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_艺术概论重点难点

合集下载

《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北大-彭吉象第4版).doc

《艺术学概论》复习笔记(北大-彭吉象第4版).doc

《艺术学概论》要点(北大-彭吉象第4版)【本质】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1柏拉图:(“洞穴”之喻)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现实是对理式的模仿。

%1黑格尔:“美就是理性的感性显现”。

%1刘勰、朱熹:《文心雕龙》,文以载道说。

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1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与游戏相通。

%1尼采:艺术的两种根源是日神冲动(造型)和酒神冲动(音乐),“梦”和“醉”是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1宋代严羽:妙悟说。

明代袁宏道:性灵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1亚里士多德: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比它“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

%1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特征】一、形象性(非抽象的而是形象的)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3.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淮南子,巴尔扎克像)2.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阿Q正传,水浒,荷马史诗)二、主体性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照夜白图》)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俞平伯)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三、审美性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起源】%1源于“模仿”(亚里士多德: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1源于“游戏”(“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1源于“表现”(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提到艺术起源于传达情感)%1源于“巫术”(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弗雷泽《金枝》: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1源于“劳动”(希尔恩《艺术的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名字的信》)%1多元决定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的发展过程,渗透了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及游戏的本能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大一艺术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总结

大一艺术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总结

大一艺术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总结彭吉象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对于艺术的探索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在大一艺术概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彭吉象的一些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彭吉象的艺术观点彭吉象在艺术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技巧,更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与思想的方式。

彭吉象的艺术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艺术的本质:彭吉象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

他主张艺术家应该通过作品来传递真实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而不是盲目追求技巧和表面的美。

2. 艺术的包容性:彭吉象认为艺术是一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包含了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他鼓励艺术家在创作中展现个人风格,同时也尊重和接纳不同的艺术观点和形式。

3. 艺术与社会关系:彭吉象强调艺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作品反映和呼吁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第二部分:彭吉象的代表作品彭吉象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于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以下是他的几部代表作品:1. 《山水》:这是彭吉象的一幅著名山水画作品,展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和独特魅力。

他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深思。

2. 《人物肖像》:彭吉象擅长绘制人物肖像画,他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技巧和对人物特征的把握,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这些肖像作品传达了对人性和个体经历的思考与理解。

3. 《抽象画》:彭吉象也探索了抽象艺术的创作。

他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形状,将抽象的思维和情感表达融入到作品中。

这些抽象画作品给观者带来了独特的艺术和感官体验。

第三部分:彭吉象的艺术影响彭吉象的艺术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的创作,还在于他对于后世的艺术影响。

他的艺术理念和作品启发了许多后来的艺术家,并对中国当代艺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艺术教育:彭吉象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他曾担任过多所艺术学院和艺术研究机构的教授和领导,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重点总结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2、主观精神说3、模仿说和再现说1、客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古希腊…柏拉图(哲学家)从他的客观唯心主意说法,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艺术世界是“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实个这三层。

于柏拉图的客观精神说相仿,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家)黑格尔对美学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主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的鼻祖康德(思想家…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不涉及任何功利,没有任何目的,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是艺术的特征。

康德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质的冲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3、模仿说和再现说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家)古希腊学者认为,人类模仿鸟儿的啼叫,所以人类要唱歌;人类模仿蜘蛛织网,所以人类要织布;人类模仿燕子的筑巢,所以人类要盖房子。

亚里士多德也认为艺术就是模仿,戏剧里面的好人就是在模仿生活中的好人,戏剧里面的坏人就是在模仿生活中的坏人。

中国美学界泰斗朱光潜先生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在西方雄霸了2000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文艺理论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从“美是生活”的理论出发,认为:艺术就是对于现实生活的再现。

除以上几种主要观点外,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二、艺术本质的科学理论基础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我们认为德国:马克思(革命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艺术生产”理论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而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人类最初的艺术作品,常常是同物质生产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艺术概论(彭吉象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概论(彭吉象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知识框架
【通关提要(提纲挈领)】
本章是本书的重要基础章节之一,主要论述了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学习时,需要着重了解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即“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把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概念以及该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的三点启示。

本章主要考查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复习时要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具体内容,分点记忆,并熟悉对应代表学者的艺术哲学理念和代表作,以便答题时举例。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客观精神说
2、主观精神说
3、模仿说或再现说(1)模仿说
(2)再现说
评析
这种观点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过分夸大了客观因素,忽视和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本质问题中存在片面性。

4、其他观点
中外艺术史上有影响的其他观点还包括“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拓展】马克思主义对艺术本质的看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考点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1、两种生产活动和艺术生产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考点三: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2、主体性
3、审美性(见表1-9)。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_呕血整理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_呕血整理

.艺术地本质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地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地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地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地.艺术地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地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地起源离不开人类地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地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地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地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地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地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地因素,又有主观地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地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地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地"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地奥秘..艺术地特征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地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地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地统一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地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地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地特点、审美性①艺术地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地集中体现②艺术地审美性是真、善、美地结晶③艺术地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地统一..艺术起源地五种学说(1)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3)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地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4)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地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地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地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地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地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地推动力,在它们地影响下,动物地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地脑髓”.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地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地,而是多元决定地,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地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地辩证法..艺术地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特点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③寓教于乐.审美娱乐作用力..艺术教育地任务和目标:培养全面发展地人才.普及艺术地基本知识,提高人地艺术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地想象力和创造陶冶人地情感,培养完美地人格.b5E2R。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试重点汇编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试重点汇编

艺术学概论重点1、艺术系统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2、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他主张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

3、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也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4、关于艺术本质的看法有:①客观精神说(柏拉图、黑格尔、朱熹、刘勰);②主观精神说(康德、尼采、严羽、袁宏道);③模仿再现说(亚里斯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④艺术精神产生说(马克思)。

5、南北朝时期,刘勰《文心雕龙》。

6、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

7、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

8、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视、电影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9、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①艺术语言②艺术形象③艺术意蕴。

10、中国画非常强调“立意”和“传神”。

11、艺术批评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即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12、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黄金分割率”—0、618。

13、艺术的功能有: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14、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15、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16、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

17、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中,把诗分为物境、情境、意境。

18、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19、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20、画坛三杰—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

21、卢浮宫三宝:①《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②《米洛斯的阿芙蒂式》③《蒙娜丽莎》22、现代设计或工业设计大致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

23、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中)、欧洲园林(法)、阿拉伯式园林。

24、代表古希腊悲剧艺术最高成就的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25、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们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学习知识重点提要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学习知识重点提要

上编 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一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i é——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讲义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讲义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讲义----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资料1(一)基本框架1.本教材由“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三部分(三编)组成。

上编“艺术总论”包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四章。

其中“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讲述了“艺术本质”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论述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的起源”一章,归纳了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如:“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表现‟”,分析了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一章,论述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如“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讲述了“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章,讲述了“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分析了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 彭吉象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 彭吉象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

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完全可以这么讲,“艺术生产”理论为艺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个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概论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学习本章,首先要掌握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从而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了解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还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及思考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2课时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第二节艺术教育课程重点与难点:艺术的社会功能和艺术教育。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和把握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及社会意义。

对于这一章的学习,除了掌握基本的名词术语的含义外,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教学内容: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一)艺术的社会功能1、审美认知作用的含义与作用含义: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审美认知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功能。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个特点: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3、审美娱乐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艺术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小结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1.客观精神说2.主观精神说3.模仿说(再现说)4.形象性5.主体性6.审美性五、本章的“思考与练习”(1)回答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3)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六、“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1)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2)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3)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1 )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2 )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3 )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4 )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5 )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2.艺术起源的归结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本章小结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因此,我们主张第6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1.模仿说2.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生产劳动说五、本章的“思考与练习”(1)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2)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3)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4)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六、“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1)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①“模仿说”、②“游戏说”、③“表现说”、④“巫术说”、⑤“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2)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要有具体阐述(略)。

(3)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2.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4.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

5.艺术中的道德内容。

6.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7.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第一,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第二,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第四,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观点和方法。

三、本章小结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

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

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1.文化2.哲学3.宗教4.科学五、本章的“思考与练习”(1)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如何理解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彼此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1)如何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2)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是什么?六、“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1)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2)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

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

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人类文化大系统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精神文化。

所以,经济、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仅仅从精神文化内部来看,艺术同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也是相互关联、彼此作用的。

艺术与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表现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其它精神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影响着它们。

(4)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从那时起,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就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

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

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

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合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2.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4.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另一方面是艺术影响道德。

5.艺术中的道德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