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一、观潮导学概述观潮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一同观潮的经历。

本导学案将从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目标以及相关思考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课文内容回顾课文《观潮》主要写了作者和父亲一同前往海滩观赏潮汐的情景。

文章开头通过描绘海浪汹涌的画面,引发了作者的好奇心。

随后,作者和父亲乘坐小汽车来到海滩,观看着一波波的潮水涌上岸边,逐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壮美。

文章最后提到作者对石头的喜爱,并因此提醒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

三、阅读目标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的阅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发展;2.感受并理解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3.了解作者对石头的喜爱;4.意识到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的重要性。

四、思考问题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是如何观赏潮汐的?2.你觉得作者对石头的热爱有什么特别之处?3.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五、思考展开1.在课文中,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什么方式观赏潮汐?作者和父亲选择了乘坐小汽车前往海滩观赏潮汐。

他们沿着崖壁的道路行驶,靠近了大海,通过遥望或者靠近潮水的方式来观赏潮汐。

2.作者为什么对石头情有独钟?作者对石头情有独钟是因为石头有着不同的形状和颜色,而且它们在人们的脚下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变化。

石头给作者的感触很深,他喜欢观察它们的动静,喜欢听到它们碰撞的声音。

3.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我们要尊重和爱护自然,是因为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然资源不可再生,我们要正确对待和使用它们,不能对其进行破坏和滥用。

同时,自然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尽力保护它们,让其保持原有的美丽和生态平衡。

六、拓展阅读如果你对自然中的其他景观和动物也感兴趣,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大自然的书籍或者文章,进一步了解自然的奥秘和美丽。

或者你也可以尝试亲自去一些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接触大自然,增加对自然的认知和体验。

七、总结通过阅读《观潮》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和父亲观赏潮汐的经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伟大。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观潮》是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文章。

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抓住钱塘江大潮壮美雄奇这一特点,由远及近的把享有天下奇观这一美称的钱塘江大潮描写的有声有色。

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的好课文。

教案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把交流建立在了平等、融洽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流是在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的,使学生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和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本课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既理解课文内容,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掌握11个会写的生字。

理解“笼罩、沸腾、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霎时”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词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一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来描述的观潮过程,谁来说一说潮来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潮来时1、自由朗读潮来时的内容。

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2、在交流中随机进行重点指导:(1)大潮声音①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样的?(低沉)指导读好这句话。

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想象“山崩地裂”的声音,指导学生读出气势。

教师指导:体会声音的变化,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朗读。

《观潮》导学案及答案

《观潮》导学案及答案

《观潮》导学案及答案引导语:《》,描写了时南宋期钱塘江海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场景,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艺和老百姓踊跃的盛大场面,写出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体现出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观潮》导学案及答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

【学习难点】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自主预习案】1、给加点字注音。

①京尹( ) ②乘骑( ) ③艨( )艟( )④溯( ) ⑤善泅( )者⑥一舸( )无迹⑦履( ) ⑧罗绮( ) ⑨僦( )赁(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既望:( ) 方其远出海门。

( )仅如银线。

( ) 际天:( )沃日:( ) 艨艟:(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 一舸无迹( )为火所焚:( ) 披发文身,( )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 )(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

( )( )3、尝试翻译第三段。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钱塘江潮这一自然奇观是一大胜景,古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也成了古今盛事。

我国古代的墨客词人多以钱塘大潮作描写对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词《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周密的《观潮》则是用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作者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的景观。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感知江潮1、播放钱塘江潮的音视频资料,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的壮观;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注意的断句停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第1篇】设计理念“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

通过美读、美解、美赏、美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经典美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以“诵读”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讲促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欣赏雄壮奇异的自然美,去领略趣味无穷的民俗风情美。

此文描写的是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要明确教学目标,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定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程主体性教学理念,构建文言文自主性教学课型,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感受浙江之潮的壮观气势,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自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古往今来,被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潮,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赏。

有一天,它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有着怎样一番景象呢?二、美读。

1、范读,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2、要求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读出气势。

三、美解。

1、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相信你一定能翻译。

3、合作交流,翻译全文。

四、美赏。

1、目睹了钱塘江海潮的风采,你想到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钱塘江海潮?(如: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呑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哪些角度写的?(色、形、声、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让句子形象生动呢?(比喻、夸张、引用)还有什么可让我们琢磨的?(正面描写)海潮如此雄伟壮观,慕名而至的人多吗,多到什么程度?(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准备词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

(板书:天下奇观)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A、八月十八——的观潮日B、盐官镇——的地方C、观潮人——最多D、响声——E、浪潮——最壮观F、人的情绪——涨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

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引领学生感受钱塘海潮的奇伟磅礴,体味自然的伟力美、人的精神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通过多层次的诵读,以读带品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读的指导。

教学难点:通过赏读理解:奇伟磅礴的自然风景因有了人的参与而灵动生辉!教学过程一、传说激趣:师:春秋时,吴国有个大夫叫伍子胥。

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被俘。

子胥多次建议杀勾践以绝后患,反被吴王赐死,尸身抛入钱塘江中。

吴国灭亡后,相传子胥悲愤难抑,乘素车白马在钱塘江上奔腾吼叫,从此便有波涛滚滚的钱塘大潮。

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宋朝时最盛。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周密一起去“观潮”吧。

二、问答明意: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

(学生读课文)师:这是一篇文言自读课文,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同学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昨天我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来进行抢答比赛,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大家准备好了吗?(学生跃跃欲试)师:钱塘江潮观看的最佳日期是何时?生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师追问:既望是哪一天呀?生2:农历每月的十六日,因为望日是十五,“既”是已经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十五日的后一天。

师:钱塘江潮初来之时就汹涌澎湃吗?生3:不是,因为“方其远处海门,仅如银线”。

“方”就是“当……的时候”,可见的钱塘江潮出来之时刚刚像一条银线。

师:你能结合注释读文章,这是个好习惯。

但是老师纠正你一个读音,本句中应该读“仅(jìn)如银线,因为古汉语中做“几乎,差不多”释义的时候读jìn。

师:军演有哪些项目?生4抢答: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师:文中哪个四字词最能表现军士们的技艺水平?生5:如履平地师:吴中健儿水中所持的彩旗是否仅仅作为标志?生6:不是的,因为吴中健儿“以此夸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二、放录像,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1、学生看录象。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学生自渎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

四、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学习第二部分“潮来时”。

)1、学生自渎: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的语句。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描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3、教师小结:作者把大潮到来时的气势写得多形象,正如预习提示中所说的,把大潮写得有声有色,雄伟壮观,使临其境。

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5、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6、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课堂总结六、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七、布置作业【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第2篇】一、默读第2自然段1、你读懂了什么?读出个人的感受。

(同座交流讨论、汇报。

)2、你还知道什么?从哪里知道的?3、质疑问难。

二、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你知道了什么?2、朗读指导。

3、谈谈你的感受:假如你正面对如此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此时,你最想说什么?(或者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

)三、文小结,学法指导四、延伸迁移,巩固创新在课外观察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合作练习、集体评议,学校周围“熟悉的一处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第1篇】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11课《观潮》,这是一篇绘景文,作者以事物本来的发展变化作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对,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课要两课时完成,依照大纲要求,第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同时依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逐渐”、“恢复”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注意积累材料”,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

“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所以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而讲读课文在语文基本功训练和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负担着最主要的训练任务,因此,编者将这课安排在这里,是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它为例,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在知识体系上,它与上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街接紧凑。

同时也为下单元“内容中体会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本课是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电教手段(录相、录像等)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习,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

《观潮》导学案及答案

《观潮》导学案及答案

《观潮》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5、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

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自主学习】1、填空:《观潮》选自,作者,字,号,(朝代)文学家。

著有、、等。

2、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sh ū( )尔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Jiù( )赁()看幕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出没:(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2)吞天沃日古义:今义:(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骑:古义:今义:标枪:古义:今义: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海涌银为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2)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3)仅:仅如银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势: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腾身百变()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7、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8、按原文填空。

《观潮》导学案.doc

《观潮》导学案.doc

《观潮》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并理解“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能读准“闷、模.薄、号、蒙、称”等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学习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学法指导:朗读课文,抓住描写大潮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

知识链接:阅读课本第五页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2、试读以下词语。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读)宽阔、笼罩、奔腾、依旧、恢复、沸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漫天卷地、3、给下列词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薄雾(bao b6)、模糊(mo mil)、闷雷滚动(men mOn)、• • •风号浪吼(hdo hdo)、蒙蒙的细雨(mOng m@ng)、、• • •称为(ch@ng chen)4、画出意思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在小组内解决不理解的词语,解决不了的全班解决。

)二、合作探究1、小组内互读课文。

2、找出课后生字表中的易错字,如:蒙、昂、薄、贯、罩。

(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3、找出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并用横线划出来。

4、文章是按 ___________ 顺序写的,依次写了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时的景象。

三、拓展延伸1、补充颜色词—茫茫—灿灿桃_2、补充意思相反的词若—若—潮—潮一3、补充意思相近的词风—浪—山—地,四、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2、我能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人声鼎()水天相()人()人()山()地()()天卷地风()浪()3、根据句子意思写出词语(1)形容人非常多。

( )(2)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 )(3)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钱塘潮,是指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语句。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习观察事物的能力。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课前准备】潮来时的录像,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潮吗?你在哪儿见过?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然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却被称为“天下奇观”。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观赏这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钱塘江大潮吧。

(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课件。

)3、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钱塘江的相关资料?请你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介绍钱塘江的资料或吟诵诗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钱塘江大潮如此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近它,观赏它,感觉它!(齐读课题《观潮》。

)2、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说一说: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三、自主学习生字、新词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析字形,理解词语:⑴分析字形:“罩”下面不是桌,应写成“卓”。

“昂”上下结构,“曰”字旁,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语文要素】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的描写顺序。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壮美。

[课时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重点)4.初步了解诗歌《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释题,(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思考: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反馈指导。

3.师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

学习时,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荐的理由写清楚,让同学有去游玩的兴趣。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释题。

提问: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

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水的事情,那么,作者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等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观潮

观潮

《观潮》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自主学习】1、搜集有关作者的材料。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雷霆()②杨诚斋()③艨艟()④如履平地()⑤倏尔()⑥一舸无迹()⑦善泅()⑧僦赁()⑨罗绮()⑩鲸波()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观潮》去感受一下钱江涌潮!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

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

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

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1.听课文录音。

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

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观潮。

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1观潮 (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观潮 (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 观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观潮”的含义;2.掌握节选古诗《观潮》的朗读技巧;3.学会用文字描述大海、海浪和涌动的场景;4.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美好情感。

二、学习重点1.理解“观潮”的含义;2.节选古诗《观潮》的朗读技巧。

三、学习难点1.描述大海、海浪和涌动的场景;2.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美好情感。

四、学习方法1.聆听朗读老师诵读的古诗,感受诗词中的意境;2.观察大海与涌动的海浪,感受自然的美景;3.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场景并记录下来。

五、学习内容(一)“观潮”的含义1.听老师讲解“观潮”一词的含义;2.自行思考并讲述自己对“观潮”的理解。

(二)诵读古诗《观潮》1.聆听老师朗读古诗《观潮》;2.跟读老师,练习自己的朗读;3.熟读并背诵古诗《观潮》。

(三)描述大海、海浪和涌动的场景1.观察大海、海浪和涌动的场景,并思考场景中所见所感;2.用形象的语言,记录下所看到的场景;3.与同桌分享自己的记录。

(四)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情感1.对自然的美景产生敬畏之情;2.善待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

六、学习任务1.听老师讲解“观潮”的含义;2.自行思考并讲述自己对“观潮”的理解;3.聆听老师朗读古诗《观潮》;4.跟读老师,练习自己的朗读;5.熟读并背诵古诗《观潮》;6.观察大海、海浪和涌动的场景,并用形象的语言记录下所见所感;7.与同桌分享自己的记录;8.对自然的美景产生敬畏之情;9.善待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

七、学习反思1.怎样描述大海、海浪和涌动的场景更形象?2.你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3.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

《观潮》教学导案(精选7篇)

《观潮》教学导案(精选7篇)

《观潮》教学导案《观潮》教学导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潮》教学导案篇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师深情背诵课文第三段。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

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

(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二段,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

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doc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观潮》导学案.doc

山川乡中心学校山川中心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语文组编制人:王莹审核人:使用日期:四年级语文导学案2012 年9 月4 日课题:1、《观潮》No.010101 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 4 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谈。

【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一、自主学习1.学习课文的生字词,把本课词语在书上画出来,并抄写一遍。

2.理解本课生词含义,熟读课文。

3.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二、合作、交流、展示(编制的重点,选择有学生可合作、学生可发挥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本文的关键词。

3.课文 2-5 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4. 你觉得哪几部分的内容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小组讨论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

)5.组内交流并总结:对江潮的具体描写分为声音和气势两方面,找出对应的词语。

声音大:气势大:三、当堂检测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L ǒng zhào dǐng f èi héng guan huī f ùáng shǒu yīji ù( ) ( ) ( ) ( ) ( ) ( )2.在画线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

屹立( yì qǐ)薄雾(bóbáo).鼎沸( fèi f ú)风号浪吼( háo hào)海塘大堤( dī t ī)漫天卷地( juàn juǎn)3.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薄雾()的阳光()的飞奔()的涌来4.读一读,补充词语。

四年级语文第2课《观潮》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第2课《观潮》导学案
问题二:读第二自然段。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成为“天下奇观”呢?(画出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画出观潮时人们的心情。然后用合适的词语概括人们的心情,并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问题三: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你知道了什么?说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超声和潮形的,并画出能说明空间转换的句子。
四年级语文第2课《观潮》导学案
年级
学科
教师
课型
展示课
课时
2
课题
1、《观潮》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感受大潮来时雄伟、奇特、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重点
难点
理解“潮来时”的情景,感受大潮的壮观。




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现象,在世界很多河口处也有所见。如巴西的亚马逊河、法国的塞纳尔河等。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教学流程
导案
学案
步骤
时间
(问题生成单:)课内训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汇报展示。
问题一:(复习回顾)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观潮时的情景?

《观潮》导学案

《观潮》导学案

观潮导学案一、前置知识观潮是海洋潮汐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因为地球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海水起伏现象。

在观察和研究观潮之前,需要先了解以下知识点:1.月球引力和潮汐现象月球对地球的物理力学效应是产生潮汐现象的最主要原因。

当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于海洋水体时,会产生潮汐现象。

根据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及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形成了大潮、中潮和小潮等不同类型的潮汐。

2.潮汐的周期和变化规律潮汐现象会在某一个地点持续数个小时,然后又消失几个小时。

每个周期长度约为12小时25分。

潮汐的周期和变化规律与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密切相关。

3.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潮汐现象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深远影响,还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着重要作用。

在渔业、交通运输、海岸开发等领域,都离不开对潮汐现象的研究和利用。

二、导学内容观潮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也是一项重要的自然科学研究内容。

通过观察海洋潮汐现象,可以加深对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从观潮现象的基础知识、观测方法和观测工具等方面,为读者全面介绍观潮的相关知识。

1. 观潮的基础知识观察潮汐现象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学习观潮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潮汐现象的原理和规律,从而做好观测和记录。

基础知识包括月球引力、海水起伏、潮汐周期、潮汐类型等基本内容。

2. 观测方法观察潮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根据所在地点、观察对象和观察目的等,可以选择不同的观测方法,如观察海水的上下起伏、测量潮位等方法。

观测方法对于潮汐观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3. 观测工具观测工具是指用于记录和测量潮汐的设备和器材。

观测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潮汐观测的质量和精确性。

常见的潮汐观测工具有潮位计、潮汐表、潮汐预报器等。

使用观测工具可以方便地记录和分析潮汐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潮汐现象。

三、总结观潮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奇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和研究潮汐现象,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导学案
《》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观潮》导学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观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周密的常识。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5、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

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自主学习】
1、填空:
《观潮》选自,作者,字,号, (朝代)文学家。

著有、、等。

2、注音或写字:
每岁京尹( ) 艨( )艟( ) shū( )尔一舸( ) 善泅( ) 倍穹( ) 珠翠罗
qǐ( ) sù( )迎而上Jiù( )赁( )看幕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 (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
(3)人物略不相睹略: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
(5)珠翠罗绮溢目溢: (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
(7)方其远处海门方: (8)如履平地履:
(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
(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
(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溯迎:出没:
(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干: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海涌银为郭古义:今义:
(2)吞天沃日古义:今义: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古义:今义:
标枪:古义:今义: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海涌银为郭(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2)以:以此夸能(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3)仅:仅如银线(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势:势极雄豪(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腾身百变( )
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
(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7、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8、按原文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合作探究】
9、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
10、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课堂练习】阅读下段,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 ”者是也。

11、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引用的,并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12、从选段来看,作者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13、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1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
第二十八课答案:
1、《武林旧事》周密公瑾草窗南宋《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韵语》
2、yǐn méng chōng 倏gě qiú qióng 绮溯僦lìn 履仞
3、(1)用水淋洗 (2)突然 (3)微,一点 (4)高 (5)满 (6)农历十六 (7)当……时 (8)踩 (9)被去,往 (10)刺着文采 (11)逆流迎着潮水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12)江岸
4、(1)外城姓 (2)用水淋洗肥沃 (3)名词,马动词,骑马举枪一种体育器材
5、(1)被当作,作为算是 (2)凭借而,连词 (3)几乎,将近仅仅 (4)景象看 (5)气势阵势 (6)本领能够 (7)腾起翻腾
6、(1)被动句,其中“为……所”表被动 (2)判断句,“也”表判断(3)省略句,此句承上省略主语“潮”,译时补上 (4)倒装句,“万仞鲸波”是定语后置
7、C
8、(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9、作者是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作者先由远及近写潮来之状,运用比喻,写出潮水涌动的雄伟壮阔,然后
写演兵之威,这是文章最精彩之笔。

作者生动的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上,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南宋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

作者又写弄潮儿高超的弄潮之技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勇猛;“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间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10、作者在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又写了“校阅水军”和“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

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亲临现场,使中心更加突出。

11、“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
12、比喻、夸张,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表现出来。

13、(1)接着就渐渐地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从天上涌了过来。

(2)震荡冲激摇动喷射,吞没天空,洗刷太阳。

14、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