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6.2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6.2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6.2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当我站在教室的讲台上,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期待的小脸,我知道今天我要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

我准备的教学内容是6.2除法的初步认识,这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我选择的是西师大版的教材。

我会带领孩子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比如5的乘法口诀,这是他们对除法概念形成的基础。

然后我会引入除法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题,比如12除以3等于几,让孩子们理解除法就是将被除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就是商。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如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以及如何通过乘法口诀来求解除法的答案。

这个过程中,我会使用教具,比如分装的糖果,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预计孩子们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理解有困难,因此我会在课堂上多次重复,通过不同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

同时,我也会重点关注那些在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孩子,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的节奏。

在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上,我已经准备了一些糖果和卡片,用来辅助我的讲解和孩子们的实践。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的图表和关键词,帮助孩子们记忆和理解除法的概念。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比如15除以3等于几,让孩子们在课后巩固所学。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思考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孩子们是否都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将除法的知识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孩子们的所学能够真正地应用到生活中。

这就是我对于6.2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孩子们真正地理解除法,爱上数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除法的意义是最重要的难点之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1)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9页例1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会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认识除号并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把平均分物品的过程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桃子和盘子图片.学具:每人准备8个圆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平均分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你能说说下面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吗?哪位聪明的孩子来说说到底什么是平均分?根据学生总结师出示课件: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是平均分。

二、探索交流,教学新课1.教学例1(1)导入新课:师:看来平均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

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给孩子们分一分,想分吗?生:想师:看!这是什么?有几个?(课件出示8个桃)根据生回答师板书:8。

师:看!我又准备了什么?(课件出示4个盘子)师:那你能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吗?生:能(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每人拿8个圆片代替8个桃分一分边分边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分之前桃子的总数是多少个?平均分的要求是什么?分得的结果是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师:哪位能干的小朋友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分桃的?师抽生上台展示,并给展示的同学提供桃子图片和盘子图。

师:刚才我们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了四个盘子里,也就是平均分成4份,结果是每盘放几个桃子?生:2。

师板书2师: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完整的说一说。

生: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

多抽学生说,师板书: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

认识除法师:孩子们像这样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

这样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在数学上我们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那就是除法,板书:除法,写成除法算式就是8÷4=2板书:补充算式认识除号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符号,是指着课件中的除号,小朋友们见过这个符号吗?对!这个符号的名称叫除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4)

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1课堂活动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同样多。

2. 通过分一分理解除法的意义。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平均分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小棒,圆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熊妈妈给给两个熊宝宝分苹果,总共六个,有哪些分法。

导出平均分的概念。

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师:观察分的结果,是平均分吗?二、自主探索,认识除法课件出示:小猴家有8个桃子,我想把它们平均分给4个猴子,每只猴分的不一样,请问他们是按照猴妈妈的分法分的吗?请孩子们用小棒替他们分一分吧。

教师:你们能用小棒代替桃子帮小猴分一分吗?分的结果是每只猴吃2个。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2。

(一)教学例11教师: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分之前总数是多少个?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是什么?2、孩子们真聪明,像这样把一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我们就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8÷4=2(个)读作:8除以4等于2接下来,小组合作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除法算式里的8、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8÷4=2表示什么意思?(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教师请小组代表发言,依次得出答案:除号前面的8表示一共有8个桃子,4表示平均分成4份,2表示每份2个。

这个算式表示: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孩子们真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学会没有,有信心吗?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

10÷5=2(根)20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

20÷4=5(个)(可以画圆圈帮助得出答案)反复强调: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识1、把8个足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2、6除以3等于2,表示把6平均分成()份,每份是()3、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4、14个圆圈2个放一堆,可以放几堆?四、课堂小节教师: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五、编平均分的故事六、板书平均分8 ÷ 4 = 2 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课后反思:1,在引导孩子上,语言组织不恰当2.在讲解重点知识上讲的不够清晰3.引出的问题没有及时做出总结4.表扬学生上,语言缺乏。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除法的初步认识5篇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除法的初步认识5篇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除法的初步认识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除法的初步认识精选5篇(一)教案名称: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对象:西师版二年级上册学生教学目标:1. 认识除法的概念和符号2. 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初步了解除法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教学准备:1. 教材: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工具:小白板、彩色粉笔、物品模型(如小球、玩具等)3. 教具:教案、教具卡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2.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顾乘法的概念和运算符号。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1.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确定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次数。

”2. 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除法的计算过程和符号(÷)的含义。

Step 3:数学游戏(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

2. 教师发放物品模型(如小球或玩具),让学生用除法来分配这些物品。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分配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

Step 4:应用练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教具卡片,上面印有除法算式和问题。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卡片上的题目,并交给教师批改。

3. 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和讲解。

Step 5: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强调除法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Step 6: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2.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参观超市或商场,观察和体会除法的应用。

2. 学生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编制自己的除法应用题目。

3. 学生可通过课外阅读,了解除法的历史和发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1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11)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西师版二年级上册69页例1、例2及70页课堂活动1、2,71页练习十六1、2、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认识除号及除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除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学具摆一摆平均分的过程,并运用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及探究法,明白把总数按份数平均分及按每份数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正确用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课前准备:小棒、8个桃子图片、盘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听说我们班的孩子个个都很聪明,观察物体非常认真,记忆力也超好,老师想见识见识,看好了:刚才看到的一共有几只猴子(9只),有几种不同的猴子(3种)。

大家果然名不虚传,确实很棒。

二、教学例11、利用动画引入,引起学生思考猴子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桃子)猴妈妈今天就摘回了8个桃子(出示),对孩子们说:你们兄弟4人把这8个桃子平均分了吧!(出示)。

猴大哥和猴二哥跑得快,各拿了3个桃子,猴三哥和小弟跑得慢,都只拿了1个桃子(边说边出示)。

请问?这是按猴妈妈的要求分的吗?(不是),在分之前,猴妈妈提了什么要求?(平均分)。

师:什么意思?生:每只猴子要分得一样多。

2、经历探究过程,理解除法意义。

师:请大家用小棒代替桃子,按要求分一分吧!(分好了吗?分好了)师:谁愿意上台来,把我们分桃子的过程展示给大家看看?张贴并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分的桃子总数是(8个板书)平均分给几只猴子?(4只板书)这样,每只猴子都分得几个桃子(2个板书)师:那你打算用什么符号表示这种平均分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可以用“:”、“—”、“/”、“二”等等介绍数学文化:其实,很早以前,有人用“:”这个符号表示分均分,也有人“—”来表示,最后,有一位数学家拉恩把这两种符合综合起来,用“÷”这个符合来表示平均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6)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其实平均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除法。

(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1、教学例1,体会除法的意义(1)老师带来了一些桃子(出示8个桃子图片)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独立回答)现在请你们按照要求分桃:把这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课件出示分法)师:其实这种分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怎样用除法来表示?学生回答,师板书:8 ÷4 = 2 (个)(2)介绍除号的名称和写法: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在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直,两点圆点要对齐。

(3)有同学会读这个算式吗?(强调“÷”在算式中读作“除以”)(4)议一议:8 ÷4 = 2 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清楚算式中8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什么意思?8 ÷4 表示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意思?)(5)继续平均分桃,并用除法表示2、教学例2,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1)分一分运动会马上要开始了,咱们班有12名同学参加,为了便于训练,老师准备让他们3人一组进行训练,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分成几组?(2)用除法表示平均分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刚才的分组过程吗?(3)介绍除法各部分的名称(4)继续平均分,并写除法算式师:刚才分桃和同学分组以及后面所有的过程中,我们都用了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除法符号。

2. 能够用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正确使用除法符号。

教学准备:
教材、小黑板、教具、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2. 出示一张图片(例如一个苹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如果把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
二、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1. 引导学生观察上述问题,提出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2. 讲解除法的定义: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求一个数被另一个数的商。

3. 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例如: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有多少?
三、讲解除法的符号和运算规则
1. 显示除法的符号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熟悉除号(÷)的使用方法。

2. 针对简单的除法算式进行解释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四、练习
1. 出示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让学生逐步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解答。

2.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除法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总结和延伸
1. 总结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进行复习。

2.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运用除法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检查作业的正确性。

以上为数学教案的大致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流程安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除法,学习除法的符号和读法。

2.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3.熟练掌握除法口诀。

4.经过练习,能够简单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竖式除法的方法。

2.除法口诀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中的进退位问题。

三、教学准备1.针对竖式计算练习,需要准备相应数量的小数笔、铅笔和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幼儿们熟知的生活场景,如讲解购物时进行除法计算,引出除法的概念和符号,并让幼儿朗读“除”的字音。

2. 讲解除法的符号和读法通过教材图示讲解除法的符号和读法,要求幼儿跟读。

3. 讲解竖式除法的方法通过教师实际演示,结合白板讲解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让幼儿理解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4. 讲解除法口诀通过讲解除法口诀,让幼儿掌握除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5. 练习题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幼儿通过练习竖式计算除法,加深对于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6. 拓展练习提供更加拓展性的练习,引导幼儿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较为实际的计算练习,梳理学习内容,帮助幼儿加深对于除法的理解。

7. 总结与反思通过教学总结,对于除法的本质、方法和口诀进行回忆和回顾,对幼儿的学习表现进行适当评价和反馈,强化幼儿的知识记忆和认识。

五、课堂作业布置练习题,要求幼儿按照书上教法,通过竖式计算进行除法的练习,留下相应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效果评估采用日常监测法和综合测评法,结合家长反馈、班级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收集反馈信息,作出相应教育调整。

七、教学扩展本节课介绍的是除法初步认知,根据幼儿兴趣和能力,后续可继续拓展除法口诀的类似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和计算水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除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除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 西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关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6.2节,即除法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第一,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第二,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进行计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进行计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乘法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一些实际的除法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黑板、粉笔等;学具包括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小兔子有12个萝卜,它要把这些萝卜分给它的朋友们。

学生通过听故事,能够理解到小兔子需要用到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知识讲解:我通过PPT和黑板,向学生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同时,我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理解除法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我在课堂上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进行练习。

这些练习题包括一些简单的除法计算题和一些实际问题。

4.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向学生讲解如何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给出一个例题:小兔子有12个萝卜,它要把这些萝卜分给4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可以分到几个萝卜?我引导学生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 课堂讨论:我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

6.2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 西师大版

6.2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  西师大版

6.2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

2. 除法算式的读写。

3.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读写。

2. 教学难点:除法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课(1)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写,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结构。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本节课通过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算式读写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对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除法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6.2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新课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2)

第六单元表内除法第1课时分一分一、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学会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2.了解平均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重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会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三、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都喜欢听故事呀,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熊的故事:森林里的小木屋里住着小熊一家,熊爸爸……小朋友们,熊弟弟为什么不高兴了呢?他们吃到的果子的个数是一样多的吗?(不是)所以小熊觉得特别不公平,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怎么分这9个苹果才公平呢?教师请学生举手回答,并叫一个学生上台用教具分给其他同学看(每个小熊分得了3个)师:这样一分,是不是就公平了呀,每个熊宝宝得到的苹果就是一样多的了。

师:今天,熊爸爸又带回来了一堆积木,(教师用教具代替积木摆在黑板上),这一次,他让小熊把积木分成3堆,每堆分得同样多,这样三个熊宝宝得到的积木就公平了,这些小熊都很喜欢玩积木,都迫不及待想玩,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分,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熊宝宝分一分吗?你们能想到什么办法呢,怎么分?生:一个一个分,先给熊大哥一个,再给熊二哥一个,最后给熊弟弟一个。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想到的办法是一个一个的分,我们来看看这样分到底对不对呢?师边操作边讲解,要把积木分成三堆,就先拿三个出来,每个宝宝先分一个,再拿三个,也是同样多的,再拿三个,也是同样多的,最后那三个,正好分完,每个宝宝分到的个数是同样多的,都是4个。

师鼓励:这位小朋友真聪明,想的办法真好!熊爸爸又拿出8个积木,要小熊把积木分成4堆,每堆要分得同样多,熊宝宝一听,觉得太简单了,一会儿功夫就分好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熊是怎样分的吗?老师抽一位同学上台分,分四堆,先拿出4个,每堆1个,又拿4个,每堆一个,正好分完,每堆两个(全班一起表扬他)师:小朋友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分东西。

比如1.把10朵花分成两束,每束要分得同样多(会分吗)学生用小棒代替鲜花,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公开课教学设计表授课时间:二(1)班教师:《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刘蔺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分析教材本节内容是在乘法和“分一分”的基础上正式学习除法,除法在实际应用中就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由于在分一分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继续以分东西为背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除法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二、说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对本节课制定以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除法算式及理解其含义。

过程与方法: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总结出除法算式,并认识除法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以及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利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三、说教法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尝试教学法、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方法。

四、说学法学生在“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等活动和游戏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手脑并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说导学设计为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本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本节课的导学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说一说,下面哪些分法是平均分环节二:自主探究,实践操作(一)教学例1: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出示课件:把8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个。

用算式怎样表示这种平均分?活动一:摆小棒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分一分,并用算式表示出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把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由乘法算式变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认识除号,正确读除法算式,并理解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然后小组内交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除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3.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难点: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棒、桃子图片、盘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猜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红红屁股脸儿丑,爬杆上树是能手,家里没有山中有。

打一动物〔猴子〕师:孩子们真聪明,谜底是猴子。

师:孩子们,那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吗?〔桃子〕,今天猴妈妈带来了8个桃,对它的4个孩子说:你们四兄弟把这些桃平均分着吃吧。

老大老二首先赶到,分别拿了3个桃,老三老四最后赶到,分别拿到1个桃,他们是按照猴妈妈的要求来分的吗?师:那猴妈妈是怎样要求的呢?〔平均分着吃〕,你能帮帮小猴们吗?二、新知导学1.分桃,理解平均除的含义〔1〕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师:请拿出8根小棒代替桃,在桌面上分一分。

开始吧!分好的孩子与同桌交流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师:孩子们,分好了吗?请看黑板,我们为每个猴子准备了一个盘子,也就是把这8个桃子要平均放在这4个盘子里,谁愿意到上面来展示展示你的分法?生分桃:○11个1个的分:我们先每个盘子放1个,然后,把剩下的桃子继续分,两次刚好分完。

每盘放几个?〔2个〕○22个2个的分:每个盘子放2个,放4次就刚好分完。

师小结:虽然两次分的方法不同,也就是每次分的个数不同,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放了2个。

〔2〕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和分的结果师:孩子们,把8个桃,平均给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你能用一个算式把分的过程和分的结果表示出来吗?2×4=82+2+2+2=88-2-2-2-2=0师:哇塞,孩子们真厉害,你们的算式多种多样,但是如果你们不加以解释,能让别人一下子看出来你是把8平均分成的4份,每份是2吗?〔不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西 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西 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二)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初步认识2. 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3.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演示法:演示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除法。

2. 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除法的定义-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3. 讲解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除法算式的结构- 除法算式的读写规则4. 演示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学生上台演示,教师点评5. 实践环节-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6.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心得-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7. 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教材P56页的练习题。

2.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板书设计1. 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二)2. 板书内容:- 除法的定义-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九、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进行评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2. 除法算式的读写3.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4.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概念,除法算式的读写,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教学难点:除法的概念,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如:妈妈买了8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除法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除法算式的读写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如:8÷4=2,读作“8除以4等于2”。

(3)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3.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点评。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梳理知识脉络。

五、作业布置1. 课后自主完成练习题。

2. 家长协助孩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聚餐时,平均分配食物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新课讲解、练习与巩固、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除法的概念”。

除法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对于除法概念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顺利进行。

西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2.除法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 (1)

西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2.除法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 (1)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教科书第77页例3、例4。

【教学目标】1.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操作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2.在分一分求商的操作活动中发展数感,培养直觉思维,体验猜测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同学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1.教学例3(课件展示:“体育委员安排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几组?”的场景。

)教师:“每3人一组”什么意思?它要求我们把12人怎样分组?要分的总数是多少?按什么要求分?(1)学生在小组内用学具代替学生,一边分一边说,并写出除法算式。

(2)全班交流:在12÷3=4中,除了“÷”和“=”外,“12”,“3”,“4”分别叫什么名字?学生:12叫被除数,3叫除数,4叫做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书上看到的)看书、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大家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获取知识。

教师: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12”,“3”,“4”分别表示什么。

算式12÷3=4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小结:在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时,要分的总数叫做被除数,平均分的份数或每份数叫做除数。

教师:如果大家想了解除法的更多奥秘,可以翻看书114页的《除号的来历》。

学生阅读。

教师:除了书上介绍的,也可在网上查阅《数学符号的来历》。

2.教学例4(课件演示)猴老师要求小马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的情境。

教师:能用你的语言说一说猴老师的要求吗?学生: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教师:根据这个过程怎么写除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5÷3。

教师:你能猜出每个花瓶插几朵花吗?学生猜后,再6人一组用15支铅笔代替15朵花分一分,验证你的猜想对不对。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在图上(课件演示15朵花)怎么表示这种分法?请大家在教师提供的图上圈一圈。

出示第78页课堂活动第3题。

教师:老师这里有24朵小红花,小马虎在分的时候忘了用铅笔圈出分的方法,只列了一个式子“ 24÷8=3”,你能在图中圈一圈,说一说是什么意思吗?(课件演示24朵小红花)学生小组讨论,在老师提供的图上圈一圈,并选一名代表汇报结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含义和运算符号;2.学会进行两位数以内的除法运算;3.能够正确书写除法式。

二、教学重点1.除法的含义及运算符号;2.两位数以内的除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同时掌握题目中的除法式和长除法步骤;2.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比较困难,需要多次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识1.通过视频演示,介绍什么是除法,有哪些运算符号。

2.示范“6÷2=3”、“8÷4=2”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概念。

4.2 拓展练习1.师生共同完成单元练习册“6.2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中的“牛顿和苹果”、“生活中的除法”、“机器人讨论”等习题;2.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家庭生活中的除法运算”的实践操作,例如:“把10个糖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多少个糖果?”;3.给学生放一些包装不同的水果糖,然后请学生尝过之后对不同口味的糖分别进行分类,并且求出每种口味的糖分别有多少颗。

4.3 温故知新1.在板书中回顾整除和余数的概念;2.师生共同表演趣味乘法口诀,如 2468口中加,“六”在其中扮演“穿越路障”的角色,引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4.4 综合评价1.以习题册中的“买果汁” 为例,让小组轮流读题,求答案、展示过程;2.老师随机提问,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除法的概念;2.拓展练习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以致用;3.通过重点练习和综合评价,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得更扎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1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13)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6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二、 教学目标 :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法的含义.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四、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引入。

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并判断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二)教学例1 。

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

每盘放几个?1把( )个桃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842 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 “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揭示课题)“÷”叫除号,(是瑞典数学家雷恩发明的,也叫雷恩符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8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板书:8÷);把8平均分成几份?把“4”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8÷4=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8除以4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69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

(三)教学例212 ÷3 = 4 (组)212个小朋友跳绳,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有()个小朋友,每组()人,可以分成()组。

西师大版2020年二年级上册数学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2)

西师大版2020年二年级上册数学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2)

表内除法一一、本单元知识框架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本单元是在上学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除法。

根据学习前测和上学期学生平时的测评情况,本班学生98%能够准确背诵乘法口诀表,96%以上的学生在计算表内乘法的准确率可达100%,96%以上的学生在计算表内除法时可达100%的正确率,但个别学困生在应用口诀求商时不能迅速地选择恰当的乘法口诀,而是经常从第一句口诀开始背起,导致计算准确性和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已学过相关知识 1、乘法的认识与乘法口诀 2、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本单元主要内容 1、除法的初步认识。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解决问题。

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 1、 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问题。

2、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1、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能运用有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节八、各课时教学设计第1节《平均分(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四、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算】35-5×4= 63+(35-14) = 32-5-7= 19+3×9= 45+8-39=【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把8块巧克力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哪种分法才公平?学生通过讨论得出8块可以分成(1,7)(2,6)(3,5)(4,4)并得出分成(4,4)这方案最公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除法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4)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第六单元教科书69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题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或把一个数按几个分成一份,求可以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计算。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知和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什么叫做平均分呢?2.说一说下面哪些是平均分。

3.分一分(1)把6条鱼平均分给3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得()条。

(2)把6条鱼,每2条鱼分给一只小猫,可以分给()只小猫。

3.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课件出示一堆桃子)小猴家有一些桃子,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个吗?我们来帮它数一数。

2.猴妈妈让小猴分桃,她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猴妈妈的话:把这8个桃子平均装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3.你们能帮小猴分桃子吗?用小黄豆代替小猴分一分,分好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是不是按要求平均分成了4份,分的结果是每盘多少个?4.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5.谁能用我们数学上的算式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教师指出: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4=2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把除法算式板书完整。

介绍除号的名称、写法、读法。

写法: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上下的小圆点,两个圆点要对齐。

读法:8÷4=2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2。

”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

6.议一议:算式中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7、总结方法(二)教学例21、班上要组建一个跳绳兴趣小队,需要12个人参加,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个组?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吗?为什么?怎样写算式?算式:1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之前我们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除法。

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引入情境,探索新知
1、播放PPT,引入故事情境。

(1)小猪佩奇准备生日聚会。

教师:小猪佩奇要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苹果?
(2)分一分。

教师:请你先猜一猜每盘放几个苹果,再用小棒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是不是按要求平均分成了4份,分的结果是每盘多少个?
学生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板书:2。

请学生把刚才分苹果的过程说一说,分之前总数是多少个? 分的要求是什么? 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一共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苹果。

PPT展示佩奇分苹果的过程。

(3)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你知道在数学上怎样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请学生来介绍。

如果没有学生知道,就由教师直接介绍: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4=2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完整板书:8÷4=2(个)。

介绍除号的名称和写法: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有同学会读这个算式吗? 来教大家读一读。

如果没有学生会读,教师就直接教读。

强调“÷”在算式中读作“除以”。

议一议:8÷4=2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清楚,算式中的8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8÷4表示什么? 2
表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去掉情境化,逐步数学化。

理解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平均分成4份。

8÷4=2表示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苹果。

2、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
(1)PPT展示:小猪佩奇继续分香蕉。

教师:一共有12根香蕉,每个盘子放3根香蕉,看看需要几个盘子?
请学生说出分的过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师板书:12÷3=4(个)。

分组交流:你写的是什么除法算式? 请你谈谈这个算式的意思,其余同学判断、补充或纠正。

抽学生说出这个除法算式的意义。

(2)认识除法算式中数字的名称。

教师:像同学们有自己的名字一样,除法算式里的3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商。

在算式下面板书:被除数、除数、商。

三、继续平均分,并写除法算式。

练习十六第1题。

教师:跳绳小队的12名同学还可以按几人1组进行分组?请学生说分组要求,台上的队员按要求分组,台下的同学用3句话说出分组的过程,再独立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

刚才分苹果和分香蕉的过程我们都用了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四、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看是否按要求摆放。

2.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圈一圈、填一填后,用算式表示圈的过程,再用3句话表达这个除
法算式的意义。

3.练习十六第2题
改变题目的要求(第2小题,平均分):哪一种分法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为什么?
根据第2小题的图,你能写出什么除法算式?
学生1:8÷4=2(个),表示把8个桃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有2个桃。

学生2: 8÷2=4(盘),表示一共有8个桃,每个盘子里分2个桃,可以分
4盘。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除法算式:被除数是总数;除数表示分的要求,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也可以是每份分几个;商是分的结果。

4.课堂活动第3题
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方法。

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