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word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师说教案优秀教案优秀6篇

师说教案优秀教案优秀6篇

师说教案优秀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汇报材料、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发言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material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师说教案优秀教案优秀6篇教案的设计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和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师说教案优秀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word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word教学设计.docx

a师说教学设计授课老师:胡灵所在学校:温岭市技工学校课题《U帀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占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教学设想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

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图片、文字)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见下)教学环教学内容【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内容见教案后附件部分)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 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 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 有官可做。

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在这种 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 学于师”的陋习。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 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出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 【点拨】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 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尊敬的老师们:在教育教学的征程中,教学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围绕《师说》这一主题,探讨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日趋高涨。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蓝图。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能够自始至终地规划教学过程和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其次,教学设计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差异化教学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教学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部分: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和实践,以下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重点和方向。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目标的可实现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可以选择启发式教学法或问题解决教学法等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资源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它需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师说教案》word版

《师说教案》word版

《师说教案》word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内容1.5 教学评估第二章:教师的职责与角色2.1 教师的职责2.2 教师的角色2.3 教师的专业素养2.4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2.5 教学案例分析第三章:教学设计与准备3.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3.2 教学目标的设计3.3 教学内容的设计3.4 教学方法的设计3.5 教学评价的设计第四章:课堂教学实践4.1 课堂管理4.2 教学技巧4.3 学生参与4.4 课堂互动4.5 教学反思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馈5.1 课程总结5.2 学生反馈5.3 教学改进5.4 教学成果展示5.5 课程评价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馈6.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6.2 学生学习评价6.3 教师教学评价6.4 教学反馈与改进6.5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第七章:差异化教学策略7.1 差异化教学的理念7.2 学生差异识别与分析7.3 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应用7.4 适应性教学与个性化学习7.5 差异化教学案例研究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8.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8.2 教育软件与工具的选择与使用8.3 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整合8.4 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践8.5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享第九章:跨文化教学9.1 跨文化教学的背景与重要性9.2 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9.3 跨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9.4 多元文化课堂的管理与实践9.5 跨文化教学案例分析第十章:职业发展与教师素养10.1 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10.2 教师素养的内涵与提升10.3 教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10.4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与实施10.5 教师职业发展案例研究第十一章:课堂纪律与管理11.1 课堂纪律的重要性11.2 课堂纪律的建立与维护11.3 行为管理策略与技巧11.4 应对挑战性行为的方法11.5 课堂管理案例分析第十二章:课程创新与教学改革12.1 课程创新的意义与动力12.2 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12.3 创新教学策略的应用12.4 课程设计与更新的方法12.5 教学改革案例研究第十三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3.1 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需求13.2 学生心理辅导与支持13.3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13.4 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13.5 学生心理发展案例分析第十四章: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14.1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4.2 家校沟通的策略与技巧14.3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4.4 社区资源整合与利用14.5 家校合作案例分享第十五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15.1 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与作用15.2 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15.3 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影响15.4 教师在法规遵守中的责任与义务15.5 教育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师说教案》word版涵盖了教师职责、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评价、差异化教学、信息技术应用、跨文化教学、职业发展与教师素养等多个方面。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教学设计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教学设计
【点拨】这个问题可以从韩愈《师说》一文当时的现实意义及长远影响来谈,学生可以展开思维,拓展想象空间。
【明确】可以说,韩愈的文章还送给以下的两种人:
1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再读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想我们就不难理解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感情了,那种社会风气造成的忧心如焚是远远超过李蟠个人勤学好问带给自己的喜悦的。(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作《师说》以贻之( )
●解释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或师焉,或不焉( )
②吾师道也( )④吾从而师之( )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⑥十年春,齐师伐我( )
(2)之:①择师而教之( ) ③古之学者( )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⑤句读之不知( ) ⑥蚓无爪牙之利( )
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3)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
(4)于: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
授课老师: 胡 灵
所在学校: 温岭市技工学校
课题
《师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中职教育《师说》教案

中职教育《师说》教案
“以学定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课题Biblioteka 师说课型新授
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诵读法、讨论
教学班级
高一
教学媒介
多媒体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导学案)
三、预习检查
1、作家作品
3、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五、课堂检测(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翻译解释第二段词语的意思及用法。(PPT展示)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⑤其出人也/远矣
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二)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PPT展示重点词语)
2、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四、课文研读
读一读品一品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1、读准字音(PPT展示)
句读 ( dòu )乐师(yuè)阿谀(yú)
郯子( tán ) 苌弘(cháng)老聃( dān )
经传( zhuàn )贻笑大方( yí)
2、读准句读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教案名称:《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理解并掌握韩愈《师说》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了解其对尊师重教思想的阐述。

-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知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翻译、讨论等多种方式学习《师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中论点及其背景意义。

-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论证思路,学会提炼中心思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热爱学习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求知观和人才观。

- 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以及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理解和体会“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等核心观点。

2. 掌握古汉语中的重要字词句式,并能够进行准确翻译和解读。

【教学难点】1. 理解韩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一理念的深远意义。

2. 对文中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鉴赏与运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联系现实情境,引入尊师重教的主题,引出《师说》一文。

2. 整体感知:-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韵律美。

-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韩愈及《师说》写作背景。

3. 文本研读:- 分段解析,讲解关键字词句式,指导学生翻译。

- 讨论分析各段落的主要内容和论证逻辑。

4. 深度探讨:- 针对文中重要观点进行小组讨论,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含义。

- 引导学生结合现代社会现象,思考《师说》对于当今教育的意义。

5. 小结巩固:- 总结全文主旨,梳理主要知识点,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6. 作业布置:- 完成课文相关练习题,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主题思考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根据学生课堂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本次教学设计的效果,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全面理解和深刻领悟《师说》的思想内涵。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教学设计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教学设计
注意读准字音,适当停顿;注意课文第二段的语气重 音变化,要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特点,读 准作者蕴含的感情。
【多媒体展示问题】 【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 有信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 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韩愈的这篇《师说》 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小伙子的。
【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
现 (3)引导学
在哪里? 生体味收获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三两段,相互讨论完成答
案,教师总结明确)
五、思绪 拓展
【明确】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且无常师 【点拨分析】 课文的一、三两段中韩愈谈到了古人的从师之道,可
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图片、文字)


学 课
一课时


学 过
(见 下)

教学环
教学内容

一、检查 预习
【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内容见教案后附件部分)
二、情境
导入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
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
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在魏晋以后
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
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
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
三 、 作 者 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
简介、解题
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

语文《师说》教案(优秀篇)

语文《师说》教案(优秀篇)

语文《师说》教案(优秀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山草香分享了11篇语文《师说》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师说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师说》教案篇一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韩愈的《师说》一文针对性很强,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

学习中,可先参照课文注解和有关背景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动机。

然后,看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全文的总体结构和主要观点,特别要重点理解第一段观点的新颖和第二段对比论证的有力。

在此基础上,反复读熟课文直至背诵。

背诵时要注意语气和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连属、声调的抑扬等。

如有不正确,则说明在理解上有误差,应该及时纠正。

词语方面重点要辨析传、师、道、惑、益、从、也、则、于、乎、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

可先做好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子从师的言行作归纳推理加深论点。

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古代论说文的典范。

结构图: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理论论据)演绎推理(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士大夫耻学于师(反面现象)归纳推理(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孔子从师的言行(正面实例)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呼应印证(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疑难指津】·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韩愈在《师说》中的创新,在内容上至少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二是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

《师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师说》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教学设计是针对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师说》进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教育问题,并培养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主旨,了解其中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理解散文《师说》的主旨和教育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些教育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阅读教材:学生开始阅读《师说》这篇散文,可以先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然后进行整体理解。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四)学习策略指导:通过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深入分析和阐述,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协作,形成集体智慧。

(六)展示交流:让每个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通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拓宽思维,丰富自己的知识。

(七)搭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平台:通过这次学习,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和责任,教师也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确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搭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平台。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讨论法: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拓宽思维,丰富自己的知识。

《师说》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师说》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师说》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师说》的基本内容,了解韩愈的文学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师说》的文风特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强调《师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课文朗读与翻译学生朗读课文,教师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3 文本分析分析《师说》的文风特点,如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等,引导学生学习韩愈的写作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关系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新课导入介绍韩愈及其《师说》,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

3.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师说》的文风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师重道的价值观。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师说》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江苏省市级优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5.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韩愈及其作品的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5.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播放相关视频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4 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第七章:教学活动7.1 课前活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师说》教案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师说》教案
(全体同学提前进行独立学习并思考,并在教材或辅助材料中进行相应的勾画)
1、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朗读第三段,思考:
6、联系第一段、第二段,分析第三段举出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小结:说明谁可为师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朗读第四段,思考:
7、文章第四段交待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那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的观点?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结: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标准
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
朗读第二段,思考:
3、第二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第二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这种做法作者怎样看待?
展示任务:以老师分配的任务为准
展示要求:声音洪亮,姿态大方,有板有讲,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有理有据
展示评分:展示10正确10分,板书么要从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语文(复习教材)课程教学案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ppt课件3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ppt课件3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2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 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 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 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 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 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 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作者用什么论证方法来批驳的?
1、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疑 问 推

2、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肯
于其身,耻学于师。
定 责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感
3、横比: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讽

第三段
1、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 了什么观点?(本段分论点)
圣人无常师。
第四段
• 好古文 • 不拘于时 • 行古道,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其皆出于此乎 3.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不拘于时,学于余
• 介词,在。 • 介词,从。 • 介词,对于。 • 介词,比。 • 介词,被、受。
文章结构:
中心论: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ppt课件4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ppt课件4

§ • 其:同“岂2”,表推测语气,“大概”的意思。 • 此:代词,串指从师与否。 • 两个“所以讲”——
分 中古的:“由所“以析凭”借则它是”“的用意他思来引”伸或为““靠…他…来的”原的因意”思;。文章开头句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句读之不知……明也”句要理解为: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

以形容词最为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
意 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
动 译成现代汉语的基本格式是:

名词、形容词(动)+宾
=以+宾+为+名词、形容词(动)

意 名、形(动)+宾=以+宾+为+名、形(动): 动 • 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 用法 •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 以……为奇异)
唐 宋 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 轼、苏辙大。 散 文 家
韩 文 公 祠
华山苍龙岭韩愈投书处
文学 常识 三: 唐代 诗文 革新 运动
• 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 巨大变革。从陈子昂开始,经元结、韩 愈、柳宗元直到杜牧、罗隐等许多人的 努力,在前后二百多年间,改变了自东 汉以来逐渐形成的骈文对文坛的统治, 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解放, 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这次文学变革 适应时代政治和思想斗争的需要,
意更改,不能立异端杂说。
• §3 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
§
述能者为师的道理。
3
§ • §4 交代写作缘由,激励后学。作用:
4
古今对照,虚实并举,突出了中心,增
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此处赞扬李蟠“好古文”,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 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 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教案.docx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教案.docx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师说》课堂检测题一、基础题(共 15 分,每题 3 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故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没有B .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固:本来..C .余嘉 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D .是故圣益 圣,愚益 愚益:更加...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 ..的一项是( )A .古之学者 必有师B .吾从而 师之.. ..C .小学 而大遗D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A .吾师 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 .孔子师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 相师D .是故圣 益圣,愚益愚. . 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 ..的一项是( )A .而耻学于 师/于 其身也,则耻师焉.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 《师说》以贻之.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 .远矣D .小学而 大遗/人非生而 知之者. .5.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 ,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

唐代著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 .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倡导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的理论, 对于开创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 拨正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 、“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

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 ,原句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 15 分,每题 3 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ppt课件1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ppt课件1











文学常识
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来的,是一 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 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 文文法。
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 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 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 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字词注音
句读(d òu) 或不焉(fǒu ) 经传(zhuàn )
传道(chuán ) 聃(dān)
蟠(pán)
苌弘(cháng)
近谀(yú)
贻(yí)
通假字
通假异读
传道受业解惑 或不焉,或师焉
“受”通“授”,传授。 “不”通“否”。
内容简析
第一段:在正面阐述中提出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 对于 介词,表比较, 比 介词,表被动,被
课堂作业
解释多义词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辍耕之垄上
助词,的 代词,他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代词,这类,这些 动词,到,往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最新师说教案中职(优秀4篇)

最新师说教案中职(优秀4篇)

最新师说教案中职(优秀4篇)师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把握文章论证思路,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围绕“古之学者必有师”展开论证的。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积累文言知识,能根据例句说出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学者”“无”“众人”“不必”;掌握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被动句“不拘于时”,“乎(于)+名词(名词短语)”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的规律。

4.思考本文对我们写作任务驱动作文的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一、写作背景《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

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

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

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

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

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中职语文《师说》教学教案

中职语文《师说》教学教案

中职语文《师说》教学教案课型: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2.读懂并掌握《师说》这篇古文课文3.能够正确理解并诠释文中的思想观念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学重难点:1.如何理解古文中的语言2.如何理解作者传达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兴趣激发、知识引入,将学生兴趣、情感、思维引导到本节教学内容上。

1.用《师说》中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人一技,以报身之保障。

”或“众非时者,三宝于心,三业于行,是为仙人。

”等等。

2.通过一些教育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例如祭孔大典、古代政府设立的官学、科场制度等等。

二.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师说》,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收集不懂的问题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适时的给予学生辅导、启示和指导。

三.交流讲解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话,进行讲解,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同时让其他学生听取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适时的补充相关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

四.对比分析找到与学生生活、工作有关的与《师说》相似或不同的事例,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

五.总结反思通过整节课的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深刻理解语文的重要性,建立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对教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讲解和分析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小组作业、写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通过阅读《师说》的深入理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对自己的成长和生活进行反思,提高自我修养和自信心。

师说教案教学设计

师说教案教学设计

师说教案教学设计一、引言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教学的指导工具,具有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和步骤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设计一份优秀的师说教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清晰明确,以便教师能够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并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中,教学目标可以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掌握词汇和句子结构,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教学材料,如教材、参考书籍、互联网资源等。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能力和兴趣,以便能够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的安排在设计教案时,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所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在一节英语口语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听力练习、对话练习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进行。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掌握情况,以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设计一份优秀的师说教案,还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分析教学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法,教师能够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案的调整和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案。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反馈和评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及时针对问题进行调整,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师说教案中职

师说教案中职

师说教案中职教案名称:师说教案(中职)。

教学目标:1.了解师说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阅读师说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师说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和演讲。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师说的特点和作用。

2.师说的特点和作用。

3.师说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4.师说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阅读师说的方法和技巧。

1.师说的阅读方式和技巧。

2.师说的内容分析与解读。

3.师说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第三部分:写作和演讲技巧。

1.师说的写作技巧。

2.师说的演讲技巧。

3.师说的实践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师说,并让他们对师说了解一下。

第二步:讲解。

教师讲解师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并引导学生思考师说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

第三步:阅读和分析。

教师让学生阅读一篇经典的师说,并教给他们如何阅读和分析师说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解读师说的内容,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写作和演讲。

教师提供样本和指导,让学生练习写作师说,并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演讲和师说的实践应用。

第五步:总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师说,以及师说的特点和作用,并具备基本的阅读师说的方法和技巧,写作和演讲师说的能力。

教学反思:师说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通过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师说的历史渊源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而且,师说的写作技巧和演讲技巧,对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和实践应用有很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明确)
【明确】
①社会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耻学于师
②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总结表格如下:
从课文的最后一段可以得出答案,韩愈的这篇《师说》是写给一个叫李蟠的十七岁小伙子的。
【问题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
【明确】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
1李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他不拘于时,学面都是原因,当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人也许不多,但一定还有其它的,为何只选择了李蟠?“学于余”,我们说向韩愈这样一个文坛领袖学习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韩愈有必要为他写文章吗?所以说根本的原因是不拘于时和能行古道。
教学
重点
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
难点
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
设想
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且无常师,这块内容从论证方法来分析应属于道理论证。
【延伸小结】
播放微视频《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分析总结议论文的5种常用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师说》这篇课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道理论证还有哪些?举例论证有哪些?学生思考并讨论。
【问题五】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授课老师:胡灵
所在学校:温岭市技工学校
课题
《师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
工具
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图片、文字)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过程
(见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检查预习
二、情境导入
三、作者简介、解题
1、作者简介
2、解题
四、文本内容研习探究
1、朗诵点拨
(1)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2)教师简要点拨朗读时的注意事项
2、共同研习课文内容
(1)设疑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研习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在研讨的过程中感受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要抒发的情感)
(2)教师小结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体味收获
五、思绪拓展
六、作业布置
(后附板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内容见教案后附件部分)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三两段,相互讨论完成答案,教师总结明确)
【明确】古人从师之道——古之学者必有师且无常师
【点拨分析】
课文的一、三两段中韩愈谈到了古人的从师之道,可以总结它的核心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古代的知识渊博之人必定有自己的老师,正如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同时古代的圣人不仅向老师学习,还“无常师”,向各种人甚至一些远不如他的人请教和学习,自然让我们想到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且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注意读准字音,适当停顿;注意课文第二段的语气重音变化,要读出韩愈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的特点,读准作者蕴含的感情。
【多媒体展示问题】
【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
【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出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
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
【点拨】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1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2“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