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版本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三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一般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灵断乳期:在初中阶段—-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青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个体身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学习准备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自身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与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
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为什么说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的特殊的形式?因为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
(完整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部(最全最详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简述教育学发展历程?试举出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但比中国古代的《学记》要晚300多年。
一般认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1657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科问世。
标志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理论贡献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育对改造社会和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实施普及教育。
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他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编写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试图建立分科教学,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这些教育教学范式影响了近代整个欧洲,并很快传遍世界各国,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赫尔巴特:德国教育理论家,完整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看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近代教育理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奠基之作,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具有完整教育学体系的著作。
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
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
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
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新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杜威和赫尔巴特的相对立的“三中心”赫:教材教师课堂杜:经验儿童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点-精华版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点-精华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深入探讨研究者的心理特点、认知发展、情感与动机等诸多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 研究和认知- 研究:获取、组织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 记忆:将信息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能力。
- 认知发展:指个体的知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过程。
-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是个体在认知能力方面的综合表现,而智力测试是评估智力水平的工具。
2. 情感和动机- 情感:指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主观体验。
- 情绪与情感调节:情绪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情感调节指个体如何管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 动机:指个体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其行动并追求目标。
- 功利动机和成就动机:功利动机是为了实现外在奖励而做出的努力,成就动机是为了个人成就感而从事行为。
3. 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指不同个体在心理、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和差异。
- 天赋与环境:个体差异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差异,包括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惯等方面的差异。
4. 教育与评估- 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 评估:评估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发展水平。
- 教育干预: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干预个体的研究和发展,帮助其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点的精华版,涵盖了学习和认知、情感和动机、个体差异以及教育与评估等重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精心总结-打印版-18页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适合打印)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这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学科。
P52、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P7(了解)区别:从研究内容上看,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诸如教育的性质、目的,教育制度、原则,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学校领导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服务于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则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这些研究所得到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联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共同关心的课题包括教学的要素、教育与认知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师生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3、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P114、从性质来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教,从这个定义出发,教育心理学应该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1、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 (是一种研究认识的结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心理起源的学说)。
四个重要的概念,即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是活动的结构和组织,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是指当主体面对新的刺激情境时,利用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是指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须随新刺激影响而改变的过程。
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则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根据儿童在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他提出儿童认知发展要经过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由低到高、顺序不变的发展阶段。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⑴乳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⑵婴儿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⑶学前期(3~6、7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⑷学龄期(6、7~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⑺成年期(25~60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⑻成熟期(60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感的冲突。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它以研究教育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手段为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它以研究学习、发展、教育问题和心理测量为主要内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互补性。
在本文中,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说明。
一、教育学的重点梳理1.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教育学源于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的思考和实践,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至关重要。
2.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如教育、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这些概念对于理解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理论。
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哲学基础、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专门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理论。
理论体系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和教育实践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开展科学的教育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5. 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对于制定教育政策和进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教育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公平等问题是当前教育学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梳理1.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对人的认知和学习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于理解学习、教育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教育的核心过程,学习与记忆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活动。
理解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和规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4年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广义。
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
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4、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和三过程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6、⑴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捷克的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
了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对于理解教育和教育心理现象以及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
2.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在认知、情感、道德和行为等方面不断发展和成长。
3.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技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教学手段是教师用来实施教学方法的具体工具和材料,如教科书、多媒体教具等。
5. 教育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教育质量评估是对教育的总体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提高教育的质量。
6. 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教育发展是指教育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学生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
2.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通过教育活动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记忆是指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保存和再现。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和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记忆效果。
3. 思维和创造力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创造力是指个体在生成新思想和新创意时的心理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014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成熟时期的标志事件:60年代末,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⑤我国:在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A、少年期B、青年初期(14、15-17、18岁)5.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完整)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从来都是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是甚么?心理学是一种以解释、预测和。
?2、心理现象的分类系统: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生物学取向、学习取向、认知取向、社会文化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
4、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程序:方法:(1)描述研究:①个案研究;②调查法;③自然观察(2)相关研究(3)实验研究程序:①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②设计研究方案;③搜集资料;④整理和分析资料;⑤解释结果并验证假设。
第二章:1、人格:人格是个体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行为方式的有机结合,它赋予个人在适应环境时独特的模式。
2、气质的类型与表现:①多血质: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且灵活;②胆汁质:感受性低,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③黏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但稳定性高;④抑郁质:感受性高,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
3、人格的测量:①自陈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②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4、经典精神分析理论:①弗洛伊德理论将人格理解为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心理结构组成,我们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或产生的任何问题都由这三个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程度引起的。
②本我是从人出生就开始出现的,由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自我是新生儿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头两年发展起来的,是本能需求与社会需求的调节者;超我是儿童长到5岁左右开始形成的,代表社会要求,特别是来自父母的价值和标准。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知识点(选择题+填空题):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标志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第二章4、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或者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行为主义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饿猫开迷箱)(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起稿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映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实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认知主义苛勒的顿悟理论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接受教学(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1.生命发展和教育:-生命周期理论:人的生命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征。
教育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个体差异:每个个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差异,包括生理、智力、性格等。
教育应关注并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社会化: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
2.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例如,儿童在学校中逐渐学会通过铃声知道下课时间到了。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通过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例如,孩子在学会做家务后得到奖励,从而更倾向于主动做家务。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的过程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例如,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如何解决问题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学习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来实现的。
个体的知识和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从传感运动期到形象操作期再到抽象逻辑期。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个体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托尔曼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是通过接收、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过程来实现的。
认知发展是逐步将信息处理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4.动机与情感:-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不同的层次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满足这些需求对于激发个体学习和发展动力很重要。
-成就动机理论:个体与成就的关系存在不同的动机模式,包括目标导向型、任务导向型和学习导向型。
教育应根据个体的动机模式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激励方式。
-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应关注个体的情绪状态,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和引导。
5.教学与评价:-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讲授、互动、合作、探究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两门重要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和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个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
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确定。
5.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分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两个层面。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历和环境刺激的作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和联想等。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等多个学派。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过程。
4.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动机等。
5. 教育心理测量:教育心理测量是指通过观察、问卷和测试等手段,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
教育学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研究,为教育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它包括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1.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新的行为、态度、观念等,从而改变行为的过程。
记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过去学习和经验以某种方式储存,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回忆和使用。
2. 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来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
3. 动机与激励:动机是人们主动寻求目标、积极追求活动和行为的内部驱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动机的来源、发展和调节。
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学习效果。
4. 情感与情绪:情感和情绪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注意力和记忆力,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5. 教学与评价: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6. 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兴趣爱好等。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这些个体差异对学习和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7.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学习者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激励来帮助学生学习。
8.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动力和坚持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9. 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主要由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提出。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
10. 教育中的心理问题: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