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解读02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带注释《三字经》全文解读[最新]
? shǒ u xi à o t ì c ì ji à n w é n zh ī mǒ u sh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 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 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 字,阅读文学。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 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 Yī é r sh í sh í é r b ǎ i b ǎ i é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 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 十个一千是一万 …… 一直变化下去。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 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 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 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三字经》 全文
r é n zh ī ch ū x ì ng b ě n sh à n x ì ng xiyāuǎngnj ì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 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 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 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 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zì z ǐ s ū n zh ì xu á n z ē ng n ǎ i l júin ǔ z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 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 “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 承续关系。 〖启示〗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 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 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 , 以及自己应 负的责任和义务 , 家庭才能和 睦。
三字经第二章
三字经第二章一、背景介绍《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本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由王懿荣编写于宋代。
它以三字一句的形式,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简明阐述,帮助人们掌握基本知识并培养良好的品德。
第二章《人之初》是《三字经》中的重要章节,深入探讨了人的起源、性情和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读第二章的内容。
二、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一章的开篇以最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人性的善良本质。
人的初生状态具有善良的天性,没有恶的倾向。
然而,由于环境和教养的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行为会有所差异。
1. 天性善良天性善良指的是人类的本性本质具有善良的特点。
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没有嫉妒心、贪婪心等负面情绪,只有纯真和善良。
这说明人类天生具备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恶行与恶习都是在后天形成的。
2. 性相近,习相远虽然人的本性相近,但习惯却因个人环境和教育的差异而不同。
这意味着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对性格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便能培养出优良的品质和道德;反之,如果一个人成长在恶劣的环境中,接受不良的教育,可能会产生恶习和不良行为。
三、教育的重要性《三字经》在第二章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它对塑造人的品质、培养正确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早期教育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早期阶段,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家庭和学校是最主要的早期教育场所,父母和老师是最直接的早期教育者。
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出自律、自强和真诚的品质。
2. 终身教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早期阶段,终身教育也具有重要性。
终身教育是指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过程。
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不断完善自己的品质和能力。
四、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第二章的最后部分提到了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这对人的成长和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三字经(原文与解读
前言:《三字经》自南宋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创作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三字经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赏析三字经及其解读2
第三课 (君娜)稻粱菽d àoli ángsh ū,麦黍稷m àish ǔj ì,此六谷c ǐli ùg ǔ,人所食r ãnsu ǒsh í。
马牛羊m ǎni úy áng ,鸡犬豕j īqu ǎnsh ǐ,此六畜c ǐli ùch ù,人所饲r ãnsu ǒs ì。
曰喜怒yu ēx ǐn ù,曰哀惧yu ēāij ù,爱恶欲ài ây ù,七情俱q īq íngj ù。
匏土革p áot ǔg ã,木石金m ùsh íj īn ,丝与竹s īy ǔzh ú,乃八音n ǎib āy īn。
高曾祖g āoz ēngz ǔ,父而身f ùãrsh ēn ,身而子sh ēn ãrz ǐ,子而孙z ǐãrs ūn。
自子孙z ìz ǐs ūn ,至玄曾zh ìxu ánc ãng ,乃九族n ǎiji ǔz ú,人之伦r ãnzh īl ún。
父子恩f ùz ǐēn ,夫妇从f ūf ùc ïng ,兄则友xi ōngz ãy ǒu ,弟则恭d ìz ãg ōng。
长幼序zh ǎngy îux ù,友与朋y ǒuy ǔp ãng ,君则敬j ūnz ãj ìng ,臣则忠ch ãnz ãzh ōng。
此十义c ǐsh íy ì,人所同r ãnsu ǒt ïng。
注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完整及解说《三字经》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suān kǔ gān
jí xīn xián
cǐ wǔ wèi
kǒu suǒ hán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g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cǐ sì fāng
yìng hū zhōng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全文解释
《三字经》全文解释《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全文解释如下: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章。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字经全文意思解释
三字经全文意思解释三字经全文意思解释《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下面是三字经全文意思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作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
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
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三字经.第二课doc
《三字经》第二课原文: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注释:昔:从前。
孟母:孟子的妈妈。
择:选择。
邻:邻居。
处:相处。
子:孟子。
机:织布机。
杼:古代织布机上的梭子。
窦燕山:五代时晋国人。
义方:好办法、好方法。
俱:都。
扬:传播。
译文:战国时期,孟子的妈妈为了使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有一次孟子竟然逃学,孟妈妈就割断织机上的布来教育他。
五代的时候,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孩子就很有办法;他所教育的五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成就,名扬天下。
附:故事《孟母三迁》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三岁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由妈妈把他抚养长大。
孟子的妈妈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子家住的附近有一块墓地,常有送葬的队伍从他家门前经过。
孟子就经常到墓地去玩死人下葬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儿子玩这样的游戏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搬到城里。
到了城里,孟子的妈妈要求孟子熟读《论语》,长大向孔子那样做人。
可是,孟子的家在集市的旁边,叫卖声终日不断。
孟子经常和邻居家的孩子玩做买卖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觉得住在这个地方很难使孟子集中精神读书,便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那里环境很好,每天书声朗朗,学习的氛围很浓。
孟子很快就安下心来读书了。
还跟着老师演习周礼。
孟子的妈妈看见后非常高兴,知道这次终于找对地方了。
有一天,孟子因为贪玩,竟然和同学一起逃学。
等他回家时,看见妈妈生气地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快要织好的布剪断了。
孟子很奇怪,妈妈边哭边说:“如果你不专心学习,就会像我剪断的这块布一样,过去的努力就白费了,你也不能成为有用的人。
”孟子听了,心里惭愧极了。
从此以后他专心学习,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这与孟母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因素对孩子的学习及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家长要给孩子创造最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附:故事《五子登科》窦燕山是五代后晋人。
原名窦禹钧,因他老家地处燕山一带,后人便称他为窦燕山。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全解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有关《三字经》作者归属,有四种说法,大多学者认为出自宋元之际宁波大学者王应麟之手。
三字经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xī mèng mǔzé lín chǔ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亲宝国学启蒙三字经第二章
亲宝国学启蒙三字经第二章1. 简介《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用简练的语言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
它以三字的形式表达了广泛而深入的知识,成为了中国古代孩子们的启蒙读物之一。
本文将介绍《三字经》的第二章,主要探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修养。
2.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合作使得社会可以运转,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人际关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
3. 亲子关系-父母之爱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支持和力量源泉。
《三字经》第二章中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一句旨在告诉孩子们要顺从父母的教诲,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父母的期望和关心,时刻激励着孩子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
而孩子们的孝顺和顺从也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方式。
所以,为了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我们应当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教诲,并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他们。
4. 师生关系-师者所授师生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关系,师者所授,颇具教育意义。
正如《三字经》中所说:“师道尊,德过千;子孝悌,出则贤”。
这一句强调了师生关系中的尊重和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
对于师者来说,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正道的过程。
而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尊重和听从老师的指导,同时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5. 兄弟姐妹关系-同气连枝兄弟姐妹关系是人们生活中最早也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之一。
《三字经》中提到的“兄则友,弟则恭”,告诉我们在与兄弟姐妹相处时要相互友善和尊敬。
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关系不仅有助于家庭的和谐,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助和支持,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6. 友谊-朋友之道友谊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之一。
《三字经》全文及其注解
《三字经》全文及其注解rãn zhÿ chūxìng bþn shàn xìng xiüng jìn xí xiün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ün jiào zhÿ dào guì yǐ zhuü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xÿ mâng mǔzã lín chǔzǐ bù xuãduàn jÿ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dîu yün shün yǒu yì füng jiüo wǔ zǐmíng jù yáng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二集
朗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旁:在这段《三字经》中,讲述了孟母是如何教育孟子的,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还讲述了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为什么都能够考中科举,这就是“五子登科”的故事。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儒家思想十分强调父亲和教师的绝对权威,但是,当父亲或教师有错误的时候该如何对待?我们现代人又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点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二集。
钱:《三字经》在“教之道,贵以专”以后,紧接着又是四句,哪四句呢?“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昔孟母,择邻处”这样六个字以另外一个名字而闻名:“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出于西汉刘向的一本书,叫《列女传》,讲历史上各种伟大的女性,而孟母这个故事也在里面。
这是什么样一个故事呢?孟子小时候,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境非常的贫寒,所以住在一个破房子里头,而这个破房子还不能在城里头,古代也是一样啊,城中心的房价贵啊,住在城外,而且城外还不能在城外很好的地段,在哪里呀?在墓地旁边,那么经常有人出殡、啊办丧事,小孟子耳濡目染,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他就受到了熏染,所以小孟子啊从小就学人家这个哭丧,啊他没事就哭,没事就摔那个瓦盆,过去啊这个孝子摔瓦盆,学这个各种各样的丧仪,这当然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竭尽所能搬家,从第一个住处搬到第二个住处,第二个住处搬到哪里呢?不巧,搬到了市集上,就搬到了一个商业街那附近。
而隔壁恰好是个肉铺,那么肉铺当然天天要杀猪卖肉,天天要剁肉在哪里,小孟子又没事干就学着这个肉铺啊,天天也在那剁肉,然后讨价还价学人家,这一斤肉多少钱,这是后腿,这是前腿,这两蹄子,这副下水,就变成一个卖肉的孟子,那么孟母当然更着急了,这当然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好的,更何况,当时是看不起商人的。
咬咬牙,再搬家,这对于一个生活很贫寒的家庭来讲,是非常艰难的事情,这一次搬到哪里?第三个家,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
三字经全文解释《二》
三字经全文解释《二》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
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启示〗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
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
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启示〗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
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嗌钪械闹魇秤械睦醋灾参铮竦咀印⑿÷蟆⒍估唷⒂衩缀透吡海庑┦俏颐侨粘I畹闹匾称贰?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启示〗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俱。
〖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
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
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及黑白。
(完整版)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2)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字经全文详细解释
《三字经全文解释》《三字经》是一部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经典著作,是以三字句为韵脚,以史实为基础,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为培养人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认识世界的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以下是对《三字经》全文的解析:第一节:天地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指天地的无限广阔和神秘莫测。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指日月星辰的规律运行。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指四季交替、物产丰富的自然规律。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指闰月的产生和阴阳五行的协调。
-"乾坤定位,逆而行之":指天地的极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统一关系,顺应自然规律才能顺利发展。
第二节:人物-"君子之道,六经是典":指六经的重要性,是君子学习养成品德的基础。
-"三绝必定,三者备至":指学习养成品德的三个必备条件——才、德、义。
-"弟则孝,兄则友":强调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尊重长辈的道德要求。
-"夫妻正直,而子順孝":指夫妻之间要诚实、忠实,孝顺父母是子女的责任。
-"致孝当先,仕则忠勤":指孝顺父母是最重要的美德,而在仕途上要忠于职守、勤于工作。
-"十日之饮,酒无量也":强调节制欲望,避免沉迷于酒色之中。
第三节:天命-"人能通神,天地开辟":指人类天生有探究自然、认知世界的天赋本能。
-"阴阳交错,季气变化":指阴阳交替、季节变化的规律。
-"草木临池,渔火爱晴":指自然美景和人的心境相辅相成。
-"乐以忘忧,居以安身":指愉悦心情可以缓解烦忧,安居才能心安理-"心非木石,常存恒虑":强调人类的思想能力,必须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道德文章,七书一字":指儒家经典七本书,以及其中的"一字诀",是提高道德修养和认知能力的必备读物。
三字经全文解读
图文并茂的三字经解读
从来世事渺茫茫,今不知明在何方。
应要随缘来处世,安守本分度时光。
言行举动勿放荡,每逢做事要思量。
谨慎做人无苦恼,多交朋友路更广。
该吃亏处要吃亏,退让三分也无妨。
多往别人好处想,给人留得好印象。
是非不必常计较,彼此无须论短长。
害人之心不可有,该防人处还要防。
作孽多端入地狱,光明正大见天堂。
法网恢恢疏不漏,人间不许罪恶狂。
欲想逃出大罗网,勿染尘污是妙方。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人心不足蛇吞象,结局方知梦一场。
生老病死谁能替,苦辣酸甜自己尝。
世事由来多变幻,人生命运不寻常。
春来才看杨柳绿千年业,无须过份去梦想。
得失看作无所谓,君子处世义为上。
转眼之间人归去,阴间同样是家乡。
处世金言要牢记,良药苦口身不伤。
三字经第二段解释三字经2
三字经第二段解释三字经2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
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
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
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
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
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
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
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
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
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
谢道韫,能咏吟。
《三字经》完整注释版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shān jiāo xiāng
jí xīng xiǔ
cǐ wǔ xiù
bí suǒ xiù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yǔ sī zhú
nǎi bā yīn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三字经》完整版,有注释,很难得,为孩子收藏!!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教不严
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