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教育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教育策略
一、农村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
(一)教育体制的实行——普九,影响学困生的学习
由于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不管学生学习是否扎实,成绩是否达标,一律升学,这就使得那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没有掌握的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及时复习、巩固和加强,每个学期积累下来,越积越多,这对他们学习新知识越来越困难,使得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小学阶段就成了学困生;再加上小学毕业后不管成绩是否合格,全部直接升上初中,并且上了初中后,课程更多,这些学困生学习就更困难了;更重要的是初中有了升学选拔考试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初中学校管理工作与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以及教学要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使得原来的那部分学困生无法适应,没有得到转变,还致使一部分原来在小学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因无法适应初中的教学要求,不能很好地处理小学和初中的知识衔接,造成学习困难,成了新的学困生。

(二)社会关注的目光——学校培优工作,忽视了学困生的学习
目前,教育教学已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阶段,而教育自身所追求的理想也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进步,但是地方政府及社会对学校办学的评估标准仍然是以录取重点高中的人数多少来评判一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优劣。

受此影响,学校教育的管理自然向优秀群体倾斜,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质量要求,所以,在农村初中教学中,慢慢形成初一重全体,挖掘优等生;初二重中等生,培养优等生;初三只重优等生的不良授课现象。

更有甚者,到了初三年级就打破原来的班级制,重新按成绩来分班,组建所谓的“强化班”,把学校的优秀资源尽己所能的向这个班配置,而对于“非强化班”则管好纪律,按部就班的授完课,完成授课任务就行了。

这无疑抛弃了部分学生,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两极分化的严重后果。

(三)教师观念陈旧及教育方式单一化,不利学困生的转化
在农村初中,有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课堂教学单调、乏味,使得学生听课率不高,提不起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再加上部分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只注重班级的优等生,而忽略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致使学困生产生心理偏差,加大了学困生和教师的距离。

更有某些教师认为学困生太难转化,因而歧视学困生,轻则责怪、厌弃,有意无意地嘲笑、讽刺、挖苦;重则以粗暴的言行将学生赶出教室,哄回家去,造成学困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破罐子破摔,长期以往,学困生因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帮助,而逐步丧失学习的毅力和动力,这样教师不但培养不出优秀人才,反而会制造一批学习的叛逆者。

这种不良的教学手段在农村初中教育中仍然存在,这不但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反而会有更多的学困生产生。

这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教育因素中最主要、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

二、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原因的分析
大凡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出息,能出人头地,如果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就会获得理想的效果,可是如果在教育中采用的方式不正确,教育方式不恰当,往往会事与愿违,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

调查中发现,当前常见的不良教育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是孩子成为学困生的最重要因素
这类父母只要孩子一有过错,就非打即骂,棍棒教育使得家长和学生之间形成了很深的隔阂,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爱心,从而产生逆反情绪。

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孩子美好的心灵就容易遭到摧残,使他们看不到生活是美的是快乐的,从而破罐子破摔。

(二)部分学生家长素质偏低,放任自流,也是孩子成为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村,认为读书无用、子女认识字会计算就可以了,读书上大学,花去一大笔钱,毕业之后还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呢!这类父母的思想落后、眼光短浅、社会责任感不强,不具备崇高的理想,对子女的学习影响很坏,这是造成农村孩子成为学困生又一因素。

(三)家庭环境不良会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
1、父母关系不和谐,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整天闹离婚,这样的家庭哪里还谈孩子的教育,对子女幼小的心灵也带来了极大创伤。

孩子由对父母的反感发展到对自己的不负责任,逐渐开始厌学、旷课、打架,甚至离家出走。

2、家庭残缺,放任自流。

在缺父少母家庭中的学生享受不到正常家庭的温暖,久而久之,便变得缺少热情,待人冷漠,随心所欲,无所顾忌,逐渐养成许多坏习惯。

再婚家庭虽然也是个完整的家庭,但在孩子的眼里,却是一种有裂痕的完整。

调查中,再婚家庭的子女,他们常常因为继父或继母对他们漠不关心,甚至干脆不管而产生抵触情绪。

再加上他们原来对父母再婚的抗拒心理,不愿与父母有情感交流,也不愿听父母的话,继而也不愿听老师的话,一切以自己的好恶为出发点,无心学习,放任自流。

从上述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归因中,我们可以看到,学困生的形成与其家庭有着最密切、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家庭问题都可能导致孩子成为品德、学习方面的学困生。

三、学困生个人心理成因的分析
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

主要心理障碍有读书无用心理、虚荣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等。

这些心理障碍不是同时存在于
一个学生身上,每个学生身上的主导心理障碍也有所不同。

作为教育者,必须认真分析每个学困生的心理,找准主要原因,才能为下一步开展转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经调查我们认为,目前造成农村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读书无用心理
一直以来,通过读书跳出“农门”是农村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职教生和大学生毕业以后国家不包分配已成事实。

社会招工也逐渐淡化了学历条件。

许多农村学生在耗尽家财甚至借债读完高中上完大学后,找到的工作不但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而且还不如初中生和文盲的工资高。

此外,招考、录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特权现象,也显现了“学用”不统一和“知资”倒挂。

于是,有些学生就认为“一切都是命里注定的”“学习知识没有用”“只要命好,不学也同样找到好工作,能赚大钱”“不学不用怕,只要有个好老爸”,从而失去学习动力,放松学习,以至造成了不良后果,学业上走向失败。

在我们对学困生的调查中,认为读书无用的占56%。

2、虚荣心理在作祟
在农村,一个家族往往聚居在一起,宗族观念较强。

受此影响,农村学生在交友时,喜欢拉帮结派,特别讲究哥儿们义气,常以自己是某一派的成员而感到自豪,也以能维护哥儿们利益而觉得有面子。

一旦某一哥儿们,特别是在这一派中影响力较大的哥儿们与老师、同学或家长闹了矛盾,与他们对着干,违反课堂纪律、不听课、不交作业、逃学外出上网或离家出走的时候,为了顾及哥儿们面子,显得自己有哥儿们义气,也会坚决支持并紧追其后,放弃学业。

3、自卑心理在作怪
自卑是青春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

自卑就象是潮湿的火柴,永远也燃烧不起成功的火焰。

农村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生活水平低,学生社会阅历少、知识面狭窄,内心较为自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0%的学困生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他们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总感到自己缺点多、名声不好,老师和同学瞧不起,再努力也很难挽回影响,因而悲观失望、心灰意冷、情绪低沉,对前途失去信心。

4、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反常心理,是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思想障碍。

农村农活重,父母早出晚归,顾不上子女的学习、教育和引导。

农村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很强的独立意识,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一旦自己的看法与老师和家长的看法不一致时,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其实,逆反心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具有的,只不过在
农村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罢了。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2%的学困生有逆反心理。

他们认为老师对自己不好,有偏见,对老师的教育和批评总是持反对态度,甚至明知自己做错了事,也不愿意承认。

有的爱钻“牛角尖”,即使自己没有道理也要与他人一辩到底,越是批评教育越是我行我素,批评教育越多越反感,能做对的故意做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