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提升练14专题十四把握情感探析标题——读透散文
(新高考)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辅导提升练 语段组合型选择题——词语、病句、连贯(Word含解析)
[A组近义成语+病句+句式]一、(2019·河南洛阳高三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已知的身份信息,六张肖像最终________。
有时候,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容易让人先入为主的是一个语言标签。
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现实生活中,人们简单粗暴地“贴标签”,创作出一些网络流行语。
这些网络流行语使用夸张的表达方式,传递极端的情绪,渲染消极、焦虑的心态。
()。
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
这些网络流行语看似调侃,实际上却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人们的情绪。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不在于吸引眼球、引人发笑,而在于创造社会价值。
从“任性”一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直言有权不可乱用;到“APEC蓝”来之不易,成为环保重要目标……这些________的流行语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在于兼具了有效、有用、有趣的属性。
这些流行语既反映时代的变化,又推动时代的发展。
而那些具有负面导向的流行语,终难逃________的命运,在________之后被人遗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迥然不同经久不息弹指之间物竞天择B.大相径庭经久不衰昙花一现物竞天择C.迥然不同经久不衰昙花一现大浪淘沙D.大相径庭经久不息弹指之间大浪淘沙[解析]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很远,完全不同。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从前文“不同的身份资料”可知,第一个横线处应选“迥然不同”。
经久不息:持续很长时间而不停息。
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
根据语境,第二个横线处应选“经久不衰”。
弹指之间:形容时间非常短暂。
昙花一现:比喻人或事物存在的时间很短,刚一出现就迅速消失了。
2020版高三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数学(文)讲义:3-2-2第二讲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1)证明:数列{an+1-an}为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n-1
(2)令 bn= an ,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
构造数列
累加法 ――→
[解题指导] (1){an+1-an}→求出an+1-an
求an
符合错位相减
(2)求bn→ 法求和特征 →求{bn}前n项和
[解] (1)证明:由 an+1=3an-2an-1(n≥2),得 an+1-an=2(an-an-1),
( ) ( ) ( ) 3 2
32
-
所以 bn-1= 5 × 5 n-1,即 bn=1-5× 5 n-1,
( ) an 3 2
3 × 2n-1
所以5n=1-5× 5 n-1=1- 5n ,
故 an=5n-3×2n-1.
解法二:设 an+1+k·5n+1=2(an+k×5n),则 an+1=2an-3k×5n,与题中递推公式比较
a11-q6 -1-26
列.∴S6= 1-q = 1-2 =-63. 解法二:由 Sn=2an+1,得 S1=2S1+1,所以 S1=-1,当 n≥2 时,由 Sn=2an+1 得
Sn=2(Sn-Sn-1)+1,即 Sn=2Sn-1-1,∴Sn-1=2(Sn-1-1),又 S1-1=-2,∴{Sn-1}是 首项为-2,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所以 Sn-1=-2×2n-1=-2n,所以 Sn=1-2n,∴S6=1-26=-63.
{ } 1
(2)求数列 anan+1 的前 n 项和 Tn.
[解] (1)an+1=Sn+1-Sn,代入 an+1=2 Sn+1, 得 Sn+1-Sn=2 Sn+1,整理可得 Sn+1=( Sn+1)2, 因为 Sn>0,所以 Sn+1- Sn=1, 所以数列{ Sn}是首项为 λ,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计划(7篇)
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计划(7篇)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计划篇1今天能坐在这里我非常地感谢周健老师给我的这个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和在座的同仁们交流。
我代表我们学校深表感谢。
一、一轮复习的时间安排和总体思路。
一轮复习的时间:9月—11月。
9月份开学起,新授课已基本讲完,其实一轮复习可以说从开学就开始了,剩下一些需要解决处理的选修科目,如果高考涉及到了就在考点中进行。
一轮复习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抓考点,低起点,重视知识点。
建构一个复习体系,也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考点体系,也是一个认知体系。
完成一个过渡,从零打碎敲到知识体系,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提升,从知识的接收者到知识的使用者。
打造一个成功的备考考生的形象。
尽量使学生能在一轮复习中得到全面具体的高考考点的训练。
二、对备考师生提出的要求。
在继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到:坚持背诵默写;掌握方式方法;强化知识点,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坚持系统化复习;做好材料的积累。
教师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要改到位:凡是学生练过的东西都要评改,不要留下知识漏洞;要落实到位:盯住学生,盯准学生,因材施教,梯度在练习中体现;要抓好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三、具体的复习内容和思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的内容按照高考考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模块:科技短文、文言文、古诗文鉴赏和名句的背诵默写、现代文阅读、语用题、作文。
我们的一轮复习就以此为主要内容进行,体现复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体现复习的`可控性和针对性,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方式方法的灵活性。
时间大约是从9月—11月,如有需要,可以再延后十天半个月。
先说贯穿整个复习阶段的背诵和基本的语用题(成语、病句、排序)这两大块的安排。
高中部分的背诵在高二下学期已经陆续开始,至一轮复习时基本上第一遍已结束,一轮复习时可以开始第二遍,在第二遍背诵中重点强化考纲要求的初中50篇和高中14篇。
2023高三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10篇)
2023高三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10篇)高三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计划篇1一、总体设想复习指导思想: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夯实基础,开拓视野,总结方法,提升能力。
复习安排:第一轮(20__年8月7号——20__年4月10号)结合课本,夯实基础;专题讲练,逐项过关。
二、考点分析1.语言知识(1)字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课下注解、课后附录。
关注多音字、形声字、统读字、易混字的读音。
(2)字形《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辨析音、形相近的字。
(3)词语掌握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了解常用虚词及复句的相关知识,注重熟语的积累及正确使用,重点掌握常见错误类型。
(4)病句熟练掌握《考试说明》中的六种类型,培养分析能力,总结辨析方法。
(5)标点无需面面俱到,重点弄清几种常见易错标点符号用法(引号、冒号、分号、问号、顿号等)2.语言运用复习常见类型,关注新题型,多做创新题;贴近生活,注重实用。
3.名句名篇名句名篇重点在课内,暂以《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背诵的40篇古诗文为准,课外适当扩展,读、背、默不间断。
4.现代文阅读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观点主旨是关键,培养阅读兴趣,总结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和规律,点拨答题技巧。
5.古诗鉴赏广泛阅读,加强积累,进行鉴赏技巧的总结分析和点拨,授之以渔,以不变应万变。
6.文言文阅读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翻译训练,强化语境意识,能分析概括文中观点、态度、领悟人物形象,体会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
7.写作训练第一学期按文体分别训练规范文,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及写作技巧,并训练书写能力,每两周一次大作文训练,注重指导与评讲;第二学期与考试结合,按题型训练速度,精讲精练,注重积累时事焦点方面素材。
三、备考措施1.强化合作意识。
做到精诚团结,资源共享。
要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资料;统一教学安排;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时间;统一教学检测。
教师分工负责相关专题,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然后整理成为导学案,力争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习素材;研究复习备考中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与策略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与策略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步步为营,夯实基础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前,考生首先要选择一本和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比较紧密的专题复习参考书。
书不在多,而在精。
考生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然后详细、系统地学习、练习。
选好资料后,考生就应根据高考《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复习了。
这里的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二是做。
看,是看对高考考点的讲解。
考纲上的规定和要求是大概的、笼统的,而在复习时考生要将考点细化。
做,是指做和高考考点有关的习题。
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看的内容,所以看是根本,是基础;做是手段,是方式。
看是第一性的,做是第二性的。
而对一些难掌握的内容,则要画出来反复看,做题时要善于总结,要注意方法。
专题复习是第二阶段的关键,这也是整个高三复习中用时最长的一个阶段。
而这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有的考生觉得单调,枯燥,乏味,有的考生在进行复习时只喜欢看某一专题而不喜欢看其他专题,甚至有的考生在专题复习还没结束时就急不可待地进行第三轮复习等,这些做法都是应该规避的,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全面夯实地掌握考点,在实际考试中会因为有所偏颇而导致失分的。
因此,考生要学会在枯燥乏味中寻找乐趣。
要相信,只有通过这么步步为营,才能夯实自己的基础,只有基础夯实了,到第三阶段做起综合试题来才能游刃有余。
诗词鉴赏复习复习要点:①介绍读懂诗词、把握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
②系统介绍常见的诗词艺术手法。
③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术语,提高其鉴赏诗词的能力。
复习措施:①选择经典诗歌,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读懂诗词的方法。
②将诗歌按内容(风格)分类鉴赏,让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一些规律特征。
③进行鉴赏技巧的总结、分析和点拨,教会学生鉴赏诗词的基本流程。
掌握一般理论,诗歌体裁(古体诗、今体诗律诗、绝句)、诗歌题材(怀乡、思友、征旅、怀古等)、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作家风格、常见意象等,要求对理论消化掌握,不能只停留简单记忆。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0 Ⅲ 核心突破 突破二 积累语感,注重方法,正确断准句读
突破二积累语感,注重方法,正确断准句读[导语]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也可以成为判断文言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它是一个必考点,更是考生做文言文阅读的必得分点。
如何保证必得分呢?熟悉断句方法,培养语感,掌握答题步骤及技巧,当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文言断句题是一种常规考题,综合性强。
全国卷采用的是有语境选择型断句题,这种题型需要掌握三个关键点:一、联系语境,疏通文意在提供语境的文言断句客观题中,需要断句的语段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断句前可翻译上下文,再据此推断断句部分的大意。
如是记叙型的,应首先弄清讲了什么人、什么事、过程如何、结果如何;如是议论型的,则应弄清观点是什么、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在实际断句中,不少考生弄不清断句部分的大意是什么,把其中的人名等专有名词生生断开,这都是未联系语境的缘故。
凭借上下文,起码要标清其中的人名、陈述对象是谁,涉及哪几个人物等。
二、凭借标志,快速断开1.实词前后多联系(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杨大雅)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
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
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节选自《宋史·杨大雅传》)A.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B.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C.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D.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答案 C解析断开此句,如果对其中涉及的官职名称如“纠察在京刑狱”“兵部郎中”“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等了解,则大体上理解该句内容,对“知”“避……讳”“诏”等固定动词又很熟悉,则更容易断开。
新课标2024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基础自学篇2
限时练(二十六)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头初,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农村插队的付晓晓发觉了周边古代遗址上散落的瓷器碎片。
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瓷片。
付晓晓感叹,宋代是一个充溢自信和创建力的年头,宋瓷以温婉含蓄的釉色、________的造型、精美绝伦的装饰艺术在市场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藏家追捧。
“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瓷以釉色制胜,( ),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力所能及,其色在瓷画中可做天空、海洋;定窑瓷色白质薄,土色如玉,色泽淡雅,纹饰秀美,在瓷画中用来做花瓣和衬景;龙泉窑其瓷片在瓷画中用作绿色的青山、草原,仿佛________的人造美玉。
”付晓晓________地对各类瓷器的妙处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古代瓷片。
B.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的方式,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古代瓷片。
C.他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瓷片。
D.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的方式,最终鉴定这些瓷片为古代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瓷片。
【答案】B(本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为宾语残缺,在“去多地古代窑址考察”后面加上“的方式”;其次处为多层定语语序不当,把其次个“古代”挪到最终一个“瓷片”前面。
)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色调三分人力,七分天成,绚烂奇异B.绚烂奇异,色调七分天成,三分人力C.色调三分天成,七分人力,绚烂奇异D.绚烂奇异,色调三分人力,七分天成【答案】D(依据后面“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力所能及”一句,其施事对象应当是“色调”,所以“色调七分天成,三分人力”或“色调三分人力,七分天成”应当在其前面,因此解除A、C两项;由不是丹青妙手“力所能及”可知“人力”占三分,“天成”占七分,解除B项。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0名篇名句默写(二)含答案
专题限时集训(十)名篇名句默写(二)(限时120分钟)1. (2019哈尔滨第三中学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 :两句说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还有局限,不能做到绝对的自由。
(2)《诗经氓》中与“宵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1(3)古人常借洒来抒发情怀,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一句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7工边上饮洒作诗,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句来写感慨人生而洒洒祭月。
[答案](1)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2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3)酬洒临7工一尊还酹7工月(每句1分)2.(2019韶关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宫中与官府是一个整体,在“方面应一视同仁;对待作恶与行善的人, “ ,以显示陛下的公正严明。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5 : 两句,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余,乂写出了守军威武雄壮的气势。
(3)苏轼《赤壁赋》中写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r两句描绘其景色。
[答案](1 )陟罚臧否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3.(2019荷泽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这两句话提醒人们:要向贤者学习以补自身不足,同时乂要以别人的不足为鉴,反省检点自己的言行。
(2)韩愈的《师说》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古之圣人益圣的原因是“,今之众人益愚的原因是“:对比深刻,批评不从帅的不良风气。
(3)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黄莺鸣叫和泉流遇阻为喻,分别表现音乐流畅和冷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犹且从帅而问焉而耻学于师(3)问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每句1分)4.(2019湖南帅大附中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考语文辅导计划3篇
高考语文辅导计划3篇高考语文辅导计划一一、时间安排第一轮(9月—3月)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3月---5月)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5月-6月)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二、第一轮复习(一)第一阶段( 9月3日—10月15日)①梳理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有关知识。
②认读3500个常(次常)用字,挑出没掌握的字分散识记。
③挑出易写错字和易误写的词语分散识记。
④复习标点符号知识,并练习掌握。
⑤复习实词、虚词,并练习掌握。
(二)第二阶段(10月16日—11月15日)①复习词语(含熟语),并练习掌握。
②辨析并修改病句训练。
③复习语用表达相关知识。
(三)第三阶段(11月16日—12月15日)①继续复习语用表达相关知识。
②复习常用的8种修辞方法,并练习掌握。
③诗歌鉴赏训练。
(内容③的复习可结合试卷讲解进行,着重方法指导)(四)第四阶段(12月16日—1月20日)①着重记忆名句名篇。
②现代文阅读训练(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
③作文训练(力求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④模拟练习。
(五)第五阶段(2月25日—3月20日 )①归纳复习18个文言虚词和200个文言实词。
②文言文阅读训练(本内容的复习跨度较大,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
③继续作文训练,强化热点素材积累和运用。
三、第二轮复习(一)第一阶段(3月21日—4月5日)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在语基、表达等考点的弱势环节复习。
②注意在生活中为阅读与作文积累材料。
③本月内30%的时间用在做题上,注意总结命题规律与特点。
(二)第二阶段(4月6日—4月16日)①偏重阅读古文与现代文。
②练习作文的写作。
③多做模拟题。
④关注有关考纲的信息。
(三)第三阶段(4月17日—5月1日)①重点是作文。
②检测二轮复体效果。
四、第三轮复习(一)第一阶段(5月1日—5月15日)①研读考纲,命题依据。
②大量做模拟题,准备纠错本,记录弱势环节,查漏补缺。
③多看优秀范文。
2024高考语文备考复习的方法和技巧一览
2024高考语文备考复习的方法和技巧一览高考语文复习技巧整理1.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
高三是繁忙的,为避免顾此失彼,高考复习阶段的同学应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科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
这样,各科就能比较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能象一些同学那样,把整个晚上的时间都花在钻研难题偏题之上,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语文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
当然并不是说字字都要查找,要查的是自己没有把握的东西。
3.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读书看报可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可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语文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
当然,在高三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藉,但每天哪怕花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也就够了。
时间靠自己去挤,总会有的。
高考语文怎么提分一、客观题部分,可以不断练习积累提高。
你可能没有发现,语文成绩稳定在100~120,你觉得很稳定?其实也有20分的差距,这20分基本都是客观题部分出错导致的。
客观题部分全对,即使作文45左右,一般总分就不会低了。
客观题要多练习,越多越练习越好,可以自己大量买模拟卷、真题什么的,每天只做客观题,然后把错题分类总结下来,大部分错的其实只有几类题……积少成多,会慢慢变好的……客观题比较难的部分就是文言文了,如果文言文最终克服了……就基本没问题……多练多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二、作文素材积累。
写作文需要积累材料,肚子里没有货,写出来的作文往往空洞乏味。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是最没有方向感的了。
其实,作文素材不是越多越好……要越熟悉越好!俗话说,熟能生巧。
三、作文技巧上,除非特殊规定,尽量用议论文,议论文论点、论证、论据……结构一般比较清晰,主旨也比较突出……只要加强凤头:排比句或者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的训练;豹尾:精彩的结尾;加上上面提到的素材,高分也许谈不上,但45~50是一定有的。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篇1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例如,2023年高考(微博)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
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创新设计》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组合(十四)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组合(十四)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三)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妈妈好,还是爸爸好?”这种排斥性选择往往会误导孩子挖空心思揣摩大人心理,养成随机应变....的性格。
②一些运营商通过虚假广告吸引用户,明知网速无法契合相关的宽带资费,却照样营销、售卖,这与消费欺诈毫无二致....。
③NBA总决赛结束,金州勇士队以总比分4:2击败了骑士队,历经40载终于旗开得胜....,再次夺取总冠军。
④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程,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⑤90后女孩小姬和男友双双辞职,二人轻车简从....,以徒步和搭车的方式走访56个民族,并记录下当地的特色文化。
⑥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好莱坞举行,莱昂纳多凭《荒野猎人》中不瘟不火....的表演成为奥斯卡影帝得主。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解析①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褒义贬用,应为“见风转舵”。
②毫无二致:丝毫没有两样。
③不合语境,“旗开得胜”比喻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④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⑤对象错误,指有地位的人。
⑥不瘟不火: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陶寺遗址博物馆项目的建设是临汾市发展文物旅游的重头戏,各相关部门能否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影响着该项目各项工作的进展。
B.清晨,火车站候车室大门刚一打开,一身戎装的民警们在例行检查各种设备后便和安检职工、车站验票员、候车大厅工作人员一起守在了进站口。
C.身着橙色工作服的辛勤扫雪的环卫工人与挺拔的雪松拍照合影的市民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棉衣厚实,但长时间户外作业,多厚的衣服都会被冻透。
D.资助贫困学子的爱心企业代表来到忻州一中校园,在学校报告厅与学生齐聚一堂,举办了一场以“快乐阳光行,温暖健康年”为主题的爱心捐赠活动。
语文高考前重磅指导:高考语文冲刺 提分策略
语文高考前重磅指导:高考语文冲刺提分策略一、高三后期语文学科提分策略一、加强文言文实词积累,回归课本和经典课外篇目,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二、加强理解性默写记忆,尤其能体现家国情怀的诗文。
高中的十四篇是重点。
三、注重专项练习,形成稳定的答题习惯与思维。
比如,语言文字应用题20、21题的各类题型、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等;四、限时训练,重速度和准确度。
规划好各种题的做题时间,训练好速度,根据要自己的优势题型,保分增分。
五、读写结合,重视语段写作。
练习一事一议,打通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概括表达,分析论证(驳论),总结升华。
另外:学生自主复习时,有的放矢,落实到位。
成绩偏低的,查漏补缺,强化记忆;中等水平,整理反思,规范提升;优等学生,研究方向,提炼规律。
原题再现(中国精神)在“读书沙龙”活动中,老师郑重地向同学推荐近期出版的《中国精神读本》。
这本书精选了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读者展现出波澜壮阔的近现代中国精神进化史。
其中既有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孙中山的《国事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也有入选中学教材的林觉民《与妻书》、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カ了吗》、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多数同学纷纷表示要认真阅读,但也有同学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回应那些同学的质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作文材料主要是引导考生思考包蕴有精神气韵的、年代已久的诗文在现在这个时代有否价值与作用的问题。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课件)(共40张)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 准备。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 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 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 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 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 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 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 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 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
(2017新课标全国卷III)图5为1954年某画 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1月,中央 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 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扫盲工作成为农村 工作内容之一,很多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所 以画家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作 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故答案为C项, D项错误。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注重写意, 其特点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材料中的 画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A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 年代西方流行画派是抽象派,表现为二战的伤痛, 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与题干内容不符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密14语用“多点”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讲义)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细雨初晴的春日,溪边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时节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花树枝头的残花在雨中落尽,循着婉转的啼叫,可以看到在树间嬉戏的黄莺。
4.[2015·湖南卷]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中间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典题导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1]据词设境
据词设境,就是要求考生根据命题者提供的若干词语,想象在某种语境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嵌入这些词语(或这些词语中的某几个词语)。关键在“设”,要“设”得巧,“设”得合乎情理。一段描写,一种心境,一点说明,一番感慨……只要能顺理成章地嵌入指定(或选定)的词,便符合题目要求。
[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学即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以下信息,为文物《千里江山图》写一段介绍性文字,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2024年高考语文拉分的技巧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拉分的技巧总结语文是高考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比较难拿高分的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2024年的高考中取得更好的语文成绩,下面我将总结一些拉分的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1. 掌握基础知识点语文考试的基础是掌握好各种语文基础知识点,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搭配等。
同学们要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做好相关练习,掌握各个知识点的运用。
2. 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题型。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拉分的关键。
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各类文章,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来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
3. 加强写作练习写作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项目。
同学们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多进行写作练习,熟悉各类作文的写作模式和技巧。
可以通过背诵范文和自己的经验积累来提高写作水平。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写作的规范性和连贯性。
4. 学会分析题目和选项在做选择题时,同学们要学会分析题目和选项。
要仔细阅读题目和材料,理解题目的要求。
在选择题中,选项之间往往存在微小的差别,同学们要仔细辨别每个选项的意思和表达方式,找出正确答案。
5. 多做模拟试题在备考语文时,同学们要多进行模拟试题的练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点。
通过做一些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可以帮助同学们熟悉考试形式,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
6. 注意做题技巧语文考试中,有一些常见的做题技巧值得同学们注意。
比如,对于一些长篇阅读理解题,可以先从题目入手,了解所要求的答案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减少阅读时间。
另外,做选择题时,可以先删选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项范围,再进行选择。
以上是我对2024年高考语文拉分的技巧总结。
同学们要将这些技巧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备考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总结,相信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
祝愿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提升练25专题二十五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1.将“倾听”“小草”“梦想”三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或描述一种情景,或陈述一种见解。
(不少于4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要求将“倾听”“小草”“梦想”三个词语连成一段话,既可以写“情景”,也可以写“见解”。
该题并没有要求以哪个词语为重点,所以,考生在扩写时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词语作为出发点,以一个词语为重点进行扩写,如以“倾听”为出发点,以“小草”为重点进行扩写,可以写倾听小草的声音、倾听小草的梦想、倾听小草私语,当然还可以写倾听小草与自然万物的交流。
无论如何扩写,都不应遗漏三个词语中的任意一个。
[答案]示例一:春天,我喜欢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水池边,倾听泉眼的声音,在万籁俱静时,水池边的小草们窃窃私语,互相诉说着自己的梦想。
示例二:在泥土中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伸展着自己的懒腰,用孱弱的身躯顶起厚重的泥土,倾听春的信息,急切地向大地报告自己“绿”的梦想。
2.请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把下面一句话扩展成一段话。
(不少于80个字)美丽总伴随着痛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要求以“举例论证”的方法扩展“美丽总伴随着痛苦”,实际上是以这句话为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考生在扩展语句时,应抓住“美丽”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在“痛苦”中呈现出“美丽”。
[答案]美丽总伴随着痛苦。
芭蕾舞者那种十年如一日将脚趾踮起像踩在刀刃上的日子,流过无数的血与泪,那每一个舞步都是对痛苦的历练。
如果你想拥有芭蕾舞者的那份美丽,就必须付出日日夜夜的痛苦,破茧才能成蝶。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提升练:20专题二十
一、(2019·昆明市高三诊断)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9分)送李帅之云中①李梦阳黄风北来云气恶,云州健儿夜吹角。
将军按剑坐待曙,纥干山摇月半落。
槽头马鸣士饭饱,昔无完衣今绣袄。
沙场缓辔行射雕,秋草满地单于逃。
[注] ①云中:古郡名。
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与朔州怀仁一带,纥干山位于云中城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黄风”二字,语带双关,既写天气恶劣,又暗示敌人即将进犯。
B.诗的首联交代了送别李帅的背景,“夜吹角”三字营造了紧张的战争氛围。
C.诗的颔联通过描绘山摇月落的景象,烘托了李帅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形象。
D.全诗前两联描写战斗准备,后两联描写战后情景,全诗笔势紧张,扣人心弦。
[解析] “全诗笔势紧张”说法有误,后两联描写胜利后的情景,笔势舒缓。
[答案] D2.与《雁门太守行》相比,本诗描写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需要明确《雁门太守行》一诗描写的是现实的战争,而本诗中描写的战争场面却是诗人虚构的。
结合题目“送李帅之云中”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具体诗句来看,虽写送别,却借助想象,写李帅已到云中的情景,以此寄寓诗人的祝福之意与期待之情。
[答案] 《雁门太守行》描写的是现实的战争,而本诗描写的战争并非诗人亲见亲闻,而是出于想象。
由首联可知战场在云中(或“云州”),而由标题可知李帅尚未至云中;诗人送别李帅,设想李帅来到云中后指挥若定和战后胜利的情景,借此表达对李帅的祝福和期待。
(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是一位前往云中的姓李的将军。
诗写送别,诗中却没有送别的场面,也不提别意别情,而是借助想象,写虚拟中的李帅已到云中的情景,以此寄寓诗人的祝福之意与期待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
每个故乡都在消逝
王开岭
①“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的,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需要细节支撑,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树……否则,一个游子何以与眼前的景象相认?何以肯定此即梦牵魂绕的旧影?
②当眼前事物与记忆完全不符,当往事的青苔被抹干净,当没有一样东西提醒你曾与之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它还能让你激动吗?还有人生地点的意义吗?那不过是个供地图使用、供言谈消费的地址而已。
③地址只象征方位、坐标和地理路线,而地点是个生活空间,是个有根、有物象、有丰富内涵的信息体,它繁殖记忆与情感,承载着人生活动和岁月内容。
比如说“什刹海”“南锣鼓巷”“鲁迅故居”,即活生生的地点,去了便会收获你想要的东西。
再比如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即是个被精神命名的地点,而非地址——即使你永
远无法抵达、只能诗意消费,也不影响其存在和意义。
地址是死的,地点是活的。
地址仅仅被用以指示与寻找,地点则用来生活和体验。
④安东尼·奥罗姆是美国社会学家,他有个重大发现:现代城市太偏爱“空间”却漠视“地点”。
在他看来,地点是个正在消失的概念,但它担负着“定义我们生存状态”的使命。
“地点是人类活动最重要、最基本的发生地。
没有地点,人类就不存在。
”
⑤其实,“故乡”的全部含义,都将落实在“地点”和它养育的内容上。
简言之,“故乡”的文化任务,即演示“一方水土一方人”之逻辑,即探究一个人的身世和成长,即追溯他那些重要的生命特征和精神基因之来源、之出处。
若抛开此任务,“故乡”将虚脱成一记空词、一朵谎花。
⑥当一位长辈说自个儿是北京人时,脑海里浮动的一定是由老胡同、四合院、五月槐花、前门吆喝、六必居酱菜、月盛斋羊肉、小肠陈卤煮、王致和臭豆腐……组合成的整套记忆。
或者说,是京城喂养出的那套热气腾腾的生活体系和价值观。
而今天,当一个青年自称北京人时,他指的一定是户籍和身份证,联想的也不外乎“房屋”“产权”“住址”等信息。
⑦前者在深情地表白故乡和生壤,把身世和生涯溶化在了“北京”这一地点里。
后者声称的乃制度身份、法定资格和证书持有权,不含感情元素和精神成分。
⑧“空间”的本能是膨胀和扩张,它有喜新厌旧的倾向;“地点”的秉性是沉静和忠诚,无形中它支持保守与稳定。
二者的遭遇折
现在城市变迁中,即城区以大为能、建筑以新为尚,而熟悉的地点和传统街区,正承受垃圾的命运。
其实,任何更新太快和丧失边界的事物,都是可怕的,都有失去本位的危险,都是对“地点”的伤害。
像今天的北京、上海、广州,一个人再把它唤作“故乡”,恐怕已有启齿之羞——
⑨一方面,大城欲望制造的无边元际,使得任何人都只能消费其极小一部分,没人能再从整体上把握和介入它,没人再能如数家珍地描叙和盘点它,没人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老人”。
⑩另一方面,由于它极不稳定,容颜时时变幻,布局任意涂改,无相对牢固和永久的元素供人体味,一切皆暂时、偶然,沉淀不下故事——于是你记不住它,产生不了依赖和深厚情怀。
总之,它不再承载光阴的纪念性,不再对你的成长记忆负责,不再有记录你身世的功能。
⑪面对无限放大和变奏、一刻也不消停的城市,谁还敢自称其主?
⑫所有人皆为过客,皆为陌生人,你的印象跟不上它的整容。
而它的“旧主”们,更成了易迷路的“新人”,如此无常的城市里,人和地点间已失去了最基本的约定,同一位置,每年、每月、每周看到的事物都闪烁不定,偶尔,你甚至不如一个刚进入它的人了解某一部位的现状。
⑬吹灯拔蜡的扫荡芟除,无边无际的大城宏图,千篇一律的整容模板……
⑭无数“地点”在失守,被更弦易帜。
⑮无数“故乡”在沦陷,被连根拔起。
⑯“我回到故乡即胜利。
”自然之子叶赛宁如是说。
沈从文也说:“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
”他们算是幸运,那个时代,故乡是不死的。
至少尚无征兆和迹象,让游子担心故乡会死。
⑰是的,丧钟响了。
是告别的时候了。
每个人都应赶紧回故乡看看,赶在它整容、毁容或下葬之前。
当然还有个选择:永远不回故乡,不去目睹它的死。
⑱没有故乡,没有身世,人何以确认自己是谁、属于谁?
⑲没有地点,没有路标,人如何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⑳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
21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选自《古典之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故乡”不是地址和空间,而是地点。
地址只象征方位、坐标和地理路线,空间的本能是膨胀和扩张,而地点是繁殖记忆与情感、承载人生活动和岁月内容的信息体。
B.作者认为“故乡”肩负着探究一个人的身世和成长、追溯其重要生命特征和精神基因之来源之出处等文化任务,若不能实现这样的任务,故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更新太快和丧失边界让“故乡”有失去本位的危险,更新快就无相对牢固和永久的元素供人体味,丧失边界则意味着没人能再从整体上把握和介入它,只能消费其极小一部分。
D.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地址和地点的对比,空间和地点的对比,
老人和年轻人关于“故乡”理解的对比,叶赛宁、沈从文时代的故乡不死与现在故乡消逝的丧钟已响的对比。
[解析]原文说“‘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并不是说故乡不是地址和空间。
[答案] A
2.[把握情感]文中画线句中“赶紧”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故乡独有的情感记忆、生活体系、价值观念、文化属性被毁坏,“赶紧”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的批判之情,对故乡逐渐消逝的痛惜之情。
3.[探析标题]文章以“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现每个故乡都因现代化改造而失去它原有风格、原有记忆和原有容颜,从而变得雷同的现实。
②表明现代人无法确认自己身世与方向、本质与归宿,没有精神寄托、不知存在意义的悲哀。
③警醒人们直面这个人类的共同悲剧,呼吁留住故乡,留住根。
4.第④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内容上,这一段证明了地点是活的的重要意义。
②结构上用地点的消失,引出后文对故乡消逝的思考。
③效果上,增强了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