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要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主人公霍尔顿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初读这部书,我会给霍尔顿贴上“叛逆、”“放荡、”“不羁”的标签,他抽烟、酗酒、打架、调情。像我们学校里的一些男孩一样,玩世不恭,桀骜不驯,满嘴脏话。让人管都不想管。然而当我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站在霍尔顿的角度去思考时,我突然就原谅了这个孩子。二次大战后,美国在社会异化、政治高压和保守文化三股力量的高压下,形成了“沉寂的十年,”出现了“垮掉分子。”而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中产阶级子弟有着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这个少年的心是孤独的,他所心心向往的却与现实背道而驰,但为了存活,他只能无奈的选择放弃,但他又是那么的不甘心,于是,他选择自暴自弃,蹉跎岁月,虚度光阴,让活着比不活着还痛苦。霍尔顿发展成这个样子,是他的错吗?
是谁、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成了一个“差生”?秦朝陈胜质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宋朝汪洙更是直言:“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孩子没有上学时,没有孩子被标识为“差生”。可是一旦入了校门、来到课堂,就有一部分学生被称为“差生”。在幼儿园内,“差生”的称呼用得很少或者几乎不用,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在家长和老师眼中个个是天使;但是入了学,年级越高,“差生”越是叫得响、叫得频繁,越是刺激人的神经,以至于家长和教师都变得神经兮兮的。还有一个令人称奇的现象:再薄弱的学校都有“优等生”,再大牌的名校都有“差生”。“差生”转学到另一所学校,极有可能成为“优等生”。据说不少中国的“差生”出国留洋后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
几年后,他们昂首挺胸地回来了,而且还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再过几年,他们又有了一番挺不错的业绩。对此,是否可以说,世上本无“差生”,“差生”是特定教育环境下“被形成”的呢?我看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这其中有家庭的原因,有社会的影响,更有我们教师的责任。我们对待他们付出了爱心吗?我们的宽容善良的心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多少?
我想到在青春里走过的他们,他们伊始应该是有着明媚的笑脸亦或远大的理想,但是跨过青春期的大门,这一切慢慢地就改变了。他们渐渐变得不学无术,成了老师眼中的差生,最后一排成了上学期间的归宿,网吧成经常出入的场所。厕所成了抽烟的隐藏地,寝室成了喝酒的密室。在不懂爱情的年纪,因着面子和好奇而去谈一个个女朋友,不爱父母,不理解父母,花钱大手大脚。但是我们不应该完全否定他们,就像霍尔顿一样: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对妹妹真诚爱护;为了孩子渴望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们也一样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和美好而纯真的理想。也许就如《圣经》罗马书上所言:“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因为现实所迫,而变得冷淡麻木。从小便背过《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母亲曾对我说,一个坐过几年监狱的人,却在出狱后收养了很多孤儿。大多的时候,不管看到这个世界有多少的虚伪和丑陋,我更愿意相信人心是向善的。这个世界,就像一枚硬币,一面重一面轻。正因为丑陋轻薄美丽贵重,所以我们做老师的更容易看见这世界不好的一面。若用你的真诚和善良将硬币轻轻翻转,美丽便会驱走你的绝望。我成为一名教师已经32年了,自己最大的感悟就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凭着良心去教学,凭着爱心爱学生。有时不断地扪心自问,还是觉得“良心如枕”来形容我的境界比较恰当,清白的良心如同一方温柔的枕头,伴我教书,还有育人……,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领魂,
师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方包含情感的空间。
一、爱是教育的源泉,作为一名教师,有爱才能与学生推心置腹地沟通;有爱才会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有爱才会用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去宽容学生,使学生从老师身上感受到温暖、关怀。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支持和信任,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体贴和温暖,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心悦诚服地在愉悦的心境中跟随老师去学习,“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要充满真诚感激之情地深深鞠躬;当天气渐冷时,我们要不厌烦的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我们微笑地送上一张贺卡。用爱滋养孩子们的理想之花,它就会渐渐开放。“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们感受到了我们作为教师的爱,得到尊重、信任、关怀,就能产生积极的情绪,激发起内部的动力,这样不仅有了美好的心境,而且激起了学习的兴趣,还能激发出潜能,发展了智力,也就达到了育人的目地。
二、爱要懂得把握“严”与“宽”的尺度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诚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学生需要严师,也需要慈祥和宽容。教师的言行,要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更要考虑学生们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为前提,对学生的爱应当是严中有爱,严而有度。
三、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闪光点”即优点、长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问题生”也不例外。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只要细心观察,最终都会淘尽黄沙始得金。我们班的李辉同学特别聪明,可就是偷懒,数学成绩特好,可是语文成绩特差。他觉得学习只要上课听就行了,而懒得去读去记。我就通过讲故事,举例子让他明白“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成绩需要依靠勤奋而获得。从此以后他像换了个人似的,自觉改掉了毛病,成绩也提高上来了,在期末测试中他居然由平时的四五十分提高到85分。像这类的学生我们班还有几个,在自己耐心地教育和帮助下,成绩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想这就是爱的成果。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任何品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