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的成层构造及其产状

合集下载

岩层的产状类型和在地质图的表现

岩层的产状类型和在地质图的表现
第三讲
岩层基本产状类型 及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形式
1. 岩层的基本产状类型
表2-1 岩层基本产状类型及其基本特征简表
类型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构造复杂区
倾斜岩层
中等复杂区
分 布 构造简单区 区 倾角 0,或小于5
90 露头宽度L
0~90 h=H×cos V字形法则
厚度h 铅直厚度H
地 质 平行于等高线 直线 图
地地 质质 界界 面面 的倾 倾向 角与 小地 于形 地坡 形向 的相 坡同 角,
(4)当地质界面水平时, 地质界线的弯曲形态随地形等 高线的变化而变化,且二者相 互平行或重合。 (5)当地质界面直立时, 地质界线呈直线沿其走向延伸, 不受地形变化影响。
地 质 界 面 直 立
4. 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4.1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不整合接触界面上下的 岩层时代存在明显的间断, 但其上下的地质界线与不整 合界线相互平行。
2. 地质图
2.1 地质图 用规定的符号、色谱、 花纹表示,按一定比例把地 壳或岩石圈某一部分地质组 成、构造地质现象等地质内 容正投影到地形图(水平面) 上得到的一种图件。
2.2 地质图的要素
图名 图例 比例尺 地形线 地质体 地质界线 制图单位 制图时间等

2.3 地质图类型
标准化地质图 按国家制图标 准和规范编制的 专门地质图 按某种特殊要求 编制的
超覆不整合
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在不 地整 质合 图接 上触 的关 表系 现 特 征
大 别 高 压 超 高 压 变 质 带 构 造 简 图
3. 地质图上地质界线的V字形法则 3.1、几个概念 3.1.1 露头线 任一地质界面与天然地面的 交线。其形状取决于地质界面 的产状和地形两个基本要素。

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

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
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关系为:
tanβ= tanα.cosω(式中 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 ω真倾向线与视倾向线之间
夹角) 2、线状产状要素:倾伏向、
倾伏角、侧伏向、侧伏角
4
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
回顾地学概论和南京实习时现场实际测量。 岩层产状要素,通常用罗盘直接测量,有些情况下需
18
(6)冲刷充填构造
分流河道对下伏岩层的冲刷切割、充填 上白垩统张桥组中的冲刷充填构造 -合肥盆地肥东县王铁乡
19
(5)古生物标志和底面印模
20
§3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一、整合与不整合 1、整合:连续沉积,岩层层序无间断、产状一致、时代连续,其中生
物演化的是渐变的。 2、不整合:沉积缺失,层序有间断、即部分地层无沉积或虽有沉积但
注意“缺”与“失”的关系,如我国华北O2/C2,是缺失O3、S、 D、C1,还是原先有沉积,后来剥蚀掉即“失”去了。
27
§4 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 指沉积或成岩作用过程中 形成的非构造应力作用e而形成的变形。沉积 物此时尚未固结成岩,处于塑性或半塑性状 态,故称之为软沉积变形。
一、负荷作用形成的软沉积变形 负荷构造、火焰构造、砂球和砂枕
8
(1)
(3)
(1)、(3)两种情况相似,不同的是后者“V”字形弯曲大于等 高线,而前者“V”字形弯曲度小于等高线。示图。
9
§2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
沉积岩是地球表分布最广泛的岩石,其分布面积约 占地球大陆面积的75%,因此,大部分地质构造是由沉积 岩形成的。所以观测分析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岩层产 状和接触关系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本 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
(2)同一次构造运动周期不同,地区有先有后,时间可长可短, 缺失地层并不一致,这是褶皱幕的穿时性的反映。

岩层产状描述

岩层产状描述

岩层产状描述
岩层产状描述是对岩石层的形成、组成、结构、纹理和变形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的过程。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岩层的形态:描述岩层的整体形状、厚度、延伸方向等特征。

2. 岩层的成分:描述岩层的主要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以及次要或微量矿物的存在情况。

3. 岩层的结构:描述岩层的内部结构,如层理、节理、褶皱、断层等。

4. 岩层的纹理:描述岩层中矿物颗粒间关系、排列方式和形态特征。

5. 岩层的变形:描述岩层中可能存在的变形特征,如折叠、断裂、滑动等。

在进行岩层产状描述时,需要结合实地观察、取样和室内鉴定等多种方法,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和描述岩层的各种特征,以便进行后续的地质解释和研究。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分析及计算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分析及计算

⑴平行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 基本平行一致;
②在两套地层之间 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 层,存在沉积间断。
这一地史时期地壳曾经 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
44-39
不整合面
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44-40
⑵角度不整合
特征: ①上下岩层的产状不
平行; ②在两套地层之间缺
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存在沉积间断。
44-23
②直立岩层 的地质界线是 沿其走向作直 线延伸,不受 地形影响。
44-24
③倾斜岩层露头分布形态则较 复杂,表现出地质界线与等高线相 交的曲线延伸,并有一定规律,当 其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 “V”字形,故此规律又称为V字形法 则。
44-25
V字形尖端
沟谷处
山脊处
沟谷上游 山脊下坡
这一地史时期内曾发生过 显著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44-41
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
44-42
不整合面
44-43
作业题: 1. 什么是岩层?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是什 么?并绘图表示。 2. 论述地层的接触关系。44-44ຫໍສະໝຸດ 44-26V字形尖端
沟谷处
山脊处
沟谷上游 山脊下坡
44-27
V字形尖端
沟谷处
山脊处
沟谷下游 山脊上坡
44-28
总 结:
若地层没有倒转时,地质界线:
V字形尖端
沟谷处
山脊处
新地层
老地层
44-29
V字形法则,适用于:
岩层界面、断层面、不整合面等露头线的 分布形态。
44-30
2.岩层的露头宽度 水平岩层
30°
即指向老岩层,数字是倾角)

第2章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第2章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走向:岩层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图中直线MON),走向线 在水平坐标系中所指的方位就是该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
O
水平面
M
N
D D'
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示意图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 的直线称(真)倾斜线,倾 斜线下倾方向在水平面上的 投影线所指的方位就是该岩 层的倾向。
倾角:岩层的倾斜线与它在 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锐夹 角就是该岩层的(真)倾角。
第二章 沉积岩层和岩浆 岩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
本章主要内容
1. 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与 底面 (重点内容)
2. 倾斜岩层与直线的产状要素 (重点内容) 3. 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特
征 4. 地层接触关系 5. 沉积岩中的软沉积变形构造 6. 岩浆岩中的原生构造
一、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与底面 层理是沉积岩层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它是通过岩 石的成分、颜色和粒度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 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火山岩中也发育层理。

新疆轮台县阳霞煤矿中侏罗

统克孜勒努尔组粒序砂岩
一、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与底面
3. 波痕:波峰向 上,波谷朝下
现代海滩砂 体表面的波纹
岩石表面古 老的波痕构造
(上面2幅图片引自Siever,1994)
陕西省富平县平凉组(O2 p) 薄层灰岩层面上的波痕构造
一、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与底面
二、倾斜岩层与直线的产状要素 1. 岩层的产状要素 视倾向与视倾角
在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斜交的直线叫该岩层的视倾斜 线(如HM、HN)。
视倾斜线与其中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称之为
该岩层的视倾角或假倾角(如、)。视倾角总是小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分类,识别和描述: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各种地形和地貌,反映了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学和化学过程。

常见的地质构造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水平构造:这种构造的原始产状是水平的,表现为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
新岩层在上,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状态。

2.单斜构造:这是指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产状发生变动,形成
单一倾斜的状态。

3.倾斜构造:这是指岩层层面在较大范围内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表现为顺倾斜方向岩
层逐渐变新。

4.褶皱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包括背斜
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5.断层构造:这是指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发生断裂错动的现象,包括正断
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类型。

识别和描述地质构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岩层的产状,即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以及岩层的变形特征。

2.分析岩层的层序和相对年代关系,了解岩层的形成顺序和地壳运动的过程。

3.注意观察岩层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岩层的形成
环境和过程。

4.结合地质图、地层柱状图、剖面图等资料,全面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发展过程。

产状三要素

产状三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一、沉积岩层的产状
岩层可以理解为由两个平行或近似平行的面所限制的某种岩石所组成的地质体。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分布的状态。

在一个地区岩层呈水平状态平行地表,还是发生了倾斜,倾斜的陡缓……,这些都是指岩层在空间的状态。

确定任何层状岩层的空间位置,可以用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来描述和表示。

1.走向
倾斜岩层层面与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图8-1中AB)称为走向线,走向线指示的地理方位(与地理北极沿顺时针方向的夹角)叫走向。

走向线有无数条平行线,但走向只有两个,且相差180o。

图8-1 岩层产状要素
2.倾向
与走向线垂直向岩层下倾方向引出的射线(图8-1中OD)称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图8-1中)指示的地理方位称倾向。

倾向与走向相差90o 或270o,但岩层的倾向确定后,走向就可以确定,岩层的走向确定后,倾向不一定确定。

3.倾角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之投影线的夹角(图8-1中的α),亦称真倾角。

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产状及其原生构造§1 岩层产状、厚度及其出露特征一、岩层的原始产状:沉积盆地(海洋或大型湖泊)中心,形成的岩层是水平的或近水平的,而边缘、岛屿,水下隆起等周围的沉积物产状具有一定的倾角,称为原始倾斜。

原始水平的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可变为倾斜、直立、倒转以及各种褶皱形态,但也有仍保持近水平状态。

二、水平岩层岩层上下两个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

其特征如下:1、在层序没有倒转的前提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当地形剥蚀切割轻微的地面只出露最新岩层;如切割强烈时,老岩层则出露于河谷,冲沟等低洼处,较新岩层分布于山顶或分水岭上,即岩层愈老出露愈低,岩层愈新其出露的位置愈高。

2、水平岩层的露头形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其出露线(岩层与地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而不会相交。

3、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岩层顶面与底面标高之差。

4、水平岩层露头宽度,与岩层厚度和地形坡度的变化有关。

三、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

单斜岩层可以是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盘,也可以是区域性不均匀沉隆或上升引起的区域性倾斜。

(一)岩层产状及其测定1、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关系为:tanβ= tanα.c osω(式中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ω真倾向线与视倾向线之间夹角)2、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与表示方法(要求学生回顾地学概论和南京实习时现场实际测量)。

岩层产状要素,通常用罗盘直接测量,有些情况下需用作用法,赤平投影法求出岩层产状要素。

⑴层产状文字表示法:通常只记录倾向和倾角即可,走向则通过倾向加或减90度换算。

●方位角 SW205°∠25°或205°∠25°●象限角法,以北或南作为起点(0°),一般记为N65°W∠25°或 NW65°∠25°⑵符号表示(用于地质图上)(二)岩层的厚度真厚度、视厚度、铅直厚度三者具有一定的三角函数关系附录V有详细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字形法则——倾斜岩层地质界线在地形地质 图上弯曲的规律。其特征受地质界面倾角、地形 坡度及地形与地质界面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三 个因素制约。表现为: 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 地质界线的弯曲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相同”, 即地质界线在沟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 字形,在山脊处形成尖端指向下坡的“V”字形。 地质界线的弯曲紧闭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紧 闭度。
泥裂
印痕
斜层理
斜层理
斜层理
沉积岩层的产状 类型:
根据岩层倾角α 的大小可分为:
水平岩层 α<50°
倾斜岩层 50°<α<85°
直立岩层 α>85°
水平岩层
水平岩层——没有经过构造变动的、仍然保持成 岩时的原始水平状态的沉积岩。
特征: 下老上新 地形地质图上的表现—— 岩层顶底之间垂直距离(海拔高差) =厚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平岩层地貌
水平岩层地貌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岩层厚度——是其顶底面的高差 岩层出露宽度——是其顶、底面的水平距,其大小与岩层
厚度和地面坡度有关
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就是指岩石层面向某个方向倾 斜的岩层。是岩层发生变形的 结果-即构造中最基本的、或 者说是最多见的现象。
“V”字形法则
根据岩层倾向,倾角和地面坡向,坡角的关系,分为三 种情况:
A.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
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 方向一致,但比等高线 开阔。
“相反”——相 同
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但地 质界面的倾角大于地形的坡角时,地质界线在沟 谷处形成尖端指向下游的“V”字形,在山脊处 形成尖端指向上坡的“V”字形。
B.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 地质界面的倾角大于地形的坡角 ——在图上,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相同”-相反
当地质界面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但地质界
面的倾角小于地形的坡角时,地质界线在沟谷处
形成尖端指向上游的“V”字形,在山脊处形成 尖
端指向下坡的“V”字形,但地质界线的弯曲紧 闭
度大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紧闭度。
视倾角()
tan=tan * cos
—界面倾向线和 视倾斜线之间的夹角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图示法——长线表示走向,短线表示倾向,数字
表示倾角
数字法 SE 15060
象限法 S30E60 注意其习惯用法!!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直线的产状是指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的 程度。
直线的产状要素包括倾伏向、倾伏角;或其 所在平面上的侧伏向和侧伏角。
倾伏向和倾伏角()
倾伏向和倾伏角()
倾伏向(指向): 某一线段在空间的沿倾斜方向 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 在向下倾斜方位上的水平投影 线所指示的方向,用方位角或 象限角表示。
倾伏角: 指直线的倾斜角度,即直线与其水平 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侧伏向和侧伏角()
侧伏角—— 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 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 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 面上的侧伏角(用量角器现场 测量)。
“产状”——是什么? 产状要素——
产状三要素——
面状构造的产状——指面状构造的空间产 出状态,即指其与水平参考面和地理方位 之间的关系。
任何面状构造或地质体界面的产状均 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数据表示。
其中,倾向和倾角是必要条件。
一般认为:除盆地(包括洋盆和陆盆) 的边缘外,沉积岩层的初始产状都是水平 的,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变形后,它们的产 状才有可能发生改变。这是研究地质界面 产状在变形前后发生变化与否的重要的基 础性参考“坐标”。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看,两条线可以 构成一个面,而线又是点的集合。因 此,从这个意义来说,地质体实际上 可以看成是一系列线和面的集合体, 也就可以用线和面来表示。
线状构造—— 面状构造——
面状和线状构造的概念
面状构造: 指地质体中几何的或 物理的 呈面状的结构面—如岩层层面 、断层面、 (黑板面)等。
线状构造:指地质体中几何的或物理 的具 一定方向延长的构造—如断层线、矿物定 向排列而成的生长线、擦痕线、 (黑板边 线)等。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虽然构造的类型、成因、规模和形态千差 万别,但从几何学上看,其基本结构可归纳为 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观察和测定这些面状结 构和线状结构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即产 状,则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倾斜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 (左图中AE),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 即为该平面的走向。
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 倾斜线(OD),倾斜线在水平面上 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 的)方位即倾向。
倾角() :指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 角。
视倾向和视倾角()
视倾向
侧伏向—— 就是构成上述侧伏角的走向线 的那一端的方位。
表达方法
倾伏 SE 12030
侧伏 45 NE 或直接书写为“侧伏向NE, 侧伏角45”。
岩层的面向 ——岩层由老变新的方向-箭头所指
新地层
5
4
3
2
老地层
1
☆ 面向和层序
面向——是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岩层由老到新的方 向。
层序——是岩层的顺序。 成层岩层从下到上,地层由老到新—正常层序,面向指 向上。 成层岩层从下到上,地层由新到老—倒转层序,面向指
岩层的成层构造及其产状
地质体及其界面
地质体的概念
地质体:各种成因的自然岩 石体或土质体。
特点:形态各异,尺度多种, 性状多样
地质体的界面
地质体间及其内部几何的、物理(物 质)的接触面—— 界面。
特点:多类型、多尺度、多成因、多 物理环境
实际的物理界面 岩层层面—— 断层面—— 不整合接触面—— 面理面—— 等等
向下。
☆ 利用各种原生构造及其指示面向的方法
层理:成分和结构均一的纹层成层显示出来的构造——原生 沉积构造。
岩层面向的确定标志
沉积岩层的沉积学标志 层理—— 波痕—— 泥裂—— 印痕—— 化石产出状态等——
递变层理:颗粒粒度的从底到顶由粗变细,其顶面与上 一层底面是突变的。
暴露标志:
波痕:尖脊指向顶面,圆弧指向底面。
质地 界质 面界 的面 倾倾 角向 小与 于地 地形 形坡 的向 坡相 角同
, 地
垂直岩层
地质界线不受地 形的影响,是一条直 线。
垂直岩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