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语文】2018-2019年初三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秽。

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哪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

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

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

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9课的一篇文章,作者用比喻的手法,阐述了人应该拥有的精神追求。

这篇文章既具有哲理性,又具有启发性,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

在教材中,这篇文章承接了前面关于人生价值观的内容,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搭建了一座桥梁。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他们往往感到迷茫。

因此,在学习本文时,他们需要借助文章中的比喻,深入理解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从而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精神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把握作者的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营养,将文章观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导入新课《精神的三间小屋》。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观点。

4.课堂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三间小屋。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行动意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

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

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

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他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精神的三间小屋练习新人教版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精神的三间小屋练习新人教版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精神的三间小屋练习新人教版第一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精神的三间小屋练习新人教版9* 精神的三间小屋名校讲坛一、重点突破结合全文,说说“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提示】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二、考点链接(一)病句:表意不明【典型例句】这间房子的门一直没有锁。

【参考答案】这间房子的门一直没有安装锁/这间房子的门一直开着。

(解析:“锁”有两个意思:一是作名词,指没有安装锁;一是作动词,指门一直开着,没有锁上。

“锁”在这句话中表意不明。

)【主要类型】(1)指代不明:①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王老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身体瘦弱”的到底是“王老师”,还是“王老师的父亲”?可改为“王老师那身体瘦弱的父亲”。

)②王明和李强赛跑,经过激烈的竞争,他终于取得了胜利。

(“他”是指“王明”还是“李强”?表意不明。

)(2)存在歧义。

如:四个国家领导人在三亚开会,共同讨论如何发展亚洲经济。

(“四个”到底是修饰“国家”还是“领导人”?表意不明。

)【技法点睛】当句中出现数量词、代词或多义词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表意不明的情况。

(二)对比论证及其作用【典型例题】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参考答案】对比论证。

作者从两个对立的方面进行假设,通过对比,告诉我们内心应充满爱。

【技法点睛】对比论证,即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

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

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

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他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

按一日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2000个小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秽。

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哪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

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

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

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也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

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作业:9.精神的三间小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作业:9.精神的三间小屋

9 精神的三间小屋文章主旨这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

文章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介绍,表达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主题。

结构图示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第二部分(7~17):阐释话题——为自己的精神建立“三间小屋”第三部分(18~19):总结话题——建立精神大厦,开拓精神旷野重难解读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一句名言和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引出本文要论说的话题;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拓展链接有关“精神力量”的名言1.精神不是任何人的仆从,我们才是精神的仆从。

——罗曼·罗兰2.衰老的只是物质,而不是精神。

——阿·巴巴耶娃3.人的精神力量比体力更富于生命力。

——列夫·托尔斯泰4.人,没有精神长成的自由,这就是世界上的悲剧的源泉。

——高尔基5.思想家是主动的,幻梦者是被动的。

——雨果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7.人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无畏。

——丘吉尔8.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

——雨果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广袤.(mào) 积攒.(zǎn) 疆.域(jiāng) 相得益彰.(zhāng) B .惊骇.(hài) 游弋.(yì) 储.藏(chǔ) 自惭形秽.(huì) C .憎.恶(zèng) 麾.下(huī) 剥.除(bō) 间不容发.(fā) D .濡.养(rú) 坍.塌(tān) 泥泞.(nìng) 金戈.铁马(gē)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宽宥 困厄 形消骨立 铮铮作响B .嘟囔 矗立 李代桃僵 费时弥久C .灰烬 轻觑 鸠占鹊巢 坚固优雅D .窗棂 蔑视 抽丝剥茧 缤纷和谐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三间小屋的描绘,寓意着人们在精神生活中需要建构起自己的精神空间,以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成长。

课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散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对于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可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课文所涉及的人生哲理的思考还不够深入,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对于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3.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相关参考资料:用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拓展。

3.课件: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部编版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示范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示范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宽宥、游弋”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

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完全体会到的。

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

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

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

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

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

1980年转业回北京。

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9课的一篇课文。

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阐述了人们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课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精神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但针对本文这样具有深意的文章,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精神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和深层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精神的三间小屋,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观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精神经历。

4.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揭示课文的深层含义。

5.联系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

6.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正确的价值观。

七. 说板书设计精神的三间小屋1.物质小屋:身体需求2.精神小屋:精神需求3.心灵小屋:道德修养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组织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例句和文章结构,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神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主题的基本概念。《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作者对精神生活的比喻和阐述。它是我们追求内心平和、独立思考与自我价值的体现,对于我们理解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对“三间小屋”的具体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的思考,探索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和价值。
此外,课程总结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内化程度不够。为了加强这一点,我决定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反思,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4.品味文章精彩语句,感悟作者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思考。
5.掌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述三间小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6.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自己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3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贫困、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用精神的信念和勇气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了美好的空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到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才能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但同时,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刻,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精神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以及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去构建这三间小屋的;2.难点的突破: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精神生活的意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自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2.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和精神内涵;3.写作实践: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精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屏幕展示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课文中所提到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以及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去构建这三间小屋的。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让学生在汇报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并运用“宽宥、濡养、李代桃僵、相得益彰”等词语。

2.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具体内涵及关系,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3.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体会本文形象的、感性的、文学的语言特点。

4.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重难点: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具体内涵及关系,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体会本文形象的、感性的、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互动:师:同学们,第一次见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猜猜是什么?师:今天这份礼物比较特别,虽然我不曾花一分钱,但是我却可以神奇地送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师:对,礼物,除了是物质的,还可以是精神的。

我们快来看看吧。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段话的出处吗?你读了这段话后有什么感想?师: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我也和大家一样深有同感:我第一次读到毕淑敏的文字时,就被她深深地折服。

在她笔下,山间的白云、溪间的流水、飞翔的蝴蝶、熙熙攘攘的市井,一段对话、一个场景,都可能或浓或淡地蕴含着哲理和智慧。

特别幸运的是,今天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她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相信定会获益匪浅。

二、检查预习,扫除障碍广袤云霓宽宥游弋悲戚轻觑麾下窗棂坍塌栖息潮汐濡养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居处。

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人教版语文(2018部编版)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人教版语文(2018部编版)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人教版语文(2018部编版)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2018部编版)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了解作者毕飞宇及其创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如“祛除”、“慰藉”等;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品味精彩语句,如“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等;探讨作者如何通过“三间小屋”的比喻阐述人的精神世界;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精神世界的情感。
举例:用生活中的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例子解释“三间小屋”的意义,如学习、家庭、友谊等。
(2)深层寓意的挖掘:文章中包含许多深层次的寓意和哲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举例:分析“祛除杂念,让心灵宁静”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
(3)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对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了解不足,可能影响对课文的理解,需要教师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主旨: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即如何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举例:分析“三间小屋”的比喻,理解其代表的知识、情感和理想三个方面。
(2)品味精彩语句: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构建精神家园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绘制。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整理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感到心灵疲惫,渴望一个宁静的港湾的时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构建精神家园的奥秘。
-精神追求的个人感悟: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追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个人的感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感受,促进内化。
举例解释:
-对于修辞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如“岁月的河流冲刷着记忆的沙滩”,引导学生讨论这一比喻是如何形象地表达时间对记忆的影响的。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是使学生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所传达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旨,强调作者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反应很积极。他们在讨论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时,提出了很多有深度、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这个主题对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对于比喻的深层含义,有些学生还不能完全领会。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平时在这方面的练习不够,或者是学生的阅读量还不足以支撑他们深入理解这类抽象的概念。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增加一些专门的修辞手法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4.掌握文章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共12张PPT)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共12张PPT)

7.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 独没有我们自己。
_____在__当__今__世__界__里__,__我__们__在__被__世__事__牵__着__鼻__子__走__的_ _时__候__,__往__往__会__丢__失__了__自__己__,__把__自__己__的__头__脑__变__成__别_ _人__思__想__的__跑__马__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整体感知
5.理清课文思路,完成填空。恨___ 修建三间小屋 _事__业___
自身 总括全文 美好人性 健康人格
有一颗大心, 才盛得下喜 怒,输得出 力量
发表议论 增修新舍 矗立大厦
(二)细细品味(正文P20)
6.从全文看,作者所说的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实
际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修建精神小屋?
____实__际__含__义__是__我__们__需__要__给__自__己__的__心__灵__留__下__活__动_ _的__空__间__,__要__让__自__己__的__心__中__充__满__爱__,__要__选__择__自__己__ _真__正__爱__好__的__事__业__,__让__自__己__的__事__业__与__人__生__相__得__益__ _彰__,__要__有__自__己__的__意__见__和__想__法__。________________ ____因__为__建__立__精__神__的__栖__息__地__,__是__智__慧__生__灵__的__义__务_ , _每__个__人__都__有__权__利__给__自__己__的__心__灵__留__下__空__间__,__我__们__ _可__以__不__美__丽__、__伟__大__、__完__满__、__永__恒__,__但__我__们__健__康__、 __庄__严__、__努__力__、__真__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9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9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

9 精神的三间小屋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生活在丰富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关注物质上的事物远远多过了精神层面的,这就造成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却很匮乏的现象。

而真正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上的富有,还需要精神的富足。

精神的富足,可以为人生铸就一种永恒的力量。

那么,人的精神如何富足起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

今天我们就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读课文。

2.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明确: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该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教学提示】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细读1—6段,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部分可以分成两层,请你说说从哪里分开,并说一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

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从而引发读者思考。

第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

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教学提示】说理文段落之间的关系一般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层层深入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精神的三间小屋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生活在丰富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关注物质上的事物远远多过了精神层面的,这就造成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却很匮乏的现象。

而真正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上的富有,还需要精神的富足。

精神的富足,可以为人生铸就一种永恒的力量。

那么,人的精神如何富足起来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

2.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该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教学提示】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细读1—6段,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部分可以分成两层,请你说说从哪里分开,并说一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

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
“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从而引发读者思考。

第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

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教学提示】
说理文段落之间的关系一般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层层深入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2.阅读7—17段,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明确: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2)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呢?
明确:有事业心,选择自己爱好的、适合自己的事业,建设努力向上的小屋。

(3)“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一句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鹊”指的是“事业”。

“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4)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

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5)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
明确: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6)请你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你是否尝试过如此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在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理解基础上来审视生活,从而达到反思生活,审视自我精神世界,建构自我精神世界的目的。

(7)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
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3.细读第18—19段,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明确: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向人们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目标导学三:品味文本特色语言,体会文本艺术特征
探究一: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探究结论一:文本虽然为说理文,但是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如“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

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注入心间。

探究结论二: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探究二: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爱比恨多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目标导学四:总结全文
1.本文构思新颖独特。

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2.本文是一篇融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阐述,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三、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