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世界格局的变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二十一章世界格局的变化【单元特征】总体特征: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政治特征:两极格局解体,从短期看是“一超多强”格局,长远看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经济特征: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趋势。

科技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对人类社会各方面具有深刻影响。

【考点清单】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本节考点在高考中相对较冷。

从2008、2009年考纲提法较简略分析,本考点应主要分析“剧变”和“解体”的共同原因与教训。

对“东欧剧变”应了解其剧变过程、剧变方式并分析剧变原因;对“苏联解体”应按照局面失控——解体加速——解体完成的线索理清主要知识点并分析解体原因。

2.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1)冷战后的国际形势;(2)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解析】本节考点是20世纪第三次世界格局变化,与时事政治结合紧密,故高考对其十分重视,历年都有考查,且题型多样,本节已成为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

对“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应突出世界形势的总趋势并分析“一超多强”局面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对“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应重点分析地区冲突的原因(美国坚持霸权主义、长期形成的深层矛盾等)。

3.世界经济的发展(提法变得更简略)。

【解析】2008、2009年考纲与往年相比,提法变得较简略,这不是说本考点不重要,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两个主要趋势并注意全球化、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个概念的联系。

本节考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长效热点,复习时要力争准确、全面。

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应重点分析全球化的原因、实质、评价和运行机制,了解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分析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联系与区别;对“知识经济的兴起”应了解其兴起时间、地点、特点并分析全球化、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个概念的联系;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应主要了解生态平衡破坏与应对方案、恐怖主义的危害。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主题突破三 现代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主题突破三 现代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

三、现代国际力量的第三次分化组合 1.背景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2)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3)美国执行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2.表现 (1)人类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恐怖主义、网络安全、 跨国犯罪、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这是各国合作的 基础。 (2)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两极格局瓦解后,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降低, 各国致力于本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3)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美国继续执行霸权主义政策,各种形式的地区霸权主 义也威胁着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在国际格局中的 地位不断提高,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主题突破三
现代国际力量的分化
组合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框架建构
主题讲解 提升训练
框架建构
主题讲解
一、现代国际力量的第一次分化组合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美国和日本大发战争财。 (2)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3)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 2.表现 (1)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 面,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动 摇,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2.关于右图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 为它“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批评者的理由是 ( ) 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大 B.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 C.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 D.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解析:D 从题干材料信息看,美国此举是“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 欧洲,可知这是马歇尔计划。美国希望通过该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 , 但也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出现了“批 评意见”。故选D项。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 可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C项表述不当,马歇尔计划是用隐蔽的经济 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政治格局演变(2016)

政治格局演变(2016)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划、抄写到九下p63)
一、一战后(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见书p11~15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见书p57~61
三、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多极化趋势形成背景:
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欧洲)、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二)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意义)?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几点认识:
1、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
2、如何正确认识多极化格局
○1世界多极化格局是政治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多极化格局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面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力争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反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

(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地位,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4、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为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几点建议)
遏制霸权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高多种政治力量的综合实力等。

1。

2016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5-3

2016届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5-3
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
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
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
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
力却成为时尚。
•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
• 两极格局的影响 • 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 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 局面。 • 2.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 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的爆发,为世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创造 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 3.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 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努力使自身不断 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014·高考北京卷)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 事领域的全面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 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 解题流程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 划 •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答案 B

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局势
• 史论一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的重要标志 • 史料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 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 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 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 解读 史料反映了杜鲁门的立场:美国有
• 史论二 对美苏冷战的评价
• 史料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
• 解析:美苏两国争霸从20世纪60年代才开 始,题中时间为“1946年”,故A项错误; 二战以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 同,题中“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 协。……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反映 了美苏两国间的矛盾加剧,故B项正确; 1955年华约正式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 式形成,故C项错误;题中并不能说明美 国公开放弃与苏联合作,故D项不符合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战。

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之间的冷战开始。

))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美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背了历史潮流,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发展。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历史-人民版(共计82张PPT)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历史-人民版(共计82张PPT)

返回目录
第13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美苏争霸
2.美苏两极对峙的出现呈现出哪两大特征?美苏两 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特征:①以美苏对抗为标志,构成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国际斗争的中心和焦点。 ②双方的斗争形式在欧洲以“冷战”为主,在亚洲出 现“热战”。
返回目录
第13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返回目录
第13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美苏争霸
【史料论证】 ► 主题一 “冷战”的表现和实质 史料1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 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 地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史料2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美国政府能够 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返回目录
第13讲
美苏争霸
命题一
利用地图注重历史空间概念的考查 典题例证1 [2013•江苏卷]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 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命 题 研 析 对 测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返回目录
第13讲
考 点 分 层 突 破
美苏争霸
核心探究 【问题精要】 1.如何理解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区别 、实质与作用? (1)联系: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 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 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 ,目的上基本一致,手段上各具特色。 (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 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 义制度,达到政治上控制欧洲,并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 反苏的目的。

《大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三部分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大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三部分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
化发展趋势。 2.不结盟运动就是参加国不与任何国家结成联盟。( × ) 剖析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 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
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均力敌,彼此均不敢轻易动武,使得新的世界大战没有爆发。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综合· 研判思路
【史料研读】
美国“冷战”的表现和实质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综合· 研判思路
深化理解
史料反映美苏“冷战”实际就是在政治、经济、军
事等方面的全面对峙和竞争,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 硝烟的战争,就是指美苏长期进行军备竞赛,并肆意干涉他国 内政,使世界不得安宁,但双方并未直接交战,故称“冷战”。
20世纪80 双方竞争加剧,但盟国关 双方竞争扩大,在政治、 年代后 系仍在,多方面仍有合作 经济、外交上分歧加剧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综合· 研判思路
【纵向连线】
1.两极格局形成
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 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 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 军事政治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谋求政治大国
(1)条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政治大国 的目标。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_________
知识· 巧记速记
重点· 突破方法
综合· 研判思路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6.1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

何不同。指出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出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提示:(1)不同:电影描述法国小镇在美国财政援助下生活逐渐好转,
创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漫画中欧洲人被“绑”
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由此可知创作者认为马歇尔 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2)国际格局:两极对峙。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 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2)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 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
【名家评史】
【观点】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正是在雅尔塔体系实际运作而导致
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它孕育了
【史论总结】
一、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启示
1.特点:
(1)两极格局下美、苏盟国对抗,阵线较分明、稳定。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 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4)两极格局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2.启示: (1)国际关系变化的根源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基础上的,是各 种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3)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
二、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1)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2)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 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3)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的杜鲁门
主义。两者相互联系,目的基本一致。
2.区别:
(1)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
独立国家联合体 成立,标志着苏联解体。 _______________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总结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总结课件

【针对训练】
1.(2016保定调研)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 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 的安全。”美国这一政策( )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 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方法讲解】 影响、作用、意义等都是一类问题,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形式,解答此类试题的关 键是选准答题的角度,形成合理的答案框架。 (1)影响、作用和意义:三个概念虽然同属一类问题,但是,内涵有很大的区 别,“影响、作用”既包括积极方面,也包括消极方面;“意义”则主要从积极的 角度分析事件的历史影响,往往还包括历史事件的性质。 (2)一般此类问题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答案,也有的是对内、对外 的影响,还有的表述为“结束了旧的”“开创了新的”“影响了世界”等。 (3)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理解生产力是根本的变化,政治、文化的变化建 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
【探究问题】 材料 比起一个美国在决定全球事务方面继续拥有比其他任何国家更大的影响的 世界来,一个美国不占首要地位的世界将是一个更加充满暴力、更为混乱、更少 民主和经济增长更困难的世界。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首要地位……也是保障自由、 民主、开放经济和国际秩序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存在下去的关键。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1997年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评析材料中布热津斯基的观点。 【答案提示】 观点:维持美国首要地位是世界和平稳定的关键。 评析:观点实质是建立单极世界,试图独霸全球。“冷战”结束,美国积极推行霸 权主义,不断插手别国事务与地区争端,造成了世界形势的紧张与动荡,而非促进 世界的和平稳定。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一轮冲刺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轮冲刺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2018 年滨州期末)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 1962 年古巴导弹危 机期间,至少有 25 封信的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 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 13 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1)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 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表现: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但地位相对削弱。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 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3)意义:①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②有利于推动建立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针对训练 3.(2018 年全国卷Ⅰ)下图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 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1945 年联合国成立时,成员国主要是美洲、欧洲国家; 后来,随着亚洲、非洲等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成员 国的分布状况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而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大多属 于第三世界,A 项正确;材料说明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增加,而非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界贸易与经济区域 化,故 C、D 两项错误。

2016届高三历史高考调研一轮复习课件:第6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3讲

2016届高三历史高考调研一轮复习课件:第6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3讲

高考调研
新课标·历史·高三总复习
第13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高考调研
新课标·历史·高三总复习
课程标准 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高考调研
新课标·历史·高三总复习
考点基础知识梳理与解读 考点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形成的原因条件 (1)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①________的对比 (主要原因)。 a.二战后,②________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 界的霸主,确立了称霸世界的③________,日益把④ ________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⑤________苏 联。
高考调研
新课标·历史·高三总复习
3.美苏“冷战”的影响 (1)消极方面: a.政治上,严重 ________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 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分裂; b.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 使世界处于 ________的威胁之下。
高考调研
新课标·历史·高三总复习
(3)军事上:为稳定和团结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与安全, ________年,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 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________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 局形成。 【解读】 北约和华约都是以大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高考调研
新课标·历史·高三总复习
d.军事上: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________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的建 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解读】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6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6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

【大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6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湖南郴州三模)“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

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

”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解析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并不是其本质上的反映,故A项错误;为世界确定民主和人权标准并不是美国构筑的理想,故B项错误;美国不会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故C项错误;美国政治精英构筑的理想其本质是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6·河南洛阳二模)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

而英法对德国的统一最初则持消极和不支持的态度。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统一势必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B.德国统一利于巩固原有欧洲均衡体系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政治分歧日益加剧D.多极化趋势严重挑战战后的世界格局解析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与英法不同的态度,原因在于德国统一势必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进而影响到美国与英法的现实利益,故A项正确;B项只符合美英的外交利益,故B项错误;C项是上述现象反映出的问题,而非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是上述现象的影响,而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6·广西桂林、崇左高三联合调研)右图为1955年苏联海报《两个世界两个结果》,海报中高速行驶的火车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缓慢爬行的乌龟是“资本主义阵营国家”。

该海报的制作意图是( )A.表达国家垄断经济的优势B.从经济上制约资本主义发展C.展示战后苏联经济真实状况D.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仔细观察题中海报可知,海报中高速行驶的火车(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在走上坡路且速度飞快,缓慢爬行的乌龟(资本主义阵营国家)在平地上缓慢地爬行。

高三历史《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复习课件

高三历史《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复习课件


英占区 西

方 占 法 领 区 占

美占区
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 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六、“冷战”影响 积极: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消极:美苏激烈争夺,导致局部性冲突不断。联
帮助东欧国家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 成立经互会 成立华约
马歇尔计划 成立北约
五、1947—1991年的国家关系: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一)全面冷战的史实(重点:欧洲) 1、朝鲜半岛分裂(1948):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德国分裂(1949):分裂象征:1961年柏林墙建立。1990 年德国统一。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3、古巴导弹危机(1962) (二)局部热战的史实(重点:在亚洲。不是美苏直接交战。 而是与其阵营的成员国交战。) 1、1950年朝鲜战争 (1)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入侵朝鲜 (2)目的:以朝鲜为基地,威胁中国。 (3)中国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2、二战后法国入侵越南。【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撤军】 3、1955—1973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美1955入侵越南南部;1961发动全面侵越战争)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一个核桃的两半?
(1)原因:复兴欧洲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实质:控制西欧(包括经济、政治)以遏制共产主义。 (3)范围:原本包括西欧、东欧。但遭到东欧拒绝。 (4)作用: 对西欧:①有利经济恢复和发展。
②后来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
对美国: ①加强对西欧控制,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目的。 ②使美国经济在20世纪50、60年代达到黄金时期。
第一阶段:两极世界的形成(1947—1955) 一、“冷战”概念:见课本。 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例如军事恐吓、经济封锁、思 想文化渗透等。 二、“冷战”背景: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框架。 雅产生时间:二战结束后初期。 雅内容:一定程度体现和平原则。 雅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2、二战改变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 (削弱资力量;社越出一国范围) 3、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4、根因: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课件5专题整合阅卷点评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课件5专题整合阅卷点评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论证评价是历史试题中最常见的考查形式,也是史学能力的基本 内容,是能否正确解答非选择题的关键因素。 • 1.观点明确、把握方向:支持或者否定某一观点,考生自己必 须清楚,很多考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么观点,答案当然一塌糊 涂。 • 2.史论结合、证据有力:明确观点后,支持或者否定这一观点 需要证据,这些证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二是试题 所给材料,无论来源于哪一方面,证据必须要与观点高度统一。 • 3.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任何论证评价型试题的答案都不是一 个方面,在进行论证时要注意表述的层次和角度,比如“对内、 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解答试题前应先设计论证的角 度。 • 4.辩证分析、一分为二:辩证、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 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要求。
•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 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 政权。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 3.由理想到现实 •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 翻资产阶级后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社会。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 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 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 第四、观点意识不强:在论述中应将所列举的史实与观 点挂钩,这是论证的最后环节。也是画龙点睛的环节, 非常重要,很多考生缺乏这一环节。
• 4.在语言使用方面:很多考生为显示自 己文采,添加了很多华丽的辞藻,冲淡了 历史事实的内容,历史答案文学化,这是 很多阅卷老师非常反感的。
• (2013·高考浙江卷)(节选)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 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 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 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 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 朗横遭列强干涉。

专题12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专题12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第12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情解读】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重点知识梳理】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1)实力变化①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增大。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

2.表现(1)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2)对峙表现3.影响(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①欧洲:德国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1949年一分为二。

②亚洲:二战后朝鲜分裂,并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③拉美:爆发古巴导弹危机,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2)进程①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作用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战后日本的崛起(1)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政治: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和目标①奉行非集团和不结盟政策,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②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第四单元第3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
4.(2014·福建高考)如果要给右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返回
)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解析:由文字信息“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及图片内容可以判
断图片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各国实力下降,不得不受制于美
返回
二、表现
1.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美国) ①时间:1947年3月
共产党和工 ②内容:以“ 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
人党情报局 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③实质:美国在全球 扩张势力 的宣言书;干 成立(苏联)
时间:1947 涉各国内政,反共反苏
年9月 ④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 苏之间“ 冷战 ”的正式开始
返回
2.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美国)
经济互助委员会(苏
①目的:扶持、控制西欧国家,将西欧 联)
纳入美对苏“冷战”的战略轨道
①时间:1949年1月
②实质:以 经济手段 来稳定资本主义制 ②目的:以打破美
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国为首的资本主义
③影响:使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发 世界对社会主义国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返回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 响。
[信息获取] 材料一认为“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使 人们长期生活在“冷战”的阴影之下。
材料二则强调了“冷战”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方方面 面,而且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变动,促使世界向 多极化 方向发展。
材料三信息“持续 10 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70 年代后期 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可以看出美苏争霸是一个紧张 和 缓和 交替的过程,与当时的世界形势存在很大关系。

2016届高三历史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

2016届高三历史分项解析汇编(必修1)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01期)(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度全国百强校高三历史解析分项版01期必修一专题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百强校】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

”由此可知()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B.冷战下的各国关系是伙伴而非敌对C.冷战的目的是实现现代化与全球化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答案】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2.(【百强校】2016届湖北武汉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卷)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

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英国在1948年提出的“三环外交”是以英国为核心的,因此A、B选项排除。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英国在二战后国际地位被严重削弱,希望借此恢复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排除C选项,本题选D选项。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名师点睛】本题涉及到的是外交的相关内容。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外交,本质是一样的,就是一场利益的争夺。

外交的目的就是维护本国的利益,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

由外交产生的政策也都是为了这一利益服务的,这么分析一切都明朗了。

3.(【百强校】2016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读图中两幅图片,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柏林墙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B.柏林墙成为二战后德国分裂的象征C.柏林墙是西德修筑的,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D.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答案】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德国“柏林墙”4.(【百强校】2016届安徽合肥八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下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

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6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6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
一、释疑难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课 后复习30分钟。
4.关注当前国际局势发展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 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 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 [问] 材料揭示当前世界格局怎样的特点? 答案 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处于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第三世界的声音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 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 要求。 [问] 简析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 答案 第三世界通过团结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
3.国际格局的重大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内容】
1.两极格局的形成
1946 年 铁 幕 演 说 (冷战序幕)
盟友反目成仇 美苏势均力敌
资 本 主 义 阵 营 ( 美 国 )
1947年杜鲁门主义 政治 (冷战正式开始)
1947 年 马 歇 尔 计
划(目的) 1949 年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经济
军事
31
三、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消极方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39)
l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英、法、美、 日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 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世界现代史○第四讲○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世界现代史○第四讲○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雅尔塔体系(1945——1991) 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 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 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 (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其特点是:以美国和 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 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 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 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
国家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
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
币体系,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表现二:
1945年,美国军队人数达到1200多万,拥
有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并且是
第一个拥有原子弹技术的国家。战后初期在世
界5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垄断原子弹,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军事
世界现代史○第四讲○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现代史○第四讲○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1、何为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 力量 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 期内相互 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 状态,一种力 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 局,经济格局,军 事格局等。
世界现代史○第四讲○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霸主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欧 衰落
美国成为 社会制度 苏联实力 资本主义 大大增强 世界霸主 矛 在社会主 盾 妄图称 义国家中 霸世界 国家利益 影响大增
日本 衰落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美苏“冷战”)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框架
①战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 (1)原因:
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朝鲜战争
1950年,美国打着 联合国的旗号侵略 朝鲜。10月,中国 人民志愿军赴朝作 战。1953年 7月,朝鲜停战签字 仪式在板门店举行。
杜鲁门发表演说
1、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 2、请根据书本资料,思考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 是什么?
1、欧洲复兴计划 2、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建立以美国为 首的、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 主义国家联盟。因此,马歇尔计划是美 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看一看 想一想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 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 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古巴导弹危机
背景:
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建立导弹基地;
目的:
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过程:
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 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古巴导弹危机
该事件说明,美苏的争夺由欧洲、亚洲扩 展到美洲。危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说明在势 均力敌的情况下,双方对待战争态度谨慎,谁 也不敢轻易动武。最终苏联撤走导弹,这说明 优势在美国。
这是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 演说词。他对在二战时还是盟 友的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 国家共同对付苏联。这次演说 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冷战”的最初信号。
冷战的开始
材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已 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 ……极权主义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 蔓延及生长,…… 重大责任落到我们头上。”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向全球扩张 的宣言书。 ——杜鲁门 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 材料二:“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 义,标志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 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 公开对抗,全面“冷战”开始 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 。 请思考: 1、这一演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这一演说的发表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美国是慈善家吗?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马歇 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
共同点: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 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立美国的 霸权地位。即反共反苏
不同点:杜鲁门主义更为公开反共,马歇尔 计划则是隐蔽的反共反苏(马歇尔 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 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 各国共同反苏反共。)。马歇尔 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继续和扩大。
世界现代史○第四讲○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3、近代世界格局演变历程
维也纳体系
凡尔赛 雅尔塔体系 华盛顿体系
世界现代史○第四讲○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维也纳体系(1815-1848)
拿破仑一世战败后,参战各方于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 日在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 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 地。 维护这个体系的组织为神圣同盟。后来英国也参加了同盟,神圣同 盟演变为四国同盟,目标是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但是1818年法 国也参加了同盟,显然同盟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法国资产阶 级革命,而是为了镇压欧洲革命乃至世界革命。维也纳体系恢复欧 洲的封建统治,并且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重新置于战胜 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这是一种历史的逆流、历史的反动。
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 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 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 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 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 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 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 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 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 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 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 强的高压控制。”
二战后,德国及首都柏林被四国分区占领。冷战开始后, 德国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 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建立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 主共和国。
四国分区占领、柏林墙的修建、德国的分裂 ——率先成为美苏冷战下的产物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 竞争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了不同 的发展道路,德国的分裂也一步步成为现实。 1947年至1949年期间,美、英、法先后将其在 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合并,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 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两极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经互会
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 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 49年1月,苏、保、匈、波、 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 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 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同 年4月,该组织正式宣布成立, 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 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 的经济发展。
(2)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3)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 的战略目标,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为什么美苏之间的战又用“冷”的方式?
美苏采用“冷战”对抗方式的原因 (1)美苏势均力敌,双方不敢贸然 采取直接的武装对抗形式。
社与资的对抗(划分势力范围)
2.美苏冷战的加剧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的“冷战”政策:
冷战含义(目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义国家,对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 敌对行动。其目的是为了“遏制共产主 义” 。
1、美苏“冷战”背景(原因)
美苏之间为什么要战?
(1)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 在,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 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
l综合国力 政治制度
l地理位置 国际环境 l意识形态 历史因素
l文化传统 国家利益
l领导人魅力与决策......
世界现代史○第四讲○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l 大国博弈,正如邱吉尔所言: “没有永远的 朋友, 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 益。”中国目前的处 境,内有经济增长减缓、金融不稳定的困局,外有领 土争端、军事战备的烦恼,如何在内忧外患中成功博 弈并突 围,将事关未来中国的兴衰与荣辱。
柏林墙
1961年,民主德国沿着西柏林四周而建。
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 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 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 270个警犬桩。 墙两侧的亲戚和邻居都 不能往来,近30年间有239 人试图翻越而被处死。
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了.
朝鲜分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48年8月,美 国扶植朝鲜半岛南 部建立大韩民国。 9月,苏联扶植朝 鲜半岛北部建立朝 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
世界现代史○第四讲○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l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 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出现了,改 变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新的矛 盾。于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终于酿成第一次世界 大战,从而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世界现代史○第四讲○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比较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比 较 二战后初期,美苏由同盟走向对抗 相 背 同 景 点 实 通过扶植西欧,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 质 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