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监测 (1)
危重病人的识别(1)
危重病人的识别(1)危重病人的识别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危重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救治。
然而,在危重病人救治中,发现和识别危重病人至关重要。
因此,进一步探究危重病人的识别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危重病人的定义危重病人指的是生命体征异常、病情严重、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
他们的病情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和治疗。
危重病人的救治需要通过专业的团队共同合作,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危重病人的识别方法1.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危重病人识别的首要方法。
医务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如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比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2.症状的观察和辨别:危重病人往往病情复杂,而且症状千差万别。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善于观察和辨别症状。
对于危重病人常见的症状,比如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心跳过快或过缓等,医务人员需要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诊断能力。
3.医学影像检查:医学影像技术在危重病人的识别和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影像技术,医务人员可以清晰地观察患者体内器官和组织的状况,及时发现和诊断危重病人的病情。
三、危重病人的识别技巧1.建立危重病人数据库:将所有疑似危重病人的病案记录在数据库中,便于医务人员进行跟踪和总结。
对于常见的危重病人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流程的建立,以提高治疗效果。
2.善于听取患者的反馈:危重病人的体内状况难以直接观察,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善于听取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治疗方案。
3.加强团队合作:危重病人的识别和治疗需要融入多学科的合作。
医务人员需要建立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专业的特长,共同完成对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四、结论危重病人的识别技巧和治疗方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学习掌握危重病人的识别方法和技巧,将有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内容
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内容
1.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的监测,以及观察病情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神志状态的观察:包括患者是否清醒,能否做出正确反应,有无精神异常等。
如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呼吸循环系统的观察:包括呼吸道通畅与否,呼吸音是否正常,有无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等。
4. 消化系统的观察:包括患者能否正常进食、消化道有无出血或者腹泻等情况,及时处理消化系统并发症。
5. 泌尿系统的观察:包括尿量、颜色等指标的监测,有无血尿或尿潴留等情况,及时处理泌尿系统并发症。
6. 皮肤黏膜的观察:包括皮肤黏膜的颜色、温度、湿度等指标的监测,有无皮肤黏膜损伤、感染等情况,及时处理皮肤黏膜并发症。
7. 其他全身系统的观察:包括肌肉、骨骼、神经、免疫系统等各个系统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是重要的临床工作之一,只有充分监测和处理患者的各项指标,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1 -。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要点一、生命体征的观察:1.体温:危重病人体温的测量要准确,可进行口腔、腋下或直肠温度测量,注意记录温度范围及变化。
2.心率:观察心率的频率、节律和强弱,可以通过听诊、触摸动脉脉搏或监测设备进行记录。
3.呼吸:记录呼吸的频率、深浅、节律和呼吸困难程度,特别关注氧饱和度及呼吸窘迫的表现。
4.血压:随时观察血压的变化,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引起警惕以及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意识: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包括神志清醒、昏迷、嗜睡等情况。
6.尿量:记录危重病人的尿量及颜色,以判断肾功能和体液平衡情况。
7.体重:重要的监测参数之一,通过记录体重变化来评价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二、生命体征的变化:1.注意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例如体温升高或降低,呼吸加快或减慢,心率增快或减慢等。
3.注意生命体征与病情的相关性,例如体温升高伴有意识改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关。
三、器官功能的观察:1.呼吸系统: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呼吸音等情况,及时评估气道通畅度和氧合情况。
2.心血管系统:观察心脏杂音、心跳快慢、心律异常等情况,及时评估心脏收缩力和血液循环情况。
3.消化系统:观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情况,及时评估肠道功能和营养摄入情况。
4.神经系统:观察意识状态、肢体运动、感觉异常等情况,及时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5.泌尿系统:观察尿量、尿颜色、尿潴留等情况,及时评估肾功能和体液平衡情况。
四、特殊检查的观察:1.血液检查:观察血常规、炎症指标、凝血功能等检查结果,评估炎症程度和体内代谢情况。
2.影像学检查:观察X线、CT、MRI等检查结果,评估脏器形态和功能的异常情况。
3.实验室检查:观察血气分析、尿液分析、血电解质等检查结果,评估机体的代谢状态和酸碱平衡情况。
五、其他观察要点:1.观察病情的发展趋势,判断病情是否加重或改善。
2.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并及时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3.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及时应对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及各脏器功能监测-V1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及各脏器功能监测-V1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脏器功能监测是重要的临床工作,对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保证患者术后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该方面的详细内容:1. 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是反映患者生命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
在危重病人中,生命体征监测需时刻密切关注,进行连续动态监测,以及及时记录,观察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心电监测心电监测是评价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期心电图监测,评估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比如心律异常,缺血性心肌病变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3. 血气分析监测血气分析监测是评估患者呼吸功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监测患者的动脉血气,评估患者的氧合程度、酸碱平衡状态等情况。
如监测结果异常,需及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4. 血常规监测血常规监测是评估患者贫血状况、炎症反应等情况的一种方法。
在监测时需要注意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是否正常,如异常则及时采取相应治疗。
5. 电解质监测危重患者的电解质平衡检查,主要指钠、钾、氯、钙等电解质的监测,通过检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6. 肝功能监测肝功能监测主要是指对于肝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包括总胆红素、转氨酶等。
通过监测肝功能,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以上是关于危重患者生命体征及各脏器功能监测的详细内容。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指标并及时采取措施,是保证危重病人术后安全的关键。
危重病人的监测
危重病人的监测患者监测概述危重病人的监测是指对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及处理,以维持病情稳定,尽可能地控制及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防止“三急”(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出现,最终达到治疗期内的监测治疗目的,减少病人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危重病人的监测应该全天候、全方位进行,具体包括基础生命体征、心电监测、呼吸机监测等多个方面。
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危重病人监测中最常见的监测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血压血压监测是一个很基本的内容,可以通过无创性血压仪测量,常规是每2个小时测一次,必要时应该增加监测次数。
呼吸危重病人的呼吸情况也是需要密切监测的,监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数呼吸次数,另一种是测呼吸深度。
心率心率是危重病人的一个关键指标,可通过心电监护仪或者血氧监护仪来监测心率。
体温危重病人的体温应该定时测量,可使用听诊器或电子体温计,注意创口等部位的温度监测。
心电监测心电监测是针对危重病人室颤、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的一种监测手段。
心电监测的设备是心电监护仪,固定时应采用五导联,且固定的安装要求有:1、V1(右锁骨中线四肋间处)、V2(左锁骨中线四肋间处)、V4(腋前线第五肋间隙)、V5(左前腋中线五肋间隙)和V6(左侧腋中线第五肋间隙处)五个点位。
2、贴片电极应遵循“黑右红左、白在中间、橙在肩膀、蓝在左踝”的贴法。
心电监测设备应该开启自动报警功能,当有心率过缓、过快、心律失常时进行声音报警或者显示报警,及时发现病人的心律异常。
呼吸机监测危重病人常常需要呼吸机来维持呼吸,呼吸机监测相当于对呼吸机进行监护并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呼吸机监测方面主要应对以下内容进行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呼吸机监测的最重要指标就是呼气末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可以对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特别是酸碱平衡的紊乱病人。
呼吸频率呼吸机监测应该定时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常规为每小时记录一次,若是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1)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1)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情况危急的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观察是保证危重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救治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危重病人观察的要点:
一、生命体征
1. 脉搏:包括脉率、节律、强弱、压力等方面的观察,是判断病情稳定性和危急程度的重要指标。
2. 呼吸:要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呼吸音等方面,判断呼吸功能是否正常、氧气供给是否充足。
3. 血压:观察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及时发现低血压或高血压等心血管问题。
二、疼痛反应
危重病人常常出现疼痛,而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进展。
因此,观察危重病人疼痛反应并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十分重要。
三、情况变化
危重病人的情况十分不稳定,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出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四、特殊病情
在观察危重病人时,还需特别关注患者特殊的病情,如静脉血栓、呼吸衰竭、心肺复苏等,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沟通交流
在观察危重病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向他们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使其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支持。
六、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危重病人的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情况变化,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及时告知医生有关病情,为患者争取时间。
综上所述,观察危重病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专业技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一、引言危重病人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有生命危(wei)险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定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危重病人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参考范围等内容。
二、检查项目1. 生命体征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氧饱和度等指标。
具体项目如下:- 体温:使用电子体温计在腋下测量,参考范围为36.5°C-37.5°C。
- 脉搏:使用心电监护仪或者手动脉搏计数器测量,参考范围为60次/分钟-100次/分钟。
- 呼吸:观察胸廓起伏或者使用呼吸监护仪测量,参考范围为12次/分钟-20次/分钟。
- 血压:使用无创血压监测仪测量,参考范围为收缩压90mmHg-140mmHg,舒张压60mmHg-90mmHg。
- 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仪测量,参考范围为95%以上。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匡助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和器官功能,常规血液检查项目如下:- 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 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 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危重病人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如下:- X线检查:包括胸部X线、腹部X线等,用于观察肺部、心脏、腹部等器官的情况。
- CT扫描:通过多层次的X线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用于检查脑部、胸腹部等器官。
-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常用于检查心脏、肝脏、肾脏等。
4.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评估危重病人心脏功能的重要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判断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
5.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可以评估危重病人的神经功能和意识状态,包括以下项目:- 神经系统观察: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肌力等。
危重病人监护监测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技巧
危重病人监护监测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技巧危重病人监护:监测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技巧导言危重病人的监护工作对于保障其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而要准确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就需要医护人员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危重病人监护中常用的技巧,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监测方法。
一、体温监测技巧体温是危重病人生命体征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体温监测的几种常用技巧:1. 腋温法:将温度计轻轻插入病人的腋窝下,使其与皮肤充分接触,然后保持几分钟,直到温度计的信号稳定。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危重病人。
2. 口温法:建议将温度计放到病人的口腔底部,要注意确保病人口中没有食物残渣等可能干扰测试结果的物质。
不过,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于出血性疾病等危重病情。
3. 耳温法:使用耳温枪或红外线耳温计,将其插入病人的耳道内并准确瞄准鼓膜。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体温。
二、脉搏监测技巧脉搏是反映心脏搏动情况的重要指标,对危重病人的监护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脉搏监测技巧:1. 动脉搏动监测:通过测量主动脉搏动的方法来反映心脏搏动情况。
常用的动脉搏动监测位置为桡动脉和股动脉,可以使用听诊器或脉搏质感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2. 无创血压监测: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脉搏监测方法,通过封闭和释放血管来检测血液流动情况,从而推算出血压数值。
常见的无创血压监测设备包括血压计和自动脉搏波仪等。
三、呼吸监测技巧呼吸是危重病人生命体征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监测呼吸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呼吸监测技巧:1. 观察胸廓运动:通过观察胸廓的起伏和呼气吸气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病人的呼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能提供大致的呼吸频率,无法提供准确的数值。
2. 胸段呼吸带监测:这是一种利用胸廓上带状传感器监测呼吸运动的技术。
通过传感器的变化来计算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等指标,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呼吸监测结果。
危重病人监测-V1
危重病人监测-V1危重病人监测是指对重症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和病情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症状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下是对危重病人监测的重新整理和相关文章的分点分布排序。
一、危重病人监测的意义1. 对于危重病人,及时的监测有助于发现并预防并发症和病情恶化。
2. 通过危重病人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危重病人监测是日常护理的基本内容,也是重症监护室等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危重病人监测的内容1. 生命体征监测。
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需要定期记录并及时报告变化。
2. 血氧饱和度监测。
血氧饱和度的正常范围是95%以上,对于重症病人来说尤其重要。
3. 病情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疼痛程度等来评估病情。
三、如何进行危重病人监测1. 要求护士或医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 使用专业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针对不同的病情和病人,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和方案,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四、危重病人监测的注意事项1. 技术要求高,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2.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监测,做到“不漏一次、不误一时”。
3. 对于生命体征异常和病情急剧变化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并积极采取处理措施。
总之,危重病人监测是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涉及到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全面化、及时化的监测工作,为重症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一)
危重病人观察要点(一)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关键时期,危重病人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
危重病人的观察是指通过严谨系统的观察及监护,收集病人的全面数据,及时发现病人病情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的作用。
针对危重病人的观察,以下是几点要注意的事项:1.生命体征的监测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危重病人观察的核心部分之一,包括血压、心率、体温及呼吸等。
在监测的过程中,要实时收录体征的数值,并及时记录和评估。
这样,可以在病情出现变化时,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理。
2.病人急救设施的准备在观察危重病人时,必须准备好急救设施,随时可以使用。
包括氧气气瓶、心电监护仪、自动体外除颤仪等重要装置。
3.病人情绪的评估危重病人的情绪也是亟需关注的一方面。
有时候,病人的心理状况、情绪变化,也会对病情的进展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要认真评估病人的情绪状态,及时安抚并协助病人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4.病人护理的细节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细节应该十分注重。
包括病人的清洁、饮食、营养、排便、排尿和体位等。
注意护理细节,可以使病人的抵抗力更强,从而有助于病人更快的康复。
5.医生、护士的协同工作医生和护士在协作上的默契程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观察危重病人的过程中,医生与护士要高度协作,密切合作,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
总之,观察危重病人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及理解病人的需要和细节。
以上是危重病人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点,希望能够对需要进行危重病人观察的医护人员有所帮助,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和治疗效果。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急剧恶化或者有生命危(wei)险的患者。
为了及时评估和处理危重病人的病情,医疗机构制定了一套危重病人检查标准,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准确、迅速地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下面是一份详细的危重病人检查标准,以供参考:1. 生命体征监测:- 血压:每隔15分钟测量一次,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 心率: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记录心率和心律。
- 呼吸: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记录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 体温: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记录体温。
- 血氧饱和度:每隔15分钟测量一次,记录血氧饱和度。
2. 神经系统检查:- 意识状态评估: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或者其他相应的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 瞳孔检查:检查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和眼球运动情况。
3. 呼吸系统检查:- 呼吸音:听诊患者的呼吸音,观察是否有异常音响。
- 气道通畅度评估: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度,包括喉部是否有异物、舌根是否后坠等。
- 呼吸难点评估: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和呼吸深度,评估是否存在呼吸难点。
4. 心血管系统检查:- 心音:听诊患者的心音,观察是否有异常音响。
- 心律监测: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律,观察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 循环动力学监测: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评估循环动力学状态。
5. 消化系统检查:- 腹部触诊:触诊患者的腹部,评估腹部是否有压痛、包块等异常。
- 肠鸣音:听诊患者的肠鸣音,观察是否有异常。
6. 泌尿系统检查:- 尿量监测: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患者的尿量。
- 尿液分析:进行尿液常规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异常。
7. 血液系统检查:- 血常规:进行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 凝血功能检查: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份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
8. 感染标志物检查:- C反应蛋白(CRP):检测CRP水平,评估是否存在感染。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一、引言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wei)险、生命垂危、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
为了确保对危重病人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查,制定了本文档,以规范危重病人检查的标准。
二、检查目的危重病人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三、检查内容1. 生命体征检查1.1 体温:测量患者体温,了解体温是否异常。
1.2 心率:监测患者心率,评估心脏功能。
1.3 呼吸频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判断呼吸道通畅情况。
1.4 血压:测量患者血压,评估循环系统功能。
1.5 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评估氧合情况。
2. 神经系统检查2.1 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度、反应能力等。
2.2 瞳孔反射:观察瞳孔对光的反应,判断神经系统功能。
2.3 运动功能:检查患者肌力、肌张力等,评估运动功能。
3. 呼吸系统检查3.1 肺部听诊:听诊患者肺部呼吸音,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3.2 咳嗽反射: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反射,评估呼吸道通畅情况。
3.3 血气分析:采集患者动脉血样本,分析血气参数,评估呼吸功能。
4. 心血管系统检查4.1 心电图: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电活动情况。
4.2 心脏听诊:听诊患者心脏杂音、心音等,判断心脏功能。
4.3 血液检查:检测患者血液常规、心肌酶谱等,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
5. 消化系统检查5.1 腹部触诊:触诊患者腹部,判断是否有腹部肿块、压痛等。
5.2 肝功能检查: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评估肝脏功能。
5.3 胃镜检查:进行胃镜检查,评估胃部病变情况。
6. 泌尿系统检查6.1 尿液分析:采集患者尿液样本,进行尿液分析,评估肾功能。
6.2 肾功能检查:检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
7. 血液系统检查7.1 血常规:检测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评估血液情况。
7.2 凝血功能检查:检测患者凝血功能,评估出血风险。
8. 传染病检查8.1 病原学检查:根据患者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病原学检查,确定感染病原体。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一、背景介绍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护和及时干预的患者。
对于危重病人的检查标准,旨在确保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和及时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二、检查标准1. 生命体征监测:a. 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为心动过缓。
b. 呼吸频率:正常范围为12-20次/分钟,超过20次/分钟为呼吸过速,低于12次/分钟为呼吸过缓。
c. 血压:正常范围为90/60 mmHg至140/90 mmHg,高于140/90 mmHg为高血压,低于90/60 mmHg为低血压。
d. 体温:正常范围为36.5-37.5摄氏度,超过37.5摄氏度为发热,低于36.5摄氏度为低体温。
2. 神经系统检查:a. 意识状态评估: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级的评估,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评估。
b.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包括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肢体活动度等方面的检查。
3. 呼吸系统检查:a. 肺部听诊:通过听诊器对患者胸部进行听诊,评估呼吸音、啰音等情况。
b. 血气分析:采集动脉血样本,进行血气分析,评估氧合情况及酸碱平衡。
4. 心血管系统检查:a. 心电图(ECG):记录患者心电活动,评估心律、心率、ST段等情况。
b. 心脏超声: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收缩、舒张功能。
5. 消化系统检查:a. 腹部触诊:通过手探测患者腹部,评估腹部肿块、压痛等情况。
b.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的检测。
6. 泌尿系统检查:a. 尿液分析:采集患者尿液样本,进行尿液分析,评估尿液颜色、透明度、PH值等情况。
b.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等指标的检测。
7. 血液系统检查:a.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检测。
b.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的检测。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一、背景介绍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wei)险、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需要紧急救治和全面监护。
对于危重病人的检查,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二、危重病人检查标准1. 体温测量:- 使用无菌体温计,将其插入患者口腔、腋窝或者直肠,记录体温。
- 对于危重病人,建议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发热、寒颤等)即将测量体温。
2. 血压监测:- 使用无菌血压计,将其固定在患者上臂,记录血压。
- 对于危重病人,建议每1小时测量一次血压,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血压波动、低血压等)即将测量血压。
3. 心率监测:- 使用心电监护仪或者手动测量心率。
- 对于危重病人,建议每15分钟测量一次心率,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等)即将测量心率。
4. 呼吸监测:-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 对于危重病人,建议每15分钟观察一次呼吸情况,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呼吸难点、呼吸急促等)即将观察呼吸情况。
5. 血氧饱和度监测:- 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将其夹在患者手指或者耳垂上,记录血氧饱和度。
- 对于危重病人,建议每15分钟测量一次血氧饱和度,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低血氧、氧合不良等)即将测量血氧饱和度。
6. 尿量监测:- 使用尿量计或者导尿管采集患者尿液,记录尿量。
- 对于危重病人,建议每小时测量一次尿量,并密切观察尿液颜色、气味等变化。
7. 血液检查:-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
- 对于危重病人,建议每4小时进行一次血液检查,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如血红蛋白下降、凝血功能异常等)即将进行血液检查。
8. 影像学检查:-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X射线、CT扫描、超声等相关检查。
- 对于危重病人,建议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以便明确病情和指导治疗。
9. 其他监测:-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心电图、颅脑电图、动脉血气分析等相关监测。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紧急处理和监护的患者。
为了及时发现和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危重病人检查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生命体征监测1. 血压监测:通过无创或者有创方式测量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2. 心率监测:使用心电图监测仪或者脉搏检测仪,记录患者的心率变化。
3. 呼吸监测: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可以使用呼吸监测仪辅助监测。
4. 体温监测:使用体温计或者体温监测仪测量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体温异常。
二、神经系统评估1. 意识状态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2. 神经功能评估:包括对患者的瞳孔反应、肢体运动、感觉和反射等进行评估,以判断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三、循环系统评估1. 心脏听诊:通过听诊心脏的心音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异常。
2. 心电图监测:记录患者的心电图,以评估心脏的节律和传导情况。
3. 血氧饱和度监测:使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4. 心排血指数监测:通过有创或者无创方式监测心排血指数,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心输出量。
四、呼吸系统评估1. 呼吸音听诊:通过听诊患者的呼吸音来评估呼吸道通畅性和肺部状况。
2.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患者的动脉血样本,分析血气参数,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况。
3. 呼吸机监测: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监测呼吸机的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吸气末正压等。
五、肾功能评估1. 尿量监测:记录患者的尿量,评估肾脏的排尿功能。
2. 血肌酐和尿素氮监测:测量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评估肾功能是否受损。
六、血液学评估1.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和出血风险。
2. 凝血功能检查:测量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份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重症医学科急危重定病人监测要点 (1)
重症医学科急危重定病人监测要点
1、休克病人监测:尿量q1h(可开医嘱,观察患者小便量,颜色变化),失血性体克病人需监测血常规、凝血象(血色素、HCT变化) q4h
消化道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人需现察患者肠鸣音变化,q1h、腹围及大便颜色、量等情况q1h,必要时需连续腹部超声监测;
2、发热病人监制体温变化,如T>38.5摄氏度,需完善血培养(2套、需氧瓶、厌氧瓶各2瓶)、PCT、CRP等指标:
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心电图提示ST压低,异常Q波者,需监测心电图q4h(必要时加做十八导联心电图,定位损伤心肌、心肌酶谱q4h,注意患者胸痛变化。
4.外科术后病人需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渗血渗液、引流管通畅情况及引流液颜色、量、性质变化q1h(可开医嘱)、肠鸣音变化;
5.产科术后病人需观察病人腹围、宫高宫缩情况、阴道流血流液情况q1h(可开医嘱),随访血常规、凝血象(血色素、HCT变化) q4h;
6.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监测尿量qlh (可开医嘱,观察患者小便量、颜色变化),每天测腹围、膀胱压tid;观察患者腹部张力及腹痛变化;观察患者脐周及腰背部皮肤张力、颜色变化:
7. 意识障碍患者需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瞳孔大小及光反射情况qlh
及神经系统查体;。
危重病人监测
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的风险评估准确,警示标识齐全,
宣教到位,防护措施到位,落实率100%
11
无护理并发症:压疮、烫伤、冻伤、坠床、输液外漏,护理并发症发生率0
12
按时巡视,准确记录出入量。护理记录及时准确,护理文书写合格率(合格率>90%)
13
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率(合格率100%)
危重病人质量监测指标
序号
检查项目
危重
病人数
合格
例数
合格率
1
分级护理符合标准,标记与级别相符,分级护理合格率(合格≥90%)
2
护士掌握患者病情,对危重病人做到“十知道”掌握率(合格率100%)
3
静脉用药现配现用,输液速度与病情相符,口服用药准确、安全、及时、无存药,执行医嘱用药正确率(合格率100%)
14
围手术期护理合格率(合格为≥90%)
15
压疮高危患者风险评估率(合格为≥90%)
16
跌倒、坠床高危患者风险评估率(合格为≥90%)
17
管路滑脱高危患者风险评估率(合格为≥90%)
18
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生率
19
制定护理计划率100%,计划措施落实率100%
护理部
1
4
静脉留置针有时间标记,留置时间符合要求,符合率100%
5
病人有“腕带”标识,佩戴符合率100%
6
病人口腔、眼睛、头发、手足、皮肤、会阴清洁。基础护理合格率≥90%
7
病人体位与病情相符,按时翻身,特殊病人有约束带、床栏,
无意外发生,意外发生率0%
8
危重病人专人陪检,陪检率为100%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
危重病人检查标准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的患者。
为了及时评估和处理危重病人的病情,医疗机构制定了一套危重病人检查标准。
以下是危重病人检查标准的详细内容:一、病史采集1.详细询问患者或家属关于病情发展的时间、症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信息。
2.了解患者过去使用的药物、手术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
3.询问患者或家属是否有遗传性疾病或慢性疾病。
二、体格检查1.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下来。
2.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皮肤湿度、呼吸困难程度等病情变化。
3.检查患者的口腔、喉咙、胸部、腹部、四肢等部位,寻找可能的异常体征。
4.听诊患者的心肺音,观察有无异常杂音、呼吸音减弱等情况。
5.触诊患者的腹部、肝脾等脏器,检查有无肿块、压痛等症状。
三、辅助检查1.进行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2.进行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3.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
4.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是否正常。
5.进行X线检查,包括胸部X线、腹部X线等,寻找可能的异常情况。
6.进行超声检查,包括心脏超声、腹部超声等,评估器官结构和功能。
7.进行CT扫描或MRI检查,获取更为详细的影像学信息。
8.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病原体培养、病毒抗体检测等,确定病因。
四、监测1.进行心电监测,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2.进行血压监测,包括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3.进行呼吸监测,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的监测。
4.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
5.进行尿量监测,记录患者的尿量变化。
6.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评估患者的血容量和心功能状态。
五、其他1.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合适的镇痛措施。
2.监测患者的液体入量和出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定期进行病情评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钟通气量(MV)
3、生理无效腔容积(VD)
4、肺泡通气量(VA)
三、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ETCO2)
1、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CETCO2
四、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
• SpO2 是动脉血中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 的百分比 • 健康成年人SpO2正常范围是94%-100% • 脉搏血氧定量法:依据光被动脉血红蛋白吸收量的变化得 到动脉波算出SpO2及脉率
危重症患者系统功能监测
段进先 2学时
危重患者监测的两个核心问题
• WHAT-------监测什么? • HOW--------怎样监测?
危重患者监测的目的
• 监测的目的是迅速诊断疾病和了解病 情变化,以便及时进行处理,并对治 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合理的应用监测 技术可以减少诊断上的错误和治疗的 盲目性。
五、呼吸力学监测
(一)呼吸压力监测 1、经肺压 2、经胸壁压 3、经呼吸系统压 4、气道压 5、最大吸气压 6、最大呼气压 7、呼气末正压(PEEP) (二)气道阻力监测 (三)顺应性监测
六、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通过血气分析监测患者的氧合状况及酸碱平衡情况, 为危重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注意事项: ①在病人安静状态下采血; ②调试通气参数及给予小苏打后半小时复查血气; ③注射器必须首先用肝素稀释液湿润; ④血标本与空气严密隔绝; ⑤及时送检。
常用监测部位
• 手指、脚趾、耳垂
如何正确应用SpO2监测
• •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是至关重要的!! 理想状态是:
受检部位有良好的血液灌注 不会轻易产生运动干扰 病人感觉舒适并且容易测量
•
指套过大、过小或过紧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影响SpO2测量的因素
• • • • • • • 贫血 休克 药物影响光干扰 运动干扰 传感器的应用 血流不充分 指甲颜色 染色剂 灌注不良 低温
二、颅内压监测
(一)监测方法
1、脑室内测压 2、硬脑膜下测压 3、硬脑膜外测压
(二)ICP分级
• • • • • ICP超过15mmHg称为颅高压。 正常:<15mmHg 轻度升高:15~20mmHg 中度升高:21~40mmHg 重度升高:›40mmHg
第三节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 三、脑电图监测 • 四、脑血流监测 • 五、脑氧供需平衡监测
监测方法
• 双肺呼吸音监测
听诊双肺呼吸音 发现异常呼吸音及时处理 常见异常呼吸音: 左侧呼吸音低——气管插管进入右侧支气 管、左侧气(血)胸、手术刀口、巨大心脏 双侧呼吸音低——气管插管过浅、胸廓活 动受限、胸腔积液或气胸 管状呼吸音——压迫性肺不张 湿啰音——肺淤血、肺炎、急性肺水肿
二、呼吸容量监测
肢体导联:
• 标准肢体导联 : I II III 联接方法: I RA LA II RA LL III LA LL
•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 aVR aVL aVF
• 以上二种为额面心电图导联。
单极胸导联位臵
• • • • Vl: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 V3:V2与V4的连线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相 交处 •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二、有创监测
(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1、测压途径
• 桡动脉(首选) • 肱动脉 • 股动脉 • 足背动脉 • 尺动脉
有创动脉测压并发症
• 感染 • 血栓 • 栓塞 • 与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
•
少症 机械性和技术性并发症
优点:能反映整个心动 周 期的血压变化、测量 结果更可靠。 缺点:并发症较多。
注意事项
(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1、概念
指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 负荷的指标。正常值5~12cmH2O。
2、中心静脉压测压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 股静脉
中心静脉压测压(右颈内静脉)
中心静脉压(CVP)
CVP监测应用: 1)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等危重病人; 2)较大、较复杂的手术; 3)术中需要大量输血或血液稀释的病人; 4)麻醉手术中需施行控制性降压、低温的病人; 5)心血管代偿机能不全或手术本身可引起血流 动力学显著变化的病人,如心脏手术的病人。
6.鼾音性呼吸:因上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潴留所致,见于昏 迷或咳嗽反射无力者。 7.点头式呼吸:多见于垂死者。 8.潮式呼吸:见于脑炎、颅内压增高、肾衰竭等垂危者。 9.深快式呼吸:见于缺氧、代谢性酸中毒者。
监测方法
•
• • •
观察胸廓起伏(特别是夜间)有无及运动度 双肺呼吸音监测 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 血气分析
心电监测
心电图是如 何产生的?
正常图形是怎样 的?异常呢?
怎样与 病人相 连的?
心电监测
注意事项:
电极片避开心前区部位。 选择P波清楚,QRS波幅大的导联进行 监测。 心电监护只是为了监测心律变化而不能 用于诊断。 护士应熟练掌握常见的心电图形识别方 法。
心电图的导联
• 目前在国际通用的是:Einthoven-Wilson 12导联心电 图体系。 • 按顺序依次分为I、II、III、aVR、aVL、aVF、V1、 V2、V3、V4、V5、V6,共12个导联。 • 如果加上左后背部的V7、V8、V9和右胸的V3R、 V4R、V5R 就是现今在心血管领域广泛使用的18导 联心电图系统。
1ml注射器
经压力传感器 接床边监护仪 测CVP
温度感受器
接CO测定插件
7F 全长110cm
• 监测参数
正常值
0~5mmHg 12~16mmHg 9~20mmHg 5~12mmHg 3.0~7.0L/min
右房压(RAP) 右室压(RVP) 肺动脉压(PAP) 肺毛嵌顿压(PCWP) 心排血量(CO)
动脉血气分析监测
1、动脉血压分压(PaO2) 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3、动脉血氧含量(CTO2) 4、动脉血CO2分压(PaCO2) 5、二氧化碳总量T-CO2
第三节 神经系统功能监测
一、神经系统体征动态检查
1、意识状态: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 2、眼部体征: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射)、 眼球位臵 3、神经反射:生理反射、病理反射 4、体位与肌张力: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 3、运动功能:自主运动、被动运动
ICU常见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 低氧血症 •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 体温过高或过低 • 低血容量 • 疼痛 • 心肌缺血 • 心功能不全
ICU常见心律失常
• • • • • •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房性早搏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室性早搏
• • • • • •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心室停搏 房室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
• CO是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总量。 • CO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对 评价心功能、补液与药物治疗均具有 重要意义。
(二)心电监测
意义:
1. 持续显示心电活动 2. 持续监测心率 3. 及时诊断心律失常 4. 持续观察S-T段T波,判断有无心肌损害与缺血 及电解质紊乱 5. 监测药物的治疗效果 6. 判断起搏器功能
• 直接测压与间接测压
• • •
的差异 防止凝血 不同部位有动脉压差 正确及时校正零点
动脉测压管的管理
1、测压所用换能器环氧乙烷灭菌消毒,一次性 使用。 2、重新调试零点。 3、动脉测压管定期用肝素稀释液冲洗(250ml+ 肝素10mg,0.2ml) 4、严防进气,避免脱开。 5、定期更换穿刺处敷料,预防感染。 6、严密监测压力及各波形变化。 7、观察远端皮肤血运。 8、可持续留臵7天,拨除后局部压迫5分钟。
第四节 肾功能的监测
一、尿液监测 1、尿量、色、性状 2、尿比重 3、尿渗透压 4、尿常规检查 二、血生化监测 1、血清尿素氮 2、肌酐浓度 3、内生肌酐清除率
第五节 消化系统的监测
消化系统受累常表现为胃潴留、消化道溃疡、肠麻痹以及黄 疸、腹水、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减退。上述病变常是其他系 统脏器病变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应密切注意上述情况的发生。 一、肝功能监测 1、精神症状与意识状态监测 2、黄疸监测 3、血清酶学监测 4、凝血功能监测 5、血清蛋白监测 6、血氨监测 二、胃肠粘膜内pH监测 7.35~7.45 1、休克患者器官灌注状态评估 2、危重患者预后评估
循环系统监测项目
一、无创监测 (一)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二)无创心排出量监测 二、有创监测 (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三)Swan-Ganz漂浮导管的临床 应用
一、无创监测
1、动脉血压监测
动脉血压监测
• 动脉压反映心排量及外周血管阻力 • 影响因素:血容量、血管壁弹性、血液粘 滞度、组织器官灌注、心脏氧供氧耗、微 循环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测
循环生理的基本条件
• 充足的血容量 • 适当的交感神经张力和外周血管阻 力(后负荷) • 正常功能的血泵 • 合适的心律和心率 • 血液充分的氧合 • 通畅的微循环
心血管功能的监测
• • • • 无创→有创→无创 NBP→CVP/I-ABP→无创心排 HR→PAWP→食道超声心排 ECG→Co
监测CVP的注意事项
判断导管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 将测压管零点臵于第4肋间腋中线、平右心房水平 导管和测压管内无凝血、空气,也无导管扭曲。 测压时确保静脉内导管畅通无阻。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三)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
SWAN-GANZ肺动脉内热稀释漂浮导管
经压力传感器接床边监护仪 测PAP,WP
1.哮喘性呼吸:见于哮喘、肺气肿等 2.紧促性呼吸:呼吸浅速带弹性。见于胸膜炎、肋骨骨折 等。 3.浮浅不规则呼吸:呼吸浅速带弹性。见于胸膜炎、肋骨 骨折等。 4.叹息性呼吸:见于过度疲劳、癔症等。 5.蝉鸣性呼吸:发生于会厌部位阻塞,为上呼吸道梗阻, 并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凹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