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案:父亲的谜语
2024版《父亲的谜语》教案(精选)[1]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 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5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父亲的谜 语》,该教材收录了大量的经典 谜语,同时配有生动的插图和详 细的解析,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
习和探究。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谜语的概念、特 点、分类、猜解技巧等方面的内 容,同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讲
《父亲的谜语》教 案(精选)
2024/1/29
1
目 录
2024/1/29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开发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1/29
3
谜语文化背景
谜语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文 化现象,是人们表达自己智慧、 进行思维锻炼的一种方式。
实施评价过程
收集学生作品
收集学生的作业、测试卷、课堂表现等作品,以 便进行评价。
组织评价人员
组织教师、学生代表等评价人员,对收集到的学 生作品进行评价。
进行评价
按照评价计划,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记录评价 结果。
2024/1/29
18
反馈结果分析
2024/1/29
分析评价结果
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在线图书馆
引导学生利用在线图书馆查找与父爱、家庭亲情相关的文学作品和 资料,丰富阅读体验。
社交媒体
鼓励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与同龄人交流 学习经验和体会。
23
06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2024/1/29Βιβλιοθήκη 24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024年四年级语文《父亲的谜语》教案教案
2024年四年级语文《父亲的谜语》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父亲的谜语》,并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父亲与孩子的互动以及谜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学生能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其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家庭中亲子之间的温暖与亲情。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父亲的谜语》中父亲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以及谜语所代表的寓意。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谜语的巧妙之处,理解父亲通过谜语传递给孩子的人生智慧。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家庭亲情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
向学生展示一些与父亲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新课呈现:教师首先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
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语调等细节,确保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深入探究: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谜语,尝试解开谜底,并分享各自的见解和解题思路。
角色扮演:选取几名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中的情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父亲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谜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父爱、智慧等,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巩固练习:词汇练习:通过填空、选择等形式,巩固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汇的掌握。
句型练习:提供类似的情境或话题,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谜语》教案(通用10篇)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谜语》教案(通用10篇)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篇1教学目标:1.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并积累“深邃、神秘”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父亲教“我”猜谜时的语气;理解“父亲的眼睛多神秘呀!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
”的含义3.按照提示,学习“先概括段落大意,再把段落大意连起来”的方法,把父亲教“我”猜谜语的故事进行简要复述。
4.通过课文阅读,从父亲的谜语中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父亲教“我”猜谜语的故事。
2.反复诵读文本,从作者与父亲的猜谜过程中,体会到深沉的父爱无所不在。
教学难点:1.整理课文描写的三个场景,其中第二个场景的概括。
2.按照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欣赏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揭示课题。
(1)板书:21、父亲的谜语(2)齐读课题3.整体感知:说说通过预习,你觉得父亲的谜语怎么样?4.理清脉络出示:请你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的小节,用“‖”给课文分成三段。
(1)夏日的晚上,最有趣的事是猜父亲的谜语。
(2)有一条谜语,“我”苦思冥想猜不出,父亲给了我巧妙的提示。
(3)每当“我”有烦恼的时候,父亲总会念起谜语,这些谜语给“我”无限的快乐和光明。
(生交流:(1)1-2小节(2)3-10小节(3)11-12小节)二、研读课文,赏析语段,体会父爱。
1.出示课中小练习,默读思考,完成练习。
2.交流,品读,感悟父爱。
片断练习一(1)自读第1、2节,填空填空:夏日的晚上,我觉得最有趣的事是猜父亲的谜语,因为我喜欢看父亲那_______;喜欢听父亲那_______;猜谜的过程也是我享受______的过程。
(抓住猜父亲的谜语之“有趣”,重点品析“眯”“深邃”,通过朗读,感受父亲的爱)片断练习二默读第六节,填空并思考描写父亲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谜语》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搜集并整理三个你最喜欢的民间谜语,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与家人分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结合课文《父亲的谜语》,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不少于300字。
3.家庭合作活动:与家人共同创作一则谜语,并互相猜测答案,体验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与乐趣。
4.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民间谜语等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传承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阅读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文章,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并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进行摘抄。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记录下父亲在你成长过程中给予你的关爱和教导,与同学分享,互相交流。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保持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3.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如“谜语”、“调侃”等,并能正确运用。
-领悟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在写作中尝试运用。
-深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提炼出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总结的能力,提高阅读质量。
3.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谜语》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谜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运用谜语的手法,掌握谜语的表达规律;
2.能够根据文本内容理解人物性格,推测故事的情节;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并理解《父亲的谜语》;
2.分析文本中的谜语表达手法;
3.学会猜测故事情节,揣摩人物性格。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本、图书;
3.黑板、粉笔、干净毛巾;
4.讲解稿。
四、教学过程
1. 自主体验
通过呈现文本标题和封面图片,引出本次课程话题。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关于
谜语的故事,并鼓励学生就谜语进行简单的猜测。
2. 阅读理解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父亲的谜语》;
2.老师给予指导,掌握文中谜语的表达规律;
3.扩展阅读:老师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谜语的来源和表现形式。
3. 讨论分析
1.组织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展开热烈讨论,理解作者运用谜语的手法;
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揣摩人物性格,推测更多可能的故事情节。
4. 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练习组织语言,编写自己的谜语,加深对谜语表达手法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掌握了谜语的表达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作为教师,需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足够时间自主阅读和思考,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也要注重课后辅导,通过多种方式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谜语》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谜语》教案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朗读《父亲的谜语》;2.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语文实践活动;3.能想象并写出自己喜欢的谜语。
教学重点1.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能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黑板、粘贴纸、笔;2.学生:小白板、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谈论一下谜语,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谜语。
2.引出本节课教材,讲述谜语与猜谜的关系。
2. 学生学习《父亲的谜语》(15分钟)1.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试着朗读。
3.教师勾画课文的重点,让学生重点看、读、记。
4.教师归纳课文的人物、时间、地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3. 谜语小练习(30分钟)1.教师将“谜语”这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理解谜语的含义,了解谜语是怎么猜的。
2.学生自由猜测谜语,并回答正确答案。
教师可以适当加深谜语的难度,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自主发挥(30分钟)1.谜语小分享:学生自行编谜语,分享给同学们猜。
2.学生自由发挥,编写自己喜欢的谜语。
5. 教学反思(5分钟)1.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谜语可以开启自己的猜想世界,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及本节课的学习总结。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家自己编写些有趣的谜语,与同学分享,给学生带来愉悦。
注意事项1.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2.可适当增加猜谜的复杂性,让学生享受思考与解谜的过程;3.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在对谜语的解答上,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即可。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方案,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教学更加轻松、愉快。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父亲的谜语-1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父亲的谜语-1教学内容: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之父亲的谜语》教学。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谜语是什么,把握谜语的语言特点。
(2)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3)在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能力目标:(1)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基础能力。
(2)培养学生沉着应变和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爱家庭、尊重长辈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1.明确谜语文言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
2.学生对文中看似“朴素”的而实际上含义深刻的谜语进一步理解。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跨越文言文的难点。
2.引导学生在解读谜语时加深对字词的认识和思维逻辑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板书、谜语图片(放映时使用)2.学生可以准备读本课的课文(学生课本P98-100)以及听录音,准备发言、提问等。
五、教学过程1. 阅读课文,呈现文言文之蒙来罕有伯父,山东胶西人。
新汉子不认识,旧人憎如仇。
有知我往来,回有谜语裘。
裘不及肩缦,乌犀拴照头。
南祥北辰尽,青干白椴投。
冬藏夏出,十指一摸不染尘。
博古一字中,百家语为闻。
教师应该:(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以及正文的人物-蒙来罕和他的伯父。
(2)让学生掌握本文的主要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3)给予学生一些谜语提示,看学生是否能理解这些谜语的含义。
(4)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梳理文言文之谜义形式教师应该:(1)口头提问:“什么是谜语?”,让学生简单的定义谜语。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父亲的谜语”这些谜语出自哪个人。
之后带领学生学习这句谜语“有知我往来,回有谜语裘”,让学生讨论裘的含义是什么。
(3)学生讨论裘的含义是不是就是谜语。
教师希望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文本的主题,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精力。
2024年度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父亲的谜语》公开课课件
2024/3/24
02
父亲角色可以参照文章 中的描述,出一个谜语 让孩子猜。
03
04
孩子角色根据谜语进行 猜测,父亲角色给予提 示或答案。
17
其他同学可以观察并评 价每组同学的表演,提 出建议和意见。
现场创作
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以“家庭趣事” 为主题编写一个小故事。
2024/3/24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交流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 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珍惜 亲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 确的家庭观念。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讨论交流 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父亲谜语 的相关资料等。
14
04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024/3/24
15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庭中的趣事或传统习俗
分组并选定组长,确 保每个同学都有机会 发言。
组长负责记录并整理 小组成员的发言,准 备在全班分享。
2024/3/24
讨论时间10分钟,期 间同学们可以畅谈自 己家庭中的趣事或传 统习俗。
16
角色扮演
01
对谜语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对父亲的情感和态度的理解和表达
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收获
2024/3/24
25
作业布置及要求
收集并整理5个与课文内容相关 的谜语,写出谜底和解析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与课文 内容相关的谜语,并在课堂上分
享
2024/3/24
写一篇关于父亲的小短文,体现 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父亲的谜语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父亲的谜语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谜语的特点和解谜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1.学习谜语并了解其特点。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使其能够推理和解谜。
2.学会如何运用上下文的线索解答谜语。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的诗《白云》。
2.通过对云朵的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
第二步:呈现(10分钟)1.引入谜语的概念,向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谜语,并让学生试着回答。
2.解释谜语的特点:言简意赅、含有一定的隐喻、需要联想和推理。
3.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思考。
第三步: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谜语题。
2.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并解答谜语题。
3.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线索,掌握解答谜语的方法和技巧。
4.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相互评价和讨论。
第四步:拓展(20分钟)1.给学生介绍更多的谜语,并提供相应的解答。
2.引导学生自己编写一些谜语,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3.学生交换谜语,并试着互相解答。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整理学生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并总结归纳。
2.引导学生总结谜语的特点和解谜的基本步骤。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谜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解答谜语的方法和技巧。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但是,在拓展环节中,部分学生还存在创造力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同时,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方法,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父亲的谜语-1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父亲的谜语-1课程概述本课程为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二单元,主要讲述父亲的一些谜语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本单元共分为五节课,本教案为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1.了解谜语的定义及谜语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学习几个父亲的谜语,掌握解谜的方法;3.发掘谜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运用常识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几个父亲的谜语;2.掌握解谜的方法;3.发掘谜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发掘谜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教师出示几道谜语,引导学生猜测。
例如:•带领大家玩一个猜谜游戏:一个家伙背了一个大口袋,走到河边,看了看口袋里的东西,就跳河了。
这是谁?–答案:虾米。
•缺啥买啥,有啥不买。
这是在形容什么?–答案:脑子。
2.引导学生使用常识和推理方法猜测谜语。
学习新知:1.讲解谜语的概念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如何诠释谜语的不同层次和内涵。
2.教师讲授几道父亲的谜语,例如:•八个八,能否放下一百个八。
–答案:可以,因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哑巴说话,全家不饿。
–答案:让大家参考下上一句话中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换汤不换药就能猜到这个谜底是哪一个字眼。
深化学习:1.让学生在书写练习中锻炼推理思维的能力,比如:“XXX说他是我姐姐,我却不是他弟弟,那么我是XXX的哥哥、姐姐还是弟弟?”2.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策略和要求设计谜语,在班里交流和猜谜。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一些谜语的文化背景,展示谜语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比如谜语和诗歌、谜语和传说、谜语和历史等之间的联系。
思考问题1.谜语具有哪些特征和功能?2.猜谜语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帮助?课堂总结1.学习了几个父亲的谜语,并掌握了解谜的方法;2.发掘了谜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了学生运用常识推理的能力;3.引导学生设计谜语,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后作业1.背诵父亲的谜语;2.设计一个谜语,并在班级里交流和猜谜;3.给家长或朋友出一个谜语,看看他们能否猜中。
2018-2019年度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父亲的谜语1-沪教版教学设计
父亲的谜语教学目标:1、能自主识字,积累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理解“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快乐和光明”的含义。
2、能按照提示,把父亲教“我”猜谜语、编谜语,为“我”解除烦恼的故事,进行简要地复述。
3、通过课文阅读,从父亲的谜语中,父亲的眼睛中体会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积累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理解“父亲的眼睛神神秘秘,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快乐和光明”的含义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有一位小女孩,坐在星光笼罩着的院子里,觉得最有趣的事就是猜父亲的谜语。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父亲的谜语,去感受其中蕴涵的情感。
2、板书课题齐读3、在和父亲猜谜语的过程中,哪几个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根据提示交流:父亲。
(什么时候)(怎么样)二、研读猜谜的情景,感悟深沉的父爱。
1、从谜语入手,读渴望内,猜谜语。
(1)在父亲那么多的谜语中,哪一条谜语我猜不出?交流齐读谜语(2)谜底是什么?谁的眼睛?(板书:父亲的眼睛)(3)快速浏览课文,用曲线划出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朗读2、再现猜谜情境,感悟猜谜的乐趣。
(1)你看,父亲的眼睛会说话,他用眼睛启发我猜谜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日的晚上。
①指导读第2节读出夏夜的宁静读出父亲念谜语的语气②学习句子:我眨巴着眼睛,仰头对着那满天的星斗苦苦地寻找,谜底在哪里呢?再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
理解“深邃”的意思指导书写“邃”想象说话:当我猜不出谜语时,父亲那双深邃、神秘的小眼睛看着我,好象在对我说:③齐读第2节(2)当我苦思冥想,想了半天想不出来的时候,父亲是怎么提示我的呢?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第4—10节。
指导:父亲(慢悠悠地念)“我”(兴奋)(3)学习简要复述①如果老师把这个场景简要地说给别人听,就可以这样说:(出示句子)有一条谜语“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小镜子,镜子里有个细妹子”我猜不出,父亲边说谜语边把眼睛一张一合的,使我很快猜出来那是爸爸的眼睛,父亲还教我照样子编了“我的眼睛”的谜语。
《父亲的谜语》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拼音,工具等读准字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识字量。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父亲叫“我”猜谜时的预期,语调。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能依照课本,学习为自己感受兴趣的事物编谜语。
5.读懂课文主要写了父亲教我猜谜语,编谜语的'故事,体会到其中蕴含着深沉的父爱。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①通过《父亲的谜语》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认读问中生词。
(标准:寻找,深邃,神秘,苦思冥想,凑近,饱经忧患)
③给这些新词找找近义词,反义词,了解“苦思冥想,深邃”的意思。
一、谜语导入
① 猜一猜(谜面: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
【师:今天上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来猜个谜语,老师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猜对它。
】
谜底:(眼睛)注:谜语很简单,一般不会出现猜不出的现象。
② 出示课题
【师:见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跟猜谜语有关。
】板书:29.父亲的谜语
③ 读一读齐读课题
④ 想一想课题质疑
【师:看着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问:⑴父亲给“我”猜的是什么谜语?
⑵父亲的谜语难不难?
⑶父亲是不是有很多谜语?[。
沪教版《父亲的谜语》说课稿
沪教版《父亲的谜语》说课稿沪教版《父亲的谜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回忆小时候父亲教我猜谜语、编谜语的事情,表达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文章角度新颖,巧妙地把父爱浓缩在那深邃、神秘的眼神中,并借一则描写眼睛的谜语,让人真切地体会到父亲对孩子的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永远带给孩子光明与快乐。
故事虽然简短,但要学生能从作者与父亲的猜谜过程中,体会到深沉的父爱无所不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不能一味像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一样,以教为主,要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优势,但对有一定难度的词句,还需教师适时指导点拨,省时高效地完成识字任务;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但在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还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复述能力,如:按提供的词语、提纲、写作线索等方面进行详细复述。
但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面对全体学生,让他们能做到简洁明了清楚的复述课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精心的设计,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目标一:能独立认识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深邃、苦思冥想、饱经忧患等词语。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课文中的生字基本能在预习中自己掌握,但在教学中教师对某些较难的词,还要进行点拨。
如深邃一词,除了指导书写邃,另外学生在理解这词上也有一定的困难。
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文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对苦思冥想、饱经忧患的教学教师也采用了不同的理解方法,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训练,并在理解的过程中感受词语在文中所含的情味。
目标二:读懂描写父亲眼睛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感悟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通过阅读,从父亲的谜语中、眼睛中,感悟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文章巧妙地把父爱浓缩在那深邃神秘的眼神中,如何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感悟。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谜语》教案三篇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父亲的谜语》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篇二教学目的:⑴自学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⑵读课文。
⑶依照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⑷从父亲的谜语、父亲的眼睛中领会父亲对孩子无私的关怀。
教学重点:⑴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⑵通过父亲和我猜谜语的情景,心得深厚的父爱。
教学难点:浏览课文,理解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的含义,领会父亲对孩子无私的关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课习题。
⑴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你觉得和爸爸妈妈之间最有趣的事是什么?⑵学生交流⑶师:而在作者的记忆里,最有趣的事就是在夏日的晚上,坐在星光笼罩的院子里猜父亲的谜语。
⑷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回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你围绕课习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预设:知道了父亲有许多的谜语。
知道了父亲的谜语,只有一条能难倒我。
知道了父亲的谜语能给我带来许多的高兴。
知道了父亲的谜语,是我儿时感觉最有趣的事情。
……)二、研读心得。
⑴以谜语为突破口,整体导入,引出眼睛。
(1)师:父亲的谜语只有一条能难倒“我”,那是什么谜语呀?(2)生交流出示: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小镜子,镜子里有个细妹子。
(3)师:我们也来猜猜,这谜底是——(点拨,强调,出示:父亲的眼睛)(4)师:是呀,这就是父亲的眼睛。
⑵重点局部研读细致心得。
(1)师:(出示)那爸爸有一双怎样的眼睛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课文,用“——”划出有关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诵,划句。
(3)交流。
(出示)A、父亲眯起眼睛看着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
B、再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一样深邃、神秘。
C、父亲笑着说:“你再听啊——”他把眼睛闭上,“晚上关箱子。
”又把眼睛睁开,“早上开箱子。
”父亲把眼睛凑近我,“箱子里有面小镜子。
你认真看看,镜子里是不是有个细妹子?”D、每当我撅起了嘴,皱着眉头,一副烦恼哀愁的样子时,父亲便念起“关箱子、开箱子”,笑眯眯的眼睛一张一合,然后问我:“镜子里面有个什么呢?”E、啊,父亲的眼睛是如许神秘啊!好像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高兴和光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的谜语
四年级第二学期新教材29课《父亲的谜语》主要写了父亲教我猜谜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要学生能从作者与父亲的猜谜过程中,体会到深沉的父爱无所不在,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以往我们对母爱的赞扬比较多,相对而言,父亲的爱容易被忽略,而这篇课文就是要唤起大家对父爱的感受。
通读整篇课文后,我们便可以发现,作者多次描写了父亲的眼睛,乘凉猜谜时父亲那深邃、神秘的眼睛;猜不出谜时,父亲巧妙提示的双眼;烦恼忧伤时,父亲能为她变出快乐的双眼。
显然父亲的这双眼睛成了作者快乐的源泉,包含着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意。
因此,整堂课的教学便可以抓住“父亲的眼睛”这一线索作为突破口,深入挖掘。
一开始教学时,我们可以紧紧抓住父亲的眼睛,带领学生整体感悟文章。
让学生在自由读文后,找一找课文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多,学生通过读文便可发现“眼睛”一词出现的最多,随即,教师便可抓住“眼睛”来做文章,通过找到文中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对各节之间的关系稍作讲述)以此深入感悟课文。
那么课文中多次写到父亲的眼睛仅仅是因为它是谜语的谜底吗?教师可用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让学生到文章中寻找答案,抓住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去品读、感悟。
所以,如何让学生去品读句子,教师为学生搭好学习的“脚手架”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文的第2节写了父亲与孩子坐在星光笼罩的院子里乘凉、猜谜,这有趣、温馨的场景中处处透露着父亲对孩子的爱,如果让学生仅仅是从语言文字上去品味,去想象?感受不深!给予孩子感官上的刺激,是最能符合孩子学习心理的。
我们可以创造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情境,根据课文内容的描述,进行适当的想象,录制父亲与孩子间猜谜的对白,再配合课文的插图,补充文本中没有具体写到的猜谜场景。
(举例)这样,就把文字符号变为了形象鲜活的画面,使学生获得超越时空的心灵对白和审美感悟,学生便容易感受到父亲眯着眼睛教我猜谜时,那有趣、温馨的场景,自然就能体会到父女之间的浓浓爱意。
继而,通过读句子、读课文,再从语言文字的品读中去体会父亲的慈爱。
推敲词句,是感悟文本的有效策略。
课文3~10节中写到,父亲的眼中有“我”这个细妹子,而我的眼中却是饱经忧患的早白了头的父亲,它写出了父亲经历了许多风雨,受尽了许多风雨而早白了头发。
为了让学生能品味这种深沉的父爱,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取出这个词语,通过想像填空,“每当时,父亲就会烦恼;每当时,父亲就会担心;每当时,父亲就会忧愁。
”让学生说一说父亲可能经历的烦恼和忧伤,让学生明白了父亲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经历了许多风雨,进一步理解了“饱经忧患”,最后,再读好这个词语,读好课文3-10节,学生自然体会到了父亲的艰辛,品味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此时,学生对父爱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
海明威曾说: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
我们的教材选入的大都是这类“冰山”型的作品。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抓住这“一角”,让学生寻找和想象那“藏在水下”的百分之九十,从而悟到全文的旨意。
通过品读课文语句后,学生对深沉的父爱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课文虽然写的父亲与我猜谜的故事,实质上是想体现深沉的父爱。
如何让这种体会更深刻?让学生能看到纸张背后所要体现的东西呢?在课文结束时,我们可以这样让学生给课文再取一些题目,继而问学生为什么作者要用“父亲的谜语”作为课题,用意何在呢?通过再思考,学生便可发现,原来它是要体现父亲的对孩子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呀。
这样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可谓是水到渠成。
在课文最后的教学中,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拓展阅读或写话训练。
前一种是将课文的主题“深沉的父爱”作为语文学习的“核”,我们可以寻找一些从不同方面体现父爱的文章,以师生配合诵读短文结束整堂课;后一种可以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想对父亲说的心里话,将自己对“父爱”的体会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既是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将整堂课学生所体会的思想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