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酷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 串讲一 课时作业1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酷练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一 细胞 Word版含答案
串讲(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结构与功能、物质运输第Ⅰ课时基础自查——学生为主体·抓牢主干,以不变应万变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填图)(1)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2015·山东卷,T4A)(2)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2016·全国卷Ⅱ,T4B)(3)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2016·浙江卷,T4D改编)(4)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2014·四川卷,T2A)(√)(5)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2013·重庆卷,T1A)1.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增大导致抗寒性增强B.用H182O浇灌植物,不能在植物体内的(CH2O)中检测到放射性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D.细胞在合成ATP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均有水的产生解析:选D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相对减少,结合水的含量相对增加,即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降低可导致抗寒性增强;用H182O浇灌植物,H182O进入植物体后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形成C18O2,后者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就可以生成(CH182O);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也能产生氢,并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细胞中ATP合成过程脱水,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均脱水。
2.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B.人体缺铁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C.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D.细胞中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一定作用解析:选A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而参与光合作用的还有其他色素;人体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影响有氧呼吸功能;人体血液中Ca2+浓度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细胞中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如HCO-3)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一定作用。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作业及讲义: 专题一 细胞 串讲二 细胞的生命历程 课时作业2 达标练
课时作业2 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考点全面练]1.现在发现人群中有极少数XXYY个体,其主要临床症状是男性不育。
一患者父母正常,非近亲婚配,其他子女完全正常,无类似异常。
假设所有个体有丝分裂均正常进行,则该病在家庭中发病的原因一定离不开哪种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 )A.初级卵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 D.初级精母细胞解析:选B 据题意分析可知,XXYY个体的出现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母亲减数分裂正常,而父亲两次减数分裂均不正常,即母亲产生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父亲产生含XYY染色体的精子(MⅠ和MⅡ均不正常);另一种是父亲和母亲减数分裂均不正常,即母亲减数分裂产生含XX染色体的卵细胞(可发生于MⅠ,也可发生于MⅡ),父亲减数分裂产生含YY染色体的精子(MⅠ正常,MⅡ不正常);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该病在家庭中发病的原因一定离不开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
2.(2017·临沂模拟)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了“微型人脑”,该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
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在培育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C.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凋亡,其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若培育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解析:选B 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并没有培育成完整个体,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将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的过程中经历了细胞分裂、分化和衰老;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遗传物质一般不发生改变;细胞坏死是病理性死亡,不属于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3.如图是某二倍体植物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根尖细胞示意图,该细胞( )A.含有2个染色体组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一定发生了隐性基因突变D.其突变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解析:选D 此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根尖细胞不是生殖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该图中A与a所在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分裂后产生的,有可能是A突变成a,也可能是a突变成A;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全国版】2018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全套精品专题复习配套文档(含答案)
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考纲要求]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状元笔记1.辨清糖类和脂质的2个易错点(1)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但二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
(2)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相比,脂肪中H比例高,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氧气多,产生水多。
2.4种重要化合物的特征性功能(1)主要能源物质——糖类(2)主要储能物质——脂肪(3)功能最复杂的物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4)遗传物质——核酸3.巧据“颜色”确认“物质”待测液+I 2―→呈蓝色,待测液中存在淀粉;待测液+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沉淀,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待测液+苏丹Ⅲ(苏丹Ⅳ)染液→呈橘黄色(或红色),待测液中存在脂肪; 待测液+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待测液中存在蛋白质(或多肽),状元反思1.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之前为何要留出部分组织样液? 提示:作为对照,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2.向某试管内无色液体中加入斐林试剂,经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就能表明试管内含有葡萄糖吗?提示:不一定,(也可能是其他“还原糖”)。
考点一 蛋白质、核酸及其相互关系1.(2014·全国课标Ⅱ,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 聚合酶的参与B .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 的复制C .双链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解析 双链DNA 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C 错误。
答案 C2.(2013·新课标全国Ⅱ)关于DNA 和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有氢键,RNA 没有氢键B .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 和RNAC .原核细胞中既有DNA ,也有RNAD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解析在tRNA中,也存在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故也有氢键,A错误;一种病毒中只含有一种核酸,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B错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糖体RNA组成,不含有DNA,D错误。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调节讲义
专题四调节串讲(一)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第Ⅰ课时基础自查——学生为主体·抓牢主干,以不变应万变内环境及其稳态1.理清内环境及稳态机制(填图)2.理解下丘脑在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中的作用(填空)(1)图示:(2)分析:①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a.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
b.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
②水盐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③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体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3.明辨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的四大误区(填表)误区1 误以为寒冷环境中产热大于散热,或炎热环境中散热大于产热指正其实,无论是在寒冷还是在炎热环境中,机体产热与散热都保持平衡,如果两者没有保持平衡,体温就会升高或降低误区2 误以为温觉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指正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但温觉感受器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误区3 误以为抗利尿激素的来源是垂体指正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经垂体释放的误区4 误以为渴觉在下丘脑的水盐调节中枢中产生指正渴觉和其他感觉一样,都在大脑皮层中产生(1)被人轮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减少(×)(2)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O2浓度(×)(3)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2015·海南卷,T11C)(4)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2015·山东卷,T4B)(×)(5)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6)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C.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D.腹泻会引起体液中的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解析:选D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如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葡萄糖、血浆蛋白、尿素等;有些激素和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组织液(内环境的一部分)中,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体与抗原在内环境中特异性结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与组织液;腹泻会引起体液中的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但体液中的蛋白质不会大量丢失。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酷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 串讲二 课时作业1 含解析
课时作业1 基础练——基稳才能楼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尔文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B .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是调节基因组的表达C .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 .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属于可遗传变异解析:选B 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实验让达尔文预测胚芽鞘尖端可能有某种物质对胚芽鞘的生长产生影响,但不清楚是什么物质;激素的作用原理是调节基因组的表达;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由其他科学家发现的;生长素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果实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2.如图甲表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图乙表示将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去尖端胚芽鞘上的三种处理方式,一段时间后①②③的生长情况依次是()A .向B 侧弯曲、向B 侧弯曲、向A 侧弯曲B .向B 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 侧弯曲C .向B 侧弯曲、向B 侧弯曲、向B 侧弯曲D .向B 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 侧弯曲解析:选C 图甲中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所以A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高于B 琼脂块中的。
分析图乙,①A 侧生长素多于B 侧,生长素向下端极性运输,故A 侧生长相对较快,胚芽鞘向B 侧弯曲生长;②匀速转动对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胚芽鞘向B 侧弯曲生长;③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故单侧光照射对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长素分布没有影响,胚芽鞘向B 侧弯曲生长。
3.研究发现,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 段而不是发生在b 段。
下列实验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解析:选B琼脂片不能阻挡生长素的运输,因此利用琼脂片阻断a段,右侧给以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
利用云母片阻断b段,由于横向运输发生在a 段,右侧给以单侧光照射会使燕麦胚芽鞘尖端向右侧弯曲生长。
(通用版)2018年高考酷练二轮讲义:专题三-遗传(有答案)-(生物)
串讲(一)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Ⅰ课时基础自查——学生为主体·抓牢主干,以不变应万变1.掌握两个经典实验遵循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2.必须理清的五个问题(1)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从变异类型看属于基因重组。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利用大肠杆菌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子代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4)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5)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3.明确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1)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2)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4)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DNA。
(1)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2015·江苏卷,T4C)(√)(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013·全国卷Ⅱ,T5改编)(×)(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012·福建卷,2D改编)(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2012·江苏卷,T2B)(√)(5)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2011·江苏卷,T12A)(×)(6)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是否死亡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都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D.实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都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选B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体内是否出现S型细菌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不是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中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酷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串讲一 课时作业1 含解析
课时作业1 基础练——基稳才能楼高一、选择题1.下列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耐旱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B.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氢C.RNA和DNA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碱基种类相同D.碳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解析:选D仙人掌细胞(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组成细胞(鲜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氧;RNA和DNA组成元素均为C、H、O、N、P,而碱基种类有所不同,RNA含U,DNA含T;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2.(2017·佛山测试)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B.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解析:选C贮藏中的种子含有结合水与少量自由水。
萌发的种子含水较多,休眠种子含水较少。
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缺水时,动物体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体内水的散失,以保持体内水盐平衡。
3.(2018届高三·厦门质检)下表关于人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解析:选C激素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固醇等,脂肪不是激素。
酶能催化物质分解也能催化物质合成。
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与细胞间识别和信息交流有关。
抗体是一类免疫球蛋白,不含糖类。
4.(2017·如皋期中)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孔数目越多的细胞其代谢越旺盛,核仁越大B.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功能更复杂C.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头部,利于游动D.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和分泌囊泡,利于膜成分的更新解析:选C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尾部,为精子的运动提供能量。
5.右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根据此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出现了两处明显的错误,体现在结构①和④上B.被称为有机物合成“车间”的结构是③C.在细胞分裂末期,⑤的活动会增强,合成结构⑥D.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结构只有②、④、⑦解析:选D图中①~⑦依次是液泡、细胞核、内质网、叶绿体、高尔基体、细胞壁和线粒体。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酷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 串讲二 课时作业2 含解析
课时作业2 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考点全面练]1.以下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得不到相应实验结果的是()A.将叶绿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处照射5 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B.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变成蓝色C.将叶绿体色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主要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D.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 h 后在叶内淀粉中可检验到14C的存在解析:选A叶绿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中只含有色素,不能完成光反应,也不能产生淀粉;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观察时需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导致连续光谱相应区域变暗;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4CO2中的14C元素可转移到淀粉中,故产物中可检测到14C。
2.下图甲、乙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变化过程及其关系。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图甲中①④过程产生的ATP可作用于②过程等各项生命活动C.图甲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D.图乙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解析:选C图中①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②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图甲中①④过程产生的ATP不作用于②过程;图乙两曲线交点代表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相等,而不是与总光合速率相等。
3.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提供15N标记的氨基酸给细胞,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均将出现放射性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C.给水稻提供C18O2,则产生18O2必须依次经历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再一次光合作用D.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182O,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O 解析:选C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的核糖体都是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给水稻提供C18O2,经光合作用会产生H182O,H182O再参与光反应即可产生18O2;小白鼠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吸入18O2后,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产生H182O,H182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以产生C18O2。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调节串讲一内环境稳态及调节课时作业3、4大题练
课时作业3 大题练——确保高分冲名校(A卷)1.图甲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图乙表示反射弧局部放大,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它们包含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由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中a和e都位于手部,那么保证缩手反射完成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刺激图甲中________点,图中电流表不会发生偏转;刺激图甲中________点,图中电流表会发生两次偏转。
(3)若图乙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其中③处受损,排尿反射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②处受损的个体,________(填“有”或“没有”)尿意,排尿反射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
解析:(1)脑和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们包含着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2)完整正常的反射弧在适宜强度的刺激下,才能够完成反射活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刺激图甲中e点,兴奋不能由效应器传递到传出神经,电流表不偏转;刺激图甲中a、b点,兴奋都能分别经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使电流表发生两次偏转。
(3)图乙中③是传入神经,若③受损,排尿反射不能完成。
②代表由脊髓传入大脑皮层的传入神经,②处受损的个体,神经冲动不能传入大脑皮层,个体不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能够完成,只是不受意识控制。
答案:(1)脑和脊髓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2)完整的反射弧适宜强度的刺激 e a、b(3)不能没有能2.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酷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 课时作业1
课时作业1 基础练——基稳才能楼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种群已进化成新物种B.调查农田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当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已达到环境容纳量D.迁出率大于迁入率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也可能增大解析:选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蚜虫个体太小,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只是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种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的调节,因此迁出率大于迁入率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也可能增大。
2.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D.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解析:选D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3.如图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某农田中田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2时该农田中的田鼠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B.t1、t3时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C.这段时间内该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t3时开始进行田鼠防治的效果好于t1时进行防治的效果解析:选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t2时田鼠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由题图可知,t1、t3时田鼠种群增长速率都大于0,故t1、t3时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这段时间内该农田中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变小,最终增长速率为0,因此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应在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之前进行防治,t3开始进行田鼠防治太晚,最好在t1之前进行防治。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酷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串讲三 课时作业1
课时作业1基础练——基稳才能楼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B.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是生物变异引起的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都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D.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及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解析:选C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是生物变异引起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引起的,第二种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引起的;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而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组及染色体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都是非同源染色体B.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共同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C.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先天愚型患者的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解析:选C人体细胞内,构成染色体组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却共同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先天愚型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是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均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遗传病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能产生新基因且均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二倍体植物可通过染色体结构变异获取单倍体植株或多倍体植株D.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均涉及染色体片段的断裂和连接解析:选D人类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二倍体植物可通过染色体数目变异获取单倍体植株或多倍体植株;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均涉及染色体片段的断裂和连接。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酷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 串讲一 课时作业2
课时作业2 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考点全面练]1.如图是研究物质甲和物质乙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甲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物质乙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甲对该种酶的影响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乙对该种酶的影响解析:选D在同一底物浓度下,加入酶和物质甲后反应速率比只加酶的反应速率大,说明物质甲提高了酶的催化活性,即降低了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底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同一底物浓度下,加入酶和物质乙后反应速率比只加酶的反应速率小,说明物质乙降低了酶的催化活性;当底物浓度较小时,加入酶和物质甲后反应速率比只加酶的反应速率大,说明减小底物浓度并不能消除物质甲对该种酶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底物浓度较大时,加入物质乙和酶时与只加酶的反应速率一样,说明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乙对该种酶的影响。
2.某同学为了验证酶的相关特性及其作用底物情况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一,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1混合,可得到中间产物乙;实验二,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1和酶2混合,可得到小分子物质a;实验三,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2混合,不能得到中间产物乙及小分子物质a。
下列相关推理,错误的是() A.小分子a可能是大分子物质甲的基本组成单位B.酶2的作用底物很可能是中间产物乙C.由实验一和实验三可得出酶1具有专一性D.由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解析:选C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小分子物质a可能是大分子物质甲的基本组成单位;结合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进行分析,酶1的作用底物是大分子物质甲,而酶2的作用底物不是大分子物质甲,酶2的作用底物很可能是中间产物乙;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三进行分析可知,酶1的作用底物是大分子物质甲,但未涉及酶1对应的第二种底物,故不能推测酶1具有专一性;三组实验均未涉及无机催化剂,以及温度和pH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故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的结论。
2018年高考生物酷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 串讲一 课时作业2 含解析
课时作业2 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考点全面练]1.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谢灿实验室及其合作者发现普遍存在于动物中的磁受体基因,其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场并顺应磁场方向排列,并据此提出一个新的“生物指南针”分子模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磁受体基因的骨架是由磷酸和核糖相间排列而成的B.基因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一个五碳糖和一个磷酸相连C.同位素标记该基因中的两条链,经过多次复制,带有标记的DNA单链数目不变D.复制和转录一样,都需要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解析:选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排列而成的;相邻碱基如果是指碱基对,则通过氢键相连,如果是指同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的相邻碱基,则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基因中的标记链在每次DNA复制时都会作为模板链与新形成的子链组成新的DNA分子,所以无论复制多少次,都只有两个DNA 单链为标记链;转录需要RNA聚合酶。
2.如图所示为某DNA复制过程中的部分图解,其中rep蛋白具有解旋的功能。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rep蛋白可破坏A与C、T与G之间形成的氢键B.DNA结合蛋白可能具有防止DNA单链重新形成双链的作用C.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随从链之间的缺口需要DNA连接酶将其补齐解析:选A rep蛋白具有解旋功能,破坏的是A与T、G与C之间的氢键;从题图中可看出有了DNA结合蛋白后,碱基对之间就不能再形成氢键,可以防止DNA单链重新形成双链;DNA连接酶可以将随从链之间的缺口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单链。
3.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分子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分子数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解析:选B该DNA分子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构成的碱基对有20%×5 000×2=2 000个,鸟嘌呤和胞嘧啶构成的碱基对有3 000个,则氢键的数目为2 000×2+3 000×3=1.3×104;一个DNA分子含有3 000个胞嘧啶,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 分子,去掉两条母链所提供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则复制过程中需要3 000×7=2.1×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子代8个DNA 分子共16条单链,其中含32P 的单链有2条,与含31P 的单链之比为1∶7;子代DNA 分子中含32P 的分子数有2个,只含31P 的有6个,两者之比为1∶3。
2018年高考生物酷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串讲一 课时作业2 含解析
课时作业2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考点全面练]1.(2017·黄冈二模)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含n个氨基酸、m条肽链的蛋白质中氮原子数目至少为(n-m)个B.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的共同参与C.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所含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稳定主要由Na+、Cl-和血红蛋白共同维持解析:选C含n个氨基酸、m条肽链的蛋白质中氮原子数目至少为n个;在基因的表达过程中,不需要解旋酶;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种类的细胞中所含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
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种生物膜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相同,功能有差异B.细胞膜上含有糖类,都与蛋白质构成糖蛋白,可以作为判断细胞膜外侧的标志C.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排出细胞外不穿过生物膜D.无机盐离子的运输需要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解析:选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相似,都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但因为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功能有差异;细胞膜上的糖类也可与脂类结合形成糖脂;分泌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运输是通过囊泡,排出是通过胞吐方式,都不需要穿过生物膜;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有的是主动运输,有的是协助扩散,但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2018届高三·株洲质检)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及细胞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所以糖类不会用来组成细胞的结构B.无机盐在细胞中多为离子状态,进出细胞都为主动运输C.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细胞中即能参与众多化学反应,也能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解析:选C糖类也会用来组成细胞的结构,如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就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无机盐在细胞中多为离子状态,进出细胞的方式不一定为主动运输,如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的钠离子内流为协助扩散;水是生命之源,在细胞中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自由水在细胞中能参与众多化学反应,结合水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018年高考生物通用版酷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 课时作业1 含解析
课时作业1 基础练——基稳才能楼高一、选择题1.(2018届高三·河南八市联考)下列关于盐酸在不同生物学实验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B.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有利于染色剂与染色体的结合C.在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用缓冲液和自来水作为对照,盐酸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D.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盐酸用于调节溶液的pH,属于自变量解析:选B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根尖,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在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探究的是内环境稳定的原因,用缓冲液和自来水与生物材料作为对照,其中盐酸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盐酸用于调节溶液的pH,属于自变量。
2.(2017·北京高考)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解析:选B解离洋葱根尖组织时需要用到盐酸溶液,盐酸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同时杀死细胞,固定细胞形态;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则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裂细胞,然后再换用高倍镜仔细观察。
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可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
3.(2017·兰州模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使用显微镜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使用高倍镜并调节粗准焦螺旋C.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时,主要是模拟膜的主动运输方式D.用斐林试剂来模拟尿糖检测时,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解析:选A对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使用显微镜时,要遵循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的原则,在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时,主要是模拟膜的选择透过性;用斐林试剂模拟尿糖检测时,应该设计正常人尿液的对照实验。
2018高考生物(酷练版)专题讲义:专题4串讲2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课时
第Ⅱ课时高考研究——教师为主导·锁定高考范围,备考更高效如图1所示为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及NAA的作用模式,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探究NA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3表示将迎春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问题设计](1)据图1判断,丙激素为生长素,甲、乙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是拮抗。
甲激素促进种子休眠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2)图2所示的实验中,自变量是NAA的相对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目,无关变量是所用植物材料、处理时间等(至少写两个)。
(3)生产实践中常使用NAA作为植株生长调节剂,NAA的作用时间比植物激素的作用时间长久,其原因是植物缺乏与NAA分解有关的酶。
(4)图3中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填选项编号)A.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dB.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fC.图甲中的迎春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迎春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D.图乙中的迎春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较快(5)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①去除顶芽;②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高考地位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会涉及1道考题,分值一般为6分高考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偶尔在个别的设问中有所涉及高考热点考点一生长素及其应用1.(2016·全国卷Ⅲ)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1 基础练——基稳才能楼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不相匹配的是()
A.有机大分子: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
B.调节类物质: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
C.细胞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二氧化碳等
D.营养小分子: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等
解析:选A纤维蛋白原、血清白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血红蛋白不在内环境中,而是在细胞内。
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激素参与体液调节,抗体参与免疫调节,并且三者在内环境中都能找到。
尿素、尿酸、二氧化碳均是细胞的代谢废物,在内环境中都能找到。
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属于内环境中的营养小分子有机物。
2.如图为人体某组织示意图,其中①②④为细胞,③⑤为体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若①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则③与⑤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
B.若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则其生活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和血液
C.若④为甲状腺细胞,则寒冷时该细胞代谢加快
D.若⑤为组织液,则其是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C若①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则⑤(组织液)可单向进入③(淋巴);若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则其生活的细胞外液为组织液和血浆;寒冷时,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细胞代谢加快;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3.下列有关健康人神经调节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年人能有意识排尿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神经调节参与血糖调节时需要通过垂体
C.婴儿尿床,但婴儿的脊髓骶部的排尿中枢正常
D.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依赖膜蛋白
解析:选B成年人能有意识排尿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神经调节参与血糖调节时需要通过下丘脑,不通过垂体;能正常排尿,说明脊髓骶部的排尿中枢正常,婴儿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从细胞外到细胞内依赖离子通道,离子通道属于膜蛋白。
4.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该反射发生时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
d是神经
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只能和一个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
B.若给神经元3某处一个适宜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C.神经元3兴奋时直接通过突触联系引起神经元2产生抑制
D.兴奋在d处传递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解析:选D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出许多突触小体,可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若给神经元3某处一个适宜刺激,该处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由图可知,神经元3兴奋时通过突触联系能引起神经元1产生兴奋,但不能直接引起神经元2产生抑制,其必须先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进而抑制神经元2;d处类似突触,兴奋在不同细胞间传递时,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5.如图是某动物的部分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间隙。
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N点电流计不偏转,肌肉会收缩
B.神经递质在a中的传递需要消耗能量
C.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D.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无离子进出
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刺激N点,兴奋可传导到电流计的右侧电极,不能传导至电流计的左侧电极,因此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刺激N点会引起肌肉收缩。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需要消耗能量。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神经元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主要表现为K+外流。
6.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
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D.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
解析:选B去甲肾上腺素可作用于突触后膜,说明突触后膜上有该神经递质的受体,同时该神经递质也能作用于突触前膜,说明突触前膜上也有相应的受体;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而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后,抑制该神经递质的分泌,故该神经递质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不同;去甲肾上腺素由突触前膜释放,当该神经递质分泌过多时,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该神经递质,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由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故突触间隙中该神经递质的浓度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相对稳定。
7.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其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摄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与胰岛B细胞无关
B.血糖浓度正常水平的维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的
C.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D.b点后血糖浓度升高,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