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奥伊达的理想 教案
初三下册《奥伊达的理想》优秀教案
初三下册《奥伊达的理想》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奥伊达的理想主义精神。
2.学习课文中描绘人物心理、行为和环境的描写方法。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奥伊达的理想主义精神。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理想的文章——《奥伊达的理想》。
请大家先谈谈自己对理想的看法。
(学生发言)2.自读课文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奥伊达的理想主义精神。
(学生自读)3.课堂讨论师:同学们,自读课文后,你们对奥伊达的理想有什么看法?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4.分析课文师:我们来分析课文。
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写奥伊达心理、行为和环境的语句。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师:请大家谈谈这些语句对表现奥伊达的理想主义精神的作用。
(学生讨论)5.写作手法分析师:课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分析写作手法)6.小组讨论(1)奥伊达的理想主义精神对你的启发是什么?(2)如何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小组讨论)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奥伊达的理想主义精神,也分析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关爱他人,追求美好生活。
作业:(1)熟读课文,体会奥伊达的理想主义精神。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
总体来说,学生们对奥伊达的理想主义精神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分析问题。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五、教学延伸1.开展关于理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奥伊达的理想》教案设计
《奥伊达的理想》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和理解《奥伊达的理想》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1.2 教学材料《奥伊达的理想》故事文本。
笔记本和笔。
讨论问题列表。
小组活动材料。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故事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主题。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故事背景介绍2.1 作家介绍介绍《奥伊达的理想》的作家,包括其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2 故事背景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2.3 故事情节概述概述《奥伊达的理想》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故事主题分析《奥伊达的理想》的故事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3.2 角色分析分析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3.3 情节发展分析故事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
第四章:批判性思维训练4.1 问题讨论提供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进行分析和评价。
4.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4.3 汇报和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第五章:创造性思维训练5.1 创意写作提供一个与故事相关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自己的故事。
5.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理解和表达故事内容。
5.3 小组分享各小组进行表演,全班进行分享和评价。
第六章:文学作品比较6.1 比较分析介绍与《奥伊达的理想》相似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作品之间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6.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作品的理解和观点。
奥伊达的理想 教案教学设计
奥伊达的理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奥伊达的理想是什么。
2. 通过学习奥伊达的故事,培养学生追求理想、坚持信念的品质。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奥伊达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奥伊达的理想:介绍奥伊达的理想及其背景。
2. 奥伊达的故事:讲述奥伊达为实现理想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
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奥伊达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4. 团队协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实现个人理想。
5. 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奥伊达的理想及其背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奥伊达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4.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奥伊达的理想,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奥伊达的理想及其背景。
3. 案例分析:分析奥伊达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坚持信念的精神。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奥伊达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其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3. 批判性思维: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奥伊达的理想》故事文本2. 课件:奥伊达的故事及相关图片、图表3. 视频资料:关于奥伊达的理想和故事的短片4. 参考资料:有关奥伊达的背景资料、相关理论文章5. 网络资源:有关奥伊达的理想和实践的在线资料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2. 网络: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校园网进行资料查询和分享3. 座位安排:采用圆桌式座位布局,便于小组讨论和交流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课堂活动:包括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3. 课后作业:每课时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内容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关注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十、课后反思与拓展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讨奥伊达的理想及其现实意义,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3. 拓展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加深对奥伊达理想的理解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其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资源补充和说明:确保故事文本和理论文章能够准确、全面地传达奥伊达的理想及其背景。
奥伊达的理想语文教案范文
奥伊达的理想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学生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理解并认同课文中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2.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奥伊达的理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奥伊达的品质和价值观,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写作练习: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和创意性,评估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奥伊达的理想》。
2. 图片或故事:用于导入课堂的图片或故事。
3. 写作纸张和文具:用于学生写作练习。
4.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记录。
六、教学步骤1. 课文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奥伊达的理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2. 词汇学习: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
3. 句子结构分析: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并模仿。
奥伊达的理想 教案教学设计
奥伊达的理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奥伊达的理想》,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追求梦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梦想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吸取启示,敢于面对困难,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1. 通过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学会从故事中吸取启示,培养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奥伊达的心理变化,体会追求梦想的艰辛与喜悦。
2. 学会将故事中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奥伊达的理想》故事文本或电子书。
2. 学生准备阅读笔记和思考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奥伊达的理想》故事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阅读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 分析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奥伊达追求理想的过程,探讨她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坚持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如何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4. 总结与启示: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追求梦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
学生分享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制定自己的梦想计划。
5. 作业布置: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阅读感悟,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对梦想的认识。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阅读笔记,评估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互相鼓励和支持。
2. 邀请成功人士或有特殊经历的人士来校分享他们的追梦故事,激发学生的梦想追求。
3. 安排学生参观相关领域的机构或展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梦想实现的可能性。
奥伊达的理想教案
【 - 写作素材】【篇一】奥伊达的理想教案奥伊达的理想凯瑟琳 ·奥尼尔一、教学目标总目标:让学生明白儿童小说构思的特点,培养鉴赏儿童小说的能力。
具体目标1、明白本小说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2、体味轻讽和夸张在小说中的作用。
3、咀嚼本小说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 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1、这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故事,展开情节。
讨论归纳: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端,写小时候奥伊达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坚持为自己取名“奥伊达”。
第二部分,发展,(从“奥伊达上小学的时候”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
)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从“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到“男孩奥伊达的冒险经过”。
)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去北极探险,成功,可在父母、同学的眼中,成了未来的探险家。
第四部分,结局,(从“后来,奥伊达上了中学”到结尾。
)写奥伊达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并获得了真正的选择上的自由。
讨论交流二:分组畅谈对奥依达的印象和理解。
提示:儿童小说的特点。
儿童小说除了一般小说的特点之外,还有其自己的特点,即反映儿童成长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儿童小说要欢欣明快,生动形象,幽默有趣。
本小说就符合这样的特点。
本文用轻喜剧的笔法,塑造了奥伊达这个儿童形象。
4、归纳总结:奥伊达,小说的主要人物。
他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但同时又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性的儿童形象。
作者用轻喜剧的手法,生动刻画了奥伊达的儿童心理和性格特征。
一、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的具体表现: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时,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即坚决放弃小孩可以不买票的特权;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
二、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表现:坚持为自己取名,可为什么想出这个稀奇古怪的名字,他并不知道,为了放弃“特权”,他无论如何要父母买电影票,可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成熟的孩子竟然“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他想尽办法去北极探险,这种冒险行为竟然发生在一个“搞不清楚,到底先有地图还是先有探险家”、去北极探险“主要是觉得冰天雪地的北极总归要比澳大利亚好玩”的孩子身上。
《奥伊达的理想》教案设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受奥伊达的理想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介绍奥伊达的理想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引导学生反思奥伊达的理想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和差异3.启发学生运用自身知识和思考能力,提出自己的理想和未来的展望教学重点:1.理解奥伊达的理想的内涵和价值2.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和创新意识3.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学方式:1.课前教师讲解和讨论2.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和演讲3.课后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和写作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奥伊达的名字,并向学生介绍奥伊达是谁2.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奥伊达的理想,了解情况的学生回答3.引导学生回顾过去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和介绍奥伊达的理想及其价值第二步:学习内容(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奥伊达的理想与当时社会的背景,以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学生阅读相关资料,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和演讲3.小组讨论的问题为:奥伊达的理想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和差异是什么?对此有何看法?第三步: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30分钟)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自己的理想和未来的展望2.每个小组的代表依此依次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创新能力3.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和所达到的目标进行总结和点评2.鼓励学生自觉思考和有价值的思想意见和表达方式3.提醒学生时刻关注社会、注重实践,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未来做好准备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学生的表达水平和思考能力3.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否灵活运用的程度。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下《16奥伊达的理想》word教案 (4)
习题精选助学指要这篇小说生动地记叙了奥伊达在追求理想中成长的几桩趣事,塑造了一个既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又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著追求精神的儿童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代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向父母及社会提出了如何教育孩子这一社会问题。
学习本文,要注意联系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读读练练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嗓子喊哑,力气用尽,形容拼命叫喊、呼号。
()(2)盛名,名气很大。
()(3)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
()2.文中的两份账单对表达小说主题有何作用?3.如果你住的宿舍楼门口总是被自行车堵塞,影响大家的通行,你打算写一条告示来解决这一问题。
试将最简明得体的说法写在下面。
二、整体理解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三、课内语段阅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奥伊达自然成了英雄。
爸爸妈妈都认为,他们应该改变原来的想法,齐心协力把儿子培养成真正的探险家。
在学校,奥伊达成了“未来的探险家”。
女孩子们经常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男孩子们更是要奥伊达和他们一起讨论新的探险目标。
一开始,奥伊达很得意,觉得自己确实很了不起,但过了两个多月,奥伊达便有些厌烦了。
他常常望着爸爸妈妈给他买的成堆的有关探险的书和录像带发呆,耳边还会响起老师同学们的鼓励他继续“探险”的话语。
奥伊达真不明白,当初自己怎么会喜欢上这个现在大家都关心的课题。
他不知道别的人为什么这么爱提“探险”;反正,那个时候他主要是觉得冰天雪地的北极总归要比澳大利亚好玩。
1.奥伊达想探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过了两个月后,奥伊达为何对“探险”感到厌烦?3.你认为奥伊达父母想把他培养成探险家的做法对吗?四、课外拓展演练七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
可是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
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上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终于向妈妈开了口。
奥伊达的理想语文教案范文
奥伊达的理想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奥伊达的理想》。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人物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课文中的例子,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人物描写和心理描写。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持。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奥伊达的理想》,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生字词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并进行实际例句展示。
3. 文化背景和人物关系介绍:(1)教师介绍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人物关系。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课文背景。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奥伊达的理想》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并进行实际例句展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文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奥伊达的理想》。
2. 完成生字词练习题。
3.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理想。
六、教学拓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奥伊达的理想》教案 语文版
教师寄语: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
——[古希腊]苏格拉底学习目标:1、识记“瘸、舷、撅、声嘶力竭、煞有介事”等字词。
2、了解故事情节,明白本小说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小说主题。
3、体味轻讽和夸张在小说中的作用。
4、品味本小说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牛刀小试1、给加点字注音瘸.腿()唬.()舷.窗()狡黠.()撅.()煞.有介事()2、解释词语声嘶力竭——大名鼎鼎——连绵起伏——煞有介事——二、初读课文,了解情节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小说以为线索,叙写故事,展开情节。
2、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按下列提示,简要概括小说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线索)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阅读提示:儿童小说的特点。
儿童小说除了一般小说的特点之外,还有其自己的特点,即反映儿童成长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儿童小说要欢欣明快,生动形象,幽默有趣。
1、快速阅读课文,小组为单位谈谈,你对奥伊达的印象怎样?他做的哪件事使你感触最深?2、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给你怎样的印象?四、细读课文,品赏语言1、本文作者采用了的笔法展示了奥伊达的性格特点。
2、读下列语句,你从中可以体会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1)“好啦,我都告诉你们啦。
你们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奥伊达噘着嘴挑衅他说。
(2)奥伊达真不明白,当初自己怎么会喜欢上这个现在大家都关心的课题。
他不知道别的人为什么这么爱提“探险”;反正,那个时候他主要是觉得冰天雪地的北极总归要比澳大利亚好玩。
(3)奥伊达欢天喜地接过票,然后举着票,神情严肃地走进放映厅。
整个晚上,奥伊达都在为自己的壮举感到自豪;当然,他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
本小说的语言特点:再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五、回味课文,学习借鉴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刻画方式、主题表达、语言等方面,给你什么启示?与同学交流并总结一下。
《奥伊达的理想》教学教案
《奥伊达的理想》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奥伊达的理想》是一部描绘主人公奥伊达追求理想、面对困境、不断成长的小说。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坚持理想的重要性,学会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成长过程;(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2)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勇敢追求理想;(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章节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为后续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的人物关系和基本情节;(2)分析主人公奥伊达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理想追求的影响。
2.2.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成长过程;(2)如何让学生从主人公的经历中体会到坚持理想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教师讲解小说背景、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3.1.2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人公的看法;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主人公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3.2 教学策略3.2.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2.2 问题驱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2.3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经历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情感共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1)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3)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奥伊达的理想》教学设计语文版
《奥伊达的理想》教学设计凯瑟琳•奥尼尔一、教学目标1、明白本小说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2、体味轻讽和夸张在小说中的作用。
3、咀嚼本小说的语言。
二、课时安排 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1、这篇小说贴近学生生活,线索清楚,阅读上不会有大障碍。
让学生阅读全文,顺手划出字词。
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3、理解儿童文学(小说)的特点,分组畅谈对奥依达的印象和理解。
二、活动流程1、速读全文。
2、划出字词。
注音解释。
正音1、瘸腿()唬()舷窗()狡黠()撅()煞有介事()2、多音多义字着陆()一着棋()着火()沿着()哽咽()咽喉()咽气()露出马脚()露馅儿()一圈()猪圈()挑衅()挑三拣四()解释声嘶力竭——大名鼎鼎——连绵起伏——煞有介事——3、讨论交流讨论交流一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故事,展开情节。
讨论归纳: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端,写小时候奥伊达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坚持为自己取名“奥伊达”。
第二部分,发展,(从“奥伊达上小学的时候”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
)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从“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到“男孩奥伊达的冒险经过”。
)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去北极探险,成功,可在父母、同学的眼中,成了未来的探险家。
第四部分,结局,(从“后来,奥伊达上了中学”到结尾。
)写奥伊达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并获得了真正的选择上的自由。
讨论交流二:分组畅谈对奥依达的印象和理解。
提示:儿童小说的特点。
儿童小说除了一般小说的特点之外,还有其自己的特点,即反映儿童成长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和性格,儿童小说要欢欣明快,生动形象,幽默有趣。
本小说就符合这样的特点。
本文用轻喜剧的笔法,塑造了奥伊达这个儿童形象。
4、归纳总结:奥伊达,小说的主要人物。
九年级语文下册 16《奥伊达的理想》教案 (新版)语文版
16.奥伊达的理想【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故事,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奥伊达的性格特征。
(重点)3.赏析语言,体会小说语言幽默的特点。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他”叫奥伊达,自己取的名字;“他”很自信,也崇尚平等;很执着,也很有创新思维。
“他”的这些想法为父母们提出来忠告——怎样教育孩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奥伊达的理想》。
二、预习展示1.读准字音。
歧视(qí) 脸颊(jiá) 募捐(mù) 舷窗(xián)嘀咕(dí) 附和(hè) 狡黠(xiá) 挑衅(xìn)钦佩(pèi) 哽咽(gěng yè)2.理解词语。
歧视:对人(物)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看待。
钦佩:敬重佩服。
狡黠:狡猾、诡诈。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露出马脚: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原因而脸色发红的样子。
阴阳怪气: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形容拼命叫喊,呼号。
郑重其事:形容做事说话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
3.初读课文,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记叙了他在追求理想中的几桩趣事。
三、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理清小说结构。
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故事,展开情节,请根据情节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9),写小时候奥伊达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坚持为自己取名“奥伊达”。
(开端)第二部分(10—23),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
(发展)第三部分(24—60)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去北极探险,成功,可在父母、同学的眼中,成了未来的探险家。
(高潮)第四部分(61—末),写奥伊达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并获得了真正的选择上的自由。
《奥伊达的理想》教案设计——探究“理想”与“信仰”的关系
教案设计——探究“理想”与“信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理想”与“信仰”的概念及其关系;
2.理解《奥伊达的理想》中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及其对“理想”与“信仰”的体悟;
3.能够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技巧,包括象征、隐喻、意象等;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
1.观看视频《追逐理想》
2.提问学生:你们对“理想”和“信仰”有什么理解?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们的“理想”吗?
3.学生分享并讨论。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
1.学生阅读小说《奥伊达的理想》
2.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第三课时:分析文学手法
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隐喻、意象等文学技巧,并探讨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第四课时:探究“理想”与“信仰”的关系
1.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探讨小说中主人公对“理想”与“信仰”的理解和体悟,以及它们对他的成长和人生观
的影响。
第五课时:思考未来
1.学生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进行反思和调整。
2.学生讨论自己的未来规划,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奥伊达的理想》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奥伊达的理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奥伊达的理想》的主题思想。
1.2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
1.3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奥伊达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3.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1.2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成语。
2.教学难点:1.1理解奥伊达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1.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1.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2.自主学习2.1学生分段落阅读课文,理解每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2.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成语和句子。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细节描写等。
3.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4.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
4.2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成语,帮助学生理解。
5.深入分析5.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奥伊达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5.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课后作业7.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奥伊达理想的故事。
7.2学生收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深入?3.学生对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是否敏感?4.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奥伊达的理想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奥伊达的理想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奥伊达的理想》是冰岛作家凯瑟林·奥尼尔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故事,展开情节。
以下是整理的奥伊达的理想初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你借鉴与参考!《奥伊达的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明白本小说的人物人物性格和主题⑵体味轻讽和夸张在小说中的作用。
⑶咀嚼本小说的语言。
2、情感与价值:知识结构学生学会独立、自主,更应该学会创新。
3、过程与方法:采用讨论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引:1、这篇作品贴近学生生活,线索清楚,阅读上不会有大障碍。
让学生阅读全文,顺手划出字词。
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3、理解儿童文学(小说)的特点,分组畅谈对奥依达的印象和解释。
(二)、活动流程:1、速读全文。
2、划出字词。
注音解释。
正音1、瘸腿( ) 唬( ) 舷窗( ) 狡黠( ) 撅( ) 煞有介事( )2、多音多义字着陆( ) 一着棋( ) 着火( ) 沿着( )哽咽( ) 咽喉( ) 咽气( )露出马脚( )露馅儿( )一圈( ) 猪圈( )挑衅( ) 挑三拣四(《奥伊达的理想》练习题1.给上述加点字注音。
嫌弃( ) 流淌( )羞赧( ) 逛街( )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煞白煎熬褶皱皴裂B.挑衅湖畔羁绊伴侣C.弦窗眩目琴弦炫耀D.峻峭募捐竣工疏浚3.下列各句中牛栓藤加点的成语使用应为的一项是()A.你以为过去两个月的每个周末,我上船就喜欢置之不理地坐在你的船上吗?B.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再大的难题我们都能逐步解决。
C.他无论谈什么事情都非常认真,此刻正煞有介事地站在墙前看标语呢。
D.那场意大利对阵荷兰的比赛,我一直兴奋地为范佩西呐喊,直到声嘶力竭。
4.(天津中考)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在上时例会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散文家在该奖项实现上零的突破。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奥伊达的理想》.docx
《奥伊达的理想》教学设计木课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
文中是一篇儿童小说,主人公是奥伊达,小说生动地记叙了奥伊达在追求理想中成长的儿件事情,塑造了一个天真聪慧、独立自主、执著追求的儿童形象。
奥伊达的理想是启发人们——应如何做< 、【知识与能力目标】⑴明白本小说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⑵体味轻讽和夸张在小说中的作用。
⑶咀嚼本小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讨论的方式,体味轻讽和夸张在小说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会独立、自主,更应该学会创新。
Z 、【教学重点】让学牛明白儿童小说构思的特点,培养鉴赏儿童小说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讽刺和夸张在小说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小时都曾立下怎样的理想?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看待的呢?你曾经为你的理想做过怎样的奋斗?爸爸妈妈平时对你的教育多体现在哪些方面?你都认可吗?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与学生进行谈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学习小说1.速读全文。
2.正音正字。
3 •讨论交流。
(1)讨论交流一: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故事,展开情节。
讨论归纳: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端:(1〜9自然段)写小时候奥伊达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坚持为自己取名“奥伊达”。
第二部分,发展:(10〜23自然段)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要父母为白己买电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24〜59自然段)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去北极探险,虽未成功,可在父母、同学的眼屮,成了未來的探险家。
第四部分,结局:(60〜71自然段)写奥伊达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并获得了真正的选择上的自由。
(2)讨论交流二:分组畅谈对奥伊达的印象和理解。
提示:儿童小说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奥伊达的理想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熟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把握全文,明确主旨。
(重点)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的写法,品味轻喜剧笔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
3.感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普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所以他们常常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培养孩子,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澳大利亚作家凯瑟琳•奥尼尔的《奥伊达的理想》,看看主人公奥伊达的父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二、合作学习——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2.生词注解
歧视:不平等地看待。
露出马脚: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
舷窗:飞机两侧密封的窗子。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严肃认真。
狡黯:狡诈。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形容拼命叫喊,呼号。
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3.作者名片
凯瑟琳•奥尼尔,澳大利亚作家。
代表作品为)奥伊达的理想》。
4.背景追溯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能为理想而执着奋斗的意志力,是西方教育一直追求的教育理念。
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结构。
默读全文,小说记叙了奥伊达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件趣事?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开端(第1〜9段),写小时候奥伊达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坚持为自己取名“奥伊达”。
第二部分,发展(第10〜23段),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第24〜60段),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去北极探险,没有成功,可在父母、同学眼中,成了未来的探险家。
第四部分,结局(第61〜71段),写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奥伊达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并获得了真正的选择自由。
(二)深层理解
1.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奥伊达的理想经历了许多变化。
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时,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当上大法官;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上中学后,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
变化的原因是奥伊达有着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2.奥伊达的理想虽然几经变化,但他始终不变的追求是什么?
【交流点拨】奥伊达的理想虽然几经变化,但他始终不变的追求是“独立、自主、创新”。
3.你喜欢奥伊达吗?他做的哪件事情使你感触最深?
【交流点拨】示例:我喜欢奥伊达,他去北极探险这件事使我感触最深。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奥伊达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的孩子。
为了达到去北极探险的目的,他混过了海关和安全检查,当空姐发现他独自一人时,他随机应变,
最终还是到达了哥本哈根。
(三)走进人物
1.精读全文,谈谈你对奥伊达的印象和理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进行及时的指导。
同时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答题。
【交流点拨】1.独立、自主、不断创新、乐于追求
2.天真、顽皮、好奇、聪慧
小结:奥伊达,小说的主要人物。
他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但同时又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天性的儿童形象。
2.奥伊达的父母是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1.宠爱孩子,对孩子期望高;盲目,单从个人意愿出发来培养孩子。
2.知错能改,并用巧妙的方式教育了孩子,是既重感情又理智的父母形象。
(四)走进写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交流点拨】1.人物个性鲜明,无论是奥伊达还是父母,性格的刻画都很鲜明。
2.择生活中的细小事情,体现人物的性格。
3.略带夸张的轻喜剧写法,引人发笑,既符合人物年龄特点,又吸引读者思考。
(五)走进主题
再读课文,深人主题。
【交流点拨】这篇小说生动地记叙了奥伊达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成长的几桩趣事,塑造了一个既天真、顽皮、好奇、聪慧,又具有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的儿童形象,艺术地展示了当代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向父母及社会提出了如何教育孩子这一社会问题。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父母最初想把奥伊达培养成为“拜伦”或“杰克逊”,后来他们明白了,自己没有权利确定儿子以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父母认识的变化跟奥伊达的言行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奥伊达父母认识的变化跟奥伊达的言行有直接的关系。
正是奥伊达的言行,才改变了父母以前的认识。
当奥伊达提出要为自己买电影票时,妈妈哄他,爸爸唬他,因为在他们眼中,奥伊达还是个孩子。
可当他们觉得拗不过奥伊达时,只好暂时屈从于他,假装为他买电影票。
当奥伊达成了探险“名人”之后,爸爸妈妈又都认为自己应该改变原来的想法。
总之,从奥伊达的言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独立、自主、执着的儿童形象,正是他的独立、他的自主、他的执着,才使他父母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