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性质复习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复习课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专题教案设计
复习课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3.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4.经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领悟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 二、实践探究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 与直线a 、b 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课本P19图5.3-1).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详尽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 4.学生验证猜测.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cb a4321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内错相等. 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因为a∥b, 因为∠1=∠2, 所以∠1=∠2 所以a∥b. 因为a∥b, 因为∠2=∠3, 所以∠2=∠3, 所以a∥b.因为a∥b, 因为∠2+∠4=180°, 所以∠2+∠4=180°, 所以a∥b.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 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 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师:大家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结合上图,教师启发分析:考察性质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1换成∠3,教师再问∠1与∠3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说理过程,教师纠正学生错误,规范地给出说理过程.因为a∥b,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教师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学生仿照以下说理,说出如何根据性质1得到性质3的道理. 8.平行线性质应用.例 (课本P20)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线全部分,量得∠A=100°,∠B=115°,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教师把学生情况,可启发提问:①梯形这条件如何使用?②∠A 与∠D、∠B 与∠C 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为什么?讲解按课本.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P21).2.补充:如图,BCD 是一条直线,∠A=75°,∠1=53°,∠2=75°,求∠B 的度数.E21DCBAD C BA本题综合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考察已知角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的思路. 四、作业1.课本P22.1,2,3,4,6. 2.补充作业: 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同位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 二、填空题.1.如图(1),若AD∥BC,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180°; 若DC∥AB,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180°.(1) (2) (3) 2.如图(2),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笔直的公路, 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56°,甲、乙两地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 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3.因为AB∥CD,EF∥CD,所以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4.如图(3),AB∥EF,∠ECD=∠E,则CD∥AB.说理如下: 因为∠ECD=∠E,所以CD∥EF( ) 又AB∥EF,所以CD∥AB( ). 三、选择题.1.∠1和∠2是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而成的内错角,那么∠1和∠2 的大小关系是( ) A.∠1=∠2 B.∠1>∠2; C.∠1<∠2 D.无法确定2.一个人驱车前进时,两次拐弯后,按原来的相反方向前进, 这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向右拐85°,再向右拐95°; B.向右拐85°,再向左拐85° C.向右拐85°,再向右拐85°; D.向右拐85°,再向左拐95° 四、解答题1.如图,已知:∠1=110°,∠2=110°,∠3=70°,求∠4的度数.87654321DCBAFEDC B A2.如图,已知:DE∥CB,∠1=∠2,求证:CD 平分∠ECB.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填空: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与这条直线平行.2.画图:已知直线AB,点P 在直线AB 外,用直尺和三角尺画过点P 的直线CD,使CD∥AB.3.反思:在用直尺和三角形画平行线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讲出是为画∠PHF,使所画的角与∠BGF 相等.教师指出既然两个角相等与两条直线平行能联系起来, 那么这两个角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是否得到了一个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这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画出课本图5.2-5的简化图形,分析∠1、∠2的位置关系.(1)让学生先描述∠1、∠2的方位.(2)教师指出像∠1、∠2这样分别位于直线CD 、AB 的下方,又在直线EF 的右侧, 也就是位置相同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3)让学生识别图中其他的同位角,并标记出它们,要求正确而又不遗漏. (4)教师强调:同位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它不同于对顶角和邻补角.同位角都有一条边在截线EF 上. 2.归纳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1) 学生根据同位角的意义以及平推三角尺画出平行线活动中叙述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并板书.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4321DCBAE21DCBDC B A简单记为: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 如果∠1=∠2,那么AB∥CD.教师强调判定两直线平行方法1的条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这两个角是这两条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一对同位角;第二层这两个角相等两者缺一不可. (3)简单应用.①教师表演木工用每尺画平行线过程,让学生说出用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结合P14图5.2-7).教师规范说理过程:因为∠DCB 与∠FEB 是直线CD 、EF 被AB 所截而成的同位角,而且∠DCB=∠FEB,即同位角相等,根据直线平行判定方法,从而CD∥EF.3.利用教具模型认识内错角和同旁内角.(1)教师展示教具模型,并在黑板上画出右图图型,指出在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成的角中,∠1和∠2是同位角,∠2与∠3、∠2与∠4虽然不是同位角, 但是它们又是具有某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大家能叙述∠2与∠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和∠4呢?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叙述,如∠2与∠3位在直线a,b 的内部,又分别位于直线c 的两侧,∠2与∠4位在直线a,b 内部,都在直线c 的右侧(同侧).(2)教师转动直线a 或者直线b,再问学生∠2与∠3,∠2与∠4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2和∠3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像∠2和∠4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3)让学生识别图中其他的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标记出它们.(4)学生概括由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成的八个角中有四对的同位角, 两对的内错角、两对的同旁内角.4.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其它方法(1)演示教具,使学生直觉当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内错角相等时,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来说明吗?学生若有困难,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内错角和同位角之间的关系把条件∠2=∠3转化为∠1=∠2.教师规范说理过程:因为∠2=∠3,而∠3=∠1(对顶角相等),所以∠1=∠2, 即同位角相等,因此a∥b.(3)师生归纳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2,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方法2:如果∠2=∠3,那么a∥b. (4)讨论:同旁内角数量上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①学生猜想,可借助于教具.先排除相等,当∠4是锐角时,∠2是钝角才有可能使a∥b,进一步观察发现:如果同旁内角互补时,两条直线平行,即如果∠2+∠4=180 °,那么a∥b. ②学生利用平行判定方法1或方法2来说明猜想正确. 教师根据学生说理,再准确地板书:因为∠4+∠2=180°,而∠4+∠1=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有∠2=∠1, 即同位c b a 4321角相等,从而a∥b.因为∠4+∠2=180°,而∠4+∠3=180°,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有∠3=∠2, 即内错角相等,从而a∥b.③师生归纳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3,教师板书: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综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达:如果∠4+∠2=180°,那么a∥b.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5练习. 四、作业1.作业P16.1,2,3,4.2.补充设计: 一、判断题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二、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1) (2) (3)(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 三、选择题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 的是( )A.AB∥EF,CD∥EFB.∠5=∠A ;C.∠ABC+∠BCD=180°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876543219654321DCB A5FE4321DC B A765G H l F E4321D C B A四、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 、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一、1.∨ 2.∨二、1.∠1=∠5求∠2=∠6或∠4=∠8,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2=∠8,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3+∠8=180°,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2.BC∥AD,AD∥BC,∠BAD,∠BCD三、1.D 2.D 四、a∥b,可以用三种平行线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其一:因为∠1+∠2=180°,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180°,所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其他略.cba321。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复习课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普遍觉得难度较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教与学的媒
体选择
多媒体黑板
课程实施 类型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复习课
课程标准
1.熟练掌握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直线平行 的判定及其应用;
2.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一些结论,并会应用;
教学内容 分析
新人教版《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直线平行 的判定及其应用;
解决问题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技术资源
多媒体黑板
常规资源
黑板,实物投影
活动概述
学生合作讨论做题,学生了解知识,做题反馈。
教做题反馈。
反馈评价
媒体演示直接,形象,反馈快。
••••••
评价量规
其它
参考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备注
活动目标
通过复习相关知识,使学生能理解运用。
解决问题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技术资源
多媒体黑板
常规资源
黑板,实物投影
活动概述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生了解知识,做题反馈。
教与学的策
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生了解知识,做题反馈。
反馈评价
媒体演示直接,形象,反馈快。
教学活动2:练习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专题(教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平行线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举例:在复杂图形中,学生需要运用多种判定方法综合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性质的综合运用:学生需要将平行线的性质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特别是涉及多个平行线交叉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举例:在给定图形中,已知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条直线,求证图形中其他直线之间的关系。
(3)逆向思维的培养:在解决平行线相关问题时,学生需要具备逆向思维能力,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专题(教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章“图形的性质”中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一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人教版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教案●课题回顾与思考●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证明的必要性,了解证明的书写格式.2.了解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的含义.3.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二)能力训练要求1.理解证明的含义.2.通过具体例子,进一步了解定义、命题,定理、公理的含义,并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3.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依据.4.通过回顾与思考,进一步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灵活应用.5.通过回顾与思考,进一步理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并会灵活应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回顾与思考,使他们进一步体会直观是重要的,但有时也会欺骗人,这时就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判断,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3.证明的步骤及书写格式.●教学难点证明过程的书写.●教学方法自学,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问题(记作投影片“回顾与思考”A)第二张: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关系图(记作投影片“回顾与思考”B)第三张:知识结构图(记作投影片“回顾与思考”C)●教学过程Ⅰ.巧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师]前面几节课我们探讨了第六章“证明”,在教学中为什么要证明?如何证明呢?今天我们就来对此进行回顾与思考.Ⅱ.回顾与思考[师]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回顾本章的内容.(出示投影片“回顾与思考”A)1.直观是重要的,但它有时也会欺骗人,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3.什么条件下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平行又会怎样?这两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关系?你会证明它们吗?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怎样证明?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有什么关系?5.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证明的基本步骤.(学生通过讨论、归纳、举例、一个一个问题解决)[生甲]如:两棵一样高的树,但相距很远,当你站在其中一棵树旁边时,显得它很高,而另一棵较低.图6-69又如图6-69:直观看,图6-69(1)长,图6-69(2)短,实际上是一样长的.……(学生举出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直观有时也会发生错误)[生乙]定义就是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命题呢,就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公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命题.即公认的真命题.定理是经过推理的过程得到的真命题.[生丙]在同位角相等的情况下,两直线平行;在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情况下,两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平行时,则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内角是互补的.这两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生丁]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条件是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的结论,它的结论又正好是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条件.[生戊]公理也是.[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这两类命题的关系如下图(出示投影片“回顾与思考”B)[师]你们会证明它们吗?[生]会.主要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公理证明其性质.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证明判定定理.[师]很好.接下来看问题4、5.[生甲]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生乙]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生丙]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生丁]在证明时需注意:(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通过分组活动,解决了具有能反映本章内容的一串问题.现在来梳理一下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出示投影片“回顾与思考”C)[师]好,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熟悉掌握本章内容.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203复习题A组1~7图6-701.将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用线段连接,什么样的连法最短?研究发现,并非对角线最短.而是如图6-70的连法最短(即用线段AE、DE、EF、CF、BF把四个顶点连接起来),已知图中∠DAE=∠ADE=30°,∠AEF=∠BFE=120°,你能证明此时AB∥EF吗?答案:能.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已知)∴∠DAB=90°(正方形的性质)∵∠DAE=30°(已知)∴∠EAB=60°(等式性质)∵∠AEF=120°(已知)∴∠AEF+∠EAB=120°+60°=180°(等式的性质)∴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图6-712.已知,如图6-71,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求证:∠1+∠2=180°证明:∵a∥b(已知)∴∠1+∠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2(对顶角相等)∴∠1+∠2=180°(等量代换)图6-723.已知,如图6-72,∠1+∠2=180°,求证:∠3=∠4.证明:∵∠2=∠5(对顶角相等)∠1+∠2=180°(已知)∴∠1+∠5=180°(等量代换)∴CD∥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回答下列问题(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一定小于180°吗?一定小于90°吗?(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3)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不会小于60°,为什么?最小角不会大于多少度?答案:(1)是不一定(2)一个一个(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小于60°,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将小于180°,所以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角不会小于60°.最小角不会大于60°.图6-735.“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的2倍”,这是数学史上三个著名问题之一.今天人们已经知道,仅用圆规和直尺是不可能作出这样的立方体的.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有人曾利用过如图6-73所示的图形.其中AB⊥BC,BC⊥CD,AC⊥BD,2PD=P A.如果∠A=α,那么∠ABP和∠PCD等于多少?解:∵AC⊥BD(已知)∴∠APB=90°(垂直的定义)∵∠A+∠APB+∠ABP=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A=α∴∠ABP=90°-α(等式的性质)∵AB⊥BC,BC⊥CD(已知)∴∠ABC=∠BCD=90°(垂直的定义)∴∠ABC+∠BCD=180°(等式的性质)∴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A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α(已知)∴∠PCD=α(等量代换)图6-746.已知,如图6-74,在△ABC中,DE∥BC,F是AB上一点,FE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G,求证:∠EGH>∠ADE.证明:∵DE∥BC(已知)∴∠ADE=∠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GH是△FBG的一个外角(已知)∴∠EGH>∠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EGH>∠ADE(等量代换)7.已知,如图6-75,直线AB∥ED.求证:∠ABC+∠CDE=∠BCD.(1)(2)图6-75本题有多种证法.证法一:(如图6-75(1))过点C 作CF ∥AB. ∴∠ABC=∠BC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ED (已知)∴ED ∥CF (两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EDC=∠FC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F +∠FCD =∠EDC +∠ABC (等式性质)即:∠BCD=∠ABC+∠CDE证法二:(如图6-75(2)),延长BC 交DE 于F 点∵AB ∥DE (已知)∴∠ABC=∠CF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CD 是△CDF 的一个外角(已知)∴∠BCD=∠CFD +∠CDE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BCD=∠ABC+∠CDE (等量代换)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六章“证明(一)”的主要内容.大家要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要会灵活添加辅助线,把条件和结论联系起来.还要会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推论来解决一些证明、计算问题.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 205复习题B 组1~5(二)写一份小结,总结自己在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Ⅵ.活动与探究图6-761.已知,如图6-76,∠B=32°,∠D=38°,AM 、CM 分别平分∠BAD 、∠BCD ,求∠M 的度数. 你能把它一般化吗?你会证明如下结论吗?AM 、CM 分别平分∠BAD 和∠BCD. 求证:∠M=21(∠B+∠D )[过程]让学生在探索的活动过程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他们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结果]解:∵AM 、CM 分别平分∠BAD 和∠BCD.∴∠BAM=21∠BAD ,∠MCB=21∠BCD. ∵∠B+∠BAD +∠AFB=180°∠D +∠BCD +∠DFC =180°∠AFB =∠DFC∴∠B+∠DAB =∠D +∠BCD ∴∠DAB -∠BCD =∠D -∠B ∵∠BEM=∠M+∠BCM ,∠BEM =∠B+∠BAM ∴∠M+∠BCM=∠B+∠BAM ∴∠M=∠B+∠BAM -∠BCM =∠B+21(∠DAB -∠BCD )=∠B+21(∠D -∠B )=21(∠B+∠D )∵∠B=32°∠D =38°∴∠M=21(32°+38°)=35°●板书设计回顾与思考一、问题串二、知识结构图证明的一般步骤真命题的证明概念证明.3.2.1三、课堂练习四、课时小结五、课后作业。
初中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教案初中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运用平行线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平行线。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平行线,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学生分享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三、探究活动1. 教师出示探究活动一: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四、实际应用1. 教师出示实际应用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实际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案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数的基本性质。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分数。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分数,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复习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复习教学过程:【知识点】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6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
7、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A E G BC FH D【范例】1.已知如图,指出下列推理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1和∠2是内错角,∴∠1=∠2,(2)∵AD//BC,∴∠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1=∠2,∴A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如图,∠1=∠2,∠3=∠4,试向EF是否与GH平行?3.如图写出能使AB//CD成立的各种题设。
4.已知如图,AB//CD,∠1=∠3,求证:AC//BD。
5.已知如图∠1=∠2,BD平分∠ABC,求证:AB//CD6.已知如图,∠1+∠2=180°,∠A=∠C,AD平分∠BDF,求证:BC平分∠DBE。
7.如图,已知直线a,b,c被直线d所截,若∠1=∠2,∠2+∠3=180°,求证:∠1=∠7证明角相等的基本方法第一章、第二章中已学过的关于两个角相等的命(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2)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3)对顶角相等;(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复习课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教案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课)学习目标“四会”(1)会表达:能正确背出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定理(2)会识图:能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出关键的角(3)会翻译:能结合图形把所给的条件翻译成几何语言(4)会应用: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意识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及其性质的灵活应用,书写格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3)基本图形:F 形模式,Z 形模式,U 形模式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判定是:角的关系判定线的关系.性质是:线的关系性质角的关系2、联系:它们都是以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为前提;3、总结:已知平行用 ,要证平行用三、应用(环节一)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2所示,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OA平分∠EOC,∠EOC=70°,则∠BOD=•______.3.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___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行线.5.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b,c满足a⊥b,a⊥c,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6.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若第一次拐角是150°,则第二次拐角为________.7.两直线平行的条件(1),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3),两直线平行.EDCBA8.两直线平行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 . (2)两直线平行, . (3)两直线平行, .(环节二)例题讲解,形成能力例 如图:AB ∥CD ,∠B=28°,∠D=32°,则∠BED 的度数是多少度?变式1:如图所示,已知AB ∥CD,∠ABE=130°,∠CDE=152°,求∠BED 的度数.(环节三)合作解疑,看谁最棒1、如图,已知:AB ∥CD ,MG 平分∠AMN ,NH 平分∠DNM ,求证:MG ∥NH 。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平行线的性质判定复习课
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判定(复习)卯霞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和性质2、正确理解平行线判定和性质之间的区别3、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推理二、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进行计算和推理。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平行线的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平面内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四种:(1)定义法;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传递法;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3)三种角判定(3种方法):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在这六种方法中,定义一般不常用。
3、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综合应用: 1、填空:(1)、∵ ∠A=__ , (已知)∴AC ∥ED ,(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 ∥______, (已知)∴∠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___ ∥___, (已知)∴ ∠B= ∠3.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试一试,你准行! 模仿上题自己编题。
(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或判定)DEF1234 5平行线的判定应用练习: 如图: 填空,并注明理由。
(1)、∵ ∠1= ∠2 (已知)∴ ——∥—— ( ) ∵ ∠3= ∠4 (已知)∴ —∥—— ( ) ∵ ∠5= ∠6 (已知)∴ —∥—— ( ) ∵ ∠5+ ∠AFE=180 (已知)∴——∥—— ( ) ∵ AB ∥FC, ED ∥FC (已知)∴—∥——( )1. 如图,已知:AC ∥DE ,∠1=∠2,试证明AB ∥CD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复习课 教案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复习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能够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
2、加深认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体会几何说理的过程,叙述方式及简明表达规范的要求,能够将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相互转化。
2、初步体会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认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发展基础性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灵活应用.教学难点:推理过程的严谨表达教学过程:导入:1、学生解读本章知识树。
2、请同学们齐读复习目标。
3、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先让我们来热热身吧!一、课前热身:根据右边的图形,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理由:①∵∠1=∠C(已知)∴AB∥CD()②∵∠1=∠B(已知)∴EC∥BD()③∵∠2+∠B=180°(已知)∴EC∥BD()④∵AB∥CD(已知)∴∠3=∠C()⑤∵EC∥BD(已知)∴∠3=∠B()⑥∵AB∥CD(已知)∴∠2+∠C= 180°()师:将这六个题目分成两类,如何划分?依据是是什么?进而得到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师:同学们,你们分清楚了吗?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小试刘刀吧!请看例1:二、试一试(独立完成)1. 如图,∵∠D=∠DCF (已知)∴_____//___( )2. 如图,∵∠D+∠BAD=180°(已知)∴____//_ _( )54321E D C B A第1、2题图 第3题图3、 如图,不能判别AB ∥CD 的条件是( )A. ∠B+ ∠BCD=180°B. ∠1= ∠2C. ∠3= ∠4D. ∠B= ∠5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答案,设计意图: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三、(火眼金睛)以下是某位同学完成的推理填空题,请找出其中的错误. 已知:如图,∠B=∠C ,∠1=∠3求证:∠A=∠D证明:∵∠B=∠C (已知)∴AF ∥E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AFC (内错角相等)又∵∠1=∠3(已知)∠3=∠4(对顶角相等)∴∠2=∠3(等量代换)∴AF ∥E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FC=∠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D (等量代换)请一位同学说出答案,说明错误原因。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进一步理解证明的步骤、格式和方法。
2.能够利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归纳出三种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体验、猜想并证明,让学生体会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布置作业讲学稿课后作业:11、12、
13、14、15、16、18、20
1
四、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复习课教案[1]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复习课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学习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导入:1、(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学们,你们想当老师吗?那就让我们从复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开始吧!(出示课题:复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2、请同学们齐读复习目标3、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先让我们来热热身吧!一、课前热身:师:这6个小题分别请6个小组齐声回答,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声音最洪亮,表现最好。
(同学边回答,老师边板书3条判定和3条性质)师:以上这6个小题,我们能否将它们放入各自该进的房间呢?请同学们不要放错了哦!二、知识梳理师:同学们,你们分清楚了吗?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小试刘刀吧!请看例1:三、典例剖析知识点1:平行线的判定.请一位同学说出答案,老师和同学一起说明其余3个错误原因。
(师:本题我们运用的是平行线的判定)意图: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知识点2:平行线的性质.例2 如图:AB∥CD,∠A=100°,∠C=120°,求∠AEC的度数师:引导学生作平行线,并请一位同学演板,同时老师板书此图。
解:过点F作FE∥AB,∵AB∥CD,∴EF∥AB∥CD,∴∠1+∠3=180°,∠4+∠2=180°,∵∠1=100°,∠2=120°,∴∠3=80°,∠4=60°,∴∠AFC=∠3+∠4=140°小结:∠A+∠C+∠F=360°师:此题通过过折点作平行线,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意图: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与辅助线的作法.通过刚才的例题,我们能否借助同样的方法解决此题呢?小结:∠1+∠2=∠3师:再次体现了折点图形常规作辅助线的方法,此题也运用了平行线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平行线的判定、性质第2课时由平行线的画法,引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公理推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这两个定理.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一般的定义与第一个判定定理是等价的.都可以做判定的方法.但平行线的定义不好用来判定两直线相交还是不相交.这样,有必要借助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角来判定.因此,这一个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是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依据,也为下一节,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了基础.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由判定公理推出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学生刚刚接触用演绎推理方法证明几何定理或图形的性质,对几何证明的意义还不太理解.有些同学甚至认为从直观图形即可辨认出的性质,没必要再进行证明.这些都使几何的入门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教学中既要有直观的演示和操作,也要有严格推理证明的板书示范.创设情境,不断渗透,使学生初步理解证明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根据所学知识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公理或定理.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在已学习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它是后面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重要理论依据,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区别。
点击一: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注意:(1)平行线特指在同一平面内的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额两条直线,特殊在这两条直线没有交点(2)今后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特指线段、射线所在直线平行点击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平行点击三: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平行公理: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点击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另外,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针对练习1: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A.平行或相交B.垂直或相交;C.垂直或平行D.平行、垂直或相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若线段AB 与CD 没有交点,则AB ∥CD;④若a ∥b,b ∥c,则a 与c 不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则( )A.有且只有一条B.有两条;C.不存在D.不存在或只有一条 6.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行线. 7.若AB ∥CD,AB ∥EF,则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8.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公共点的个数是________;•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公共点的个数是_________.9.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其交点的个数可能为________.10.直线L 同侧有A,B,C 三点,若过A,B 的直线L 1和过B,C 的直线L 2都与L 平行,则A,•B,C 三点________,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所示,已知∠1=∠2,AC 平分∠DAB,试说明DC ∥AB.DCBA 211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EF 和AB,CD 分别相交于K,H,且EG ⊥AB,∠CHF=600,∠E=•30°,试说明AB ∥CD.GHKF EDC B A答案:1.A2.D3.C4.B5.D6.不相交的两条直线7.CD EF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8.1个 0个9.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 10.在一条直线上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11. 解:∵AC 平分∠DAB,∴∠1=∠CAB, 又∵∠1=∠2, ∴∠CAB=∠2, ∴AB ∥CD.12.解:∵EG ⊥AB,∠E=30°,∴∠AKF=∠EKG=60°=∠CHF, ∴AB ∥CD.点击五: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点击六: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平行线的距离。
注意: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必须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垂直,否则不叫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针对练习2:1.如图1,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EOC =70°,则∠BOD 的度数等于( ).(A)30° (B)35° (C)20° (D)40°A BC ED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8个角中有一个角的度数已知,则(). (A)只能求出其余3个角的度数(B)只能求出其余5个角的度数(C)只能求出其余6个角的度数(D)只能求出其余7个角的度数3.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向左拐300,第二次向右拐300(B)第一次向右拐500,第二次向左拐1300(C)第一次向右拐500,第二次向右拐1300(D)第一次向左拐500,第二次向左拐13004.如图,AB∥CD,∠B=230, ∠D=420,则∠E=( )(A)230(B)420(C)650(D)1905.如图,已知AB∥CD,直线l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EFG=40°,则∠EGF的度数是().(A)60°(B)70°(C)80°(D)90°6.一个合格的弯形管道,经两次拐弯后保持平行(即AB∥CD),如果∠C=60°,那么∠B的度数是__________.7.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a∥b,如果∠1=50°,那么∠2=____________度.8.如图,直线a∥b,直线c与a,b相交,若∠2=115°,则∠1=_____.9.如图所示,直线a∥b,则∠A= 度.10.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件,工人师傅告诉他:AB∥CD,∠A=40°,∠1=70°,小明马上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得出了∠C的度数,聪明的你一定知道∠C=_________________.11.如图,直线a,b均与c相交,形成∠1,∠2,…,∠8共8个角,请填上你认为适当的一个条件:_______,使得a∥b.答案:1.B2.D3.A4.C5.B6. 120°;7. 50;8. 65°;9. 22;10. 30°;11.略.类型之一:平行线的判定例1:如图,由∠1=∠2,可以判断A.AB∥CD B.AD∥BC C.AB⊥CD D.AD⊥BC解析:从图形可以先猜想出可能是AB∥CD,也可能是AD∥BC,但是我们发现AD和BC 与题目的已知条件无关,这是一种对图形的认识,那么怎么才能构造出我们判断平行的条件呢?这就需要对∠1、∠2进行等量代换.显然∠ABD=∠1=∠2,所以AB∥CD故选A 点评:在练习中看图、识图是一种能力,会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当然,这道题目还有别的证明方法,三个判定定理都可以证出此题.例2、完成下面的推理,并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根据如下图所示∵∠ADE=∠DEF(已知)∴AD∥________()又∵∠EFD=∠C(已知)∴EF∥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ADE和∠DEF没有直接给出,所以应自己画出辅助线,如下图此时就可以看一看∠ADE和∠DEF是什么关系的角,不难看出它们是一对内错角.解: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D BC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点评:在几何中经常要添加辅助线来帮助解题,本题中的辅助线是比较简单的.例3、如图,若∠1=∠2,∠2与∠3互补,试说明l1∥l2∥l3.解析:要说明l1∥l2∥l3.由判定公理可知,必须存在相关的角的关系.因此有∠1=∠2,∠2与∠3互补,从图形中不难发现.同位角和内错角之间的联系,因此只需确定它们的相等关系即可.方法一:∵l是一条直线∴∠1与∠6互补∴∠1+∠6=180°∵∠2与∠3互补(已知)∴∠2+∠3=180°∴∠3=∠6∴l1∥l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1=∠2,∴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l1∥l2∥l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方法二:∵l1与l3相交∴∠1=∠4(对顶角相等)∴∠1=∠2(已知)∴∠2=∠4∵∠2与∠3互补(已知) 且∠7与∠3互补(邻补角)∴∠2+∠3=∠7+∠3∴∠2=∠7∴∠4=∠7∴l1∥l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1=∠2(已知)∴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l1∥l2∥l3(平行公理推论)点评:一题多解是提高几何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要尝试使用多种方法解题,迁移到生活中呢?就是要多角度地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例4、如图所示,直线AB、BC、CD、DA相交于点A、B、C、D,∠1=∠2,∠2+∠3=180°.试判定:(1)AB∥CD;(2)AD∥BC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要判定两直线平行,必须从角的关系(相等或互补)来考虑应用哪一种判定方法.解:(1)∵∠2+∠5=180°(邻补角)∠2+∠3=180°(已知)∴∠3=∠5(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2=∠4(对顶角相等)∠1=∠2(已知)∴∠1=∠4(等量代换)∴AD∥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类型之二:平行线的性质例1:已知:如图1,l1∥l2,∠1=50°,则∠2的度数是()A.135°B.130°C.50°D.40°图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特征的应用,观察图形可知∠1的同位角与∠2是对顶角,所以∠1=∠2.解: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试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特征以及对顶角的性质,找出∠1和∠2的关系.例2:如图2,AB//CD,直线l平分∠AOE,∠1=40°,则∠2=_____.图2解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1+∠FOB=180°,所以∠FOB=180°-40°=140°. 根据直线l平分∠AOE,得∠BOG=70°,再根据AB//CD,可得∠2=∠BOG=70°.解:填70°.【点评】本题主要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以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的应用.例3:如图3,AB//CD,若∠ABE=120°,∠DCE=35°,则有∠BEC=__________度.图3解析:要求∠BEC的度数,可过E点作EF//AB,根据AB//CD,可得EF//CD,这样可借助平行线的性质找到∠BEC与∠ABE和∠DCE之间的关系.从而求出∠BEC的度数.解:作EF//AB,因为AB//CD,所以EF//CD,所以∠ABE+∠BEF=180°,∠FEC=∠C,所以∠BEC=∠ABE+∠DCE=120°+35°=155°.【点评】当所求的角和两已知平行线没有直接关系时,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借助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例4:已知:如图4,AB//DE,∠E=65°,则∠B+∠C的度数是()A.135°B.115°C.65°D.35°图4解析:要求∠B+∠C的度数,因为已知∠E=65°,为了得到∠B+∠C与E的关系,可过点C作AB的平行线.解:过点C作CG//AB,因为AB//DE,所以CG//DE,所以∠E+∠GCE=180°,∠GCB+∠B=180°,所以∠B+∠ECB+∠GCE=180°,所以∠E=65°,所以∠GCE=180°-65°=115°,所以∠B+∠ECB=180°-115°=65°.选C.【点评】当图形中有两条平行线,且涉及到两直线外的角的计算问题时,往往需要作构造平行线.例5:已知:如图5,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说明:∠P=90°.图5解析:根据AB ∥CD ,可得到∠BEF+∠EFD=180°,根据EP 、FP 分别是∠BEF 和∠DFE 的平分线,可得∠PEF+∠PFE=90°,进而∠EPF=90°.解:因为AB ∥CD ,所以∠BEF+∠DFE=180°. 又因为∠BEF 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 所以∠PEF=21∠BEF ,∠PFE=21∠DFE . 所以∠PEF+∠PFE=21(∠BEF+∠DFE )=90°. 因为∠PEF+∠PFE+∠P=180°,所以∠P=90°.【点评】本题在求解过程中,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性质. 类型之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在合理用料中的应用例1 :如图1,一块不规则的木料,只有AB 一边成直线,木工师傅为了在此木料上截出有一组对边平行的一块木板,用角尺在ED 处画了一条直线,然后又在PN 处用角尺画了一条直线,画完后用锯沿ED ,PN 锯开就截出了一块有一组对边平行的木料,你认为这样做有道理吗?并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