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etrics综合功能康复评定与训练系统
中医康复新技术
![中医康复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d12360503d8ce2f006623a7.png)
张店区中医院开展康复新技术2012-06-07 作者:张店区卫生局来源:近日,张店区中医院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康复知识培训,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体检中心主任胡智宏教授前来授课。
市卫生局、市残联相关领导参加了开幕式,市中心医院、市八院、市职防院及淄川区医院等医院康复界同仁共60余人参加了培训学习。
此次培训的主题是关于澳大利亚生物力学矫形鞋垫(ICB)和脉冲治疗仪两项国际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培训结束后,胡智宏教授亲自为大家示范治疗了部分病人,治疗效果明显,并得到了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好评。
ICB矫形鞋垫适用用于任何性别、年龄段的人群,任何患有下肢生物力学异常或由这些异常引起的足部机械问题的人群需要穿着足部矫形鞋垫。
常见的“O”腿、“X”腿、“内八”脚、“外八”脚、足内翻、足外翻、扁平足等多种病症都是ICB矫形鞋垫可以治疗的。
智能脉冲仪可缓解肌肉痉挛、解除因此和关节位置异常引起的多种疼痛如肩关节半脱位、肩周炎、腰骶部疼痛、颈部疼痛等多种疾病。
ICB矫形鞋垫、脉冲治疗仪两项康复技术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偏瘫病人及多种骨关节疾病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丰富康复治疗手段,促进我院甚至全市康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康复事业的发展。
博恩智能多功能电子脉冲治疗仪智能多功能电子脉冲治疗仪,是河南博恩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引进多项国际先进技术、综合科研而成的新一代尖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新颖、超前、豪华,部分技术拥有国家专利,部分配件在治疗仪领域属于首次采用。
最新技术祥介:博恩智能多功能电子脉冲治疗仪的光能波热疗技术,能将人体组织及病变组织加热通过其热场效应,达到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降低肌肉及结缔组织张力,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博恩智能多功能电子脉冲治疗仪的体外治疗技术是经人体病变相应体位,使低频电流的电子顺经络的走向反复移动。
而电子移动的速度与力度是一切药物、热疗所无法比拟的,它能使病变组织在瞬间达到舒气活血、调整机能、加强新陈代谢,起到消炎,消肿,解痉,止痛的作用。
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介绍训练模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介绍训练模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90c35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9.png)
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介绍训练模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是一种创新的康复辅助工具,通过监测和分析眼睛的运动轨迹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
该系统结合了眼动追踪技术和认知康复理论,旨在提供个性化的认知康复训练方案,并实时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传统的认知康复训练方法往往存在诸多局限性,如缺乏个性化、定量化的评估和训练方案,以及缺乏客观的评估指标等。
而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眼动追踪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理信号监测手段,能够实时准确地记录眼睛在进行视觉任务时的运动轨迹。
通过分析这些运动轨迹数据,我们可以获取有关患者认知能力的信息,如注意力分配、信息处理速度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其眼动特征设计出个性化的认知康复训练方案,旨在针对性地提高其认知功能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训练模块。
通过该模块,患者可以参与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认知任务,通过眼动追踪技术实时监测并记录他们的眼睛运动情况。
训练模块旨在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馈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认知灵活性等。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训练模块中的一些关键要点,包括训练任务的选择、训练强度的调节等。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训练模块,并对其在认知功能康复领域的应用前景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本文还将对该系统的研究意义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介绍,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文章结构。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正文主要包含了训练模块介绍、训练要点1和训练要点2三个部分。
《康复医学亚专科科目设置准入条件》团体标准解读
![《康复医学亚专科科目设置准入条件》团体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cee4e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0.png)
《康复医学亚专科科目设置准入条件》团体标准解读■ 曲 冰1 郑洁皎1* 马燕红2(1.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摘 要:康复在实现全民“健康全覆盖”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国康复学科飞速发展,以此为基础的康复医学亚专科也已初具雏形。
为规范康复医学亚专科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发布团体标准《康复医学亚专科科目设置准入条件》。
文件从康复医学设置命名方法、设置形式以及准入条件细则方面对康复临床亚专科设置进行规定。
关键词:康复,康复医学亚专科,标准化,康复人才培训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14.025Interpret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Standard“Requirements for EntryCriteria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ubspecialty”QU Bing 1 ZHENG Jie-Jiao 1* MA Yan-Hong 2(1.Huado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2. Shanghai 6th People’s Hospital)Abstract: Rehabili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alization of "Health Coverage" for the masses. In recent years,rehabilit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and th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ubspecialty based on it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ubspecialty and ensure medical safety, the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of Shanghai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ssociation issue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Standard " Requirements for Entry Criteria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ubspecialty ". It regulates the setting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ubspecialty from the aspects of naming method, setting form and access conditions.Keywords: rehabilit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ubspecialty,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of rehabilitation talents标准评析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应对”重点专项“基于区块链的老年主动健康智能照护平台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20YFC2008700)、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定向委托)“康复医学亚专科设置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21HP19)、华东医院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H1160)研究成果。
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
![第二章康复医学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bfa48fcc8d376eeaeaa31d5.png)
FIM的内容 (P78)
6大类18项 items 自我照料 self-care 6 括约肌控制 toileting 2 转移 transfer 3 行走 ambulation 2 交流 communication 2 社会认知 social cognition 3
FIM的评分方法
7分制,总分126分 1分--完全依赖 完全依赖 dependently 2分--自己25-50% 3分--自己50% 有条件依赖 partial dep. 4分--自己75% 5分--没有身体间接触 监护、准备 6分--有条件独立 无须他人帮助indep. 长时、辅具 7--完全独立
何时进行:以康复评定开始
以康复评定结束
反复多次
手段:仪器
量表(scale)
调查表
问卷(questionary)
康复评定与临床其他检查相比
康复评定 功能性 整体 社会性水平 量表 、器械 临床其他检查 形态学 局部 器官或系统水平 器械、设备
康复医学科常用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 脑高级功能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功能评定 肌电图和低频电诊断
医学中应用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QOL) 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 复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 , 2组均常规给 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还加用运 动疗法、作业疗法及言语治疗等综合治疗 措施, 2组患者经6个月后,采用世界卫生组 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中文版对其QOL进行评定,同时对影响QOL 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相关的命令而不需要重复.
result
126分 完全独立 108-125分 基本独立 90-107分 极轻度依赖 72-89分 轻度依赖 54-71分 中度依赖 19-35分 极重度依赖 18分 完全依赖
《康复评定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康复评定技术》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d8d26cd4693daef5ef73d63.png)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时:27学时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康复评定技术》人卫出版社主编:王玉龙《康复评定技术》实训见习指导书(自编)考核方式:实验课考核总分100分(其中实验报告占10%,课堂随机检测占20%,实践操作考试占70%),占期末总成绩30%。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康复评定技术》是研究功能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康复治疗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行动领域归纳,分析出其所需技能要求,通过实验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尤其是功能评估,熟练掌握康复评定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学会如何采集、归纳、综合分析客观资料,为临床中实施的各种疗法奠定基础,也是保障临床康复治疗安全的前提。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康复评定技术》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一人体反射评定 2 验证性二人体形态评定 1 验证性三肌力评定 4 验证性四关节活动度评定 3 验证性五肌张力评定 1 见习六感觉功能评定 1 验证性七协调功能评定 1 验证性八平衡功能评定 1 验证性九步态分析 1 见习十肺功能评定 2 见习十一言语功能评定1 见习十二吞咽功能评定1 见习十三脑性瘫痪评定1 综合性十四截瘫评定3 综合性十五偏瘫评定2 综合性十六实践操作考核 2合计27一、人体反射评定【实验目的】学会反射发育中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大脑皮质水平四个阶段常用的反射评定技术操作。
【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内容】1.脊髓水平:交叉性伸展反射2.脑干水平: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3.中脑水平:调正反应、自动运动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仰卧位平衡反应;俯卧位平衡反应;膝手四点位平衡反应;坐位平衡反应;双膝立位平衡反应;三种跨步及跳跃反应【实验要求】必开【实验方法】在实训室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二、人体形态评定【实验目的】熟练掌握人体测量(肢体长度、围度)评定的操作方法。
脊柱功能测试评估训练系统
![脊柱功能测试评估训练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525683df111f18583d05aa3.png)
脊 柱 功 能 测 试 评 估 训 练 系统
张 丽
( 京积 水潭 医院 ,北 京 10 3 ) 北 0 0 5
[ 中图分类号)T 7 1 H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 2 2 7 2o ) 8 00 — 3 0 — 36 f07 0 — 04 0 0
理进行科学 的设计 ,通过数 据线经 由计算 机 内置 P I 口与软件之间传送数据来实现信号传递 。 C接
2 eue )Tr m d系统 Bo g i MC软件
称为生物反馈 ,其数学模型如图 2 。
fe 一 () 输入信号 Ee 一 () 作用信息 Be一 () 反馈信号 H s 一系统 反馈 支路传递 函数 () Ge一 () 团环传递 函数 x e 一 出信号 () 输
脊柱 作 为人体 的重要 系统 具有 支持 躯 干 、保 护 内脏 、保 护脊 髓 和进行 运 动 的功 能 ,其重要 性 已经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关 注 。 德 国 Lia S out o & its m nr
Gb m H公 司生 产 的 Poo e egm d脊 柱 功能 测 试 r m dT r e x u
收 稿 日期 :2 o 07一o —1 3 9 4
X () =F () ・ () S S G S E () =F () ・ () ±B ( ) S S F S S
M dcl cln t o.0 o8 ei Ii 12 ,N . a EI p V
维普资讯
动的指标 ,用听觉 、视觉等形式刺激人体,而且刺 激 的大小 还 能定量 的反映 生理 指标 的大 小 。这样 通 过人 的知 觉 就 了 解 了本 人 该 指 标 的 大 小 及 变 动 情 况 ,再通过心理活动和训练,调节与此信息相关 的
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和常用设备PPT精品医学课件
![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和常用设备PPT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d6bb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4.png)
肌电图仪(表面电极)
心肺功能及代谢当量测试设备
功率自行车
活动平板
心肺功能及代谢当量测试设备
多导联心电图仪
肺功能测定仪
言语评定设备
电测听仪
运动疗法设备
1.基本设备 2.肌力训练设备 3.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设备 4.耐力训练设备 5.平衡、站立、移行训练设备 6.牵引设备
基本设备
康复医学科的人员组成
(一)构成 康复医学科的人员配备主要是:康复医师、
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在规 模较大、功能齐全的康复医学科或康复中心应配备有 心理治疗师、支具与矫形器师、文体治疗师、社会工 作者等。 (二)比例 参照规范要求 (三)资质 各专业人员必须具有国家认可的有相关专业 的毕业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
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和常用设备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康复医学科的设置
一、康复医学科的功能与作用 二、康复医学科设置的基本原则 三、康复医学科的组成部分 四、康复医学科的人员组成 五、康复医学科的诊疗场地与设施
第二节 康复医学科的常用设备
一、功能评定设备 二、治疗与Biblioteka 练设备康复医学科的功能与作用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是在康复医学的理论指导 下,应用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心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等专 门的评定与治疗技术开展工作,主要为疾病与损伤的 急性期或恢复期患者的有关躯体或内脏器官的功能障 碍提供综合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同时为其他功 能障碍的残疾患者提供相应的后期康复医学功能评定 与康复训练,还应当为所在社区的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提供康复医学专业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在基层开展康 复医学诊疗、咨询等服务。
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
![康复治疗专业《康复评定》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10cf3a9998fcc22bcd10d74.png)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302230课程名称:康复评定技术学分:6学时:108开课学期:2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与作用《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院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前修课程《人体发育学》、《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后续课程《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本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医院调研为基础,围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医院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为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
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
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院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康复评定技术》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的能力,并具备……的能力,促进企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掌握各种功能评定的方法的能力,并具备熟练应用运动、感觉等功能评定方法评定患者的各项功能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介绍训练模块
![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介绍训练模块](https://img.taocdn.com/s3/m/4fe0c8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8.png)
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介绍训练模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是一种针对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评估的先进技术工具。
该系统通过使用先进的眼动追踪技术和认知训练模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功能,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眼动追踪技术是一种通过分析眼球运动轨迹来评估个体认知功能的方法。
通过监测患者在看图、阅读、记忆等任务时的眼动情况,系统可以获取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相应的训练计划。
系统还可以实时反馈患者的眼动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训练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
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训练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功能评估:系统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一系列认知功能评估测试,包括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等方面的测试,来全面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
评估结果将作为制定训练计划的基础,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
2. 认知功能训练:系统根据评估结果,设计个性化的认知功能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涵盖了注意力、记忆、学习、思维等多个方面,通过不同的训练任务和游戏,帮助患者提高认知功能,增强大脑的神经可塑性。
3. 训练进度跟踪:系统会实时监测患者的训练进度和表现,记录患者在每个训练任务中的表现情况,并生成相应的训练报告。
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报告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4. 训练结果评估:系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比对训练前后的数据,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
通过比对数据和生成报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评估训练的有效性,并为下一阶段的训练提供指导。
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的训练模块可以帮助患者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认知功能训练,提高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系统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加准确、客观的数据支持,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康复计划和评估康复效果。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系统的不断完善,眼动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将会被应用到更多的认知功能康复领域,为更多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带来希望和改善。
Bioresecue平衡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ppt课件
![Bioresecue平衡评定系统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aadef584254b35eefd34cd.png)
37
BioRescue&BioVal
系统具有1600个传感器, 可精确测量人体重心的变化 情况,得出量化数据,可重 复性高。从而为后续的诊断 和治疗提供了客观基础。便 于数据的横向与纵向的科学 评估。
38
39
40
41
42
①静态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睁眼、闭眼、坐姿、单/双腿站立、下蹲状态下的 平衡能力及重心的变化情况的评定。 ②动态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③在多方向的步态行进、直角转弯、倾斜角(跌倒 风险)、多运动状态、越障、日常生活工作能力下 的平衡与协调能力的评定。 ④老年病的平衡与协调能力的评定。 ⑤神经系统的平衡与协调能力的评定。 ⑥康复工程的平衡与协调能力的评定。
与肌肉骨骼系统结构或功能损伤有关(疼痛、 ROM受限、肌力或肌长度的改变等)
姿势控制的运动因素的评定:运动对策的评定
(踝、髋、跨步对策)
预期姿势调整能力的评定
24
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应的时间是:俯卧,6个月;
仰卧,7-8个月;坐,7-8个月;蹲起,9-12个 月;站立,12-21个月。
25
身体的重心在S3上部。 双下肢的重心在膝上方。 躯干、头和上肢的中心在T11前方。
6
躯干、头颈和上肢的重量传递经第五腰椎至
骶骨,经双侧骶髂关节,站立时重力经髋臼 传至股骨头,形成立位负重的股骶弓。
坐位时重力从髋臼上方,坐骨体传至坐骨结
节,形成坐位支持体重的坐骶弓。
7
稳定极限Limits
9
平衡的条件 经过人体重心所作的垂线必须落在支撑基底
面之上才有可能保持平衡
平衡状态的优劣可用重心与支撑基底中心的
康复中心组织结构图
![康复中心组织结构图](https://img.taocdn.com/s3/m/348c16ed8bd63186bcebbc74.png)
组织结构图
1.
5)
2.
3.
三、康复治疗科室
1.运动治疗室(PT):合理利用相应技术和设施、器械开展主被动运动疗法、矫正体操、手法促通治疗、牵伸及牵引治疗、平衡训练及步态训练等。
2.作业治疗室(OT):开展感、知觉训练、手与上肢训练、手与上肢畸形矫正、
辅助器具使用指导、工艺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轮椅使用训练等,促进日常作业操作能力受到限制的社会成员(身体或精神障碍者)应用动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
3.言语治疗室(ST):对因听觉障碍所造成的言语障碍,构音器官的异常,脑血管意外或颅脑外伤所致的失语症,口吃等进行治疗,以尽可能恢复其听、说、理解
4.
5.
6.
7.
8.心理治疗室:对认知、心理、精神、情绪和行为有异常的患者进行个别或集体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在各种疾病或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时都需要介入,是涉及面最广的康复治疗措施。
四、住院部:康复病房、护理单元、休闲娱乐室、配餐间、医护用房等。
康复治疗主要病种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等)颅脑损伤的康复
脑性瘫痪的康复。
康复评定207
![康复评定207](https://img.taocdn.com/s3/m/8ca5768048d7c1c709a145ad.png)
康复评定设备207万元。
其中:肌力评估测试训练系统97万;人体运动机能检测系统 70万;肌张力评估系统40万元。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近几年教学实训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康复评定设备严重不足。
评定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评定设备建设的滞后十分影响专业教学实训的发展。
在我校升格为学院后,根据本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康复教学亟需相关的康复评定设备,以期满足专业教学实训的需要,促进本专业发展。
技术参数及规格要求一、肌力评估测试训练系统1、测试/训练功能:1.1提供等长收缩、等动收缩两种测试模式;1.2提供有:被动、等长、等速、等张四种抗阻力训练模式;★1.3提供23种单独关节活动模式2、座椅2.1座椅前、后部位都可以设置靠背;2.2四点式安全带;2.3座椅面积:1220平方英寸;2.4座椅可360度旋转;2.5座椅靠背调节:0~90 °2.6座椅可前后移动;3、动力头规格★3.2双重活动范围保护:计算机控制设定范围及机械定位器控制设定范围。
3.3轴杆可以旋转360。
4、测试数据准确性监控4.1力矩数据精确度:0.1Nm4.2角度数据精确度:0.1º4.3速度数据精确度:0.1º/s★4.4软件能提供「力量重复性复核程序」。
4.5附有证书铁饼作机外校准。
4.6每组测试皆有CV值以确认重复性。
5、测式软件功能★5.1具有快速测试和快速训练功能操作界面,所有操作可在一个界面完成。
5.2可提供肌肉峰力矩、爆发力、耐力、功率、达到峰力矩的时间、角度、标准位置和标准时间下的力矩、屈/伸比值、双侧同名肌的力量相差值、肌力占体重的百分率等多种测试数据;5.3提供文本格式、Excel格式、图形格式等彩色报告;5.4报告选项包括测试、曲线覆盖图、图解式概要、锻炼、文字叙述、可重复性、进展、分类概要、多时间段、标准通用数据等内容;5.5独特的转换功能,可以将平均值对最佳重复次数、公制量度对美制量度应用于每一份报告中;5.6进程报告:可用于不同时间相同测试内容的数据比较、双侧关节数据比较、收缩肌/舒张肌数据比较;5.7综合报告:可根据测试者年龄、训练模式分类,综合数据报告的比较;5.8等角测试报告:提供不同角度的受力数据;5.9软件的测试评估界面实时反馈训练曲线及指标,定时记录测试结果;5.10 AO软件控窗口,将扭据、姿势和加速度的模拟信号输到其他系统★5.11 软件可提供特定的肢体控制性训练设定,可根据需要编制训练方案;★5.11可进行肢体本体感觉的评测6、计算机配置6.1Intel Core 双核心处理器, 2.4 GHz6.2操作系统:正版Window6.3内存:≥2GB6.4液晶显示屏:≥17”6.5硬盘≥250GB6.6光驱:16X DVD+/- RW6.7品牌彩色打印机7、安装要求7.1、电力要求:输入电压: 220VAC7.2、操作空间:≤302 x 234cm二、人体运动机能检测系统1、可进行全身步态的测量,提供下肢步态分析,包括步速、步长绝对值及标准化后的数据;2、提供行走过程双支撑期、单支撑期、摆动期各个阶段时间占用比例;3、能计算膝关节以及小腿的活动范围;★4、可同时进行上肢步态测量,自动计算摆臂角速度及摆臂过程中的手臂活动幅度;5、可计算步态过程中躯干的三维平面活动度,包括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6、所有测得的步态数据都可通过软件自动进行不对称性和可变性的评估;7、可进行身体平衡测量,提供身体摆动面积、二维空间摆动幅度、摆动速度变化参数;8、可自动测评平衡视觉依赖与本体感受依赖发挥作用所占的比例;★9、可进行姿态转换过程的评估,提供此过程中的占用时间、活动速度、活动度等参数数据;10、具有感觉整合及平衡测试模式,用于评估受试者在不同条件下的综合平衡机能表现;11、可进行跌倒风险评估;12、使用无线式集成感应技术,每个集成感应单元均内置配置三维陀螺仪、三维磁力计、三维加速度计和温度计四个模块;13、通过无线电通讯技术,实现集成感应单元信号的同步采集和无线传输,且不受任何蓝牙、wifi等信号的干扰;14、加速度计量程:不小于±6g;15、陀螺仪量程:不小于±1900度/s;16、集成感应单元采样频率:不小于1000Hz;17、连续工作时间:至少8小时;18、集成感应单元尺寸:长*宽*高不大于4cm*3.6cm*1.4cm19、系统可在2分钟内完成安装、标定步骤,进行快速测试;20、系统自身具有按照年龄分组的数据评估参考库,能对已测得的数据进行自动对比评估,自动显示所测数据是否在对应参数的正常范围;21、能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均化处理,并可将数据输出至文本格式,如Excel;22、系统组成:集成感应单元6个,专用绑带6套,无线数据接收器1台,插接站6台,科研版软件1套(含步态和平衡测试分析模块)。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f6e23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f.p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握力测试指标
• Peak Force 力的峰值 • Time to Peak 达到峰值的时间
• Average over the last 60% 后60%的平均用力
• Average to Peak Ratio 平均对峰值的比率 • Endurance 耐力
快速转换握力测试(RET)
• Detection of Submaximal Effort • 单次最大用力的检测
握力测试
• 5个抓握位置的最大用力测试 • 持续5秒握力测试 • 5次快速交替测试
标准5档握力测试
• 在关节活动的全范围内测量握力 • 计算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 根据5个位置的读数得出图表
– 在位置2或3的力量最大 – 如果患者给出最大用力,在位置1、4、5的力量较小
持续握力测试
• 测得不同时间的力变化(手功握力计无法获得) – 5, 10, 15 or 30 seconds • 提供额外的临床信息
• 对多次测量间可变性的统计计算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measurements * 100 Average 测量的标准差*100/平均值
• 可以记录患者的用力程度是否一致
握力测试
• 精确度 2%,测量范围090kg • 测量以每0.1kg递增
• 标准设计可提供与正常 值的对比
• 手指的运动总和是由一个数值描述
• 手指的整体运动范围的构成更利于数值的比较
TAM/TPM
• For each digit:(对于每一手指) • 屈曲范围的总和减去伸展范围的总和 • 过伸的数值记为0
关节活动度测量分析及报告
康复训练
• • • • • • • 可以选择训练游戏 可以进行反馈 可随意调节训练范围 可调节训练阻力 可以多次重复 可调节速度、时间 可进行三个轴位的目的性训练
评估内容
• • • • • 关节活动范围 手捏力测试 手握力评估 体表肌电活动 肢体压力测定
系统评定的意义
• 计算机测试能够提高评估和数据采集的客观性、速 度及准确性;
• 能够获得更多的临床信息; • 能够简易快捷地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得进展性报告、 进行研究工作及评估结果; • 提供反馈训练的平台,增加训练的兴趣;
• 数据导出便于科研和统计分析
训练优点
• 提供主动性和反馈 • 增加患者对训练的顺从性和耐性
• 可调参数适用于各种患者 • 可不依赖于治疗师而得到监测
档案管理、进程报告、数据分 析及结果评估
• 可自动记录进展情况 • 节省书写报告时间
• 为临床研究和结果评估提供客观数据
• 数据输出帮助患者间对比
适应征
• • • • • • 运动控制障碍患者功能恢复阶段 骨关节疾患、手术后的恢复阶段 长期制动者 认知功能障碍 烧伤后关节活动受限 运动创伤后恢复阶段
• 只有位置2的正常值
• 多次评估报告,包括百分比的变化
关节活动度测试
• Range of Motion (ROM)关节活动度测试应用电子 关节量角器来测量关节的弯曲程度 • 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 主动关节活动 度是患者利用自身肌力来达到的关节弯曲程度测 试。 •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PROM) 被动关节活动 度是测试人员通过外部施力来使关节可能达到的 弯曲程度
– Reference - ―Detection of Submaximal Effort by Use of the Rapid Exchange Grip‖ – Hildreth, D.,MD; Breidenbach, W., MD;Lister, G., MD; Hodges, A., MS, PT -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July 1989, Vol. 14A, No 4
– Reference – American Society of Hand Therapists (ASHT) Clinical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s, Second Edition, 1992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变异系数
相对于重复训练,有大量研究 证实目的性训练有其优越性
体表肌电监测
使用肌肉收缩产生的电活动 进行训练
无论有无关节活动-只要患 者出现任何主动肌肉收缩即 可使用 对于中风早期康复或神经损 伤是非常好的方法
AngleX角度监测
• Anglex是利用关节活 动来进行训练 • 抗重力的主动练习
• 可进行小至2度活动范 围的训练
– Reference - ―Assessing Sincerity of Effort in Maximal Grip Strength Tests‖ – Smith, G., MS; Nelson, R., PhD; Sadoff, S., MS;Sadoff, A., MD -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Apr 1989, Vol. 68, No 2
快速转换测试
Negative RET
Positive RET
握力分析及结论报告
• 握力的正常值基于年龄和性别
– reference: Grip and Pinch Strength: Normative Data for Adults,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V. Mathiowetz, et al., Vol 64, Feb 1985
测力板(ForcePlate)
• FP1压力平板用于 上下肢的负重练习 • 可从0.1KG到全负 重范围内进更加准确和快速 • 在康复过程的早期对患者进行客观评估 • 包括用传统工具不能完成的评估
评估优点
• 计算机报告能节省时间
• 数据分析软件能够简便快捷的记录
关节活动度测量
• 关节的测量在背侧进行 • 量角器的轴和关节的运动轴在同一条线上
• 量角器的臂与够成关节的骨的长轴平行
• 如果有肿胀,可在侧面进行测量
计算机交互式的 关节活动度测量
• 精确到1度
• 增加数据采集速度
关节活动度
TAM/TPM
• Total Active Motion (TAM)主动运动的总和 • Total Passive Motion (TPM)被动运动的总和
快速转换握力测试
• 1次最大用力—是简单的低水平大脑 功能参与 • 可控制的次最大用力—是需要更多时 间执行的高水平大脑功能参与
快速转换握力测试结果
• 平均握力
•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变异系数
• 平均相关性—RET的平均值与标准测试的平均 值进行对比
• Graph图
简易运动控制评估及反馈训练
Biometrics E-LINK 一种新型临床测试及康复系统
• 该系统通过人-电脑互动,动态评估和分 析受检者的运动功能,并根据受检者的 实际运动功能状态,以游戏、娱乐等作 业方式指导其进行反馈训练,以达到改 善功能的目的。为评估、训练及计算残 损程度建立了新的标准。
捏力测试
• 精确度为2%,测量范 围0-25kg • 独特的薄柄设计能够测 量功能性的活动范围末 端的捏力 • 测量以每0.1kg递增
捏力测试
• • • • Key (Lateral Pinch)侧捏 Three Jaw (Tripod Pinch)三点捏力 Tip to Tip Pinch指尖对指尖捏力 Thumb to Digit Opposition拇指对指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