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度指数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承菊芳;王惠芬【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7(014)023【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急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9月来我院儿科急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内科患儿800例,根据患儿的去向分为普通组(包括出院、入住普通病房)和PICU组,对两组患儿预检时进行PEWS评分,并分析PEWS分值对评估患儿入住PICU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截断值.结果 :PICU组患儿PEWS分值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0.78~0.92),PEWS对评估患儿入住PICU具有重要意义(P<0.05),PEWS对评估患儿入住PICU的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79.3%,Youden指数为0.722,PEWS最佳截断值为2.5分.结论 :PEWS评分系统对评估急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总页数】3页(P142-144)【作者】承菊芳;王惠芬【作者单位】214023 无锡市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急诊科;214023 无锡市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意外伤害急诊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J], 王丽;张富强;何伟锋;张景欣2.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J], 刘梦思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血清脂肪酶水平监测对评估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价值[J], 洪璐颖; 余幼芬; 夏群伟; 俞怡; 汪君芬4.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小儿危重症患儿病情评估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J], 朱碧琳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急诊就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丁生英;汪杏;王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OCT在儿科中的应用

POCT在儿科中的应用

心血管系统/肾脏等
高血糖还可影响心肌细胞 膜、线粒体稳定性及抗炎 介质活性等。危重患儿血 糖峰浓度每增加10mg/dL, 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增加 12%。
高血糖对其他组织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
高血糖可加速动脉粥样硬 化进程,增加心脑血管疾 病的风险。
肾脏
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肾脏 损伤,引发糖尿病肾病。
视网膜
指导手术和介入治疗
在手术和介入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ACT,可以及时调整抗凝药物 的使用,降低术中出血和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
ACT的正常值范围
正常值范围因不同实验室和不同仪器 而有所差异,通常正常值为为70-130 秒。 如无特殊情况,肝素抗凝时,ACT多 维持于180~220s。
ACT的正常值范围受到温度、血小板 数量和功能、肝素浓度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血肝素水平在0~6U/mL时,ACT结 果与肝素抗凝效果呈线性相关。
•封闭进样口,确保生物安全性
•测试包上机时间最长
西门子RAPIDPoint® 500血气分析仪
• 可提供快速检测,用时60秒。 • 可检测基础血气、电解质、葡萄糖、乳酸及包括 新生儿总胆红素及总血红蛋白在内的全参数血氧。 • 可兼容多种样本类型检测,包括全血(动静脉 血),胸腹水及透析液。 • 直观的触摸屏操作界面及一体化条码阅读器 • 自动吸样,生物安全,无需人手操作,并能自动 检测凝块并清除凝块。 • 免维护,基于试剂盒系统包括全自动质控,以确 保质量。 • 连接lis/His系统,并通过RAPIDComm数据管理 系统实现远程管理及控制。
心肌细胞受刺激后,NTproBNP血浆水平升高、 半衰期(60~120 min)长、水平稳定。NTproBNP 有利于评估心力衰竭程度,中重度心衰组患儿的 NTproBNP显著高于轻度组。 NT-proBNP水平与左心收缩功能呈负相关,动态 监测更有意义,若居高不下,提防预后不良。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评估工具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评估工具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121急诊预检分诊(以下简称分诊)指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对其进行快速、准确地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顺序,使其能够快速得到诊疗的过程[1]。

准确有效的急诊分诊有助于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早识别、早治疗,进而改善其预后[2]。

儿科急诊患者中有70%~80%属于非急诊[3],不仅影响分诊效率,还可能延长重症患儿的等待时间,延误治疗,甚至增加其病死率[4]。

另外,目前我国各医院采用的儿科急诊分诊工具并不统一[5],在转诊时易错误地判断病情。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儿科急诊分诊工具、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分诊、准确识别危重患儿是儿科急诊分诊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国内外儿科急诊分诊常用评估工具及其临床应用、影响分诊准确性的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我国儿科急诊分诊工作效率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儿科急诊分诊常用评估工具及临床应用1.1曼彻斯特分诊标尺2014年,英国曼彻斯特分诊顾问团[6]对曼彻斯特分诊标尺(Manchester Triage Scale ,MTS )操作指南进行修订,增加了儿科分诊内容。

MTS 根据患者的主诉分类,包含55个固定的分诊流程图,其中49个适用于儿科。

每个流程图均包括6个主要评估指标:是否危及生命、疼痛程度、是否伴有活动性出血、起病的速度、意识水平和体温。

MTS 采用5级分诊,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从1~5级分别是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分别要求立即救治、≤10min 、≤60min 、≤120min 、≤240min 接诊。

Zachariasse 等[7]的研究纳入了50662例<16岁的急诊患儿,结果显示,MTS 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85%。

MTS 包含针对新生儿和<12个月婴儿的分诊流程。

彭明琦等[8]对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7646例急诊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个月的婴儿占48.1%。

采用MTS 分诊不足之处是流程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对分诊护士的要求较高,要求护士必须熟悉每个流程图的具体内容。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儿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一、预备工作1.应确保医务人员熟悉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每季度进行抢救培训和演练。

2.确定救治地点,保证抢救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3.安排专业的抢救小组,确保抢救所需设备和药物已准备齐备。

二、现场评估和警觉提醒1.医务人员进入现场后,应快速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提醒同行医务人员保持警觉。

2.评估儿童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HR、意识状态、体温等。

确定急危重症抢救的紧急性和程度。

三、急救流程1.ABCDE评估法a.A代表评估和维持通气道的通畅性。

-确定通气道是否阻塞,必要时进行物理翻身清除异物等。

-维持通气道的通气,如氧疗和呼吸机支持。

b.B代表评估和纠正呼吸功能。

-评估呼吸频率和质量。

-必要时辅助通气或进行胸外按压。

c.C代表评估和纠正循环功能。

-评估HR、血压和组织灌流。

-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胸外按压和除颤等。

d.D代表评估和纠正儿童神经功能。

-评估意识状态、瞳孔反射等。

-必要时进行神经系统抢救,如镇静和抗惊厥治疗等。

e.E代表评估和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评估血气酸碱平衡、电解质水平等。

-必要时进行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2.特殊情况下的抢救a.心肺复苏: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通气、药物应用等。

b.电击除颤:根据儿童不同年龄和体重,确定适当的电击能量和次数。

c.临床穿刺:根据需要进行骨髓穿刺、胸腔穿刺等操作。

d.高级抢救措施:包括颈动脉插管、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气管插管等,应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四、记录和报告抢救结束后,应及时记录抢救流程、用药和治疗反应等,并对抢救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抢救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主管医生、家属和上级汇报抢救情况。

五、后续工作1.医务人员应根据抢救情况,制定妥善的治疗计划,包括继续观察、康复护理等。

2.根据抢救反馈和总结,及时修订和优化急危重症抢救预案及流程。

3.进行抢救后续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

表1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级别指标维度分级指标应诊时间(min)Ⅰ级危急征象指标心搏骤停;呼吸骤停;气道阻塞或窒息;休克征象;急性大出血;突发意识丧失;癫痫持续状态;脑疝征象;剧烈胸痛/胸闷(疑似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特重度烧伤;急性中毒危及生命;复合伤/多发伤;惊厥发作;眼外伤伴眼球损伤;急产患儿(未离断脐带或 Apgar 评分<3分);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s体温(℃):≤35 或≥41即刻单项指标心率 ( 次/min):<40(0~6岁);<30(>6岁);>230(0~3个月);>210(3~6个月);>180(6~12个月);>165 (1~3岁);>140(3~6岁);>120(6~10岁)呼吸频率(次/min):<10(0~3岁);<8(>3岁);>80(0~ 6个月 );>60(6~12个月);>40(1~3岁);>32(3~6岁);>26(6~10岁);SpO2<90%。

综合PEWS≥5分。

其他凡分诊护士根据专业判断患儿存在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的情况。

Ⅱ级高风险指标胸闷、胸痛、心悸(疑似心肌炎);腹痛(疑似绞窄性肠梗阻、嵌顿疝、肠套叠、消道穿孔、泌尿道结石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急性中毒,但不符合1级标准;突发意识程度改变;精神状态表现为反应低下或易激惹;精神障碍(有自伤或伤人倾向);高热伴惊厥发作史;新生儿;剧烈呕吐;过敏反应表现(皮肤黏膜皮疹明显,面部广泛肿胀等)。

<10单项指标心率 (次/min):40~65 (0~3个月 );205 ~230(0~3个月 );40~63(3~6个月 );180~210(3~6个月);40~ 60(6~12个月);169~180(6~12个月);40~58(1~3岁);145~165 (1~3岁 );40~55 (3~6 岁);125~140 (3~6岁);30~45(6~10岁);105~120(6~10岁)。

儿科的危急重症识别及护理措施

儿科的危急重症识别及护理措施

儿科的危急重症识别及护理措施儿科危重症是指儿童因各种原因导致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或衰竭,威胁到生命的疾病情况。

儿科危重症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儿童的生理结构和病理生理过程与成人有所不同,对于儿科医护人员来说,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危重症,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是救治患儿生命的关键。

儿科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对危重症的识别能力和护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一、儿科危重症的识别1. 心肺复苏严重昏迷:包括突然发生的昏迷、呼吸循环骤停、癫痫大发作等状况。

2. 呼吸循环功能严重损伤:主要有呼吸窘迫、心率增快、心律不齐、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脉搏弱或消失。

3. 出血或休克状态:包括肝、脾扩大、腹部肿块等,以及性早熟、肝功能异常等情况。

4. 感染性危重症:严重脓毒症、急性脑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5.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突发意识丧失、紧张性、抽搐、烦躁不安、呕吐、腹泻等。

1. 心肺复苏和呼吸循环功能的护理在儿科危重症情况下,患儿很可能出现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情况,这时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抢救措施包括按压胸部、吹气、使用AED、口对口呼吸等。

而对于呼吸循环功能严重损伤的患儿,需要及时纠正呼吸困难、加强氧气供应、使用呼吸机等措施,以保障呼吸循环功能的正常进行。

2. 出血或休克状态的护理当患儿出现大面积出血或休克状态时,需要立即给予输血、输液、药物抢救等措施。

在护理中,要及时监测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保证患儿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

3. 感染性疾病的护理对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危重症,除了采取抗感染药物治疗,还需注意保持患儿室内空气清新,保持良好的通风,保持患儿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等。

还需予以营养支持,加强患儿的抵抗力。

4.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护理当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需要及时给予镇静、止痛药物,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避免过度刺激,加强患儿的护理和关爱,以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保证患儿的情绪稳定和充足的休息。

儿科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的应用研究

儿科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的应用研究

4912014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0年9月第1卷第5期202015预检分级分诊标准是一种以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而制定的等级标准,亦是辅助分诊人员分诊的工具[1]。

国内外对成人预检分级分诊标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较成熟,但对儿科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研究起步较晚。

在国外,仅加拿大针对儿科患者构建了儿科预检分诊标准[2],其余在成人预检分诊标准基础上进行转化应用,如澳大利亚预检标尺[3]、美国急诊危重度指数[4]等。

目前,国内仅有个别医院报道儿科预检分级分诊标准,多为国外标准的本土化。

国内外急诊模式存在差异,且急诊患儿存在数量多、病情变化快、不同年龄段生理指标差异性大、就诊时自我表达能力差、家属情绪急躁、陪伴人员多和对患儿关注度大等问题[5]。

因此,建立适合国内的科学、统一、简便的儿科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尤为重要。

本研究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牵头起草的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6-9]在临床中应用并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旨在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18年7月—9月期间就诊患者资料,均采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进行分诊,共计1011例。

1.2研究工具采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6-9]将急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4级,Ⅰ级为急危患者,需即刻抢救;Ⅱ级为急重患者,候诊时间<10min ;Ⅲ级为急症患者,候诊时间<30min ;Ⅳa 为亚急症患者,候诊时间<60min ;Ⅳb 为非急症患者,候诊时间<120min 。

标准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0.05.004基金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标准修订计划项目(20181401):杭州市卫生计生科技项目(2018A02):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YB18051)作者单位:310006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傅蓉,黄赣英,钱丽华,沈小玲),儿科(蒋春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金静芬);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楼秋英)傅蓉:女,本科,主管护师,急诊科副护士长,E -mail :2020-01-15收稿儿科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的应用研究傅蓉金静芬黄赣英蒋春明楼秋英钱丽华沈小玲【摘要】目的检验儿科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的可靠性。

小儿病情危重程度评分

小儿病情危重程度评分
可靠且有效的工具,但儿科应用少。
小儿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风险评估
Wilkinson 死亡风险
评估
小儿器官 功能障碍 Logistic评
分 (PELOD)
小儿
MO竭评估 (SOFA)
Wilkinson死亡风险评估,小儿器官功能障 碍Logistic评分(PELOD),均为预测死亡的 公式,预测效果好,但临床应用不方便。
Na、K、BUN、Cr、Hb、胃肠系统,各生理指标评 分值均等,满分100分,评分越低、病情越重。 分值>80为非危重;80-71分为危重;≤70分为极危重。 多次评分可反映病情变化,每次评分,应依据最异 常测值评定病情危重程度。 该评分不适于新生儿及慢性疾病的危重状态。
早期预警系统评分(EWS)
序贯气管衰竭评估(SOFA)主要应用于成 人ICU危重患者。
P-MODS评分系统简单,但未选择神经系统 参数,对神经系统患儿预后的评估有影响。
P-MODS评分系统
疗对评估结果的干扰。2.夸大预测死亡的能 力。
PIM
PIM评分也是预测PRISM的评分方法,现已 是PIM3.
包括10个指标。 在入ICU后1小时内首次记录。
PIM3
PCIS
准确判断病情轻重,预测死亡危险,是已种有效的 评估危重患儿病情的方法。
首次评分应在24小时内完成。 指标包括10项:心率、血压、呼吸、PaO2、PH值、
主要是针对患者中药体征的物理状态进行动态 监测,记录变化情况,核心的监测项目包括心 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状态。
是标准化和量化的指标,对医护人员,特别是 低年资人员快速识别出潜在危重症患者有重要 意义,对于住院的潜在危重症患者监测动态意 义更大。
EWS需要动态的、连续的监测,并与患者基础 水平相比较,才有可能从整体评估患者,了解 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反应及干预。

儿科常见危急值

儿科常见危急值

儿科常见危急值随着儿科医学的发展,危急值已经成为了儿科医院及急诊部门的日常工作。

危急值指的是某些危及孩子生命和健康的检验指标出现异常时需要尽快报告医生,引起医生注意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手段。

下面列出了儿科常见危急值,供医务人员参考。

一、生命体征1. 心率:新生儿心率低于100次/分钟;婴幼儿心率低于80次/分钟;学龄前儿童心率低于60次/分钟。

2. 血压:高于年龄、身高和体重百分比90以上;低于年龄、身高和体重百分比10以下。

3. 呼吸:新生儿呼吸低于30次/分钟;婴幼儿呼吸低于25次/分钟;学龄前儿童呼吸低于20次/分钟;青少年呼吸低于12次/分钟。

二、血液检查1. 急性血小板减少症(AITP):小于100×10^9/L或与前值相比下降50%以上,或大出血、眼底出血等症状。

2. 血氧饱和度:低于95%。

3. 血糖:低于2.5 mmol/L或高于13.3 mmol/L。

三、呼吸道检查1. 呼吸窘迫:呼吸急促或困难,呼吸音清晰度下降。

2. 气管插管困难:多次尝试插管未成功,或插管时出现严重并发症。

3. 气管异物:无法排出或拔出气管异物,患儿出现严重窒息症状。

四、循环系统检查1. 心跳骤停:心跳不韵律或停止,无法自行恢复。

2. 心律失常:普遍性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房颤、室颤等。

3. 疑似感染性休克:心率大于两岁220次/分、小于两岁250次/分,收缩压低于正常百分位90%,尿量少于正常水平。

五、神经系统检查1. 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

2. 颅内出血:高危患儿或出现神志不清、抽搐、呕吐等症状。

3. 脑积水:头颅外围膨胀,前囟张力过高,面色发青或憋气,液体排量增加,污染汁逆流,腰背痛等症状。

以上是儿科常见危急值的一些列举,希望能帮助相关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情况。

当然,在工作中遇到任何特殊情况,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尽快保障小儿的生命和健康。

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

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

中国护理管理 2014年11月15日 第14卷 第11期1161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陈娟弟 何时军 黄晓春 贾颖必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育英儿童医院儿童门诊部,325027 浙江省 (陈娟弟);儿童急诊科(何时军,黄晓春,贾颖必) 作者简介:陈娟弟,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通信作者:何时军,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任,E-mail :************* 2004年,楼滨城教授在《世界急危重症医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潜在危重病”的概念,是指表面上没有特定某一器官衰竭明显表现的疾病,若没有及时有效的干预处理,病情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后急剧发展,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

急诊是危重症患者聚集地,我院儿科急诊年门诊量高达29万人次,急诊抢救室年收治量达2700人次。

儿科急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发展猛、病情险、病死率高的特点[2]。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儿科急诊患者平诊化,大量非急诊患者的涌入使某些高危患儿容易被疏忽,导致在急诊候诊期间病情骤然恶化或突然死亡,而引发医疗纠纷。

如何在短时间内,从大量的急诊患儿中早期发现和识别并截留潜在危重病患者,以防止离院后患儿骤然死亡而引起医疗纠纷。

欧美国家已建立了在住院患者中识别和干预高危患者的一套完整体系,并因此降低了住院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率和病死率[3]。

但如何从儿科急诊患者中发现潜在危重病患者至今无任何文献报道。

急诊患儿病情筛查及评估,危重症患儿优先诊治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重要环节[4]。

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工具[5],各儿童医院大多按照自己的标准实施。

自2010年1月起,我院在实践中探索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儿科急诊潜在危重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1.1 建立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临床识别流程我科急诊日均就诊人次为800,高峰时达1400。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家长的主诉以及护士对患儿的观察进行快速准确评估,识别危重症患儿,是预检分诊的难点。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分析PPT课件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分析PPT课件
加强危急值报告监管
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和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组建由儿科、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的协作团队,共同制定危急值处理方案,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定期召开跨学科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方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提升危急值处理能力。
检查阶段(C)
定期对患儿进行血清胆红素水平监测,评估治疗效果。同时,对治疗过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项治疗措施落实到位。
执行阶段(D)
按照治疗计划,对患儿进行规范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处理阶段(A)
总结治疗经验,分析治疗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应用于下一轮PDCA循环中。
经过规范治疗,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
治疗效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常见危急值之一,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PDCA循环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循环改进,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也是关键。
紧急处理
根据危急值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如输血、输液、使用急救药物等。
PART
02
PDCA循环在儿科危急值中应用
分析儿科危急值管理现状,找出问题原因,制定改进计划。
P(Plan)计划
按照计划实施改进措施,如优化流程、提高医护人员技能等。
D(Do)执行
对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评估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C(Check)检查
总结经验教训,将成功的经验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解决。

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Pediatric Index of Mortality,简称PIM)是一种临床评估工具,主要用于评估和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有危重疾病的儿童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PIM评分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PIM评分法提供了一种简单易用且具有较高预测准确性的评估方法。

它基于患儿特征、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评分,从而给出患儿的死亡风险评估。

临床医生可以
通过PIM评分快速、客观地评估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PIM评分法在监测和比较不同ICU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收集和比较多
个ICU患儿的PIM评分数据,可以评估不同ICU的治疗质量和效果,帮助医疗机构和临床
医生改进和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水平。

PIM评分法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进行资源分配和规划。

根据不同患儿的PIM评分,医
疗机构可以合理配置和分配医疗资源,确保重症监护病房的资源能够被最需要的患儿充分
利用,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PIM评分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局限性。

PIM评分法主要针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儿童患者,对于其他病房或门诊患者的应用效果有限。

PIM评分法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应用可
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PIM评分法只能作为辅助评估工具,不
能替代临床医生的判断和决策。

规范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体会论文

规范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体会论文

规范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体会【摘要】总结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及体会。

通过设置专用预检岗位,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应用急诊危重指数(esi)标尺,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使急诊患者得到及时、适合的诊治,同时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预检分诊系统;esi标尺;医疗资源【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47-01自建院以来,我院急诊科借鉴外先进护理管理理念,摸索总结自身经验,通过esia法[1]不断地改进急诊预检分诊系统。

本文借此介绍我科特有的预检分诊系统。

1 科学严谨的预检分诊体系1.1 预检岗位的设置设置独立的预检护士,要求是注册护士,具备3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并经过疾病初步评估培训,熟悉医院工作流程具有顾客服务知识,熟悉医院可提供的相关病人服务。

同时在预检护士站还设置护理组长、护理秘书、清创护士岗位,在预检分诊过程中,由高年资护理组长把关,高峰期由清创护士和护理秘书协助。

1.2 预检分诊的执行流程1.2.1生命体征及简单信息的采集要求预检分诊护士对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过敏史、疼痛评分、育龄妇女末次月经、主诉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采集,并记录在病历上。

1.2.2 分诊的科学标尺从2005年开始,我院急诊科根据急诊严重指数(emergency severity index,esi),采用五级预检分诊制度来进行预检分诊,病历上分别以红、橙、黄、绿、蓝色贴纸作为标识。

分诊类别如下:一级—危急(红色)--医生立即应诊;二级—高危状态病人(橙色)--医生5分钟内应诊;三级—需2项或2项以上医疗资源(黄色)--医生10分钟内应诊[2];四级—需一项医疗资源(绿色);五级—不需要医疗资源(蓝色)--四级、五级依级别及挂号顺序应诊。

esi标尺对一级二级病人病情范围以及医疗资源类型做了详细的规定,有制度可循。

譬如,一级病人的病情涵盖:心脏骤停,呼吸骤停,严重的呼吸窘迫,spo2<90,无反应的严重创伤等等。

五级制分诊标准对儿科危重症急诊安全接诊的作用

五级制分诊标准对儿科危重症急诊安全接诊的作用

坐骨神经 。上臂选择侧面和后 侧部位 。不 同注射部位胰 岛素
吸收速度快慢不一 , 最快是腹部 , 其次是上臂 、 大腿 、 臀部 。第
二, 注射胰 岛素后皮肤局部产生硬结和皮下脂 肪增生 , 轮换注 射 部位可 以避免发生 。腹部注射时将 注射部位分 为四个等分 区域 , 每周使用一个等分 区域并按 顺时针方 向进 行轮换 , 每次 注 射点 之间应 间隔 1 c m。中效预混胰岛素注射早 餐选择腹 部 注射 , 晚餐 选择臀部或 大腿 , 延 缓胰 岛素吸 收 , 减少 夜 间低 血 糖发生 。第三 , 胰岛素注射前用 乙醇 消毒皮肤 , 待 乙醇 挥发彻 底再注射 , 减少疼痛感 。注射时用 4 mi l l 、 5 m m的针头 , 可9 0  ̄ 进 针。拔出针头前 至少停 留 1 0 S , 药量大时超 过 1 0 S , 从而确 保 药物剂量全部人体 , 防止药液渗漏 。在社区 , 患者绝大多数 重 复使用针 尖 , 致 药液堵塞针 尖 , 针尖变钝 , 导致 血糖 控制不 佳, 皮下脂肪增生 , 胰 岛素用量增加 , 经济方面反而不合算 , 注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 五级制分诊标 准对儿科危 重症急诊 安 全接诊的临床 应用 价值 进行 评 价 分析 的 目的 , 对 2 0 1 2年 和 需要持续 监护和处理。接诊 措施 为 : 开通绿色通道 , 分诊护 士 立即带至抢救 室 , 实施及时有效 的抢救措施 , 如吸氧 、 吸痰 、 人 工呼吸、 建立静脉通路 等。2级 : 患儿生命 体征不稳 定。 中 一 重度 呼吸窘迫 、 意识 模糊 、 发热、 脱 水等 ; 接诊 措施 : 导诊 护 士 将其 带至抢 救室 , 抢救 医师 、 护士对 患儿情况进 行再次评 估 ,
1 . 2 . 1 研究方法 : 将 以上 统计 的研 究对 象按 照 时 间进 行 分 组, 2 0 1 2年 1—1 2月 间患儿划分在对照组 , 2 0 1 3年 1 ・ 1 2月间 患儿 划分在观察组 。对 照组患 儿接 受传统接 诊 和分诊 方式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作者:承菊芳,王惠芬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23期承菊芳王惠芬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急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6~9月来我院儿科急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内科患儿800例,根据患儿的去向分为普通组(包括出院、入住普通病房)和PICU组,对两组患儿预检时进行PEWS评分,并分析PEWS分值对评估患儿入住PICU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截断值。

结果:PICU组患儿PEWS分值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95%CI:0.78~0.92),PEWS对评估患儿入住PICU具有重要意义(P<0.05),PEWS对评估患儿入住PICU的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79.3%,Youden指数为0.722,PEWS最佳截断值为2.5分。

结论:PEWS评分系统对评估急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PEWS;PICU;急诊;儿童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7.23.058急诊儿科以其任务重、工作量大及问题复杂等特点,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工作效率要求不断提高。

对急诊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准确评估是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能对整体患儿病情进行初步评估与预测,而且能极大地提高急诊儿科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1-2]。

而目前大部分的护理人员对急救儿童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依靠主要症状及体征,并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不能对疾病进行客观评价,因此,发展客观性强的急诊儿童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3]。

2001年,Subbe.CP等提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MEWS包含五个评估因素(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精神反应),已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目前,MEWS评分系统主要用于18周岁以上群体,而对儿童的疾病应用研究较少[4]。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系统行业特制

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系统行业特制

28
专家资料
新生儿治疗干预评分系统(national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 NTISS)
❖ 源于1992年美国波士顿的研究 ❖ 已在国内使用 ❖ 包括了充足的氧、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气管造口术
的护理、气管造口术的安置、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气 管内插管、机械通气、高频率通气、体外膜氧合、消 炎痛的使用、扩容、血管加压药、起博器的使用、心 肺复苏、抗生素、利尿剂、类固醇、抗惊厥药、氨茶 碱、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心电呼吸监测、静脉切开 术、环境的温度调节、非创伤氧监测、动脉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监测、静脉用脂肪乳、静脉用氨基酸、光 疗、胰岛素的使用、钾的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输血、部分血液置换、输注血小板、输注白细胞、双 倍输血、转运、小型手术、胸腔穿刺术、大型手术、 心包放液管、透析、血管通道、外周静脉血管、动脉 血管、中心静脉血管等60个变量
专家资料
新生儿危重评分系统 特征
1
方便使用
2
可以在入 院早期使 用
3
重复使用 且对不同 新生儿进 行病死率 预测
4
在不同新 生儿中应 用都是有 效的
2
专家资料
新生儿危重床危险指数评分 3. 临床危险指数评分Ⅱ 4. 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 5.新生儿紧急生理学评分Ⅱ 6. 新生儿治疗干预评分系统
22
专家资料
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SNAP)
23
专家资料
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SNAP)
❖ 分级:Ⅰ分值0-9 Ⅱ 分值10-19 Ⅲ分值≥20

儿科常用危急值

儿科常用危急值
意义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障患儿安全的重 要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危及生命的异常情况,避免病情恶化 ,降低病死率。
儿科危急值的分类
循环系统
如严重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等。
内分泌系统
如严重低血糖、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呼吸系统
如严重低氧血症、 呼吸衰竭等。
神经系统
如惊厥持续状态、 昏迷等。
血液系统
案例二
患儿女,1岁,因急性腹泻伴脱水入院,诊断为轮状病毒感染。经过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患儿病情迅速好转,一周后痊愈出院。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儿男,3岁,因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入院,由于治疗不及时,导 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
VS
案例二
患儿女,6个月,因误服大量退烧药导致 中毒入院。由于洗胃不及时,药物已经吸 收,导致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最终抢救无 效死亡。
如严重贫血、出血 等。
儿科危急值的重要性
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
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值,能够 迅速控制病情,降低患儿死亡
率。
预防并发症
及时干预危急值,可以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痛苦和 家庭负担。
提高医疗质量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质量管 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能够提高 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促进多学科协作
儿科危急值往往涉及多个学科 领域,多学科协作能够提高救
并处理。
紧急处理
01
02
03
04
心肺复苏
对于心跳骤停的患儿,应立即 进行心肺复苏,保持呼吸道通
畅,建立静脉通道。
止血
对于出血严重的患儿,应立即 采取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
填塞等。
抗过敏

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的规范化管理

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的规范化管理

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的规范化管理余艮珍;叶天惠【摘要】目的对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急诊预检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预检分诊效率.方法对儿科门诊的3 396例患儿实施规范化的预检分诊管理,即成立预检分诊小组,制订预检分诊流程图,建立预检分诊工具;由预检分诊护士对患儿应用快速评估工具、4级预检分诊标准进行评估、分诊,准确、快速分诊患儿至相应就诊区,候诊期间分诊护士定时巡视候诊区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分诊为1级、2级、3级、4级的患儿分别为7例(0.21%)、232例(6.83%)、761例(22.41%)、2 396例(70.55%);急诊患儿均在就诊2 min内分诊至相应的诊室.患儿入院率、入PICU/NICU率及医疗资源使用情况与分诊级别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对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急诊预检实施规范化管理,能够准确识别出患儿病情的轻重缓急,而且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规范分诊,提高预检分诊效率.【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5(030)015【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儿科;急诊;预检分诊;预检分诊流程图;预检分诊工具;预检管理【作者】余艮珍;叶天惠【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C931.3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030)余艮珍: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收稿:2015-03-18;修回:2015-05-262009年,我国《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明确指出,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诊地,24 h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1]。

据调查,儿科急诊就诊患儿中有相当比例患儿为非急症患儿[2-3]。

非急症患儿大量涌入,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增加真正急症患儿候诊时间,危及急症患儿生命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危重度指数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急诊中应用急诊危重度指数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8768例来自本院儿科急诊的患儿,运用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分诊系统对患儿进行分诊,对比临床大夫与护士的分诊结果,观察急诊危重度指数应用于临床工作的效果。

结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急诊危重度指数(esi)的应用较为简单,容易应用于临床工作,护理人员的分诊结果与临床医生的结果有着较好的统一性。

结论:esi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有助于较为迅速的发现危重病患者,给予有效地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生命,也提高了在临床工作中的效率。

关键词:急诊危重度指数分诊儿科急诊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40-02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儿父母对急诊科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儿科急诊室中,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数为病情不严重的患儿。

如何将病情较重的患者在第一时间内筛选出来,达到有效分流,维持急诊的就诊秩序,这就需要一容易接受的分诊系统。

本次研究是探讨在儿科急诊中应用急诊危重度指数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来自本
院儿科急诊的8768例患儿。

所选择分诊系统为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分诊系统,它根据患儿的危重度情况与临床资源对患者进行分级,并合理安排患者的就诊顺序[1]。

1.2方法。

运用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分诊系统对患儿进行分诊,对比临床大夫与护士的分诊结果,观察急诊危重度指数应用于临床工作的效果。

esi分诊系统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将患者分为ⅰ~ⅴ五个级别,ⅰ级表示患儿病情较重,ⅴ级表示患者病情轻。

首先,对儿科急诊医生和护士进行培训,使其掌握esi的应用。

分诊护士先评估患儿病情,将患儿分为五个级别。

若患儿为ⅰ级患儿,病情较为严重,应将患者置于抢救床上,呼叫医生,临床医生应立即接诊进行抢救;若为ⅱ级患者,将患者送入诊室,大夫应在五分钟之内急性接诊治疗;若为ⅲ级患者,应将其放置于四、五级患者之前就诊,ⅳ级、ⅴ级患儿按等级与先后顺序等候就诊。

在此期间,医生可对护理人员的分诊结果进行调整,以排除危重病人的遗漏[2]。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

用x±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对比组别之间的差异,若
p<0.05则表明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768人次的急诊访问量中,有8217人次为内科病人,所占比例为93.73%;有343人次为外科病人,所占比例为3.91%;有160人次为耳鼻喉科病人,所占比例为1.82%;余48人次为眼科、皮肤科
或口腔科病人,所占比例为0.55%。

3讨论
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分诊系统较为简便,容易让临床工作人员接受,而且准确度高,有助于快速筛出重症患者,以便于及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在临床工作中,分诊护士需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快速了解患儿病情,并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有效评估[4]。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分诊护士对ⅰ、ⅱ、ⅲ级患儿的误评率较低,说明护理人员对脑疝、颅脑疾病、重要器官的衰竭等重症病的知识掌握较好,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其进行分级。

然而若患儿被分级为esi ⅰ级与ⅱ级患者,其住院率较高,患儿病情容易发展变化,所以,对ⅰ、ⅱ级患者的准确分级是挽救患儿生命健康的关键步骤。

分诊护理人员对ⅳ级与ⅴ级的误诊率较高,若患儿病情较为严重,而分诊护士对其低评,这样可能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导致延误患儿治疗的最佳时机。

若患者被高评,则可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努力使自己的误诊率降低为0。

综上所述,esi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分诊护士的误诊率较低,有助于较快的发现危重病患者,给予有效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生命,也提高了在临床工作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trzeciak s,rivers ep. emergency department overcrow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an emerging threat to patlient safety
and public health [j].emerg med j,2012,15(4):54-57 [2]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committee on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pvercrowding crisis in our nation’s emergency departments:is our safety net
unraveling[j].pediatrics,2011,14(7):85-91
[3]roos np,ramsay ew.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f prostatectomy: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differing surgical approaches[j].j ural,2012,12(5):48-52
[4]heilmann l,genz hj,ludwig h.severe pregnancy hemostasis disorders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procedures,geburtshilfe frauenheilkd,2011,42(12):853-8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