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20个经典试题图形变换(供参考)
全等三角形判定经典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BC DEF(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
表示方法:如图所示,在△ABC 和△DEF 中,AB DEAC DF BC EF=⎧⎪=⎨⎪=⎩,∴△ABC ≌△DEF (SSS )。
例1. 如图所示,AB =CD ,AC =DB 。
求证:△ABC ≌△DCB 。
A BCD分析:由已知可得AB =CD ,AC =DB ,又因为BC 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所以根据SSS 可得出△ABC ≌△DCB 。
证明:在△ABC 和△DCB 中,∵⎩⎨⎧AB =CD AC =DB BC =CB,∴△ABC ≌△DCB (SSS )评析:证明格式:①点明要证明的两个三角形;②列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注意写在前面的三角形,条件也放在前面),用大括号括起来;③条件按照“SSS ”顺序排序;④得出结论,并把判断的依据注在后面。
“ASA ”。
表示方法:如图所示,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ABC ≌△DEF (ASA )。
例2. 如图所示,AB ∥CD ,AF ∥DE ,BE =CF ,求证:AB =CD 。
ABEFCD分析:要证明AB =CD ,由于AB 、CD 分别是△ABF 和△DCE 的边,可尝试证明△ABF ≌△DCE ,由已知易证:∠B =∠C ,∠AFB =∠DEC ,下面只需证明有一边对应相等即可。
事实上,由BE =CF 可证得BF =CE ,由ASA 即可证明两三角形全等。
证明:∵AB ∥CD ,∴∠B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F ∥DE ,∴∠AFC =∠DEB (同上) ∴∠AFB =∠CED (等角的补角相等)又∵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在△ABF 和△DCE 中,()()()B C BF CE AFB CED ∠=∠⎧⎪=⎨⎪∠=∠⎩已证已证已证∴△ABF ≌△DCE (ASA )∴AB =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角边”或“AAS ”。
经典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及例题解析
经典《三角形》专题训练知识点梳理考点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分类.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8、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B.n 边形共有2)3(-n n 条对角线。
9、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 ≥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三角形 (按角分) 三角形 (按边分)10、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初中数学:利用旋转证明三角形全等综合证明题专题
已知,如图,∠1=∠2,∠C =∠D ,BD=BC ,△ABD ≌△E BC 吗?为什么?如图,已知ΔABC ,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B F=AC , ∠CAG=∠F ,请你判断AG 与AF 是否相等,说明理由。
如图,∠A =∠B ,∠1=∠2,EA =EB ,你能证明AC =BD 吗?∠1=∠2,∠B =∠C ,AB =AC ,D 、A 、E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D =AE ,∠D =∠E .已知:∠1=∠2,∠B =∠C ,AB =AC .求证:AD =AE ,∠D =∠E .ABCDE1 2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AB=AC,AE=AD,∠BAC=∠EAD=90∘,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1)请找出图2中与△ABE全等的三角形,并给予证明(2)证明:DC⊥BE.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 F分别在AB、AC上,CF=C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1)求证:△BCD≌△FCE;(2)若EF∥CD,求∠BDC的度数。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BC、△QCD是两个等边三角形,PB与DQ交于M,BP与CQ交于E,CP与DQ交于F. 求证:PM=QM.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过点C引∠A的平分线AM的垂线,垂足为M,AM交BC于E,连接MB,MD. (1)求证:BE=DC;(2)求证:∠MBE=∠MDC如图所示,已知△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D与BD交于点O,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接OC,FG,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①AE=BD;②AG=BF;③FG∥BE;④∠BOC=∠EOC.如图,△ABD与△ACE均为正三角形,且AB<AC,则BE与CD之间的大小关系是()如图,在▱ABCD中,分别以AB、AD为边向外作等边△ABE、△ADF,延长CB交AE于点G,点G在点A、E之间,连接CE、CF,EF,则以下四个结论一定正确的是()①△CDF≌△EBC;②∠CDF=∠EAF;③△ECF是等边三角形;④CG⊥AE.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AE=AP=1,PB=.下列结论:①△APD≌△AEB;②点B到直线AE的距离为;③EB⊥ED;④S△APD+S△APB=1+;⑤S正方形ABCD=4+.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EA⊥AF.求证:DE=BF.如图,△ABC中,AB=AC,延长BC至D,使CD=BC,点E在边AC上,以CE,CD为邻边做▱CDFE,过点C作CG∥AB交EF于点G,连接BG,DE.(1)∠ACB与∠GC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求证:△BCG≌△DCE.如图所示、△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1)求证:△AOC≌△BOD;(2)若AD=1,BD=2,求CD的长.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CD于点F,BD分别交CE、AE 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CE=CD,∠ACD=∠BCE,求证:AE=BD.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E点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FC.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BC为边,在Rt△ABC外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CE和△BCF,连接BE,AF.求证:BE=AF.如图,已知,等腰Rt△OAB中,∠AOB=90°,等腰Rt△EOF中,∠EOF=90°,连接AE、BF.求证:(1)AE=BF;(2)AE⊥BF.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等式:(1)AB=AC;(2)AD=AE;(3)∠1=∠2;(4)BD=CE.请你以其中三个等式作为题设,余下的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要求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接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PA:PB:PC=3:4:5,连接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如图所示,△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1)求证:△ACE≌△BCD;(2)若AD=5,BD=12,求DE的长.如图,一个含45°的三角板HBE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邻边重合,过E点作EF⊥AE交∠DCE 的角平分线于F点,试探究线段AE与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A=CB,四边形CDEF是正方形,连接AF、BD.(1)观察图形,猜想AF与BD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若将正方形CDEF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正方形CDEF的一边落在△ABC的内部,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并对照已知图形标记字母,题(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有一公共点A,点G.E分别在线段AD、AB上(如图(1)所示),连接DF、BF.(1)求证:DF=BF,(2)若将正方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连接DG、BE(如图(2)所示),在旋转过程中,请猜想线段DG、BE始终有什么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1)已知:如图①,在△AOB和△COD中,OA=OB,OC=OD,∠AOB=∠COD=60°,求证:①AC=BD;②∠APB=60度;(2)如图②,在△AOB和△COD中,若OA=OB,OC=OD,∠AOB=∠COD=α,则AC与BD间的等量关系式为_______;∠APB的大小为_______;(3)如图③,在△AOB和△COD中,若OA=k•OB,OC=k•OD(k>1),∠AOB=∠COD=α,则AC与BD 间的等量关系式为_______;∠APB的大小为_______.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点G,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于点F.(1)证明:∠BAE=∠FEC;(2)证明:△AGE≌△ECF;(3)求△AEF的面积.如图,在Rt△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结BE、EC.试猜想线段BE和EC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DAC, △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求证:(1)AE=BD (2)CM=CN (3) △CMN为等边三角形(4)MN∥BC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BE.以下四个结论:①BD=CE;②BD⊥CE;③∠ACE+∠DBC=45°;④BE2=2(AD2+AB2),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已知,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DCE=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BD=AE.某校九年级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用两块完全相同的且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与AFE按如图(1)所示位置放置放置,现将Rt△AEF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0°<α<90°),如图(2),AE与BC交于点M,AC与EF交于点N,BC与EF交于点P.(1)求证:AM=A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F分别是DC和CB的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连接AE、AF、EF.(1)求证:△ADE≌△ABF;已知,在△ABC中,∠BAC=90°,∠ABC=45°,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边做正方形ADEF,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求证CF+CD=BC;(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3)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且点A,F分别在直线BC的两侧,其他条件不变;①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②若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2,对角线AE,DF相交于点O,连接OC.求OC的长度.。
全等三角形重点题型(供参考)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确实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别离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别离相等。
一样,若是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别离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那个地址要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必然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必然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一样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
(3)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别离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
(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利用一样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必然全等。
3.性质一、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大体方式步骤:1.确信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2.回忆三角形判定公理,弄清还需要什么;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七年级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卷)八套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一1.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是()A.Ⅰ和ⅡB.Ⅱ和ⅣC.Ⅱ和ⅢD.Ⅰ和Ⅲ2.在△ABC和△A'B'C'中 , 要使△ABC≌△A'B'C' , 需满足条件()A.AB=A'B', AC=A'C', ∠B=∠B'B.AB =A'B', BC=B'C', ∠A=∠A'C.AC=A'C', BC=B'C', ∠C=∠C'D.AC=A'C', BC=B'C', ∠C=∠B'3.如图,AB∥CD,AC∥DB,AD与BC交于0,AE⊥BC.于E,DF⊥BC于F,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A.5 B.6 C.7 D.84.如图,在△ABC中,AC=BC,∠ACB=90°.AD平分∠BAC,BE⊥AD交AC的延长线于F,E为垂足.则结论:①AD=BF;②CF=CD;③AC+CD=AB;④BE=CF;⑤BF=2BE,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 B.2 C.3 D.45.如图,△ABD≌△ACE,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____,∠BAD的对应角是______.6.已知:如图,△ABE≌△ACD,∠B=∠C,则∠AEB=_______,AE=__ ______.7.如图,0A=0B,OC=OD,∠O=60°,∠C=25°,则∠BED等于8.在△ABC中,高AD和BE交于H点,且BH=AC,则∠ABC=9.如图,已知AE平分∠BAC,BE上AE于E,ED∥AC,∠BAE=36°,那么∠BED=10.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度,得到△A′B′C, A′B′交AC乎点D,已知∠A′DC=90°,求∠A的度数11.已知:如图AB=CD,AD=BC 求证:AD∥BC.12.已知:如图 , E, B, F, C四点在同一直线上, ∠A=∠D=90° , BE=FC, AB=DF.求证:∠E=∠C13.如图 , AB BC于B , AD DC于D , 且CB=CD , AC , BD相交于O.求证:∠ABD=∠ADB14.已知:如图 , AE , FC都垂直于BD , 垂足为E、F , AD=BC , BE=DF.求证:OA=OC.15.已知:如图 , AB=CD , D、B到AC的距离DE=BF.求证:AB∥CD.16.已知:如图,∠A=∠D=90°,AC,BD交于O,AC=BD.求证:OB=OC.全等三角形测试题二1.如图,已知AB=AD,要使△ABC≌△ADC,可增加条件,理由是定理。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供参考)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ADBCBA CDF2 1 ECA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7.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8.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9.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A CDEF 21 ADBCDAB10.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11.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12.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1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求证:BC=AB+DC。
13.已知:AB//ED,∠EAB=∠BDE,AF=CD,EF=BC,求证:∠F=∠CBACDF21ECDBDCBAFEA14.已知:AB=CD,∠A=∠D,求证:∠B=∠C15.P是∠BAC平分线AD上一点,AC>AB,求证:PC-PB<AC-AB16.已知∠ABC=3∠C,∠1=∠2,BE⊥AE,求证:AC-AB=2BE17.已知,E是AB中点,AF=BD,BD=5,AC=7,求DC18.(5分)如图,在△ABC中,BD=DC,∠1=∠2,求证:AD⊥BC.19.(5分)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求证:∠OAB=∠OBAAB CDP DACBFAEDCB20.(5分)如图,已知AD∥BC,∠P 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21.(6分)如图,△ABC中,AD是∠CAB的平分线,且AB=AC+CD,求证:∠C=2∠B22.(6分)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于点M.(1)求证:MB=MD,ME=MF(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3.(7分)已知:如图,DC∥AB,且DC=AE,E为AB的中点,(1)求证:△AED≌△EBC.(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24.(7分)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求证:BD=2CE.PEDCBAOEDCBAFEADCBA25、(10分)如图:DF=CE ,AD=BC ,∠D=∠C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是经典习题)单元测试题附详细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是经典习题)单元测试题附详细解析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1.(3分)如图,△ABC△△ADE,△C=40°,则△E的度数为()A.80°B.75°C.40°D.70°2.(3分)如图,在△ABC中,∠C=90°,AD是∠CAB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若BC=6cm,BD=4cm.则DE的长是()A.5cm B.4cm C.3cm D.2cm3.(3分)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AS C.ASA D.SSS4.(3分)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的度数是()A.76°B.62°C.42°D.76°、62°或42°都可以5.(3分)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平行线l1、l2、l3、l4上,这四条直线中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依次为h1、h2、h3(h1>0,h2>0,h3>0),若h1=5,h2=2,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S等于()A.34B.89C.74D.109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3分)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公路。
现要建造一个洗手台P,使P到三条公路的距离都相等,则洗手台P可选择的点有()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8.(3分)如图,一块玻璃被打碎成三块,如果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合理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②③去9.(3分)如图,若要用“HL”证明Rt△ABC△Rt△ABD,则还需补充的条件是()A.AC=AD或BC=BD B.AC=AD且BC=BDC.△BAC=△BAD D.以上都不对10.(3分)如图,边长为5的大正方形ABCD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EFGH组成,连结AF并延长交CD于点M.若AH=GH,则CM的长为()A.12B.34C.1D.54二、填空题(共5题;共15分)11.(3分)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12.(3分)如图,△ABC的三边AB、BC、CA的长分别为30、40、15,点P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将△ABC分成三个三角形,则SΔAPB︰SΔBPC︰SΔCPA等于13.(3分)如图,AB⊥BC,AD⊥D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利用“HL”,证明Rt△ABC≌Rt△ADC.14.(3分)如图,△AOB=30°,OP平分△AOB,PD△OB于D,PC△OB交OA于C,若PC=10,则PD=.15.(3分)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A、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等边△ABC 和等边△CDE,AD 与BE 交于点O,AD 与BC 交于点P,BE 与CD 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共11题;共75分)16.(5分)如图,点E,F在BC上,BE=CF,△A=△D ,△B=△C.求证:△ABF△△DCE。
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变换
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变换学习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掌握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综合问题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难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
一、知识回顾1. 观察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 你能说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 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4. 在数学的世界里,几何图形是千变万化的,你能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出下列这些图形吗?它们分别是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二、合作探究一如上图2,①ECD ABC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②如果现在知道ED AC EC AB //,//,你能判断出ECD ABC ∆≅∆吗?为什么? ③你能添加一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④以小组为单位,请选择以上九种图形中任意一种,然后自编一道题目,并解答?A 三、合作探究二1.如图所示,连接AE ,①你发现了什么?②你是怎么证明的?2.如图所示,若BC AD DC AB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四、合作探究三如上9个图形中,你还有新的发现吗?(隐含条件)把你的结论和小组同学分享一下。
图(1)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图(2)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图(3)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图(4)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图(5)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图(6)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图(7)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图(8)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图(9)中隐含了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五、例题讲解已知,如图所示,C 为AB 上一点,ACD ∆和BCE ∆为等边三角形,AE 交CD 与点M ,DB 交CE 于点N ,AE 与BD 交于点P(1) 试说明:AE=BD;(2) 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 (3) 求证: CMN ∆是等边三角形.六、变式训练: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的边AC,BC 外作等边三角形ACD ∆和BCE ∆, 连接AE ,BD ,AE 和B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图形变换典型练习题
图形变换复习一、图形的平移1、概念:图形的平行移动,简称为平移。
平移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所决定。
2、平移的特征:(1)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3)图形在平移后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练习:如图,正方形EFGH 是由正方形ABCD 平移得到的, 则有( B )A.点E 和B 对应B. 线段AD 和EH 对应C. 线段AC 和FH 对应D. ∠B 和∠D 对应二、图形的旋转:1、概念:图形的旋转是将一个图形绕着一点按顺(逆)时针转过某个角度; 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决定的.2、旋转的特征:(1)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3)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4)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练习: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D 是斜边BC 中点, △ABD 绕点A 旋转到△ACE 的位置, 恰与△ACD 组成正方形ADCE, 则△ABD 所经过的旋转是( D ) A. 顺时针旋转225° B. 逆时针旋转45° C. 顺时针旋转315° D. 逆时针旋转90°三、旋转对称图形:概念:绕着某一点转动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图形.练习:以下四家银行行标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有 ( B )A B C D四、中心对称图形:1 、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能与自身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D E HF GA B CD平移方向和距离呢? B C D E A2、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3、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征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三角形全等20个经典试题(图形变换)
三角形全等20个经典试题(图形变换).1.四边形ABC配正方形(提示: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90 )(1)如图1,点G是BC边上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G作BFLAG于点F, D」AG于点E.求证:△ ABF^A DAE(2)直接写出(1)中,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3)①如图2,若点G是CD边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D重合),连接AG 作BJAG丁点F, DNAG丁点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是 ,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是②如图3,若点G是CD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连接AG作BFLAG于点F, DE ± AG丁点E,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是(4)若点G是B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连接AG作BFLAG丁点F, DNAG 丁点E,请画图、探究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2小明、小敏两人一起做数学作业,小敏把题读到如图(1)所示,CdA己BE ± AC时,还没把题读完,就说:这题一定是求证Z B=Z C,也太容易了. ”她的证法是:由Cd AB, B」AC,得Z ADC=AEB=90,公共角Z DAC= BAE所以△ DA(^A EAB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Z B=ZC.小明说:小敏你错了,你未弄活本题的条件和结论,即使有CEUA己B」AG 公共角Z DAC=BAE你的推理也是错误的.看我画的图(2),显然△DAC^A EAB是不全等的.再说本题不是要证明Z B=ZC,而是要证明BE=CD ”(1) 根据小敏所读的题,判断2 B=Z C”对吗?她的推理对吗?若不对,请做出正确的推理.(2) 根据小明说的,要证明BE=CD必然是小敏丢了题中条件,请你把小敏丢的条件找回来,并根据找出的条件,你做出判断BE=CD勺正确推理.(3 )要判断三角形全等,从这个问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3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的正方形CEFG^,点巳C E在同一条直线上,M是线段AF 的中点,连接DM MG探究线段DM巨MGR量与位置有何关系. 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DM咬GF丁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 直接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DM巨MGfc!与位置有何关系(2) 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敬点C顺时针旋转,使正方形CEFG亏角线CF恰好与正方形ABCD勺边BC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 如图3,将正方形CEF硫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写出你的猜想.4在课外小组活动时,小慧拿来一道题(原问题)和小东、小明交流.原问题:如图1,已知^ABC ZACB=90, ZABC=45,分别以AB BC为边向外ABE^A BCE 且DA=DB EB=EC Z ADB£ BEC=90,连接DE交AB于点 F.探究线段DF与EF的数量关系.小慧同学的思路是:过点D作D& AB丁G,构造全等三角形,通过推理使问题得解.小东同学说:我做过一道类似的题目,不同的是Z ABC=30, ZADB^ BEC=60小明同学经过合情推理,提出一个猜想,我们可以把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请你参考小慧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这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1) 写出原问题中DF与EF的数量关系;(2) 如图2,若ZABC=30, ZADB^ BEC=60,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 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 如图3,若ZADB^ BEC=Z ABC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目精选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A BC DEF 21 ADBCDABC BA CDF2 1 ECDB A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7.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求证:BC=AB+DC 。
8.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9.已知:AB=CD ,∠A=∠D ,求证:∠B=∠C10.P 是∠BAC 平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AC-AB11.已知∠ABC=3∠C ,∠1=∠2,BE ⊥AE ,求证:AC-AB=2BE12.已知,E 是AB 中点,AF=BD ,BD=5,AC=7,求DCDCBAFEAB CDP DACB13.如图,在△ABC 中,BD =DC ,∠1=∠2,求证:AD ⊥BC .14.如图,OM 平分∠POQ ,MA ⊥OP ,MB ⊥OQ ,A 、B 为垂足,AB 交OM 于点N .求证:∠OAB =∠OBA15.如图,已知AD ∥BC ,∠P 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 .PEDCBA16.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DCBA17.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FAED C BAF =CE ,BD 交AC 于点M .(1)求证:MB =MD ,ME =MF (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8.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OEDCBA19.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 =2CE .F E DCB A20、如图:DF=CE,AD=BC,∠D=∠C。
初中数学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延长AD 到E,使DE=AD,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AE<AB+BE 即:10-2<2AD<10+2 4<AD<6 又AD 是整数,则AD=5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CD AB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证明:连接BF 和EF 。
因为 BC=ED,CF=DF,∠BCF=∠EDF 。
所以 三角形BCF 全等于三角形EDF(边角边)。
所以 BF=EF,∠CBF=∠DEF 。
连接BE 。
在三角形BEF 中,BF=EF 。
所以 ∠EBF=∠BEF 。
又因为 ∠ABC=∠AED 。
所以 ∠ABE=∠AEB 。
所以 AB=AE 。
在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中,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 。
所以 三角形ABF 和三角形AEF 全等。
所以 ∠BAF=∠EAF (∠1=∠2)。
ADBC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证明:过E 点,作EG//AC ,交AD 延长线于G 则∠DEG=∠DCA ,∠DGE=∠2又∵CD=DE ∴⊿ADC ≌⊿GDE (AAS )∴EG=AC ∵EF//AB ∴∠DFE=∠1∵∠1=∠2∴∠DFE=∠DGE ∴EF=EG ∴EF=AC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证明: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ED ∵AD 平分∠BAC ∴∠EAD=∠BAD 又∵AE=AB ,AD=AD ∴⊿AED ≌⊿ABD (SAS )∴∠AED=∠B ,DE=DB ∵AC=AB+BD AC=AE+CE ∴CE=DE ∴∠C=∠EDC ∵∠AED=∠C+∠EDC=2∠C ∴∠B=2∠C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因为CE ⊥AB 所以∠CEB =∠CEF =90° 因为EB =EF ,CE =CE , 所以△CEB ≌△CEF 所以∠B =∠CFE 因为∠B +∠D =180°,∠CFE +∠CFA =180° 所以∠D =∠CFA 因为AC 平分∠BAD 所以∠DAC =∠FAC 又因为AC =AC所以△ADC ≌△AFC (SAS ) 所以AD =AF 所以AE =AF +FE =AD +BE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
(完整)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精选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四边形ABCD中,AD=BC,BE=DF,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DE≌△CBF;(2)若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AO=CO.2.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1)求证:AC∥DE;(2)若BF=13,EC=5,求BC的长.3.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4.如图,点O是线段AB和线段CD的中点.(1)求证:△AOD≌△BOC;(2)求证:AD∥BC.5.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6.如图,已知△ABC和△DAE,D是AC上一点,AD=AB,DE∥AB,DE=AC.求证:AE=BC.7.如图,AB∥CD,E是CD上一点,BE交AD于点F,EF=BF.求证:AF=DF.8.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9.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AE=CE.10.如图,点A、C、D、B四点共线,且AC=BD,∠A=∠B,∠ADE=∠BCF,求证:DE=CF.11.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12.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1)求证:BD=CE;(2)求证:∠M=∠N.13.如图,BE⊥AC,CD⊥AB,垂足分别为E,D,BE=CD.求证:AB=AC.14.如图,在△ABC和△CED中,AB∥CD,AB=CE,AC=CD.求证:∠B=∠E.15.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1)求证:AB=AC;(2)若AD=2,∠DAC=30°,求AC的长.16.如图,Rt△ABC≌Rt△DBF,∠ACB=∠DFB=90°,∠D=28°,求∠GBF的度数.17.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ABC≌△BAD.18.已知: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BF=CE,AC=DF,且AC∥DF.求证:△ABC≌△DEF.19.已知:点A、C、B、D在同一条直线,∠M=∠N,AM=CN.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M≌△CDN,并给出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 ;(2)证明: .20.如图,AB=AC,AD=AE.求证:∠B=∠C.21.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中线,分别过点B、C作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BE=CF.22.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所示,其中AB=AD,BC=DC.求证:∠BAC=∠DAC.23.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并写出四个条件:①AB=DE,②BF=EC,③∠B=∠E,④∠1=∠2.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题设: ;结论: .(均填写序号)证明:24.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E=CF,∠B=∠1.求证:AC=DF.(要求:写出证明过程中的重要依据)25.如图,已知AB=DC,AC=DB.求证:∠1=∠2.26.如图,D、E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点,BE与CD相交于O点.现有四个条件:①AB=AC;②OB=OC;③∠ABE=∠ACD;④BE=CD.(1)请你选出两个条件作为题设,余下的两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命题的条件是 和 ,命题的结论是 和 (均填序号);(2)证明你写出的命题.27.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并任选其中一对给予证明.28.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B=∠C,点E是BC边上的中点.求证:AE=DE.29.如图,给出下列论断:①DE=CE,②∠1=∠2,③∠3=∠4.请你将其中的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30.已知:如图,∠ACB=90°,AC=BC,CD是经过点C的一条直线,过点A、B分别作AE⊥CD、BF⊥CD,垂足为E、F,求证:CE=BF.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精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2016•连云港)四边形ABCD中,AD=BC,BE=DF,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DE≌△CBF;(2)若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AO=CO.【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F=DE,由垂直的定义得到∠AED=∠CFB=9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如图,连接AC交BD于O,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E=∠CBF,由平行线的判定得到AD∥B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证明:(1)∵BE=DF,∴BE﹣EF=DF﹣EF,即BF=DE,∵AE⊥BD,CF⊥BD,∴∠AED=∠CFB=90°,在Rt△ADE与Rt△CBF中,,∴Rt△ADE≌Rt△CBF;(2)如图,连接AC交BD于O,∵Rt△ADE≌Rt△CBF,∴∠ADE=∠CBF,∴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016•曲靖)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1)求证:AC∥DE;(2)若BF=13,EC=5,求BC的长.【分析】(1)首先证明△ABC≌△DFE可得∠ACE=∠DEF,进而可得AC∥DE;(2)根据△ABC≌△DFE可得BC=EF,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EB=CF,再由BF=13,EC=5进而可得EB的长,然后可得答案.【解答】(1)证明:在△ABC和△DFE中,∴△ABC≌△DFE(SAS),∴∠ACE=∠DEF,∴AC∥DE;(2)解:∵△ABC≌△DFE,∴BC=EF,∴CB﹣EC=EF﹣EC,∴EB=CF,∵BF=13,EC=5,∴EB==4,∴CB=4+5=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3.(2016•孝感)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分析】要证明BE=CD,只要证明AB=AC即可,由条件可以求得△AEC和△ADB全等,从而可以证得结论.【解答】证明;∵BD⊥AC于点D,CE⊥AB于点E,∴∠ADB=∠AEC=90°,在△ADB和△AEC中,∴△ADB≌△AEC(ASA)∴AB=AC,又∵AD=AE,∴BE=CD.【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4.(2016•湘西州)如图,点O是线段AB和线段CD的中点.(1)求证:△AOD≌△BOC;(2)求证:AD∥BC.【分析】(1)由点O是线段AB和线段CD的中点可得出AO=BO,CO=DO,结合对顶角相等,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出△AOD≌△BOC;(2)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A=∠B,依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出结论.【解答】证明:(1)∵点O是线段AB和线段CD的中点,∴AO=BO,CO=DO.在△AOD和△BOC中,有,∴△AOD≌△BOC(SAS).(2)∵△AOD≌△BOC,∴∠A=∠B,∴AD∥B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SAS证出△AOD≌△BOC;(2)找出∠A=∠B.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出两三角形全等,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相等的角,再依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证出两直线平行即可.5.(2016•云南)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即可证明△ABC≌△CD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解答】证明:∵点C是AE的中点,∴AC=CE,在△ABC和△CDE中,,∴△ABC≌△CDE,∴∠B=∠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直角三角形还有HL.6.(2016•宁德)如图,已知△ABC和△DAE,D是AC上一点,AD=AB,DE∥AB,DE=AC.求证:AE=B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找出∠ADE=∠BAC,借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证出△ADE≌△BAC,由此即可得出AE=BC.【解答】证明:∵DE∥AB,∴∠ADE=∠BAC.在△ADE和△BAC中,,∴△ADE≌△BAC(ASA),∴AE=B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2016•十堰)如图,AB∥CD,E是CD上一点,BE交AD于点F,EF=BF.求证:AF=DF.【分析】欲证明AF=DF只要证明△ABF≌△DEF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证明:∵AB∥CD,∴∠B=∠FED,在△ABF和△DEF中,,∴△ABF≌△DEF,∴AF=DF.【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8.(2016•武汉)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分析】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可.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BC=EF.运用SSS证明△ABC与△DEF全等.【解答】证明:∵BE=CF,∴BC=EF,在△ABC与△DEF中,,∴△ABC≌△DEF(SSS),∴∠ABC=∠DEF,∴AB∥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9.(2016•昆明)如图,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AE=CE.【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ECF,∠ADE=∠CF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得出△ADE≌△CFE,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证明:∵FC∥AB,∴∠A=∠ECF,∠ADE=∠CFE,在△ADE和△CFE中,,∴△ADE≌△CFE(AAS),∴AE=C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是解题的关键.10.(2016•衡阳)如图,点A、C、D、B四点共线,且AC=BD,∠A=∠B,∠ADE=∠BCF,求证:DE=CF.【分析】求出AD=BC,根据ASA推出△AED≌△BF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解答】证明:∵AC=BD,∴AC+CD=BD+CD,∴AD=BC,在△AED和△BFC中,,∴△AED≌△BFC(ASA),∴DE=C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求出△AED≌△BFC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1.(2016•重庆)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分析】根据CE∥DF,可得∠ACE=∠D,再利用SAS证明△ACE≌△FDB,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解答】证明:∵CE∥DF,∴∠ACE=∠D,在△ACE和△FDB中,,∴△ACE≌△FDB(SAS),∴AE=F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2016•南充)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1)求证:BD=CE;(2)求证:∠M=∠N.【分析】(1)由SAS证明△ABD≌△ACE,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2)证出∠BAN=∠CAM,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由AAS证明△ACM≌△ABN,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解答】(1)证明:在△ABD和△ACE中,,∴△ABD≌△ACE(SAS),∴BD=CE;(2)证明:∵∠1=∠2,∴∠1+∠DAE=∠2+∠DAE,即∠BAN=∠CAM,由(1)得:△ABD≌△ACE,∴∠B=∠C,在△ACM和△ABN中,,∴△ACM≌△ABN(ASA),∴∠M=∠N.【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2016•恩施州)如图,BE⊥AC,CD⊥AB,垂足分别为E,D,BE=CD.求证:AB=AC.【分析】通过全等三角形(Rt△CBE≌Rt△BCD)的对应角相等得到∠ECB=∠DBC,则AB=AC.【解答】证明:∵BE⊥AC,CD⊥AB,∴∠CEB=∠BDC=90°.∵在Rt△CBE与Rt△BCD中,,∴Rt△CBE≌Rt△BCD(HL),∴∠ECB=∠DBC,∴AB=A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14.(2016•重庆)如图,在△ABC和△CED中,AB∥CD,AB=CE,AC=CD.求证:∠B=∠E.【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BAC=∠ECD,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BC 和△CED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证明即可.【解答】证明:∵AB∥CD,∴∠BAC=∠ECD,在△ABC和△CED中,,∴△ABC≌△CED(SAS),∴∠B=∠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找出两边的夹角是解题的关键.15.(2016•湖北襄阳)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1)求证:AB=AC;(2)若AD=2,∠DAC=30°,求AC的长.【分析】(1)先证明△DEB≌△DFC得∠B=∠C由此即可证明.(2)先证明AD⊥BC,再在RT△ADC中,利用30°角性质设CD=a,AC=2a,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DEB=∠DFC=90°,在RT△DEB和RT△DFC中,,∴△DEB≌△DFC,∴∠B=∠C,∴AB=AC.(2)∵AB=AC,BD=DC,∴AD⊥BC,在RT△ADC中,∵∠ADC=90°,AD=2,∠DAC=30°,∴AC=2CD,设CD=a,则AC=2a,∵AC2=AD2+CD2,∴4a2=a2+(2)2,∵a>0,∴a=2,∴AC=2a=4.【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30°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记住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2016•吉安校级一模)如图,Rt△ABC≌Rt△DBF,∠ACB=∠DFB=90°,∠D=28°,求∠GBF的度数.【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AF,证明∴△DGC≌△AG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得到∠CBG=∠FBG,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Rt△ABC≌Rt△DBF,∠ACB=∠DFB=90°,∴BC=BF,BD=BA,∴CD=AF,在△DGC和△AGF中,,∴△DGC≌△AGF,∴GC=GF,又∠ACB=∠DFB=90°,∴∠CBG=∠FBG,∴∠GBF=(90°﹣28°)÷2=3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7.(2016•武汉校级四模)如图,已知AC⊥BC,BD⊥AD,AC与BD交于O,AC=BD.求证:△ABC≌△BAD.【分析】由垂直的定义可得到∠C=∠D,结合条件和公共边,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AC⊥BC,BD⊥AD,∴∠C=∠D=90,在Rt△ACB和Rt△BDA中,,∴△ACB≌△BDA(HL).【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18.(2016•济宁二模)已知: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BF=CE,AC=DF,且AC∥DF.求证:△ABC≌△DEF.【分析】求出BC=FE,∠ACB=∠DFE,根据SAS推出全等即可.【解答】证明:∵BF=CE,∴BF+FC=CE+FC,∴BC=FE,∵AC∥DF,∴∠ACB=∠DFE,在△ABC和△DEF中,,∴△ABC≌△DEF(SAS).【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19.(2016•诏安县校级模拟)已知:点A、C、B、D在同一条直线,∠M=∠N,AM=CN.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M≌△CDN,并给出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 ∠MAB=∠NCD ;(2)证明: 在△ABM和△CDN中∵∠M=∠N,AM=CM,∠MAB=∠NCD∴△ABM≌△CDN(ASA). .【分析】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ASA、SSS、SAS、AAS、HL,所以可添加条件为∠MAB=∠NCD,或BM=DN或∠ABM=∠CDN.【解答】解:(1)你添加的条件是:①∠MAB=∠NCD;(2)证明:在△ABM和△CDN中∵∠M=∠N,AM=CM,∠MAB=∠NCD∴△ABM≌△CDN(ASA),故答案为:∠MAB=∠NCD;在△ABM和△CDN中∵∠M=∠N,AM=CM,∠MAB=∠NCD∴△ABM≌△CDN(ASA).【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ASA、SSS、SAS、AAS、HL(在直角三角形中).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20.(2016•屏东县校级模拟)如图,AB=AC,AD=AE.求证:∠B=∠C.【分析】要证∠B=∠C,可利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证△ABE≌△ACD,然后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解答】证明:在△ABE与△ACD中,,∴△ABE≌△ACD(SAS),∴∠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其中一种判定方法,即“边角边”判定方法.观察出公共角∠A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2016•沛县校级一模)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中线,分别过点B、C作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BE=CF.【分析】易证△BED≌△CFD,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即可解题.【解答】解:∵BE⊥AE,CF⊥AE,∴∠BED=∠CFD=90°,在△BED和△CFD中,,∴△BED≌△CFD(AAS),∴BE=C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找出全等三角形并证明是解题的关键.22.(2016•福州)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所示,其中AB=AD,BC=DC.求证:∠BAC=∠DAC.【分析】在△ABC和△ADC中,由三组对边分别相等可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证得△ABC≌△ADC,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在△ABC和△ADC中,有,∴△ABC≌△ADC(SSS),∴∠BAC=∠DA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出△ABC≌△ADC.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出两三角形全等是关键.23.(2012•漳州)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并写出四个条件:①AB=DE,②BF=EC,③∠B=∠E,④∠1=∠2.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题设: 可以为①②③ ;结论: ④ .(均填写序号)证明:【分析】此题可以分成三种情况:情况一:题设:①②③;结论:④,可以利用SAS 定理证明△ABC≌△DEF;情况二:题设:①③④;结论:②,可以利用AAS证明△ABC≌△DEF;情况三:题设:②③④;结论:①,可以利用ASA证明△ABC≌△DEF,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结论.【解答】情况一:题设:①②③;结论:④.证明:∵BF=EC,∴BF+CF=EC+CF,即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1=∠2;情况二:题设:①③④;结论:②.证明:在△ABC和△DEF中,∵,∴△ABC≌△DEF(AAS),∴BC=EF,∴BC﹣FC=EF﹣FC,即BF=EC;情况三:题设:②③④;结论:①.证明:∵BF=EC,∴BF+CF=EC+CF,即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ASA),∴AB=D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为开放性题目,需要同学们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才能正确解答.24.(2009•大连)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E=CF,∠B=∠1.求证:AC=DF.(要求:写出证明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分析】因为BE=CF,利用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可证出BC=EF,再证明△ABC≌△DEF,从而得出AC=DF.【解答】证明:∵BE=CF,∴BE+EC=CF+EC(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即BC=EF.在△ABC和△DEF中,AB=DE,∠B=∠1,BC=EF,∴△ABC≌△DEF(SAS).∴AC=D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点评】解决本题要熟练运用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25.(2006•平凉)如图,已知AB=DC,AC=DB.求证:∠1=∠2.【分析】探究思路:因为△ABO与△DCO有一对对顶角,要证∠1=∠2,只要证明∠A=∠D,把问题转化为证明△ABC≌△DCB,再围绕全等找条件.【解答】证明:在△ABC和△DCB中∵,∴△ABC≌△DCB.∴∠A=∠D.又∵∠AOB=∠DOC,∴∠1=∠2.【点评】本题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性质的综合运用,可以由探究题目的结论出发,找全等三角形,再寻找判定全等的条件.26.(2006•佛山)如图,D、E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点,BE与CD相交于O 点.现有四个条件:①AB=AC;②OB=OC;③∠ABE=∠ACD;④BE=CD.(1)请你选出两个条件作为题设,余下的两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命题的条件是 ① 和 ③ ,命题的结论是 ② 和 ④ (均填序号);(2)证明你写出的命题.【分析】本题实际是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条件可看出主要是围绕三角形ABE和ACD全等来求解的.已经有了一个公共角∠A,只要再知道一组对应角和一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可根据这个思路来进行选择和证明.【解答】解:(1)命题的条件是①和③,命题的结论是②和④.(2)已知:D,E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点,且AB=AC,∠ABE=∠ACD.求证:OB=OC,BE=CD.证明如下:∵AB=AC,∠ABE=∠ACD,∠BAC=∠CAB,∴△ABE≌△ACD.∴BE=CD.又∠BCD=∠ACB﹣∠ACD=∠ABC﹣∠ABE=∠CBE,∴△BOC是等腰三角形.∴OB=O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要注意的是AAA和SSA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27.(2005•安徽)如图,已知AB∥DE,AB=DE,AF=DC,请问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并任选其中一对给予证明.【分析】本题是开放题,应先确定选择哪对三角形,再对应三角形全等条件求解.做题时从已知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开始思考,做到由易到难,不重不漏.【解答】解:此图中有三对全等三角形.分别是:△ABF≌△DEC、△ABC≌△DEF、△BCF≌△EFC.证明:∵AB∥DE,∴∠A=∠D.又∵AB=DE、AF=DC,∴△ABF≌△DEC.【点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28.(2004•昆明)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B=∠C,点E是BC边上的中点.求证:AE=DE.【分析】利用已知条件易证△AEB≌△DEC,从而得出AE=DE.【解答】证明:∵AD∥BC,∠B=∠C,∴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在△AEB与△DEC中,,∴△AEB≌△DEC(SAS),∴AE=DE.【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9.(2004•淮安)如图,给出下列论断:①DE=CE,②∠1=∠2,③∠3=∠4.请你将其中的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分析】可以有三个真命题:(1)②③⇒①,可由ASA证得△ADE≌△BCE,所以DE=EC;(2)①③⇒②,可由SAS证得△ADE≌△BCE,所以∠1=∠2;(3)①②⇒⑧,可由ASA证得△ADE≌△BCE,所以AE=BF,∠3=∠4.【解答】解:②③⇒①证明如下:∵∠3=∠4,∴EA=EB.在△ADE和△BCE中,∴△ADE≌△BCE.∴DE=EC.①③⇒②证明如下:∵∠3=∠4,∴EA=EB,在△ADE和△BCE中,,∴△ADE≌△BCE,∴∠1=∠2.①②⇒⑧证明如下:在△ADE和△BCE中,∴△ADE≌△BCE.∴AE=BE,∠3=∠4.【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题目是一道开放型的问题,选择有多种,可以采用多次尝试法,证明时要选择较为简单的进行证明.30.(2011•通州区一模)已知:如图,∠ACB=90°,AC=BC,CD是经过点C的一条直线,过点A、B分别作AE⊥CD、BF⊥CD,垂足为E、F,求证:CE=BF.【分析】根据AE⊥CD,BF⊥CD,求证∠BCF+∠B=90°,可得∠ACF=∠B,再利用(AAS)求证△BCF≌△CAE即可.【解答】证明:∵AE⊥CD,BF⊥CD∴∠AEC=∠BFC=90°∴∠BCF+∠B=90°∵∠ACB=90°,∴∠BCF+∠ACF=90°∴∠ACF=∠B在△BCF和△CAE中∴△BCF≌△CAE(AAS)∴CE=B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这一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AAS)求证△BCF≌△CAE,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的基础和经典例题含有答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基础知识1.全等图形的有关概念(1)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例如:图13-1和图13—2就是全等图形图13-1图13—2(2)全等多边形的定义两个多边形是全等图形,则称为全等多边形。
例如:图13—3和图13-4中的两对多边形就是全等多边形。
图13-3 图13-4(3)全等多边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两个全等的多边形,经过运动而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4)全等多边形的表示例如:图13—5中的两个五边形是全等的,记作五边形ABCDE≌五边形A’B’C’D’E’(这里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图13—5表示图形的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5)全等多边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6)全等多边形的识别多边形相等、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识别 (1)根据定义若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根据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有一个与(SSS )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就成为全等三角形。
(3)根据S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机器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同样有一个是与(SAS )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一角对应相等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相似比为1时,即为全等三角形。
(4)根据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 BDC E B'A’ C ’D ’E’(5)根据A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1)根据HL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经典__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及例题解析
经典《三角形》专题训练知识点梳理考点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的分类.⎪⎩⎪⎨⎧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8、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B.n 边形共有2)3(-n n 条对角线。
9、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 ≥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三角形 (按角分)三角形 (按边分)10、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经典题型(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经典题型(含答案)全等变换平移: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对称:角平分线或垂直或半角旋转: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旋转对称全等模型说明: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
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
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说明:上图依次是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翻折),翻折成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
旋转全等模型半角:有一个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自旋转: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共旋转: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中点旋转:倍长中点相关线段转换成旋转全等问题旋转半角模型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自旋转模型构造方法:遇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遇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遇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共旋转模型说明: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
通过“8”字模型可以证明。
模型变形说明:模型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中点旋转:说明:两个正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一个正方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及两个图形顶点连线的中点,证明另外两个顶点与中点所成图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方法是倍长所要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转化成要证明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已知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正方形)公旋转顶点,通过证明旋转全等三角形证明倍长后的大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证。
几何最值模型对称最值(两点间线段最短)对称最值(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说明:通过对称进行等量代换,转换成两点间距离及点到直线距离。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5.专项二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强化练
专项二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强化练
4. 新定义型阅读理解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筝形的定义:两组邻边 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几何图形的定义通常可作为图形的性质也可以作 为图形的判定方法.也就是说,如图,若四边形 ABCD 是一个筝形,则 DA=DC ,BA=BC;若 DA=DC,BA=BC,则四边形 ABCD 是筝形.如图,四边形 ABCD 是 一个筝形,其中 DA=DC,BA=BC.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过点 O 作 OE⊥AB,OF⊥BC,垂足分别为 E,F,求证:四边形 BEOF 是筝形.
专项二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强化练
解:(1)证明:∵AB⊥DC,∴∠ABC=∠DBE=90°,在△ABC 和△DBE 中, AB=DB,∠ABC=∠DBE,BC=BE,∴△ABC≌△DBE(SAS),∴DE=AC;
(2)题图 2:由平移变换知 EF⊥BC,EF=BC,DF=AB. ∴∠ABC=∠DFE=90°.在△DFE 和△ABC 中,EF=CB,∠DFE=∠ABC,DF=AB, ∴△DFE≌△ABC(SAS),∴DE=AC.故在题图 2 中的结论仍然成立.题图3,4 中 可类似地推证出(1)的结论也成立.
专项二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强化练
解决图形变换问题需要抓住的三个特点:(1)变化前后的结论及说理过程对 变化前后的结论起到重要的作用;(2)在图形变化前后,明确哪些关系发生变化 ,哪些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变化前的等角、等线段在变化后是否还存在;(3)几 种变化图形之间,说理思路存在内在联系,变化后的说理思路可模仿与借鉴变化 前的结论与过程.变化后的结论有时发生变化,有时不发生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项二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强化练
解:(2)AF∥CD,理由如下:如图,作 AG⊥BF 于点 G,AH⊥CE 于点 H,由(1)知△ABD≌△ACE,∴ 易知 AG=AH.∵∠AGF=∠AHF=90°,AF=AF, 又易知∠HAF=∠AFD,∴△AGF≌△FHA;∴AG=HF,∴AH=HF,∴ 易知 ∠HFA=45°,∴∠AFD=45°,∵∠BDC=135°,∴∠FDC=45°,∴∠AFD=∠FDC, ∴AF∥CD.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新题型
全等三角形新题型高群全等三角形知识是几何的基础,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的考试中出现了几类新题型。
现从2008年中考题中选取几例加以解析,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作图例1 (西宁)如图1,一块三角形模具ABC已破损(图中的阴影部分)。
(1)只要从残留的模具中量出哪些边、角,就可以不带残留的模具到店铺加工一块与原来的模具ABC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模具A′B′C′?请简要说明理由。
(2)作出模具△A′B′C′的图形。
(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点拨: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每一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对应着一种三角形的作图。
SSA之所以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就是因为根据这些条件所作出的三角形不唯一。
这道题主要考查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怎样作三角形。
解:(1)只要度量残留的三角形模具中∠B、∠C的度数和边BC的长即可,因为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略。
二、利用三角板构造全等三角形例2 (泰安)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按图2所示的方式放置。
图3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
(1)请找出图3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证明:DC⊥BE。
点拨:题中图形是由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得来的,要看出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哪些线段和角相等。
这实际上是一类旋转型的三角形全等。
有关旋转、翻折等图形变换的问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中的热点。
解:(1)图3中,△ABE≌△ACD(SAS)。
证明略。
(2)由△ABE≌△ACD,可知∠ACD=∠ABE=45°,又∠ACB=45°,所以∠BCD =∠ACB+∠ACD=90°,DC⊥BE。
三、利用全等三角形求三角形的面积例3 (龙岩)如图4所示,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且32AD =,点E 、F 是AD 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很经典)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第Ⅰ卷(选择题 共3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
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2。
如图所示,a ,b ,c 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3.如图所示,已知△ABE≌△ACD ,∠1=∠2,∠B=∠C,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 )A 。
AB=AC B.∠BAE=∠CAD C.BE=DC D.AD=DE4。
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B=∠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A /B /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A .BC=B /C / B .∠A=∠A / C .AC=A /C /D .∠C=∠C /5。
如图所示,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CE≌△BCD B。
△BGC≌△AFC C 。
△DCG≌△ECF D.△ADB≌△CEA 6.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第3题图第5题图第2题图第6题图ABCD点C,D ,使CD=BC ,再作出BF 的垂线DE,使A,C ,E 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ABC,得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判定△EDC≌△ABC 最恰当的理由是( )A.边角边 B 。
角边角 C 。
边边边 D 。
边边角7。
已知:如图所示,AC=CD ,∠B=∠E=90°,AC⊥CD,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A .∠A 与∠D 互为余角B .∠A=∠2C .△ABC≌△CED D.∠1=∠28. 在△ABC 和△FED 中,已知∠C=∠D,∠B=∠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全等20个经典试题(图形变换).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提示: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90°)(1)如图1,点G是BC边上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G,作BF⊥AG于点F,DE⊥AG于点E.求证:△ABF≌△DAE;(2)直接写出(1)中,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3)①如图2,若点G是CD边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D重合),连接AG,作BF⊥AG于点F,DE⊥AG于点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是____________,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②如图3,若点G是CD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连接AG,作BF⊥AG于点F,DE⊥AG于点E,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点G是B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连接AG,作BF⊥AG于点F,DE ⊥AG于点E,请画图、探究线段EF与AF、BF的等量关系.2小明、小敏两人一起做数学作业,小敏把题读到如图(1)所示,CD⊥AB,BE⊥AC时,还没把题读完,就说:“这题一定是求证∠B=∠C,也太容易了.”她的证法是:由CD⊥AB,BE⊥AC,得∠ADC=∠AEB=90°,公共角∠DAC=∠BAE,所以△DAC≌△EAB.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B=∠C.小明说:“小敏你错了,你未弄清本题的条件和结论,即使有CD⊥AB,BE⊥AC,公共角∠DAC=∠BAE,你的推理也是错误的.看我画的图(2),显然△DAC 与△EAB是不全等的.再说本题不是要证明∠B=∠C,而是要证明BE=CD.”(1)根据小敏所读的题,判断“∠B=∠C”对吗?她的推理对吗?若不对,请做出正确的推理.(2)根据小明说的,要证明BE=CD,必然是小敏丢了题中条件,请你把小敏丢的条件找回来,并根据找出的条件,你做出判断BE=CD的正确推理.(3)要判断三角形全等,从这个问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3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M是线段AF的中点,连接DM,MG.探究线段DM与MG数量与位置有何关系.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DM交GF于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直接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DM与MG数量与位置有何关系(2)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正方形CEFG对角线CF 恰好与正方形ABCD的边BC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如图3,将正方形CEFG绕点C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写出你的猜想.4在课外小组活动时,小慧拿来一道题(原问题)和小东、小明交流.原问题:如图1,已知△ABC,∠ACB=90°,∠ABC=45°,分别以AB、BC为边向外作△ABD与△BCE,且DA=DB,EB=EC,∠ADB=∠BEC=90°,连接DE交AB于点F.探究线段DF与EF的数量关系.小慧同学的思路是:过点D作DG⊥AB于G,构造全等三角形,通过推理使问题得解.小东同学说:我做过一道类似的题目,不同的是∠ABC=30°,∠ADB=∠BEC=60°小明同学经过合情推理,提出一个猜想,我们可以把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请你参考小慧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这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1)写出原问题中DF与EF的数量关系;(2)如图2,若∠ABC=30°,∠ADB=∠BEC=60°,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如图3,若∠ADB=∠BEC=2∠ABC,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5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ABC=∠BEF=60°,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接PG,PC,探究PG与PC的位置关系小颖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交DC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颖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请你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与PC的位置关系;(2)将图1中的菱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菱形BEFG的对角线BF恰好与菱形ABCD的边AB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6把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按照一定的规则放置:“在同一平面内将直角顶点叠合”.(1)图1是一种放置位置及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D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EC.请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结论中不含未标识的字母),并说明理由;(2)图2也是一种放置位置及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A、C、D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连接EC并延长与BD交于点F.请找出线段BD和E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请你:①画出一个符合放置规则且不同于图1和图2所放位置的几何图形;②写出你所画几何图形中线段BD和EC的位置和数量关系;③上面第②题中的结论在按照规则放置所抽象出的几何图形中都存在吗?7如图1,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①写出图1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②写出图1中线段DE、AD、BE所具有的等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请说明DE=AD-BE的理由;(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又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8如图,在Rt△ABC和Rt△DEF中,∠ABC=90°,AB=4,BC=6,∠DEF=90°,DE=EF=4.(1)移动△DEF,使边DE与AB重合(如图1),再将△DEF沿AB所在直线向左平移,使点F落在AC上(如图2),求BE的长;(2)将图2中的△DEF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点F落在BC上,连接AF(如图3).请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它们全等的理由.(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它字母)9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下图①,已知在△ABC 中,AB=AC,P是△ABC内部任意一点,将AP绕A顺时针旋转至AQ,使得∠QAP=∠BAC,连接BQ、CP,则BQ=CP.”(1)小亮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通过对图①的分析,证明了△ABQ≌△ACP,从而证得BQ=CP.请你帮小亮完成证明.(2)之后,小亮又将点P移到等腰三角形ABC之外,原题中的条件不变,“BQ=CP”仍然成立吗?若成立,请你就图②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0如图1,(1)△ABC与△ADE均是顶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求证:BD=CE.(2)拓展探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①求∠AEB的度数;②判断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1如图,△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1)如图1,若∠CAB=∠CBA=∠CDE=∠CED=50°①求证:AD=BE;②求∠AEB的度数.12如图,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D,△BCE都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E=CD;(2)若M,N分别是AE,CD的中点,试判断△B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3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分别以AC、BC为一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ACD和△BCE,CA=CD,CB=CE,∠ACD与∠BCE都是锐角,且∠ACD=∠BCE,连接AE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交于点P,连接CP(1)求证:△ACE≌△DCB;(2)请你判断△ACM与△DPM的形状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3)求证:∠APC=∠BPC。
14如图,在等边△ABC中,线段AM为BC边上的中线,动点D在直线AM上时,以CD为一边且在CD的下方作等边△CDE,连结BE。
(1)延长BE交射线AM于点F,请把图形补充完整,并求∠BFM的度数(2)当动点D在射线AM上,且在BC下方时,设直线BE与直线AM的交点为F,∠B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在备用图中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BFM的度数,若变化,请写出变化规律。
15如图,在△ABC和△DCB中,AB = DC,AC = DB,AC与DB交于点M.(1)求证:△ABC≌△DCB;(2)过点C作CN∥BD,过点B作BN∥AC,CN与BN交于点N,试判断线段BN与CN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A DMB CN16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P 在矩形上方,点Q 在矩形内.求证:(1)∠PBA =∠PCQ =30°;(2)P A =PQ .17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 =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 =EC ,易证AME ECF △≌△,所以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 =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A D FCG B 图1 A D F C G B图2 AD F C GB 图3 ACBD PQ18在四边形ABCD 中,AB=BC ,BF 是∠ABC 的平分线,AF ∥DC ,连接AC 、CF ,求证:CA 是∠DCF 的平分线。
19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P 在矩形上方,点Q 在矩形内.求证:(1)∠PBA =∠PCQ =30°;(2)P A =PQ .ACB D PQ ACBD PQ20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在直线MN 的上方,BC 在直线MN 上,E 是BC 上一点,以AE 为边在直线MN 的上方作正方形AEFG .(1)连接GD ,求证:△ADG ≌△ABE ;(2)连接FC ,观察并猜测∠FCN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NM B EA C DFG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