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与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_13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固体熔化过程,概括总结出晶体、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熔化、凝固的含义,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总结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简述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4)说出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5)会查熔点表。
(6)简述物质熔化、凝固过程中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
2.过程与方法:(1)培养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和谐统一及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培养热爱自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奥秘、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2.晶体的熔化现象。
3.运用图像揭示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的本质和内涵。
教学难点:1.冰的熔化实验。
2.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一种科学方法的训练,但在教学学习中,学生还未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因此建立温度轴与时间轴的对应关系,理解曲线所表达的物理意义较为困难。
3.用晶体熔化条件解释物理现象和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自学讨论、探究学习。
教具:1.冰、松香的熔化和凝固实验。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冰、温度计、松香。
2.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计算机、教学软件(包括8年级配套光盘)、录像、实物投影及大屏幕、。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前面学过了哪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生:液态和气态师:物质由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为了让同学们能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的和谐美,请同学们看一段VCD: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及正在消融的冰凌。
请同学们观察雪山和冰凌的变化。
生:雪山、冰凌变小了。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_9
A、38℃;B、37℃;C、36℃;D、35℃
2、开始新课
学生回答、并举例:
提问:你知Leabharlann 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之间可以转化吗?
进行总结: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难点
试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具
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一、前提测评:
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_____规定为100℃。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实验:课本10页
学生根据教师所给提示进行探究、寻找规律
给出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师生共同总结: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
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及图象。
板书设计: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一、物态及物态变化二、熔化及熔化特点和现象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冰的熔点:0℃
三、凝固及凝固特点和现象四、常见物质的熔点
教学反思
补救措施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2)、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与凝固导学案沪科版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熔化、凝固时的规律。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应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决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问题。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熔化、凝固的规律.【学习难点】应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决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熔化熔点阅读教材P9~13内容,完成1~3题.1.实验:取适量的海波和石蜡放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插入正在加热的热水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并记入下表.时间/min0123456…海波温度/℃石蜡温度/℃2。
根据上述数据分别在下面坐标图上描出点,画出图像。
,绘制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绘制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分别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中温度变化的特点.物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海波温度上升温度不变温度上升石蜡温度上升温度上升温度上升错误!阅读教材P13~14,完成4~5题。
4.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
3℃,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这时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吗?答: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了。
常见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因为水银的凝固点为-39℃。
此时该地区的温度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已经处于固态,所以无法使用。
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
5.列举生活中的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实例。
熔化吸热:夏天喝饮料时加冰而不直接加冷水。
凝固放热: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在菜窖里面放几桶水。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撒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__吸热__,但温度__不变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2.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橘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橘子喷水,如图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橘子却没被冻伤,这是为什么?答:夜间气温骤降时,水降温直至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伤橘子.当堂演练提升能力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2 熔化和凝固(第2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第2课时凝固及其应用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资及其应用。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资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介绍了凝固点的概念,指出凝固过程会放热的特点。
最后,教材介绍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对熔化、凝固过程吸热、放热现象的应用。
3中招考点熔化和凝固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知识对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以及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4学情分析对于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不能用理论的加以解释和说明,所以对于本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主,突出实验探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问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
不宜让学生死记教材中的概念、规律和结论。
学习目标1.能够表达凝固点的概念。
2. 能够读懂物体的凝固图像,通过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理解,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评价任务1. 通过提问,学生能准确说出凝固点的概念2. 通过举例分析,学生能准确说出凝固图像包括的相关信息。
教材图12-25的“自制玩具”让学生感受到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为冰和石蜡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现象及原因。
评价过程学习目标二:能够读懂物体的凝固图像,通过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理解,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自学指导21.内容:P14迷你实验室自制玩具2.时间:【2分钟】。
3.方法:带问题看书4.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自学检测1.如图,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凝固的图像,完成下列问题(1)相同点: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都。
(2)不同点:①晶体凝固时,有一段时间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一直。
②晶体有固定的,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_12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这一节,教材首先以学生熟悉的冰变成水及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等现象为例,让学生认识物态变化。
进而引入物态变化,引入熔化和凝固定义。
教材把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的发现它们的区别,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的难度,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材设计的这一探究活动要求明显高于前面的探究活动。
而且本实验是学生经历的较为完整的实验,在探究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教材安排这一较为成熟的探究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本章题目是《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很熟悉的物态变化现象,本节是在第一节温度的基础上,学习物态变化中熔化与凝固的相关知识。
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起点,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物理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三维)1.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_17
熔化与凝固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难点重点:试验探究熔化的规律。
难点:正确得出熔化的规律。
二、自主预习我们都知道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
比如: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就又变回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那么,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都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变化时的规律是否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在这种变化过程中的规律。
按照学习目标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什么是晶体、非晶体,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有哪些熔化、熔点的概念实验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内讨论交流)三、展示交流各组学生就本节内容进行交流、合作,形成小组共识,推出发言人,采取口头、操作等多种形式展示本组对知识的理解,其他小组进行改正、补充。
老师给以及时指导、指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探究交流一、物态变化: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成冰是凝固,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铁等物质也能熔化。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怎样的规律呢?实验:观察冰的熔化过程实验过程参照书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把结果记在书上指定位置分析现象并提问:在第一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的?(答:冰是固态,温度升高)(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答:B点)(3)在第二段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答:冰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20181015342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20181015342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了固体熔化时的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境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冬天到了天寒地冻。
冰融化为水,水结成冰,在自然界中其他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这两种变化。
教师趁机引出课题: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师展示图片,并说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趁机引出课题.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题(见学案)自主学习题答案:1、固液吸液固放2、晶体非晶体晶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体非晶体3、熔点凝固点相同4、吸不变吸升高放不变放降低节内容,并完成自主学习题.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投出答案,学生自我更正。
合作知识点1:熔化问题1: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小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问题2: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过程: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是否相同?教师引课时,抛出问题,引起学生好奇,教师自问自答,给出熔化、凝固的定义。
学生听讲、记忆。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思考、猜想,共建智能应用猜想假设:可能需要一定温度;可能温度变化不同。
设计实验:(!)组装实验装置(见课本12-17);(2)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冰(或石蜡)的变化情况,仔细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3)待冰(或石蜡)的温度变化时,每隔1分钟记录1次,把温度值填在表格中;(4)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出它们的熔化图像;(5)分析作出的图像,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学生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引出对熔化过程的探究。
师生互动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讨论:为了使冰受热均匀,应采取什么措施?答案:(1)加热碎冰,(2)水浴加热。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课时1熔化与熔点【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4、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学习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学习策略】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化的特点。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来加深理解。
【学习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学习过程】(一)新课引入演示实验: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在一张白纸上。
教师提问: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总结: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转变.结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多媒体演示:⑴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滔滔长江之水;⑵冰山(二)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活动一[提出问题]冰和烛蜡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烛蜡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 ,烛蜡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10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把烛蜡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在烛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
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烛蜡的状态的变化,直到烛蜡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2、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与凝固(教案)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2.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4. 实际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分析二、教学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2. 掌握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的理解;2. 实际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现象的解释。
教学重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投影片或PPT;2. 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学具:1. 学生实验手册;2. 笔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冰块在室温下逐渐熔化的过程,引导他们思考熔化的特点和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2. 知识讲解:通过投影片或PPT,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对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理解。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如冰熔化成水时需要吸收热量,水凝固成冰时会释放热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冰淇淋融化等。
5. 熔点和凝固点的讲解:介绍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测定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与凝固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3. 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及测定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 描述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3. 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并解释;4. 测定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并记录结果。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教学内容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2. 熔化与凝固的过程:讲解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以及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3. 熔点与凝固点:介绍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 晶体和非晶体:讲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表现。
5.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晶体生长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熔化与凝固的概念,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能够分析熔化与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晶体与非晶体的认识,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熔化与凝固的过程,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过程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与凝固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如冰块融化、水凝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冰雪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等。
5. 知识拓展:讲解熔化与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过程中的道路除冰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与凝固的概念1. 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2. 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二、熔化与凝固的过程1.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升高2. 凝固过程:放热,温度降低三、熔点与凝固点1. 熔点:固体熔化时的温度2. 凝固点:液体凝固时的温度四、晶体与非晶体1. 晶体:有规则排列的分子结构2. 非晶体:无规则排列的分子结构五、熔化与凝固的应用1. 冰雪融化:道路除冰、冰雪利用2. 晶体生长:半导体材料、珠宝首饰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并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与凝固第2课时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2课时凝固
教学目标
1.了解凝固的含义。
2.通过探究固体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
化的优点。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2.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像表示出来。
课时导学
指导预习
阅读教材第1~6页相关内容,完成《课时夺冠》学生用书“知识梳理”部分。
各小组内部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交流展示
1.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知识梳理”中练习的答案,教师评价订正。
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探究
探究一: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那么水和烛蜡在凝固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指导学生与熔化过程类比,思考讨论作图推理出:
(1)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2)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晶体凝固的条件。
(4)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探究二:熔化、凝固的应用
(1)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秦王的水晶宫;在我国寒
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
(2)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后练习。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
个帅哥帅哥的 ffff第二节消融与凝结【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互相转变的.3.理解消融的含义,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别.4.理解凝结的含义 .5.知道消融曲线和凝结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研究固体消融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2.认识有无固定的消融温度是差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经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课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怀,产生乐于研究自然现象的感情.【教课要点】经过实验研究消融、凝结的规律.【教课难点】1.对消融的理解 .2.对凝结的理解及晶体与非晶体观点和性质的理解.3.晶体、非晶体消融与凝结图像的差别.【教具准备】学生实验,六人一组. 每组装备消融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试管两支、白腊、冰、火柴、坐标纸、多媒体课件等.【教课课时】2课时【稳固复习】教师指引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解说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精选部分难题解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稳固.【新课引入】师教师演示蜡烛“哭泣”小实验,指引学生察看思虑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生:消融 .师教师播放炼钢厂炼钢的有关视频,指引学生察看思虑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生:消融、凝结.师同学们真棒!下边,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消融与凝结”.【预习指导】阅读课本 P9-14 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观点、规定、规律,以及晶体、非晶体的不同点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达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而后,各小组内部沟通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现.【沟通展现】1. 各小组代表举手讲话,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论校正.2.学生怀疑,教师指导释疑 .【拓展研究】消融一、学生小组内部议论沟通,回答以下问题.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消融?什么是凝结?生:冰冻的黄河解冻;固态的铁、锡等金属丝在高温下变为了液态等是消融,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消融 . 冬季到了,气温降落,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锻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型里,冷却后,铁水变为了固态的铸件等,这些都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我们把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结.二、学生疏组实验,研究固体消融时温度变化规律.教师提出问题,指引学生思虑:(1)冰在什么状况下由固体变为液体?(2)冰在消融过程中与其余固体(如白腊)在消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状况同样吗?学生提出假定与猜想:( 1)在消融过程中物质温度应当不停上涨;( 2)每一种物质消融时温度应当不同.教师组织学生疏组设计实验论证 . (为了让学生发挥团结协作且更好地达成研究实验,教师将整个班级的同学分红 6 个科学研究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小组长)组长组织议论:( 1)如何设计实验,实验中需要哪些实验装置?(2)如何组装这些实验装置,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实验过程中如何分工使实验井井有条地进行?小组议论并汇总,每个小组派代表登台演示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叙述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①先调整石棉网的高度,再调整铁夹高度,使温度计完整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实验时为了让物体受热平均要不停搅拌;③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④实验过程中分工要求一人报时,一人报温度值,一人搅拌,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记录,一人照料仪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冰与白腊消融时温度变化状况. (实验参照示例,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现并解说)实验研究冰与白腊消融时温度变化状况(实验参照示例)A.设计并进行试验:①我们利用冰和白腊进行实验研究. 用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分别盛有冰和白腊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这样能够使试管平均受热.②用酒精灯对烧杯迟缓加热,注意察看冰和白腊的变化状况,并认真察看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③待被测物质的温度升到 40℃时,开始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固体完整消融,再过 3min 后,停止加热 .④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将测温时间和测得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如下图,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所测温度,将全部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用点标在方格纸上,而后再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结起来,就获得了冰与白腊消融的两个图像.提示:此实验成功的要点是保证冰受热平均,注意采纳以下举措:(1)试管应选择较细的,进而增大冰的受热面积;( 2)冰不宜过多;( 3)加热应迟缓,使试管内外温差保持在2℃~3℃ .B.剖析论证:①从描述出的图像简单看出,冰经过迟缓加热,温度渐渐上涨(如AB 段图像,此过程中冰还是固态);当温度达到48℃时,冰开始消融,在消融过程中,固然持续加热,但冰的温度保持不变(如 BC段图像,此过程中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当冰完整消融完后,温度持续上涨(如 CD段图像,此时冰处于液态) .②白腊的消融过程则不同,由图像能够看出,跟着不停加热白腊的温度不停上涨. 在此过程中,白腊由硬变软变稀,最后消融为液体(如白腊消融图像中AB段所示) .C.研究概括:①物质在消融过程中要汲取热量;②不同物质的消融状况不同样,有些物质拥有固定的消融温度,即在消融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③有些物质没有固定的消融温度.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实时记录实验数据,并依据所测数据描述冰、白腊消融图像 .【师生互动概括总结】:①冰在消融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停汲取热量;②石蜡在消融过程中,温度不停高升,需要汲取热量.三、学生小组内部沟通议论,解答以下问题:师什么是熔点?能不可以用锡锅消融铁?生:物理学中将晶体消融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锡的熔点是232℃,低于铁的熔点1525℃,故不可以用锡锅消融铁.师察看以下物质消融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回答以下问题.(1)晶体消融时, ____热,温度 ____ ;非晶体消融时, ____热,温度 ____.(2)常有的晶体有冰、钻石、水晶以及各样金属;常有的非晶体有玻璃、塑料、沥青、白腊 .(3)我们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差别晶体和非晶体:①晶体 ____固定的熔点,非晶体____熔点 .②晶体在消融过程中温度,非晶体在消融过程中温度.③非晶体消融时由硬渐渐变软,最后变为液体,晶体没有由硬变软的过程,而是在固定的温度下消融为液体 .生:( 1)吸保持不变吸不停高升( 3)①有无②保持不变不停高升凝结一、学生小组内部议论沟通,回答以下问题:师什么是凝结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结点有如何的关系?生:晶体凝结时的温度叫凝结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结点同样.师晶体和非晶体溶液的凝结有什么特色?为何北方冬季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不致冻坏?生:晶体在凝结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凝结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停降低 . 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在凝结过程中,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降得太低,进而防止菜被冻坏 .师 48 ℃的海波,是消融,还是凝结?生:48℃既是海波的熔点也是它的凝结点,此时海波是消融还是凝结,要点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放热 . 固态海波在温度抵达熔点时,吸热则消融;液态海波在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结 .【讲堂训练】教师指引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讲堂小结】教师指引学生概括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达成课本 P15 作业 1234.2.请同学们达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 由于高峰上终年气温低,大部分时,其气温在0℃以下,低于雪的熔点,故终年雪不化.2.C3.C4. 晶体 80 吸热1. 本节课经过对冰和白腊学生疏组实验研究,存心识地培育学生的合作能力、着手能力以及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课过程中,有三个易错点要让学生理解:①处于熔点温度的晶体,有哪几种存在的状态;②熔解和消融、消融的差别;③物质吸热温度不必定高升,放热温度也不必定降低.3.关于凝结过程中的特色,我在教课过程中没有详细睁开,为学生留下了持续研究的空间,教课中可采纳实验推理的方法,指引学生沟通议论自己得出结论.。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与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与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质疑—猜想—实验—归纳”的教学过程,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中的不同。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熔化、凝固过程的规律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一段时间后,你能发现什么现象?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固态与液态间的转化[阅读课本]P9“春天到了……熔化的特点”。
[小组讨论]冰能变成水,水也能变成冰,这是物质在什么状态之间发生变化?请举出类似的例子。
[分析]冰能变成水,这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也能变成冰,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钢块能变成钢水,钢水也能变成钢块。
[归纳提升](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探究点2熔化[阅读课本]P9“熔化”。
[实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加热海波和石蜡,待被测物质的温度升高到40 ℃时,开始记录,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并把时间及其对应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直到固体全部熔化,再过3 min~5 min,停止加热。
将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请在坐标系中分别画出海波、石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2章温度与物态转变第2节熔化与凝固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2节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一、明白得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进程与方式:通过探讨固体熔化是温度转变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转变的条件。
了解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式。
通过探讨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转变的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切,产生乐于探讨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看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进程培育观看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看,分析归纳,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转变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导学进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窗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在如此冷的地域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仍是酒精温度计?依照什么来选择?有同窗说对了,今天,就让咱们一路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引出课题)【自主预习案】一、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别离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必然条件下是彼此转化的。
(选填能够或不能够)。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转变的进程叫做。
咱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份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成固态.....上面的进程中能够分为两类:二、熔化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4熔化热,凝固热【课堂探讨案】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转变规律一、提出问题(1)在熔化进程中温度是如何转变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二、猜想和假设你的猜想是什么?请斗胆写出你的猜想: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设计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科学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
(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第一部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进行实验:(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
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第1小组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动画展示: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
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级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第二部分: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得出结论:(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
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物理过程,教师应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含义,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图象法是一种非常简洁、有效地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为今后使用图象法学习物理打好基础。
第三部分: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归纳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本部分从设计上启发学生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学习,并紧密的联系前沿科技,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课堂小结基本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基本规律:(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基本技能:(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
(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
基本方法: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四)板书设计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萘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五)作业设计1.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
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min,该晶体可能是________。
2.有两个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海波第 5 min开始熔化,第11min熔化完毕;石蜡第2min开始变软,第12min全部熔化完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波的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53 56 59 63 石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63 65 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题:(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0℃ 3 冰2.(1)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2)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