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检查与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尽管“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制定了《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详细规定了常用的肌电图检查项目的规范检测” ,但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至今的临床应用价值仍未显现出来。

临床工作十多年以来,从接触到使用肌电图以后,感觉她和TCD一样,其临床意义真的很神奇:一、神经科有助诊作用的疾病范围较大——(1)、单神经受累如:正中、尺、桡、腓神经等;(2)、周围神经病变如G-B-S、面瘫、糖尿病神经损害、酒中毒、药物神经损害等;(3)、神经肌肉接头病如MG、L-E-S等;(4)、脊髓病变如MND、脊灰炎等;(5)、遗传及变性、肌肉疾病如DMD、C-M-T 病、MS、肌病等等。

二、骨科某些疾病的确诊需要肌电图的鼎力支持,如单神经嵌压、骨折神经断裂与否、颈腰椎病变范围等。

三、皮肤科及免疫风湿科的某些疾病如皮肌炎、结缔组织病的助诊、治疗效果与预后评判,更需要肌电图的帮助。

四、诱发电位对眼科、耳鼻喉科应用价值不可或缺。

五、儿科、肿瘤科、放疗科的一部分疾病也少不了肌电图的检查。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肌电图是神经科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但我发现园中好像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以下是整理的肌电图应用的总结,请大家指正。

肌电图检查病人准备:①了解病史和检查目的,确定检查的肌肉及步骤和项目。

②根据病情检查需要取合适的卧位或坐位。

③向病人讲清检查目的和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

检查程序:肌电图检查无固定的程序,依各个病例的具体情况而异。

做肌电图之前应认真采集病史,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提出临床诊断的初步意见及希望肌电图解决的问题。

肌电检查者尚需熟悉神经肌肉解剖生理,能确定各肌内的部位、并了解其神经支配。

在检查前根据其病史和体征,制定一个初步检查计划。

一般地说,希望肌电检查时能确定哪块肌肉有异常电位,此肌肉属于哪条神经支配?异常肌电图的性质如何?为此,必须在选定的肌肉上,至少做如下几项观察:①插人电位;②自发电位;③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肌电图肌电图(Electromyogram,简称EMG)是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通过采集肌肉收缩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可视化的波形。

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肌肉功能异常以及相关的神经疾病。

2. 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的原理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生理活动。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中的神经冲动会引发肌纤维的膜电位变化,即产生肌电信号。

这些肌电信号通过电极采集并放大,最后转换成肌电图。

2.1 肌电信号的采集肌电信号的采集需要使用肌电电极,通常分为表面电极和插入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通过贴在皮肤上收集肌电信号,适用于浅表肌肉的检测;插入电极则需要插入到肌肉组织内部,适用于深层肌肉的检测。

2.2 肌电信号的放大采集到的肌电信号通常非常微弱,需要经过放大才能被准确地记录和分析。

放大器可以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成适合于测量和分析的幅度。

2.3 肌电信号的转换放大后的肌电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数据记录仪中。

这样,肌电图就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3. 肌电图的应用肌电图在医学和生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临床医学肌电图在临床医学中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疾病的诊断。

例如,对于患有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患者,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疾病的进展。

3.2 运动科学肌电图被广泛应用于运动科学领域。

通过对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肌肉的疲劳程度、运动姿势的正确性以及改进运动技术的方法。

3.3 生物反馈治疗肌电图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监测和反馈肌肉活动,帮助患者学会控制肌肉的紧张程度和放松技巧。

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减缓焦虑、缓解头痛和治疗运动障碍等领域。

3.4 运动康复肌电图在运动康复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监测受伤运动员康复过程中的肌肉活动情况,可以评估康复进展并设计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束 颤 电位 。做 肌 电 图检 查 ,通 过 测 定 运 动 单 位 电位 的 时 限 、 波幅,安静情况下有无 自发的电活动,以及肌 肉大力收缩的 波型及波 幅,可 区别神经源性损害和肌 源性损 害,诊断脊髓 前角急、慢性损害 ( 如 脊髓 前灰质炎 、运动神经元 疾病) , 神经根及周 围神经病变 ( 例如肌 电图检查可 以协助确定神经 损伤 的部 位 、程 度 、范 围 和 预 后 ) 。另 外对 神 经 嵌 压 性 病 变 、 神经炎 、遗传代谢障碍神经病、各种肌肉病也有 诊断价值 。 此 外 ,肌 电图 还 用 于在 各 种 疾 病 的 治疗 过 程 中追 踪 疾 病 的 恢 复过 程 及 疗 效 。 在 实 际临 床 应 用 中利 用 计 算 机 技 术 ,可 作 肌 电图 的 自动 分析 ,如解析肌 电图、单纤维肌 电图以及 巨肌 电图等 ,提高 诊断的阳性率 。另外利用便捷 的计算机技术还可方便医生的 诊疗 ,便于患者 ,受检者及其家属直接地 了解病情及检查结 果 。这 对 于 发 展 远 程 医 疗 也 具 有重 大 的 医学 意义 。大 家所 关 心 的肌 电 图检 查 的副 作 用 ,除 因为 针 头 插 入 肌 肉 会 带 来 一 定 痛苦 外,肌 电图检查基本无其他副作用 。肌 电图检查多用 针
生 电位差,井沿肌纤维扩散 ,这种扩散 的负电位称为动作 电
位。
3神 经损 伤后 插 入 电位 的 时 限 明 显延 长 ,可 达 数 秒 甚 或 数 分 钟 ,且 出 现 连 续 排 放 的 正相 峰形 电位 。 这 种 情 况 见 于损 伤 后 8 ~1 4天 ,
也见于神 经再生期 。肌 肉放松时,肌 电图上本应表现为 电静 息,但神经损伤后却 出现多种 自发电位 :纤颤电位 、正尖波 、

针极肌电图检查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针极肌电图检查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二、放松时的异常肌电图
• (二)正相电位(正锐波)
为一起始较快,紧随一较慢的逐渐衰减的 负后波呈v字形。时限为10~20ms,电压 50~2000μ V。一般在神经损伤后5天出现。 扬声器上出现粗钝的“砰砰”声。
二、放松时的异常肌电图
• (三)束颤电位
系一自发的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宽、电压 高,此为单个或多个运动单位所属肌纤维 兴奋后自发性收缩,临床上肉眼可见肌束 颤动。
二、放松时的异常肌电图
• 出现各种自发电位
(—)纤颤电位
为失神经单个肌纤维“自发性”活动所产生的动 作电位,波形为单相或双相,少数三相,双相多 见。起始常为正相,随后继以负相。电压一般为 25~300 μV,也有1000μV者;频率2~30Hz/s; 时限0.5~2ms,偶见5ms。扬声器上出现不规则 的嗒嗒声,如雨点落在橡皮地上的音响,电位密 度增多时,似 “卜卜”声。一般在肌肉失神经支 配15~21天出现。
异常肌电图
• (三)肌强直电位 针极插人或挪动时的瞬间所猝发的高频放电,其波幅和频 率先大后小逐渐衰减。扬声器上可闻及轰炸机俯冲或摩托 车发动机样特征性的声音。 (四)肌强直样电位 针极插入后猝发的一系列高频电位波形和频率未见递增递 减,而是电位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或呈节律出现。移动 针电极时可诱发;呈节律出现时,可见该组电位波幅递增 或递减,扬声器上出现摩托车马达声。
• 机理:神经受损时或神经功能在恢复过程 中,神经纤维束中各纤维的损害或恢复的 程度不一,因而使同一运动单位中神经冲 动的传导速度与引起肌纤维收缩的时间先 后不一,使各肌纤维不能同时活动而使动 作电位呈现多相。
二、放松时的异常肌电图
• (四)运动单位电位的异常
系正常的动作电位在肌肉松弛状态时呈自 发性地爆发。有时一簇簇地呈类似束颤电 位的形式.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 源自痉挛性瘫痪、神经干被压及面肌痉挛等。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

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 UP) 。

(3)波形多为2 — 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 —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

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1)插入活动的异常: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 、肌纤维颤搐③肌强直放电。

(2)异常MUP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这些ML 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 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肌电图检查是神经电生理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它依据神经系统解剖学定位原则,对周围运动和感觉障碍进行定位、定性,判断神经损伤的类型(脱髓鞘或轴索变性),辅助临床明确病变部位,发现临床下病变,鉴别中枢和周围病变,判断病变累及范围,从而为临床提供详细的客观证据。

肌电图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针极肌电图、神经电图、诱发电位检测等项目。

对肌肉的检测可用于区分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并可进行新生电位和功能的检测,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

一、肌电图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康复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内分泌科、手足外科、儿科、肛肠科等,以及法医鉴定事项。

二、肌电图应用范围包括:1、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2、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症。

3、肌源性疾病(肌纤维):各类型的慢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强直性综合征、先天性肌强直、萎缩性肌强直、其他疾病的肌病等。

4、周围神经疾病:颈腰椎病、脊柱病(累及神经根及脊髓)、各种周围神经损伤、病毒感染、肿物压迫等。

格林巴利综合症、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肘管综合症。

5、神经丛疾病:臂丛神经损伤、上下臂丛神经麻痹综合症、腰骶丛、马尾神经损伤。

6、脊髓疾病:下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病变、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脊肌侧索硬化病、脊髓空洞及各种外伤、炎症、肿块压迫等病变、截瘫损害功能的评定。

7、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8、脑干病变:通过视觉和听觉通道的功能检测,了解脑干部位神经传导功能,判断视交叉部及交叉前后部位和听觉通道的疾病。

9、皮层功能检测。

了解皮层功能的态、体感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检等。

三、应有肌电图普通针极肌电图用于:1、区别神经源性、肌源性和废用性肌萎缩,在神经源性肌萎缩中,与神经传导速度相结合检查可对脊髓前角、神经根、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神经根的定位提供帮助。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修订版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修订版

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部
位的定位诊断。 2.可助于肌肉注射肉毒毒素部位的选择。 二、肌电图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2

1.保证电源稳定和电线完整,遵守仪器使用的 安全要求,专业人员定期检查设备,以防漏电,如出 现电源破损或机器外壳漏电现象应及时停止操作。 2.做肌电图检查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
nerve
五、皮肤交感反射(skin
SSR)
sympathetic response,
1.检测方法:记录电极置于双侧手掌中央和足 底中央,阴极R。置于掌心和足心,阳极R:置于掌背
action
万方数据
生堡盟丝型盘查!!!!至!!爿笙塑鲞箜!!翅£丛!』堕型翌!:盟!!!塑!竺!!!!:y!!:!!:堕!:!!
S或75~100个波形;(3)易化方法代替高频:静息
状态下测定CMAP,而后肌肉最大收缩10~30 S后 即刻予以单次刺激,可见CMAP波幅升高1倍以上, 以代替高频刺激。 3.常用神经:面神经一眼轮匝肌、副神经.斜方 肌、腋神经.三角肌、尺神经-/J、指展肌。 4.RNS异常的判断:(1)低频RNS:计算第4波 或第5波比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下降10%~
2.F波异常的判断: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
慢;出现率降低或波形消失。 三、H反射 1.检测方法:记录电极置于肌肉肌腹,阴极在 近端,阳极在远端。刺激电极在支配肌肉的神经干, 地线置于记录电极和刺激电极之间。通常在比目鱼 肌或肱二头肌或尺侧腕屈肌记录。刺激强度为低强 度开始逐渐加量,通常在出现M波后降低刺激强度 后可出现稳定的H波,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强又逐渐 消失。 2.观察指标:潜伏期、波幅和波形。 3.H反射异常的判断: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 两侧差值/>2.5~3.0倍x±5。 四、瞬目反射 瞬目反射是眼轮匝肌的反射性收缩活动,反射 弧由三叉神经的眶上神经传人,经脑干整合,由面神 经传出,因此,有助于面神经、三叉神经核脑干病变 的辅助定位。 1.检测方法:记录电极置于双侧的眼轮匝肌, 阳极置于肌腹,阴极置于眼眶。刺激电极置于眶上 神经。地线可置于同侧耳后。在刺激的同侧记录到

肌电图的原理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应用1. 什么是肌电图(EMG)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记录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检查方法,通过收集肌肉发出的电活动信号来评估和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疾病。

肌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等领域。

2. 肌肉电活动的原理肌肉电活动是由神经系统和肌肉协同工作产生的。

当神经正常刺激肌肉时,肌肉会产生肌肉纤维的收缩。

收缩的过程中,肌肉纤维产生电活动,被称为肌肉电位或运动电位。

肌电图就是通过感应肌肉电信号来记录和分析肌肉纤维的电活动。

3. 肌电图的采集方法肌电图的采集需要使用肌电图仪器和肌电电极。

常用的肌电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放置在皮肤表面,通过粘贴或束带固定。

针电极直接插入肌肉组织内。

采集肌电图时,将电极连接到肌电图仪器上,并根据需要调整放大倍数和滤波设置。

4. 肌电图数据的分析肌电图数据通常以波形图和数值的形式呈现。

波形图显示肌肉电活动的变化曲线,数值用于描述电活动的特征。

肌电图数据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如频率分析、幅值分析、时域分析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数据,可以评估肌肉的活动能力、运动控制效率、疲劳情况等。

5. 肌电图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5.1 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断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和诊断运动障碍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数据,医生可以了解肌肉电活动的异常情况,从而辅助确定诊断。

5.2 神经病变的评估肌电图也可用于评估神经病变的状况。

例如,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评估神经再生的情况,并监测病情变化。

5.3 运动生理学研究肌电图广泛应用于运动生理学研究中。

通过分析肌电图数据,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运动过程中肌肉的活动模式、纤维类型的使用情况以及运动策略等。

这对于提高运动表现、指导训练方法以及改善运动损伤的康复非常重要。

5.4 康复医学在康复医学中,肌电图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康复过程中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情况。

肌电图基础与临床应用

肌电图基础与临床应用
神 刺记 N L A 经 激录 C A M
V TP
右 腕 小 70 1.8 4.5μ 尺 部 指 m/s ms v 神 经
(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常用可以测定的感觉神经包括: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胫 神经.
技术难度较大,可以测定的感觉神经包括: 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股外侧 皮神经、隐神经、足掌内侧神经、足掌外侧 神经.
同心针肌电图(EMG)
(一)插入电位 可很快消失,也
可长达2-3ms。 插入电位延长在神经源 性或肌病中多为正锐或 纤颤样.在 肌强直病中 为波幅和频率不断变化 的. 插入减小在低钾性 周期性麻痹中见.消失在 肌肉完全萎缩时见。
同心针肌电图(EMG)
(二)自发电位 :针在肌肉中不动时自发出现。 ①终板电位 在正常人终板部位可见,必须与病
岁后显著下降. 温度:影响传导速度最主要的物理因素,温度高,传导速度快. 性别:大部分研究认为,性别和传导速度无关,部分研究认为女
性运动传导速度慢于男性,感觉传导速度快于男性,但SNAP波 幅高于男性.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通过测定的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感觉和运动神 经病变、病变的范围,并可以协助判定轴索 损害和脱髓鞘病变。
神经电生理诊断
脑电图和脑磁图反映脑部电活动 肌电图用于检查周围神经和肌肉 诱发电位可检查中枢也可检查周围神经系统
肌电图诊断的目的
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定 位诊断存在困难,可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
辅助临床明确病变的部位:前角细胞、神经根、神经丛、 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和后膜)和肌肉。
(2)嵌压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感觉纤维传导受 累.早于运动纤维,更早于EMG改变。最常见的是 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一)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一)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为了更加规范肌电图的操作,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学组制定了简单的、便于操作的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并经过多次讨论达成共识,辑录如下,仅供参考,希望能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的内容。

第一部分概论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

狭义肌电图通常指运用常规同芯圆针电极,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特性。

广义肌电图包栝常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 Uition,RNS)、F波、H反射,瞬(fan she _shun)目反射(blinkreflex)、单纤维肌电图(singlefiberelectromyography,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

以下主要介绍比较常用的肌电图操作规范。

一、肌电图检查的适应证1.前角细胞及其以下(包栝前角细胞、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肌肉内住射肉毒毒素部位的选择(部分患者)。

二、肌电图检查的安全性和住意事项1.必须使用三相电源插座和插头供电,并保证插座的地线完整。

2.遵守仪器使用的安全要求,由业余人员定时检查设备的漏电情况,当出现触摸设备外壳有电击样感觉或电源线破损等情况时,应及时停止操作。

3.不要将刺激电极置于心脏区域,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和地线应置于肢体同一侧,以减少通过躯体的泄露电流。

4.对于意识障碍或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要特别住意,避免意外损伤。

5.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不要再将其他与电源线连接的设备与患者相连或接触,除非经过业余人员检查确保安全。

测定过程中不应让患者接触肌电图设备外壳或面板。

6.对于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应仔细评估肌电图检查的利弊。

如果血小板低于/mm3,或抗凝治疗时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5~2.0,采用针电极检查时,出血的风险增加,如果决定检查,建议先检查位置表浅的小肌肉,观察出血情况。

肌电图怎么检查

肌电图怎么检查

肌电图怎么检查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用于检测肌肉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肌电图的检查原理、检查步骤、应用领域以及注意事项。

一、肌电图检查原理肌电图检查利用电极记录肌肉产生的电信号,进而评估肌肉活动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电极传导到肌电图仪器上,并被转换为曲线图形展示。

肌电图曲线反映了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判断肌肉的功能状态及存在的异常问题。

二、肌电图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前,患者需要穿着舒适的衣物,并保证肌肉完好无损,不受任何影响。

2. 仪器连接:将肌电图电极粘贴在检测部位的肌肉上,确保电极与肌肉充分接触且粘贴牢固。

3. 信号录制:启动肌电图仪器,开始录制肌肉的电信号。

在检测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放松,遵循医生或技术人员的指示,如进行特定肌肉的收缩动作。

4. 数据分析:通过肌电图仪器的软件系统对录制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肌电图曲线。

医生或技术人员根据曲线的形态、波幅、时程等指标进行初步判断。

三、肌电图检查应用领域1. 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电图检查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性肌肉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通过观察曲线变化,可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反应等指标,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运动损伤康复评估:肌电图检查可帮助评估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判断肌肉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监测肌肉活动的变化,对康复计划进行调整和指导,促进康复效果的提升。

3. 运动员体能评估:肌电图检查可对运动员的肌肉活动进行客观评估,了解肌肉活动的稳定性、力量和耐力等指标。

这对训练调整和提升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四、肌电图检查注意事项1. 遵医嘱:检查前需提前咨询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查。

2. 放松状态:进行肌电图检查时,患者需保持放松状态,按医生或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肌肉动作。

3. 不适反应:在检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肌肉抽搐、疼痛等不适反应,患者需及时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1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1
➢ 反应缺如,即检测不到波形——神经失用/神经断伤
不能绝对化,脱髓鞘时也可波幅降低(部分纤维传导阻 滞及相位抵消);轴突变性也可传导速度减慢(快传导 纤维累及明显)。一般来讲,波幅降低<50%,速度减 慢至正常低限的80-90%以下,提示脱髓鞘。波幅降低 >50%后,传导速度下降到正常低限的70-80%,仍提 示为轴突变性
❖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 ❖ 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 ❖ 深部肌肉萎缩或轻瘫
❖ 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运动 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损害 肌源性损害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 协助补充临床定位 肱二头肌、三角肌—C5、6 肱二头肌、大小鱼际肌—C6、7 胫前肌、腓肠肌—L5 H-反射—L5、S1
❖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价 肌炎的活动期和恢复期 神经源性损害的进展
❖疗效判断客观指标 CTS术后传导速度明显改善 MG病人用药后RNS恢复正常等
神经传导
目的和临床价值:
❖ 确定神经病变的程度和分布 弥漫性多发性神经病 局灶性病变 神经病变或损伤的程度
❖ 鉴别周围神经病的主要类型 脱髓鞘 轴突变性
针极肌电图
正常EMG
❖插入电位 针插入肌肉时引起一阵短暂的电位 发放
❖自发电位 肌肉安静下的电活动——终板活动 终板噪音 终板棘波
❖运动单位电位(MUP) 产生机理
❖运动单位电位(MUP):观测指标
✓时限:反映一个MUAP所有的肌纤维同步放电的 程度。最重要的指标
✓波幅:由针尖附近的少数肌纤维决定的,受肌 纤维大小和密度的影响
➢波幅:
反映的是所测神经纤维或肌纤维兴奋的数量, 以及兴奋同步的程度(时限依赖型的相位抵消)
➢波形和时限:
也反映所测神经纤维兴奋的数量和兴奋同步的程 度,同步化程度越低,波幅越小,时限越宽,波 形越扭曲,即波形离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电图检查与临床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200040)陈向军
定义
肌电图检查是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以判定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从而有助于运动神经肌肉疾患诊断的检查方法。

肌电检查的内容
包括直接记录肌电图(EMG)、刺激神经记录肌肉诱发电位(MCV、SCV、重复电刺激)、记录各种反射活动(牵张反射、屈肌反射、H反射等)。

肌电检查应用范围
应用于临床诊断,科学研究,运动医学等。

一、临床诊断: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定损伤部位和程度,决定治疗方案,推断预后,提供客观指征,判定疗效。

1、内科及神经内科:肌电检查主要应用于区别神经元性肌萎缩及肌源性肌萎缩,有助于各
类神经肌肉疾患的鉴别诊断,以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提供鉴别诊断。

2、骨科,神经外科:确定神经损伤和神经压迫征的存在,判定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判定神
经再生以估计预后。

3、耳鼻喉科:诊断耳源性原因引起的周围面神经麻痹,判定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

4、眼科:区别神经元性受损或肌源性受损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分析眼肌功能。

5、口腔科:研究咀嚼肌的功能
6、泌尿科:可测膀胱括约肌功能
7、妇产科:有助于子宫肌功能的研究
二、科学研究:在针灸和针麻机制的研究中帮助针灸、针麻、药物药理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用的数据,在药物、药理的研究中提供有用的方法。

三、运动医学:分析各科运动时肌肉的作用、力量、疲劳
检查方法:
一、肌电图检查适应症:
1、神经元性疾病:(1)脊髓前角C受损疾病
(2)神经根、丛及周围N病
2、肌源性疾病
3、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4、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统病
二、检查前准备:
1、病人准备:取得病员的配合
2、针电极的选择与消毒:引导范围小,可引导出单个单位电位,其时限、电压、波形可供
测量,临床应用最普遍。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1、体位:使肌肉得到自然放松又能作各种运动
2、插针:使用针电极检查时,将针电极插入皮下,按顺时针向三点、六点、九点、十二点分别更换方向,提插探查
3、检查程序:放松状态,轻用力收缩,重收缩;MCV/SCV/H反射/RNS
4、肌肉选择:检查肌肉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及萎缩肌肉的分布决定。

a.根据病损性质不同,选查肌肉的重点不同:
神经根,丛和神经疾病选择N支配的肌肉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检查病损肌肉及常见的选择性受损肌肉
肌源性检查肩带肌,盆带肌,近端肌为主
b.根据肌肉病损程度可选择严重萎缩肌肉,中、轻度萎缩,肥大的肌肉
c.神经损伤,神经吻合术判定神经再生时,选检查离吻合处最近的神经支配肌肉。

记录与报告检查时目测所见报告:应该文字简明、确切、完整,报告中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所见数据,提出诊断根据,诊断印象。

注意事项
1、查前要认真了解病史和体检:因肌电检查目的不同,加以人体肌肉数量多,肌电检查不
能用固定的导联和程式,这与心、脑电图不同,需要自己询问病史、认真查病人,才能明确每个病员的检查目的,确定相应的检查内容、确定检查部位。

2、检查要全面、防止漏诊
3、肌电图检查要定性,定量并重:定性的方法比较简单,定量的方法繁费时,但较客观,
正确应根据检查目的选择使用,相互补充。

4、要正确分析检查结果:肌电图检查结果的分析应综合各项结果作出全面分析、根据各类
疾病的肌电图特征进行判断。

正常肌电图
一、电静息:神经支配正常的肌肉,在完全松弛状态下,运动单位不活动故无动作电位出现,
肌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二、插入电位:当针电极刚插入松弛的肌肉时,由于对神经分支或肌肉纤维产生一瞬间的机
械刺激,因而在肌电图上出现一簇突然爆发的动作电位。

三、终板嗓音与负性神经纤维电位
四、正常运动单位电位:单个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其传出神经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的电活动
之总称。

运动单位是肌肉活动的最小的单位,由一个脊髓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肉纤维组成,它包含四个成分:脊髓前角细胞、轴突、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纤维。

平均时限6-12毫秒,波幅0.3-4毫伏,多相波小于20%
运动单位电位时限是指运动单位电位变化的总时间。

(1)正常人不同年龄,不同肌肉运动单位时限不同
(2)低温,缺氧可增加运动单位时限
(3)肌肉疲劳时限缩短
五、干扰相:当肌肉作最大收缩时,肌电图上出现大量的运动单位互相重叠,使个别的动作
电位波形不易区分,称为干扰相。

影响波型的因素:不同收缩程度的放电波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检者的合作程度,如受检者未用最大力量收缩肌肉,则不能获得干扰相。

有时受检者因精神紧张,常呈阵发性发放电位,出现生理性震颤。

异常肌电图
一、肌肉放松时的异常:
1、插入电位延长:可诱发纤颤,正相波,束颤波,插入电位延长指针极插入、挪动,扣击
时骤然出现电位排放,针极挪动停止后电位并不立即消失。

2、纤颤电位:在失神经支配的单条肌纤维,自发性收缩产生的电位,即使在肌肉松弛状态,
仍可以产生一种肉眼看不见的不自主收缩,在肌电图上表现为纤颤电位。

如失神经损害疾病是全身性的,纤颤电位的出现常是弥漫性的;如是周围神经发生损害,纤颤电位就仅见于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

3、正相失神经电位(正锐波):肌肉失神经支配时出现的另一种自发电位,极易清楚辨认,
如单独发现,无临床意义。

4、束颤电位:是指一群肌纤维的自发性收缩,临床上肉眼常可见有肌束颤动,在肌松弛状
态下出现的电位,但不能单独以束颤电位确定病理状态的存在。

(1)单纯束颤电位:是属良性束颤
(2)复合束颤电位:属于病理性的
5、群放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呈群发性集团放电,反复有节律的出现,其特点为节律性、阵
发性放电。

6、肌强直电位:一种频率较高,以插入电位延长的特殊形式。

出现于肌强直疾病。

二、轻收缩时的异常:
1、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电压改变:>5mv为巨大电位
2、多相波的改变:≥5相;1.5mv;5~20ms
(1)短棘多相波电位:见于肌源性疾病。

(2)群多相波电位:多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疾病及陈旧性神经损伤时。

3、运动单位电位同步:常见于前角细胞受损。

三、重收缩时的异常:
1、完全无动作电位
2、运动单位数量减少:根据病损程度不同表现为混合相、单纯相或单-混、混-干相。

3、病理干扰相:肌电图上表现为浓密、碎琐的电位,扬声器上出现碎裂的高调音,称为病
理干扰相。

四、肌肉运动单位的疲劳(wanning)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NCV)是指冲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神经的距离,是测定神经传导性的一种检查法,以米/秒表示,分MCV 和SCV,CV测定可以帮助周围神经病变部位的精确定位。

NCV=(S1-S2)/(T1-T2)
影响神经传导速度有:
(1)纤维直径粗,CV增快
(2)不同部位的CV,上肢快,下肢慢
(3)温度对CV有明显影响,体温每变化1℃,CV相应变化5%,即2.4米/秒。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主要见于周围神经疾患(神经外伤、神经再生、压迫性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如感染性多发神经炎、遗传性神经病、脱髓鞘病)。

脊髓前角细胞受损时传导速度正常,但如伴有周围神经变性时,运动传导速度可不等程度减慢,而感觉神经传速正常。

肌源性疾病,传导速度正常。

人体主要检查神经的刺激记录位置如下:
上肢神经:正中神经
尺神经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与周围神经疾病,肌源性疾病的肌电图特征
特殊病征的肌电图变化:
1、巴金森氏综合征:肌电图上出现节律性规则放电6-8次/100毫秒。

2、肌强直症:肌电图放松时可出现肌强直电位,停止收缩后仍有后放电现象。

3、重症肌无力症:重复电刺激衰减程度大于-10%,三角肌阳性率最为明显。

4、多相波定量测定:(平均值-标准值)/标准值×100% 大于+20%提示神经源性,大于-20%
提示肌性,例如:(15-10)/10×100%=+50% ;(6-10)/10×100%=-40%
脊髓前角细胞病损严重、范围广泛、轴突完全变性时,传导速度可显著减慢,脊髓前角细胞疾病时,异常肌电位的分布具有节段性、广泛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有时疾病(如小儿麻痹症)尚具有不对称性分布特点,周围神经病变时异常肌电图的分布而按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型分布,常局限于一侧或一定的部位,与解剖关系相附。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