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 人教版 必修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学案

合集下载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教学课题】: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对象】:全日制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课时】:一课时(12分钟)【教材分析】:《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以及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原材料和方向,这为本课题的学习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而学习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又与后续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紧密联系,在整个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教材中重点介绍了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物种的过程。

教材中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

地理隔离形成了差异,其实质是因为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当这一差异越来越大时,形成生殖隔离,通过分析,使学生感悟生物进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教材中的材料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构建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并解释物种、隔离等相关概念。

(2)运用所学概念分析物种形成的过程。

(3)概述物种形成的主要环节以及各环节对于物种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养成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运用生物进化的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确立“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3)从达尔文环球考察中感受科学研究过程,培养探究求疑、追求真理的精神。

(4)从科学家对地雀的持续性研究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长期性,从而培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种和隔离的概念。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难点分析(1)概念的形成知识源于观察。

人教版必修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第1课时 教案4

人教版必修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第1课时 教案4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能够从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面解释生物多样性。

2.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3.举例说明生物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且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等知识,对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化石所记录的生物进化历程这一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就能总结。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及以恐龙为代表的生物大灭绝在进化上的意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能够理解进化历程中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共同进化是本节重点,通过提供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从而明确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

关于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中的“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说”的具体内容,应让学生课下结合遗传变异知识讨论理解,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说”与达尔文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学说间的争论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科学进步又会对人们思想观念产生影响。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共同进化的含义。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进化的机制。

2.教学难点: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主题播放视频: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形成过程,理解生物多样性含义。

问题1:今天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物种是怎样由原始生命逐步进化来的呢?问题2:生物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面?教师: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如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活动2【讲授】导入新课复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PPT同时演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主要内容。

教师:达尔文经宏观的观察与分析发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从个体水平上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结合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孟德尔遗传学说,从分子水平回答达尔文进化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是从种群内部基因频率的变化解释生物进化的实质,主要解释的是物种以下的微观进化(小进化)。

隔离与物种形成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隔离与物种形成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进化的思想解释物种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区分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并能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难点: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三:教学方法:对比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讲授法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学习目标解读1、导入: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

为什么说它们没有形成新物种?判断两个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是什么?2.目标解读思考通过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物种概念理解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2、实例分析①马和驴②白人和黑人③山羊和绵羊学生思考、回答并给出判断理由掌握判断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隔离含义及类型隔离:(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叫做隔离。

(2)类型: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3)实例分析:判断所给实例间存在的隔离类型①老虎与狮子②东北虎与华南虎(4)比较物种与种群的关系t通过实例,归纳两种隔离的发生范围区分两种隔离、物种与种群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资料分析:资料分析1:课本P119创设的情境分析资料分析2: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种地雀进化分析2、总结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渐变式)并说明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3、思考:所有的物种形成都要这样吗?举例说明(骤变式)1思考,讨论,完成讨论问题2.阅读课本P120-P121,归纳总结13种地雀的形成过程提升学生的资料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1、列表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二者的标志、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关系及二者联系方面进行比较2.回头看:解释为何桦尺蠖进化了却没有成为新物种比较、理解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概念区分练习1课后习题及技能训练2.大册子对点练习1、2完成练习巩固知识课堂总结思维导图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内容作业小册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7.2.2【教学设计】《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7.2.2【教学设计】《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章第二节第二个小节的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教材中重点介绍了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物种的过程。

教材中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这一物种形成的抽象过程。

【知识与能力目标】1、举例说出物种、隔离的概念;2、简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观察分析课本当中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生物的进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教学重点】 1、物种和种群的区别2、两种隔离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教学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一、温故知新打开ppt第3页,复习物种的概念,提问:判断下列表述是不是同一物种:1、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2、马和牛(×)3、马和驴(×)二、物种的概念展示课件第4页提问:1、生活在同一个草原,它们是同一个物种吗?2、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引出物种的概念重述种群概念,说明种群内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存在基因交流。

3、提问:种群与物种有哪些区别(课件第5页)三、生殖隔离的概念和类型提问:同种生物都能进行交配,那不同种的生物都不能交配吗?由此引出螺——马和驴的不育后代,从而引出生殖隔离的概念。

列举生殖隔离的例子(课件第6页)。

四、地理隔离屏幕:隔离的池塘的图片提问:生活在不同池塘的鱼能互相交配吗?为什么?由此引出地理隔离的概念。

列举地理隔离的例子(课件第8页)。

归纳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异同点(课件第9页)。

五、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ppt展示桦尺蠖的进化(课件第10页)由问题“桦尺蠖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巨大变化却没有形成一个新的物种,那一个新的物种的形。

2015-2016年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2节 2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2015-2016年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第2节 2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ATDE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应用一、设计理念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自主地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设计上采用ATDE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并结合IHVs(交叉性历史小故事)等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精心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技能,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章第二节第二个小节的内容。

本小节包括物种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中与此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概述”属于“理解”水平,其水平要求是: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因此教材中重点介绍了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物种的过程,接下来安排“资料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物种分化过程来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种形成的抽象过程。

引言与第一小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相衔接,又为后面生物的多样性的学习提供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①物种和隔离的概念②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教学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3)课时安排:1课时2、学情分析我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好,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可以采取讨论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学案

第二节明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学习目标(1)说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如何决定的及什么是共同进化。

(2)说出隔离的概念、种类课前预习1.物种的慨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2.隔离:①隔离的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②类型:生殖隔离:______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的现象。

地理隔离:______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___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①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实例: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形成。

结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形成,标志着新物种形成。

合作探究巩固练习1、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突变、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2、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

”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3.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A.相互选择B.单向选择C.相互竞争D.种内斗争4.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这种情况称之为( )A、杂交育种B、人工诱变C、基因重组D、生殖隔离5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用现代化进行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南美不同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南美同一种雀种→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物种地雀D.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5:7.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高中生物必修2学案5:7.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基础知识]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阅读教材P119~121)1.隔离(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物种的形成(1)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共研探究]1.物种形成(1)判断下列描述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并说明理由①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个种群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种群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个种群属于两个物种。

②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若两个种群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则属于同一物种;否则不属于同一物种。

(2)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种群――→地理隔离多个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基因库出现差别――→逐代积累 产生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2.隔离(1)图中A 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 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3)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4)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对种群影响的共同点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5)思考下列问题①地理隔离一定能形成生殖隔离吗?提示:不一定,当地理隔离时间足够长,基因库差异明显时,才能形成生殖隔离。

②产生生殖隔离一定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吗?提示:不一定,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生殖隔离。

[总结升华]1.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1)区别(2)联系: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长期的地理隔离通常会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

2.物种形成的方式(1)渐变式(2)爆发式爆发式物种形成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起源于个体的染色体变异或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如普通六倍体小麦的形成。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隔离、基因频率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物种的慨念:1、物种的慨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 _______并且_____ 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2、生殖隔离的概念:__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的现象。

3、地理隔离的概念: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_______,使得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2.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2.1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隔离。

常见隔离有和。

2.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资料分析P120)1、阅读资料:这是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的现象。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1 3种地雀。

这些地雀的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隔离。

而在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上,却看不到这13种地雀的踪影。

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洲附近的太平洋中,由13个主要岛屿组成,这些岛屿与南美洲大陆的距离在160~950 km之间。

不同岛屿的环境有,比如岛的低洼地带,布满棘刺状的灌丛;而在只有大岛上才有的高地,则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这些岛屿是500万年前由海底的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比南美洲大陆的形成晚得多。

因此,可以推测,以后在各个岛屿上。

2、讨论:1.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7.2《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名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7.2《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名师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
淄博第十一中学李艳
一、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分析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探究“达尔文雀”的进化过程,阐明物种形成的过程。

3、通过对比“达尔文雀”和“四倍体西瓜”的形成,概况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和三个基本环节。

【学科素养】
(1)基础知识(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区别与联系;物种形成的过程;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和三个基本环节);
(2)基本技能(通过对“达尔文雀”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3)基本思想(从科学家对地雀的持续性研究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长期性,从而培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4)基本活动经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部分内容,是在从分子水平研究进化原因的基础上,对生物进化的进一步研究,在生物进化理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面建议从生命进化观的视角,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进化的实质及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这对建立物种形成过程的模型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学生在还学习了染色体变异和多倍体育种,对理解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设计。

《第7章第2节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7章第2节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隔离机制和物种形成的原理,掌握物种形成过程中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为后续的生物进化相关内容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隔离的概念及其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不同类型隔离的特性和对物种形成的影响。

3. 了解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生物隔离现象和物种形成的实例。

三、评价任务1. 课堂小测验:通过简短的课堂小测验,评价学生对隔离类型及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生物隔离现象,并分享讨论结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物种多样性的原因,进而引出隔离与物种形成的话题。

2. 新课讲解:首先讲解隔离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然后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类型隔离的特点和影响。

接着讲解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3. 互动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生物隔离现象,并讨论这些现象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以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隔离类型及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如分析某个地区的生物群落中物种的形成过程等。

3.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辅导和指导。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案【教材分析】《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第二节第二个小节的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教材中重点介绍了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从而产生新物种的过程。

教材中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理解这一物种形成的抽象过程。

【学情分析】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生物进化等知识,为此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理解困难思路不清的情况。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物种、隔离的概念(2)简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教学重点】1.物种和种群的区别 2、两种隔离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教学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课时计划】1课时【课堂内容】一、物种的概念活动一:观看《探秘狮虎兽》视频片段;欣赏三组动植物图片。

结合教材119页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这四组组合内的生物是否同属于一个物种。

(同属于一个物种的打“√”,不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打“×”)狮子与老虎东北虎与华南虎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马与驴得出物种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结合有关实例理解“生殖隔离”、“地理隔离”和“隔离”的概念。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活动三:结合教材P120“资料分析”分组讨论以问题:1.设想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初始种群。

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

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4、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活动四:根据活动三的讨论结果,利用以下的词条和箭头,在下面的方框内构建物种形成一般途径的模型。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doc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2).doc

第2节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考点解读】1、概述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

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重难点:生殖隔离;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自主探究】1,学海导航: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物种的概念,阅读教材1、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称为一个物种,简称“”。

2、区别物种与种群的概念3、地理隔离是指:4、生殖隔离是指: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加拉帕戈群岛地雀变异的问题生活在加拉帕戈群岛上的地雀,其祖先原本生活在南美洲大陆,迁移到加拉帕戈群岛后,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1、叫做隔离,常见的隔离类型包括和O2、物种的形成过程:种群通过地理隔离一小的种群(内部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通过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出现改变(通过生殖隔离)一新物种3、讨论其它的物种形成方式:4、比较桦尺蛾的变异与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变异在程度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的改变。

、及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与自然件。

选择学讨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说对比讨论二者的异同点:2、例题精析:【例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地雀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 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自然选择对不同的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

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解析】:现代进化理论对群岛上各种地雀的进化过程,正确解释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经过生殖隔离后逐渐进化形成的。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2:7.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2:7.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案

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总课时课题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教学目标1.物种的形成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1.物种的形成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难点共同进化的内容教具教案教学上节知识回顾: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2)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①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②基因重组(2)变异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旺旺取决于环境。

(3)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课讲授:过程一、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隔离①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②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隔离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物种形成的标志:出现生殖隔离2.物种的形成(1)物种形成的方式:(2)爆发式: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4.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的类型与实例共同进化类型包含类型实例不同物种之间种间互助根瘤菌与大豆种间斗争捕食猎豹和斑马寄生粘液瘤病毒和兔子竞争作物与杂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地球早期无氧环境—厌氧生物—光合生物出现—空气中有氧气—出现好氧生物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导学案姓名:
2016年月日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①解释物种、隔离等概念。

②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③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

2、能力目标:①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②会分析隔离在生物进化形成物种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中的观点。

②学会辩证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二、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119—126页,完成下列学案
(一)物种的概念1、物种: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并且产生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这种现象叫做。

2、同一种生物由于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
的现象,叫做。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不能的现象叫做。

包括隔离和隔离。

2、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是说明通过形成的著名实例。


些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

由于各个岛上的地雀种群被隔开,这样,不同的种群就可能会出现不同
的和,因此,不同种群的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由于各个岛上的和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

由此可见,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条件。

(三)共同进化
1、猎豹追捕斑马,自然选择有利于斑马中、的个体,同样也
有利于猎豹种群中的个体。

这种现象称为。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或的个体,而捕食者中体弱多病的个体又不能捕到猎物,会因饥饿而被淘汰,客观上起到促进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

2、不同物种之间、与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和发展,这就是。

(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包括、和。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

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

(五)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同其它科学理论一样,生物进化理论不会,而是在不断。

三、学生交流展示,教师释疑点拔
学生按小组形式交流展示,教师归纳整理,利用课件总结。

四、训练检测
1.鹰和高山松鸡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
( )
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
C.相同进化
D.相互选择
2.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
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
3.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的把其分隔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 )
A. 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快
B. A种群进化速率比B种群慢
C. 两个种群进化速率一样
D. 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有水平不变
4.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5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的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
6.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 ( )
A.0.5 ×104 B.104 C.2×104 D.4×104
7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B.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物功能,能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个体
C.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8.日本的长尾鸡是著名的观赏鸡,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体拖着约两米的尾羽.莱杭鸡是产卵量很高的卵用鸡.长尾鸡和莱杭鸡的培育成功是
( )
A 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生存斗争的结果D.定向变异的
结果
答案:1、D 2、C 3、A 4、C 5、B 6、A 7、C 8、B
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B.种群内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C.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是一个种群D.一个树林中的全部杜鹃是一个种群
解析:种群是在一定地域内(即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而C项为两个池塘,属于两个种群。

答案:C
2.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
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
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
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
c和d是不同物种
答案:B
3.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解析: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

答案:C
4.突变对绝大多数生物个体是不利的,但它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认为这一说法()
A.正确。

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正确。

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

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灭绝
D.不正确。

突变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答案:A
5.在一个进行无性生殖、个体数量庞大而又被充分隔离的自然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突变、自然选择B.基因重组、自然选择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D.遗传演变、迁移
解析:因为是无性繁殖群体,并且被充分隔离,因此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变异的来源主要是基因突变,突变个体则通过自然选择作用得以保留或淘汰。

答案:A
6.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解析:在棉田里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主要目的是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否则,抗虫棉将很快失去抗虫效应。

答案:B
7.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正确。

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引起生物的进化,故A错误。

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是不同的概念,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是生物进化,只有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形成物种,故B错误。

由环境引起的性状的改变,并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引起生物的进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8.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A.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下的地雀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
解析:物种的进化是十分缓慢的,往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

B
9.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有隔离存在
B.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使不同区域种群彼此无法交配
C.生殖隔离专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叫做生殖隔离。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