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三年级《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不仅影响到了当时,也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教给学生关于洋务运动的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是,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到这一历史事件呢?这就需要进行精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本课本着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了解洋务运动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在本环节中,学生应该能够明了:1. 阶段性感知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2. 印证中国的“内外依存”与“中国式近代化”;3.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影响以及对民间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1. 开场导入学生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将洋务运动的概念及时的引入,例如:什么是洋务运动?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2. 教师讲述洋务运动通过教师的授课,让学生了解范围广泛的洋务运动。
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PPT或者幻灯片进行教学讲解。
在讲解的同时应该注重表达一下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式近代化”。
3. 文献欣赏让学生欣赏文本“大顺降,飞船射入太空”(该文本讲述甲午海战的背景信息,放置在讲解章节之后)。
通过文献欣赏,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事件相结合,更加深刻的理解洋务运动。
4. 策划一个演讲或节目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策划一个洋务运动的节目或者演讲词,让学生更好的领悟洋务运动在真实社会中所发生的具体影响。
同时,策划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研究深度。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1. 交互式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话题中,让学生积极提出讨论,表达个人观点。
2. 信息搜集法针对文献欣赏章节,在该章节结束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方式收集更多关于甲午海战的信息。
3. 个人研究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个人研究。
让学生查找洋务运动时期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提高研究深度。
四、教学手段的选用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教师可以使用PPT工具展示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通过图表和文字的形式进行学生们的直观呈现。
2. 实物展示教师可以通过放置洋务运动时期的实物(例如:生动的关庙理事牌)来直接让学生感知到洋务运动压抑政治的代价。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和进行推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a.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意识到中国正面临割地赔款的危机。
b. 郑观应上书《陈述洋务的事略》,提出了实施洋务运动的主张。
2. 洋务运动的特点:a.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工业,以增强国家实力。
b. 兴办新式学堂和翻译西方经典著作,培养人才。
c. 建立工厂和军事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d. 创办船厂和矿山,发展工业。
3. 洋务运动的影响:a. 在短期内提高了中国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外患危机。
b. 培养了一批具备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为后来的中国近代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c. 但由于洋务运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如贪污腐败、浪费资源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洋务运动吗?你们知道洋务运动的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什么影响?请简单回答。
2. 学习(30分钟)a.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特点。
b. 学生分小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每个小组总结提出两至三个观点。
3. 分享与总结(15分钟)a.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过程。
b. 老师对各组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4. 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并总结自己的观点。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写一篇小论文,探究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评价1. 布置的写作作业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察,可以通过评阅学生的作业来了解他们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洋务派及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目的,近代工业的创办,新式海陆军的建立,新式学堂的建立,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及其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历史的分析论证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打破原有的封建统治,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改革才能成功。
八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历史教案洋务运动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2.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2. 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洋务运动的内容,包括洋务派的发展、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4. 案例分析教师出示洋务运动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发表见解。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强调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洋务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出示洋务运动相关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其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程度。
3. 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教科书。
2. 课件:教师自制的洋务运动相关课件。
3. 案例材料:关于洋务运动的案例资料。
4. 历史图片:与洋务运动相关的图片。
5. 视频资料:关于洋务运动的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洋务运动的内容,包括洋务派的发展、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洋务运动》教案最全版
《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现象和本质”、“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中关于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和顽固派代表人物倭仁言论的史料、奕批判洋匠唯利是图的史料以及一些图表,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挖掘历史照片中的有效信息,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分析、处理历史照片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学会类比和联想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洋务运动的概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2)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节的另一重点。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为现代化的工业迈出了中国处代化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只是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用”服务于中国封建统治的“体”,仅仅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
《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相关推荐《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洋务运动》高中历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
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
头绪多,内容丰富。
《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德育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具: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
五、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
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1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兴办军事工业生:(同学阅读教材并分析问题)师:19世纪60年月初,太平天国革命力气走出低谷,开头复兴。
洋务派首先试图采纳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镇压太平天国的革命,达到其师夷长持以自强的目的。
1861年在长江流域,曾国落的部队占据安庆后,马上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师: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天津机器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大门这两幅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上的建筑,它们的外观有什么特点?再想想它里面设备是什么样的,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认真观看历史照片)师: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外观是以中国旧式建筑为主,再加上一些西式厂房和高大的烟囱,房屋里面安装的是从西方进口的先进机器。
洋务运动刚刚开头,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的外观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的,这些建筑的不协调之处就在于:上观上是传统建筑的形式,厂房里却是用西方大机器进行生产。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使用西方的机器进行生产,却不按机器生产的要求建构新的厂房,而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又加上一些西式厂房,这从侧面反映了洋务派怎样的思维方式呢?大家发表一下看法。
生:(相互争论,发表意见)师:(总结同学的发言)正如大家所说,洋务派试图把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嫁接到清王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上来。
大家思索一下,洋务派的这种想法,错在何处呢?生:(相互争论,发表意见)师:大家的观点集中起来就是——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基础上的近代技术与腐朽的封建社会体制是不相容的,这正是洋务派的不足之处。
那么洋务派在70年月以后,为什么将重点转向民用工业?2.兴办民用企业生:(分析教材内容并回答)师: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在性质上是否相同?生:(阅读材料,发表意见)师:推断一个企业的性质,应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生:(分析并概括)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一个企业的性质主要由生产目的、产品安排、销售和企业管理特点等方面打算的。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掌握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3.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内忧外患的形势–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解决对外侵略2.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海军和军事现代化–工业和工艺现代化–教育与科学技术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引发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增强了人们对外国知识的认识和需求–打开了中国文化的西化之路三、教学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四、教学难点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五、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重要性和影响。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提问:你知道洋务运动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学习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15分钟)–讲解中国在洋务运动前的国内外形势。
–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学习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2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事件,如自办洋务、洋务派遣使节等。
–分析洋务运动的成果,如新式船只的建造、近代工业的兴起等。
4.分组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例如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
5.总结归纳(15分钟)–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理由,总结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方法1.提问评价:随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情况。
2.议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的深度和合作的程度。
八、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第四课相关内容;2.多媒体投影仪。
九、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了解更多关于洋务运动的资料;2.探究其他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如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洋务运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2、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教学过程】课前请各组长互评预习案,并把各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老师针对学生预习案有错有疑的地方进行纠正补充解惑。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清军和英军交战”的电影片段。
〖想一想〗看了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何感想?(大刀长矛难抵洋枪洋炮;清朝的军事力量太弱了等等。
)正是由于清朝军事力量太落后,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股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进步势力——洋务派,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历史。
二、合作交流解答探究(一)洋务派的出现 1.出现的历史背景〖想一想〗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呢?(学生结合所看到的电影场面阅读p28文字,然后思考。
抽学生回答。
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知识的积累与归纳能力。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背景内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外患——武器精良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逐渐扩大。
)内忧外患使清朝统治岌岌可危,洋务派因此出现。
(简要解释顽固派:顽固派是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与洋务派相对的清朝统治集团极腐朽的一部分。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了解洋务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3.了解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让学生掌握洋务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3.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影响。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影响;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洋务运动相关的教材和资料;3.课件和讲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演示图片和视频来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洋务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分析洋务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3.介绍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影响。
三、学习活动(3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洋务派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展示给全班;2.小组展示:要求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让其他小组提问并进行讨论;3.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就洋务运动的成果和影响进行全班讨论,并引领学生总结结论。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通过故事和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洋务运动带来的变革和影响;2.让学生思考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和教训。
五、讲解概念(10分钟)讲解相关概念,如洋务派、洋务运动、洋务局等。
六、总结回顾(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复习和回顾。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洋务运动为主题,写一篇2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看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的目的。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同时,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应选取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在总结回顾环节,教师应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
教案主题: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 掌握洋务运动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内容:
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 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
3. 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让学生回顾一下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危机和困境。
步骤二:讲授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因(15分钟)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因,包括西方列强的侵略、科技发展等因素。
步骤三:讲授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20分钟)
讲解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包括自强运动、洋务派的兴起、洋务派的改革措施等。
步骤四:讲授洋务运动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5分钟)
讲解洋务运动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洋务派的措施、关键性的改革、洋务运动的失败等。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起因、发展过程以及重要事件和人物等。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近代史》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评价:
1. 课堂讨论:让学生就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发展过程展开讨论。
2.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洋务运动的小论文。
3. 课堂测试:出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测验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既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又阻挡不了外国的侵略,结果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本课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交流法。
2、说、评、议结合法。
3、系统知识归纳法。
4、中外历史联系法学习准备阅读收集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人物、事件资料。
板书设计第6课洋务运动一、“自强”与“求富”1、洋务派出现的背景、代表2、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3)筹建海军(4)开办新式学堂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1、洋务运动的破产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洋务运动。
[新课内容]一、“自强”与“求富”师:要了解洋务运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洋务派?生:洋务派,是指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9篇)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优秀9篇)《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篇一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态度:历史发展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地失败了思想意识: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联军名称侵略国占领年代清朝帝、后英法联军英、法1860年咸丰、慈禧八国联军英、法、俄、美等19xx年光绪、慈禧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制造的军舰性能,教师指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烧了圆明园后,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
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
平远号军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小结、过渡: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呢?请看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自强”与“求富”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27页本目的内容,并根据《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先在课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接着当堂进行“接龙”活动。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
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环节四:巩固训练环节五:测试评价1.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三十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个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他还举办了新式学校。
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B.发展近代工业,维护清朝统治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惯2.把洋务运动看作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最主要的是因为()A.洋务运动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出现的B.洋务运动促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洋务运动使部分企业开始采用机器生产D.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3.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升至6%。
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
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洋务运动客观上促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洋务运动为中国培养了技术力量C.洋务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洋务运动促动了近代城市化4.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这说明李鸿章兴办民用企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C.限制民族资本D.抵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5.“因为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
”以下内容与之最为符合的是()A.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C.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洋务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技术6.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用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B.遭到封建顽固势力反对C.外国资本主义干扰破坏D.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7.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B.客观上促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C.消除了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D.完全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8.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洋务运动教案高中人民版
洋务运动教案高中人民版洋务运动,又称“洋务自救”,是晚清时期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宗旨的改革运动。
它起源于1861年,结束于1895年甲午战争后,由清朝统治者中的洋务派发起并推行。
这场运动的直接诱因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给清朝带来的巨大冲击,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寻求变革以自保。
洋务运动的核心内容在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科技和管理经验。
洋务派人士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始大力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军事工业,建立近代企业,引进外国技术,培养新式人才,试图以此来增强国力。
在教育方面,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
洋务派设立了新式学堂,如同文馆、江南制造局学馆等,这些学校不仅教授传统的四书五经,还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甚至包括外语和军事学科。
这些新式教育机构的建立,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知识的人才。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也相当明显。
洋务派的改良主义并未触及到社会的根本制度,他们试图在封建体制的框架内进行改革,这无疑限制了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洋务运动过分依赖外国技术和资本,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这使得中国的工业化始终处于被动和依赖的状态。
由于洋务派的改革措施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导致许多改革半途而废,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尽管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实现其“自强救国”的目标,但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也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更深层次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既要看到它的积极意义,也要理解它的局限性。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深入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及在面对外来压力时,如何保持文化的自信和自主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教案
高中历史洋务运动教案【篇一:高中历史洋务运动教案】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0高中历史洋务运动教案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好,下面我们来讲洋务运动的背景。
在讲洋务运动之前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什么叫洋务,有哪位同学知道了解了这个概念后我们来看看洋务运动究竟在怎么的历史背景中产生呢?请同学们看下书,找出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好,洋务运动产发生在19 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那么洋务运动开始的19 世纪60 年代中国处于一个怎么样的状况:提示:有没有受列强欺负?国内有没有动荡或者什么大事啊?我们知道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惊醒了地主阶级中一些较先进、开通的人士。
他们认识到了列强的船坚炮利是导致两次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使他们逐渐认识到中国正面临着几千年来的“大变局”,传统的一套措施已经不能应付新的形势,认为只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技”,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于是他们开始抛弃原有的夜郎自大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0的观念,逐渐地向西方靠拢。
开始用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方式来试图挽救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
我们把他们称作为洋务派,〔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的第一段话,找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总结:当时在清朝地主阶级中较开明的一派,他们是在长期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在和鸦片战争中对洋枪洋炮的作用有了亲身的体会;他们体会最深!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他们逐渐认识到中国正面临着几千年来的“大变局”,传统的一套措施已经不能应付新的形势,认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技”,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
而他们在19 世纪 60 90年代所掀起的这场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宗旨的自救运动就叫洋务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二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特征19世纪60、70年代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
《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勾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确定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走向半殖地民半封建社会。
此后,国际上,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国内,是清政府依靠外国侵略者的支持而暂时稳定其统治的时期,是清政府勾结侵略者来稳定其统治并建立适应侵略者要求的半殖民秩序时期,是所谓的“洋务运动”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外国侵略者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特权,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中国的自然经济已初步瓦解;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中国经济已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各种主要的经济特征都在迅速形成。
从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向外猛烈扩张。
在远东,它们疯狂吞并中国的邻邦,加紧分割、攫夺中国周边的土地,使中国的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人民群众以反对外国教会为形式的反侵略斗争广泛展开,清政府也被迫组织了两次抵抗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即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陆军溃败了,海军覆没了,标榜“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后,适应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掠夺,全面地控制中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且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企图瓜分中国的领土。
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从此更加尖锐。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准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而农民阶级则发动了对外的“武装”、“灭洋”斗争,即伟大的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洋务”又称“夷务”,泛指当时一切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物。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内忧: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的进行外患:西方资本主义加剧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就如何解决内外矛盾问题产生意见分歧,从而形成了洋务派与顽固派。
洋务派起初人数不多,但都是清政府中握有实权的人物,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等。
顽固派是一批对世界发展形势一无所知的极端腐朽的贵族、官僚,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同治帝的老师、蒙古贵族、大学士倭仁等。
同:本质上都是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异:区别在于对待“外国事物”的态度上。
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顽固派因循守旧,愚昧无知,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物,幻想恢复“闭关锁国”的局面。
顽固派代表了清朝统治集团中最腐朽、最保守的势力。
2.洋务运动得以进行的条件(1)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运动的态度。
刚刚上台的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因此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2)总理衙门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机构。
(3)掌握地方实权的一些汉族督抚积极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那些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起家的汉族官僚,成为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工企业。
◆军工企业的性质和特点:①由政府出资兴办;②产品用于武装军队;③企业管理采用封建衙门式,企业设刑庭、监狱。
基本上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2)19世纪70~90年代——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
◆民用企业的性质和特点:这些企业都是使用大机器生产,创办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润,绝大部分产品销售于市场,从而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可以说是含有资本主义成分的近代企业。
这些企业的创办在当时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它在客观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抵制作用,也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锻炼了更多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
(3)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并成立海军衙门;◆作用:增强了国防力量,使中国在中日、中法战争中取得一些战斗的胜利,也推动了国防建设近代化。
(4)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作用: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运动总的目的是用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力来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即将资本主义纳入封建专制的轨道,增强清政府的实力。
洋务派办洋务受这一总体思路的左右,同时也没有超出这一界限。
具体口号是:“求强”,即举办军事工业、建设海防、编练新式军队、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发展河海交通和通讯事业等。
讲洋务派办民用工业是为了“求富”是可以的,但其办民用工业的直接动因,是为了解决在办军事工业中所遇到的资金、交通、燃料和通讯等方面的困难。
三、洋务运动的结局:破产◆失败原因:(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掌握真正的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一些洋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谋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2)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3)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仅凭地方上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器。
(4)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四、洋务运动的评价:①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②洋务运动期间,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③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⑤创建了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海防能力。
⑥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封建教育的冲击。
⑦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
◆洋务派与鸦片战争时期抵抗派的联系与区别①在目的上:都主张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不同之处是洋务运动还有一个目的,即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②在方法和步骤上:都主张从西方购买枪炮和船舰,并仿制西方战舰;都主张建立一支新式海军。
不同之处是抵抗派的主张还没有完全实行,就随着林则徐的被撤职而中断;洋务运动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
③结果相同:鸦片战争失败,抵抗派的主张便随之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继而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
相同点:①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
②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③影响:两国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不同点:结果不同,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洋务运动失败,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发展成为亚洲强国。
结果不同的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
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
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
▲19世纪后半期中日两国历史发展比较19世纪中期的中日两国,可以说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
社会状况基本相似,同样是封建专制国家;经济基础相似,同样是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民族命运相同,都遭受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甚至都进行了学习西方的“新政”。
但结果完全不同,一个是国力、经济力量全面上升,基本上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而另一个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下级武士为基础的明治政府,并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通过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工商业和文明开化。
19世纪晚期的日本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20世纪初,最终废除了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实现了民族独立。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改革历程非常艰难:中国改革的主体是顽固的清王朝,与当时并行的社会群众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等)形成敌对关系;改革内容主要着眼于军事、经济等方面,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层面上认识肤浅,即便是后来的戊戌变法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缺陷;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社会发展、国际地位变化急剧转折的关键。
政治方面。
两国虽然都是封建国家,但日本在政治制度上相似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欧洲,封建领主制是日本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却异常顽固与强大。
其次在经济方面。
日本的工商业发展相对强大,特别是在农村,因而在社会阶级分化方面日本更具优势,如封建营垒中出现了一些大名的分化、新兴地主的出现等。
另外在领导力量上。
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者。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的洋务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同样在国际环境方面。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西方还处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同时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改革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而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一直是西方侵略的重点,戊戌变法时,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进一步加紧了对东方国家的控制和侵略,国际环境对中国很不利。
1.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C)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建立了近代化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D)A.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B.创办洋务企业的官员贪污腐败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压制D.未从根本上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3.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D)A.新式学堂成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形式B.废除了科举制度C.科学与经学并重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4.阅读下列材料:古今国势,由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
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