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熔化与凝固
1.2熔化和凝固
62
熔 化 图 像
温 度 ℃
60
56 52 48
44
40 36
时间/分
海波的熔化图像(图1)
蜂蜡的熔化图像(图2)
• 实验数据
冰
0 0.5 1 1.5 2 2.5 3
烛蜡
3.5 4 4.5 5
时间/min
温度/℃
冰 状态
-5
-2
-1
0
0
0
0
0
1
2
5
------固态
31 38 44 48
固 液 共 存
气态
工厂中浇铸零件
蜡烛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 态过程中温度是否 发生变化?不同物质 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吸热还是放热?
提出问题:不同固体(如: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水浴法”:
缓慢加热,延长实验时间,便于观察。
实验装置
温度计
铁架台
试 管
烧 杯
海波 石蜡
石棉网
酒精灯
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练习:
1、能用锡锅熔化铝吗?不能
2、查表确定下列几种物质在下列温度时的状态?
液态 。 固态 47º C的海波_______ 。 -38º C的水银_______
液态 。 固态 -15º C的水________ 。1536º C的纯铁_______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都有可能 48º C的海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化图像
T /℃ T /℃
D
固液共存
48
液态
C
B
固态
A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导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熔化和凝固混淆.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1)试管应2)海波不宜(3)加热应2℃.冰在0℃时是思想方法: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法,利用图象处理数据具有直观、形象、简捷和概括力强等优点.解:对照图甲,EF段表示温度逐渐降低,晶体放热,物质处于液态;示温度不变,是晶体放热的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低,此时物质放热,处于固态.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0:(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4)计算石块的密度ρ.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 A.偏大B.无偏差C.偏小D.无法确定2.刘大海拿了一个刚好能装5kg水的塑料壶去买花生油。
老板给他的塑料壶装满花生油后告诉他:“这是5kg花生油”。
并按此收取了花生油的费用,已知ρ油<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刘大海赚了B.刘大海亏了C.刘大海没有亏也没有赚D.老板也没有亏也没有赚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视力表上的E 开口朝纸里,则平面镜中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B.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6mC.若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D.人向平面镜走近一段距离,则更容易看清视力表5.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A.②④③①B.②③①④6.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
1.2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阳平二中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课题:第一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1课时主备人:秦文时间: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2)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3)能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二、学习重点: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分析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从上节课实验现象及描绘图像可以看出,萘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当温度达到时,萘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萘的温度,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直到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蜡随着不断加热,温度,在此过程中,蜡,最后熔化为液体。
常见的晶体有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等, 它们的区别是。
(二)、对学提升根据萘和蜡的熔化现象,结合实验,结对分析出萘和蜡凝固的过程萘经过冷却,温度逐渐,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当温度达到时,萘开始,在凝固过程中,虽然继续放热,但萘的温度,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直到后,温度才继续下降,此时萘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蜡随着不断冷却,温度,在此过程中,蜡,最后凝固为固体。
根据分析得出,同种晶体物质,它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或不同)在熔化过程中,物质要(吸热、放热),凝固过程中(吸热、放热)。
(三)小组共同探究讨论,知识展示。
2、阅读课本P17页表1-3,了解一些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思考,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者锡?在南极考察站能否用水银温度计测室外的温度?为什么?四、拓展落实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这种晶体的。
冰熔化时的温度是℃,我们就把这一温度称为冰的。
2.用钢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3.我们从“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中知道:(1)晶体熔化的特点是:给晶体加热,在没有达到它的熔化温度(熔点)之前,它的温度是的,但并不熔化;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继续加热,晶体渐渐熔化,但温度;当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加热,它的温度。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1.2熔化与凝固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1.2 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熔化与凝固的过程:讲解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以及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3. 熔点与凝固点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讲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5.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介绍熔化与凝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金属铸造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和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金属铸造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 例题讲解: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答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熔化和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2.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3. 熔点与凝固点4.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5.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的一种熔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九年级物理第二节熔化与凝固笔记学生
九年级物理第二节熔化与凝固笔记学生熔化与凝固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常见状态。
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则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熔化与凝固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蜡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我们点燃蜡烛时,蜡烛的固态蜡开始熔化,变成液态的蜡。
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高温能量使蜡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它们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同样,当我们用水将蜡烛熄灭后,蜡将重新凝固成固态。
除了蜡烛,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熔化与凝固的现象。
比如,将一些冰块放入容器中,加热冰块,我们会发现冰块逐渐溶解成水,这是由于冰块的分子在加热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冰块转变为水。
而当我们将加热停止,水又会逐渐凝固成固态的冰块。
熔化与凝固的过程都需要热量的参与。
熔化时,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的动能增大,从而使相互作用力减弱,固态转变为液态。
凝固时,物质释放热量,使分子的动能减小,相互作用力增强,液态转变为固态。
熔化与凝固是可逆过程,也就是说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固态物质在适当的温度下可以熔化成液态,而液态物质在适当的温度下可以凝固成固态。
这个温度被称为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有所差异。
例如,水的熔点是0摄氏度,凝固点也是0摄氏度,而铁的熔点是1535摄氏度,凝固点也是1535摄氏度。
通过研究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总的来说,熔化与凝固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现象。
熔化是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熔化与凝固的发生与热量的吸收和释放密切相关,是可逆过程。
了解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熔化与凝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
第2节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固→液);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1.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液→固);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1晶体和非晶体固体由于内部微粒的排列结构不同可分为: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萘、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2.2 熔点和凝固点(针对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类比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
①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一样的;②熔化和凝固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知识点3熔化与凝固的特点1)熔化的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③研究熔化和凝固的试验中,需要的器材如上图所示还包括:温度计、秒表。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
3)熔化吸热的应用: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土冰箱示意图。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3.2凝固规律及特点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凝固与熔化知识点总结
凝固与熔化知识点总结凝固与熔化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凝固与熔化的原理和影响凝固与熔化的因素。
下面将对这两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凝固与熔化的原理1. 凝固的原理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物质处于液态时,分子间的距离较远,分子自由运动,形成无规则的分子排列;当物质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降温或加压,使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使得分子排列开始有序,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从而凝固成为固体。
凝固的原理可以通过凝固点和熔点来解释,凝固点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而熔点则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不同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是不同的,这是由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的不同而产生的。
2. 熔化的原理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分子间的距离较近,分子只能进行局部振动,形成有序排列的晶体结构;当物质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升温或减压,使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晶体结构破坏,分子开始自由移动,从而形成液态。
熔化的原理同样可以通过熔点和凝固点来解释,当物质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成为液体;而当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熔点以下时,液体开始凝固成为固体。
二、影响凝固与熔化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凝固与熔化的最主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凝固点会升高,而熔点会降低;相反,当温度降低时,物质的凝固点会降低,而熔点会升高。
2. 压力压力也是影响物质凝固与熔化的因素之一。
在一定的温度下,增加压力会使得物质的凝固点升高,而熔点降低;减小压力则会使得物质的凝固点降低,而熔点升高。
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也会影响其凝固与熔化的过程。
比如,晶体结构的稳定程度、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强弱等因素,都会影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4. 外界条件的影响外界条件,比如溶质的存在、溶剂的性质、晶体生长的速度等,都会影响物质的凝固和熔化过程。
总之,凝固与熔化是物质的两种状态,其原理和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化学知识。
第五章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导航1.知道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2.认识熔化、凝固吸放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3.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地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教材内容全解知识点一认识晶体分析论证:①我们把有规则结构的固体统称为晶体,如岩盐、黄铁矿、巴西石,还有食盐、海波、糖等。
②把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统称为非晶体,加玻璃、松香、蜂蜡、沥青等。
水、碘、萘、石英、明矾、各种金属等属于晶体。
橡胶、塑料、石蜡等属于非晶体。
例1 下列各组中都是非晶体的是( )A.玻璃、萘、蜡烛B.冰、沥青、水银C.石蜡、沥青、松香D.冰、铁、铜答案:C知识点二固体的熔化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如冰熔化成水;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如水结成冰。
待被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
再过3 min ,停止加热。
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将测温时间和测得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中利用描点法绘图,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所测温度。
将所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用点标在方格纸上,然后再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海波和蜂蜡熔化的两个图像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的温度/℃ 40424446484848485154 57海波的状态蜂蜡的温度/℃ 40 40.5 41.5 42.2 43.1 44.54647.5495154 蜂蜡的状态先变软然后逐渐辨稀,最后融化为液体①从描绘出的图像可以看出,AB 段:海波为固态,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BC 段: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海波吸热,但温度不变。
CD 段:海波为液态,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②蜂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由图像可以看出,随着不断加热,蜂蜡的温度一直升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整个熔化过程中不断吸在实验前光将蜂蜡熔化,将温度计插入蜡液中间偏下位置后使蜡液凝固,然后用凝固后的蜡做熔化实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1.2《熔化和凝固》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
)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的过
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 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
例.图1-2-6如图1-2-6所示,在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1)对冰、烛蜡加热应该选用 ___ (填“甲”或“乙”)图的装置;
非晶体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放热
放出热量
例. 如图1-2-3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C.在第5 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 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图1-2-3
解析:从图像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 ℃不变,所以此物质
(3)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平稳. (4)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加热,说明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吸 收热量
方法技巧:先在一个大容器里加上水,然后把要加热的容
器放入加了水的容器中,通过加热盛水的大容器来加热大
容器里的水,再通过水把热量传递(热传递)到需要加热的
容器里,达到加热的目的,这种加热方式叫水浴法加热.
(1)同一种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与物体表面的气压、 物体内所含杂质情况等有关.当晶体内含有杂质时,其熔点
(或凝固点)会பைடு நூலகம்低.
(2)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 晶体 非晶体 没有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熔点和凝 固点
熔化过程
有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晶体
凝固过程 熔化条件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 热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二、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6.结合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验探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2.晶体熔点的物理意义。
3.海波和蜂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操作。
4.利用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1.熔化和凝固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哪些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最常见的是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所表现的物态变化,例如,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还有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海波、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
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
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认识熔化与凝固一、考点突破[来源:Z。
xx。
k ]1. 明白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化的,明白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能够区分生活、生产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3. 明白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明白物质的状态与熔点(凝固点)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能够辨别熔化与凝固现象及相伴着的吸、放热过程。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点。
三、考点精讲一、熔化和凝固(重点)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变为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归纳·整理】熔化和凝固是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过程,判定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和凝固,关键是看物质是由固态变液体,依旧由液态变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两个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课堂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花附着的露水C. 秋天清晨,覆盖大地的雾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分析:要判定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关键要看物质是不是从固态变为液态。
选项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B 露水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C雾也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D 雪是固态,不是液态,因此本题应选A。
答案:A二、晶体和非晶体1.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1)晶体: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发觉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整齐的、有规则的,冰、食盐、石墨、金属等差不多上晶体。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差不多上非晶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和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在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3、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1]、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等;[2]、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等。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固定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熔化吸热][1]、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2]、非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不断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6、液体凝固[凝固放热][1]、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固定温度叫做凝固点。
[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4]、液体凝固形成非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拓展]在晶体中加入其他物质时,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会发生变化(一般会降低)。
比如冬天常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盐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加速除冰过程。
【典型例题】类型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雪化成了水B.夏天清晨,花叶上的露水C.秋天,笼罩大地的雾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点拨】辨别物态变化,首先确定物体开始的状态(固、液、气),物体最后的状态(固、液、气),然后根据物体变化的名称来判断。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熔化和凝固是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三态间可以发生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例如:冰熔化成水,铁块熔化成铁水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例如:水结冰等。
2.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假设猜想[猜想一]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猜想二] 固体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需完成由固态到液态的转变,这时温度可能会不变。
实验设计探究[思考] (1)固体熔化时需观察其状态与温度的变化,如何控制固体物质温度不会过快上升呢?(2)熔化过程较为缓慢,以什么样的时间间隔进行温度测量呢?(3)对实验测定的数据用什么方法处理较为合适?[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研究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温度计、碎蜡块、海波、水、石棉网、火柴、钟表。
(3)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
按如图所示进行组装,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使试管(盛固体物质段)充分浸入水中。
使用石棉网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受热均匀。
使玻璃泡处于海波或碎蜡块中间位置。
,大致可分为两类金等考点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探究【例1】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的熔化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蜡答案:A、C、D点拨: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上升;由图象可知甲为海波,乙为蜡;海波在ab段吸热,温度不变,所以B选项错误。
《熔化和凝固》 讲义
《熔化和凝固》讲义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同学们,咱们今天来一起学习物质的两种常见状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熔化,简单来说,就是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比如,大家常见的冰变成水,就是冰在受热的条件下发生了熔化。
而凝固呢,则是液态物质变成固态的过程。
水结成冰,这就是凝固现象。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分子排列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所导致的结果。
二、熔化的特点我们先来详细了解一下熔化的特点。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并不是一直升高的。
以晶体为例,比如冰在熔化时,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会保持在 0 摄氏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成水。
这个不变的温度就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在熔化时,比如松香,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要持续吸热。
三、凝固的特点接下来,咱们再看看凝固的特点。
晶体在凝固时,也和熔化一样,有固定的凝固点。
比如水凝固成冰时,温度会保持在 0 摄氏度不变,直到完全凝固,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凝固点。
而且,晶体凝固时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凝固点,二是要持续放热。
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会持续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四、熔化和凝固的图像为了更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咱们来看一看它们的图像。
先看熔化图像。
以晶体为例,它的图像是一条先上升,然后在熔点处保持水平,最后再继续上升的曲线。
水平的那段就表示晶体在熔化,温度不变。
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则是一条一直上升的曲线,没有水平的部分。
再看凝固图像。
晶体的凝固图像是一条先下降,然后在凝固点处保持水平,最后再继续下降的曲线。
水平的那段就是晶体在凝固。
非晶体的凝固图像同样是一直下降的曲线。
五、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图像,咱们来看看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先说熔化。
在医疗领域,医生会利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这就是利用冰的熔化吸热。
还有在工厂里,铸造金属零件时,先要把金属加热到熔化状态,然后倒入模具中,使其凝固成型。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2《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1.2《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材的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本节主要介绍了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 熔化与凝固的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3.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掌握其特点。
2. 让学生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点。
2. 教学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冰、水、晶体和非晶体样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熔化与凝固的图像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熔化与凝固的过程。
同时,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巩固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和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检验他们对熔化与凝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试管在水中的高度要适当的含义: 1、装有固体的部分要全部浸入水中 2、试管不能碰到烧杯底部
海波熔化实验
海波熔化过程记录表
认识海波熔化曲线:
海波的作用
1、作为照相中的定影剂。 2、医药上可用作解毒剂。 3、在纺织及造纸工业上用作为脱氯剂。 4、发电,海波发电是利用波浪水流脉冲并汇集在尾部的发电机 中,最终产生电能,然后通过海底电缆传输出去。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波
注意事项: 1、实验仪器自下而上放置
石蜡 2、水浴法: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冰、海波、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食盐晶体
冰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蜡、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松香
沥青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曲线对比
温
温
度
度
海波熔化曲线 时间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石蜡熔化曲线 时间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
三、熔点和凝固点 像海波、金属等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 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它们的熔点。非晶体没 有确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条件:
晶体凝固条件:
1、达到熔点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吸热
2、非晶体:
2、继续放热
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吸热或放热,但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 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5)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达到熔点 晶体熔化需要 继续吸热
练
习
1.阅读教科书中的熔点表,确定下列各种物 质分别在不同温度时所呈的状态: -40℃的水银__________ 。 固态 -115℃的酒精__________ 。 液态 237℃的锡__________ 。 液态 700℃的铝__________ 。 液态 90℃的萘__________ 。 液态 80℃的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
检测一 下表为研究“海波熔化过程”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时间( min)
温度( ℃)
0
32
1
2
3
4
5
6
7
8
9
36 40 44 48 48 48 52 56 60
固 (1)由数据和图像可知前3分钟,海波是以 态
固液共存 存在,4-6分钟是以 态存在,7-9分钟是以 液 态存 在。 (2)熔化过程用了 2 分钟。 (3)熔化的特点是继续吸热 ,但温度 保持不变 。
探究——物质的熔化
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 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 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 温度计的液泡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要记录什么数据?怎样记录数据?
实验方法:水浴法(使晶体均匀受热) 这种方法叫水浴法 先在一个大容器里加上水 ,然后把要加热的容器放入加水的容器中。加 热盛水的大容器,通过加热大容器里的水再通 过水把热量传入需要加热的容器里,达到加热 的目的。
工厂中浇铸零件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 固态 液态
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 固态 液态
放热
实验探究提示:
探究中用到的器材。
探究的方法及步骤。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 烧杯、试管、晶体(海波、蜂蜡)、温度计 、钟表、玻璃棒。
实验原理:任何物质,在温度改变 时,物态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现象: (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不变, 温度计示数逐渐增大。 (2)在一定的温度下(熔点)海波 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 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海波处于固液 共存态。 (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 热,温度计示数又逐渐增高。
(1)开始加热时,温度计示数逐渐增大 (2)在此过程中,石蜡变软变稀,最后熔化 为液体。 (3)当石蜡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 计示数持续升高。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凝固图像,
其中 乙 是晶体熔液,该晶体熔液的凝固点
是 50℃ ;该晶体的熔点是 50℃ 。
优点是使物体受热均匀,减慢熔化过程,便 于观察。
操作提示: (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 在盛水的大烧杯里。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 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待被测物 质的温度升至40oC左右时,开始记录。并每 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固体完全熔化。 再过2min后,停止加热。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注意观察 海波的变化:
自学指导二
阅读课本第17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 2、什么是熔点,什么是凝固点? 3、常见的非晶体有哪些? 4、常见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海波的熔化和凝固
T /℃
t /min
松香的熔化与凝固
T /℃
t /min
熔化图像
T /℃ T /℃
D
固液共存
B C
液态
固态
A
晶体
熔化图像
t /min
非晶体 熔化图像
t /min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
海波和蜂蜡的熔化实验
晶体和非晶体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 金属都是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都是非晶体。
凝固图像
T /℃ T /℃
晶体凝固图像
t /min
非晶体凝固图像
t /min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 非晶体的区别。 (2)、通过观察比较海波与蜂蜡的熔化实验 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感知使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的优点。
自学指导一
自学课本第15页到第16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是什么? 2、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 3、熔化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4、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是否相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