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选修五:课时跟踪检测(二)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课时跟踪检测(二)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一、单项选择题1.利用红外光谱对有机化合物分子进行测试并记录,可初步判断该有机物分子拥有的()A.同分异构体数B.原子个数C.基团种类D.共价键种类解析:选C红外光谱法可用于判断基团种类。
2.要证明有机物中是否存在卤素,最方便的方法是()A.钠融法B.铜丝燃烧法C.核磁共振法D.红外光谱法解析:选B A、B均能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卤素,相比钠融法,铜丝燃烧法更方便。
3.下列实验式中,没有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是()A.CH3B.CH2C.CH D.C2H3解析:选A实验式的整数倍即可得分子式。
A项,实验式若为CH3,根据价键理论则其分子式只能是C2H6,正确;B项,实验式若为CH2,则烯烃的实验式均为CH2,没有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分子式,错误;C项,苯、乙炔的实验式均为CH,无法确定,错误;D项,实验式为C2H3的分子式可以是C4H6、C8H12等,错误。
4.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的是()A.B.C. D.解析:选C A项,该有机物含有3类氢原子,出现三组峰,错误;B项,该有机物含有2类氢原子,出现2组峰,其峰面积之比为3∶2,错误;C项,该有机物含有2类氢原子,出现2组峰,其峰面积之比为3∶1,正确;D项,该有机物含有2类氢原子,出现2组峰,其峰面积之比为3∶2,错误。
5.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 .4B .5C .6D .7解析:选B 氧的质量分数为50%,说明最多为4个氧原子,则该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C 、H 质量和最多也只能为128-64=64,根据商余法,6412,整数商为5,余数为4,所以碳原子数最多为5。
二、不定项选择题6.下列化合物的1H-NMR 谱图中吸收峰数目正确的是( )A .CH 3CH 2CH 2CH 3(2个)B .C .CH 2===CH —CH 2CH 3(2个)D .解析:选AD 化合物的1H-NMR 谱图中吸收峰数目即不同环境氢原子的种数,CH 3CH 2CH 2CH 3分子中氢原子有2种不同的环境; 分子中氢原子有3种不同的环境;CH 2===CH —CH 2CH 3分子中氢原子有4种不同的环境;分子中氢原子只有一种环境。
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二物质的量苏教版必修120171113292
课时跟踪检测(二)物质的量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每摩尔物质都含有N A个指定微粒C.1 mol H就是指1 mol氢D.18 g H2O中含有6.02×1023个原子解析:选B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其单位。
1molH表示1摩尔氢原子,但如果说“1摩尔氢”就违反了使用准则,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不符合要求。
1 mol水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18 g H2O就是1 mol H2O,一个H2O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18 g H2O中应含有3 mol原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 H2SO4的质量为98 g·mol-1B.SO2的摩尔质量为64 g·mol-1C.SO2的摩尔质量与SO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D.1 mol氧的质量为32 g解析:选B A中1 m ol H2SO4的质量是98 g;C中两者数值相等,单位不同;D中1mol氧指代不明。
3.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其符号是N AB.0.012 kg C12含有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 molD.0.1 mol H2中约含有6.02×1022个氢分子解析:选A0.012 kg C12中所含的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符号是N A,6.02×1023mol-1是N A的近似值,而不是准确值,A错误,B、C正确;0.1 mol H2中含有的氢分子数为0.1 mol×6.02×1023mol-1= 6.02×1022,D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H2的质量是1 gB.1 mol HCl的质量是36.5 g·mol-1C.Cl2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D.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mol-1解析:选D 1 mol H2的质量为1 mol×2g·mol-1=2 g,A不正确;质量的单位是g,B不正确;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C不正确,D正确。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三) 物质的聚集状态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物质的聚集状态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的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的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解析:选B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气体的体积取决于微粒数目的多少,A错误,B 正确;若状态不同,气体的体积大小和分子数多少不能判断,C错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是22.4 L·mol-1,若不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所占的体积可能不是22.4 L,D错误。
2.常温常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解析:选D等质量时,摩尔质量最小的CH4的物质的量最大,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最大。
3.在标准状况下,某气体密度为1.25 g·L-1,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2.5B.14C.28 D.30解析:选C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上等于其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等于1 mol该气体的质量,1 mol气体体积此时为V m=22.4 L·mol-1,M=1.25 g·L-1×22.4 L·mol-1=28 g·mol-1,所以M r=28。
4.同温同压下,下列有关比较等质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密度比为16∶11 B.密度比为11∶16C.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6∶11解析:选A SO2与CO2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等质量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的反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的反比:44∶64=11∶16,同温同压下,密度比为相对分子质量之比:64∶44=16∶11。
5.标准状况下,同质量的气体A和B,已知B的体积大于A,则它们的摩尔质量的关系是()A.M A=M B B.M A>M BC.M A<M B D.无法确定解析:选B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大,气体的分子数多,物质的量大,由m=n·M知,M=m/n,质量一定时,n越大,摩尔质量M越小,即M A>M B。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阶段质量检测(三) 苏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阶段质量检测(三) 苏教版必修2(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①丙烯 ②乙烯 ③苯 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解析:乙烯是平面型结构,分子中2个C 和4个H 共平面,但丙烯中甲基碳原子上的H 至少有两个不在该平面内,同理,苯分子是平面型结构,分子中6个C 和6个H 共平面,但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
答案:B2.(2011·山东高考)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B .BaSO 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 2+对人体无毒C .14C 可用于文物的年代鉴定,14C 和12C 互为同素异形体D .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解析: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A 错误;Ba 2+为金属阳离子,对人体有毒。
B 错误;14C 和12C 互为同位素,C 错误,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答案:D3.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 4+Cl 2――→光照CH 3Cl +HClB .CH 2===CH 2+HCl ――――→一定条件CH 3CH 2ClC .2CH 3CH 2OH +O 2――→Cu △2CH 3CHO +2H 2O D . +Br 2――→FeBr 3 Br +HBr解析:A 、D 属取代反应,B 为加成反应,C 为氧化反应。
答案:B4.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下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烃,其含碳量为75%B .乙醇的分子式为C 2H 6O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C.乙酸的结构简式是CH3COOH,能和水以任意比互溶,酸性比碳酸强D.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解析:A项,甲烷含碳量为75%,正确;B项,乙醇为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正确;C 项,乙酸易溶于水,酸性比碳酸强,正确;D项,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不具有漂白性,错误。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讲义:专题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2.能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转化与比较,学会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方法。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计算公式:v =ΔcΔt。
3.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之比=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4.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五个因素”: (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2)升高温度;(3)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 (4)加入催化剂;(5)增大固体物质表面积。
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2.实例在一个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经过5 s后,测得SO3的物质的量为0.8 mol。
填写下表:有关反应物质SO2O2SO3物质的量浓度变化(mol·L-1) 0.4 0.2 0.4化学反应速率(mol·L-1·s-1) 0.08 0.04 0.08化学反应速率之比2∶1∶2[特别提醒]Δc表示浓度的改变量,由于固体和纯液体物质的浓度是一个常量,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不适用于固体和纯液体物质。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通常用s、l、g 表示。
1.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在5 min内,测知NH3的质量增加1.7 g,则这5 min内,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多少?提示:v(NH3)=ΔcΔt=1.7 g/17 g·mol-12 L5 min=0.01 mol·L-1·min-1。
2.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4NH3+5O24NO+6H2O(g),已知NH3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1·min-1,你能计算出O2的反应速率吗?提示:依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O2)=54v(NH3)=54×0.2 mol·L-1·min-1=0.25 mol·L-1·min-1。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 专题2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时跟踪训练 苏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专题2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课时跟踪训练苏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g)+2CO2(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解析:升温,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速率均加快,A项错;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项正确;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速率保持不变,C项正确;由于CO和CO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故当两者同时消耗的量相等时,反应即达平衡,D项正确。
答案:A2.[双选题]学完“化学反应的限度”后,放学回家的路上,小颖和小鑫同学边走路边交流,以下是二人的谈话,请指出不确切的是( )A.小颖:一切化学反应都存在化学平衡B.小鑫:化学平衡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所以你说的不对C.小颖: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没有停止D.小鑫: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停止了解析: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v(正)=v(逆)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反应并未停止,是一种动态平衡。
答案:AD3.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后保持恒定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解析: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后保持恒定,但最后不可能减小为零。
答案:B4.[双选题](2011·海南高考)对于可逆反应H 2(g)+I2,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比为2∶1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C .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D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解析:v(H 2)∶v(HI)=1∶2,A 选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正逆反应速率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比值也不断发生变化,当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再发生变化,其比值也不再发生变化。
最新江苏专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题(全册 共156页 附解析)
最新江苏专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题(全册共156页附解析)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课时跟踪检测(二)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课时跟踪检测(三)离子键课时跟踪检测(四)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课时跟踪检测(五)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课时跟踪检测(六)不同类型的晶体课时跟踪检测(七)化学反应速率课时跟踪检测(八)化学反应的限度课时跟踪检测(九)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课时跟踪检测(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源课时跟踪检测(十一)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课时跟踪检测(十二)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天然气的利用甲烷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石油炼制乙烯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煤的综合利用苯课时跟踪检测(十六)乙醇课时跟踪检测(十七)乙酸课时跟踪检测(十八)酯油脂课时跟踪检测(十九)糖类课时跟踪检测(二十)蛋白质和氨基酸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一、单项选择题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二讲义(含答案)
2018学年⾼中化学三维设计:必修⼆讲义(含答案)第⼀单元??原⼦核外电⼦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课时原⼦核外电⼦的排布、元素周期律[课标要求]1.知道核外电⼦能量⾼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2.能够根据核外电⼦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的原⼦结构⽰意图。
3.通过分析1~18号元素原⼦核外电⼦排布、原⼦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它们的递变规律,并由此认识元素周期律。
4.初步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核外电⼦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原⼦核外电⼦排布规律的“1个最低”和“3个最多”:(1)“1个最低”——核外电⼦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层⾥;(2)“3个最多”——①各电⼦层最多容纳电⼦数2n2;②最外层电⼦数最多8个;③次外层电⼦数最多18个。
2.原⼦中,原⼦序数=核电荷数=质⼦数=核外电⼦数。
3.电⼦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属性逐渐减弱,⾮⾦属性逐渐增强,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4.微粒半径⼤⼩的变化规律(1)电⼦层数相同时,随原⼦序数的递增,原⼦半径逐渐减⼩;(2)最外层电⼦数相同时,随电⼦层数的递增,原⼦半径逐渐增⼤;(3)具有相同核外电⼦排布的离⼦,原⼦序数越⼤,离⼦半径越⼩。
原⼦核外电⼦的排布1.原⼦结构(1)原⼦的构成(2)原⼦结构的表⽰⽅法——原⼦结构⽰意图(以钠原⼦为例)2.原⼦核外电⼦排布(1)电⼦的能量与电⼦层含有多个核外电⼦的原⼦中,电⼦运动的主要区域离核有远有近,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能量较⾼,可以认为电⼦在原⼦核外是分层排布的,且把核外电⼦运动的不同区域看成不同的电⼦层,各电⼦层由内向外的序数n依次为1、2、3、4、5、6、7……分别称为K、L、M、N、O、P、Q……电⼦层。
(2)稀有⽓体元素的原⼦核外电⼦排布(3)①电⼦排布规律电⼦在原⼦核外排布时,总是尽量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层⾥,即最先排布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L层等。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二)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不可能为10B.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一定是1C.催化剂一般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处寻找D.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解析:选D A项,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10,如H元素与Na元素,错误;B项,短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相邻,若为长周期原子序数差不一定是1,如第4周期,相差11,错误;C项,在过渡金属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元素,错误;D 项,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正确。
2.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A.F B.ClC.Br D.I解析:选A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选A。
3.某元素的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为,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2周期零族B.第3周期ⅡA族C.第2周期ⅥA族D.第3周期ⅢA族解析:选B由题意知,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所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第3周期ⅡA族,故B正确。
4.下列性质递变规律错误的是()A.金属性:K>Na>LiB.氧化性:F2>Cl2>Br2C.还原性:I->Br->Cl-D.酸性:HClO>H2SO4>H3PO4解析:选D D项,HClO为弱酸,而H2SO4为强酸,故D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性:NaOH<Mg(OH)2<Al(OH)3B.ⅠA、ⅡA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非金属性:F>Cl>Br>I,则酸性HF>HCl>HBr>HID.氟元素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无正价解析:选D由于金属性:Na>Mg>Al,故碱性:NaOH>Mg(OH)2>Al(OH)3,A错误;ⅠA族中的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错误;元素非金属性强,可说明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C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6.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解析:选BC O无最高正价,F和稀有气体元素没有正价,A错误;多电子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B正确;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得电子能力与最高价含氧酸(H3PO4、H2SO4、HClO4)的酸性均依次增强,C正确;过渡元素是第3纵行到第12纵行的元素,包括了七个副族与第Ⅷ族,D错误。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专题2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课时跟踪训练苏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专题2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化学反响速率随堂基础稳固苏教版必修 2一、选择题 ( 此题包含 5 题,每题 4分,共 20分 )1.已知反响 A(g) ++ D(g) 在某段时间内以 A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1 mol ·(L ·min),则此段时间内以 C 表示的化学反响速率为 ()-1A.0.5 mol ·(L ·min)-1B. 1 mol ·(L ·min) -1C.2 mol ·(L ·min) -1D.3 mol ·(L ·min)- 1分析: v(C)=2v(A)=2 mol·(L·min)- 1。
答案: C2.以下实验中,反响速率加速是由催化剂惹起的是()A.在炭粉中加入KClO3,点燃时焚烧更加强烈B.锌与稀硫酸反响中加入少许浓硫酸而使反响放出H2的速率加速C.双氧水中加入少许MnO2,可快速放出气体D.固态 FeCl 3和固体 NaOH混淆后,加入水能快速产生积淀分析: A 中,速率加速的原由是KClO3分解产生的O2助燃;B 中,增大硫酸浓度; C 中,MnO2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D中,水的加入,使固体溶解,增大了物质的接触面积。
[答案:C3.以下举措对增大反响速率显然有效的是()A. Al 在氧气中焚烧生成Al 2O3,将铝粉改为铝片B. Fe 与稀硫酸反响制取H2时,改用质量分数为98.3 % 的浓硫酸C. Zn 与稀硫酸反响时,适合提升溶液的温度D. Na 与水反响时增大水的用量分析: A 项减小了固体表面积,反响速率减小; B 项改用 98.3%浓硫酸会使铁钝化; C 项升温,化学反响速率增大; D项增添水的用量不会提升反响速率。
答案: C4.在恒温下,使反响C(s)+ H2+ 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下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响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①增添 C 的量② 将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系统压强增大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A.①④B.①③C.④D.②④分析:①中C为固体,增添用量,反响速率不变;②中体积减半,气体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③中固然系统压强增大,但原系统中各气体的浓度未变,反响速率不变;④中体积变化,系统中各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讲义:专题1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第一课时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课标要求]1.以碳元素的几种单质为例,认识同素异形现象。
2.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醚为例,认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以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学会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
1.“二同”概念:(1)同素异形体: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2)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2.“三组”常见的同素异形体:(1)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2)O2和O3;(3)红磷和白磷。
3.有关同分异构体的“三组一定和不一定”:(1)分子式相同,一定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反之不一定成立;(2)分子式相同,一定有相同的最简式,反之不一定成立;(3)分子式相同,一定有相同的元素的质量分数,反之不一定成立。
同素异形现象1.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1)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的现象叫做同素异形现象。
(2)同一种元素可形成不同单质,这些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1)碳的同素异形体物质金刚石石墨足球烯(C60)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透明固体灰黑色固体灰黑色固体硬度熔点坚硬、熔点很高质软、熔点高硬度小、熔点低导电性不导电导电不导电微观结构差异分析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排列方式不同物质O2O3颜色无色淡蓝色沸点O2<O3气味无味鱼腥味相互转化3O2=====放电2O3差异分析分子中氧原子个数和氧原子的成键方式不同(3)物质色态毒性稳定性保存白磷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易自燃冷水中红磷红棕色固体无毒加热或点燃可燃烧直接存放在广口瓶中3.对同素异形体的理解(1)组成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
(2)物质类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只能是单质。
(3)性质关系: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有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
(4)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因为转化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标题-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2:专题4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科学理论发展的历程及化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2.知道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和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为碱,若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可称之为酸碱两性物质。
2.金属的三种冶炼方法:(1)电解法(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K ~Al);(2)热还原法(Zn ~Cu);(3)热分解法(Hg 、Ag)。
3.电极反应(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1)阴极反应:2H ++2e-=====H 2↑;(2)阳极反应:2Cl --2e -Cl 2↑;(3)总电解方程式:2NaCl +2H 2O=====通电2NaOH +Cl 2↑+H 2↑。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1.人类使用金属的发展过程(1)金属元素的存在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态存在,如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金、铂等)。
②化合态:不同种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存在形式,如绝大多数较活泼的金属(除金、铂等)。
(2)金属使用的发展历程金属铜在约6 000年前已被大规模利用,铁的使用在约2 500年前,而铝的使用仅有200年左右,这与金属的活动性及人类冶炼金属的技术有关。
(3)金属的冶炼 ①实质: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得电子被还原为金属原子,即M n ++n e -===M 。
②依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冶炼方法不同。
③常用方法:热分解法、热还原法、电解法、富集法。
④一般步骤2.化学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1)19世纪①以道尔顿原子论、分子结构和原子价键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典原子分子论。
②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③质量作用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基础。
④尿素的人工合成,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
(2)20世纪①化学家鲍林提出了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为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标题-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O 2属于大气污染物B .酸雨是pH 小于7的雨水C .CO 2、NO 2或SO 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 .大气中CO 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解析:选D SO 2及氮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而CO 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CO 2无毒,不属于大气污染物;酸雨是pH 小于5.6的降水。
2.(福建高考)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CO 2、CH 4、N 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B .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C .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D .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解析:选A N 2不属于温室气体,A 项错误;清洁能源使用中不会产生SO 2、NO x 等气体,B 项正确;可燃冰是一种能源,D 项正确。
3.近年来,建筑装潢材料进入家庭,调查发现经过装修的居室中由装潢材料缓慢释放出来的化学污染物浓度过高,影响健康。
这些污染物中最常见的是( )A .COB .SO 2C .甲醛、甲苯等有机物蒸气D .臭氧解析:选C 各种树脂、油漆、乳胶、涂料、黏合剂等大量释放出甲醛。
装修中使用的各种溶剂、黏合剂可造成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4.人们从自然界的石英沙中制取粗硅的反应是( )A .SiO 2+2CO=====高温Si +2CO 2B .Si +O 2=====△SiO 2C .SiO 2+2H 2=====高温Si +2H 2OD .SiO 2+2C=====高温Si +2CO ↑解析:选D 焦炭和石英沙(主要成分为SiO 2) 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粗硅,D 正确。
5.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森林乱伐,破坏生态平衡B .工业上大量含S 燃料燃烧C .制H 2SO 4厂排出大量尾气D .汽车尾气的排放解析:选B A项,森林乱伐,破坏生态平衡,与酸雨的形成无关,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错误;B项,工业上大量含S燃料燃烧,可导致二氧化硫的排放,形成酸雨,正确;C项,硫酸厂排放的含硫的废气能形成酸雨,但不是大量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错误;D项,汽车排放的尾气主要成分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氮氧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硝酸,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错误。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二讲义:专题3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课标要求]1.通过乙酸乙酯合成路线的分析,学会简单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思路。
2.会分析、评价、选择有机物合成的最佳路线及合成过程中反应类型的判断。
3.知道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三大合成材料。
4.熟知加聚反应的原理,会书写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会判断加聚反应的单体。
1.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
2.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流程:3.加聚反应的条件和特点:(1)条件:单体必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等不饱和键; (2)特点:产物只有高聚物; (3)实例:n CH 2===CH 2―→CH 2—CH 2,4.CH 2CH 2中单体是CH 2===CH 2,链节是,聚合度是n 。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1.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如利用石油化工产品乙烯可合成下列有机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烯水合法制乙醇: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
(2)乙烯氧化制乙醛:2CH 2===CH 2+O 2――→催化剂2CH 3CHO 。
(3)乙烯氧化制乙酸:CH 2===CH 2+O 2――→催化剂CH 3COOH 。
2.以乙烯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若合成路线如下,请在方框内填写相应物质的名称。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加成反应; ②2CH 3CH 2OH +O 2――→催化剂△2CH 3CHO +2H 2O ,氧化反应; ③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 ,氧化反应; ④CH 3COOH +C 2H 5OH 浓H 2SO 4△CH 3COOC 2H 5+H 2O ,酯化反应。
3.乙酸乙酯的合成途径 (1)合成路线一(2)合成路线二(3)合成路线三1.制取氯乙烷有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乙烷与Cl 2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 3CH 2Cl 。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离子反应 镁的提取及应用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离子反应 镁的提取及应用1.镁被誉为“国防金属”。
金属镁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良好的可塑性B .良好的延展性C .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D .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析:选D 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是化学性质。
2.下列反应中,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H 2和O 2反应生成水B .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 .木炭在高温下与CO 2反应生成COD .2KClO 3=====MnO 2△2KCl +3O 2↑ 解析:选B 离子反应是有自由离子参加的反应。
提供离子的是电解质,提供自由离子的是电解质的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电解质,并且符合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Ag +、K +、Cl -、NO -3B .Ba 2+、Cl -、H +、SO 2-4C .H +、CO 2-3、Cl -、Na +D .Na +、Ba 2+、OH -、NO -3解析:选D A 项,Ag ++Cl -===AgCl ↓;B 项,Ba 2++SO 2-4===BaSO 4↓;C 项, 2H ++CO 2-3===CO 2↑+H 2O 。
4.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所表示的反应是( )A .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B .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C .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的反应D .强酸与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解析:选D 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反应物用H +、OH -表示,说明反应物为强酸和强碱,离子方程式中生成物只有H 2O ,说明生成的盐为可溶性盐,D 项正确。
5.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 溶液:H ++OH -===H 2OB .铁跟稀硫酸反应:2Fe +6H +===2Fe 3++3H 2↑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 2++2OH -===Cu(OH)2↓D .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Fe 2O 3+6H +===2Fe 3++3H 2O解析:选D A项,小苏打为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2-3+H2O;B项,生成Fe2+,应为Fe+2H+===Fe2++H2↑;C项,漏掉Ba2++SO2-4===BaSO4↓的反应。
201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 三十三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时间:分钟满分: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届大庆实验中学月考)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利用一束强光照射明矾溶液,产生光亮的“通路”,说明明矾一定发生了水解.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溶液,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说明溶液中被+还原为.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说明该气体一定是.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解析:向盛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反应产生,被氧化为,可在试管口观察红棕色气体,项错误;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等也能使品红褪色,项错误;淀粉溶液中加入稀加热,若证明淀粉是否水解,应先加入碱中和,再加新制()悬浊液,进行实验,项错误。
答案:.(届保定市碑店中学月考)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溶液、溶液、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 ).溴水.溶液.酸性溶液.溶液解析:项加入溴水,有色层在上层的为苯,有色层在下层的为,溶液变红褐色的为溶液,无现象的为溶液,溴水褪色的为溶液,可鉴别;项加入溶液,苯和都不溶于水,但苯的密度比水小,的密度比水大,分别在溶液的上层和下层,溶液变红褐色的为溶液,无现象的为溶液,使溶液变为浅绿色的为溶液,可鉴别;项加入酸性溶液,苯和都不溶于水,但苯的密度比水小,的密度比水大,分别在溶液的上层和下层,溶液变红褐色的为溶液,无现象的为溶液,使酸性溶液褪色的为溶液,可鉴别;项加入溶液,不能鉴别溶液和溶液,二者都产生白色沉淀,项符合题意。
答案:.(届河北省高阳中学月考)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确;、均与溶液反应,项错误;可被溶液吸收,再用浓干燥,可除去中的水蒸气,项正确;铁与发生反应生成和,过滤可除去铜,项正确。
答案:.(届宜春市靖安县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Ⅰ所示装置用于和浓制取少量的气体.图Ⅱ装置可验证非金属性:>>.图Ⅲ可用于收集气体、、、.图Ⅳ表示将气体通入溴水中,所得溶液的变化解析:和浓反应需要加热,则图中装置不能制取少量的气体,项错误;盐酸易挥发,可知盐酸酸性大于碳酸、盐酸酸性大于硅酸,不能确定碳酸、硅酸的酸性,且不能利用无氧酸与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应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若将盐酸改为可完成实验,项错误;、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长导管进气;、可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从短导管进气,项正确;溴水溶液显酸性,不会大于,将气体通入溴水中生成硫酸和,酸性增强,减小,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是某物质分子的比例模型,该物质的分子式是( )A .NH 3B .CH 4C .H 2OD .C 2H 4解析:选B 从图上看出,符合甲烷的结构。
2.光照对下列反应几乎无影响的是( )A .氢气与氯气B .甲烷与氯气C .甲烷与氧气D .次氯酸分解解析:选C CH 4与O 2反应需点燃;H 2与Cl 2反应可光照,也可点燃;CH 4与Cl 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2HClO=====光照2HCl +O 2↑。
3.有下列物质:①氯气;②硝酸;③溴水;④烧碱;⑤氧气;⑥酸性KMnO 4溶液,其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与甲烷反应的是( )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⑤D .②③④⑥ 解析:选C 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在点燃条件下可与O 2反应生成CO 2和H 2O ;甲烷与硝酸、溴水、烧碱、酸性KMnO 4溶液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4.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解析:选D A 属于分解反应,B 属于置换反应,C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燃烧),D 属于取代反应。
5.下列关于同系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同系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B .同系物符合同一通式C .相邻的同系物彼此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D .同系物的化学性质基本相似解析:选A 同系物结构相似,属于同一类物质,因此有同一通式,但一定不具有相同的分子式,A 错误,B 正确;相邻同系物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C 正确;因结构相似,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似,D 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6.下列物质中,不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A .CH 3ClB .CCl 4C .CH 2Cl 2D .CH 4解析:选B 甲烷和CH 3Cl 、CH 2Cl 2、CHCl 3均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但CH 4分子中的氢原子全部被取代后即CCl 4与氯气不能再发生取代反应。
7.等体积的甲烷与氯气混合于一集气瓶中,加盖后置于光亮处,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Cl 2完全反应而CH 4有剩余B .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C .最后有CH 4、Cl 2、CH 3Cl 、CH 2Cl 2、CHCl 3、CCl 4、HCl 七种物质共存D .只有CH 3Cl 和HCl 两种产物解析:选BC 有机化学反应进行不彻底,故反应后有CH 4和Cl 2剩余,产物有CH 3Cl 、CH 2Cl 2、CHCl 3、CCl 4和HCl 。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不起反应B .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C .甲烷跟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 3Cl 、CH 2Cl 2、CHCl 3,还是CCl 4,都属于取代反应D .甲烷的四种取代物常温下均为液体解析:选D 通常情况下甲烷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反应,A 正确;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B 正确;甲烷与Cl 2在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 3Cl 、CH 2Cl 2、CHCl 3、CCl 4及HCl 五种产物,其中四种有机产物中CH 3Cl 为气体,CH 2Cl 2、CHCl 3、CCl 4为液体,C 正确,D 错误。
三、非选择题9.已知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1)该烷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该烷烃在光照时与Cl 2反应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反应。
解析:烷烃的通式为C n H 2n +2,则14n +2=30,得n =2,即C 2H 6。
答案:(1)C 2H 6(2)CH 3CH 3+Cl 2――→光照,CH 3CH 2Cl +HCl 取代10.如下图是某同学利用日常用品注射器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
甲中注入10 mL CH 4,同温同压下乙中注入50 mL Cl 2,将乙中气体推入甲中,用漫散光照射一段时间,气体在甲中反应。
(1)下列是某同学预测的实验现象:①气体最终变为红色;②实验过程中,甲中活塞向内移动;③甲中内壁有油珠;④产生火花。
其中正确的是 。
(2)甲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
(3)反应后,甲中剩余气体能用下列试剂吸收的是 。
A .水B .氢氧化钠溶液C .硝酸银溶液D .饱和食盐水(4)反应后,若将甲中的物质推入盛有适量AgNO 3溶液的小试管中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再向其中滴入几滴石蕊溶液,又观察到__________。
解析:在光照下,甲烷与氯气发生连锁反应:CH 4+Cl 2――→光照CH 3Cl +HCl ,CH 3Cl +Cl 2――→光照CH 2Cl 2+HCl ,CH 2Cl 2+Cl 2――→光照CHCl 3+HCl ,CHCl 3+Cl 2――→光照CCl 4+HCl 。
(1)理论上,甲烷与氯气按体积比为1∶4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而甲中氯气与甲烷体积比为5∶1>4∶1,说明氯气过量,最终气体中仍有氯气。
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火花。
产物中只有氯化氢和一氯甲烷为气体,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内部压强减小,甲中活塞向内移动。
(2)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可被氯原子逐一取代,故甲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3)剩余气体中含有氯气和氯化氢,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余气体。
(4)生成的HCl 会与AgNO 3溶液反应生成AgCl 白色沉淀,同时因CH 2Cl 2、CHCl 3、CCl 4难溶于水而看到液体分为两层,因Cl 2有剩余,若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会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1)②③ (2)取代反应 (3)B (4)液体分为两层,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C.CH3CH2Cl与CH2ClCH2ClD.CH4与CH3CH2Cl解析:选B A项为同种物质,B项互为同系物,C项所含氯原子数不同,分子组成不是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或其倍数,D项不是同一类别的物质,故不属于同系物。
2.将甲烷与氯气按1∶3的体积比混合于一试管中,倒立于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置于光亮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此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试管中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水面上升B.生成物只有三氯甲烷和氯化氢在标准状况下是气体C.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形成D.试管内有少量白雾解析:选B A项,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均没有颜色,所以气体颜色变浅,氯化氢溶于水后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正确;B项,甲烷和氯气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氯甲烷和HCl在标准状况下是气体,错误;C项,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都是液态有机物,所以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正确;D项,该反应中有氯化氢生成,氯化氢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正确。
3.鉴别CH4、CO、H2三种无色气体的方法是()A.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B.点燃—罩上小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C.点燃—通入澄清石灰水D.点燃—通入酸性KMnO4溶液解析:选B根据燃烧后的产物来判断,甲烷燃烧后生成CO2和H2O,H2燃烧后生成H2O,CO燃烧后生成CO2。
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出现水雾的是甲烷和H2,没有水雾的是CO;然后在有水雾的两个小烧杯里加入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的是甲烷,无现象的是H2。
4.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A.CH3Cl只有一种结构B.CH2Cl2只有一种结构C.CHCl3只有一种结构D.CH4中含有4个C—H共价键解析:选B甲烷分子无论是正四面体结构,还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A、C、D三项都是成立的,CH2Cl2若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则其结构应有两种,即和,若是正四面体结构,则其结构只有一种。
无论是正四面体结构还是正方形结构,CH4中含有4个C—H共价键。
5.1 mol乙烷在光照条件下,最多可以与多少摩尔Cl2发生取代反应()A.4 mol B.8 molC.2 mol D.6 mol解析:选D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1 mol Cl2只能取代烷烃中的1 mol H原子,故1 mol 乙烷最多与6 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
二、不定项选择题6.有两种气态烷烃组成的混合物,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 g·L-1,则关于混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有甲烷B.一定有乙烷C.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解析:选A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M(平均)=1.16 g·L-1×22.4 L·mol-1=26 g·mol-1,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在烷烃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6的只有甲烷,因此一定含有甲烷。
7.将0.2 mol下列烃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缓缓通入0.5 L 2 mol·L-1的NaOH溶液中,生成正盐和酸式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烷烃是()A.乙烷B.丙烷C.丁烷D.戊烷解析:选C设该烷烃分子中含有n个C原子,则完全燃烧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是0.2n mol。
n(NaOH)=0.5 L×2 mol·L-1=1 mol;又设产生的Na2CO3的物质的量为a mol,则NaHCO3为3a mol,根据钠原子守恒可得2a+3a=1,解得a=0.2 mol,所以Na2CO3为0.2 mol,NaHCO3为0.6 mol;根据碳原子守恒可得0.2n=0.8,n=4,因此该烷烃是丁烷。
8.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 mL CH 4和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 mL O 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 mL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 4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4B .1∶3C .1∶2D .1∶1解析:选A Ar 是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由CH 4燃烧生成的水引起。
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为100 mL +400 mL -460 mL =40 mL 。
设混合气体中CH 4的体积为x 。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ΔV 减小1 mL2 mL 1 mL 2 mLx 40 mLx =20 mLAr 的体积为100 mL -20 mL =80 mL ,CH 4与Ar 的体积之比为1∶4,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n (CH 4)∶n (Ar)=1∶4。
三、非选择题9.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