产组的减值。
其中对于商誉减值的部分应该按照股权比例确定集团公司应该反映的商誉减值准备;同时对于资产组来说,确认的减值仍然需要按照股权比例计算应该分担的减值,确认为当期的减值损失。
4、商誉的减值测试方法程序是固定的,第一步说白了就是一个试探性的步骤。
如果检测发现资产组发生减值的,那么证明商誉已经全部减值,资产组确认的减值可以认为是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应该确认的减值,那么这个时候商誉的减值测试到此为止,不必要进入到第二步了;如果第一步测试表明资产组没有发生减值的,那么为了进一步确认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就需要进入到第二步的处理。
所以商誉减值的处理程序基本上都是有用的,第一步无法解决的进入到第二步。
这种计算方法基本上类似于计算机额程序设计,第一个步骤能够完成的工作不会转入第二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不能完成的工作自动转入第二个步骤,这样的处理方式应该说是比较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