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设计资料

合集下载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燃烧器是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设备,用于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进行燃烧,生成热量或产生能量。

燃烧器的设计与选择对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手册旨在介绍燃烧器设计的相关技术和原理,以供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考。

一、燃烧器基本原理1.1 燃烧过程概述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光和气体。

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压力与时间是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

1.2 燃烧器结构典型的燃烧器包括燃料喷嘴、空气送风装置、点火装置、燃烧区和排放装置。

燃料喷嘴是将燃料喷洒到燃烧区的装置,空气送风装置用于提供氧气,点火装置用于启动燃烧过程,燃烧区是燃烧反应发生的区域,排放装置用于排放燃烧产物。

1.3 燃烧器分类燃烧器根据不同的工况和应用需求可分为工业燃烧器、锅炉燃烧器、热风炉燃烧器、热处理炉燃烧器等。

二、燃烧器设计技术2.1 燃料选择与喷洒技术在燃烧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燃料,并设计相应的喷洒技术。

常见的燃料包括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固体燃料,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燃料的物性、喷洒方式和燃烧特性。

2.2 燃气送风技术空气是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氧化剂,燃烧器设计要合理设计送风装置,以保证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

送风装置还需考虑节能、稳定性和压力损失等因素。

2.3 点火系统设计点火系统是燃烧过程中的关键部件,确保燃烧起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根据不同的燃烧方式,点火系统可以采用电火花点火、火焰检测和监控、火焰探测器等多种方式。

2.4 烟气排放控制技术燃烧产物的排放对环境和生产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合理设计烟气排放装置,确保燃烧产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常见的排放控制技术包括烟气净化装置、废气处理装置等。

2.5 燃烧器控制系统燃烧器的控制系统是整个燃烧过程中的智能调节装置,需要具备自动控制、安全保护、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等功能。

常见的燃烧器控制系统包括PID控制、PLC控制、DCS控制等。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第一章:燃烧器概述1.1 燃烧器的作用和应用领域燃烧器是一种用于将一种或多种燃料燃烧产生热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锅炉、热风炉、焚烧炉等设备中。

燃烧器的设计和性能直接影响到燃烧效率和环保性能。

1.2 燃烧器的分类依据燃烧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可将燃烧器分为压力喷嘴燃烧器、旋风燃烧器、流化床燃烧器、多孔燃烧器等类型。

1.3 燃烧器的主要组成部分燃烧器主要包括燃烧器本体、点火装置、燃料输送系统、空气输送系统、调节系统和安全控制系统。

第二章:燃烧器设计原理2.1 燃烧理论基础介绍燃烧的化学过程和热力学原理,包括燃料与氧气的反应、燃烧传热等基础知识。

2.2 燃烧器设计参数讨论燃烧器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包括燃烧器功率、燃烧器效率、热效率、燃烧器稳定性等。

第三章:燃料选择与燃烧器匹配3.1 燃料物性及选择介绍各种常见的工业燃料的物理性质和燃烧特性,包括液体燃料、固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3.2 燃烧器与燃料的匹配讨论燃烧器设计时需要考虑燃料的选择和燃烧器的适配性,使燃料能够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第四章:燃烧器结构设计4.1 燃烧器形式与结构介绍不同类型燃烧器的结构特点和设计原则,包括压力喷嘴燃烧器、旋风燃烧器、多孔燃烧器等。

4.2 燃烧器材料选择讨论燃烧器材料的选择原则和材料特性,包括耐热材料、耐腐蚀材料等。

第五章:燃烧器性能测试与调试5.1 燃烧器性能测试介绍燃烧器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燃烧效率测试、热效率测试、排放测试等。

5.2 燃烧器调试与优化讨论燃烧器在实际应用中的调试方法,包括点火调试、燃烧参数优化等。

第六章:燃烧器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6.1 燃烧器运行维护介绍燃烧器的日常运行维护方法,包括清洗、保养、损坏检修等。

6.2 燃烧器安全管理介绍燃烧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知识,包括防火、防爆、泄漏处理等。

结语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涵盖了燃烧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性能测试、调试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燃烧器设计人员和生产运营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一、引言在工业生产中,燃烧器是一种重要的设备,其作用是将燃料与氧气混合并点燃,以产生热能。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燃烧器的设计技术,包括燃料选择、燃烧器结构设计、燃烧过程优化等方面内容,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燃烧器设计的关键要点。

二、燃料选择与特性分析1. 主要燃料种类及特性不同燃料种类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燃烧温度、燃烧速率等。

本节将详细介绍常见燃料的种类及其特性,并分析各种燃料的适用范围和燃烧效果。

2. 燃料选择的考虑因素在选择燃料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环保要求、能源成本、可供性等。

本节将列举并解析燃料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并提供选用不同燃料的指导原则。

三、燃烧器结构设计1. 燃烧器基本结构燃烧器的基本结构包括燃烧器壳体、燃料喷嘴、风门调节装置等。

本节将介绍燃烧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2. 燃烧器材料选择不同工况下,燃烧器所受到的温度和压力不同,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以保证燃烧器的稳定运行和寿命。

本节将讨论燃烧器材料的选择原则和常用材料的特点。

3. 燃烧器流场设计燃烧器内部的流场对燃烧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流场设计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燃烧稳定性。

本节将介绍燃烧器流场设计的关键技术和常见方法。

四、燃烧过程优化1. 燃烧调节技术燃烧调节技术可以调整燃料供给和氧气控制等参数,以实现燃烧过程的精确控制。

本节将介绍燃烧调节技术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2. 燃烧器烟气再循环技术烟气再循环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排放浓度,对于高效环保的燃烧过程至关重要。

本节将详细介绍烟气再循环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3. 燃烧器烟气余热回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可以被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节将介绍燃烧器烟气余热回收的原理和具体措施。

五、燃烧器故障诊断与维护1. 常见故障及诊断方法燃烧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本节将列举常见故障并介绍相应的诊断方法,以帮助用户及时排除故障。

2. 燃烧器维护与保养定期维护和保养燃烧器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燃烧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在各种工业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通过将燃料与空气混合并点燃,产生热能,应用于加热、炼化、冶炼等工艺。

燃烧器设计技术是确保燃烧器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因此本手册将介绍燃烧器设计、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知识。

一、燃烧器基本原理燃烧器的基本原理是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并点燃,产生热能。

常见的燃料包括天然气、燃油、煤气、生物质颗粒等。

燃烧器需要确保燃料与空气的适当比例,同时保证良好的点火条件。

二、燃烧器设计要点1. 燃烧器选择:根据工艺需要及燃料特性选择合适的燃烧器,考虑到燃料种类、燃烧器尺寸、燃烧效率等因素。

2. 点火系统设计:确保燃烧器具备可靠的点火系统,包括电火花点火、火焰探测器等。

3. 进气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进气系统,保证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

4. 调节系统设计:燃烧器应具备稳定的调节系统,能够根据工艺需要调整燃料和空气的比例。

5. 排放系统设计:设计有效的排放系统,控制燃烧产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三、燃烧器运行维护1. 点火和关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点火和关停,确保燃烧器安全稳定运行。

2. 检修维护:定期对燃烧器进行检修和维护,清理积碳、更换损坏零部件、调整燃烧参数。

3. 安全保护:燃烧器应配备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包括过热保护、过压保护等。

四、燃烧器节能技术1. 高效燃烧:优化燃烧器设计,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2. 燃烧控制:采用先进的燃烧控制技术,精确控制燃料和空气的比例,避免过量供应燃料。

3. 废热利用:设计废热回收系统,将燃烧产生的余热用于加热水或发电。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燃烧器设计技术及相关知识,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燃烧设备操作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也可为燃烧器制造商和设计者提供重要的设计指南,以确保燃烧器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课程设计(燃烧器设计)

课程设计(燃烧器设计)

燃烧器设计一、课程设计题目:-----燃烧器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一般民用燃气灶具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

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

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设计步骤与方法。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确定方案→设计计算→绘制图纸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一)设计的原始资料1、来气压力;2、气源种类;3、气源物性参数。

(二)设计计算1、大气式燃烧器头部设计计算头部设计以稳定燃烧为原则,保证灶具在使用过程中,在0.5至1.5倍燃气额定压力范围使用燃具和燃气成分在一定波动范围内,火焰燃烧应稳定,不得出现离焰、回火、黄焰等现象,同时火焰应当满足加热工艺需要。

1) 选取火孔①选取火孔热强度p q根据给定的气源种类及其相关物性参数确定火孔热强度。

②选取火孔直径p d根据选定的火孔热强度确定燃烧器头部的火孔尺寸。

③计算火孔总面积按我国现行标准规定,家用燃气灶主火燃烧器的额定热负荷不得小于2.9KW ,但不得大于4.07KW 。

pp q Q F = p F —火孔总面积; Q —灶具额定热负荷2) 计算火孔数目24ppd F n π= n —火孔数目;3) 确定火孔深度①增加孔深,有利于提高灶具的脱火极限,使燃烧器更加稳定,工作范围增大。

②增大孔深,在一定范围内,回火极限降低,气流阻力加大,不利于一次空气吸入。

③孔深一般设定为燃烧器火孔直径的2~3倍4) 确定火孔间距火孔间距太大,不利于顺利传火;火孔间距太小,容易出现火焰合并,影响二次空气供给,出现黄焰现象。

燃烧装置设计

燃烧装置设计

燃烧装置设计[收藏] [打印] [评论] [分享] 来源:成都钢铁网编辑:立文2008年08月02日00:00燃烧装置设计(design of combustion devices)燃烧装置是用于各种工业炉的供热,对各种燃料进行可控燃烧的器具。

按照燃料种类可以分为煤气燃烧器、油燃烧器和煤(或焦炭)燃烧器。

煤气、油和粉煤燃烧器称为烧嘴,块煤(或焦炭)燃烧器称为炉箅、炉排或其他专用名称。

此外还有一种使燃烧产物在管内流动、燃烧热量通过管壁传出的燃烧器,通常称这种燃烧器为辐射管。

辐射管不宜使用固体燃料和重质燃料油。

燃烧器应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火焰稳定;(2)能调节燃烧量并有一定的调节范围;(3)在限定空间内达到完全燃烧;(4)燃烧性能不受环境(例如炉压波动、气候风向等)影响;(5)符合环境保护要求;(6)坚固耐用、操作维护方便等。

燃烧器设计之前应明确:燃料种类,燃料发热值;燃烧能力及能力的调节范围;空气或燃料的温度和压力;对火焰形状及刚度的要求等。

设计制造的燃烧器,其特性应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确认。

随着燃料燃烧技术的发展,世界工业化国家都不断开发、研制和生产各种燃烧器,以满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中国50年代为工业炉配套设计的燃烧器,大量采用高压煤气喷射式烧嘴和手工加煤炉排,也设计了少量烧焦炉煤气的涡流式烧嘴,烧热发生炉煤气的细孔式烧嘴及低压雾化油烧嘴等。

60到70年代,中国通过对各种燃烧器的多项试验研究,设计了用于加热炉的水平往复炉排、油风比例调节的低压雾化油烧嘴、自身预热烧嘴、平焰烧嘴以及各种天然气烧嘴,并建立了各种烧嘴的实验室。

80年代以后,还设计和研制了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油气两用烧嘴、火焰长度可调烧嘴、平焰直焰可转换的双焰烧嘴、高速烧嘴、辐射杯烧嘴等。

烧嘴点火和火焰检测等设施也有相应的发展。

烧嘴设计包括煤气烧嘴、油烧嘴和煤粉烧嘴的设计。

烧嘴作为炉子的供热设施,具有以下作用:(1)组织火焰,使火焰形状、刚度及燃烧性能满足炉子供热和工艺要求;(2)调整炉压分布;(3)引导炉气流向,实现(或限制)炉气循环;(4)强化传热,降低热耗等。

等压式柴油燃烧器设计

等压式柴油燃烧器设计
过 该孔 不 堵 塞 , 避免 因堵 塞 造 成 的熄 火 现 象 。
根据流体力学 的原理 , 压力 管道 中的某一点 的压力 p - p静
p , 即 图 3中 , p A - p A 静 A , p s B 静 + p B , p A 口p B , 根 据 伯 努 利 方
程, p - p
算公式 , 空气 流量 Q等于 风速 × 截 面积 F , 得出: = 1 4 . 5 6 v e , B
点处 的静压 P 静 明显降低。
作者通联:新郑卷烟厂制丝车 间 河南新 郑市新华路 1号
4511 50
按 突然扩大圆管 的局部阻力计算公式 :
E — m a i l : f a n a i j u n _ 0 0 1 @1 2 6 . c o m [ 编辑 王 其]
O1 8 m m 的 增 大 内腔 中 ; 压力 为 0 . 4 ~ 0 . 7 MP a的柴 油 从 O1 2 m m 的 外 腔 中 通 过 , 进 入 O2 4 m m 的 增 大 外 腔 中 , 然 后 从 内 腔 上
行 中也经常 出现无缘无故 的突然熄灭的现象 。不仅 影响产 品质 量, 而且造成能源浪费 。
6 0 I /
/ /
= = = 、 :
l : 蓉
、 、 、 l \ 、 N \ 、 t …、 l
火焰探测探 头检测不 到火焰 的 存在而进行保护性停机。 由 于外 界 条 件 不 停 地 变 化 着 ,柴 油控制 阀开度 始终是 变
化 的 ,使 柴 油 的压 力 也 不 停 地
气 相混合 , 最后从燃烧 器头部 02 m m 的孔 中喷射 出去 , 进行燃
烧( 图2 ) 。

锅炉燃烧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锅炉燃烧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锅炉燃烧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摘要 (2)第一章1锅炉概述 (4)2锅炉的工作过程 (4)3锅炉系统及组成部件 (5)4锅炉燃烧器概述 (6)第二章1燃料燃烧计算 (8)2锅炉热效率与燃料消耗量计算 (16)3制粉系统设计计算 (22)4燃烧器的设计 (30)结论 (38)致谢 (39)参考文献 (40)摘要燃烧器是锅炉的主要燃烧设备,它通过各种形式,将燃料和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送入炉膛,使燃料按照一定的气流结构迅速、稳定地着火;连续分层次地供应空气,使燃料和空气充分混合,提高燃烧强度。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内发电厂的总装机容量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单机容量也从中小容量向大容量、高参数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应的电网也更加庞大和复杂。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设备结构越来越复杂,对机组的安全、经济性要求必然也越来越高[2]。

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污染物产生,而和NOx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大,同时我国对电厂尾气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电厂很有必要进行减排及无害化技术处理。

另外不稳定燃烧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燃煤电站锅炉。

近二十几年,随着大容量机组的比例增大,锅炉不稳定燃烧问题有所缓解。

但近几年来,由于燃煤质量下降,大容量机组燃煤锅炉也相继出现燃烧不稳定的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

这不仅降低了大容量锅炉的低负荷运行能力,而且使锅炉灭真火事故的发生率明显增多。

燃烧器制造本着保证锅炉燃烧器正常着火、稳燃效果良好,保证减排NOx的含量在控制范围的原则,在不改变炉膛的几何尺寸;保留原有大风箱;点火方式不变;二次风门、燃烧器摆动执行机构不变的条件下重做燃烧器本体、燃烧器风箱风道和挡板风箱,优化四角切圆燃烧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原煤破碎;原煤干燥与磨制煤粉;输送煤粉;组织燃烧;空气加热燃料;燃烧配风。

第1章1锅炉概述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

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

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第一章概述燃烧器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其作用是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并点燃,产生热量。

燃烧器的设计和选型对于工业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手册旨在介绍燃烧器设计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和实际应用,以便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燃烧器选择、设计和优化方面能够有所指导和帮助。

第二章燃烧器原理1. 燃烧理论基础介绍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的化学反应、燃烧的热力学过程、燃料燃烧与空气混合的理论模型等。

2. 燃烧器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燃烧器,包括锅炉燃烧器、工业燃烧器、热风炉燃烧器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第三章燃烧器设计要点1. 燃料选择介绍不同种类的燃料的特点、适用范围和燃烧特性,以及在燃烧器选择和设计中的考虑因素。

2. 空气与燃料的混合讨论如何在燃烧器设计中实现燃料与空气的合理混合,以确保燃烧效率和节能。

3. 燃烧稳定性介绍燃烧器设计中保证燃烧稳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防止燃烧不稳定带来的问题。

4. 燃烧器热负荷计算介绍燃烧器设计中的热负荷计算方法,以确定燃烧器的适用范围和技术参数。

第四章燃烧器材料与结构设计1. 材料选择探讨在燃烧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材料的依据和方法,并介绍常用材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 结构设计介绍燃烧器的结构设计原则,包括外观结构、燃烧室设计、燃烧器头设计等方面的要点和技术注意事项。

第五章燃烧器安全与环保1. 安全防护措施探讨燃烧器设计与使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防爆、防火、防失火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2. 环保要求介绍燃烧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环保要求,包括排放控制、烟气净化、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措施。

第六章燃烧器性能测定与优化1. 性能测定方法介绍燃烧器性能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静态特性测试、动态特性测试、耐久性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2. 优化方法探讨燃烧器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结构优化、燃烧参数优化、控制系统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燃气炉具燃烧器优化设计

燃气炉具燃烧器优化设计

燃气炉具燃烧器优化设计摘要:提出燃气炉具燃烧器的优化设计方案,改善工艺,控制成本。

关键词:燃烧器引射器文丘里管1 燃气炉具的燃烧现象1.1 不完全燃烧燃气燃烧的氧化反应不完全,产生CO等中间物,称为不完全燃烧。

1.2 回火回火是火焰从焰火孔推入混合管内燃烧的现象,是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喷出的速度低于燃烧的速度引起的。

1.3 浮火浮火与回火的作用方向相反,火焰浮在燃烧器上,以混合气体喷出速度为准时,混合气体喷出速度超出平衡点以上,产生浮火现象。

1.4 黄端焰火焰顶端呈红黄色燃烧的现象称为黄端焰,这表示燃烧反应速度缓慢。

红黄色发光焰的碳粒子会成为烟垢附着在锅底,甚至会堵塞排气通路,导致不完全燃烧。

1.5 移火不良当火源点燃燃烧器的局部焰孔时,无法依照次序点燃邻近的焰孔而使其全部焰孔着火的现象我们称作移火不良。

1.6 燃烧过程有响声燃烧器燃烧过程中有如下的响声:(1)燃烧声;(2)喷嘴喷出声;(3)吸气和混合的声音;(4)点火声;(5)熄火声;(6)燃烧室共鸣声。

3 燃烧系统新型燃烧器的设计燃烧系统是燃气炉具设计和开发的重点,新型燃烧器的设计必须在燃烧系统确立的基础上。

3.1 燃气炉具的压力参数设计燃气的种类不同,压力是不同的,家用燃具的压力为低压,小于5kPa。

燃气需经过减压阀降压后变为低压才能提供给炉具使用。

3.2 燃气炉具功率参数设计燃气的种类、压力和输入燃气的喷嘴孔径的形状和大小决定了燃气炉具的功率大小。

设计燃气炉具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输入燃气的种类和压力,其次要考虑喷嘴的孔径形状和大小。

3.3 喷嘴的设计喷嘴设定取决于设计产品时功率的定义,烤炉功率定义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现有产品的功率作为参考,然后决定新产品喷嘴的结构和孔径的大小,调整到需要的功率。

3.4 引射器优化设计引射器的形状一般为文丘里管,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良好,引射一次空气的能力很强。

(1)混合管。

混合管又称喉管,当引射管为文丘里管型时,喉管的直径可按与火孔的总面积的比例来确定。

660MW超临界锅炉燃烧器的设计

660MW超临界锅炉燃烧器的设计

0 引 言
20 0 9年 9月 , 哈锅 为 某 电厂设 计 制 造 了两 台
6 6万超 临界 锅炉 。此炉 型为 哈锅 自主开发 的新 型
为单 炉膛 、 次 中 间再 热 、 型 布 置 。炉 膛 下 部 一 兀
采用 螺旋 管 圈膜 式 水 冷 壁 , 部 采用 直 管膜 式 水 上 冷壁 。螺 旋管 圈膜式 水冷壁 同直 管膜 式水冷 壁通 过 中问环形 集 箱 相 连 。锅炉 设 计 煤 种 为烟 煤 , 煤
锅 炉 主要设计 参数 如下 :
额定 蒸发 量 22 0th 1 /
过热 蒸汽 压力 2 . a a 5 4MP ( )
过热 蒸汽 温度 5 1q 7 C 再热蒸汽压力( V 出口). 3443M aa 人 I / 45 / .5 P ( ) 7 再 热蒸 汽温 度 ( V/ 口)3 9 5 9o 人 I出 1/ 6 C 锅 炉热 效率 9 . % 35
・1 9・
炉膛 出 口烟气 温度 10 0℃ 0
表 1 设 计 煤 种 特 性
的上方 的二次 风 喷 口可 作 为 O A 喷嘴 , 距 上层 F 在
煤 粉 喷 嘴上 方 约 5 处 有 四层 附 加 燃 尽 风 S F m OA
喷嘴 , 这就 是 S F 燃 烧 器 , 布 置 于 四个 角 上 , OA 它 SF O A燃烧 器 出 口射 流 中心线 和水 冷 壁 中心 线 的
s ia tr l ae i to uc d i h sp p r p r lwa e wal r nr d e n t i a e . Ke y wor : u e c i c lb ie c a ur e ;e e h d ur i g t c n c;o r NOX o u t n ds s p r rt a olr; o lb n r lv ls a e b n n e h i lwe i c mb si o

480t/h锅炉煤粉燃烧器的设计

480t/h锅炉煤粉燃烧器的设计
维普资讯
4 0 / 锅炉煤粉 燃烧器 的设计 8t h
顾小 勤
( 无锡华光锅 炉股份有限公 司)
4 0/ 锅 炉主 要设计 参数 如下 : 8t h
过 热蒸 汽流量 DI 4 0/ 8t h
耐磨 铸 钢及不 锈钢 板 制成 ,除下二 次风 喷嘴 不 摆 动 ,其余 喷嘴均可作上 下 1。范 围内的摆动 , 5
S . r 0. 5 ta 6 % Aa r 1 4% 6. 7
为 了提高锅炉机组对负荷和对燃料的适应 性 ,控制和降低锅炉机组污染物的排放,近年
来 不少煤 粉 燃烧 器 采用 了四角 切 圆燃烧 高煤 粉
浓度燃烧和精细 四角风粉配平技术 。本锅炉的 燃烧设 备 采 用水 平 浓淡 煤粉 燃烧 器 。燃烧 器分 别安装在炉膛的正 四角 。锅炉采用钢球磨 中间
以消 除 以下 七层 喷 口产生 的逆 时针方 向旋 转烟 气流 。 最后 是关于 一次 风喷嘴 内 V 形稳燃 体 与浓缩块
的设 计 。V型稳 燃体 的设置 可 以增 强一次 风气 流 的 内部湍 动 ,并在 V形稳燃 体后 面形成尾 迹 回流 ,大 大提高 着火 和燃 烧 的稳定 性 ,并使 V 形 稳燃 体 出 口回流 区 的边缘 形 成 高煤 粉 浓度 , 实 现高煤粉 浓度 和高 温 的燃烧 。V形 稳燃体 结 构大 致要 满足 以下几 点 :底 边宽 度与 一次风 喷 口宽度 比为 02 . ;稳燃 体离喷 口的距 离与 .~0 3
过 热蒸汽压 力 P 1 .MP ( l 37 a 表压 ) 过 热蒸 汽温度
再 热蒸 汽流量
供燃烧调整用。锅炉点火采用二级点火系统 ,
高 能 点 火器直 接 点燃 轻油 ,再 点 燃煤 粉 。油枪 采用 简 单机械 雾化 ,油枪 装于 下 二次 风喷 嘴及 上二层 一次 风之 间 的二次 风 喷嘴 内。二 次风 门 调 节 由电动执 行机 构 执行 ,执 行机 构 宜装在 燃 烧器 的壳 体上 ,随 燃烧器 一起 膨 胀 。整 只燃烧 器 随水 冷壁 向下膨 胀 ,三 分之 一 的重 量 由水冷 壁承 担 ,三分 之二 的重量 由燃烧器 本 身 的支 吊 装置 通 过 恒 力 弹簧 吊架 承 担 。 为 了便 于 检修 ,

燃烧器研究报告

燃烧器研究报告

燃烧器研究报告燃烧器(combustor)是火力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用于将空气和燃料进行混合并燃烧,从而产生高压、高温的气体流,推动发动机工作。

因此,燃烧器的设计、工作原理和性能对火力发动机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燃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影响燃烧器性能的因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燃烧器工作原理燃烧器是将空气和燃料(燃油、煤气、天然气等)混合混合均匀,当混合完成后,将空气、燃料充分混合的结果通过燃烧室的喷射器喷入燃烧室内,在燃烧室内,空气和混合燃料经过发动机所供应的能量(空气压缩热和点火热)点燃并燃烧,形成燃烧气体(热气流),推进发动机的转动,实现输出动能。

影响燃烧器性能的因素1.流性能:气流的性能影响着入口处的混合状态,直接影响着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为了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性能,应尽可能控制气流的性能,尤其是在燃烧室的入口处,应增加送风口的形式,保证稳定的气流。

2.油性能:燃料的性能也会影响燃烧器的性能。

正确的燃油配比会有利于燃烧器达到理想的性能,不同燃料的可燃比也有所不同,应根据燃料的特性进行调整。

3.烧温度:燃烧器的燃烧温度也会对燃烧器性能产生影响。

低温和高温都会影响燃烧器的性能,因此要通过火花塞或燃油喷射系统来适当调节燃烧器的燃烧温度,以达到最佳的性能。

4.力损失:燃烧室内的气体压力损失会影响燃烧器的性能。

因为气体压力损失会影响热气流的速度,应采用涡喷雾化燃料喷射系统设计,以有效减少损失,从而提高燃烧器的性能。

相应的解决方案1. 优化混合器和送风口设计:为了提高混合器的混合效率,应采用垂直混合器和改变送风口形状的方法,以最大程度改善空气与燃料的混合状态,保证充分的燃烧混合。

2.制燃油湿度:火力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需要正确的燃油液体质量配比,应采用除湿系统来控制燃油湿度,以保证燃油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

3.整火花塞和燃油喷射系统:根据燃油的可燃比调整火花塞和燃油喷射系统,以获得最佳的燃烧温度,从而提高燃烧器性能。

燃烧器设计

燃烧器设计

燃烧器设计计算一、 数据准备1、热负荷计算根据黑龙江农村被动式太阳能保温住宅技术规范(DB23/T434-1996)、选取农村普遍的住房面积(取建筑面积100㎡左右,本课题取93㎡,房间为南北朝向,大门朝南开),根据黑龙江地区冬季越冬供暖要求(农村室内保证16℃),来计算燃烧器热负荷。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知道农村住房屋顶构造一般为100mm 珍珠岩,10mm 石棉瓦,30mm 空气层和30mm 苯板;墙体构造一般为370mm 砖,60mm 苯板及里外各20mm 的抹灰。

查得各种材料导热系数λ抹灰=0.87 W/m ·℃,λ石膏板=0.33 W/m ·℃,λ苯板=0.047 W/m ·℃,λ砖=0.81 W/m ·℃,λ珍珠岩=0.07 W/m ·℃,λ石棉瓦=0.16W/m ·℃,λ空气=0.172 W/m ·℃,屋顶与墙体内外表面传热阻R n =0.115m 2·℃/W ,R w =0.04 m 2·℃/W 。

根据公式R R w i i n K +∑+=λδ1计算出墙体及屋顶传热系数k 墙=0.517 W/m 2·℃, k 顶=0.41 W/m 2·℃,其中δi 为围护结构各层的厚度。

查表的到k 窗=4.3 W/m 2·℃,k 外门=2.33 W/m 2·℃,k 地1=0.47 W/m 2·℃,k 地2=0.23, k地3=0.12 W/m 2·℃。

根据公式Q=αKF (w n t t -),(其中α为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F 为过暖面积所计算的围护结构表面积,n t 为室内温度,w t 为室外温度,计算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们室外温度取的是零下26℃,室内温度取的是16℃),计算各个墙体屋顶的基本耗热量如下:Q 北外墙=812.97W,Q 北外窗=1625.40W ,Q 南外墙=571.43W,Q 南外窗=1934.23W,Q 顶=1317.33W, Q 东西外墙=802.03W,Q 地1=810.13W,Q 地2=182.96W ,Q 南外门=239.56W,根据公式)(278.0w n w p n k t t C V n Q -=ρ,(其中,k n 为房间换气次数,n V 为房间内部体积,w p C ρ,分别为当地室外空气的比热容和密度),计算出冷风渗透换热量,Q=350.54W 。

大气式燃烧器(2021版)

大气式燃烧器(2021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大气式燃烧器(2021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大气式燃烧器(2021版)按照部分预混燃烧原理(02000Pa)及低压(<2000Pa)两种。

在设计计算中,前者需要考虑气体的可压缩性;后者则不必。

按被引射气体的吸入速度,引射器又可分为常压吸气和负压吸气两种。

如果引射器的吸气收缩管做得足够大,并逐渐过渡到圆柱形混合管,这时被引入的空气在收缩管内的流速很小,可以忽略,这样的引射器称为常压吸气引射器,也称为第二类引射器,低压大气式燃烧器的引射器多为此种;反之,如果吸气收缩管做得较小,被吸入空气流速较大,气流在管内发生强烈扰动,这时空气流速便不可忽略,这样的引射器则称为负压吸气引射器,也叫第一类引射器。

比较而言,在第一类引射器中,燃气和空气的速度差较小,能量损失也较小,引射效率较高。

高、中压大气式燃烧器的引射器多为负压吸气式引射器。

以下主要讨论常压吸气低压引射器的设计计算。

表3-6-7大气式燃烧器常用设计参数燃气种类炼焦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火孔尺寸/mm圆孔dp2.5~3.02.9~3.22.9~3.2方孔2.0~1.21.5~5.02.0~3.02.4~1.62.0~3.02.4~1.6火孔中心距s/mm(2~3)dp火孔深度h/mm(2~3)dp额定火孔热或度qp/MW·mm-211.6~19.85.8~8.77.0~9.3额定火孔出口流速vp/m·s-1 2.0~3.51.0~1.31.2~1.5一次空气系数α0.55~0.600.60~0.650.60~0.65喉部直径与喷嘴直径比dt/d5~69~1015~16火孔面积与喷嘴面积比Fp/Fj44~50240~320500~600图3-6-20常压吸气低压引射器的工作原理1-喷嘴;2-吸气收缩管;3-喉部;4-混合管;5-扩压管计算以动量定理、连续性方程及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按图3—6—20所示工作原理,可推导出它的特性方程如下:式中h——引射器出口的静压力,Pa;H——喷嘴前燃气压力,Pa;μ——喷嘴流量系数;F——无因次面积,为喉部和喷嘴出口的面积比,即,它是引射器计算的基本参数;u——质量引射系数,为燃气与引射空气的质量流量之比;uρr——容积引射系数,ρr为燃气相对密度,K——能量损失系数,可表示为:这里,ψ1是混合管末端的速度场不均匀系数,它与气流的稳定程度和流动状态有关,取决于速度场的分布状况,当混合管长度为5~6倍喉部直径时,ψ1=1.02~1.04,混合管较短,ψ1较大;ζmix是混合管摩擦阻力系数,ζmix=Lmin/dt,与混合管的气体流动状态、加工质量和长度有关,通常取ζmin=0.06~0.12;ζd为扩压管局部阻力系数,相应于扩压管进口流速;n表示扩压管的扩张度n=Fd/Ft。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第一章概述燃烧器是一种用来将燃料和空气进行混合燃烧的设备,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手册旨在介绍燃烧器设计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和相关知识,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掌握燃烧器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第二章燃烧器设计原理1. 燃烧原理:介绍燃烧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燃料的燃烧特性、燃气的生成和燃烧过程中的热力学变化。

2. 燃烧器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燃烧器,如喷嘴燃烧器、旋流燃烧器、扩散燃烧器等,以及各种燃烧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燃烧器设计要求:讨论燃烧器在设计和选型时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燃烧效率、稳定性、排放标准等。

第三章燃烧器设计技术1. 燃烧器结构设计:介绍燃烧器的结构设计原则,包括燃烧器的外形尺寸、内部通道设计、燃烧头设计等。

2. 燃烧器气动设计:讨论燃烧器的气动设计原理,包括燃烧器的进气方式、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方式以及燃烧器的压力损失和阻力等。

3. 燃烧器热力设计:介绍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的热力学分析方法,包括燃烧室温度分布、壁面传热和热应力分析等。

第四章燃烧器选型和应用1. 燃烧器选型方法:介绍燃烧器选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燃烧器的功率匹配、燃烧器的适用条件和环境条件等。

2. 燃烧器的安装和调试:讨论燃烧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安装和调试方法,包括燃烧器的定位、连接方式和燃烧器的调节方法。

3. 燃烧器的维护与管理:介绍燃烧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包括燃烧器的清洁、检查和故障处理等。

第五章燃烧器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介绍燃烧器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电力、化工、钢铁、玻璃等行业中燃烧器设计与应用的技术特点和实际效果。

结语本手册旨在系统介绍燃烧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燃烧器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点和实际应用方法。

希望本手册能够成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燃烧器设计和应用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燃气灶设计知识点大全

燃气灶设计知识点大全

燃气灶设计知识点大全燃气灶作为家庭厨房的重要设备之一,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烹饪方式。

它的设计不仅关乎到我们的使用体验,还直接关系到安全和效能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燃气灶的设计知识点,从外观设计到燃烧系统、安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我们选购和使用燃气灶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外观设计燃气灶的外观设计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产品的层次感和美观度的认知。

一般来说,外观设计包括颜色、材质、形状等方面的考量。

首先,颜色要与厨房整体风格相搭配,常见的有不锈钢、黑色、白色等,品牌厂商也会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多种颜色选择。

其次,材质要选用高温耐磨、易清洁的材料,如不锈钢、钢化玻璃等。

最后,形状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便于操作和清洁,同时也要注重细节设计,如旋钮的握感、灶台的平整度等。

二、燃烧系统1. 燃烧器设计燃气灶的燃烧器设计直接关系到燃烧效果和燃气利用率。

较为常见的燃烧器有“圆形火嘴”、“蜂窝火嘴”、“大火力火嘴”等。

其中,“蜂窝火嘴”由许多小孔组成,可以均匀分布火焰,增加热效率。

另外,一些高端燃气灶还会采用双重火嘴设计,提供更大的火力。

总之,燃烧器设计要经过严格的模拟和测试,确保热源均匀、火力充足、燃气利用率高等特点。

2. 火焰调节火焰调节是燃气灶设计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到烹饪的灵活性和火候控制。

一般来说,燃气灶的火焰调节可分为数档或无级调节。

数档调节一般适用于一般家用需求,而无级调节则能更精准地控制火焰大小。

此外,一些高端燃气灶还会配备智能调节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灶具和食材的温度,自动调节火焰大小以达到更好的烹饪效果。

三、安全功能1. 燃气防护装置燃气灶的安全性是选购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燃气防护装置是防止燃气泄漏和意外发生的关键。

常见的燃气防护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火焰监视器、电磁阀、超时保护装置等。

火焰监视器能够实时监测到火焰状况,一旦火焰熄灭会自动切断燃气供应,确保安全。

电磁阀则可以通过电路控制燃气的开启和关闭,当燃气灶长时间未使用时,电磁阀会自动关闭燃气供应。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是一个涵盖各种燃烧器设计及相关技术的参考书籍。

它通常由专业工程师或学术研究人员编写,目的是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优化燃烧器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最佳实践。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燃烧器基础知识:介绍燃烧器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及各种类型的燃烧器。

2. 燃烧器设计参数:详细阐述了各种燃烧器设计参数,如燃烧器尺寸、燃烧室布局、燃料喷嘴选型等。

3. 燃烧器调整及优化:介绍了燃烧器调整和优化的方法和工具,包括燃烧器性能测试和评估。

4. 燃烧器材料选择:介绍了燃烧器设计中常用的材料选择原则和考虑因素。

5. 燃烧器安全:详细介绍了燃烧器的安全设计要求和预防措施。

6. 环境和排放:介绍了燃烧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环境和排放要求。

7. 燃烧器维护和故障排除:提供了燃烧器维护和故障排除的指南和建议。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通常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参考资料,旨在为工程师提供设计燃烧器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支持。

通过遵循手册中的指导原则和最佳实践,工程师可以设计出高效、可靠和安全的燃烧器系统。

水泥回转窑劣质煤富氧燃烧器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水泥回转窑劣质煤富氧燃烧器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水泥回转窑劣质煤富氧燃烧器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回转窑是干法水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在水泥生产线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烧成时加热需要高温,因此需要使用燃料来进行加热。

然而使用低质
量的燃料会对砖瓦的质量等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为了提升回转窑使用效果,设计了水泥回转窑劣质煤富氧燃烧器。

设计时考虑质量与效率的平衡。

燃烧器本身采用三结构式。

与传统燃烧器相比,劣质煤富氧燃烧器可以更好地充分利用燃料,提高燃烧效率,并且可以减少煤粉燃烧时的氮氧化物和其他污染物排放。

设计燃烧器时还根据气流状态分别设置了预混合区、燃烧区和尾部区。

通过控制氧气和煤粉的混合比例,优化燃烧过程,确保燃烧器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此外,在设计燃烧器之后,研究人员进行了数值模拟,以验证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模拟,燃烧器的燃烧性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数值
模拟还进一步探究了燃烧器的优化方案,为设计未来更优化的燃烧器提供了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劣质煤富氧燃烧器不仅可以弥补劣质煤使用时对气流的不利影响,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燃料利用率,因此在水泥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尽管设计和数值模拟都是数学方法,但是结果的支持使得这种燃烧器有了确切的工业应用前景。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

燃烧器设计技术手册一、燃烧器的基本原理燃烧器是一种能够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并燃烧的设备,通常被用于加热系统、锅炉、热风机等设备中。

其基本原理是将燃料和空气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后,在燃烧器内部进行燃烧,释放出热量和燃烧产物。

二、燃烧器设计的基本要求1. 燃烧效率高:燃烧器的设计应确保燃料和空气混合充分,燃烧效率高,减少废气排放和能源浪费。

2. 稳定可靠:燃烧器应具有稳定的燃烧性能,能够适应不同工况下的燃烧需求,并且保持长时间稳定运行。

3. 安全环保:燃烧器的设计应考虑安全性和环保性,确保燃烧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并对人员和环境没有危害。

4. 节能减排:燃烧器设计应注重节能减排,通过优化设计和控制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

三、燃烧器设计的关键技术1. 燃料喷嘴设计:包括燃料喷嘴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喷雾角度和喷雾分布等参数的优化,以保证燃料在燃烧器内部均匀喷洒。

2. 空气预混设计:通过空气预混技术,使得燃料和空气在燃烧器内混合更加均匀,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排放。

3. 火焰稳定设计:通过火焰稳定器的设计和优化,保证燃烧过程中火焰的稳定性,防止火焰抖动和撞击炉壁。

4. 控制系统设计:燃烧器的控制系统设计应该能够实现燃烧过程的精确控制,包括燃气调节、点火控制、风量调节等功能。

5. 排放控制设计:通过优化燃烧器的设计和控制,减少排放物的形成,符合环保标准。

四、燃烧器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燃烧不充分:可能是由于燃料喷嘴堵塞、空气不足等原因导致燃烧不充分,解决办法是清洗喷嘴、提高空气流量等。

2. 火焰不稳定:可能是由于火焰稳定器设计不合理或者燃气供应不稳定导致火焰不稳定,解决办法是优化火焰稳定器设计、调整燃气供应系统。

3. 排放超标:可能是由于燃烧不完全或者控制系统故障导致排放超标,解决办法是优化燃烧器设计,加强控制系统的监测和维护。

五、燃烧器设计的发展趋势1. 高效节能:未来燃烧器设计将注重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空气干燥基 表示在实验室经过自然干燥,去掉外在水分后煤的 成份。它是将去掉外在水分后其余成份之和当作100%, 用下标“ad” (air dry 的简写)表示,其表达式为: Cad + Had + Oad + Nad+ Sad + Aad + Mad = 100% 空气干燥基常在实验室内作煤的分析时采用。
1.3 氧(O)和氮(N) 氧和氮都是煤中的不可燃元素,因此氧氮元素的存 在会使燃料中可燃元素相对减少,发热量有所下降。燃 料中含氧量变化很大,煤中的含氧量随碳化程度加深而 减少。煤种不同含量变化很大,含量少的只有1~2% (如无烟煤),多的可达40%左右(如泥煤)。煤中氮的含 量一般很少,约为0.5~2.5%。 在煤的燃烧过程中,氮的一部分会与氧化合生成 NOx,排入大气后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进行锅炉及 其燃烧设备设计时,应重视NOx的排放指标。
2 煤的成分分析基准和换算 2.1 煤的成分分析基准 煤的成分通常用质量百分比来表示: C + H + O + N + S + A + M = 100%
(1)收到基 包括全部水分和灰分在内的煤的各种成分之和为100%, 表示进入锅炉的炉前实际燃用的煤成分,用下标“ar” (as received的简写)表示,其表达式为: Car + Har + Oar + Nar + Sar + Aar + Mar = 100% 在进行煤的燃烧计算和热力计算时均采用收到基 (ar)。
1.6 水分(M) 水分也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煤中水分以三种不同 的形态存在,即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吸附和凝聚在煤 块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和结晶水分(存在于煤的矿物 质中的结晶水)。外在水分易于蒸发,变化很大;内在 水分不易蒸发,在一定温度下(105~110℃)可以风干; 结晶水分需在200℃以上才能析出,通常工业分析时不 予测定。煤中水分含量变化极大,少则百分之几,如无 烟煤约2%~9%;多则可达40%~60%,如高水分褐煤。
1.5 灰分(A) 灰分不仅降低燃料的发热量,影响燃料的着火与稳 燃,而且容易导致锅炉受热面的结渣、沾污、积灰、磨 损、腐蚀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因此灰分含量的多少也是评价燃料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 另外灰中还含有一些重金属,如砷As、镉Cd、铬Cr、 汞Hg、铅Pb、硒Se等,如果排入大气,会对环境产生 污染。 灰份的含量在各种煤中变化很大,少的只有4~5%, 多的可达60~70%。
1、煤的成分及其特性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C)、氢(H)、氧(O)、 氮(N)、硫(S),以及灰分(A)和水分 (M)。其中碳、氢、可燃硫为可燃成分,水 分和灰分为不可燃成分。灰的主要成份为各种 矿物质,如SiO2、Al2O3、Fe2O3、CaO、 MgO、K2O、Na2O、P2O5、TiO2等。
1.1 碳(C) 碳是煤中的主要可燃元素,以各种碳氢化合物和 碳氧化合物的状态存在,含量一般占煤成分的15~90 %。碳元素包括固定碳和挥发分中的碳。埋藏年代越 久的煤,其碳化程度越深,含碳量也越高,而氢、氧、 氮等的含量由于挥发则减少。 通常,含碳量愈多,发热量愈高。碳在完全燃烧时 生成二氧化碳(CO2),每千克纯碳可放出33727KJ的 热量;碳在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CO),每千 克纯碳仅放出9270KJ的热量。由于纯碳的着火与燃尽 都较困难,因此,含碳量愈高的煤,着火与燃尽愈难。
四角切圆煤粉锅炉燃烧器设计方法
一、前言 燃烧器是锅炉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组织 燃烧、提高燃料利用率所必须的装置。燃烧器性 能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 济性。因在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 (NOx)对人体健康有害,严重污染环境,故燃 烧设备的设计应同时考虑如何减少NOx的排放, 满足业主及国家环保标准的要求。
(3)干燥基 表示去掉全部水分的煤的成份。它是将除去水分外的煤 的各种成份之和当作100%,用下标“d” (dry的简写) 表示,其表达式为: Cd + Hd + Od + Nd+ Sd + Ad = 100% 干燥基成份不受水分的影响,常用以表示灰份的含量。
(4)干燥无灰基 表示去掉全部水分和灰份的煤的成份。它是将全部 水分和灰份两种含量不稳定的成份去掉,其余的组成 成份之和当作100%,用下标“daf” (dry ash free 的 简写)表示,其表达式为: Cdaf + Hdaf + Odaf + Ndaf+ Sdaf = 100% 干燥无灰基组成不受水分、灰分变化的影响,可以 比较准确地表示出煤的实质。常用它来表示挥发份的 含量。煤的挥发份是煤在加热过程中分解出来的气态 物质,其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主要组成气体 为氢气、各类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的二 氧化碳、水蒸汽、氮气等惰性气体。挥发份受热很容 易达到着火温度而燃烧,因此挥发份的干燥无灰基含 量常常用来判别煤种及其属性。
1.4 硫(S) 煤中的硫以三种形态存在,即有机硫、黄铁矿硫和硫 酸盐硫。前两种参与燃烧,放出少量的热,每千克可燃 硫的发热量仅为9100KJ,第三种不参与燃烧,只转化 成灰份。我国大部分动力用煤含硫量一般在0.3~2%, 有的高达3~5%。 硫也是有害元素,燃烧后生成的SO2和少量SO3, 排入大气后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不仅如此,SO3还会使 露点大大升高,同时SO2和SO3能溶解于水中变成H2SO3 (亚硫酸)和H2SO4(硫酸),会造成锅炉低温受热面 (如空气预热器)堵灰和金属腐蚀(即低温腐蚀)。另 外硫的燃烧产物H2S(硫化氢)会对锅炉水冷壁产生高 温腐蚀(生成硫化铁和氧化铁),存在于过热器和再热 器结灰层中的复合硫酸盐(Na3Fe(SO4)3和K3Fe(SO4)3) 会对过热器和再热器产生燃料主要是煤,但煤的种类繁 多,从高水分褐煤、高灰份劣质烟煤、烟煤到低 挥发份的贫煤和极低挥发份的无烟煤都有使用。 所以在进行燃烧器设计之前,首先要对锅炉燃用 煤种进行分析,同时尽可能了解燃用相同或类似 煤种锅炉的运行情况,从而对燃用煤种的特性有 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1.2 氢(H) 氢也是燃料中的可燃元素,多以碳氢化合物状态存 在,水分中的氢不计入氢的含量。氢的发热量最高,每 千克氢完全燃烧可以放出120370KJ的热量,约为纯碳 的3.6倍。煤中氢的含量较少,约在2~10%范围内,存 在于挥发分气体中。碳化程度越深,氢的含量越少。另 外,含氢量高的煤在储存时易于风化,含氢量将逐渐减 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