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撑腰——湖北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纪实

合集下载

关于推进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

关于推进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

关于推进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湖北省为例,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关键词: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湖北省Consider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Hubei Province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a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The experiences and the problem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e in Hubei were disscus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were introduced for decision-making.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Hubei province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如何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农业科研院所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湖北是农业生产大省,但不是农业经济强省[1]。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湖北省乃至全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农业科技创新更高的要求[2]。湖北农业要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湖北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1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200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依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和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前提下,创新中心通过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1.1坚持改革创新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经过6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的固定模式,现阶段不可能从体制上对这种模式进行根本改变。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现有科研体制基础上,勇于实践,大胆改革,进行机制创新,通过设置创新岗位,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这种新型的科研机制,既没有打破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和分配体系,又不影响各成员单位的正常运行;既稳定壮大了人才队伍,又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拥护和广泛参与,有效解决了创新中心建设和发展中的障碍因素。1.2坚持对外开放是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性,现代科技既不是某一个国家所创造,也不为某一个国家所拥有、某一个单位所有,而是合作共同发展的结果。任何一个单位封闭起来搞科研,都无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3]。只有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扬长避短,少走弯路,在发展中取得最大效益。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平台,在科研方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和恩施、荆州、襄阳、宜昌等市(州)农业科学院建立起交流与合作关系,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在管理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科技部、农业部等国家部委沟通与交流,获取有关科研项目信息,争取科技资源;在国际合作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并获得了很多技术、经验、资源和信息,为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多出快出有用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1.3稳定的经费支持是创新体系运行的重要保证农业既是基础产业,也是弱势产业,这些特性决定了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坚持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定位[4]。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周期长、风险大,只有给予稳定的经费支持,才能持久地坚持下去。正因为如此,湖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等职能部门极力支持,对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经费实行“两个稳定增加”,一是稳定增加人头经费,二是稳定增加科研经费。这既保证了基本的科技创新活动经费,又基本保证了科技人员的个人收入,从而提高了创新中心各成员单位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保障了创新中心的正常运行。1.4坚持服务“三农”是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三农”提供科技支撑,是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农业科研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始终坚持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正确方向,组织各成员单位围绕湖北省农业生产需求,按照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科技攻关。2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整合了全省的农业科技资源,建立起新型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了湖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农科教企大联合的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了农业科学应用研究学科的整合与发展,促进了基层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的稳定与壮大,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探索了一套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为湖北“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作用显著增强。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1农业科技资源和布局需进一步整合随着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农业科技体系在体制、结构设置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如农业科技资源分散,机构布局不尽合理,缺乏计划和协作,投入不稳定等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业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以及总体规模效益发挥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仍然影响着整体科研效率和科技竞争力的提高,桎梏着科技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阻碍着湖北由农业科技大省向农业科技强省迈进的步伐。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现行的农、科、教三大系统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各成系统,三者在机制上缺乏有机联系,结合的还不够紧密,难以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发展需要,致使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未能形成技术整体优势,造成转化渠道不畅的局面。2.2农业科研机构分工需进一步明确省、市(州)、县等各级都有自己所属的农业科研机构,还有中央在汉科研单位,导致条块分割,机构重叠,各自为政,人、财、物按部门管理,科研要素无法合理流动、整合,使农业科研机构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使整体农业科研体系形成几个独立的板块,虽然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运行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作用,但与真正分工协作,发挥科技资源最大化功效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在研究内容上,重研究轻推广、转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发展方向与分工不明确,科技资源配置浪费较大,总体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3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有待加强由于我国科技任务由多部门下达,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垂直领导,在项目立项布局上缺乏协调甚至存在竞争与合作;同时研究上低水平重复现象依旧存在,使得农业科研、推广与生产实际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农业科研效率整体还不够高,限制了科技支撑作用的发挥。2.4农业科技研究投入仍显不足湖北省对农业科技研究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与农业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据统计,湖北省农业科技三项经费2006年为 2.60亿元,2007年为2.7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0.95%,远未达到国家要求地方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支出3.00%的规定。另外,与湖南的1.19%、河南的1.09%、辽宁的1.85%、江苏的1.28%,浙江的2.08%、广东的1.78%相比,差距也很大,科技投入总量(包括三项经费、事业费、基建费等)在全国排第27位。经费结构不合理,2006年中央属单位科技经费机构均值为 4 539.66万元/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属单位机构均值为428.47万元/个,县属单位机构均值为18.20万元/个,中央属单位科技经费机构均值是地方属单位的11倍,是县属单位的250倍;创业投资、社会资金和国外科技资金支持自主创新活动更是凤毛麟角。以引进外资为例,2006年湖北省利用国外科技资金0.40亿元,仅占全省科技经费筹集额的0.20%,远远低于东部地区的25.34%。虽然在“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委、省政府以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平台,以每年3 000万元经费给予稳定支持,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2.5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上存在薄弱环节“十五”期间,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近50%,但这一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不顺,机制不协调,传统的体制制约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调的体制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者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未能形成技术整体优势,致使转化渠道不畅[6]。一方面科研单位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各自推广自己的科技成果。大多由科研单位创办的实体进行统一经营和科技成果转化,而科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仍是事企不分,况且科研单位职称、职位的提升、待遇的提高、业绩的评价等都与出成果挂钩,是以成果、论文为指标,很少与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挂钩,影响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加之这些实体存在人才匮乏、资金不足、推广网络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难以使成果及时应用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推广部门缺乏新的成果来源,推广部门长期受传统农业指令性计划影响和落后的运行机制制约,在推广工作中的一些生产技术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科研单位,造成科研单位盲目搞科研,致使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是内因、是关键,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湖北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据通山县杨芳林乡郭家岭村的调查,全村总人口1 912人中,大专学历只有2人,高中(中专)学历46人,文盲就有191人(不含6岁以下儿童),接受大中专以上教育的人数仅占2.5%,文盲人口占10.0%,有文化的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种田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俗称“386199”部队。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意识不强,市场竞争意识淡薄,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影响了其对先进科技成果的接纳,而且还潜在影响到农业未来的发展。3对加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科研院所现有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和运行制度不够健全等。深化科研院所创新机制势在必行。3.1建立决策机构,完善决策机制完善现有的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适合湖北科技发展的决策机构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首要任务。科研院所作为事业单位,已不同于计划经济意义上的事业单位,但也不同于《公司法》范畴的现代企业。收人来源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研院所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国家财政拨款一方面给研究所带来了较为稳定的经济保障,同时也留下了计划经济的痕迹。与此相反,科研院所在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获取另一部分收入的同时,也开始并越来越多地体验着市场经济的洗礼。目前正在进行的创新体制编制的改革,提出的三元工资结构有其合理性,但在具体操作上缺乏财务的政策依据。实行的院所长负责制,并没有将他们的业绩和待遇挂钩,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决策机制对科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2009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63万篇,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以外。中国被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数量也呈现指数增长,但并没有引起国际科学界的关注。真正高质量的论文,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7],由此可见一项正确决策的重要性。3.2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体现人才价值目前科研院所人才外流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创新,充分把握机遇,准确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迅速崛起,是科研院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研究所是以高学历、高智力的知识分子为核心,配以管理和辅助人员构成的特殊单位,研究所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如何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随着科技改革的不断深人,青年科技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大,青年科研人员已成为研究所的主力。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是管理创新的本质所在。科研人员从事的工作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工作,具有知识集成、学科集成的特点,有继承性更有创新性。科研院所的管理应该根据这种特点,以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3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把握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引导湖北省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变革为主要任务,着力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原始创新能力、科研协作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建设,构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积极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突出解决农业生产重大科技问题,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科技成果。努力提高农业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紧密围绕高标准稳产基本农田建设、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三百科技支农行动”等工作,进一步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机制,抓实抓好科技服务“三农”工作。3.4加强农业科研院所与地方经济接轨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迫切需要科技人才和科技的支持,而科技成果的转化也离不开企业的广泛参与。目前社会上在产学研合作中,虽然有些高校、科研院所主动找到企业,但更多的是企业主动找高校、科研院所,而许多企业往往找不到适合自己生产的成果,使现在市场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现象,即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不了,而企业又急需成果转化。这说明有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实用性不强。因此,为了使农业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在科研选题、立项时就要深人生产第一线进行调研,准确地了解地方资源优势、企业需求、市场需求,然后再投入研究开发,使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经济建设。同时科研人员要更多地到企业兼职,有利于科研人员发现生产中的问题,更有利于科学研究的设计。再者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积极接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题研究,这有利于农业科研融入企业的发展。总之,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成果只有瞄准企业、瞄准市场、瞄准产业化,产学研合作才更有活力。参考文献:[1] 熊佑能,丁自立,鲍文杰.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7, 46(6):849-851.[2] 谢元.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9):8-10.[3] 陈少阳.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模式与创新[J].广东农业科学,2006(8):108-109.[4] 高布权.论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及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功效[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5):522-526.[5] 李林杰,王红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基于我国“十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157-160.[6] 韩然,张丽玲. 农业科技创新在成果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07,26(6):75-77,89.[7] 雷宇.让论文飞一会儿:质量重于数量[N].中国青年报,2011-02-10(3).。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湖北农业发展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主要分析了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紧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水平差距等问题。

土地资源紧张导致农业生产空间受限,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农田荒芜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导致产出质量不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大土地保护力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湖北农业才能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关键词】湖北农业发展、重要性、现状、挑战、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科技水平、未来展望、对策建议。

1. 引言1.1 湖北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湖北农业作为湖北省最基础的产业之一,对于保障当地居民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不仅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村居民的重要生计来源。

湖北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进程,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市场竞争的加剧,湖北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问题。

如土地资源紧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湖北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加强湖北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是当前湖北省农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能够更好地了解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湖北农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1.2 湖北农业现状概况湖北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在湖北省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湖北农业总面积约为2778万亩,农业总产值约为1800亿元。

农业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

农业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

农业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农业政策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业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

一、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了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抗病虫害性能,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和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农业政策的支持与鼓励1. 资金投入支持农业政策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政府在农业科技研究和示范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和设备购置,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等方面,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业政策鼓励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政府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给予农业科技创新者一定的荣誉和奖励。

同时,政府还组织和支持科技成果的推广和示范,帮助农民了解和接受新的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优惠政策支持农业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给予了多种优惠政策支持。

例如,对农业科技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贷款优惠;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给予土地和水资源的优先供应;对农业科技人员给予福利和荣誉的激励等。

这些优惠政策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农业政策的效果与展望农业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与鼓励取得了显著成果,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的进步。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农业科技创新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业科技创新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引导和配套措施的支持。

湖北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湖北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湖北特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处长江中游,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湖北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首先,湖北特色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湖北农业由传统的粮食种植向多元化、特色化发展转变。

茶叶、水果、畜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逐渐壮大,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助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湖北特色农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省政府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

同时,农业科技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科学管理水平。

再次,湖北特色农业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湖北省积极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如黄陂脐橙、利川板栗、江汉大米等。

这些农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为农民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最后,湖北特色农业在乡村旅游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旅游成为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湖北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了一批特色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农耕文化,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综上所述,湖北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贡献湖北力量。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以期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一、加大科研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是科研投入。

政府应加大农业科研基金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此外,企业也应加大自身科研投入,推动农业科技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只有加大科研投入,才能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提高我们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二、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加强科技成果与实际生产的对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建立农业科技转化基金,支持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同时,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为了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我们需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农技培训中,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促进科技和农业的深度融合。

四、推动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农业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农业生产的动态和需求,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

政府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农业生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

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

政府应推动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要打破行政体制的壁垒,推动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创新。

同时,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原创性研究,激发创新的活力。

六、加强国际合作农业科技创新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农业科技创新对三农经济的推动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对三农经济的推动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对三农经济的推动作用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之一,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水平。

如何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就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一直努力的方向。

而农业科技创新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农业科技创新对三农经济的推动作用。

一、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生产力,提高单产和单头牲畜的品质。

通过选育抗病虫害、适应性强、单产高的新品种,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

同时,科技创新也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二、改善农产品加工、储存和运输条件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条件。

通过新型加工技术和设备,可以大幅度降低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损耗,提高附加值。

通过先进的冷链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冷链运输效率,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降低货损。

三、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生产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农作物灌溉、施肥、农药喷洒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四、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加速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农产品流通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六、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生产力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湖北农业先进事迹材料

湖北农业先进事迹材料

湖北农业先进事迹材料湖北农业先进事迹:绿色增效助力农业现代化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之一。

近年来,湖北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湖北农业先进事迹。

一、农业科技创新湖北省积极推行农业科技创新,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比如,通过推广高效灌溉设备和现代化温室,湖北农民实现了有效的水资源利用和农产品稳定产量。

此外,湖北省还组织培训班和农技示范,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二、绿色农业发展湖北省大力推行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湖北省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湖北省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农田中种植绿化树木和修建护坡,提高土壤保护和水土流失的效果。

三、农业产业园建设湖北省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园建设,通过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农产品加工和市场竞争力。

湖北省依托当地农产品特点和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农业产业园,引进了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施和技术。

比如,湖北省建设了特色水果种植基地和商贸中心,使农产品销售更加便捷,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农村党组织的引领湖北省积极发挥农村党组织的作用,组织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自主创业精神。

湖北省通过开展农村党组织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发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湖北省还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创业支持和资金帮助,帮助他们实现农业增收。

总之,湖北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绿色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农村党组织的引领,湖北农业实现了绿色增效,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湖北农业的先进事迹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湖北省农业科技的金融支持现状与对策

湖北省农业科技的金融支持现状与对策

湖北省农业科技的金融支持现状与对策湖北省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基础。

作为农业科技的重要支持者,金融机构在湖北省的农业科技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湖北省农业科技的金融支持情况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以制定有效的对策,推动湖北省农业科技的发展。

目前,湖北省的农业科技金融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信贷支持:湖北省各大银行和信用社都设立了农业信贷业务部门,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这些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科技投入、购买农业设备和技术改造等方面。

2. 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政府和金融机构联合设立了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研制和推广。

3. 农业保险支持:金融机构提供农业保险业务,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保险、收益保险等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的生产权益。

4. 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发展,为农业企业提供贷款、股权投资、并购重组等金融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以上几个方面是湖北省目前农业科技金融支持的主要形式。

通过金融的支持,湖北省的农业科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二、湖北省农业科技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1. 信贷风险大:目前农业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针对农业生产周期长、收益不稳定等问题,很多银行对农业信贷存在较大的信贷风险,缺乏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2. 科技创新资金匮乏:目前湖北省的农业科技创新基金规模较小,资金投入不足,很多优质的农业科技项目因缺乏资金支持而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3. 保险服务不完善: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产品种类单一,保险理赔手续复杂,农民的保险意识薄弱,导致保险服务的覆盖面和效果都较差。

4. 产业化项目融资难现象: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但众多农业企业面临融资难题,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了解不深,融资审批流程复杂,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

湖北智慧农业实施方案

湖北智慧农业实施方案

湖北智慧农业实施方案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在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亟需转变为更加智慧、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因此,制定并实施湖北智慧农业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湖北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湖北省应加大对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广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农民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农业生产手段。

通过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大规模、高耗能、高排放为主,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应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有机、可持续方向转变,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倡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品质。

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湖北省应加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拓展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链,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四、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湖北省应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参与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五、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为了推动湖北智慧农业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湖北省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专项资金支持计划,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农业领域,推动智慧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农民培训和意识提升。

在推动智慧农业实施过程中,湖北省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意识提升工作,提高农民对智慧农业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智慧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总之,湖北智慧农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为湖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对三农经济的推动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对三农经济的推动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对三农经济的推动作用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农业已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种植和养殖方式,而是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这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改善了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对三农经济的推动作用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涵盖技术应用、产业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及市场竞争力等多个维度。

技术应用的拓展与深化体现在多个方面。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例如,通过物联网(IoT)技术,农民可以实时监控土壤湿度、温度及作物成长状态,进而精确控制灌溉和施肥,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遥感卫星能对大面积农田进行监测,及时提供气象信息和病虫害预警,提升了农业生产的反应速度和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生物技术的创新为农业注入了新活力。

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能够培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新品种。

这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产量,也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此外,生物技术的应用还在养殖业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通过疫苗研发和兽药创新,显著降低了畜牧业中常见疾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产业结构的优化方面,农业科技创新逐步引导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传统农业不仅需要育种和种植技术的创新,更需要通过先进的加工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农产品的深加工既丰富了农产品的品类,又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益。

同时,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在科技支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例如,利用数字营销技术,小农户能够通过电商平台将绿色有机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缩短了流通环节,提高了收入。

农业科技创新还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变得尤为重要。

智能农业的推广,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土壤的可持续管理。

此外,循环农业理念的推广,更是通过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

湖北农业先进事迹材料

湖北农业先进事迹材料

湖北农业先进事迹材料
《湖北农业先进事迹材料》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

近年来,湖北农业在现代化和科技化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为全国农业发展树立了榜样。

以下是湖北农业先进事迹的材料。

一是“三变”农业示范区建设。

湖北省大力推进“三变”农业示范
区建设,即农业产业结构“三变”,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这些示范区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融合等措施,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为湖北农业现代化探索了新路径。

二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湖北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动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据统计,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涵盖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这些成果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贡献了力量。

三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突破。

湖北省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农业休闲观光农场和农业主题文化村。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了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有效途径,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了新模式。

以上就是湖北农业先进事迹的材料,显示了湖北农业在现代化
和科技化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湖北农业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将对全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机制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机制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机制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机制。

一、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民收入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农业科技创新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科技创新可以通过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二、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通过政策扶持、经费支持、技术培训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教育,将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应用推广到农村地区,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科技创新带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推动了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以引领农业产业的升级,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其他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业、养殖业等,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四、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的资源有限,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可以更加科学地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农业机械,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农业科技创新在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模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也可以帮助农村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开展农村产业扶贫,为农民增加就业机会。

六、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安全食品的需求。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改良种植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等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湖北省101个农业科技致富项目进村入户

湖北省101个农业科技致富项目进村入户

湖北省101个农业科技致富项目进村入户
湖北省农业厅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信息》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为了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送到村、送到户,促进湖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4年湖北省农业厅大力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工程实施进展顺利。

【总页数】1页(P12)
【作者】湖北省农业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农民增收--临沧市『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项目成效明显[J], 罗新荣;石和锟
2.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成效明显 [J], 石和锟
3.实施科技进村入户促进水稻增产增效——城固县龙头村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水稻示范村建设情况调查 [J], 郭清平;吴友庆;王春玉
4.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交流会上强调:大力推进信息进村
入户工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信息化支撑 [J], ;
5.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交流会上强调: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信息化支撑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支持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湖北省财政厅
【期刊名称】《农村财政与财务》
【年(卷),期】2001(000)010
【摘要】@@ 一、我省财政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作法rn近年来,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始终把农业科技推广作为财政支农的重要内容,从资金、政策、管理、引导、示范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工作,对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湖北省财政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J], 廖联奎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J],
3.农业部从十方面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重点农业技术将有试点补贴 [J],
4.发展山区现代农业亟需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J], 杨志平
5.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力农业领域创新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之二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力农业领域创新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之二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力农业领域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之二
陈汉武;余昶颖;张一博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
【年(卷),期】2022()7
【摘要】自2001年科技部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建设以来,湖北省积极构建高效园区管理体系,有力促进了全省园区工作流程化、规范化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园区发展争先进位。

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武汉园区创新能力指数先后三次蝉联榜首,基本形成“特色鲜明、体制机制创新、主业突出、辐射面广、内有活力、外有形象、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良好态势。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陈汉武;余昶颖;张一博
【作者单位】湖北省科技厅农村处;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六大模式”争创川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第一品牌
2.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聚力江苏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考
3.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基于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视角
4.珠海国家农业科
技园区:"红色链条"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5.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之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北省财政厅、省农科院关于印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财政厅、省农科院关于印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财政厅、省农科院关于印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农科院•【公布日期】2010.04.21•【字号】鄂财农规[2010]5号•【施行日期】2010.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北省财政厅、省农科院关于印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鄂财农规〔2010〕5号)财政局、农科院(所):为了加强对财政安排的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管理,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附件:《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二○一○年四月二十一日附件: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湖北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创新资金)的管理,为全省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资金是省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我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农业科技专项资金。

第三条创新资金以解决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为主要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开发为创新重点,以集成创新为主要手段,着力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完善或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第四条创新资金的安排与使用,要始终坚持科学评估、稳定支持、合理安排、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五条创新资金以省农业科学院下属单位为支持主体,兼顾全省涉农高校和其他农业科研机构,实行项目化管理,由省财政厅和省农业科学院共同负责。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项目经费的预算安排,参与项目管理和项目审核,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省农科院主要负责项目管理,发布项目指南,组织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对实施项目进行监督检查、验收及考评等。

第六条创新资金项目管理按如下程序进行:(一)发布指南。

省农科院、省财政厅公开征集全省农业科技需求及项目建议,于每年年初确定项目计划和支持方向,公开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的重要科技支撑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着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记

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的重要科技支撑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着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记

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的重要科技支撑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着力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记
佚名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57)014
【摘要】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95年6月,20多年来,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先后引进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花生等新品种700余个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了水稻、油菜、花生等作物的全程机械化技术,油菜-玉米-玉米三季青贮饲料连作模式、稻鸭共育、稻田养虾(鳅、鳖、蛙)模式等绿色高产高效模式30多个,率先在全省开展黑小麦产业开发,为推进襄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总页数】2页(P封3-封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襄阳市建设“百亿斤”粮食大市的潜力分析及措施 [J], 郝福新;吴山;张艳;徐峥艳
2.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考——以襄阳市“百亿斤粮食大市”建设为例 [J], 薛辉;
3.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考——以襄阳市“百亿斤粮食大市”建设为例 [J], 薛辉
4.活机制破难题提升百亿斤粮食大市产能——襄阳市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湖北

乡村振兴湖北

乡村振兴湖北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农村人民全面发展。

湖北作为中国湖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湖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湖水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加之交通便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首先,湖北省在农业领域进行了深入改革。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出。

通过科技创新,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发展为强大的农业产业,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农民在技术支持和市场保障的推动下,增加了收入来源,解决了农村贫困问题。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农业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了农村生活质量。

其次,湖北省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推动农村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一批特色农业品牌,提高了湖北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例如,湖北通过推广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农村旅游、兴办乡村酒店等形式,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湖北还鼓励农民创业创新,设立了一些农业产业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和资源支持,吸引了大量城市人才回到农村发展,推动了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在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方面,湖北省也加大了投入力度。

政府投资修建了农村学校、乡镇卫生院和养老院等基础设施。

同时,湖北还鼓励农村医生、教师、养老护理员等人才回乡支援,并提供丰厚的福利待遇,以保障乡村的教育、医疗和养老服务。

这些举措大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吸引了更多的人留在农村,推动了乡村振兴。

总之,湖北省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发展农业、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善农村社会事业,湖北不仅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湖北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地方也具有借鉴意义,希望湖北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发展 科技顶天——省财政创办支农科技成果应用示范点初显成效

农业发展 科技顶天——省财政创办支农科技成果应用示范点初显成效

农业发展科技顶天——省财政创办支农科技成果应用示范点
初显成效
佚名
【期刊名称】《湖北财税:理论版》
【年(卷),期】1998(000)007
【摘要】为了探索新时期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途径,全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我省财政从1997年起至1999年,在全省选择了10个县(市)开展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示范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这项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进展十分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
【总页数】2页(P24-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7
【相关文献】
1.放大财政支农政策效应破解农业发展融资困境r——山东省以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为龙头构建担保体系 [J], 毛松
2.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初显 [J], 李丹丹
3.我省财政支农的成效及当前财政支农工作的思考 [J], 王雪梅
4.省林科院省财政支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验收 [J],
5.高标准应用金融科技高质量服务三农发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撑腰
——湖北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纪实
2012年4月10日来源:中国财经报
曾经是稻田里的害虫,如今却成了异军突起的支柱产业。

湖北省潜江市财政局局长吴培军说起这种变化很得意。

依托当地两大龙头企业——湖北莱克集团和华山水产公司,潜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把小龙虾做成了大产业。

2011年,两大龙头企业上缴税金都在千万元以上,带动养殖农民增收合计超过1亿元。

近日记者在湖北调查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时,见证了这一奇迹的发生。

科技创新演绎“化腐朽为神奇”
小龙虾20世纪初进入我国境内,目前广泛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种披着暗红色甲壳的家伙喜欢在田埂和大坝上钻洞,生存和繁殖能力超强,历来被种粮农民视为“不受欢迎的外来物种”。

但小龙虾富含蛋白质,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怎样变废为宝?潜江开始了探索之路。

在2003年开创“虾稻连作”等养殖模式之后,潜江的小龙虾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小龙虾养殖中来,逐渐涌现了莱克集团和华山水产等龙头企业,拉动了潜江小龙虾产业链的形成。

“近年来,莱克水产积极向上游拓展,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央现代
农业‘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项目,破解了中国小龙虾所面临的品种退化、虾源短缺等产业难题;华山水产大力向下游延伸,投资兴建甲壳素深加工项目一、二期工程,年处理废弃虾壳能力将达到10
万吨。

”从潜江市财政局副局长陈邦鹏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两大龙头企业在小龙虾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开始了人工规模化繁育小龙虾的科研尝试,取得了省水科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支持。

”谈起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项目,莱克集团董事长郑玉林说,小龙虾产业是湖北“虾蟹鱼”三艘航母之一,在小龙虾养殖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虾苗问题。

为此,他们聘请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专家舒新亚为首席科学家,组建了项目技术攻关组,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潜江市水产局、省水科所专家和研究员组成研究团队,实行产学研结合,开展小龙虾人工繁育攻关。

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支持下,加上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不少于4%的投入,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成为全国首家小龙虾工厂化繁育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小龙虾批量繁育基地。

项目投产后,莱克集团从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引进优良亲本300吨,采用“五位一体”人工诱导繁殖技术,达到了改良种质资源、培育优良品种的目的。

2011
年实现育苗能力亿尾,可满足万亩池塘养虾,1万多农户从中受益。

小龙虾养殖规模扩大后,一个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堆积如山的小龙虾废壳怎么处理?同处潜江市的华山水产,依托科技创新在小龙虾下游产业演绎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

华山水产公司董事长漆雕良仁介绍说,由于小龙虾个大肉少,
每只可采肉只占体重的18%,废弃物多达82%。

每天加工十几吨活虾,要生成上十吨垃圾,不及时掩埋就奇臭无比,严重污染环境。

为了解决虾壳危机,他们尝试用浓酸或浓碱处理虾壳,但成本高不可支。

后来摸索用生物酶活性处理的办法提取虾壳中的蛋白质和虾青素,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提取的蛋白质和虾青素还变成了高利润产品,每吨废弃虾壳增值1500元。

尝到甜头的漆雕良仁,对小龙虾产业实施了脱胎换骨式的革命:在兼顾传统出口营生的同时,大力向研发生产小龙虾下游产品转型。

在得知武汉大学小龙虾甲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华山水产开始了小龙虾产学研的“联姻”。

他们以武汉大学等单位为依托成立甲壳素工程技术中心,按年销售收入的5%到10%拨付研发经费。

还与武汉大学共建博士工作站,加强技术指导。

2009年4月,第一期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全国第一家生产甲壳素的企业,产品全部出口。

同年11月,又投资亿元启动甲壳素项目二期工程,新建氨盐、壳聚糖、壳寡糖等甲壳素衍生物生产车间、保健品GMP 生产车间、研发中心、辅助设施等,年处理废弃虾壳与虾鱼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

“项目建成后,可解决湖北60%的废弃虾壳问题,年生产虾仁3400吨、鱼片6000吨,甲壳素4000吨,氨基葡萄糖盐酸盐、N-
乙酰-D-氨基葡萄糖、壳聚糖、高密度壳聚糖、壳寡糖、蛋白质、虾青素等高附加值产品3500吨。

”漆雕良仁说,公司的目标是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带动10万“虾稻连作”农户每亩增收上千元。

财政扶持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潜江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壮大,是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三农”发展的缩影。

在提高粮食产量、创建大米品牌、发展柑桔产业等方面,到处可见农业科技创新的威力。

湖北省财政厅王文童厅长介绍说,“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安排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形成了以省农科院为主体的农科教企大联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有效提升了全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安排科技示范推广及成果转化资金7亿元,重点支持了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试转化,促使湖北省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具备产业化前景、成长性好的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全省农业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支持农业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特别是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加强种子资源保护,提升种子生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加速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改造传统农业。

二是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育新型农民。

三是支持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对关键性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等,由农技推广机构
承担,各级财政保证经费;对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实行市场化方式运作,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多元化投入体系的科技推广模式;在县以下继续优化完善“以钱养事”机制,建立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服务体系,巩固农技推广一线阵地。

四是支持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强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能力。

特别是从能力建设和参与财政支农项目两个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五是积极支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解决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组织发育不充分、流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

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54%
通过农业科技推广示范等项目的带动和促进,湖北农业科技贡献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已达到54%,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

——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

通过农作物、畜禽、水产品等优良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农业高效种养模式和技术的推广示范,全省高产、优质农作物、畜禽、水产新品种得到快速推广应用,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创新集成了一批关键技术。

以推广先进实用现代农业技术为目标,认真开展技术或生产规程的研究与制定,并以地方标准的
方式颁布实施。

如山羊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等;支持湖北省优质水稻研究开发中心,加强香型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逐步开发一批优质、高产香型水稻新品种;开展马铃薯新品种和脱毒种薯对比、晚疫病防治的药效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打基础;继续开展棉花密度、无土育苗、缓释肥和水稻、马铃薯免(少)耕技术示范与研究,进一步完善、规范技术。

——带动促进了农产品质量提升。

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一批特色农产品产地、产品通过了无公害产地和绿色、有机食品认定;在项目园区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记录档案、产品质量检测、基地产品准出、产品质量追溯”等五大制度,园区内农业投入品采取统一按标准采购,统一领取使用,并建立严格的入库、出库管理制度。

2011年,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国家、省、市检测中心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

通过科技示范项目的建设,一批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得到展示和示范,一批高产高效的农业科技新成果和新技术得到农民认可。

全省通过项目实施,一年来新推广标准化养殖生猪“150”模式、肉羊“1235”、水产健康养殖模式等新技术、新模式50多项。

——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

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每年阳光工程为全省培训新型农民达18万人。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

湖北要建设农业强省,根本出路还在科技。

”结合近日出台的《湖北省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
新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王文童厅长表示,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建设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的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建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格局;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农业科技资金整合的力度,切实抓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为实现农业强省目标做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夏祖军通讯员张均平刘瑞李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