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地图第1课时课件.ppt

合集下载

2016届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课件15

2016届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课件15

强化训练
(点此链接)
易错防范
•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一联)下图示意某湖7000 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 约95mm,蒸发量1315mm。读图完成1~2题。
• 1.下面四幅图中最能反映上图中PQ一线地 形剖面图的是( )
• [易错分析] 本题错选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获 取和解读信息。图中不同的时期的湖面线分 布情况,可以看作湖泊等高线的分布情况, 由此可判读出PQ沿线地形的特征。此外,要 注意河流处的海拔应低于两侧的海拔,即剖 面图中应出现河谷剖面。 • [答案] C • [解析] 由图可知,PQ一线主要穿过湖泊, 且经过一条河流,海拔中心低四周高,在河 流区域海拔稍有降低,P一侧坡度较陡,而Q 一侧较缓。正确表示PQ一线地形剖面的为C 图。C项正确。
•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 是( ) •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 [立意与点拨]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影响海水 厚度的因素和等值线图的判读。考查获取和 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关键是根据等值线的 分布确定冰期长短。
• [解析] 第1题,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气温 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 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 乙两地。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位于渤海 内部,深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附近, 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 更长,选项B正确。第2题,考查了等值线的 判读。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 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 当地海冰厚度最大,选项A正确。第3题,考 查了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与河冰相比,开 采海冰资源的成本更高,开采难度更大,因 此目前没有大规模进行开采,选项C正确。
• • • • • •

【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考点十二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24页PPT

【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考点十二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24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Hale Waihona Puke 【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课件):考点十二地域联系的主要方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提分宝】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1讲 城市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必修2【更多资料关注微信

提分宝】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1讲 城市与环境课件 湘教版必修2【更多资料关注微信

•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 (1)~(2)题。
• (1)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 有可能是( )
• A.住宅区 B.商业区 • C.绿化带 D.工业区 • (2)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
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 A.西北风 向北流 B.东北风 向南流 • C.东南风 向南流 D.西南风 向北流
考试大纲解读
考点
考纲解读
1.城市区位
读图分析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 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 2.城市空间结构
释其形成原因
3.不同等级城市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 的服务功能 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基础知识整合
一、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分析
因素:城市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 (1)自然地理区位 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
数量除以经济人口容量和人口数量除以资源 人口容量。下图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 口压力指数示意图”(2000年)。读图并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小,仍有人口扩容的能力 B.人口合理容量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与经济、资源、 环境之间是否协调 C.西部人口压力指数大的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D.“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可以缓解东部 地区人口压力指数
• 2.结合图上信息,判断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 方向是( )
• A.东部迁往西部 部
B.北部迁往南
• C.中西部迁往东部 迁往中部
D.东部、西部
• 答案:1.C 2.C
•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概念的含义,西部地 区人口压力指数大是因为经济落后,人口增 长快,而资源丰富应使人口压力指数变小。 第2题,人口应由人口压力指数大的地区迁往 人口压力指数小的地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统考版)第01讲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统考版)第01讲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

经纬网判读与定位。 该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考法二 经线(度)和纬线(度)的判读 2.[福建卷]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 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那么M地的纬度为( ) A.66°N B.67°N C.23°N D.24°N
答案:B
解析:因N、M、P位于同一条经线上, 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千米,因此两地 纬度相差23°,又因N为北极点,则M地的纬 度为67°N。
4.定“最短航线” 甲到乙的最短航线是___先__向__东_北__再__向__东_南_____; 丁到丙的最短航线是___先__向__西_南__再__向__西_北_____。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最短航线判断方法 (1)若两地同在赤道上,则沿赤道走劣 弧。 (2)若两地经度差为180°,即位于同 一经线圈,则沿经线圈走劣弧。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极点后再 向南,如A到E。 ②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极点后再 向北,如B到D。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则看劣弧过哪 个极点再做讨论,如A到C。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三要素
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 考点三 地理位置的描述与经纬度
考点二 经纬网的应用 考点四 地图三要素
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
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6378 4万
6371
由上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__两__极____ 稍扁,___赤__道___略鼓的___椭__球___体。
向北增加是北纬,用“N”表示; 向南增加是南纬,用“S”表示; 向东增加是东经,用“E”表示; 向西增加是西经,用“W”表示。

(通用版)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工业布局与产业转移(1)课件

(通用版)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七 工业布局与产业转移(1)课件

有利 不利 ___________ 条件和___________ 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具体表述一般如下:
(1)自然条件:①能源资源丰富(煤炭、油气、水能等);②矿 产资源丰富(铁矿、有色金属等);③水资源丰富(临河流、湖 泊 )。
(2)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广阔;②交
通便利(邻铁路、河流;沿海、高速公路;近航空港等);③ 劳动力丰富和素质高(人口密集——丰富廉价,有高等院校 ——有先进的技术)。 (3)特殊区位:①工业基础(老工业基地);②农业基础(邻商 品粮、棉基地,乳畜业发达等)。
[审题专练]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题干关键词 “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的国
家,其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以 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为中心的东南沿海 地区。巴西铁矿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附近建设„„大型钢铁厂”.说明该钢铁厂区位条件优势明 显(原料、市场、交通、劳动力、社会协作、基础设施等)。
2.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煤铁
港口
[标准答案] 临近铁矿石产地(离煤炭产地较近);位于产品的销售市场;
社会协作条件良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工人素质较高;位于
大城市的港口附近,交通运输方便。
[解题秘笈 ] 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以某企业分布图为载体进行考查, 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 为: 企业空间 分布特点 与规律 区域自然 和社会经 济条件
要的信息载体。能力要求上,获取信息能力,运用区位原理分
析实际问题能力是重要考查方向。
专题七 工业布局与产业转移
学案1 工业区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人地关系 第1讲 人口问题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人地关系 第1讲 人口问题课件
1.(2018·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 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 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 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 (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答案:(1)C (2)D
2.(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 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国 20~55 岁之间人口
A.东部地区经济衰落 B.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 C.中西部地区环境优美 D.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人口迁移 4.人口老龄化会促使( )
A.产业结构调整
B.环境容量增大
C.激活社会需求
D.城乡协调发展
解析:第 3 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少 数民族众多与老龄化无直接关系;中西部地区很多地域 生态问题严重,且这与老龄化也无直接关系;由于东部 经济发达导致大量人口迁入,使得西部地区老龄化加强, 使得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老龄化差距逐步缩小,选 D。第 4 题,人口老龄化会促使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劳 动力构成不同,会影响到职业的发展,因此人口老龄化 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 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等。 应对措施: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 然增长率等。

通用版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一区域空间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课件资料

通用版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十一区域空间定位与区域地理特征课件资料

(1)甲国位于( D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C )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解析:(1)甲国大局部处于60°W~70°W、0°~10°N,说
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应选D。(2)徐州的产品运往甲国首
都,最短海上航线为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巴拿
图3
技法二:轮廓特征,弯曲记清 定位口诀 海陆轮廓、疆界省界、河流湖泊、走向弯曲。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 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首先,要熟识__海__陆__轮__廓___, __主__要__是__大__洲__、__大__洋__的__轮__廓_____,如2021·四川卷T14图(图4)。
力要求较高。
[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 动的差异。 3.不同开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 式的影响。
考点一 区域空间定位
技法一:经纬定位,海陆相对 1.经纬度定位 定位口诀 大处着眼大洲半球,小处落实山川河流。 这种定位方法要求我们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做 到“_脑__中__有__图__、__胸__中__有__网__(_经__纬__网__)__〞,一网定天下。大范 围要关注一些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半球、大洲及重要地区或 国家的位置,特别是全球性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如2021·全 国卷ⅡT3~5图(图1)。
解析:T岛地理位置判断是思维关键之处。(1)从纬度位置看, T岛位于低纬度,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风带看,位于东北 信风带,所以T岛东北部是山地迎风坡,还要注意附近暖流的 增温、增湿效果。(2)甘蔗制糖厂是原料导向型工业,宜靠近 原料地,这样可以减少运输本钱,减少原料损耗。 答案:(1)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 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2)节省运输本钱;减少原料损耗(劳动力本钱较低;地租较低)。

大单元一:地球运动知识构建与主题突破(二轮课件)高考地理二轮大单元复习课件(新高考专用)(1)

大单元一:地球运动知识构建与主题突破(二轮课件)高考地理二轮大单元复习课件(新高考专用)(1)

新教材·新高考
答案 :B
返回导航
2024二轮复习
[2023·山东济南一模]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是在集热塔周围布置一定数量的定 日镜(一种将太阳光线反射到固定方向的光学装置),将太阳光反射到集热塔 顶的吸热器上,吸热器内装有一种可以高温传热、储热的熔盐介质,通过熔 盐热量加热水,产生蒸汽,以蒸汽作为动力来发电,实现光热电的转换。据 此完成1~3题。
返回导航
2024二轮复习
考 情 分 析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2023浙江6月16题,3分 【命题规律】以现实生活或自然现象为
2022福建卷7-8题,6分
背景,考查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2022海南卷10题,3分
时间计算等知识,将是本专题命题的主
2022浙江6月卷20题,2分 要方向。
2021江苏卷1题,2分
大单元一
新教材·新高考
二轮复习
新教材·新高考
2024二轮复习
考情分析 知识构建 主题突破 课堂小结
返回导航
新教材·新高考
2024二轮复习
考情分析 知识构建 主题突破 课堂小结
返回导航
2024二轮复习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2023全国乙卷9题,4分
考 情 分
2023浙江6月卷20题,2分 时间计算与日 2023浙江1月卷20题,2分
实践 应用
新教材·新高考
2024二轮复习
返回导航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思维 流程
1. 解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变化 规律
变 化 规

实践 应用
新教材·新高考
2024二轮复习
返回导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 图幅依次减少 3/4。读图回答 (1)~ (2)题。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1)若①图比例尺为 1∶ N,则②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 D ) A. 2∶ N 3∶ N C. 2∶ N 4∶ N B. 1∶ 2N 1∶ 3N D. 1∶ 2N 1∶ 4N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2.等高线的概念与特征 海拔 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概念:在地图上,_________ (2)等高线地形图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西北 ①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图示地区:地势__________ 东南 高,__________ 低。
山顶 ②反映地表形态分布状况,如图:A处为____________ ,B 山谷 陡崖 ,C处为___________ 鞍部 ,D处为___________ 处为_________ , 山脊 E处为______________ 。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①同线等高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又 相同 称高程)___________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2)方向 南北 ①经纬线(网)定向:经线指示_____________ 方向,纬线指 东西 示___________ 方向。 北方 ②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向______________ 。 ③一般方法定向:无任何方向信息时则按“上北下南,左 西右东”的一般规律确定方向。 (3)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例如,D为首都,E为国界。 ②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例如,图中的“北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2)比例尺放大(缩小 )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 (缩小 )后,图幅面积放大 (缩小 )到的倍数,是其 比例尺放大 (缩小 )到的倍数的平方。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4.比例尺的应用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如图中甲、乙、丙三个阴影区的比例尺的关系:甲 >乙 >丙。
地形
地形特征
等高线图
判断方法 等高线凸向高 值处,谷线低 于两侧 位于两山峰之 间 等高线重合, 根据陡崖符号 判断
栏目 导引
山谷
山脊之间的低 洼部分 位于两个相邻 山顶之间,呈 马鞍形
近于垂直的山 坡
鞍部
陡崖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据此回答 (1)~ (2)题。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关系 垂直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______________ 相交,等高线穿 过山脊线(或分水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上游 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____________ 弯 曲,成反V字形。
⑦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 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3.判读地形部位
地形 山峰山 丘 盆地洼 地 地形特征 四周低中部高 等高线图 判断方法 数值内高外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 线外侧
四周高中部低
数值内低外高, 示坡线画在等 高线内侧 等高线凸向低 值处,脊线高 于两侧
栏目 导引
山脊
从山顶向外伸 出的凸起部分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起伏小。由此可以判断西北、东南为丘陵,西南、东北为
平原。中部高,西南、东北低。(2)甲、乙两处等高线都向 高处凸出,为山谷。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 导引
③比例尺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考点一


1.地图分类 地形 水文 (1)自然地图:包括___________ 图、气候图、_________ 图、植被图等。
工业 (2)社会经济地图:包括____________ 图、农业图、商业
人口分布 图、交通图、______________ 图等。
栏目 导引
(2)若①图中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 2.77 cm,则①图的比 例尺约为 ( B ) A. 1∶ 2 000 000 C. 1∶ 200 000 B. 1∶ 20 000 000 D. 1∶ 20 000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解析:第 (1)题,②图的图幅面积为①图的 1/4,则②图的比 例尺为①图的 1/2, 即 1∶ 2N; ③图的图幅面积为①图的 1/16, 则③图的比例尺为①图的 1/4,即 1∶ 4N。第 (2)题,甲、乙 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纬度差为 5° ,则甲、乙之间的实地距 离约为 555 km,而图上距离为 2.77 cm,根据比例尺的计算 公式可得①图的比例尺约为 1∶ 20 000 000,故选 B。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特征及判读
1.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1)海拔:某地高出___________ 垂直 距离。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_________ 1500 如下图中甲点海拔为___________ m,乙点海拔为 500 1000 __________m 。甲点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 m。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3.比例尺缩放 (1)比例尺放大(缩小 )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 n 倍后, 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 × n。 ②将原比例尺放大 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 (n+ 1)。 1 1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 ,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 。 n n 1 ④ 将原比 例尺 缩小 , 则缩小 后的比 例尺为 :原 比例尺 n 1 ×1- 。 n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④两条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
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 般不相交、不重叠,只有在垂直耸立的悬崖峭壁处,等高 重合 线在图上才显示为____________ 状态。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缓 ,密集表示坡度________ 陡 ,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________ 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
(1)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C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A.③④ C.①②
B.②③ D.①④
(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D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解析:(1)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西北和东南部分 别有一个高于500米的小山顶,并由西北-东南沿线向两侧 逐渐降低,比较和缓。东北、西南大部分地区在200米以下,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2.地图基本要素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表现方式:
数字式 线段式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 文字式 ______________1 。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2)比例尺与距离的计算 ①知道比例尺求距离
如图中 A、 B 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通过比例尺量算得出, 约为 25 千米。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②知道距离求比例尺
如图中 A、 B 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 15 千米,可通过测量 A、 B 之间的图上距离得出此图比例尺为 1∶ 1 000 000。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势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 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2.判读地貌类型 (1)平原:海拔在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200 米,等高线 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3)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200 米,等高线 较密集。 (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 在边缘十分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 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0 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示海岸 线。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学习目标]
1.知道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会比较大小及利用比 2.掌握不同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和常用
例尺进行相关的计算。
图例的识记。
线地形图。
3.理解等高线的主要特点,能够正确判读等高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提示:①图例
②注记
京”。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1.比例尺的计算 图上距离 (1)比例尺= 实地距离 (2)比例尺= 图上面积 实地面积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 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 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 图、 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某景区旅游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