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经要有三心

合集下载

古诗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翻译赏析

古诗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翻译赏析

古诗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翻译赏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翻译】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读书要专注,专注才能够深入领会文章的意思,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明】有很多孩子每天读到三更半夜,可是考出来的成绩却非常差,原因就是不懂得读书的要领。

读书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心,如果眼睛在看,口也在读,但是心没有专注在课业上,想着其他的事情,也是白看白读。

所以古人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让他背书,这样精神就集中。

现在的孩子经常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精神不专注,书怎么能读得好呢。

【详解】我们都晓得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子女非常的用功,每天专注在课业上,你看他每天读到三更半夜,可是考出来的成绩却非常的差,非常的低落。

这时候我们要想一想,人为什么很用功,效果那么差,可以说事倍功半,原因就是不懂得读书的要领。

所以此地古人告诉我们,读书有三个要领,这三个要领都要同时具足,就是‘心眼口’。

但是我们看这三点,眼睛在看,口也在读,但是心如果没有专注在课业上,也是白看白读。

所以即使“心眼口”这么重要,最主要的还是在你的心。

心如果没有专注,心有旁骛,心有挂碍,心里头想着其他的事情,这些都会妨碍我们读书的效果。

所以此地,从小我们要告诫学生,以前的人他们教导孩子读书,通常他们还会观察。

譬如说过去的老师,他们看到学生虽然很专注在学习,眼睛也盯着老师,但是如果老师所说的学生没有反应,也可以说学生完全不懂。

所以在教学还有在学习的过程,或者我们在学习,或者指导别人学习的时候,我们都要特别注意到,他所学的有没有效果?有很多人,他觉得他很认真,可是达不到那个效果,所以就灰心了,对自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这样也非常的可惜。

所以,末后一句话叫‘信皆要’。

这个“信皆要”,有不同的解释跟看法统统对,他认为这个“信皆要”,指前面三项都非常的重要,一定要做到的。

但是末学觉得一个人在这世间上,不管我们学习任何一项学问,或者功课,对自己都要有信心,有坚定的信心,你就会有力量,还有精神,你会激发出来,勉励自己好好的再接再厉。

“三心”教育,与“生”俱进--爱心,耐心,细心

“三心”教育,与“生”俱进--爱心,耐心,细心

“三心”教育,与“生”俱进--爱心,耐心,细心摘要: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角色,对学生的影响较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将三心教育理念落实到不同的教育环节,其中包含了爱心、耐心和细心,使每个学生能够在有限空间内进一步地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教育基础,同时要突出与时俱进、与“生”俱进的工作思路,按照新时期下对人才的各项要求,保证“三心”融合教育工作本身的实效性,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彰显人性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师;三心“融合”;实效性在现代化教育中教师要贯彻落实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原则,帮助学生价值观念的养成需求。

通过优化小学三心渗透方案保证学生的价值观念得以正确的养成,健全学生的学习性格。

因此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重点,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较强的三心融合模式,关注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一、爱心: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奖惩观念在学生管理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为了突出三心融合模式的实效性,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奖惩观念来管理和教育学生,保证三心融合模式在实际中的有效实施。

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意识到奖惩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之后,再根据班级中的实际情况来对三心融合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样才可以确保教师所制定的三心融合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

教师在制定和实施三心融合模式时,要奖励大过惩罚,一方面有利于尊重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从情感的角度来强化三心融合模式的效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罚时,一定要不断地强化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使学生的抗挫能力得到了锻炼。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实施太过严厉的惩罚,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例如,教师在对一些品行不正的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直接批评,尤其是一些由原生家庭的不良教育导致学生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的错误时,教师更要及时了解和关爱他们,要让学生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之后再让学生和教师说自己所犯的错误。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一句读书名言给我的启示 关于读书的名言数不胜数。有人喜欢“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有人喜欢“一日无书,百日荒芜”。而我最喜 欢的,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 到,心眼口,信皆要”,每当提起这句话,我就会想起那件 事。
大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的一个同桌,上课十分捣蛋,
爱做小动作。有一次单元测试前,老师领着我们复习,琅琅 的读书声响起。我们都认真地读着课文,我可是用到了心眼 口这三个方面了哦!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小故事] 杨愔小时候,特别爱读书,而且学习十分专注。一天, 杨愔坐在院里的李树下看书,熟透了的李子从树上掉下来, 打中了他的背,他一动不动地读自己的书。孩子们纷纷来抢 夺那从树上掉下来的李子,得到了的正津津有味地品尝李子 的美味,没有得到的正懊丧不已,还要想办法弄几个吃吃, 拿竹竿的拿竹竿,爬树的爬树,只有杨愔一动不动聚精会神 地看书,在书海里遨游是他最大的乐趣。
怎么提高读书的效率?
蔡礼旭老师: 1.儿童读经的方法-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所以这句很重要, 读经书的时候必须要很专注,要能专心才能有所收获。所以 我们第一节课跟孩子上课就会很慎重,先要求他们读经以前 一定要坐有坐相,书一定要摆正。当他是用恭恭敬敬的心去 读,一开始是这个态度,养成以后终身不改。假如第一次上 课就坐的歪七扭八,边坐的时候眼睛还飘东飘西,那就很难 得到真实受益。
复习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学习内容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读书的方法
[译文] 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 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这三条都是很重要的。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读书法是指读书时应该遵循的一些方法和原则。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即三心、到心、口信。

下面我将分别解释这三个要点,并在标题中心扩展下进行描述。

首先是三心。

三心指的是读书时要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全神贯注的心思和追求真正理解的心境”。

发自内心的兴趣意味着读者对所读内容感兴趣,对知识有探求的欲望。

只有对所读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去理解和消化它。

全神贯注的心思意味着读者在读书时要集中注意力,摒除杂念,专注于阅读。

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读的内容。

追求真正理解的心境意味着读者要以真正理解为目标,而不是机械地记住或死记硬背。

只有真正理解所读内容,才能够运用和应用。

接下来是到心。

到心指的是读书时要把心思放到作者的心境中去,理解作者的用意。

读者应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要表达怎样的意思。

通过理解作者的心境,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所读的内容。

到心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作品的艺术价值,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是口信。

口信指的是读书时要有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与他人分享。

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读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并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他人交流,促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口信也可以帮助读者总结和梳理所读内容,提高记忆和理解的效果。

在标题中心扩展下,我认为读书法的核心在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首先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和计划,明确要读什么书、为什么读、读多久等。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阅读环境和时间,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例如,在安静的环境中、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下进行阅读,可以提高阅读效果。

此外,还应该采用一些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运用。

另外,注重阅读的过程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追求读完书的数量。

通过与书中的人物进行情感共鸣,体验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可以增加阅读的乐趣和深度。

文言文三心一心

文言文三心一心

文言文中的“三心一心”可能指的是《三字经》中的“人心、道心、天心”与“一心一意”。

在《三字经》中,“人心、道心、天心”是指人类天生具有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以及对于天地万物的理解和认识。

而“一心一意”则是指全心全意地专注于一件事情,心无旁骛。

因此,“三心一心”可能指的是通过人心、道心、天心的合一,达到一心一意地专注于一件事情的状态。

这种状态是人类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具体的含义还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其他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

第二,如次正修分三:一、修习希求利他之心 二、修习希求菩

第二,如次正修分三:一、修习希求利他之心 二、修习希求菩

第二,如次正修分三:一、修习希求利他之心二、修习希求菩提之心三、明所修果即为发心依照次第正修发心分成三个部分:一、修习希求利他的心;二、修习希求菩提的心。

也就是说,圆具德相的菩提心有希求利他和希求菩提两方面的欲,这两分修到量就成了圆具德相的菩提心。

三、说明所修的果即是发菩提心。

初中分二:一、引发生起此心所依二、正发此心初中分二:一、于诸有情令心平等二、修此一切成悦意相在修利他心时首先要引发能生起广大利他心的所依,然后正式发起此心。

在引起利他心的所依上面要分两部分来修,首先要使得内心对一切有情平等而没有贪嗔偏执,其次要把一切有情修成悦意相。

这就像首先要修整土地去掉恶涩不平之处,然后以水滋润,之后再播下悲种就很容易发起具相的菩提心。

今初(于诸有情令心平等)首先要对一切有情修出平等心。

如前下中士中所说诸前行等所有次第,于此亦应取来修习。

前面下士、中士中所说的各种前行等所有次第,在这里修利他心的时候也应当取来修习。

接着就要开始修平等舍心的内涵,首先说明修舍的必要性。

又若此中不从最初遮止分党、令心平等,于诸有情一类起贪、一类起瞋,所生慈悲皆有党类,缘无党类则不能生,故当修舍。

在这里如果不从最初遮止分党而使心平等的话,对于一类有情起贪、一类有情起嗔,这样所生的慈悲也会分党类,无分党平等的慈悲心就生不起来,所以首先就要修舍,遮掉分党之心。

所修的舍是何种体相呢?又舍有三:行舍、受舍及无量舍。

此是最后。

此复有二,谓修有情无贪瞋等烦恼之相,及于有情自离贪瞋令心平等。

此是后者。

舍有行舍、受舍、无量舍三种,这里是指无量舍。

无量舍又有两种,修有情的方面没有贪嗔等的烦恼相,以及自己方面对有情远离贪嗔而使心平等。

这里是指后者。

总而言之,所谓的舍心,就是对一切有情修出一个远离贪嗔的平等心,没有一贪一嗔的偏执,都平等的对待。

再者,修习舍心的次第如何呢?修此渐次为易生故,先以中庸无利无害为所缘事,次除贪瞋令心平等。

若能于此心平等已,次缘亲友修平等心。

浅析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三心”

浅析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三心”

浅析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三心”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三心”是指关爱之心、耐心和责任心。

这三个方面是教育工作者在与孩子们相处和教育过程中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浅析,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三心”。

一、“关爱之心”在儿童教育工作中,关爱之心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孩子们怀有一颗真挚的爱心,尊重他们、包容他们、理解他们。

关爱之心是建立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最重要的品质是爱,爱就是建立在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

”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内心深处关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育者的温暖和关怀。

关爱之心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上,更应该贯穿于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关爱之心应该体现在教育内容上。

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制定寓教于乐的教育计划,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关爱之心体现在教育环境上。

教育工作者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爱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可以在自由、平等、开放的氛围中成长。

关爱之心还应该体现在教育方式方法上。

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二、“耐心”耐心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品质之一。

在与孩子们相处和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教育工作者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耐心指导他们解决问题,以及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

只有拥有耐心,才能够真正与孩子们产生深层次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育者的关心和支持。

耐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不断培养和磨练的。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耐心。

要善于倾听。

教育工作者需要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和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要善于包容。

教育工作者需要接纳孩子们的不足和错误,给予他们足够的宽容和鼓励。

要善于等待。

教育工作者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成长,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给予过多的压力和干涉。

做三心家长心得体会3篇

做三心家长心得体会3篇

做三心家长心得体会3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三心家长心得体会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三心家长心得体会3篇1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很多变化的,并不是从幼儿园时期就能决定孩子的一生,要在孩子的幼儿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需要家长关注和培养的,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三心”,即平常心、狠心、精心。

平常心早期教育要符合孩子发展的规律,要做到平常心很困难,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这个起跑线是家长给自己设置的,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不与他人比,只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只要每天都有进步就应该鼓励。

对于幼儿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不能操之过急,一些父母喜欢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成长表。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身体力行作示范,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孩子就像小树一样,长慢一点质地更紧密细致。

居强亲子教育,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培养孩子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允许自由发展和探索的成长过程;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潜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充满爱的环境。

狠心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其实,这样等于剥夺了孩子经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孩子犯了错误也不懂得改正,得不到经验和教训,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我奋斗的意识。

许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指的是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挫折。

如孩子摔倒了,在确定没有大碍的情况下,让他自己起来,家长要做的只是告诉孩子一句话:“你能行!”精心言传身教这个词大家都非常熟悉,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注重言传忽略身教,而身教诠释的就是榜样的作用。

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可以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

修行三心:出离心 大悲心 信心

修行三心:出离心  大悲心 信心

修行三心:出离心· 大悲心 · 信心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要经常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现在怎么活着的问题,第二个是未来怎么办。

对于第一个现在怎么活着的问题,想一想这一辈子该做的都做了,面临死亡的时候只有自己去面对,别的人没办法代替。

想到这些的时候,不依靠其他的人,不要想太多的事,唯独自己好好地修行,这你们要了解。

第二要考虑自己死的时候怎么办?这是一定要好好考虑的。

如果我们现在没有把握,死的时候也不会有把握。

不是说等到死的那一天突然就有把握了,只有你活着的时候有把握,死的时候才会有把握。

很多祖师们讲,如果我们作梦都是颠倒的,在梦境中颠沛流离,连梦里都把握不住自己的话,怎么去面对中阴的境界呢?而且死亡的恐惧和四大分离的痛苦是我们所难以面对的事。

真正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忆念无常,一想到无常的时候,就要精进地修行,不用考虑年老或年轻。

无常是一种痛苦的体现。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把握它,所以它是痛苦的。

痛苦有外在的痛苦、内在的痛苦,还有本质的痛苦,有这样的差别。

所谓外在的痛苦,就是我们生、老、病、死,或者是爱别离等等这种痛苦;所谓内在的痛苦,指的是我们心中的烦恼,各种各样难以调服的烦恼;本质的痛苦是什么呢?本质的痛苦是无明、无知、无把握和无奈。

佛告诉我们,一切痛苦的来源是执著。

我们想一想,是这么回事,我们只要不执著了,就没有烦恼。

但并不是说我不执著就可以了,当我饿的时候,说我不执著饿,就不饿了?不可能,依然还会饥饿。

那么,佛说的不对吗?不是这样的。

佛是从本质上来说的,而我们现在还不能够完全把自己的心和真理完全地契合在一起,是因为有自己障碍,比如说业障、烦恼障等等障碍,使我们有了身体,因为有了这个身体的缘故,光凭认识是不能够超越身体对我们的作用力的。

身体是物质的,你要超出物质对你的左右,一定要发自内心地生起一个很强烈的出离心。

要知道,我们现在做不到,是因为我们现在有障碍,这点一定要清楚。

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精心整理
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1、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鲁迅
2、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谚语
3、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培根
4
5
6
7
8
9
10、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唐寅
11、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陶行知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13、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15
16
17
18
19
20
21、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

王安石
22、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

苏霍姆林斯基
23、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雪莱
24、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
25、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海森堡
56
27
28
29
30。

让学生具有“三心”

让学生具有“三心”

让学生具有“三心”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讲究教育的艺术,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乐在教育之中。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善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具有”三心”。

一、让学生具有一颗”静心”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的确,不静下心来思考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静下心来专心刻苦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有一颗静心。

1、静心写字俗话说:”以字养性”。

的确,通过练字,可以修身养性,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养成稳重、大气的品德。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认真写字,看到学生有些浮躁时,就让把语文课改为写字课,让学生静下心练字,或举行一次书法比赛。

学生们在写字时,要求专心致志,严格要求,例如写字比赛时只要写错一处,就没法评奖,这样学生们写字时就格外小心、认真,唯恐写出错。

同时请班中写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写字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小老师教得细心、耐心、高兴,徒弟学得认真、虚心、愉快,教室里经常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渐渐的,许多学生把练字当成了一种爱好,一种习惯,学生的字越写越好,作业也越来越整洁了。

有许多学生已经养成了”提笔既是练字时”的好习惯,学生写得字认真、工整,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2、静心读书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培养认真读书,读中思考的品质。

几乎每节语文课,我都留给学生读书、思考、写感想的时间。

特别是略读课文,我都让学生在书上作点评,写出感想。

班中的许多学生都爱上了看书,而且还养成了读书做笔记,读后写感想的习惯。

通过读书,学生们越来越懂事,做笔记的能力也渐渐提高。

在家长座谈会上,有的家长说:”孩子整天缠着我给他买书看,还经常给我讲一些故事和道理。

孩子通过读书的确懂事了。

看到我累了,原来的时候他不以为然,而现在却会关心我了,会让我休息一会儿,还会给我做饭了,比如下面条、炒鸡蛋等。

善用“三心”育新人

善用“三心”育新人

善用“三心”育新人“三心”育新人是指“诚心、耐心、恒心”,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育人理念。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善用“三心”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三心”育新人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首先是“诚心”。

诚心是指老师对学生应该真诚的关心和爱护。

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应该以诚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只有老师用诚心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

诚心也包括老师教书育人的态度,只有老师真诚地对待学生和教育事业,才能将教育工作做到深入人心,产生真正的教育效果。

其次是“耐心”。

耐心是指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他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耐心,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条理、周密的教育工作。

在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帮助学生排除困难,克服挫折,让他们慢慢领悟知识和掌握技能。

耐心还表现在老师不断重复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多次的提醒和引导,只有老师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是“恒心”。

恒心是指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坚定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品质。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老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经常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有足够的恒心,才能坚持下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恒心也包括老师对教学工作的坚持和执着,在教育工作中,老师需要长期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善用“三心”育新人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育工作中,只有老师以诚心对待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品质,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希望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都能够善用“三心”育新人,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好经典诵读活动课的N种方法

上好经典诵读活动课的N种方法

一、从听开始:说到读经,大家的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每个孩子拿一本书摇头晃脑读着,而我们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不认识字,不可能这样做,该怎么办呢?根据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的顺序,我采取让孩子先听再跟读的方法,每天利用一日生活的零碎环节,如晨间活动时,午餐前,起床后就播放弟子规的朗诵光盘,晨间孩子可以一边活动一边听,而午餐前和起床后则要求孩子静下心来认真倾听。

每天如此,慢慢的孩子对经文越来越熟悉,大部分孩子能全文背诵下来。

于是我们进入到下一步:二、创设环境让孩子看。

既然孩子会读了,就可以慢慢把文字展示出来,实现从音到形以及音形结合的过渡。

这里采取了这么几种形式:1、打印字卡:首先将弟子规的经文全部打印输出,一共有35句,就分别打印在35张a3的纸上,过塑好,每周读一张,孩子边看文字边读。

其次有选择性的打印一些小字卡如:“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贴在放置衣服的架子上;“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贴在洗手间墙面上;“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贴在阅读区的书架上等等这样实现从音到形再到义的过渡。

2、投放弟子规图书与德育故事书:现在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孩子从小学习经典,所以书店有很多弟子规图书及各类德育故事书,这些书图文并茂,很适合孩子阅读。

我们把这些图书投放到阅读区,孩子非常喜欢读。

3、自制图书:弟子规全文有1080个字,孩子要一次性读完有一定的难度,每次总是读前面的那几句或者就没有时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根据其内容来自制弟子规的图书。

把本来一本分成了《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六本,这样孩子可以选择想要读的那一章节,而且一下就读完了,很容易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开读诵会:为了更好调动孩子读经的兴趣,我们还会定期召开读诵会,采取齐读、分组读、轮读、带读等形式让孩子更熟悉经文,同时穿插读经比赛,看谁读得标准,读得有感情,颁发最佳诵读奖。

孩子最喜欢比赛了,通过比赛能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能激励自己读得更好。

儿童读经教育-王财贵

儿童读经教育-王财贵

王财贵博士:生于一九四九年四月十日,台湾省台南县山上乡人,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教授、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研究员、全球儿童读经教育首倡者。

下文就是他在北师大演讲的实录,作为教师、作为父母,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好好看一看开篇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二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

我们只是不了解教育的本质——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

有许多老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在障碍我们的孩子。

所以使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

不要努力去障碍我们的孩子,千万、千万!拜托、拜托!要怎么样做到愉快轻松的跟小朋友一起成长?我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影带,这是六年前的带子。

前几个礼拜,我们播送了一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专题,对牟先生一生为中国文化所作的贡献深感佩服。

牟先生认为,对现在社会弊病的救治,中国传统文化该是一帖良方,但是如何落实呢?现在他的嫡传弟子王财贵,正在推动一项复兴传统文化活动。

从根本上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

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学习成绩进步,还可以开发增进儿童的智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请看记者胡春玉、肖瑞华的报道:“这里是台北市中正国小四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他们每天的早自习,都是在读诵四书。

而这里是复兴街的一个社区妈妈的家里,小朋友下课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读《老子》、《庄子》、《论语》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

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本《论语》了。

全省目前初步估计,大概有五千个小朋友,正在接受读经训练。

这些小朋友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但国语能长足进步,有的竟然也从经典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令许多家长及老师又惊又喜。

从理无碍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从理无碍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从“理无碍”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给读经的家庭一个可期许的未来时间:2008年7月地点:深圳梧桐山鹿鸣学堂主讲人:王财贵录制:伯毅文字整理:哲萱我推广读经教育已经十几年了,我都在外面说,我讲过一千场演讲,今天是第一千零一场,今天也这样讲,也是一千零一场,反正每次都一千零一场(笑)。

有些时候我会先调查一下,知道读经的人有多少,不知道的还有多少,往往都是一半一半。

我就觉得很纳闷,推广读经这么久了,居然还有一半人不了解。

这是来听讲的人其中一半啊,如果没有来听讲的人呢,那更多了,所以知道读经教育的人,其实在比率上应该是很少的,如果十个人里有一个,就已经很好了,可能没有。

乃至于一百个人里有一个,可能性也不大。

而且,听过而开始实践的,可能又要减低一定比率,而实践又能够坚持——“坚持”这两个字不是很好的术语,最好不要用坚持,也不要用使命,而能够如理而行,愉快的走下去——那就更少了。

有时候我会觉得很纳闷,就好像别人也对我很纳闷一样。

别人对我的纳闷是,你在这个时代,这样跑来跑去,讲跟这个时代很不一样的教育理论,讲了这么久,你到底会不会累,看起来好像不累,你为什么不累?——很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很纳闷。

那我对一般人也很纳闷,为什么到现在还不知道要叫孩子读经,知道了为什么不实践,实践了为什么不愉快的做下去,我也觉得很纳闷。

别人对我纳闷,我对别人纳闷,这很奇怪了,我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我本来觉得,我出来一讲,就会有很多人都了解,了解了一定都赞成,赞成了一定都实践,实践了一定都一直尽力愉快的做下去,甚至,我这样想,应该不必我来讲,就能够达到所有的人都努力的愉快的在做这种教育。

不过一般人对我纳闷,因为认为我所说的,是很难了解的,了解了是很难做的,做了是很难坚持的。

所以今天我们要想一想,为何如此。

本来,天地间的道理就一个,何必讲呢?假如我所说的只是我的道理,那应该不是道理,因为天地间的道理只有一个,假如有我的道理,那一定有你的道理,他的道理,那样道理就很多,大家都有道理,谁听谁的呢?也不一定要谁听谁的,只要每个人都有他的道理,只要有这一点,天下就大乱了。

感恩三心定律

感恩三心定律

感恩三心定律(原创实用版)目录1.感恩三心定律的概述2.三心定律的具体内容3.三心定律的实际应用4.三心定律对我们的启示正文【提纲】1.感恩三心定律的概述感恩三心定律是指:对待任何事物,我们应该保持三种心态,即感恩的心、谦虚的心和接受的心。

这三种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提升。

2.三心定律的具体内容(1)感恩的心:对于生活中的一切,我们要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师长给予我们教诲,感恩朋友给予我们陪伴,甚至感恩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更加坚强。

感恩,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2)谦虚的心: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要学会谦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谦虚,让我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更快地成长和进步。

(3)接受的心: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工作受挫、人际关系紧张等。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学会接受,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接受,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曲折与坎坷,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和解决问题。

3.三心定律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运用感恩三心定律:(1)每天列出自己感激的事物和人,以提醒自己感恩。

(2)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这是成长的机会。

(3)向身边的人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

4.三心定律对我们的启示感恩三心定律告诉我们,对待生活,我们应该抱有一颗感恩的心、谦虚的心和接受的心。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实现自我成长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